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第3课时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角边角”(ASA)“角角边”(AAS)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角边角”(ASA)“角角边”(AAS)判定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三课时 “角边角” (ASA)
“角角边”(AAS)判定
1.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角边角”(ASA)判 定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2. 通过结合ASA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推出并熟练掌握“角角边”(AAS)定理。
动脑想一想
• 什么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定理?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组合有两个! AAA,SSA!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ASA定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定理: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 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学语言 表示和证明
动笔练一练
• 如图,线段AD,BC相 交于点O,若OA=OB, 为了用“ASA”判定 △AOC≌△BOD,应
• 如图,点B、F、C、 E在同一直线上。 ∠A=∠D,AC=DF, 且AC∥DF。试证: △ABC≌△DEF。
动笔练一练
证明:
∵AC∥DF ∴∠ACB=∠DFE 在△ABC与△DEF中:
∠A=∠D AC=DF ∠ACB=∠DFE ∴△ABD ≌△ ACE(ASA)
课后练一练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下课!
谢谢同学们!
F
总结:ASA和AAS
• 联系:这两个定理都告诉我们,已知两个
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就可以判定两个三 角形全等。
• 区别:ASA中的相等的边必须为两角夹边,
AAS中相等的边必须为其中一个角的对边。 不要弄混。
一个小结
•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种判定两 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SSS,SAS,ASA,AAS
画图思路

2.5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2.5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应用:证明角相等,边相等
课后作业
见《名师学案》本课时练习
证明:∵∠1=∠2,
∴ ∠1+∠BAD=∠2+∠BAD,
即∠EAD=∠BAC.
E
在△AED和△ABC中,
∠E=∠B,
B
∵ AE=AB,
∠EAD=∠BAC,
∴△AED≌△ABC(ASA),
∴BC=ED.
A 2
1 DC
课堂小结
两角及其夹边 分别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ASA”判定: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C
∠A=∠A′ (已知),
A′
AB=A′ B′ (已知),
∠B=∠B′ (已知),
Hale Waihona Puke B′C′∴ △ABC≌△ A′ B′ C′ (ASA).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如图,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
上,AB∥DC,AB=CD,∠B=∠D.
求证:△ABE≌△CDF.
证明: ∵ AB∥DC,
∴ ∠A=∠C. 在△ABE和△CDF中,
∴ △AEB≌△CED(ASA). ∴ AB=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因此,CD的长就是河的宽度.
当堂练习
1.如图∠ACB=∠DFE,BC=EF,那么应补充一个条 件 ∠B=∠E ,才能使△ABC≌△DEF (写出一个 即可).
B A
C F
D E
2.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 求证:AD=AE.
分析:只要找出 △ACD ≌ △ABE ,得AD=AE. A
证明:在△ACD和△ABE中,
∠A=_∠__A( 公共角), _A_B_=_A__C_ ( 已知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并运用SSS(Side-Side-Side)判定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如AAA、SAS)。

但学生对SSS判定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SSS判定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SSS判定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对SSS判定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SSS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SSS判定法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相关图形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SSS判定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全等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称为全等三角形?”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SSS判定法。

讲解SSS判定法的含义,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5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的两个夹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的两个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一判定方法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全等变换、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但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可能还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能运用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

2.难点:如何运用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判定的PPT,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练习题:挑选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如在建筑工人检查门窗安装是否合适时,可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呈现(10分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一起操作。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新版)新人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新版)新人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2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主要讲解的是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是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对于全等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能够运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了解“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通过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步骤;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巩固“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SAS”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找出它们的两个边和夹角分别相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示范: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的判定过程。

4.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巩固所学的方法。

初中数学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1.知识与能力:(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判定方法,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情感与态度: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获得和使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以及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重点确定为:“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应用学习难点发现、验证并归纳边角边公理内容,运用此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思维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采用实验发现法,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同时以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辅。

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边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由生活中遇到的全等问题情境自然引入。

