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伦兹吸引子的空间曲线
广义洛伦兹米理论
广义洛伦兹米理论广义洛伦兹米理论(General Relativity),又被称作广义相对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
它在物理学中对引力的描述拓展了牛顿第三定律,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
一、基本概念1. 洛伦兹米曲线:广义洛伦兹米理论是以洛伦兹米曲线(Lorentzian Metric)作为基本假设,洛伦兹米曲线可以理解为宇宙空间时空形态,是宇宙空间自身本身的基本曲线。
2. 相对论:它表明宇宙空间中发生的重力作用可以由相对论的框架以及梯度式属性来描述,相对论的框架可用于描述空间的几何形状及其变化,以及物体在这个空间几何结构中的运动。
3. 引力场:引力场是由大量物质所产生的,它可以用来记录物质的归属,可以在不同的空间点看出不同的效果,并且由此影响宇宙空间的几何结构。
二、原理1. 引力与时空变形:当物质存在时,它会在宇宙空间产生引力,使空间几何结构发生变形,并引起物体的变幻。
比如太阳的引力对地球可产生双重效果:地球轨道发生形变和重力循环。
2. 爱因斯坦引力方程:爱因斯坦发展了他的引力方程,命名为“爱因斯坦和弗拉索夫技术引力方程”。
它把重力的效果表示为受时空变形的方程,可以描述不同的形式和形态。
3. 量子力学与广义洛伦兹米:量子力学可以描述宇宙空间的量子特性,这种特性是由宇宙空间自身的特性尤其是时空变形引起的。
它使前形式的引力理论得到了拓展,使它更容易描述不同的形式和空间的力学效果。
三、应用1. 黑洞:是宇宙中特殊的深渊,有无限的重力,具有引力与时空变形的性质,这些特性在广义洛伦兹米理论中得到了有效的描述。
2. 时空变形的模拟:广义洛伦兹米理论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能够模拟不同形式的时空变形,它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宇宙空间的几何形状及其变化,便于宇宙研究。
3. 重力波:由于广义相对论对重力力学概念影响深远,它对重力波的表示和描述更加准确,两个重力源发生碰撞时,会发出重力波,激发宇宙空间的变化。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是一种描述混沌现象的数学模型,它是由美国数学家Edward Lorenz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如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报、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现象等。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的核心是混沌吸引子。
混沌吸引子是一种奇异的吸引子,它具有无限细节和复杂性。
在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中,混沌吸引子是一种吸引轨道,它可以吸引周围的轨道,使它们最终趋向于混沌吸引子。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的基本方程是Lorenz方程。
这个方程描述了一个三维空间中的动力学系统,它包含了三个变量:x、y和z。
这个方程的形式非常简单,但是它却可以产生出极其复杂的轨迹。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天气预报。
天气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它包含了许多变量和参数。
使用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可以对天气系统进行建模,并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除了天气预报,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金融市场、生物学、化学等。
在金融市场中,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可以用来预测股票价格的波动。
在生物学中,它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内的混沌现象。
在化学中,它可以用来研究化学反
应的动力学过程。
Lorenz混沌吸引子轨道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世界的变化。
第4章洛伦兹方程与吸引子
洛伦兹的设想
6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洛伦兹(E.Lorens)在气象部门工作。他把将大气对 流与贝纳德液体对流联系起来,想用数值方法进行长期天气预报。
贝耐特对流实验
理想装置:两块平行平板中间充满液体,y方向无限伸展,下底加热。 现象:实验时,下面板均匀缓慢地加热,上下平板之间出现温差。平板间 的液体开始是静止的,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翻动,出现对流现象。 发生翻动对流时会形成一种象蛋卷一样很规则的图形,温差进一步增加时, 规则的对流图形将受到破坏,进入到了湍流状态。 分析:随温度上升,流体经历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新的稳定态的分岔过程。
dz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z
xy
dx dy dz 0 dt dt dt
x y z 0
x y b(r -1),z r -1
即洛伦兹方程有三个平衡点
若 r,1只存在一个平衡点 x 。y 此 z平衡0点是洛伦兹方程的不动点, 相应于贝纳尔德实验中液体的静止定态。
洛伦兹方程的平衡点随瑞利数 r 的增加而发生分裂,原来稳定的平衡点
0 0 0 - (b l)
在 0< r <1 范围内,所有根 l<0 ,坐标原点是稳定的。
6.洛伦兹方程
C1与 C2的稳定性
当 r >1, 坐标原点为鞍点,两个新平衡点 C1与 C2是稳定的焦点,它们是与 邻域螺旋线的吸引点,如图所示。 C1、C2 坐标为:
x
1,2
y 1,2
b (r - 1)
C1与 C2的稳定性
当 r 继续增加直到 r =13.962时,两个螺 旋线外径会接触合并一起。当特征方程
l3 ( b 1)l2 b ( r )l 2b (r -1) 0
非线性物理2-2(流体的不稳定性、洛伦兹方程、李雅普诺夫指数、埃侬吸引子、洛伦兹吸引子)
2.洛伦兹方程
C1与 C2的稳定性 当 r 继续增加直到 r =13.962时, 两个螺旋线外径会接触合并一起。
rc
( b 3) 24.7368, ( 10, b 8 / 3) - (b 1)
r = rc 时两个平衡点C1与 C2发展成了中心点, 其邻域的相轨 线是椭圆. r > rc 时, C1与C2成了不稳定的焦点. 定态对流失稳,是不稳 定的. 这时将出现一次新分岔-霍夫分岔, 平衡点C1与C2失稳发 展成为奇怪吸引子.
