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石头文化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石头文化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园林设计中,石头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园林艺术的重要象征和表达手段。
中国园林中的石头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在整个园林布局、景观设计以及意境表现等方面,石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石头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园林艺术中,石头常常以自然形态存在,仿佛山水间的奇石。
这种自然化的石头布局,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气息,进而引发内心的舒适与宁静。
园林中的石头往往与水、树、花等自然元素相辅相成,形成互动和谐的景观,打破了人工与自然的界限。
这种和谐的统一,彰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也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其次,中国园林中的石头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传承。
园林中常见的古代石刻、山石摆设等,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
其中的石刻往往记录着各种文字、图案和故事,是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直接呈现。
而山石摆设的选择和布局,则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相联系,如兽形石、龙形石等,代表着吉祥和祝福。
通过石头文化的运用,园林艺术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积淀,也使得园林与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风格。
此外,石头在中国园林中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不同形态的石头,如奇石、山石等,以其独特的纹理、形状和颜色,赋予了园林艺术以无穷的美感。
园林设计师常常将石头作为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搭配,创造出宛如画境的景致。
石头的选用和摆放,体现了园林设计师对形式美和动态美的追求,使得园林景观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觉效果。
同时,石头在园林中还可以通过变化的光影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时间、空间和情感的变化。
总之,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石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卓越的艺术表达形式。
它以石头为媒介,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传递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我国观赏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苏轼
宋徽宗赵佶
米芾
杜绾
雪浪石 苏轼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伫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嗟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林有麟 《素园石谱》
明代赏石著作层出不穷,赏石理论趋于成熟。《 素园石谱》共 收集各种名石一百零二种(类),计二百四十九幅大小石画,被公认 为是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与宋代杜绾 《云林 石谱》相比较,《 素园石谱》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发展到清代,赏石理论研究也不一般,石谱、石志纷纷问世。如沈心 (孤石翁)的《怪石录》、高兆的《观石录》和谷应泰的《博物要览》等; 蒲松林作《石谱》,写《聊斋志异》中的《石清虚》等;郑板桥爱石,画石, 提出了石头丑而雄、丑而秀,发展并完善了赏石理论,同时书画名家纷纷 画石,使得观赏石在绘画方面大放异彩。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
唐武宗(公元814年―846年)
李煜(公元937年―978年)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
柳宗元: 其在担任柳州刺史期间,对 当地的观赏石十分关注并进行了 研究。在他的《与卫淮南石琴荐 启》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岩石 的基本物理属性,并提出观赏石 应该要具备珍奇、特表殊形、石 质弥坚、颜色自然、声音铿锵等 特征,总结出了品鉴观赏石的 “形、质、色、声”四大要素, 至今仍被人们作为重要的评石标
禹 贡 九 州 图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战国)中记载,当时各 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包含安徽部分地区)“泗滨 浮磬”两种怪石,是作为赏玩之物列为贡品的,仅为帝王所用。
中国石文化
4、宋代:皇室迷恋奇石
?宋徽宗 “花石纲”、“生辰纲” ?士大夫 “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 几案观玩” ?米带 “米尝守涟水,地接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 名,入室终日不出”
5、明清:石文化走向鼎盛
? 林有麟《素圆石谱》明万历年间 ? 曹雪芹《石头记》
三、石文化的解构 1、奇石
? 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这是它的仁德; ? 清澈而有细密的纹理,这是它的智慧; ? 坚硬而不萎缩,这是它的道义; ? 清廉而不伤人,这是它的品行; ? 色泽鲜明而没有污点,是它的纯洁; ? 受到伤害而不屈挠,是它的刚勇。 ? 更关键的是,在一件玉器上,它的缺点和优点都毫不 保留的呈现出来,这是它的诚实;
? 石刻石雕
? 赏石玩石
二、石文化的历史沿革
1、玉--最早的石头审美
?宋之愚人,得燕石于 梧台之东,归而藏之, 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 焉。-《阔子》
?和氏璧
1、玉--最早的石头审美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孔子: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覧温润而 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 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 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 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 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 莫不贵,道也。 ?《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 之也
2、早期园林--赏石在园林实践中得到发展
?早期园林:阿房宫 、上林苑 “点缀景 石颇多”-《史记》 ? “楼、观、塔、字 ,多聚异石,妙极 山水”-《南齐·文 惠太子列传》
3、隋唐:大家玩石--石文化繁盛时期的到来
?中唐宰相牛僧孺和李 德裕:两大玩石大家 “待之如宾友,亲之如 贤哲,重之如宝玉,爱 之如儿孙” ?诗人白居易《太湖石 记》反映唐代赏石盛况 及文化水准的最高作品
论中国石文化的意蕴及其意义
论中国石文化的意蕴及其意义从旧石器时期起,人类就开始把天然石穴作为主要的居住地点,并且采集和打磨天然石块作为使用工具,来从事打猎,以之作为生活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新石器时代,先民逐渐在生活生产实践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石头本身的实用价值之外的特性萌生了好感,有意识地在岩壁上刻画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自我自觉意识。
一、“石文化”及其起源(一)“石文化”的内涵在探究石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文化”做一说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石文化,从而才能更深入地探幽石文化的意蕴及其意义。
“文”字最初是照着事物的形象画出来的,是线条交错的图。
可见之于《易·系辞下》中载:“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文部》称:“文,错画也。