2.画一画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会有几种情况。

2.5.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2.5.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第二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1.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2.如图,点B在射线AE上,∠CAE=∠DAE,∠CBE=∠DBE.求证:AC =AD.3.如图,在△ABC中,AB=AC,作AD⊥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作AE∥BD,CE⊥AC,且AE,CE相交于点E.求证:AD=CE.4.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5.如图,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点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参考答案【分层作业】1.证明:∵AC=BD,∴AC+CD=BD+CD,∴AD=BC.在△AED 和△BFC 中,⎩⎨⎧∠A =∠B ,AD =BC ,∠ADE =∠BCF ,∴△AED ≌△BFC (ASA), ∴DE =CF .2. 证明:∵∠ABC +∠CBE =180°, ∠ABD +∠DBE =180°, ∠CBE =∠DBE , ∴∠ABC =∠ABD .在△ABC 和△ABD 中,⎩⎨⎧∠CAE =∠DAE ,AB =AB ,∠ABC =∠ABD ,∴△ABC ≌△ABD (ASA), ∴AC =AD .3. 证明:∵AE ∥BD , ∴∠EAC =∠ACB . ∵AB =AC , ∴∠B =∠ACB , ∴∠B =∠EAC . 在△ABD 和△CAE 中,⎩⎨⎧∠B =∠EAC ,AB =AC ,∠BAD =∠ACE ,∴△ABD ≌△CAE (ASA), ∴AD =CE .4. (1)证明:∵AE 和BD 相交于点O , ∴∠AOD =∠BOE .在△AOD 和△BOE 中,∠A =∠B , ∴∠BEO =∠2. 又∵∠1=∠2,∴∠1=∠BEO , ∴∠AEC =∠BED . 在△AEC 和△BED 中,⎩⎨⎧∠A =∠B ,AE =BE ,∠AEC =∠BED ,∴△AEC ≌△BED (ASA). (2)解:∵△AEC ≌△BED , ∴EC =ED ,∠C =∠BDE . 在△EDC 中,∵EC =ED ,∠1=42°, ∴∠C =∠EDC =69°. ∴∠BDE =∠C =69°.5. 解:∵AB ∥CD ,∴∠ABO =∠CDO . ∵OD ⊥CD ,∴∠CDO =90°, ∴∠ABO =90°,即OB ⊥AB .∵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OD =OB .在△ABO 和△CDO 中,⎩⎨⎧∠ABO =∠CDO ,OB =OD ,∠AOB =∠COD ,∴△ABO ≌△CDO (ASA), ∴CD =AB =20米.。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5 全等三角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5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2.5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2)解:EM与DF的关系是EM垂直且平分DF.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EM.
由(1)得△ADE≌△BFE, ∴DE=EF.
例1答图
∵∠MDF=∠ADF,∠ADE=∠BFE, ∴∠MDF=∠BFE, ∴FM=DM, ∴EM⊥DF, ∴ME垂直平分DF. 【点悟】 证明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的平行线得出角相等的条件.
A.75° C.95°
图2-5-29 B.85° D.90°
3.[2018·安顺]如图2-5-30,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 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D )
A.∠B=∠C C.BD=CE
图2-5-30 B.AD=AE D.BE=CD
图2-5-35
证明:∵AE∥BD, ∴∠EAC=∠ACB. ∵AB=AC, ∴∠B=∠ACB, ∴∠B=∠EAC.
在△ABD和△CAE中,
∠ ABB==C∠A,EAC, ∠BAD=∠ACE=90°,
∴△ABD≌△CAE. ∴AD=CE.
5.如图2-5-36,AD=AE,∠1=∠2,AB=AC,求证:DF=EG. 图2-5-36
∠C=∠GBD, 在△CFD和△BGD中,CD=BD,
∠CDF=∠BDG, ∴△CFD≌△BGD, ∴BG=CF;
(2)BE+CF>EF.理由如下: ∵△CFD≌△BGD, ∴CF=BG. 在△BGE中,BG+BE>EG, ∵由(1)中全等知GD=DF,ED⊥GF, ∴EF=EG, ∴BE+CF>EF.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若AE=8,AB=10,GC=2BG,求△ABC的周长.
图2-5-34
(1)证明:∵AE∥BC, ∴∠B=∠DAE,∠C=∠CAE. ∵AE平分∠DAC, ∴∠DAE=∠CAE. ∴∠B=∠C.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复习课 一等奖创新教案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复习课 一等奖创新教案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小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重、难点: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解题。

难点: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解读目标(2分钟)采用了课前将学习目标写在导学案上,课上让学生先齐读,教师再解析的方法来完成。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齐读,教师解读目标的过程在课的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6分钟)知识点梳理:能够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简写)、、、;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简单应用(如图1所示):由DE=DG, 、DF=DF根据SAS可以判定△DEF≌△DGF;由、DE=DG、根据ASA可以判定△DEF≌△DGF;由、∠E=∠G、DE=DG,根据AAS可以判定△DEF≌△DGF;由DE=DG、、根据SSS可以判定△DEF≌△DGF;由∠E=∠G=90°、DF=DF、根据HL可以判定Rt△DEF≌Rt△DGF。

