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基于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旨在提高管理层的凝聚力和激励性。

虽然股权激励可以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当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比例比较大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本研究旨在以股权激励为切入点,探讨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和治理架构提供依据,并对其实施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同时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一)股权激励的概念及类型。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四)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

(五)基于实证数据的影响评估和监管建议。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一)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和分析,概括归纳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构建逻辑链,提出研究假设。

(二)实证分析法:采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收集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验证研究假设和判断影响机制,包括面板数据模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一)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治理架构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梳理和分类,剖析其性质和特点。

(三)通过实证数据验证和论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成果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四)提出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的建议和措施,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运作。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计划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四章:数据来源和实证分析第五章:结果分析和讨论第六章:结论与建议第七章:参考文献。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旨在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股权激励能够将管理层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产生利益趋同效应,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股权激励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效应,促使管理层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诱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损害公司价值。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呈现怎样的关系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股权激励利益趋同效应和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影响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关系。

在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研究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能够揭示股权激励制度下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防控高管盈余管理、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利益趋同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提出研究假设,选取我国2012-2016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组合方法把样本划分为成长期和成熟期两组,基于股权激励方案的多个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股权激励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股权激励时长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关系不显著;采用股票期权模式较限制性股票模式更容易引发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股权激励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整体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股权激励时长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模式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不大,采用股票期权模式较限制性股票期权更能抑制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抑制整体盈余管理水平。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冲突使得激励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随着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法案的推出,我国上市企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已经或即将采用股权激励。

在现有股权激励机制下,上市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否为企业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及进行盈余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绩效还是为了私人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损害
了企业的绩效。

因此研究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是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首先对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以及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通过对2007-2011年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的收集和筛选,并运用EXCEL 表格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及OLS回归分析方法对样本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所有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作为高管激励程度的代理变量、以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计算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衡量上市企业的盈
余管理程度以及以企业的财务指标总资产利润率(RoA)来作为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研究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以及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和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高管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倒“U”关系,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不显著;3)企业层面相关因素和企业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绩效和盈余管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4)建立合理的业绩指标和激励机制能够促使高管人员进行恰当的盈余管理,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随着2005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日趋完善,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的逐渐好转,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

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的股权激励也凸显了诸多问题。

我国曾经发生过如银广厦、红光实业、重庆实业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

尽管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并不完全是由股权激励引起的,但我们也必须认清,在大力倡导股权激励长期激励作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只有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出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从股权激励、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认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的样本为2006年—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上市公司,共计59个。

数据主要来自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和股权激励相关公告的手工采集以及WIND数据库。

在研究设计中,本文将利用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得到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来度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公司的股权激励水平作为解释变量。

股权激励实施程度则引入公司高管所持股权和期权的价值,根据高管所持股权和期权的价值占高管总薪酬的比例来度量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程度。

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即股权激励实施程度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模型中对于股权激励程度的度量不仅包含了高管所持公司股份的价值,还引入高管被授予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价值,客观地刻画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度。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激励 对 盈 余 管理 的 影响 。结 果表 明 : 上 市公 司股 权 激励 的 实施 程 度
与公 司盈 余 管理 的程度 正相 关 。 股 权 激励 程 度 的 增加 会 诱使 经理 人
增 大 盈 余 管理 的程 度 , 但 随 着经 理 人 激 励 程 度 越 来越 高 , 管理层 因
B3 I n c e n t i v e 4 Na t u r e  ̄ + B 4 S t a t e  ̄ + B5 L a r g e s t  ̄ +
年 年末 总 资 产 ; N D A 为经 过 上 年 年末
总 资 产 调 整 后 的公 司 当年 非 操 纵 性
B6 I n d i r e c t o r  ̄ + B T To p 4 a u d i t a + B s L e v e r a g e a + B9 BH¨ + Bl o ROA“ + B ̄ , Gr o wt h ¨ + Bt 2 L n a g e 』 +
变量 。
四、 变 量 说 明
国 内有 关 股 权 激 励 与 盈 余 管 理 关 系 的研 究 结 论 并小 一 致 , 而 国 外 的
在样 本 筛选 时 ,剔 除金 融 类上 市 公 司 ;剔 除实 施 以现金 结算 的股份 支 付 的公 司 ,集 中考 察 实施 以权 益结 算
研 究 结 论 基 本 卜一 致 认 为 管 理 者 股 权 激 励 会 诱使 f 市公 司 管 理 者 的 盈
进和创新 : 第 , 在 描 述 股 权 激 励 实
的股份 支付 的上 市公 司 ,包括 股 票期
权 和 限 制 性 股 票 两 种 方 式 ;剔 除 上 市
对值。D A: 可操 纵 应计 利 润 , 根 据 截