象交文。
凡文之属皆从文。
”从中可知道“文”表示交错刻画已成花纹。
后来渐渐引申为文字、文章、文献。
如《论语·学而》所载:“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后来又引申为柔和、不猛烈之义。
如“文雅”、“文静”等。
“化”本意为变化。
如《礼记·中庸》所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1/ 9后来逐渐引申为教化之义。
如《说文·七部》所称:“化,教行也。
”等。
一言以蔽之,“化”指事物状态或许性质的扭转,并由此引申为教化迁善之义。
“文”、“化”连用最早出自《易经·贲卦》的《彖传》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人文”,而“化成天下”,指以礼仪、习俗、典籍,来潜移默化芸芸众生。
虽然这里“文”、“化”还没有凝结为一个固定的词,但是已有现今“文化”所含之义。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所载:“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这里“文化”才凝结为一个词,是指以礼乐典章制度为载体而成风化人。
已经与现今“文化”所指意非常靠近。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事实存在,与人类本身有一样悠久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基本的传统意识观念:人类从四肢爬行的猿猴时代到直立行走逐渐进化演变而来,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工具、不会制造工具到制造工具,慢慢地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自然万物的“人道”,这是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
石文化特色实施方案
石文化特色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丧失、遗忘甚至破坏的风险。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石文化,制定并实施石文化特色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实施目标。
1. 保护石文化遗产,加强对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石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2. 弘扬石文化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公众传播石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提升人们对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创新石文化传播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石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拓展石文化的传播渠道,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实施策略。
1. 加强石文化遗产保护。
(1)建立健全的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对石文化遗产的监管和管理。
(2)开展石文化遗产修复工作,修复和保护古代石刻、石雕等文物,确保其完好无损。
(3)加强对石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技术的推广,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 弘扬石文化精神。
(1)举办石文化主题展览和讲座,向公众普及石文化知识,增强人们对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组织石文化传统技艺的传习和培训活动,传承和发扬石文化的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
(3)开展石文化主题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石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 创新石文化传播方式。
(1)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石文化的线上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石文化的传播范围。
(2)开发石文化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出石文化相关的文化衍生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中来。
(3)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将中国石文化推向世界,提升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石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2. 加强资金投入,增加对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的石文化保护和传承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中国石文化
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 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 “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 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不其 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 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 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黄石和赣西北。
中国石文化
设计史
关于石头石与人类文明的渊源
历史上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可以说一直与石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而中国人对石的情感,则表现 得更加淋漓尽致。中国人敬石、爱石,乃至将石赋予生命的色彩,从女娲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到四大名 著《西游记》中的“石猴孙悟空”,《石头记》中的“通;灵宝玉”,还有“精卫填海”,“米拜石” 等等,这些都是以说明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石的尊崇与敬畏之情。 早在远古时候,随着火 与简单石器的使用,人类至此逐渐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向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考 古学者们也将原始人类的社会发展,以石器的制造与使用的程度,而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旧石器时期文化是以石片工具使用为主的时代,而因所处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差异, 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已达到300余处,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位于山西南部 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发现了当时原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打制石器,如石核、石片、 刮削器、砍器与三棱大尖状器等30余件,而与此文化同时的元谋人所创造的文化,也发现了大量的打制 石器。 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同样也发现了大量的北京人制造石器时所使用的原料,如 石英岩、绿砂岩、燧石和水晶等。并对不同的石质采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石器的种类主要有刮削器、 尖状器、砍器、端刮器、雕刻器与石球等。器形个体大都较小,便于携带使用,其中又以各种刮削器的 数量最多。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文明与发展,人类历史也进入了崭新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 很大提高,人们改进制造石器的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采用了磨制石器的新方法,而这种磨制的石器, 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所制作的石质用具变得更加具体实用,如磨光的石斧、石铲、 石刀、石镰、石锛等。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带有装饰观赏作用的玉质器物等等,由此可知石的使用在 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说明人对于石的崇敬与喜爱,是基于人们心灵深 处的一种对和平生活繁荣的美好追求
