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0540适用学位类别专业学位硕士适用年级2020级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填表日期2020年6月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制表2020年4月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类别代码:0540一、学科简介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办于1984年,是广东省内最早设立从事计算机学科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建立学士、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广东省计算机领域培养了上万名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学院于1995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200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准自设“计算机应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2年3月,广东工业大学在国内第一批获准设立“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2年5月获准设立“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计算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人。

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 Fellow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6人、广东省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

学院凝练形成了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数据工程与高性能计算、网络空间安全与可信计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与泛在计算等四个学科重点研究方向,现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5年,获国家级项目47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科研规模与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学科前列。

2018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跨入国内高水平学科行列。

广东工业大学室名称

广东工业大学室名称

3S Technology Lab 控制测量实验室 151202
Control Survey Lab
13
岩土工程实验室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Lab
1309
1
信息 电动汽车研究实验室 1401 工程 Electro-Motion Auto 学院 Research Lab
电动汽车驱动性能检测分室 140101 Electro-Motion Auto Performance Test Lab
2 14
宽带及视频通信分室
140201
ADSL & Video Communication Lab
无线通信分室
140303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a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ab
光纤通信分室
140304
1403
Optic-Fiber Communication Lab
移动通信分室
140305
Mobile Communication Lab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名称(中英文)
序 号
单位
中英文名称(实验室编码)
1 2
广东 工业 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 GDUT-Rockwell Automation Lab
语言实验室 Language Lab
0101 0102
1
机电 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1101
工程 Modern Product Design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ab
1409
10

反射式THz-TDS用于轨道交通典型液体安检的实验

反射式THz-TDS用于轨道交通典型液体安检的实验

反射式THz-TDS用于轨道交通典型液体安检的实验
徐利民;吴衡;王涛;程良伦;秦玉文
【期刊名称】《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年(卷),期】2024(22)3
【摘要】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用于轨道交通易燃易爆危险液体的安全检测,需要兼顾速度和准确率。

一般在大流量人群中,因为检测速度限制,不适合直接采用实验室常用的测试指纹谱之后再与样品数据库的吸收峰位置比对的方法来精确确定样品成分信息。

针对轨道交通中典型液体样品,在常温常压和正常大气湿度(25℃、60%空气湿度)条件下,测试反射式THzTDS的脉冲回波数据。

建立非易燃易爆危险品、易燃易爆类、强酸类等分类数据库,结合样品光谱数据库特征,归纳了4种典型的时域脉冲谱线,即含有显著次级反射峰、微小次级反射峰、无反射峰和向下反转的次反射峰。

依据太赫兹时域谱线次级反射峰的特征,结合分类识别决策模型,快速实现了综合分类判别,准确率达80%以上。

【总页数】7页(P296-302)
【作者】徐利民;吴衡;王涛;程良伦;秦玉文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先进光子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1;O69
【相关文献】
1.THz-TDS系统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
2.液体火箭发动机典型实验室及典型实验概述
3.国内首款采用多视角静态截面断层建设技术的液体安检设备通道式多视角X射线液体安检设备FISCAN EDS-MV6040
4.用于液体安检的激光照明多光谱成像系统研究
5.基于反射式光栅对的THz-TDS色散补偿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市创新载体(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名单(截止2016年度)

深圳市创新载体(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名单(截止2016年度)
深圳市创新载体建设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载体类型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 室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 室 重点实验 室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 室 重点实验 室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 室 重点实验 室 重点实验 室 重点实验 室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 室 级别 省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创新载体名称 国家宽带移动通信核心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圳市数字通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发酵精制检测系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医疗电子(监护、医学检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电池及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与网络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自动化工程(燃烧、罐区、楼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数字传输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康佳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中兴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移动通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网络信息电器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 广东省液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光纤通信器件和模块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液晶显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基因工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高分子材料辐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管理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 深圳激光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信息功能陶瓷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投影显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市真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系统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