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 三) 控 制 变 量
管理动机 , 并借助盈余管理来实现股权激励 , 以增加薪酬 。虽然管理层 仅仅 只是执行企业董事会 的战略命令 , 但 由于其对企业经 营情况 的了 解 和掌控 , 可 以对会计信息 的生成产生强大的控制权 , 而且管理层也可 以透过会计政策 的选择和会计计量手段的挑选来实现对企业盈余的管 理 。因此 , 管理层 出于股权激励对 自 身所带来 的巨大利益 , 会借助管理 企业盈 余的手段来加 以实现 , 在股权激励公告 发布前 的一段 时间进行 负向盈余 管理 , 待到股权激励行权 日 或行权 日前夕 , 企业管理层会采用 正向的盈余管理来实现股权激励 的行权条件 , 以此获得企业薪酬激励 ; 并 且借助正 向盈余 管理来 提高企业股票 的二级 市场价格 , 获 取行权价 与二级市场价格 的价差 。因此 , 企业管理层 会在股权激励行 权 日或行 权 日前夕进行正 向盈余 管理 。在股权激励 公告发布前 , 企业 管理层会 采取负 向盈余管 理手段来降低业绩基准 和二级市场股价 , 这使得企业 的市场平均 回报低 于资本市场平均 回报 。相反 , 待到股权激 励首次行 权 日或行权 日前 夕 , 管理层采取正 向的盈余 管理则会起到 推动二级市 场股价上 升的效应 , 促使企业的市场平均 回报高于资本市场平均 回报。

1 、 计算总应计利润 T A =( N I . 一C F O . ) / A 。其 中 , T A指样 本企 业第 t 年 的总应计 利 润; N I 是 指样本企业第 t 年 的净 利润 ; C F O , 是指样本企 业第 t 年的经 营 活动净现金流 ; A 一 , 是指样 本企业第 t 一 1 年的总资产。 2 、 计算模型参数
ND A =o l , ( 1 / A . 一 t ) +o r 2 ( /1 R E V 一 R E C . ) / A . 一 t +n 3 ( P P E JA 一 , ) 。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盈余管理可以影响股权激励
的效果和公平性。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了实现某些目标,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采取其他方
法来操纵盈余数额或盈余质量的行为。

股权激励是一种用股权代替现金报酬的方式,可以
使公司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股权激励的效果产生影响。

一方面,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
盈余数额,那么员工获得股权激励的回报也将更高。

这将增加股权激励的吸引力,激励员
工更好地发挥其潜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盈余数额,
员工获得的股权激励回报将减少。

这可能会减少员工对股权激励的动力,导致其不再积极
参与公司的发展。

盈余管理还可能对股权激励的长期影响产生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通常是一种短期行为,旨在达到某种目标,如提高股东回报率或满足市场预期。

如果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可
能导致长期的财务问题,从而对股权激励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夸大盈
余数额,股权激励可能被认为是不可信和不可靠的。

这可能导致员工对股权激励的信心下降,甚至可能导致员工的离职或对公司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盈余管理可能通过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和公
平性,以及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对股权激励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确保股权激励的有效
性和公平性,公司需要制定透明和可信的盈余管理政策,并避免过度进行盈余管理。

员工
也需要了解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并在选择股权激励时考虑相关因素。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股权激励是企业用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可以通过调整会计和进行虚假披露等手段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绩效。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激励管理层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盈余水平。

