《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客家之歌教案

客家之歌教案

客家之歌教案【篇一: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音乐教案】第二单元珠江两岸的歌1、云南歌曲《小河淌水》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位臵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3.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内容:一、发声练习1、 1 = d — g 4/45 3 4 2 3 1 2 7 │ 1 - - - ‖ma me mi mo mu.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是气息自然,平缓,一口气唱完全曲。

用软起声,连音练唱,声音匀称,连贯,统一,有渐强到渐弱的力度变化。

字头m用双唇音,字腹韵母a,e,o用合口呼,i用齐齿呼,要强调保持好口型。

先用慢板练唱,要用行板、中板的速度。

2、1 = c — g 4/413 56 56 53 │ 13 56 56 53│ 1 - - - ‖mi yama mo要求:用缓吸缓呼的方法,气息输送均匀,出声自然,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字头声母发音快而短,m音用双唇,i用齐齿,韵母则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须认真注意保持正确的口型。

二、歌曲教唱: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提示:歌曲歌词很富有口语化,非常具有云南地区的民歌特点,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

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土楼回响》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土楼回响》

《土楼回响》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乐要素的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a导入:一.组织教学1、教师用客家话范唱《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A主题,引出课题。

先提出要求:注意老师用什么语言演唱?2、播放《海娃变油娃》,带问题欣赏:注意这首曲子旋律与老师刚才的范唱有什么关系?3、学生从老师的范唱中接触到客家方言。

4、带问题欣赏《海娃变油娃》。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5、让学生了解A主题是取材于《海娃变油娃》这首客家山歌。

b、新授:A:情境引导、激发兴趣1、展示土楼图片,从土楼的形状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土楼要以这样的形式建造,请学生介绍有关客家文化。

并由此引出课题,介绍《土楼回响》创作背景。

每个小组长收集各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并介绍。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三个主要音乐素材:A主题:1、合唱部分,取材于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欣赏片段,(先让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出情绪很热情,用客家方言演唱,表现了客家人热情,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用红颜色代表。

)2、学唱主题乐句:用客家方言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老师范唱3、先全班学唱,(学生自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演唱效果,给予适当的辅导)4、山歌对唱:老师与学生对唱。

B主题:1、铜管乐组主奏,介绍铜管乐组的成员,欣赏片段,(与学生交流感受),B主题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3.音乐分析
《客家之歌》是一首沉着坚定的三拍子进行曲。合唱团由弱到强地演唱出四句客家山歌,和着从远到近、雄浑有力、坚韧不拔的交响乐。表现出客家人团结一心、合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4.学唱山歌主题,体会客家方言的特点。
5.小组上台表演唱山歌主题。
(此环节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表现力与理解力。)
三、课堂拓展
3.小组讨论:土楼有哪些作用?
在师生对客家土楼有更多的了解中引出课题:《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二)初步分析与感受音乐
1.作品背景搜寻
刘沅的《土楼回响》创作于2000年,首演是在当年于福建龙岩召开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在龙岩的客家祖地,由郑小英指挥。
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客家史诗为内容的交响曲。原本在中原繁衍的客家先民们因逃避战乱辗转南迁,辛勤拓荒,重建家园。作品中表现了客家人的坚强意志和崇文重教、尊祖念根的民俗风情,唤起了来自全世界的三千名炎黄子孙客属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客家山歌。
2.学唱一首河源的客家山歌。
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
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1.其它有关客家作品及其活动(放背景音乐《客家之歌》)
★新加坡国家电视机构与福建省电视台合作于1996年在福建永定拍摄 了30集电视连续剧《客家之歌》。
★大型歌舞剧《土楼神韵》于2009年10月29日正式与观众亮相。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从了解客家人迁徙历史及文化中,感受身在异乡的客家儿女怀念故乡的情思,体会和学习客家人勤奋、团结进取、大无畏的“客家精神”,从而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分段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用客家方言学唱主题A“山歌”,感受客家音乐魅力;演奏打击乐器体验乐曲进行曲风格,参与合唱实践引起情感共鸣,从内心感受到客家人的刚毅、团结、开拓进取与大无畏的“客家精神”。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客家人迁徙历史及文化精神;能有感情地用客家方言演唱主题《唔怕山高水远》,分辨两个主题的变化;参与合唱实践,感受客家儿女浓郁的思乡之情;关注作曲家引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赋予了作品新的动力与寓意。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参与合唱实践引起情感共鸣,从内心感受到客家人的刚毅、团结、开拓进取与大无畏的“客家精神”。