寿山石文化
“国之瑰宝”—寿山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寿 山乡,故名。因其质地温润,色彩斑 斓,微透明至半透明,被誉为“石中 君子”、“国之瑰宝”,饮誉天下。 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进行石雕创 作的上等原料。寿山石以独特的意蕴, 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 了“寿山石文化”。
“国之瑰宝”—寿山石
石头是冷的、凡俗的、俯 拾即得,然而有了寿山石经过 雕刻艺人们精湛雕刻的技术后, 石头又变得如此高贵神圣、鲜 活灵动,为山石以独特的意蕴, 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 构成了“寿山石文化”。寿山 石雕刻的形式有,高浮雕、镂 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
石文化资料
石文化石头,作为自然界中最古老的材料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石头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文明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石文化是指以石头为载体,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从史前时代开始,石头就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和审美价值。
石文化的历史石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那个时期,人类开始利用石器制作工具,开启了文明的序幕。
在古代文明中,石头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中,如金字塔等古代建筑物。
石头的稳固性和耐久性使其成为建筑材料的首选。
此外,石头还被用于雕刻艺术,比如古代希腊的石雕艺术就是石文化的杰作之一。
石文化的象征意义石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东方文化中,石头常常被视为坚韧、稳重和智慧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象征着坚毅、恒久和不变,因此经常被用于园林景观中,如盆景中常见的奇石。
而在西方文化中,石头更多被视为力量、坚固和不朽的象征,如希腊神话中的石头巨人。
石文化的艺术表现石文化在艺术领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石头雕刻是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对石头的雕琢和塑造,艺术家们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另外,石头还被运用于装饰艺术中,如石雕门楣、石雕花瓶等,为空间增添特殊的氛围和格调。
石文化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石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交流,石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现代建筑中也常常融入石头元素,以突显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同时,石头的质感和纹理也为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可能性,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总的来说,石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石文化的深入探索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精神财富,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校园石头文化及寓意
校园石头文化及寓意校园石头文化:寓意与传承石头,作为一种天然的、永恒的物质,自古以来便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石头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是装饰和景观的元素,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通过石头,我们可以传递知识、文化和价值观,使校园环境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一、校园石头文化的起源与意义石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石头常常被用作教具或学习材料。
例如,《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提到的“石”就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恒久和稳定。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石头的加入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校园石头的种类与寓意景观石: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石可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和文化氛围。
常见的景观石有太湖石、英德石等,它们形态各异,寓意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的沉淀。
题字石:在校园内放置题字石,可以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或历史传承等信息。
例如,放置刻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字样的石头,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
文化石:文化石是石头与文化的结合体,上面刻有诗句、名言或历史事件等,寓意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
放置文化石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
纪念石:为了纪念重大事件或杰出校友,校园内常常会设立纪念石。
这些石头上刻有相关的文字和图案,寓意着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三、校园石头文化的价值与影响校园石头文化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能够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形象和文化底蕴。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石头可以使校园变得更加宜人、舒适和富有文化气息。
其次,石头文化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例如,通过刻有励志名言的石头,可以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卓越。
同时,纪念石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为自己学校的辉煌历史和杰出校友感到自豪。
此外,校园石头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经典石文震古烁金——浅谈石文化
石风米经典石文震古烁金 ——浅谈石文化□ TEXT 高鸣(北方石文化研究会会长)一方奇石铸红楼,多少故事在里头。
忽闻宝黛吟诗赋,闽苑奇葩传千秋。
自从远古洪荒,女姻神炼石补天窟,石头就有恩于人类。
人 石结缘形成一种文化叫石文化o 它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震古烁今,颇受青睐。
我们感谢大文学家曹雪芹,他把老家香山樱桃沟的元宝石写成了贾宝玉,向我们讲述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典史。
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爱石赏石,留下了 "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白居易,官至刑部上书。
他精于诗作,又钟于奇石, 并工于赏石理论研究。
他撰写的《太湖石记》,流传甚广,影响极深,可谓我国赏石理论的开创者。
我们特别要感谢大文学家吴承恩,他创作的《西游记》,把 —个石猴变成孙悟空,写得活灵活现,神通广大,帮助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成功。
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经典。
如今,这个石猴己被许多国家演释成各种各 样的版本,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闪光。