通过股权激励,管理层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股权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使他们与企业的利益实现了捆绑。

管理层拥有了企业股权后,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通过提升企业绩效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从而实现股权激励的目的。

其次,股权激励也可以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

由于股权激励使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长期利益,减少了他们通过盈余管理等不当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可能性。

因为管理层自身也是企业的股东,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股东的监督和约束,不敢轻易采取盈余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免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导致股价下跌,影响自身的股权价值。

因此,股权激励可以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

然而,股权激励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股权激励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当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例如,管理层可能会通过虚增收入或者减少费用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以实现自身的股权激励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却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可能会引发公司内部的和不正当竞争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

由于股权激励通常会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自主权和权力,导致管理层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以获取更多的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权激励这一政策,因为股权激励可以缓解委托代理带来的一些问题。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会不同,增加了委托成本。

股权激励一方面可以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从而使得自身获益。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会导致负面影响,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公司管理层存在为满足行权条件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粉饰对外报表数据,使得决策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一、引言股权激励的最原始意义是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解决由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管理层作为代理人的一方与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的一方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得二者的利益趋向一致。

但由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自利心态,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股权激励的激励标准有可能会促使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会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授权阶段,管理层会潜意识的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Baker等(2003)管理层在股权授予日之前会通过“操纵应计利润”的方式来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阶段,管理层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实现自己的目的。

同时,股权激励的强度和盈余管理的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赵息等(2008)通过实证检验分析的方法得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二、授权阶段管理层的向下盈余管理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增加自己薪酬,也就是薪酬动机是最主要的。

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获得的收益就是来自授予日的价格和行权期时的价格的价差。

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他能第一时间知道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及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及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及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安排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产生并普遍运用的有效激励手段。

我国于2006年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美国公司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的滥用引发了对股权激励的广泛质疑和争议。

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出发,对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可或缺性和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逻辑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本文选取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实施股权激励的53上市公司中的50家为样本,在扩展的Jones 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线下项目来估计盈余管理程度,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
了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
市公司管理层存在以追求高额报酬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激励程度正相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相应的政策建议。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公司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公司的经营者往往不再是公司的所有者,两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按照经济人假设,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其选择必然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委托人将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从而增加了代理成本,造成了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方案就是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减少代理成本而提出的。

其是一种以公司股票为标的,针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人员的长期激励机制。

它的原理是赋予公司经营者一定的股份,使得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收益函数趋同,因而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觉的促进了所有者的利益。

也即经营者拥有了公司股份,其会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价值,进而提高股价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而这个过程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

但是股权激励有效的关键一环在于经营者是否会选择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价值这一方式来提高公司股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无法观测到公司的真实价值,他们只能通过公司公布的各种财务报表来估计公司价值,从而诱使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以增加公司的报告盈余进而提高公司股价,再将自己的股份套现以实现自身利益。

也即股权激励反而可能诱发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提高股价,进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因此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模型,推导了代理人的效用函数,进而分析了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方案会如何影响代理人的选择,以期为上市公司推出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构建了数学模型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励数量、激励时限、激励条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文选取了2006年至2011年44家已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选用面板数据,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盈余管理水平,运行多元回归模型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是否会引起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股权分散化和管理技术复杂化成为公司经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于是,公司管理层人力资本在公司经营中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受到了股东关注。

同时,伴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越发加深。

股权激励制度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而产生的。

股权激励能有效地激励公司高管层,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成本问题。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股权激励作为公司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过对公司管理层分配一定的权利,比如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将公司与个人利益相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相对滞后,但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权激励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也日益广泛。

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始,股权激励制度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伴随股权激励对公司管理层能产生有效激励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股权激励制度不断深入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本身可能会导致公司高管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

而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可能性会改变股权激励制度的目标,将其变成高管层滥用职权,侵蚀股东财富的工具。

2006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深沪两市共有415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近几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直线上升,实证数据更加充分。