教学难点:聆听乐曲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以“思乡”为主题的《客家之歌》。

这首作品选自刘湲作曲的《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作品创作于2000年,曾在首届全国音乐金钟奖的管弦乐-大型合唱作品中荣获唯一的金奖。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客家人创作的交响曲,也是客家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曾经在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在永定民居土楼“振成楼”内由郑小瑛教授率领厦门爱乐乐团为来自全球各地三千多名客家亲属首演,浓郁的情感深深打动在场所有人,引发了所有客家儿女强烈的情感共鸣。

2.学情分析高中生接触交响乐作品比较少,特别是中国人创作的有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

粤北韶关地区居住了不少客家人,如韶关曲江、始兴县、乳源县、乐昌市、南雄市、新丰县等,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各县各地的客家人,从自己熟悉的语言入手,通过用客家方言演唱山歌,让班级其他同学学讲几句自己故乡的语言,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如此进入到作品的欣赏就事半功倍。

《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高中音乐优质课

《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高中音乐优质课

全曲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关注音乐情绪的变 化,感受客家儿女浓浓的思乡之情。
你有心来啀有情(喏), 唔怕山高啊水又深(呐)。 山高自有人开路(喔), 水深还有(哇)造桥人(呐)。
粤北地区始兴县隘子客家围楼
粤北地区始兴县隘子客家围楼
落水天
广东韶关曲江家山歌
作业
•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粤北韶关地区的客 家音乐,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土楼回响》之客家音乐
——粤北韶关客家山歌的探究
结语
“你们从远古走来,向未来 奔去,如滚滚的黄河之水,执 拗地、坚韧地汇入大海。”
——作曲家刘湲题记
土楼,记忆着客家人扎根落
户以及求生存、奋斗发展的全过 程,是客家人智慧与民族个性的 象征。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刘湲曲 • 第一乐章“劳动号子” • 第二乐章“海上之舟” • 第三乐章“土楼夜语” • 第四乐章“硕斧开天” •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聆听: • 引子部分
3/4
由定音鼓、钢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
聆听
两个主题旋律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 主题A “山歌”
• 由提全问体:男演声唱用形弱式?p的力力度度?演唱。
聆听
两个主题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 主题B “号子”
双主题变奏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关注主题A“山歌”的变化
小组讨论
• 主题A“山歌”的变化:
演唱的形式
客家
• 客家,或称客家人,是岭南汉族的一 个重要分支,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 方中原,由于战乱所迫,客家人从黄 河流域的古中原地带逐渐迁徙(西晋 末年、唐朝末年、南宋末年)到南方 的汉族居民。

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客家之歌》教案2

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客家之歌》教案2

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客家之歌》教案2客家之歌》教案【教学重点】:客家文化特色的了解,乐曲力度变化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客家方言的掌握,力度的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世界中了解客家文化、认识客家文化。

2、通过学习客家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结合美学的观点认识客家土楼的意图、特点和实用价值。

3、通过客家山歌的学习、客家语言的学习了解客家人的由来,与客家文化的由来特点。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材分析】:1、客家人的来源:客家人原为中原的汉族,古代为逃避战乱,辗转迁徙到赣南、粤北、闽西的山区地带。

2、歌曲《海娃变油娃》的结构是:共有三个乐章,前面两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第三乐句是前面乐句的四度音程模进。