一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行为预测模型

一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行为预测模型

f u z z y s e t t h e o r y a n d h u ma n f a c t o r s me t h o d, we p r o p o s e d a k i n d o f f u z z y t i me h y b r i d Pe t r i n e t ( Fr HPN) . Th r o u g h t h e
S H E We i ’ YE Ya n g - d o n g
(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 n g, Zhe n g z h o u Uni v e r s i t y, Zh e n gz h o u 4 5 0 05 2, Chi n a )
Ab s t r a c t Cy b e r - p h y s i c a l s y s t e m( CP S )i s a n e w k i n d o f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e d s y s t e m wh i c h i n t e g r a t e s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mo d e l i n g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na a l y s i s o f a t y p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CP S, t h e d y n a mi c b e h a v i o r f o r e c a s t i n g nd a t h e s t a t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o r k, s e n s o r n e t wo r k,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n d p h y s i c a l s y s t e m. S i n c e t h e f o r ms o f t h e c o mm u ni c a t i o n , C O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 h n ogK yL brt yo uo oi l t nc, ntu A t t n S a dn e a oao r fA t teEe r i Is tt m v co s ie uo i , ma o S a d n cdm 厂 c ne , ia 5 0 4 C ia h no gA a e yo Si cs J n2 0 1 , hn ) e n
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 , 其典型应用有通信系统 、 飞机控制系统 、 汽车 电子、 家电、 武器装备、 电子玩具等。
随着计算 、 网络 和控 制技术 的发展 , 以及 现代工 业需求 的提 高 , 物理设 备提 出 了信 息化 和 网络化 的需求 , 对 由 于 传统 的嵌入式 系统 是封 闭的 , 没有外 留运算 接 口, 能满 足现 在物 理 设备 可控 、 并 不 可信 和可 扩 展等 功 能需 求 , 使得 集计算 、 这 通信 和控 制能力 于一体 的信息 物理 融合 系统 ( ye—hs a Ss m ,C S 成 为物理设 备 Cbrpyi l yt s P ) c e
信 息 理融 合 系统 物
刘祥志 , 刘晓建 , 王知 学, 成巍 , 李建新
( 山东省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 山东省 汽车 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 山东 济南 2 0 1 ) 50 4 摘要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P ) C S 被认 为是继计算机 、 联网之后信息技术 的第三次浪 潮。本文 围绕 C S的核 互 P 心内容 3 s 计算 、 C( 通信 、 制 ) 介绍 C S的研 究现状 , 控 , P 阐述 嵌入式 系统 、 物联 网、 传感 网与 C S的 区别和联 P 系, 分析 c s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 P 阐明其 中基本 的科 学与技术 问题 , 并以 c s在 汽车 电子 和智 能 电网上 P 的典 型应用为例 , 明 c s 国民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说 P对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

附件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考评名单(160家)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材料学(7家)1 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钢铁研究所2 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 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4 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5 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6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7 广东省超材料微波射频重点实验室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资源环境(11家)1 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理研究所2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3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 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5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7 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8 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9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0 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1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程学(20家)1 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 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4 广东省汽车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5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7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8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公安厅10 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1 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工学院12 广东省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3 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4 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5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6 广东省地震监测预警与重大工程地震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震局17 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18 广东省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19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20 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9家)1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 广东省现代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3 广东省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4 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5 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6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7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8 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9 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信息(16家)1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3 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4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5 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6 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7 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商学院8 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州广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9 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0 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中心11 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2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13 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14 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5 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16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农学(40家)1 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4 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5 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6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7 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8 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9 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0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1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12 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3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4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5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6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17 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18 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9 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1 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2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3 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4 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25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26 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7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28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29 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30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1 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2 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 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34 广东省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5 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36 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37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38 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39 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40 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医学(57家)1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 广东省运动测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3 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4 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研究所6 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7 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8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9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11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2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3 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14 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15 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17 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18 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 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1 广东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22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3 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24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6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27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8 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29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0 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1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2 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33 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4 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35 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6 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7 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38 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39 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40 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1 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43 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44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医学院45 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46 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药学院47 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8 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49 广东省新药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药学院50 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51 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52 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53 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54 广东省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医学院55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56 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7 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汕头市长平路57号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
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510500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
510631
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州五山科华街511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510640
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
510500
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汕头大学科技中心
510120
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学院教学楼11楼 广东医学院
524003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东风东路651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510060
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大德路111号广东省中医院
510100
广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大学城清华校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518055
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
510515
广东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研究

