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

合集下载

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1

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1

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真实、丰富的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成为可能。

二、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组建好后,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在一个阶段内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并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把合作技能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不同的见解等,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把握合适的合作契机1.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合作需求,点燃学生的合作热情。

2.捕捉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

五、重视合作后的交流评价合作后的交流评价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智慧碰撞、思维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

在交流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并及时引导Array学生对别人的思路、方法作出相应的评价,如:“对于他的观点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不同意见吗”、“亮出你的观点吧”、“请你评价一下她的方法”,由此,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理解中借鉴其他同学的想法,并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优化和调整自己的解题策略,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

总之,作为新课标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交流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认识合作交流的意义,做好准备工作、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机,适时地进行调控与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调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学生合作前要“静中有动”;合作中要“动中有静”,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动静相宜”的迷人魅力。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分析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法。

它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通过与其他成员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辅导和讨论,相互学习和分享知识。

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这些团队合作的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至关重要。

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方法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设计合适的合作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于合作学习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小组项目等。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组织、分工合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和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2.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交流。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线协作工具、教学软件等。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改进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进展和困难,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和建议。

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特点

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特点

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意义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虽然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定义的表述不尽一致,但从中可以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

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可以将合作学习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惟我独尊。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学生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协同完成任务。

这样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理解,面对同一个目标,大家齐心协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达到共同提高。

二、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一生赖以生存的能力,这是学生的宝贵财富。

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三、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听着乏味。

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教案中的学习者合作学习

教案中的学习者合作学习

教案中的学习者合作学习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计教案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而学习者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知识应用。

本文将从教案中的学习者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中的学习者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者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开拓思维空间,获得新的思维启发。

其次,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掌握程度。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还可以互助互补,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激励,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最后,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相互交流和合作,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案中学习者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在教案中引入学习者合作学习需要考虑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题,或进行一个实验。

通过合作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其次,教师可以设立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应该遵守相应的规则,如尊重他人、平等互助、积极参与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们清楚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学习者的合作学习。

例如,利用电子白板、网络平台或在线协作工具,学生们可以进行远程合作学习,共同编写文档、制作演示等。

这些信息技术工具不仅能够方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学习群体:合作学习的力量

学习群体:合作学习的力量

学习群体:合作学习的力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互动和共同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习群体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探讨合作学习的力量,包括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思维发展、培养社交技能和增强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一、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知识,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互相补充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促进思维发展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取新的思维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社交技能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社交技能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思维发展,培养社交技能和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只有通过合作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群体的力量,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浅谈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又普遍被小学生学习的学科。

然而,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受到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本文将从促进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的特点和如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这三个方面,浅谈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1.增强学生认识力和思维能力合作学习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和讨论,促进个体思维和合作思维的统一。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认识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关怀意识,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共同完成任务,互相倾听和尊重别人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妥协,这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3 3.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社交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地寻求合作和交流,培养了他们开放心态、互相尊重、合理争论的能力。

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树立起自信心,增强了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的未来社交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过程,减少了单纯的教师灌输式教学。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不仅仅重视群体激发的智力,更注重激发个体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独立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机会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受益并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合作学习名词解释

合作学习名词解释

合作学习名词解释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扮演着主动的角色,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其他成员合作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分享经验。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助,通过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优势,提高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它强调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习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共享:合作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目标的明确,可以增强学习动力和合作的意愿。

2. 责任分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不能依赖于他人完成自己的任务。

通过分担责任,可以促进每个成员的参与和贡献,增强学习效果。

3. 互相支持:合作学习中的成员可以互相支持和帮助,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分享资源和经验。

这种互相支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 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成员们可以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澄清疑惑,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

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更新,提升学习效果。

5. 共同评价:合作学习中的成员可以共同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和表现,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共同评价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个体和集体的进步。

合作学习可以在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的学习中应用,无论是在小组作业、实验研究、课堂讨论还是项目合作中,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案中的合作学习活动

教案中的合作学习活动

教案中的合作学习活动教案编写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规划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而在教案中引入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些活动。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队讨论等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问题、集思广益,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难题。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最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助,不再是传统的单纯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学习,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案中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1.明确合作学习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在教案中明确合作学习活动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阅读、讨论和写作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的小组结构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通常会组成小组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情况,设计适合的小组结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倡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尤其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合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谈谈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学生在个人学习中容易感到孤独、无聊,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换意见,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1. 合理组建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因素合理组建小组。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情况来进行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情况来进行分组,也可以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来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2.明确小组任务教师要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可以将小组的任务和要求写在黑板上,或者口头宣布,或者发放任务卡,让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和要求。

3.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合理分工,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谁负责什么事情,分工明确,任务清晰。

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般分为设计引入、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反馈评价几个阶段,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设置情境、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分组不均、活动目标混乱等问题,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手段。