这种市场环境下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本文在梳理有关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情况下,确立了研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方向,并运用相关基础理论分析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本文选取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参照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运用管理层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获得的收益的市值变动额来衡量股权激励程度,设计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股权激励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股权激励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股权激励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作者:王家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0期摘要:目前,股权激励政策已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治理体系中,而盈余管理也在中外企业里普遍存在。

文章选取2016~2018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法,借助盈余管理的应计与真实计量模型,通过建立关系模型研究股权激励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模式的不同选择及其影响。

结果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积极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中优劣利害,并提出政策性意见。

关键词:股权激励;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企业管理一、引言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自发行为,是进行对自身有益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管理层通过对外财务报告收益信息的控制,诱导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

根据盈余管理的手段不同,将其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更偏向于从目的和信息绝对出发,只需改变会计数据,从会计账目处理入手,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注重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偏离企业最优经营活动,不仅影响企业当期的报告利润,也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不易监管,相比较应计盈余管理而言,危害性更大。

对于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企业,其激励动机在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使大家利益趋向一致,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在加强员工忠诚度的情况下避免短期问题发生等,相比较未实施的企业而言,其对企业的管理更加主动,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企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

股权激励与企业的股票价格息息相关,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也为影响股票价格而作出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无限可能。

本文则从股权激励角度出发,选择实证分析法,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分别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进行计算,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股权激励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股权激励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式,行为方式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在现代企业经济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不一致,从而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而股权激励能够使二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化,从而减少利益冲突,因而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

但是股权激励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它改变了管理者的薪资结构,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公司的会计信息,以达到规定的业绩标准并提升公司的股价,因此股权激励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目前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经比较普遍,因此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对企业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选择2013-201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1:1的比例为样本配置了对照组。

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出企业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以此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程度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是否进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程度、股权激励模式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选取具备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案例分析样本,对企业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的具体路径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会加大企业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而这种现象和股权激励模式不相关。

整体上企业的盈余管理大小和股权激励程度显著正相关,但在激励程度较低的样本中,这种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激励程度较高的样本组中,二者的相关性变为显著,因此激励程度的合理性对于股权激励方案而言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整体上低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水平与股权激励程度的关系不显著,但是在非国有企业中,二者的相关性变为显著。