3、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教学过程】:1、发声练习:呼吸练习正确的运用到歌唱状态当中。

2、组织教学:听着歌曲《唔怕山高水远》跟唱,以听唱的形式感受歌曲高亢、嘹亮、自由的风格。

3、导入教学:客家话是一种很典型的方言,让会讲客家话的学生领着大家用方言朗读歌词或生活用语,然后客家话唱一首《海娃变油娃》导入。

4、新课学习:(1)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

(2)练习唱歌曲《海娃变油娃》歌谱,配上刚学会的客家方言演唱这首歌曲。

(3)听一首由客家石城《倒采茶》,学习客家山歌的特点。

(4)观看课本的土楼照片,播放客家围楼的录像资料,谈谈土楼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及在世界建筑上的地位。

(5)学习演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导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学习欣赏。

八年级下册音乐《客家之歌》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客家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客家文化,感受客家歌曲的魅力。

2. 学会演唱《客家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客家之歌》,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客家文化简介2. 《客家之歌》歌曲学习3.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客家之歌》,了解客家文化。

2. 教学难点:掌握《客家之歌》的旋律和歌词,理解客家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客家歌曲,感受客家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法:介绍客家文化,讲解《客家之歌》的创作背景。

3. 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唱《客家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客家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客家音乐。

2. 讲解:介绍客家文化,讲解《客家之歌》的创作背景。

3. 学习:教唱《客家之歌》,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4. 实践:分组练习演唱《客家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客家文化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2. 邀请客家歌手或文化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客家音乐。

3. 开展客家歌曲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演唱《客家之歌》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现力。

3. 文化理解:通过提问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频:客家歌曲、《客家之歌》曲谱。

3. 视频:客家文化纪录片、客家歌曲演唱视频。

4. 网络资源:客家音乐网站、相关学术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客家文化,学习《客家之歌》歌词。

2. 第二课时:教唱《客家之歌》,进行分组练习。

十、课后作业1. 学生需回家练习演唱《客家之歌》,加强音乐技能。

2. 调查身边的客家文化,了解客家民俗、传统技艺等,下节课分享。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 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 花城版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 珠江两岸的歌《客家之歌》教案1 花城版

客家之歌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2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

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3重点难点1. 重点:学唱《唔怕山高水远》,鉴赏《客家之歌》;2. 难点:听辨《客家之歌》的主题及所用的乐器。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客家之歌《客家之歌》教案一、授课课题:《客家之歌》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授课课时:一课时四、教师姓名:王明凤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欣赏管弦乐曲《客家之歌》,能听辨出音乐主题与演唱音乐的主题以及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懂得和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并且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

六、学情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客家之歌》集体备课09

《客家之歌》集体备课09
六、作业布置





第二学期初二级音乐科教案设计(编号:09)
执笔者
集体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授课者
审核人
课题
《客家之歌》课型欣赏课源自教学过程设计备课组、
个人教学建议
一、教学
目标
1、通过歌曲学唱及交响乐曲《客家之歌》的欣赏,体会客家特色,激发民族自豪感。
2、感受客家山歌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客家山歌《客家之歌》主题。
4、初听《客家之歌》感受客家山歌的特色。
5、唱一唱:学唱《客家之歌》主题Ⅰ《唔怕山高水远》
6、辨一辨:分段对比欣赏《客家之歌》主题ⅠA、主题ⅠB、主题ⅠC。
7、赏一赏:完整听赏歌曲,跟随课本的欣赏提示再次感受歌曲要表达的意境。
三、拓展:
欣赏山歌《落水天》让学生继续加强感受山歌浓郁的客家民歌风格。
四、课堂小结:
教学难点
体会客家山歌特色。
三、教学用品准备
多媒体
四、学情
分析
五、教学
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介绍对客家的了解,教师播放《永定客家回楼》视频料简介客家回楼的文化。
2、介绍客家人的历史
二、新课教学
1、引出课题《客家之歌》
2、介绍作曲家—刘湲,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湲当年曾在闽西生活过,他从福建民间音乐中获得素材,并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了交响化的处理,深入挖掘了民间音乐的丰厚内涵,使其充分表现了客家文化的深层风韵和客家人的精神面貌。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客家文化”印记,也可以说,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多种客家传统音乐形态的凝聚和升华,同时又是交响音乐和山野文化的深入交融。2001年,该作品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唯一金奖。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学习的内容,我的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教材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XX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