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研究

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模型研究谢思宇;周斌;胡波
【期刊名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3)4
【摘要】针对视频超分辨重建过程中出现的噪声放大、特征丢失等问题,在BasicVS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与反注意力机制的传播模型来对视频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处理.模型将原有特征分解为传播特征与冗余特征.传播特征在传播网络中传递信息,而冗余特征则在残差网络进行深度提取,最后PixelShuffle 网络将得到的两部分特征进行融合和重建,得到了更好的超分辨率重建结果.在公开的REDS数据集中,评估指标PNSR(峰值信噪比)达到32.48dB,视频超分辨重建性能得到提升.
【总页数】9页(P504-512)
【作者】谢思宇;周斌;胡波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信息物理融合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武汉东信同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
【相关文献】
1.一种结合自注意力和门控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
2.基于注意力融合网络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
3.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
4.GCA:一种结合注意
力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模型5.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交通监控视频超分辨率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时间求致性分析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时间求致性分析
Co ns i s t e nc y Ana l ys i s o f Ti mi ng Re qui r e me n t s f o r Cybe r - Phy s i c al S ys t e m
YI N L i n g , CHE N Xi a o — Ho n g , LI U J i n g
软 件 学报 I S S N 1 0 0 0 — 9 8 2 5 , C O DE N R UX UE W J o u r n a l o fS o f t wa r e , 2 0 1 4 , 2 5 ( 2 ) : 4 0 0 — 4 1 8[ d o i : 1 0 . 1 3 3 2 8  ̄ . c n k i . j o s . 0 0 4 5 4 0 ] @中 国科 学 院软件 研 究 所 版 权所 有 .
英文 引用格式 : Yi n L , C h e n XH, L i u J . Co n s i s t e n c y a n a l y s i s o f t i mi n g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r c y b e r , p h y s i c a l s y s t e m. R u n a J i n a Xu e
a nd s h o u l d b e s p e c i f i e d i n t h e v e r y e a r l y p h a s e o f r e q ui r e me n t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h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a f r a me wo r k t o mo de l a n d v e r i f y t i mi n g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doc

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doc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7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8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9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教育部
30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1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教育部
22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3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4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5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26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教育部
32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
山西大学
山西省科技厅
16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教育部
17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8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
教育部
19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教育部
20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4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及对广东的启示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及对广东的启示

研究园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创新模式及对广东的启示*文/王慧敏 蔡利超 冯炜莹*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演化博弈论视角的创新联合体发展机理与建设路径选择”(2023A1515011405)0 引言自1931年创立以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LBNL ”)在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生物医学、新能源材料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出了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科学家。

该实验室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其创新模式对于探索研究国际先进的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从组织、文化、人才等多个方面吸取其宝贵经验,将为我国相关机构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进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劳伦斯创立,隶属于美国能源部,坐落在旧金山湾区东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后山。

LBNL 的前身是劳伦斯放射实验室,为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制提供了基础实验和机械支持,诞生了世界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等成果;在二战及战后和平时期,劳伦斯放射实验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展现出战后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突出特征:政府支持、组织管理高效、开展前沿大科学研究。

此外,LBNL 还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新研究方向。

LBNL 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促使实验物理学与理论物理学初步形成了融洽的合作关系。

LBNL 的科研实力及其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主要得益于5套大科学装置以及出色的人才团队。

LBNL 拥有先进光源实验室(ALS )、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NERSC )、能源科学网络(ESnet )、国家电子显微镜中心(NCEM )、分子铸造实验室等5套大科学装置,每年为近14000名研究人员提供服务。

目前,LBNL 共有1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82位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头衔,16位获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2020年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计划拟安排表

2020年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项目计划拟安排表

11
(2020 年度)
限公司
董明珠
100
100
广东省海洋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实 湛江市博泰生物化工
12
朱小花
100
100
验室(2020年度)
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3 广东省水产苗种开口饲料企业重点实验 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 洪宇聪
100
100
室(2020年度)
究开发有限公司
14 广东省新能源电力系统智能运行与控制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郭琦
室(2020年度)
深圳大学
10 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重点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
实验室(2020年度)
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11 广东省微生物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2020年度)
12 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 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省市共建)
嘉应学院
广东省精神活性物质监测与安全重点实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200
200
300
300
200
200
5 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 验室(2020年度)
暨南大学
6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 实验室(2020年度)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催化化学重点实验室(2020年
7
度)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
8
实验室(2020年度)
暨南大学
广东省电磁控制与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 9
100100Fra bibliotek实验室(2020年度)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介绍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介绍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介绍Document Actions∙∙一、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1.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学。