本文对我国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最后对现阶段我国上市企业怎样研究出台更科学、高效的激励方案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上市公司IIABSTRACTUnder modern enterprise economic system, owners and managers of companies are seperated, which brings about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Equity incentive can make their interests consistent, thus reduc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so it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However, equity incentive also brings new problems. It changes the salary structure of managers.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profits, managers may manipul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company through earnings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specified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improve stock price of company. Therefore, equity incentive may also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s. At present, equity incentive plan is quite common in listed companies of our country, s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hope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make equity incentive plan.In this thesi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that implemented equity incentive from 2013 to 2018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similar enterprise scale and the same industry. In this thesis, the modified Jones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Whether to carry out equity incentive, the degree of equity incentive and the mode of equity incentive are selected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n select representative enterprises as the sample of case study,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path and impact of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equity incen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 Equity incentive plan of listed companies will lead to serious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the widely used stock option model and restricted stock model will cause the tendency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at is,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not related to the equity incentive model. On the whole, the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quity incentive, but when incentive level is low, the correl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When the level of equity incentive is hi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becomes significant, which shows that making a reasonable incentive level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 plan. The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level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quity incentive, but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two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his thesis makes a deep study o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managements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equity incentive plan for China's listed companies.KEY WORDS: Equity incentive; Earnings management; Listed companies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2)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1.2.1主要的研究思路 (3)1.2.2研究方法 (3)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4)2 文献综述 (5)2.1 股权激励的研究综述 (5)2.1.1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5)2.1.2 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 (6)2.2 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6)2.2.1 盈余管理的动机 (6)2.2.2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8)2.2.3 盈余管理的后果 (9)2.3 股权激励引起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10)2.3.1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10)2.3.2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方向影响的研究 (11)2.4 文献评述 (11)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3)3.1 理论基础 (13)3.1.1 委托代理理论 (13)3.1.2 人力资本理论 (13)3.1.3 契约不完全理论 (14)3.1.4 信息不对称理论 (15)3.2 研究假设 (15)3.2.1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5)3.2.2 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6)3.2.3 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的异质性分析 (17)4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8)4.1 变量设计 (18)4.1.1 被解释变量 (18)4.1.2 解释变量 (19)4.1.3 控制变量 (19)4.2 计量模型 (21)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1)5 实证分析 (23)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23)5.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3)5.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4)5.2 回归分析 (25)5.2.1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5)5.2.2 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6)5.2.3 不同激励程度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7)5.2.4 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8)5.3 稳健性检验 (29)5.3.1 剔除2013、2014年数据 (29)5.3.2 改变计量方法 (29)6 案例分析 (31)6.1 案例背景 (31)6.1.1 行业背景和公司情况 (31)6.1.2 股权激励方案概况 (31)6.2 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32)6.2.1 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情况 (32)6.2.2 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 (33)6.2.3 股权激励下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 (34)7 结论与展望 (36)7.1 研究结论与建议 (36)7.1.1 研究结论 (36)7.1.2 对策建议 (36)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8)7.2.1 研究不足 (38)7.2.2 研究展望 (38)参考文献 (40)图表目录图 6-1 我国汽车销售数量和同比增长速度 (31)图 6-2 2012-2017年度双林股份盈余管理变化情况 (33)表4-1 模型中的变量汇总表 (21)表 5-1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23)表 5-2 子样本描述性统计 (23)表 5-3 股权激励方案公布前后年度DA的描述性统计 (24)表 5-4 样本相关性分析 (24)表 5-5 股权激励是否会引起盈余管理行为的回归结果 (25)表 5-6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结果 (26)表 5-7 股权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回归结果 (26)表 5-8 不同激励模式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回归结果 (27)表 5-9 不同激励程度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回归结果 (27)表 5-10 不同性质的企业中企业盈余管理的描述性统计 (28)表 5-11 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回归结果 (28)表 5-12 剔除2013、2014年度后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结果 (29)表 5-13 改变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后的回归结果 (30)表 6-1 双林股份股权激励授予对象和数量 (32)表6-2 双林股份资产减值准备变化情况 (34)表 6-3 双林股份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34)1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在现代企业经济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不一致,从而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并产生高额的代理成本。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股权激励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股权激励的优势和局限。

理论上,股权激励是通过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股权或股票期权来激励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积极性。

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股权激励可以使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使其更加专注和投入。

员工参与企业的所有权,会使其更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从而采取能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行为举措。

在企业的股权激励中,管理层往往会将激励和绩效挂钩,将高绩效的员工与股权激励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进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有效激发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帮助企业留住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盈利增长率和资产回报率。

股权激励还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股权激励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股权激励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而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或创业企业来说,他们往往需要迅速提高盈利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股权激励计划不能立竿见影带来效果。

股权激励的实施也存在着难度和成本的问题。

股权激励计划不仅需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相应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方案。

由于股权激励涉及到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利益分配,也容易引发管理层与股东、员工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利弊分析

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利弊分析

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利弊分析在现代商业环境中,股权激励计划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与员工之间常用的激励方式。

它通过为员工提供股权,以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然而,股权激励计划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利弊。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利弊。

一、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1 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凝聚力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为员工提供直接的经济回报和长期利益,激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员工通过持有股权,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更加关注和努力地追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此外,股权激励计划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加愿意长期与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1.2 激发员工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股权激励计划可以为员工提供实现财务独立和个人价值的机会,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员工通过持有股权,有机会分享企业的成果,进而更加积极地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股权激励计划的引入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3 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股权激励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员工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

通过持有股权,员工将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意为企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利弊分析2.1 利:提高员工忠诚度和稳定性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从而增强他们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员工在持有股权的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了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风险,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有助于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 弊: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实施的成本较高引入股权激励计划需要企业支付相应的成本,包括购买股权、分配红利等方面。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股权激励计划可能会增加财务负担,导致现金流的紧张以及经营压力的增加。