在各级各类的研究课、展示课、观摩课中,几乎每节课上都会出现学生凑在一起讨论、交流的场景,几乎每位授课者都能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在日常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落实的情况如何呢?老师们又是怎么看待合作与交流的呢?以下是笔者根据问卷调查(调查者共150人)统计出来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常态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与在公开教学中看到的情况大相径庭,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合作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比较多,不好调控;②合作时学生“动”了起来,看似很热闹,稍加分析却发现缺少一些“静”下去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③很多学生都没有一定的合作技能,往往趁合作时间讲话或做无关的事情;④合作交流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教学时间也不允许。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让合作与交流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存在一种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课堂上学生只有在饱含支持、鼓励、肯定、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学习环境中,在师生真诚相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并大胆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为什么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为什么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为什么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合作精神和发展综合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为何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成长和进步。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密切的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培养学习合作、互助互补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技巧。

这些合作精神将伴随学生一生,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合作学习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积极表达、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这些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将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机会和平台。

浅谈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引言在小学阶段,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效果。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和合作,从而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积极参与、互相支持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与组员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也可以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第三,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任务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共同思考和解决。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在小学阶段,实施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合作、讨论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伙伴合作学习伙伴合作学习是指两名学生搭档合作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或者是进行随机搭配。

伙伴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整班合作学习整班合作学习是指整个班级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合作。

整班合作学习有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

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学习活动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小组内讨论,小组内互相修改,小组内互相赏析等等,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和意义,特别适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相互激励,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内,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培养出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这对于他们的将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实践方式。

可以在进行写作任务之前,先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三到五个学生,然后给他们一个写作主题和素材,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和思想交流,共同商量写作的思路和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对方的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促进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赏析,相互评价,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通过这些实践方式,学生们可以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提高各自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中,也需要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

教师需要进行更合理的分组。

分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写作水平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相对均衡的集体。

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引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思维动力。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合作学习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合作学习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实施策略、效果评估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合作学习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合作。

其次,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

最后,合作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实施策略要在小学课堂上有效开展合作学习,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具有互补性。

其次,教师要明确每个小组的任务和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最后,教师还需要建立一套公平、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

案例分析以数学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协作解决的数学问题,如制作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实验等。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观察各小组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互动情况,以及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比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合作学习案例,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在不同环境下所取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面临挑战及解决方案在实施小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何协调小组内部成员的关系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角色分工、定期轮换组长等方法来加以解决。

其次,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如如何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益处。

一、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他们过多地依赖老师的指导和讲解,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同伴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难题,通过合作交流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彼此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相互合作和互助,培养出团队合作的重要素养。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的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合理地分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

(2)角色扮演:通过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学习活动,如分工合作、模拟实验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学习伙伴制度:建立学习伙伴制度,让学生之间互相扶持和互相促进。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学习伙伴,他们可以相互协助、共同学习、相互监督。

学习伙伴之间可以分享学习心得、解答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的益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益处:(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鼓励和激励,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一个小组里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它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因此,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有效性。

2、学习者之间的合作性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作,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3、学习者之间的主动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4、学习者之间的积极性强。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素质。

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二、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目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从而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有效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技巧

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技巧

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技巧题目: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技巧2023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以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团队成员互相合作、学习和成长,创造了一个互帮互助、鼓励探究和实践的环境,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一、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相互依存:优秀的小组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为重点。

2.共同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贡献,通过各自的贡献,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互相支持和共同学习。

3.激励鼓舞: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学习和合作,相互鼓励和激励,激发出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4.共同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记忆者,更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究和发现未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5.责任共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需要关注和帮助其他小组成员,从而协调和平衡每个人的利益。

二、优秀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1.明确目标:在开始任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以确保学习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2.构建信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需要建立信任和理解,正视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解决问题,给予肯定和赞扬,以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3.有效沟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保持有效沟通,进行良好的信息传递,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态度,以达到相互理解和协调工作的目的。

4.合理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根据每个小组成员所擅长的任务,分配合理的职责和工作量,确保每个人都能最大效益地工作,实现团队共同成长。

5.共享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共享资源,让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使用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发掘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混合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

混合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

混合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融合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协作学习在混合式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混合式教学中协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协作学习的定义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积极参与、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在混合式教学中,协作学习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或课堂活动来实现。

学生通过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观点,共同解决学习难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二、协作学习的特点1. 强调学生互动:协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思考问题、交流意见,增强学习动力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合作能力:协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协作学习中需要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供多元角度:协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习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边界。

4. 增加学习动机:协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即时的反馈和支持,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协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 提高学习成绩:协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2. 培养创新能力: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4. 培养社交能力:协作学习提供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他人互动,学生学会了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的特点与意义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般分为设计引入、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反馈评价几个阶段,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设置情境、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出现分组不均、活动目标混乱等问题,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手段。

在各级各类的研究课、展示课、观摩课中,几乎每节课上都会出现学生凑在一起讨论、交流的场景,几乎每位授课者都能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在日常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落实的情况如何呢?老师们又是怎么看待合作与交流的呢?以下是笔者根据问卷调查(调查者共150人)统计出来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常态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与在公开教学中看到的情况大相径庭,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合作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比较多,不好调控;②合作时学生“动”了起来,看似很热闹,稍加分析却发现缺少一些“静”下去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③很多学生都没有一定的合作技能,往往趁合作时间讲话或做无关的事情;④合作交流费时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且教学时间也不允许。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让合作与交流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存在一种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课堂上学生只有在饱含支持、鼓励、肯定、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学习环境中,在师生真诚相对、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全部调动到课堂学习中,并大胆表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真实、丰富的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成为可能。

