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生物学[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一、要点提示1.生物的多样性系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于微生物具有与高等动植物迥然不同的特点,使微生物在营养类型、呼吸类型、代谢类型3方面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2.长期以来人们对细菌的认识仅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学特性、生态分布进行区分。

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16S rR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改变或修正了对细菌人为地传统分类的概念,进入了细菌系统发育和自然进化的研究阶段。

按照Woese的观点,真细菌占据自然界生物三大域中的一个域,即:细菌域。

在确认了16S rRNA中标志性的寡核苷酸保守序列后,真细菌被划分为12个独特的类群。

每个类群可以看成是独立的门,它包括了《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中所描述的23个门的细菌。

腐生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碳、氮、硫、磷4种元素的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种是动、植物和人的致病菌,与动、植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如具附属物或鞘的细菌,产子实体的黏细菌等,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古生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它们在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理特性、遗传物质及生态分布等方面与真细菌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是生物总系统发育中一个重要的域,包括:产甲烷古生菌、极端嗜热S0代谢菌、极端嗜盐古生菌、无细胞壁的热原体和还原硫酸盐古生菌5个类群。

古生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古生菌中的嗜热酶(例如:Taq、Pfu DNA聚合酶)、产甲烷辅酶及其他参与碳、氮物质代谢的酶类,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进行酶法水解、酶法转化制取有用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另外,对古生菌嗜热、嗜酸、厌氧、耐高盐、产甲烷、还原硫酸盐及光介导ATP合成的研究,为探索地球上早期原始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4.生物的共同祖先沿着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3条路线进化。

目前认为:真核生物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间的内共生演化而来。

微生物期末复习(大学期末复习课件)

微生物期末复习(大学期末复习课件)

环境因素调节
通过调节温度、pH、氧气浓度 等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代谢 和发酵过程。
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
通过基因敲除、过表达等技术 手段,对微生物代谢途径进行 改造和优化,提高发酵产物的
产量和质量。
04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免疫
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微生物致病的关键因素,包括毒素、 酶、菌毛等,能够破坏人体细胞或影 响生理功能。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耐药性可经基因水平转移、垂直传递等方 式传播给其他细菌。
通过监测耐药性发展趋势、加强抗菌药物 管理、推广合理用药等措施,控制耐药性 的传播和蔓延。
06
微生物的实际应用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微生物肥料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 作物生长。
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 基因测序等,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和 鉴定微生物。
微生物的鉴定依据与流程
01
02
03
04
形态学特征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 列、染色反应等特征进行初步
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通过测定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 需求、代谢产物、酶活性等生
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抗原和抗体特征
控制传染病疫情。
05
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显微镜检测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排列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种类。
培养基培养法
将微生物接种至培养基中,观察其生 长情况、菌落特征等,进行微生物鉴 定。
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免疫 学方法检测微生物抗原或抗体,具有 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课件).docx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课件).docx

绪论重点掌握:微生物及其类群、特点、分类命名概念: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者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微生物的分类依据:细胞结构有无、细胞核程度、叶绿体有无、个体形态及大小、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分类方法(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命名:属名+种名(拉丁文)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细胞结构微生物(原核微生物一细菌和古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繁殖快、代谢速率快;数量多;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重点掌握: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噬菌体的类型;噬菌体的培养概念: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生物(可通过细菌过滤器)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核酸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叫做溶原细胞)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病毒的特点:非细胞型+专性寄生+微生物(1)个体极小(小于0.2um)(2)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3)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的酶系统(4)专性寄生(一种噬菌体只侵染某一种细菌)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病毒的结构:(包膜+)蛋白质外壳+核酸内芯噬菌体的类型: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病毒的培养特征:液体培养特征(浑浊一透明的裂解液)、固体培养特征(噬菌斑)第二章原核微生物重点掌握:古菌的特点;细菌的个体形态与菌落特征、细胞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结构与功能;芽抱、荚膜的特性与应用;细菌与放线菌的形态与菌落形态差异概念;极端微生物:喜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芽抱:某些细菌在它的生活史上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环境吋,在英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砲子叫芽孑包荚膜: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黏性物质~ (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表面)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菌落:放线菌: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古菌的特点:包括形态、细胞结构、代谢、呼吸类型、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1)古菌的形态细胞很薄,扁平(2)古菌的细胞结构大多数古菌的细胞壁不含有二氨基庚二酸和胞壁酸。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 微生物学导论在该章节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小有机体。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益又有害。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该章节主要讨论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微生物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如细胞壁、胞膜和细胞器等。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在本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