生命周期视角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生命周期视角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生命周期视角下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而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利益是不一致的,所有者追求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经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了使所有者利益、经营者利益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在西方率先产生了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

这种长期激励制度就是一份激励合同,这份合同中,标明公司高管可以享有一部分公司的股权,参与到公司的重大决策中,并共担风险,使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同步,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因为股权激励行权会有一定的行权条件,有一定量化的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需要提高多少等等。

高管在股权激励的诱惑下,就可能会用某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使自己的经营业绩达到行权指标。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其经营范围、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实施的公司战略、组织结构、监管制度等,甚至公司高管所享有的权力,与公司签订的契约都是随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变化的。

所以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下研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是绪论。

主要介绍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

简单介绍了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的内涵和计量方法;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基础理论。

第三部分是实证设计。

提出假设,阐述本文生命周期的划分,定义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以及建立了实证模型。

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

首先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直观描述各变量的特征;其次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避免共线性对线性回归的影响;然后不区分生命周期下,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行了层次回归分析,以验证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再分别对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的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分析;最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第五部分,根据以上分析给予结论和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证上的分析,验证了在不区分企业生命周期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自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施行以后,我国的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09年之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经验不断增长,对其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更是有了迅猛增长,到2013年累计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97家。

实施股权激励在理论上会增加管理层工作的积极性,使经营者从一个被雇佣人的身份转变成企业的所有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分享公司发展的利益,从而能够更加勤勉的工作。

但是如果实施不当也会变为经营者追逐自己利益的手段,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危害。

因此,近些年来,宣告股权激励实施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视角,针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选取了2010-2011年度公布股权激励计划且基准年度为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样本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及之后年度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选择了何种盈余管理方式。

通过对样本公司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本文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为了降低行权的业绩标准,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之后为了顺利得到授权和行权,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以提高业绩,并且同时进行了两种方式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层更偏好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

因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管理层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同时,本文还发现股权集中度及净资产收益率均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框架;在第二部分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对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分别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进行了理论方面的解读,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介绍了模型建立、变量选择和样本筛选过程;第五部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均值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则是研究结论、建议及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自2009年创业板成立以来,由于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股权激励成为管理层谋福利的工具。

这种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因此,本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改善内部治理,抑制管理层自利行为,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

其次,结合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与盈余管理动机,将股权激励计划分为授权阶段与行权阶段;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了两类研究假设。

再次,利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样本进行了检验,验证了管理层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使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验证了不同阶段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

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这说明股权激励计划不同阶段管理层目的不同导致了其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性。

第二,股权激励计划授权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说明在股权激励计划的不同阶段,股权激励强度越大,则盈余管理程度受到的影响越大。

第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导致股权激励效果弱化。

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完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和水平。

第二,适度加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层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同时制定多种激励方式。

第三,健全独立董事、监事会等对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

第四,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同时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强外部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激励 对于我 国企业高层 管理人员 的薪酬制定 有重要 的影响。无论 是国有企业还是非 国有企业都期望通过股权激励 使管理者更有积极性从而 促使 企业业绩节节攀升 , 股权激励 的
实施效果备受社会各界关 注。
二、 理 论 分 析
我 国上市公 司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指标与传统薪酬激励机 制下的业绩考评指标基本 相同 , 主要 围绕净资产收益 率、 净利润 增长率这两个会计业绩指标展开。另外 , 我 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程 度不高 , 除 了市场业绩 的不可控因素较强 以外 , 这些关键会计业 绩指标在新股发行、 配股 、 退市等多项监管法规 中亦普遍应用 。
表3 不同股权性质企业 I D AI 的描述性统计
( 一) 检验模型 本文运用修正的 J o n e s 模 型来计算企业 的盈余管理水平 。
I i A C
. .
, 1 =0 【 / A i , l + 3 1 A R E V 。 / A i . 1 + P P E i , / A i , t - l + e
三、 现状描述分析
将 企业 按照所有权结构进行划分 , 分为国有控制企业和 民 营企业 , 针对分组后样本 对 I D A I 进行 比较 , 可 以发现 国有企业 I D A/ 的均值为 0 . 0 7 2 8 , 明显 高于民营企业 I D A/ 的均值 , 即表 明 企业 的股权 性质不 同 , 会造 成盈余 管理程度 的差异 , 并且从 该 表可发现 国有企业盈余管理 的程度相对于 民营企业要高 。