2.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实验室。

4.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0个:河北省工业计算机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金属产品工艺及性能优化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实验室、河北省并联机器人与机电系统实验室、金属精密塑性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实验室、河北省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实验室、现代轧制技术与先进钢铁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基地。

5.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轧制设备与成套技术研究中心。

6.博士后流动站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7.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8.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5个:具体详见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一览表。

9.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80个:具体详见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一览表。

10.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3个: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光学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

11.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

二、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及学科设置(见下表)。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情况与展望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情况与展望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情况与展望文/罗俊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和广东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逐步攀升至30家,其中学科类12家、企业类13家、省部共建类5家,总体数量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四。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域分布上,已覆盖广州(21家)、深圳(6家)以及肇庆、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市;在领域分布上,涵盖材料、医学、医药、工程、地球、生物、农业、信息、矿产、能源等多领域。

一、建设成效(一)科研产出成效明显在粤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作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研究任务能力不断增强,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近三年,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超2000项,获得财政经费近40亿;牵头承担的省部级项目1800多项,获得财政经费超19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近300项,发表论文160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2000多篇。

一是实验室多项研究成果创造了广东第一、实现零的突破。

依托南方电网建设的直流输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实现广东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该实验室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世界第一个特高压直流、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依托广州医科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健康院建设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依托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多项高端产品在我国实现零的突破。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进展及突破点思考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进展及突破点思考

75技术交流2024.03·广东通信技术DOI:10.3969/j.issn.1006-6403.2024.03.017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进展及突破点思考[刘郁恒 许鸿宇 刘彦俊]文章从数字孪生的本质内涵出发首先阐述国数字孪生城市的技术框架,接着提出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3种推进模式及适用场景,分析了数字孪生城市的产业图谱,并以国内南方某一线城市为例,提出分别从“六力”、“两化”两方面提升城市的“五能”作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突破口,以“应用+产业”为双核驱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刘郁恒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交通。

许鸿宇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公司级专家,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园区。

刘彦俊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一级设计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关键词:数字孪生 智慧城市 数字孪生城市摘要*1 数字孪生城市概述数字孪生概念最早源于2002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 教授提出,于2010年由NASA 在航天器上应用,并随后逐步推广至航空航天、工业等制造领域。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成立数字孪生课题组,陶飞教授团队发表了首篇数字孪生车间论文《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1] ,对数字孪生进行了理论探索[2],为数字孪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2018年,数字孪生拓展到智慧城市领域,雄安新区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率先提出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3],随后北京、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基于端云融合的网联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19B010154004)项目资助福州、厦门、广州等国内城市在十四五期间纷纷开展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应用试点。

在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的“数字孪生城市高峰论坛”上,李德仁院士作了题为《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的主旨演讲[4],指出数字城市的最高阶段是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当前数字孪生城市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