本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乐要素的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年级:八年级时:一时教具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4分钟、教师用客家话范唱《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A主题,引出题。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材内容分析作曲家刘湲创作的《土楼回响》,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三拍子乐曲,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特色。

曾获2001年首界中国音乐金钟奖。

其中的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构成了一个行进在地平线上的客家人群像。

A主题为合唱,取材于客家山歌《不怕山高水远》,B主题为铜管乐器演奏,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

在贯穿全曲的固定节奏型下,力度由p--fff f 变化,描绘了客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不断发展壮大,音乐极具感染力。

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 `+尾声。

2教学目标1.学唱主题音乐,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用简单地律动参与乐曲的欣赏活动。

2.欣赏作品,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及相关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客家民居,客家人的由来)。

3.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问题、讨论、参与活动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视频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参与活动等教学手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重点难点1.熟唱主题音乐A并参与活动2.清晰整首乐曲结构3.创作歌曲与民歌的传承关系,理解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南海渔歌》2.导入新课(播放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远》)3.展示客家土楼(图片)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介绍客家民居及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歌曲介绍《客家之歌》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少秋创作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也是该诗篇的最后一章。

该曲创作于2000年,于同年7月在广东省交响乐团音乐会上首演,获得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该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南方的客家文化,以客家人民的坚韧不拔、勤劳善良、勇气无畏为主题,表现了客家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和坚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歌曲赏析1. 曲式分析该曲的曲式为A-B-A形式,即:主题A-中间段B-主题A。

主题A由钢琴和乐队共同演奏,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悠扬的钢琴主题、响亮的乐队主题和美妙的合奏。

中间段B则由乐队独奏,带有快速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代表客家人民奋斗的精神和果敢的勇气。

2. 乐曲风格该曲以交响乐为基础,同时结合了传统客家音乐的元素,如板胡、板鼓等打击乐器和竹笛、唢呐等吹奏乐器。

整个曲子流畅圆润,富有感染力,音乐节奏快速而紧凑,显示出客家人民的坚韧不拔和勃勃生机。

3. 乐曲情感该曲的情感主旨是奋斗与坚持,在音乐上通过抒发客家人民的勇气、决心、享受、和平和欢乐等情感来表达。

通过曲子中的起承转合的情节和运用变化充分体现了整首曲子的精髓,同时表达出客家文化的浓厚情感。

三、歌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客家之歌》这首交响曲,并表达出他们自己对于这首曲子的感受。

2.学生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客家文化,并沉浸于这种文化中,从而感受到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信仰和充满阳光的恩慈等因素。

3.学生们能够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并学会欣赏音乐。

2. 教学方法1.听歌赏析法:先放一遍歌曲,然后让学生们跟着歌曲的旋律摇头、手舞足蹈,去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图片介绍法:介绍客家文化并且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客家文化。

3.分组演练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任意一个乐器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学习,并且在教师指导下互相表演,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并体会团队精神。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概述本文档为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中,第五个课时的教学教案。

本课时将教授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教学目标•了解交响音诗是什么•了解《土楼回响》的基本情况•能够听出《客家之歌》的节奏和调式教学重点•了解《土楼回响》的基本情况•能够听出《客家之歌》的节奏和调式教学难点•理解交响音诗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将听力技能应用于《客家之歌》的听辨教学准备•一份《土楼回响》的交响音乐•一份《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曲谱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交响音诗教师向学生介绍交响音诗的概念,其区别于交响乐和音诗,以及其演奏方式和特点。