要: 股权激励和会 计信 息质 量之 间存在 着密切的 内在联 系, 企业 高层 管理人 员持 股和股权激励方案的 实施会对
盈余质量产生影响。 研 究发现 : 实施股权激励后 , 国有控 股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 差异 , 并且相对于民营企
业, 国有控股 企业 的盈余管理程度更 高, 盈余 可靠性较低。 关键词 : 股权激励 ; 盈余管理 ; 股权性质

关 系, 发现不 同股权 陛质企业在实施 股权激 励后盈余管理程度
管理程 度
更高, 盈余可靠性较低 。以上结论表 明 , 在我 国的制度背 景下 , 国有企 业与民营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 中 , 并未达到理想状
是 期初 总资产 , N D A 是 当期非 操纵性 应计利 润 , D A i , t 则 为
中图分类号 : D 9 2 3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8 7 7 2 ( 2 0 1 4 ) 2 5 — 0 1 0 6 — 0 2


引 言
业 的股权性质是相关的 , 因此需要对样本进行分组分 析。
表 1 股权激励前后 I D AI 描 述 性 统 计
( 责任编辑 : 陈喜辉 )
1 06
参考文献 :
本 文数据来源于 国泰安数据库 , 为 了观察实施股权激励 的 公 司 自身盈余质量 的变化趋势 ,将股权激励公 司作为样本组 , 与实施股权 激励前 的 I D AI 值 进行 比较 。可 以发 现 , 股权激励 样
本组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前 I D AI 的均值 为 0 . 0 3 3 7 , 低于股权激励 计 划实施后 I D A I 的均值 0 . 0 4 8 1 , 即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的高层
【 企业战略】 Ar t i c l e — B r a n d S t r a t e g y
2 0 1 4 年 9月刊 ( 总第 4 7 1 期)
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
— —
基 于不 同股 权 性 质企 业 的研 究
李雪轶 , 郝坤杰
(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比较研究[ J ] . 中国软件科学 , 2 0 1 3 ( 2 ) : 9 0 — 1 0 1 - .
企业的股权 性质 与 I D A I 显著相关 , 即企业盈余管理的水平与企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2 0 作者简介 : 李雪轶( 1 9 8 8 一 ) , 女,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 院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会计理论与实务 。
当期操纵性应 计利 润 ,它反 映了企业进 行盈余管 理操纵 的程
度, I D A I 值越大 , 盈余可靠性越低 。
( 二) 现状 描 述 性 统 计
态, 它亦 为高管谋 私利提供 了一丝途径 , 而国有企业 尤其突 出 的是其高管权力大, 更有能力操纵盈余管理达到—举多得的目的。
润与经 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额 , A R e v i . 是当期 主营业务 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的差额 , △R E C i , t 为期末应收账款 与
四、 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 文通过研究 我 国上市 公司股权 激励与企业 盈余管 理 的
期初应 收账 款的差额 , P P 是 当期期末 固定资产价值 , A s s e t l
AI , - NDA

NDAi C A 。 1 =Ⅸ/ A i . l +p( △R E V i , 广△R E C 。 , ) / A 。 , 1 + ^ , P P E / A , l DAi

其中, 下标 i 代表公 司 i , T A 为 t 年 的总应计项 目, 为净利
【 1 】 林永坚 , 王志强 , 李茂 良 高管变更 与盈余管理 [ J 】 . 南开管理评
论, 2 0 1 3 ( 1 ) : 4 — 1 4 .
管理人员盈余 管理的程度 提高。
将I D A I 针对企业 的股权性质进行 t 检验得到表 , 可以发现
【 2 ] 刘绍娓. 高管薪酬与公 司绩效 : 国有与非 国有上市公 司的实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