智能控制:从学习控制到平行控制

智能控制:从学习控制到平行控制

智能控制:从学习控制到平行控制王飞跃;魏庆来【摘要】20世纪60年代,学习控制开启了人类探究复杂系统控制的新途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控制随之兴起.本文以智能控制为主线,阐述其由学习控制向平行控制发展的历程.本文首先介绍学习控制的基本思想,描述了智能机器的架构设计与运行机理.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基于数据的计算智能方法随之出现.对此,本文进一步简述了基于计算智能的学习控制方法,并以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为切入点分析非线性动态系统自学习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最后,针对工程复杂性与社会复杂性互相耦合的复杂系统控制问题,阐述了基于平行控制的学习与优化方法求解思路,分析其在求解复杂系统优化控制问题方面的优势.智能控制思想经历了学习控制、计算智能控制到平行控制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平行控制是实现复杂系统知识自动化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控制理论与应用》【年(卷),期】2018(035)007【总页数】10页(P939-948)【关键词】智能控制;平行控制;学习控制;人工智能;自适应动态规划;平行智能【作者】王飞跃;魏庆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9;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1 引言(Introduction)现代工业革命之后,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机器、大系统时代的到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创新.工业革命成为了控制系统发生本质性变化的源动力,促使系统控制方案不断改进与升级[1].其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目前的平行智能化,如图1所示.图1 工业进化过程Fig.1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控制为主,控制蒸汽机进行工业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主导的产业革命,提高了对控制精度、准度等方面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信息化.与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统闭环控制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提供复杂、非线性、时变、时滞严重等问题的控制策略,传统控制方法很难实现.因此,智能控制方法应运而生,成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智能控制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傅京孙首次把启发式推理融入到了学习控制中,开启了智能学习控制的研究大门[2].随后George N.Saridis等人先后提出了智能机器的概念,利用人工智能、操作研究和控制理论形成了智能控制的一般框架[3–5].然而,传统的智能控制侧重于工业设备工艺的“小”闭环控制,缺少人等社会性要素,因此其控制过程是不全面的,难以正确处置各种情况变化及非正常状况[6].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网络化为代表的工业4.0,核心设备路由器出现,将众多计算机互联,进入了网络化时代,使得信息和物理系统融合加深,形成了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针对CPS系统,人工智能与知识学习成为解决复杂系统优化控制问题的热点技术方案.在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上,融合动态规划和强化学习的优势,美国基金会Werbos 博士等提出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为求解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7].作为深度学习的代表,AlphaGo打败围棋名将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高度[8].机器有了自学习的能力,基于快速大量的数据计算,就能够快速对目标行为做出决策.另外,计算智能技术[9]、无人控制技术[10]、量子信息技术[11]以及虚拟现实[12]技术等相继出现,建立了众多针对CPS系统求解策略.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第五次工业革命,即工业5.0的时代.工业5.0的概念在文献[13–14]中提出,并预言第5个技术发展阶段的特征–平行化.文献[15]对工业5.0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平行控制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在工业5.0时代,网络化应用的加深,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信息和物理系统、工业与人类社会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工程复杂性与社会复杂性相耦合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可以概括为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CPSS).一般情况下,CPSS系统不能建立解析的系统行为模型,并且此类系统结构不明确、边界不确定.因此以往的系统分析方法往往难以刻画系统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行控制的提出为复杂CPSS 系统控制问题提供了理念指导[16].平行控制首先根据实际CPSS系统建立虚拟人工系统,其次利用人工系统进行计算实验,探究实际系统的演化及相互作用关系,然后虚实控制系统平行执行,获得CPSS系统优化决策.可以看到,工业5.0的运行模式将引领工业进入平行智能化时代.本文以工业系统的进化历程为背景,以智能控制的研究发展为主线,系统性的梳理了智能控制由学习控制到平行控制的发展历程.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为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与优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论文的主要结构总结如下:第2节描述了学习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发展;第3节阐述了智能机器的研究方法;第4节讲述了计算智能控制的发展历程;第5章以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为切入点,叙述了计算智能优化控制的实现过程;第6节描述了平行控制理念下的知识自动化方法.最后,在第7节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2 学习控制与智能控制(Learning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control)20世纪60年代,学习控制的思想在当时成为了研究热点.其原因是学习控制能够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来识别处理被控对象状态变化和外界环境改变,并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学习改进,从而适应被控对象的变化,在控制方法中体现出强大的优势.美国普渡大学傅京孙教授首先将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为智能控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7].在文献[17]中,傅京孙教授列举了学习控制的基本求解方案:针对一个最优控制系统,如果已知并能精确描述控制过程的全部先验知识,可使用确定性优化技巧设计优化控制器;当只能统计描述全部或部分先验知识时,需要使用统计或随机方法设计其优化控制器;如先验知识未知或无法全面获取时,经典的优化设计方法(如动态规划等)就无法实现控制器设计.此时存在两种求解思路:1)基于已知部分知识的控制器设计.