第二步:《土楼回响》的基本情况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土楼回响》的创作背景、演奏者和演奏场地等基本情况。

第三步:音乐的集体欣赏教师向学生播放《土楼回响》的第五乐章《客家之歌》,让学生了解其乐曲的整体感和基本节奏、调式。

第四步:曲谱和歌词的学习教师向学生分发《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跟着歌词听、学、唱。

第五步: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名指挥、数名打击乐手和数名拨弦乐手。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按照指挥的节奏、手势和指令,使用乐器演奏出《客家之歌》的基本节奏、韵律和调式。

第六步:小组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演奏效果,教师或同学们可以对他们的演奏和技法进行评价和提醒,以达到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效果。

教学总结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交响音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学习《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了解其基本节奏、调式和技巧。

通过分组合作演奏,让学生互相协作、分享和提高,达到音乐学习的综合效果。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前言《土楼回响》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先生创作,共五个乐章,描绘了福建土楼的独特风貌和客家文化。

而其中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乐曲,展示了客家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坚韧的性格。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之歌》这一乐章,进行花城版的音乐鉴赏教案。

二、乐曲分析1. 乐曲基本信息•作曲家:陈其钢•作品名称:《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原创时间:2005年•首演时间:2006年•演奏时间:约3分钟2. 乐曲风格和特点•音乐形式:交响诗篇•曲调特点:抒情、慷慨、热烈、高亢•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流畅、和声丰富、节奏轻松自如、乐器运用巧妙3. 乐曲情感表现•主题鲜明: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客家人民朴实、坚韧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情感表现:乐曲始终保持一种激昂的气氛,充满了促进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的力量,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三、音乐鉴赏教案1. 前置活动教师先放一遍整个乐曲,让学生感受整个音乐韵律,了解乐曲基本信息。

2. 听觉活动告诉学生乐曲的主题是客家文化,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然后教师放一遍音乐,学生在听的同时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来推断出乐曲的情感表现。

3. 视觉活动教师放放一段客家文化相关的ppt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客家人、客家饮食等文化,让学生感受客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性。

4. 乐器识别活动教师放一遍乐曲,学生根据所听的乐器声音来识别出乐曲中的各种乐器。

5. 同步演奏活动教师将乐曲分段,组织学生进行同步演奏,并邀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教案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之歌》这首乐曲充满着激情和力量,是一首展现客家文化魅力和人民精神风貌的杰出作品。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五、打一打 杯花竹板
1、老师讲解杯花、竹板的打法。 2、同学们学打杯花、竹板。(男同学竹板,女同 学杯花) 3、一边打杯花、竹板,一边演唱《海娃变油娃》。 4、分组进行讨论、练习,并进行展示。
六、创一创 夸夸山歌 学生表演客家竹板歌——《五句板》,
夸夸我们的家乡,赞赞我们的客家。
七、课堂小结
梅州市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 张惠玲
一、喊一喊 听听山歌
导入:“哦嗨,一溜哇同学们,有好山歌哇, 你都溜呀溜等呀来哟嗨!哦嗨!溜呀么溜等 来哟!溜呀么溜等来哟!”
二、看一看 说说山歌
三、猜一猜 赏赏山歌
老师、学生表演传统山歌《猜调》,请同学们欣赏。
四、唱一唱 学学山歌
1、老师范唱《海娃变油娃》。 2、请同学们跟唱,再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涵。 3、听伴奏,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一天客家人,一生客家情。希望我们的 同学把优美的客家山歌传承下去,向我们 的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我们客家山歌的魅力和美丽。 我们的口号是“我爱客家山歌,唱响客家山 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cho of earth buil ding - the song of Hakka"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
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
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
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
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
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
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
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
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
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
刘湲谱写,获得xx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
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
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

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

本课要
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1、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
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
的喜悦。

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
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1、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
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
乐要素的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4分钟1、教师用客家话范唱《土楼回响》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a主题,引出课题。