微生物被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然后进一步细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同类群。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该章节讲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放线菌分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生长和繁殖是微生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在此章节中,我们研究了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和合成必需物质。

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能量源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微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的重组和突变来产生变异,从而适应环境变化。

第七章: 微生物与人类该章节主要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有助于消化、参与免疫反应,也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参与了循环过程,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等,对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第九章: 微生物与工业在最后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为《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的概要,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要点.docx

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要点.docx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冇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分别是: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双名法的优点:1、统一了全世界所有物种的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

2、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

保护生物学:是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

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來阻止牛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的火绝,遗传变界的丧失,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保护生物学的目标:一是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二是发展实用的方法来阻止物种灭绝,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保护生物学的基础思想:(1)有机体的多样性是好的。

(2)种群和物种在不恰当的吋间绝灭是坏的。

(3)生态复杂性是好的。

(4)进化是好的。

(5)生物多样性具有内在价值。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群体间和同一•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的根木來源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

突变可以分为两人类:(1)基因突变: 碱基的插入、缺火等。

(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重组、易位、交换、缺火、反转、重复等。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包括:(1)形态学:以形态学性状为主的表型分析。

(2)染色体:研究染色体的变界來研究遗传多样性。

(3) DNA序列:包括等位陆分析、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RAPD)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以及DNA分析等等。

遗传多样性的一般规律: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大小冇关;遗传多样性与生境大小冇关;分布广的物种比分布狭窄的物种遗传多样性高;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打动物个体大小呈反比;濒危物种一般比正常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低。

关键种:是指其一旦灭绝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某一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的物种。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docx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docx

精品文档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 4 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 1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 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369 um 。

1m=10 mm=10um=10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 ,宽0.5um 。

最小到最大: 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 20~80nm2~3 , 10~15nm外膜无有周质空间窄宽孔蛋白无有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总结总结.docx

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总结总结.docx

生物多样性期末复习总结1 生物多样性(the definition of biodiversity):地球上所有生物(动、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所有基因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组成: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物种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牛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牛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牛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关系: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木单元,牛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多样性,也离不开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评价:遗传多样性:丰富度一个种群/种群抽样屮所存在不同基因型的总数均一度:一个种群/该种群抽样中不同基因型的频率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一个地区所有的物种数物种丰度:一个地区某个物种所拥有的个体数物种均匀度:各物种根据其相对丰富度而得到的分布的均匀程度。

生物多样性分布屮心:由于没有开发或者没有过度开发,,野生动植物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

条件:①具有世界意义的代表性物质,种类丰富的区域②牛物种类比较丰富,特有物种较多的区域③保存完好,具有特殊植被类型或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代表:(26个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屮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澳大利亚、印度、秘鲁、马来西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委内瑞拉、美国、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泰国、巴布新儿内亚、坦桑尼亚、阿根廷、巴拿马、智利、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苏里南、乌拉圭243个植物多样性屮心(cpd)6个多样性带:1000平方公里有50000个以上物种热带+亚热带乔科-哥斯达黎加中心、东安第斯山脉热带中心、巴四大四洋中心、东喜马拉雅- 云南中心、北婆罗洲中心、新儿内亚中心2农业生物多样性(agrobiodiversity):以自然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动力而形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系统,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相对应,分为品种、物种、生态系统和资源管理类型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它们是由进化而形成的,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物、纺织品、燃料、材料等,而且还通过参与物质循环来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环境。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特之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几章已对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作了阐述。

本章将阐明其物种的多样性,简要的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粘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对细菌的系统发育以往的概念是根据类群的表型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少量的遗传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途径。

而通过细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已经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才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

据此,细菌的系统发育包括12个独特的类群(图13-1)。

图13-1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目前将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

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而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亚门组成。

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和γ3个亚门中,但一些有机化能营养的属,如: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一些无机化能营养的属,如: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也包括在这3个亚门中。