该方法忽略部分未知信息,是不完整的次优求解方法.2)设计能估计未知信息的优化控制器.当估计信息逐渐接近于真实值时,控制器逐渐逼近最优理想控制器.学习控制的关键是能否成功逼近系统的未知知识,而未知部分可能是系统参数或者描述系统的确定性或随机函数.在评估学习过程中,随着控制器获取了系统的更多未知信息,控制律也随之更新.图2描述了典型的学习控制系统结构,其中被控对象存在未知或部分未知的系统扰动,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最优控制器以预测未知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实际获得的控制器一般为次优的控制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次优控制器会不断趋近于最优理想控制器.监督部分的作用是评估控制器的性能并指导学习过程,从而不断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这些算法在求解复杂非线性问题上展现了自身的独特魅力.目前,这些算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图2 学习控制结构图Fig.2 Structure of learning control3 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machines)智能控制具有智能的信息处理、反馈和控制决策能力,使其在求解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中具有强大优势.实现智能控制思想的典型代表就是智能机器.在文献[3–5]中,Saridis教授定义了智能机器的结构,包括组织层(orginization level)、协调层(coordination level)和执行层(execution level)三个部分.智能机器结构可由图3表示.组织层是智能机器的大脑,其职能是根据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判断与决策.协调层作为组织层和执行层的中间层,其作用是协调硬件任务分配.执行层是底层结构,其功能是根据控制任务需求在硬件上精确执行相应的控制命令.学习过程可分为两种:1)监督式学习(或离线式学习).训练目标已知,系统可根据目标值改进系统性能.2)无监督式学习(或在线式学习).在无外界目标时,一种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学习求解全部的可能解.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性能评估指导训练过程.后者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中获取不同的控制经验知识.相近的控制经验被用于相近的控制场景中用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不同场景的最优控制律便可累积得到.文献[17]中的学习控制框架打破了经典控制中人为设计控制器的思路,为后续智能控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1971年,在学习控制的基础上,傅京孙教授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的概念,认为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的结合,这是在学术文献中第一次将智能控制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描述[18].随后,Uchiyama 于1978年首先提出迭代学习控制理论,通过反复应用先前试验得到的信息来获得能够产生期望输出轨迹的控制输入,以改善控制质量.它仅需较少的先验知识和计算量就能够处理不确定度相当高的动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强,易于实现的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人员投入到迭代控制算法的研究中,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控制算法,如增强学习和自适应动态规划等等.此外,基于学习控制的智能控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如模糊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图3 智能机器结构图Fig.3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协调层内部基于协调控制理论[19],由分配器(dispacher)和协调器(coordiantor)两个部分组成.分配器的职能是处理协调器的控制和通信.分配器需要根据系统状态采用控制网络把给定的任务信息解析成一系列的控制决策行为,并分配给对应的协调器.然后协调器将处理的反馈信息和数据再经过分配器汇总上传.分配器自身具有通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协调器而言,每个协调器都要处理一系列的硬件设备数据,因此协调器可以认为是特定领域内的任务专家.在给定的任务空间及时间条件下,结合分配器发出的任务状态和当前的任务信息,协调器具体决定底层硬件的操作执行问题.协调器可根据底层硬件的特性生成并下达底层任务控制命令,并将执行结果返回上层结构.分配器和协调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数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当前系统信息和需要执行的任务信息,可以分为任务描述、状态描述和数据描述3个部分.任务处理器生成需要底层执行的任务命令,主要包括任务规划、任务解析和任务构建3个步骤.学习器用来提高任务处理器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决策及信息处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上述结构为智能机器的基本执行结构.智能机器为现代工业,如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智能生产制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执行、决策与控制模型.图4 分配器和协调器的结构图Fig.4 Structure for dispatcher and coordinators 4 计算智能控制(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ased control)当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和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其应用的控制问题往往需要被控对象具有精确的数学机理模型.因而对被控对象的精确建模成为控制问题求解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被控对象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在时间广度和空间维度上的扩展使其存在强烈的非线性、时滞性、不确定性、强耦合性以及各种随机测量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无法对被控对象进行精确的数学建模,更难以进行准确的控制求解.对此,研究人员在获取了大量现场数据基础上,开始了基于数据的计算智能控制研究.在数据获取过程中,被控对象的描述,包括对象特征、控制策略、控制效果等,很多都采用了自然语言的方法.自然语言区别于传统的定量控制的表达形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然而控制器一般无法直接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这使得模糊控制理论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获得了极大的应用.1965年,L.A.Zadeh提出了模糊控制理论[20].该方法将现场采集到的自然语言描述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接受和处理的算法语言.模糊控制方法简化了控制问题的复杂性,不必建立传统的数学模型,使用自然语言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开启了计算智能控制的里程碑.之后,通过模拟达尔文自然选择的遗传学机理,J.Holland在1975年提出了遗传算法[21].遗传算法无需已知的确定规则,基于遗传的规律进行随机化的衍化搜索获得优化控制策略.基于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特性,S.Kirkpatrick等于1983年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概率推演算法[22],即模拟退火算法.