先提出要求:注
意老师用什么语言演唱?
2、播放《海娃变油娃》,带问题欣赏:注意这首曲子旋律
与老师刚才的范唱有什么关系?1、学生从老师的范唱中接触
到客家方言。

2、带问题欣赏《海娃变油娃》。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兴趣。

2、让学生了解a主题是取材于《海娃变油娃》这首客家山歌。

a: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3分钟1、1、展示土楼图片,从土楼的形状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土楼要以这样的形式建造,请学生介绍有关客家文化。

并由此引出课题,介绍《土楼回响》创作背景。

每个小组长收
集各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并介绍。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
到课堂中来。

15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三个主要音乐素材:
a主题:合唱部分,取材于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欣赏
片段,(先让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出情绪很热情,用客家方言
演唱,表现了客家人热情,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用红颜色
代表。


学唱主题乐句:用客家方言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老师范唱
先全班学唱,(学生自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演唱效果,给予适当的辅导)
山歌对唱:老师与学生对唱。

b主题:铜管乐组主奏,介绍铜管乐组的成员,欣赏片段,(与学生交流感受),b主题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

(为b主题配上动作),铜管乐器用铜金属制作选用黄颜色代表。

固定节奏:欣赏片段,感受节奏的特点,并介绍乐器:低音提琴,定音鼓。

(让学生谈谈感受)管弦乐中最低音区的乐器,低沉,浑厚有力,联系到客家人坚强不息,吃苦耐劳的性格。

用蓝色表示。

学生在边听边发表意见,感受到a主题合唱部分的热情,体现客家人精神中的热情,团结等精神。

学生跟老师用客家方言朗读歌词,并带上节奏
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

并由学生自评。

老师与学生对唱,带上热情的情绪。

b主题,学生听完后发表意见,坚定有力的。

(并用简单动作表示力量)。

了解b主题的主奏乐器。

固定节奏,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音区很低,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并展开讨论体现客家人坚强,扎实,吃苦的精神。

让学生在自主个性的感受音乐,自觉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老师加以引导。

先解决方言问题,并带节奏朗读有助学唱旋律。

由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

师生对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分钟游戏的名字叫《看谁的耳朵灵》
要求: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各组小组长在该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已制定的表格。

老师放音乐并给予提示。

规则:
1,不能用语言交流,犯规给予扣分。

2,组员根据所听到的用动作来提示小组长。

学生在与老师提示下,互动并完成乐曲的曲式结构。

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将难理解的曲式分析以直观有趣的活动形式完成。

d:深入分析与体验
7分钟根据学生所完成的曲式,与老师一起在边欣赏的同时揭示正确答案,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注意a.b主题每次出现时的变化,对曲子进行深入的分析。

引子部分:让学生说说感受(由远到近,由弱到强),力度
ppb:mf,主奏乐器:大号和大管。

ab:f,(提示学生一部分是由ab两个主题同时进行,)(客家人一边劳动一边热情地唱着山歌)
b`:ff, 由整个铜管组的乐器主奏。

a`:fff,(客家人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一起唱起了山歌,山歌在整个土楼回响)
尾声:ffff(以劳动号子的主题结束了全曲)
乐曲风格(一首沉着坚定的三拍子进行曲)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欣赏乐曲(分段),讨论得出a.b主题每次出现的不同,并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老师一起,伴随音乐分析乐曲,最后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以揭示答案来引导学生欣赏,并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体会音乐。

7分钟小活动:邀请学生担任合唱团团员,与交响乐队一起来表演《客家之歌》,注意每次a主题演唱的力度,并用动作表示b 主题。

学生观看视频,演唱a主题,并在b主题的出现时用动作表示。

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2分钟1、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及参与表现这部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或是启迪?
2、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了这首《客家之歌》,了解了客家文化,客家人这种团结,勤劳,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的。

1.学生谈个人的感受
与学生一起回忆课堂并总结,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有个总体的认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