δ和ε2个亚门只包括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尽管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以及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系统发育上却都与紫色细菌有关。

由紫色细菌谱系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在生理特性和生态分布上有差异的重要细菌。

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结果指明,AAAUUGG序列用以鉴别α亚门的紫色细菌;CYUUACACAUG(Y表示任意一个嘧啶)是β亚门的序列特征;ACUAAAACUCAAAG序列存在于大多数δ亚门紫色细菌的16SrRNA中。

山东大学微生物期末考试资料

山东大学微生物期末考试资料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外壳:基本上由蛋白质组成。

质粒:细菌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的一种环状DNA分子转座因子:可移动位置的遗传因子的总称,分为IS TN MU(温和噬菌体)Ames实验:见资料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BT: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和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些亚种还能产生α和β外毒素。

干扰素:见资料异染粒: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

鉴别培养基:见资料脂多糖:是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抗原:见资料类毒素:由于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光合细菌分为几类,细菌的光合作用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有什么不同?自然界中能以光合作用产能的细菌根据它们所含光合色素和电子供体的不同而分为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

光合磷酸化分为A循环光合磷酸化,B非循环光合磷酸化,C嗜盐菌紫膜的光介导A TP 合成。

细菌的光合作用主要是A型,光合磷酸化时不产生氧气,不能利用水作为二氧化碳的H 供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B型,利用水作为二氧化碳的H供体,并放氧。

解释CO2为什么不能作为碳源?当它作为电子受体时,接受电子后通常会转化成什么物质?C02中C处于+4价状态,不可能给出电子而被氧化。

当它电子受体时,一般可以转化成甲烷和乙酸。

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微生物产能代谢具有的丰富的多样性,但可归纳为两类途径和三种方式,即发酵、呼吸两种通过营养物分解代谢获得能量的途径以及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三种化学能、光能转化成ATP的方式。

发酵中ED途径为微生物特有途径,固氮作用也是微生物特有的,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可以外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还有嗜盐菌的特殊光合作用等等。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

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功能:(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鞭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化学成分:蛋白质观察:染色加粗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功能:运动器官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其鞭毛的运动穿过小肠粘液层,到达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菌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多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特征: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种类: 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特点:数目多:可达百余根细:直径仅为3~8nm,长0.2~2μm。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三章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三章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三章性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学习纲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通过性行为引起流行的传染病,简称性病。

引起性病的病原微生物有许多种,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

我国当前发病最多的性病主要有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淋病。

(一)淋病奈瑟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肾形,排列似一对咖啡豆,革兰染色阴性。

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无芽孢。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菌落凸起,圆形、灰白色或半透明、光滑。

(3)生化反应: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与分类:外膜蛋白可分为P I、PⅡ和PⅢ三种。

P I为主要外膜蛋白,是淋病奈瑟菌分型的主要基础。

PⅡ蛋白,主要功能是使细菌彼此黏附在一起或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参与营养物质的摄取。

脂多糖具有很强的致热毒性,与致病性及免疫性有关。

菌毛蛋白抗原存在于有毒株。

(5)抵抗力:不耐热和寒冷,对消毒剂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2.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荚膜、外膜蛋白,以及内毒素和IgAl蛋白酶。

IgAl 蛋白酶破坏黏膜表面存在的特异性IgAl,有利于淋病奈瑟菌黏附。

PI可直接插入中性粒细胞的膜上,导致膜损伤。

菌毛和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2)所致疾病:人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

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儿童淋病包括:幼儿淋菌性阴道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3)免疫性:人类对淋菌缺乏天然抵抗力。

3.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用棉拭蘸取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症状轻或无症状的患者均应作淋病奈瑟菌分离培养及鉴定;PCR检测核酸;还可做免疫酶试验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

4.防治原则目前尚无淋病疫苗;预防淋病主要措施是使用安全套;婴儿出生时,不论母亲有无淋病,都应以l%硝酸银或其他银盐溶液滴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的发生。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工业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微生物学教程的期末复习内容。

一、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1.微生物的分类标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征及分子特征。

2.微生物的分类阶元: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3.常见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细菌、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等。

二、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1.细菌的形态特征: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2.细菌的结构特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和质粒等。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二分裂、菌落计数、生长曲线等。