对这9个小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学生既能回顾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又能通过图形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具体条件。

三、合作探究挖掘“隐含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例1 如图2所示,AB=CD,AC=BD,则△ABC≌△DCB吗?请说明理由。

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例2 如图3所示,AE=CF,∠AFD=∠CEB,DF=BE,△AFD≌△CEB 吗?请说明理由。

“添加辅助线”判定三角形全等例3 如图4所示,AB=AE,∠B=∠E,BC=ED,AF⊥CD。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Side-Angle-Side),即已知两个三角形中,两边和它们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全等图形的概念,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证明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学生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能运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2.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4.证明与反驳:引导学生进行证明和反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三角板、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4.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三角形 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三角形 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感悟新知
知1-练
1.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 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 ) B
A.0.5 B.1 C.1.5 D.2
感悟新知
知1-练
2.如图所示,点D,E分别在AB,AC上,且AD=AE, ∠BDC=∠CEB,试说明BD=CE.
分析:要说明BD=CE,由已知 AD=AE,可说明AB=AC,即说明 △ABE≌△ADC.
知2-导
如图,在△ABC和△A'B'C'中,如果∠A=∠A', ∠B=∠B',BC=B'C',那么△ABC和△A'B'C'全等吗?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将上述条件转化为满足 “ASA”条件,而可证明△ABC≌△A'B'C.
感悟新知
在△ABC和△A'B'C'中, ∵∠A=∠A',∠B=∠B', ∴∠C=∠C'. 又∵BC=B'C',∠B=∠B', ∴△ABC≌△A'B'C' (ASA).
感悟新知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知2-讲结合图形找出所需条件是几何证明题中常用 方法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全等图形中相等的角 所对的边相等,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感悟新知
知2-练
1.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 个三角形中和左侧△ABC全等的是( ) B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只有丙
知2-导
感悟新知
结论
知2-导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B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A
E
C
D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证明:在△AEB和△CED中, ∠A=∠C= 90°, AE=CE, ∠AEB =∠CED , ∴ △AEB ≌ △CED(ASA). ∴ AB=CD 因此,CD的长就是河的宽度.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拓展提升
已知,如图所示,两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O=BO,CO=DO,直线EF过点O且分别交 AC,BD于点E,F,求证:OE=OF.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123
自主学习 (教材P79 )
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基本事实2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ASA)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合作学习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 成“角边角”或“ASA”。
在△ABC和△ A'B'C'中
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C、 AE∥CF,且AE=CF,若BD=10,BF=2, 则EF=________.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ASA 经典课件
如图,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F=CE, AB∥DC, BE∥DF . 求证:AB=CD.
证明:在△ABE 和△ACD 中,
A
∠B =∠C
AB =A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SAS)++++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SAS)++++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八年级 上册)
2023
第2章 三角形
2.5 全等三角形(5课时)
第2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起航加油
知识梳理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角边”) 两边及其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通常可简写成“边角边”或“_____”.
夹角
课前自测
图1
1.如图1, , 相关于点 , , , ,则 , 两点间的距离为( ) .
5.(福建中考)已知:如图13,在 中, 是 边上的点, , ,垂足分别为点 , ,且 , .求证: .
证明:因为 , ,所以 .在 和 中, ,所以 . 所以 .
能力提升
图14
6.(大连中考)已知:如图14,点 , , , 在一条直线上, , , .求证: .
图21
解: .理由:如图21,在 上截取 ,连接 .在 和 中,因为 所以 .所以 , .因为 , ,所以 .所以 .所以 .
图15
[深入探究] (2)探究 与 有何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证明: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即 . 所以 .
图15
拓展延伸
8.(河池中考)
图16
(1)如图16,已知 与 交于点 , , .求证: .
证明:在 和 中, 所以 .
图17
(2)如图17,已知 的延长线与 交于点 , , .探究 与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证明:因为 ,所以 ,即 .因为 ,所以 .在 与 中, 所以 .所以 .
图15
7.探究与证明[问题情境] 如图15,在 和 中, , , ,点 , ,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 .
[初步探究] (1)探究线段 与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证明:因为 ,所以 ,即 .在 和 中, 所以 .所以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2教案与反思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2教案与反思