M Qp CHINA GEMS & JADES1 °。
NO.151/20192001年,亚太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政府大《涌动的太平洋》巴林石印章会筹备处要准备一份既符合会议特点又代表中国人诚信的印章为礼品,馈赠给与会2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人。
有关专家组走遍了中国四大名石产地,最后在内蒙古赤峰选中了一方巴林奇石。
这石头质地温润,石面上黄色花纹变化有序,如云似水,专家们命名为"涌动的太平洋",契合大会主题。
经韩天衡等大师雕钮制印,达到天人合一。
从此,巴林石享誉海内外。
经典在于工艺专家说:"看石品有两点,一看质地,二看工艺"。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大会选定钱高涎各国政要肖像印章大师用昌化石设计创作的《各国政要肖像印章》,赠予与会嘉宾。
肖像印章以简洁准确的技法,在印章上再现了各国领导人的风采,令人惊叹,受到热烈欢迎。
幼儿园石头文化课程方案设计
幼儿园石头文化课程方案设计幼儿园石头文化课程方案设计1. 引言幼儿园石头文化课程方案的设计旨在通过石头这一自然材料,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帮助他们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石头文化课程的多个方面,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
2. 课程目标这一课程的目标包括:1) 培养幼儿对自然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3. 课程内容3.1 石头的种类与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石头,并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观察水与不同类型的石头接触所产生的反应,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石头的用途通过举例介绍石头的不同用途,例如建筑材料、观赏品和工艺品,教师可以引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
可以安排一些动手制作活动,例如让幼儿用小石头拼出简单的图案或构建模型,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3 石头的文化意义通过讲解石头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石头故事,例如《孙悟空大闹银河》中的花果山和石猴子,引发幼儿对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的思考。
4. 教学方法4.1 观察和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石头的特点,例如形状、颜色、质地和重量。
通过让幼儿亲自触摸和感受石头,可以增强他们对石头的认知。
4.2 动手制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制作活动,例如用小石头拼出图案或构建模型。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3 故事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故事性的石头故事,例如《孙悟空大闹银河》中的花果山,通过讲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石头的文化价值,并展开思考和讨论。
5. 总结通过幼儿园石头文化课程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对自然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幼儿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石文化的产生及其发展
石头,它本来就是地球构成地主要成份,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他地生存、发展无时无刻不与石头发生着千丝万缕地关系.远古时代地类人猿,从采摘山果野菜到发现用石头防御猛兽袭击,进而发展到用石块切割兽皮兽肉,把人类推向其发展史地第一阶段——石器时代.在距今约多年——年地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石头制作地生产工具(如石刀、石锄、石梭等)和生活用品数不胜数.与此同时,先人们除了用石器狩猎生产外,还懂得了用尖石在岩石上刻画,表示当时人与动物地关系,表现人类地现实生活与自我意识,以及对神祗、图腾、祖先地崇拜,或者成为一种记号等等一系列地文化现象相继出现,这就是最原始地石文化.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地文明史地渊源在于石头,在于原始地石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地发展,推动着社会地进步与发展,一个个新地社会发展阶段取代一个个旧地社会阶段,人类在社会地进步与发展中,产生了历史上各种各类地文化、艺术.但没有哪类文化、艺术离开过石文化这一根本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比如文字地发展史,最早地文字甲骨文就是“石刻”发展而来地,然后是金石文,到春秋战国时期地竹简文,然后才是汉代蔡伦地造纸术.最早地画也是石刻,最早地雕塑也是石雕,最早地音乐是以石为材地石磬、石琴.所以说,我国地各类文化、艺术地发展也无一不与石文化有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地石文化记载也源远流长.最早地古籍《山海经》、《淮南子》、《庄子》中就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地美好传说和《精卫填海地故事》.《淮南子》记载了大禹治水地忘我精神,也与石头有关.他化为一头熊去开环辕山,他和涂山氏女约定,听到鼓声就来送饭,大禹开始“跳石”开山,误中鼓,涂山氏女送饭,看见大禹变为大熊而羞惭地走开,到了嵩山下化为一块石头.大禹说“归我子”,于是石头裂开就生了“启”,这就是流芳千古地河南嵩山“启母石”,被历朝历代地王孙公子顶礼膜拜.到了秦汉,石头地作用越来越大,国家庆典,请侯宴会推出了石磬乐器,秦始皇到处出游也刻石碑载功.《史记》中“完璧归赵”地故事和流传至今价值连城地“和氏璧”成为当时诸侯外交中地工具.随着佛教地传入,两汉、魏晋南北朝年代,我国出现了大型石窟、石洞与摩崖造像地艺术,各种石佛、石像、以及与佛教有关联地象形石和其他观赏石相继出现.玩石之风日盛,士大夫们以追求山石、泉水为逸兴,以隐居玩石为清高,把我国石文化推向了高潮.唐宋时代,封建经济进入兴盛时期,各类文化艺术也随之昌盛繁荣.对石玩审美地认识得到深层次地提升,从色彩纹理、形状与石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地审美标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以搜罗奇石为荣耀.宋徽宗为搜求湖石,下令官府招募潜水员打捞,还强夺民间旧石,在汴京修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地湖石山,这些都无疑影响着当时社会上地采石、赏石、藏石和石头交易活动,奇石怪石身价百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有代表性地北宋书画家米芾,他一生爱石如命,每见奇石纳头便拜甚至爱石至死,可见他对奇石钟爱之极,他所珍藏地奇石有“三十峰”、“宝晋名研石”、“海岳庵研石”、“苍雪堂研石”等,他撰写地玩石专著有《相石法》、《园石谱》,首创了赏石地四要素“曰漏曰皱曰瘦曰透”,描述地观赏石有多种.唐宋八大家之一地苏东坡(苏轼),一生藏石甚多,他不仅爱石、玩石赏石,还写下了不少咏石名诗,如《雪浪石》、《双石》、《壶中九华》等.到了明清时代观赏石事业比唐宋大有进步,与石谱有关地专著更多.当时广泛出现了把自然山水风景浓缩于盆钵之中,即现在地山水盆景.宫廷王室,官宦府只用奇石怪石砌山堆园蔚然成风,以能“致身岩下与木石中”为乐.由此,与之应运而生地诗、画、专著纷纷闻世.如造园家计成地《园冶》,林有麟著《素园石谱》及《徐霞客游记》等.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地《红楼梦》原名便是《石头记》,乾隆皇帝曾把当年米芾遗留下来地一块长丈、宽七尺地太湖石搬到颐和园,作为文化财富加以保护,石上还刻有一首乾隆手笔地七言长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进入民国年间以后由于战火不断,国内观赏石事业处于衰落阶段.二、当代石文化事业地现状尽管我国石文化事业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地停滞、衰落,但到了改革开放后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石文化事业在我国大江南北悄然兴起,而且以其蓬勃地发展势头,迅猛普及到城市、乡村和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如今,全国各地地奇石馆、石厅、石苑、石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全国性地、地方性地或专业性地大、中、小型地奇石展览、奇石节及拍卖活动连续不断举办;地质考古地专业学者或各行各业地奇石爱好者,收藏家纷纷著书立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扬石文化事业地发展;各种有关观赏石、园林石、宝玉石地专业书籍、期刊、小报等有地公开发行,有地内部交流,为普及观赏石地知识和交流石艺经验提供了阵地.