4.细菌的新陈代谢:厌氧代谢、有氧代谢、发酵代谢等。

三、常见病原微生物1.细菌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2.真菌病原微生物: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

3.病毒病原微生物: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4.蠕虫病原微生物:旋毛虫、鞭毛虫等。

5.虫卵病原微生物:绦虫、蛔虫等。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1.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特殊培养等。

2.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等。

五、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面食发酵、乳酸菌发酵等。

2.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抗生素、疫苗等。

3.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有机物降解等。

4.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改良、生物农药等。

六、微生物的防控1.预防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

2.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七、微生物的生物安全1.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BSL-1、BSL-2、BSL-3、BSL-4等。

2.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个人防护、实验室排气、消毒措施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细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常见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的培养和传播、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防控以及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全部重点考试必备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全部重点考试必备资料

绪论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2、巴斯德:微生物奠基人3、科赫:细菌学奠基人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1、细菌的形态: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

2、细菌细胞的模式结构3、溶菌酶:广泛分布于卵清、人泪和鼻涕以及部分细菌和噬菌体中。

β-1,4-糖苷键很容易被它水解,从而导致细菌因细胞壁肽聚糖的裂解而死亡。

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苷醇磷酸。

主要生理功能: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 、Ca2+ 等两价阳离子,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贮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⑤赋予G+ 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5、外膜:G-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实验室中形成彻底除尽:原生质体6、缺壁细菌人工方法去壁部分去除:球状体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7、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8、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爆过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它们只能用等渗或高渗培养液保存或维持生长。

G+ 细胞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 细菌外膜层)的球形原生质体。

10、枝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11、E.coli细菌的细胞膜:主要含磷脂酰乙醇胺,还含少量磷脂酰甘油和罕见的二磷脂酰甘油成分。

而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分子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与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较高的种,其饱和度就越高,反之则低。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

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

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发酵: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产物的过程。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部具有生命特征。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基因:是生物体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世代时间: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动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

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即呼吸抑制作用。

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

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

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

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

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一、要点提示1.生物的多样性系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于微生物具有与高等动植物迥然不同的特点,使微生物在营养类型、呼吸类型、代谢类型3方面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2.长期以来人们对细菌的认识仅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学特性、生态分布进行区分。

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16S rR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改变或修正了对细菌人为地传统分类的概念,进入了细菌系统发育和自然进化的研究阶段。

按照Woese的观点,真细菌占据自然界生物三大域中的一个域,即:细菌域。

在确认了16S rRNA中标志性的寡核苷酸保守序列后,真细菌被划分为12个独特的类群。

每个类群可以看成是独立的门,它包括了《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中所描述的23个门的细菌。

腐生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碳、氮、硫、磷4种元素的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种是动、植物和人的致病菌,与动、植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如具附属物或鞘的细菌,产子实体的黏细菌等,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古生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它们在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理特性、遗传物质及生态分布等方面与真细菌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是生物总系统发育中一个重要的域,包括:产甲烷古生菌、极端嗜热S0代谢菌、极端嗜盐古生菌、无细胞壁的热原体和还原硫酸盐古生菌5个类群。

古生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古生菌中的嗜热酶(例如:Taq、Pfu DNA聚合酶)、产甲烷辅酶及其他参与碳、氮物质代谢的酶类,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进行酶法水解、酶法转化制取有用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另外,对古生菌嗜热、嗜酸、厌氧、耐高盐、产甲烷、还原硫酸盐及光介导ATP合成的研究,为探索地球上早期原始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4.生物的共同祖先沿着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3条路线进化。

目前认为:真核生物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间的内共生演化而来。

由于真核微生物类群之间遗传物质的明显差异,18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出真核微生物在系统发育进化路线上的异质性。

真核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沿着:双滴虫和微孢子虫,鞭毛虫、锥形虫、眼虫,黏菌,纤毛虫、腰鞭毛虫、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4条路线进行。

藻类、真菌、黏菌和原生动物构成了庞大而又多样的真核微生物类群。

5.微生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资源。

微生物的生长繁衍和代谢活动参与自然界中碳、氮、硫、磷四大元素的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一直在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使微生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正如目前由于人们有意或无意无节制地破坏动、植物资源,使许多动、植物灭绝一样,一些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也处于濒危状态。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应该主动自觉地积极开展迁地和就地保护微生物资源。