2.5全等三角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3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角边角”的判定方法2、利用全等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的平行关系;3、熟练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角边角”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如图1,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 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 A 、选①去,B 、选②C 、选③去 二、自主学习类比边角边定理理解好角边角定理的内容及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材P79-80页1、角边角定理的内容 。

类比边角边定理 。

定理的理解:如下图(2)、在△ABC 与△DEF 中∵∠ACB =∠DFE = ∠ABC =∠DEF(1)、在△ABC 与△DEF 中:∵ = AB =DE =FDECB A定理有三个条件,其中有 组边的关系,有 组角关系,边一定是两组角的公共边。

定理的运用:2、如右图,已知AB =AC ,∠ABE =∠ACD ,(1)试证明:△ABE ≌△ACD ;(2)BE =CD(1)要证△ABE ≌△ACD已知有AB =AC ,∠ABE =∠ACD (如果找边是哪一组,如果找角是哪一组) 三、基础演练1、已知如图△ABC ≌△A1B1C1,AD 与A1D1 分别是△ABC 与△A1B1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1D12、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 =DEABDCA 1B 1D 1C 1四、拓展提升2、如图,BO =CO ,∠B =∠C , 求证(1)△BDO ≌△CEO , ()BD =CE (3)∠BDC =∠CEB (4)∠ADC =∠AEB【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图2-5-38,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图2-5-38
5.[2011·北京]如图2-5-39,点A,C,B,D在同一条直线上,BE∥DF,∠A=∠F,AB=FD.
求证:AE=FC.
图2-5-39
6.如图2-5-40,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并给予证明.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3课时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ASA)
1.如图2-5-35所示,已知AB=A′B′,∠A=∠A′,若使△ABC≌△A′B′C′,还需要()
图2-5-35
A.∠B=∠B′B.∠C=∠C′
C.AC=A′C′D.以上都对
2.如图2-5-36所示,已知AB∥DE,CD=BF,若△ABC≌△EDF,还需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图2-5-36
A.AC=EFB.AC∥EF
C.∠B=∠ED.不用补充
3.如图2-5-37,AB=AC,∠B=∠C,BD、CE交于点O,连接AO,那么,要得出AD=AE,就要先得出△________≌△________.现有条件AB=AC,∠B=∠C和条件________=________,所以,根据________定理,可得△________≌△________,故可得出AD=AE.
2.B【解析】因为AB∥DE,所以∠B=∠D.若AC∥EF,所以∠ACB=∠EFD.又CD=BF,所以DF=BC.根据ASA可得△ABC≌△EDF.
3.ADBAEC∠BAD∠CAEASAADBAEC
4.证明:在△ACD和△ABE中,
所以△ACD≌△ABE(ASA).
所以AD=AE.
5.证明:因为BE∥DF,
因为BD⊥AN,CE⊥AN,
所以∠BDA=∠AEC=90°,
所以∠BAD=∠ACE.
在△ABD和△CAE中,
所以△ABD≌△CAE(ASA).
所以BD=AE,AD=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为DE=AE-AD,所以DE=BD-CE.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图2-5-40
7.如图2-5-41所示,在Rt△ABC中,AB=AC,∠BAC=90°,BD垂直于过点A的一条直线于D,CE⊥AN于E.求证:DE=BD-CE.
图2-5-41
答案解析
1.D【解析】选项A可利用ASA得到△ABC≌△A′B′C′.选项B中,因为∠B=180°-∠A-∠C,∠B′=180°-∠A′∠C′,因为∠A=∠A′,∠C=∠C′,所以∠B=∠B′,即转化为选项A.选项C中可由SAS判定△ABC≌△A′B′C′.
所以△AED≌△AFD(ASA).
7.【解析】要证DE=BD-CE,而DE=AE-AD,故可想到证BD=AE,AD=CE,而其分别在△ABD与△CAE中,显然要证明△ABD与△CAE全等.
证明:因为∠BAC=90°,BD⊥AN,
所以∠BAD+∠CAE=90°.
∠ABD+∠BAD=90°
所以∠CAE=∠ABD.
所以∠ABE=∠D.
在△ABE和△FDC中,
所以△ABE≌△FDC.
所以AE=FC.
6.解法一D中,
因为AE=AF,∠EAD=∠FAD,AD=AD,
所以△AED≌△AFD(SAS).
解法二;添加条件:∠EDA=∠FDA,
证明:在△AED和△AFD中,
因为∠EAD=∠FAD,AD=AD,∠EDA=∠F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