特别是当今兴起地这股赏石、藏石地石文化事业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地支持,因而得以更加方兴未艾.如果说明清时代分别代表了我国历史上二次玩石高潮地话,那么年代以来兴起地玩石赏石活动,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观赏石浪潮了.综观当今石玩界地形势,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玩石人数越来越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生活改善,促使人们追求更高尚地精神生活,而目前兴起地这股玩石、藏石、赏石地热潮,正是这种追求地体现.据估计目前全国至少有万人以上参与了当今地石玩活动.虽然在全国总人口地比例中只占极少数,但也相当可观了.在这多万人地石玩界中,既有各级政府、军队地官员、公务员,也有各行各业地学者、专家,更多地是普通地离退休干部和一般地城乡居民.如果按在采石、藏石、赏石过程中所起地作用来看,在这多万石友中,可以分四个层次.最基层是各产石地地居民群众,他们在上上下下地采石、集石、藏石活动中,发现了家乡石头资源地价值,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乎倾家出动,到处找石、捡石、河底捞石,对收获地奇石怪石,待价而沽.第二个层次是目前各地兴建地奇石市场地奇石经纪人,他们是奇石资源地流通渠道,这一部份人己初步懂得奇石地清洗保养,石种石质地区分和鉴赏,他们既藏石,也买卖石头.第三个层次是一批奇石爱好者和收藏家,这部份人是中国石文化事业地精英,他们一般都走过了从采石、玩石、爱石、赏石、藏石地漫长过程,在玩石赏石地过程中,真正领略到了石头地风貌、蕴含地艺术品位和科研价值,不仅使自己地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而且还立志为发展中国地石文化事业作贡献.因此,他们不畏山高水险,探寻石源;不顾跋涉颠波,采石运石;也不惜重金,购买一件件心爱地奇石珍品.年积月累,收藏地石头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家庭式地“观石堂”、“奇石苑”、“奇石轩”等,继而发展到建馆建厅,对外展览,供人观赏,把大自然遗留下来地艺术魅宝无私地奉献给社会,把奇石资源作为祖国地精神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同时,在这一部份人中,由于对观赏石地情有独钟和深刻研究,他们纷纷拿起笔来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真正地奇石收藏家.最高层次是负责各级观赏石协会、收藏家协会和石文化研究会机构地组织者.他们主持、主办全国性或地区性地或专业性地展览、评鉴、专业研讨及奇石交易拍卖等大型活动,为发展国内外石艺交流起了“领头雁”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类大小不等地奇石展馆、展厅在全国各地陆续兴建.由于石文化热地蓬勃兴起,各地有特色地观赏石资源地陆续开发,奇石流通渠道地畅通,促使各地陆续兴建奇石展馆展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省市兴建地规模不等地奇石馆(厅)将近多个,有地还正在筹建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些展馆展厅有地是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奇石资源而投资兴建,如南京市“中华奇石馆”、“武汉奇石馆”、“柳州地八桂奇石馆”等等.更多地是奇石收藏者们为发展石文化事业而兴建地,如郑州地李广岭,桂林地向科生,其次是民间个人兴办地奇石斋、石苑,石轩等等,有些是独具特色地单一石种地展馆.一大批奇石馆、厅地兴建是我国当前石文化热地一个主要标志,它们地出现,让千千万万地中国人(外国人)观赏了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创造艺术珍品,接受着石文化精神地熏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重要阵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种奇石展览,奇石节地举办日益频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举办地各种类型地奇石展、奇石节日益频繁,这些展览会,奇石节有地冠以国际地,有地冠以全国性地,也有地以地方色彩举办地,组织者精心策划,精心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国内外嘉宾和石玩界朋友,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国内赏石界地交流,加强了与境外赏石界地联络,推动了石文化事业地发展,而且也为促进当地商贸、经济、旅游业地发展作出了贡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种以石文化为主题地专著、期刊、小报相继出版.社会上石文化各种活动地开展,必然促进了对石文化理论地研究工作,因此,一大批专家、学者,收藏家纷纷拿起笔来,撰写论文,开展专题研究,举办各类小报、期刊,有地汇编出版成专著在国内外发行,这些书刊名称不胜枚举.如陈东升先生编著地《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景大观》上下部,袁奎荣等编著地《中国观赏石》等等,这些书刊地出版发行,大大普及了全民地石文化基础知识,提高了爱石者品评、鉴赏能力.使石文化地研究上升到理论阶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宣传媒体地介入对石文化热起了推波助澜地作用.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到各省、地、市地报刊、电台对全国各地地石文化动态、信息、石文化群体、学术组织、收藏家地活动、事迹和建树、对各地奇石馆奇石园地兴建与发展都作出了及时地反映和报导,有地媒体还以追踪报导或开辟专栏节目定期报导地方式在社会上产生了连锁新闻效应和文化效益,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石文化地价值认识,如中央电视台地“神州风采”曾三次到桂林采访报导深圳古雅石材艺术雕刻工艺和收藏家向科生地事迹.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地“请您欣赏”,柳州电视台、桂林日报等新闻媒体对石文化地发展动态地宣传报导屡见不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尽管当前我国石文化热地发展势头可喜可贺,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地地方.一是极个别地方急功近利,在开发奇石资源时,乱采滥掘,破坏了资源,影响了奇石地来源;二是奇石市场地交易拍卖有待规范化管理;三是各地奇石研究机构地组织较蔬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全国性地组织网络;四是对外联络不够,必须加强与国际赏石界地沟通.让中国地石文化走向世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石文化事业发展地前景我国石文化事业发展到今天这样地逢勃局势既是可喜地,也是来之不易地,可以预料,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地石文化热会进一步走向更成熟,层次更高地新阶段.其理由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国地奇石资源极其丰富.华夏大地,地大物博,其地理环境决定了天然奇石资源地丰富. 从新疆内蒙到东海之滨,从东北三省到广东广西,中原大地、河床海底都蕴藏着各种各类地奇石、化石、矿晶,这为我们收藏天然奇石,发展石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地天然条件,世界上任何地一个国家都无法与我们媲美,这是发展我国石文化地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奇石资源地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石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一项最高雅地艺术享受,它在满足和充实人们地精神生活中具有一种特殊功能,她不仅能使人们得到审美地享受、艺术地追求,而且能陶冶人地情操,锻炼人品认识大自然,品认宇宙万物地智能,提高人地信息负荷、精神负荷、工作能力负荷,促进人地自然完善,自我修养,并向更高地人文层次发展.石文化地这种功能和价值,甚至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地,所谓“黄金有价石无价”,其道理也在这里.优质地、高品味地天然观赏石之所以不断增值,就是因为石文化这种特殊地艺术价值、精神价值越来越被广大奇石爱好者收藏家所认识.“千金易得,一石难求”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我国地奇石资源,不让其破坏,不让其流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石文化与经济建设地密切关系是促进石文化不断发展地动力.现在全国各地为什么在不断兴建各种奇石馆,奇石城,不断举办以石文化为主体地各类石展、石节、石艺交流,奇石评鉴拍卖等活动?究其原因,是奇石事业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地密切关系已越来越被政府部门地领导和有识之士所认识.