二、重点、难点剖析(一)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是自然界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一样,微生物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包括: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遗传多样性。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核DNA裸露,基因组的碱基数为103kb。

尽管细菌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真核微生物要小,但其功能仍与真核生物一样。

如大肠杆菌的DNA为4.7×103kb,具4 100个基因,编码2 100种蛋白。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紧密相邻,与操纵基因、调节基因连在一起,[操纵基因-调节基因-结构基因]→形成结构与功能协同的整体,即操纵子。

大肠杆菌染色体则由许多操纵子和一些单独的基因组成。

真核微生物DNA的碱基数比原核微生物要多,组成也复杂。

以啤酒酵母为例,其基因组为13.5×103kb,分布于16个不连续的与组蛋白结合的染色体中。

基因组高度重复,可补偿少数基因突变后所失去的功能。

古生菌是独立于真细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菌、藻类、动、植物)之外的一个域(domain),1996年对古生菌中詹氏甲烷菌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詹氏甲烷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两界具有同源性。

古生菌的基因组结构类似于真细菌,但负责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遗传信息的功能类似于真核微生物。

上述表明,微生物遗传信息的多种多样,丰富了微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从地球形成10亿年后开始出现生命,最早期的原始生命是能适应当时地球表面无氧、高热、低pH、充满还原性气体等极端环境的原核生物。

氧化H2还原硫的超嗜热古生菌、氧化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产甲烷古生菌,在它们的厌氧、自养代谢过程中,驱动ATP的合成供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目前已发现的具球形、裂片状、螺旋形、方盒形、三角形、丝状和聚集体状等不同形态的古生球菌、热棒菌、热变形菌、热原体、极端嗜盐菌及产甲烷菌等是能适应早期地球极端环境的各类古生菌,成为早期地球生命的主体,并繁衍至今占据着生物中的古菌域。

遍及土壤、水体、高空、地下和人体、动、植物体表、体内的各种细菌是从早期的类似简单杆状细菌的原始生物发育演化而来。

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繁育出大量以O2作为H+受体,行好氧呼吸进行产能供生长需要的好氧性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等),以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H+受体,行厌氧呼吸进行产能供生长需要的厌氧性细菌、兼性厌氧性细菌(如: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韦荣氏球菌和乳酸菌等),以NO3-、NO2-、SO42-中的结合态O原子为H+受体行厌氧性呼吸的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氧化H2、Fe2+产能的氢细菌、铁细菌,以及具有叶绿素,以H2O为供氢体的蓝细菌,具有菌绿素以H2S为供氢体的光合细菌,具附属物、具胶鞘、产子实体的柄细菌、球衣细菌、黏细菌等形态各异、代谢迥然不同的2 000多种细菌,500多种放线菌,10万多种真菌以及黏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有动、植物生长的地球表层、水体、空间,微生物可以生长繁衍;在没有高等生物存活的地球极端环境,例如:高盐地区(死海、盐湖、盐碱湖、晒盐场及腌制品)、高热地区(地面火山、海底火山、海底热流喷发口及沸腾的热泉)、高硫地区(冒硫磺蒸汽的温泉)、高压地区(深油井、地层2 000m钻井处、6 000 m深海海底)、高辐射地区、厌氧地区(地层、瘤胃、肠道、沼气池)、高酸地区(酸性矿水、酸性热泉、酸性土壤)、高碱地区(pH 11-12的碱土)、高寒地区(南北极、高山、冰窖、深海)和万米以上高空,均有不同类别的古生菌生长,形成群落,构成特定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常态和极端环境中传递后代是其他生物所不可比拟的。

(二)真细菌的多样性1.真细菌的系统发育。

根据16S rRNA的序列分析,目前认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核苷酸序列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据此可以将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成12个独特的类群(或称为门)。

类群1,紫色光合细菌及有关细菌目前称类群1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包括多个属的细菌,生理特性最具多样性,分为:α、β、γ、δ和ε5个亚门(如表13-1)。