二、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或前后或左右、或四人或六人凑成一组进行学习,致使小组内及小组间的交流产生障碍,失去了可比性,学生间的差异也得不到很好地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不到丝毫发展。

由于学生家庭背景、自身素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兴趣、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组建好后,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在一个阶段内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并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或补充者等,并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担任不同角色的机会,感受不同的角色体验,促进合作小组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把合作技能当作重要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不同的见解等,以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学会分工与合作。

本文中的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共同探索解决某个数学问题而在学习行动上互相配合、帮助、取长补短的过程。

事实上,由于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活泼大方,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的腼腆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总是“人云亦云”;有的则自卑孤僻,根本不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在合作学习时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互帮互爱,既能欣赏同伴的优点,又能宽容对方的不足,学会在互相帮助和彼此鼓励中共同进步。

试以本班的一个学习小组为例,在教学“面积的计算”时,出示: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在合作交流前,笔者引导他们进行合理分工,如:自信大方的徐星宇担任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沉稳细心的朱雨涵担任记录员,负责把组内成员的思考过程及时记录下来;条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李晨昕担任发言代表,负责把组内成员的探索发现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大家;思维活跃、有独特见解的陶宇飞担任补充发言人,负责及时完善大家的观点。

合理分工为接下来的合作与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会探索与思考。

有效的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只有在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有话可说后,学生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多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恰当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收集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24时记时法”,探索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时,出示如下学习材料:(1)请把时间条中缺少的时刻填写完整。

(2)仔细观察时间条中上下对应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或轻声读一读对应的时刻、或眉头微皱静心思考、或喃喃自语上下比划着什么……不一会儿,一张张严肃的小脸上露出了顿悟后的会心一笑。

(3)把你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

在充分地独立探索、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此时的他们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说起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真是头头是道,虽然语言尚显稚嫩,但着实令笔者惊喜不已。

3.学会交流与表达。

合作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见解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非人人都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多是那些表现欲强、伶牙俐齿的学生在唱主角,而反应比较慢、不自信或羞于表达的学生则成了听众。

因此,一方面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排除害怕出错的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意识地搭配合作伙伴、制定规则、创设机会,让处于弱势状态的学生也能获得合作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

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初步掌握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交流时,笔者面带微笑地鼓励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告诉他们说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自己思考了、进步了。

在笔者真诚的鼓励下,这些学生的回答同样精彩: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一颗门牙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方格纸中一个小格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开关按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4.学会倾听与反思。

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交流时往往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就行了,而根本不去听别人的思路中有无可取之处,这种交流不能达到互相补充、共同完善的目的,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笔者认为,要想使合作交流成功有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和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①使学生意识到耐心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②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被别人关注、受人尊重的喜悦。

③在听取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不随意打断或插嘴,要总结出别人发言的要点,注意收集信息。

④别人发言后要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和反思评价的能力。

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学会倾听不仅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也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倾听,是课堂上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只有养成这种素养和意识,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灵动。

四、把握合适的合作契机1.抓住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并非任何时候都适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合作需求,点燃学生的合作热情。

一般在遇到以下情况时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1)个人探索有困难时。

如:先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再填出括号里的数。

37×3=111 13×7=9137×6=222 13×14=18237×9=333 13×21=27337×()=444 13×28=()37×()=666 13×42=()(2)意见不同有争论时。

如教学“平均数”时,出示如下情境图并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有学生认为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女生一共套了30个而男生一共套了28个;但也有学生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男生有4人而女生有5人,不好比。

此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在积极的讨论中得出“先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后再比较,接下来的平均数教学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3)一题多解有拓展时。

如:1堆小棒有24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呢?再如,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3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你有几种不同的画法呢?(4)对问题答案有疑义时。

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遇到的问题:金鱼图向左平移了()格火箭图向上平移了()格(5)引导总结某个结论时。

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呢?再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长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你怎样去验证呢?2.捕捉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用心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善于把握、提炼、重组与调控学生合作交流中的“生成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打造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

如教学“认识角”时,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了角并了解了角的特征后,出示问题:“下面的图形中藏着几个角?”①②③学生对图形②中有几个角存在不同意见,生1:有1个角。

生2:不对、不对,应该有3个角。

其他学生有同意1个角的,也有认为是3个角的,一时间,教室里面叽叽喳喳,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面对眼前的这种情景,教师没有轻易否定错误答案,而是面带微笑地说:“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生2是怎么数出3个角的”,随后就请生2数给大家看。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生3(迫不及待地跑上去指着图形)说:我觉得这两个不是角,因为这条线是弯的。

师:是这样吗?那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呢?生3:要有1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师:请你们再数数看图形②中有几个角?为什么只有1个角?师对生2说:谢谢你,因为你的不同意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角。

角的特征看似简单,但让二年级的小学生真正建立起表象并不容易,教师有效地利用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错误资源,制造认知冲突,可以使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在倾听、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