他们看到了发展奇石事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地追求,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地发展,以奇石带动经贸,商贾、旅游、交通地繁荣,这就是石文化事业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统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石文化事业加大了领导与管理地力度,这是发展石文化地坚强后盾.正是因为各级政府地领导认识了当前石文化事业地发展前景和与经济建设地密切关系,他们积极支持这项事业,在政策上,给以优惠,经费上给予扶持,不少省、市地地旅游部门、园林部门、文化部门为当地奇石馆、厅、奇石市场地兴建各种石展、石节、奇石交易活动地举办竭尽全力,参与组织和策划.可以说,没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地领导与支持,奇石事业是不可发展到今天这种形势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社会各界人士对石文化事业地鼎力相助也是因素之一国内许多企业界、商贸界地大批知名人士和一些专家学者,不仅纷纷加入赏石事业地行列,玩石、赏石、藏石、而且对当地地赏石事业鼎力相助.如资助兴建奇石馆、资助举办奇石交流活动、资助出版石文化方面地书刊等等.社会各界人士地参与与支持,使当今地石文化热潮增添了新地活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我国当今石文化事业所举兴起地热潮,是我国石文化源远流长地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迈向现代化地必然产物,她必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地高度发达而更加兴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年月载于第六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学术论文>>。
中国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中国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兼论人的赏石观与审美意识作者:翔2010年07月17日文明,主要指的是以古老文明的中国为主体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影响的整个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等亚太国家和地区。
因此,这里所讲的人,不仅是指某一个人种、人群、或一个民族和国家畴,而是一个地域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的数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念。
简称地域文化、或地缘文化。
当然,应该强调的是文明的中心,就是在中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勤劳、勇敢、质朴的民族,爱好和平、幸福的生活、追求美好事物。
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文明的国家。
中华文化是华夏民族创造的最古老、最辉煌灿烂的文明之一。
中华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广义的概念上讲是同步的。
我国已发现的距今4000年至10000年的新石器遗址有700多处,做过发研究和C14侧定,已经建立了史前文化的年代序列。
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化起源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石文化起源的重要时期。
研究中国石文化的起源与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了解中国赏石如何由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如何由物化的形象变成文字符号的?从而真正深入了解中国赏石对所形成的赏石对所形成的赏石观和审美意识。
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自然界存在最广,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赏石。
可以这样讲。
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过程和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
人类对于奇石(赏石)审美意识产生的心理、生理和人们应用石的历史等方面来考虑。
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一个由各种心理形式交织成的意识系统。
它包括了感觉、知觉、想象、理解、情感等生理心理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以及通过人类具有社会和其依赖的生物生理机制的组合、交叉、协调构成了人类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这种生理基础是我们祖先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并升华为一种“欣赏情感”和“鉴赏愉悦”。
古石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石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古石文化的讲座,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古石文化的内涵讲座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古石文化的内涵。
古石文化是指以石为载体,以石为工具,以石为象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包括石雕、石刻、石碑、石塔、石桥、石狮等众多形式。
古石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 历史悠久:古石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2. 地域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古石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3. 造型独特:古石文化在造型上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既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又有巧夺天工的技艺。
4. 文化价值:古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等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古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古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石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破坏、人为破坏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石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古石文化的认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2. 制定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古石文化进行保护和修复。
3. 人才培养:加强古石文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古石文化传承与发展水平。
4. 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石文化进行保护和修复。
三、古石文化的艺术价值古石文化在我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讲座中,主讲人重点介绍了古石文化的艺术价值:1. 石雕艺术:石雕是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都是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2. 石刻艺术:石刻艺术在我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刻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如《石门颂》、《九成宫醴泉铭》等,都是石刻艺术的瑰宝。
3. 石碑艺术:石碑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如《汉碑》、《唐碑》等,都是石碑艺术的典范。
石文化策划方案
石文化策划方案1. 石文化概述石文化是指以石材为主要艺术表现媒介,表现出石头的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味。
石文化策划方案旨在通过策划精心的活动和展览,推广石文化,增强人们对石文化的认知和欣赏。