类群2,绿菌门,包括绿菌属和绿滑菌属。

自养代谢与其他细菌之间缺乏密切的系统发育关系。

遗传标记为:AUACAAUG。

类群3,绿屈挠菌门,包括滑柱菌属和高温微菌属。

细菌中独特和古老的谱系。

遗传标记为:CCUAAUG。

类群4,蓝细菌门,包括丝状和单细胞的蓝细菌。

单细胞蓝细菌系统发育呈多样性。

遗传标记为:AAUUUYGG。

类群5,浮霉状菌门,具柄和附着器,包括芽生细菌。

是与其他细菌十分不同的分支。

遗传标记为:CUUAAUUGG。

类群6,螺旋体门,包括无致病性的螺旋体属、寄生致病的疏螺旋体(如回归热疏螺旋体)、密螺旋体(如引起梅毒病的苍白螺旋体)。

本门中的钩端螺旋体为独立的分支。

遗传标记为:AAUCUUG,一个亚群的特异性序列;UCACACYAYCYG 大多数螺旋体的序列。

类群7,拟杆菌门,分为两个亚系:拟杆菌亚系,遗传标记为:UUACAAUG;嗜纤维菌-黄杆菌亚系(包括嗜纤维菌属、屈挠杆菌属、生孢嗜纤维菌属及腐败螺旋菌属)。

遗传标记为:CCCCCACAUG。

类群8,衣原体门,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种,包括引起性病和沙眼的病原菌。

类群9,异常球菌一栖热菌门,包括:G+高度抗辐射的异常球菌属、G-的栖热菌属。

遗传标记为:CUUAAG。

类群10,G+菌,包括:芽孢杆菌属、乳酸菌属、棒杆菌属、球菌(厌氧和好氧)放线菌。

遗传标记为:(G+C%)高类别,CUAAAACUCAAAG;(G+C%)低类别,未发现遗传标记。

类群11,栖热袍菌门,包括:栖热袍菌属、栖热腔菌属。

极端嗜热,形态有差异,支持地球早期生物嗜热假说。

类群12,产液菌门,包括:产液菌属、氢杆菌属,嗜热,支持地球早期生物嗜热假说。

2.真细菌的主要类型(1)G-细菌。

①螺旋体。

②螺旋状或弧状的G-细菌。

③G-的杆菌和球菌:a.假单胞菌属;b.黄单胞菌属;c.固氮菌属;d.根瘤菌属;e.甲基球菌属;f.醋杆菌属;g.埃希氏菌属;h.其他: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肠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菌属、耶尔森氏菌属、欧文氏菌属、奈瑟氏球菌属、莫拉氏菌属、弧菌属、发光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嗜血菌属、发酵单胞菌属、拟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

④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2)G+细菌。

①G+球菌: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明串珠菌属。

②产芽孢的G+杆菌和球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八叠球菌属。

③G+杆菌:乳酸杆菌属;棒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3)光合细菌:蓝细菌;紫色硫细菌。

(4)化能无机营养细菌:硝化细菌;无色硫细菌;氢细菌。

(5)有附属物、无附属物芽殖和非芽殖的细菌。

(6)鞘细菌、滑行细菌和黏细菌。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G+的一类原核生物,从系统发育上看,放线菌(除高温放线菌外)与G+同属于高G+C含量(62~72)类群。

包括:多腔孢囊放线菌、孢囊放线菌、链霉菌、小单胞菌、高温放线菌、诺卡氏菌及马杜拉放线菌等。

(三)极端环境微生物-古生菌1.古生菌的系统发育。

1990年Woese根据rRNA(原核生物16S rRNA、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提出趋向生物自然分类的三域(domain)学说。

即细菌域(Bacteria)、古生菌域(Archaea)和真核生物域(Eukarya)。

古生菌分为5个亚类:第一亚类:极端嗜热S0的代谢菌,包括:硫还原球菌、硫化叶菌、热变形菌、热网菌、热球菌及火球菌等超嗜热古生菌,列入泉古生菌门,遗传标记:UAACACCAG,CACCACAAG。

第二亚类:产甲烷古生菌,包括:甲烷杆菌、甲烷球菌、甲烷微菌及甲烷八叠球菌等,列入广古生菌门,遗传标记:AYUA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