该算法基于计算数据从任一位置开始求解,渐进收敛到全局最优解.遗传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都是计算智能控制的关键算法,在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然后,J.Kennedy和R.C.Eberhart等于1995年提出了粒子群算法[23].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迭代计算的优化算法,粒子们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不断寻优.由于粒子群算法比遗传算法更为简单,因而该算法在函数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现代医学对大脑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建立了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经过数代的发展和改进,神经网络已成为当前计算智能控制中重要的逼近工具和执行器.1943年,W.McCulloch和W.Pitts二人提出了McCulloch-Pitts(MP)模型[24].1982年,J.J.Hopfield将计算能量引入到神经网络,提出了Hopfield网络,从而开启了神经网络在优化计算方面的新前景[25].基于环境数据,神经网络通过对自身的权值进行调整,实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随着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神经网络基于自身的非线性处理特性,在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便捷化快速运算处理使得求解复杂、非线性严重的控制与决策问题成为可能.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谷歌公司Demis Hassabis、David Silver、黄士杰等人设计了一款人工智能的围棋程序,即阿尔法狗(Alpha Go)[8],并分别在2016年与围棋九段选手李世石和2017年中国选手柯洁的比赛中获胜.AlphaGo主要由Move Picker和Position Evaluation两个不同的多层神经网络组成.Move Picker网络寻找最优的控制策略,Position Evaluation网络则通过对给定棋局位置的评估预测获胜的概率,从而帮助Move Picker网络寻找最优的策略.在阿尔法狗的基础上,DeepMind相继公布了AlphaGo Zero[26]与Alpha Zero[27].其中,AlphaGo Zero打破人类基于先验知识学习的方式,实现了在无任何人类知识指导条件下进行学习并超越了人类的能力.Alpha Zero在AlphaGo Zero基础之上实现了通用智能学习,掀起了人类对基于计算智能决策研究的新高潮.5 计算智能最优控制:自适应动态规划(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ased optimization: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控制系统性能,如节能、降耗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控制系统时,通常会要求工程人员根据被控对象的有限信息做出高水平的决策,使控制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化.计算智能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优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众多的复杂系统优化控制方法中,自适应动态规划(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ADP)采用自学习优化的方式,成为一类解决复杂系统优化控制的强有力工具[28],其核心思想与强化学习类似,都是通过系统从环境到行为映射的学习实现强化信号的函数值最大.自适应动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是动态规划原理.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DP)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数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R.E.Bellman等人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最优性原理,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29].195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动态规划》,这是该领域的第1本著作.该方法与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和卡尔曼(R.E.Kalman)滤波理论被称为现代控制理论中的3个里程碑.动态规划的原理可以叙述如下.对于一个给定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其中:表示系统状态,表示控制变量.设性能指标函数为其中:U(xi,ui)称为效用函数.最优控制的目标是使性能指标函数(2)最小化.令k时刻的代价函数表示为:U(xk,uk)+J∗(xk+1).根据Bellman最优性原理,k时刻最优性能指标函数可以表示为因此,k时刻的最优控制可以表示为然而,动态规划方法却很难直接应用于实际系统求解系统的最优控制.从式(3)中可以看出,如果本文要求解k时刻的最优性能指标函数J∗(xk),那么首先要获得k+1时刻的最优性能指标函数J∗(xk+1).然而J∗(xk+1)却是未知的,因此动态规划需要时间后向进行求解最优控制问题.这种方式在求解步骤以及求解空间增加时,其计算量将指数增长.这就是动态规划方法中著名的“维数灾”问题.为了解决维数灾问题,1977年Werbos博士首先提出了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求解贝尔曼方程[7].该方法利用梯度下降法调整多层神经网络的权值参数近似最优控制策略与性能指标函数.在文献[7]中,Werbos博士提出了启发式动态规划(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HDP)方法,求解连续状态空间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问题.随后Werbos博士又提出了执行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action dependent heuristicdynamic programming,ADHDP)方法,双启发式动态规划(dual 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DHP)方法和执行依赖双重启发式动态规划(action dependent dual heuristic programming,ADDHP)方法.全局双重启发式动态规划(globalized 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GHDP)方法和执行依赖全局双重启发式规划(action dependent globalized dual heuristic programming,ADGDHP)方法由Prokhorov和Wunsch在1997年提出[30].以上这6种方法是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的基础实现结构,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基本结构可由图5表示.图5 自适应动态规划结构图Fig.5 Structure of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整个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动态系统、执行(action)模块和评判(critic)模块.每个部分均可由神经网络代替,其中动态系统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执行模块用来近似最优控制律,评判模块用来近似最优性能指标函数.后两者的组合相当于一个智能体,控制/执行模块作用于动态系统(或者被控对象)后,通过环境(或者被控对象)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奖励/惩罚(reward/penalty)来影响评判函数.