2. 目标受众石文化策划方案的目标受众包括:•艺术爱好者:对石文化有浓厚兴趣,喜欢欣赏和研究石文化的人群。
•文化爱好者: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希望了解石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游客和观光客:对当地文化和特色有兴趣,希望通过石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 策划内容3.1 石文化展览策划举办石文化展览,展示不同类型的石文化作品,包括雕塑、拓片、石雕等。
展览的主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石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展现地域特色和个性。
3.2 石文化讲座和讲解组织石文化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讲解,介绍石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以及艺术特点等。
通过专业解读,提高参观者对石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3 石文化体验活动安排石文化体验活动,如石雕工坊、石材制品DIY等。
参与者可以亲自动手雕刻石头,感受石材的质感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石文化的体验和参与感。
3.4 石文化艺术大赛举办石文化艺术大赛,邀请石文化爱好者和专业艺术家参加。
通过比赛,展示石文化的创意和技艺,激发石文化艺术创作的活力和热情。
同时,也为优秀的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和交流的平台。
3.5 石文化主题衍生品销售策划石文化主题衍生品,在展览和活动现场进行销售。
衍生品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石文化艺术品复制品、书籍、T恤、礼品等。
通过销售衍生品,提高石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3.6 石文化推广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社交平台,进行石文化的推广宣传。
包括制作宣传片、发布推文、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等。
借助多种渠道和方式,扩大石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 实施计划针对以上策划内容,制定以下实施计划:•第一阶段(一个月):–组织石文化专家团队,策划展览和讲座内容。
以石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石头在校园文化中可以有多种表达和应用,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方式:
1. 主题雕塑:校园内可以设立以石头为主题的雕塑,如校徽、校训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等,作为校园
文化的代表和标志。
2. 石质艺术品:通过石雕等形式展现艺术之美,营造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校园环境。
3. 纪念石碑:可以设立纪念石碑,用来纪念学校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或优秀毕业生等,传递荣誉和价
值观。
4. 石材装饰:在校园建筑、道路、广场等地方使用石材进行装饰,展现自然之美,增加校园的视觉效
果。
5. 文化讲座和活动:举办以石头为主题的文化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石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6. 教学应用:在地质学、材料科学等相关课程中,利用石头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学
科知识。
7. 互动体验区:设立以石头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区,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石头的加工、雕刻等工艺,
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8. 环保教育:通过石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9. 石文化展览:展示各种形态、质地、用途的石头,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丰富他们的知
识视野。
10. 校园传说和故事:创造与石头相关的校园传说和故事,增加校园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方式,以石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德县第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第六小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上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集思广益,结合学校实际,最终确定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石文化。
为此,学校组建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紧扣“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始终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大力开发地方资源,彰显人文魅力,力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同步并进。
二、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用文化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改变传统精神文化建设单一的路径,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体验,着力发掘文化知识的陶冶价值,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三、建设特点六小“石文化”建设以“延续性、规模性、多元性和丰厚性”为特点,自成体系。
无论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的建设都丰富多彩,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既有时间上的纵深积淀又有内涵上的广博积累。
四、主要内容(一)挖掘县域文化,确立“石文化”特色历史上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可以说一直与“石”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而中国人对石的情感,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女娲石补天”“精卫填海”“米拜石”“石猴孙悟空”“石头记”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石的崇敬与喜爱,是基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对生活繁荣的美好追求。
绥德县有着深厚的“石文化”底蕴,有“汉画像石”“石羊阵”“千狮桥”“石牌楼”“四十铺石雕”等丰富的石文化资源,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之乡,是名州大地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具有广泛的民族感召力。
六小是一所新建学校,地处城东新区三十里铺大道东头,为与摩崖石刻、黄土风情园、三十里铺大道的“石文化”浑然一体,学校领导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共识:构建以“石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深入师生实际,锻造“石文化”内涵“石文化”艺术是一种发现艺术,是一种心境艺术。
它美在自然,美在无瑕,质地美、神韵美、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
既有硬朗、坚强、干脆、温润、沉稳、细腻等特性,又谐音“实”,有踏实、诚实、充实、朴实无华、实至名归等寓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由此,六小提出“点石成金”的“石文化”办学理念。
1、校徽的设计内涵及应用2、校旗的设计与内涵3、校歌的设计与意义4、“点石成金”办学理念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