评判模块的参数更新是基于Bellman最优原理进行的,实现性能指标函数达到最优.上述过程构成了一种自学习计算智能优化控制方法.下面采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自适应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i)初始化.a)初始化性能指标函数;b)给定初始状态;c)给定计算精度.ii) 对k=0,1,2,···,更新控制律如下:iv)如果‖J(xk)−J(xk+1)‖<ε,则停止.从上述算法可以看出,自适应动态规划的迭代算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对应了执行网络的更新和评价iii)更新性能指标函数如下:网络的更新.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并不是逆序的根据每个阶段实际的代价精确计算的,而是正序的从任意一个初始值开始不断的根据Bellman方程进行修正的,同时整个过程是自学习的而不需要人为设计,这是自适应动态规划的主要优点之一.HDP是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中最基本也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31–36],其结构如图6所示.在图6的HDP方法中,如果3个神经网络,包括模型网络、执行网络和评判网络,各自均采用3层BP网络,那么既可以将HDP看成一个9层深度神经网络,如图7所示.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HDP其实可以理解为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对于其他自适应动态规划结构,例如双启发式动态规划,全局双重启发式动态规划和执行依赖双重启发式动态规划等,都可以采用类似于图7的结构求解,神经网络训练的目标可以统一为使如下误差:达到极小值.图6 启发式动态规划的结构图Fig.6 Structure of HDP图7 自适应动态规划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Fig.7 Deep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of ADP近年来,自适应动态规划凭借自身的强大优势,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5年,Abu-Khalaf和Lewis提出了带有饱和执行器的策略迭代方法[37].在文献[38]中,自适应动态规划解决了多控制器非零和对策问题.在模型无法获得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数据的Q学习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直接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获得系统最优控制策略[39–40].在文献[41–42]中,自适应动态规划解决了多智能体最优一致性控制问题.在文献[43]中提出了基于局部数据的迭代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局部数据便可以更新迭代策略并证明了最优性.可以看到,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为求解复杂系统优化控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6 平行控制:从自适应动态规划到知识自动化(Parallel control:from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to knowledge automation)随着人类社会向工业5.0的时代的逐步迈进,工业系统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同时涉及工程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两个方面,呈现动态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当前对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等计算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仍集中在CPS系统的优化控制.对于CPSS系统,现有的计算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如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等,求解方式就显得相形见绌.首先,在本质上,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不可能通过对其部分行为的独立分析而完全确定[44].因此,复杂系统需要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模拟.而对于复杂系统,例如大型生产中过程控制系统、交通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等众多CPSS系统,随着系统的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的参与,其机理模型几乎不可能精确的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如图6中的自适应动态规划,如果在系统模型无法建立的条件下,那么系统的“Model Network”即会失效,这直接导致了图7中神经网络结构的失效致使自适应动态规划无法运行.因此,系统的优化控制就难以获得.其次,对于基于数据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来说,一般需要系统数据的完备性,使得控制律在全局有效.然而,对于复杂系统而言,相对于任何有限资源,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行为不可能预先在大范围内完全确定[45].因此,几乎无法获得完整的复杂系统的实际数据.而另一方面,现有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非常依赖数据的完整性.当已知数据量不够大或在数据不完备时,自适应动态规划训练出的最优控制策略不能体现整体系统特征,更无法获得复杂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上述矛盾给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带来了巨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学校
研究方向
所学专业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办公室)
(个人)
传真 个人简介:
电子邮月日
1
年月日
1.项目摘要: 2.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2
3.项目的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年月日
评审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6
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 2018 年度
开放基金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 请 人: 依托单位: 申请日期:
说明
1. 申请书请用 A4 纸打印,要求打印清晰、整洁。 2. 申请书中有关栏目填写不下时可另加页。
项目名称
(中文) (英文)
申请金额
万元 起止年月
申请者姓名
性别
民族
职称
最后学位
取得时间
3
5.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6.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4
7.相关研究基础
5
8.课题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1、测试/计算/分析费
2、实验材料费
3、其它


金额(万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9.申请者承诺:
本人承诺将按照广东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要求完成项目、撰写论文, 合理使用经费,完成预期成果。
项目申请人(签字): 10.评审组审查意见、资助金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