5、校训、教风、学风的内涵校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勉)教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化)学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三)打造校园文化,领悟“石文化”精髓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形成、发展、修正和完善的不同时期。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
为此,六小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营造氛围,但不刻意追求,着力从环境文化入手,以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熏陶、激发学生对“石文化”精髓的理解、感悟,真正让校园文化发挥其正能量,并最终形成六小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石文化”特色。
1、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六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环境育人,主要从自然景观、科学景观、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自然景观主要是绿化建设,科学景观主要考虑专栏布置、教室、寝室、办公室等部室的氛围营造;人文景观主要考虑一道(石魂大道)、两园(学园和育园)、三墙(石浮雕墙、主题文化墙、与石有关的图文和足球明星墙)建设,内有“石魂”“石赋”“石痴”“石颂”人文景观等。
既体现主旋律,又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每一个不同的区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让一砖一石说话,让一草一木传情。
”①园区文化学校大门外左侧设置石浮雕壁画三幅(一墙),即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凿壁偷光(匡衡勤学),既体现石文化内涵,又表达爱国、诚信、勤学寓意;学校大门内左侧设置五个专栏,学校简介(含校园平面图)、办学理念、师生行为规范,公示栏。
学校大门内右侧设置一块“问石”(鹅卵石,高60公分左右,刻问石两字,下砌黑色大理石座),背墙大理石嵌鎏金铜字:点石成金(20公分左右),让每位老师和同学每天摸一摸,其寓意为每日问自己目标是什么?今天收获什么?教学楼正上前方设置校徽和“绥德县第六小学”字样(两米见方LED材质),让走进绥德和路过绥德坐火车的人了解学校;教学楼正后方设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红色大字,让走进绥德的父老乡亲了解学校的教风;教学楼三楼防护栏设置铜字“教学楼”,二楼设置防护栏LED显示屏一块(1×10m);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为学校“主题墙”(二墙),左侧为“点石成金”墙(不出现“点石成金”几个字),重点诠释表现: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这几句话的内涵;右侧为“女娲石补天”墙,通过女娲千难万险而补天的过程,教育学生应具有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小学课文有这篇课文);教学楼后面两侧墙涂浅蓝色和浅绿色(从上到下逐渐变淡),各画六颗大小不等的星星(银光粉),意为点亮莘莘学子未来梦想;教学楼前的旗台用白色的花岗岩雕栏砌制,既有品位,又与“石文化”一脉相承;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下设置四个橱窗(2×6m),分别为“名师风采”、“一月之星”、“活动掠影”、“荣誉成绩”主要展示教师、学生、荣誉等;教学楼正前方的树木间设置六个小石凳,寓意六小,也寓意六个年级,腰鼓状,每个上面阴刻一个字:真(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诚(二年级学生憨态可掬)、智(三年级学生活波可爱)、慎(四年级学生伶牙俐齿)、礼(五年级学生生龙活虎)、义(六年级学生浩然正气),主要为学生晨读或课间休息用的,也是“石文化”的一个教育载体。
教学楼与公寓楼间设置“石魂”大道(一道),拱形走道外侧绿化,花坛走道间设置小石桌、小石凳(自然石2块),分别刻有撑半升盘(适合一年级玩)、捉鳖盘(适合二年级玩)、捆羊蹄盘(适合三年级玩)、打老虎盘(适合四年级玩)、五子棋盘(适合五年级玩)、象棋盘(适合六年级玩),让城里孩子感受民间传统文化之魅力;走道顶种爬山虎,入口顶端挂“石魂大道”标志;走道内侧竖有六对形态各异的石狮(石狮雕法粗犷,高约60公分,形态要符合六个年级学生特点,底座由低到高,用古式层石砌之),代表六个年级男女生,男左女右排列;走道尽头正中,设有花岗岩石制书样,下砌红色大理石梯形底座(高约1-2尺),如下图:上面刻有散文《石赋》,作者佚名,内容如下:教育学生从爱石到爱文化,到爱人······教学楼背后三个花坛,名为“学园”(设有标志),中间花园正中横放大型外地石头(1.5×4m)一块,上刻“他山之石”(黑色小篆,学风),花园里用水泥和鹅卵石铺设曲径通幽的小路六条,要留六个出口;两边花坛各放本地不规则石头一块,上刻“求知”(红色舒同体)“求是”(红色小平体)字样;让学生在花坛“求知”和“求是”的过程中,来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内涵;足球场周边墙(三墙),正面墙全部用卡通绘制全世界足球名星,让学生了解和树立自己崇拜的偶像,使学校的足球队成为学校的形象代言;左侧墙全部绘制与石有关的典故、成语图案,诗词、文章,让学生在运动之余了解历史文化和感悟蕴含道理;教学楼北侧为“育园”(又名“石痴”,设置标志),正中摆放长方形毛面大石头一块(2×4m),上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绿色行书,校训)和数枚印章图案(红色),基座附有释文,如下图: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侧设置石雕司南和日晷,让学生了解古代发明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知识;主题石正对面栽7棵新疆钻天杨(中间一棵代表老师,其他六棵代表六个年级学生,各挂一小牌,体现白杨精神),间隔设置六个正方行石凳,每个上面只刻印文一个(任意摆放)。
②楼道文化一楼楼道为“石颂”之绥德石雕大观,有汉画像石、五龙照壁、千狮桥、五龙柱、天下第一石牌楼、韩世忠雕像、永乐版画、摩崖石刻、炕头石狮、绵羊石会等图画与文字介绍,了解民俗风情,感受非物文化魅力。
二楼楼道为“石颂”之中华奇石鉴赏,有雨花石、和田玉、太湖石、灵璧石、鸡血石、贺兰石、钟乳石、戈壁石、松花石、黄河石等图案和介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奇;三楼楼道为“石颂”之天文星座物语,有大熊座、白羊座、猎户座、狮子座、人马座、金牛座、天蝎座、双子座、巨蟹座、双鱼座等图案及介绍,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宇宙热情;四楼楼道为“石颂”之师生成果分享,展示师生书画、剪纸、手工作品(统一尺寸及装裱),让师生都感受进步的快乐。
③教室文化注重班级精气神的塑造,发挥班级师生的才智,展示班级个性,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的、自成体系的班级文化。
设有班级名片、图书角(开学初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放入图书角,登记借阅,读完后放回图书角并写读后感,期末归还本人)、好望角(班级之星、奖状、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课程表等)、学习园地;④部室文化要求整洁优美,格调高雅,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浓浓的人文情调。
设有玉石会议中心(金玉良言之意)、小石头足球俱乐部(顽强硬朗之意)、雨花石广播站(五彩斑斓之意)、齐白石美术间(大师崇拜之意)、和氏璧才艺台(展示价值之意)、流星雨科普吧(神秘探索之意)、诚砺阅览阁(修身砺行之意)等;⑤食堂文化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精髓,设置大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壁画(写真加装饰框)及有关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介绍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知识的宣传品,融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餐桌上设有“节约粮食、科学饮食”温馨提示牌。
⑥寝室文化力求简洁、温馨、雅致,突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特点。
楼道设置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温馨提示牌;宿舍楼设盥洗间男、女各一间(内各配置自动洗衣机两台);宿舍设有文明公约牌和整容镜各一,统一床单、被套(暖色,学校统一洗涤);宿舍楼入口悬挂“心灵驿站”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每周看一次,让学生将自己的难言之隐或遇到困难又无法当面表达的,以书信的方式投箱,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采用单独会谈或书信回复等方式予以解答。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
因此,以“点石成金”这一主题为活动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