1.李雅普诺夫指数
奇怪吸引子
取 =2.1 , 并 取 有 较 大 差 别 的 三 个 初 始 值 x01 =0.08 , x02=0.12, x03=0.16。运算结果如左图,经过五次迭代,三个运算 结果趋于一致,~045.
取 =3.7,取差别很小两个初始值 x01 =0.04,x02=0.05。运 算结果如右图,第二迭代差别就已显示出来,以后虽在第七次 迭代时很接近,但随后又快速分离开来。
x yz0 x y b(r - 1), z r - 1
洛伦兹方程有三个平衡点
若r < 1,只存在一个平衡点x=y=z=0。此平衡点是洛伦兹方 程的不动点,相应于贝纳尔德实验中液体的静止状态。 洛伦兹方程的平衡点随瑞利数 r 的增加而发生分裂,原来 稳定的平衡点变为不平衡状态。
n -1 df ( x ) 1 n, ln n n =0 dx
xn
式中 xn 为第 n 次迭代值。取 n ,得李雅普诺夫指数计算 公式:
1 n -1 df ( x n , ) lim ln n n dx n 0
1.李雅普诺夫指数
洛伦兹的设想
洛伦茨吸引子
洛伦茨吸引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搜索ρ=28、σ=10、β=8/3时的洛伦兹系统轨迹洛伦茨吸引子是洛伦茨振子(Lorenz oscillator)的长期行为对应的分形结构,以爱德华·诺顿·洛伦茨的姓氏命名。
洛伦茨振子是能产生混沌流的三维动力系统,以其双纽线形状而著称。
映射展示出动力系统(三维系统的三个变量)的状态是如何以一种复杂且不重复的模式,随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目录[隐藏]1 简述2 洛伦茨方程3 瑞利数4 源代码 4.1 GNU Octave4.2 Borland C4.3 Borland Pascal4.4 Fortran4.5QBASIC/FreeBASIC("fbc -lang qb")5 参见 6 参考文献7 外部链接简述洛伦茨方程的一条轨迹被描绘成金属线,以展现方向以及三维结构洛伦茨吸引子及其导出的方程组是由爱德华·诺顿·洛伦茨于1963年发表,最初是发表在《大气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杂志的论文《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中提出的,是由大气方程中出现的对流卷方程简化得到的。
这一洛伦茨模型不只对非线性数学有重要性,对于气候和天气预报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含义。
行星和恒星大气可能会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准周期状态,这些准周期状态虽然是完全确定的,但却容易发生突变,看起来似乎是随机变化的,而模型对此现象有明确的表述。
从技术角度看来,洛伦茨振子具有非线性、三维性和确定性。
2001年,沃里克·塔克尔(Warwick Tucker)证明出在一组确定的参数下,系统会表现出混沌行为,显示出人们今天所知的奇异吸引子。
这样的奇异吸引子是豪斯多夫维数在2与3之间的分形。
彼得·格拉斯伯格(Peter Grassberger)已于1983年估算出豪斯多夫维数为2.06 ±0.01,而关联维数为2.05 ±0.01。
罗伦兹曲线
(一)空间罗伦兹曲线是用以对比分析空间分布的集散状态。
它是研究离散区域分布的一种重要方法。
罗伦兹曲线是一位经济统计学家罗伦兹在二十年代发表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时,提出来的。
也称频率累积曲线。
(二)如何制作空间罗伦兹曲线数据如下:某地区职工部门分配表(%)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A农业 5.2 7.8 7.6 12.6 23.2 11.2 3.6 6.9 4.2 15.6 2.3B纺织 2.6 22.7 15.3 0.5 4.2 2.0 2.2 4.6 27.4 12.1 6.5C服务 5.2 7.9 4.9 2.7 36.0 6.6 4.6 8.3 11.6 10.0 2.2D职工总数5.5 8.8 6.0 2.6 33.7 5.6 4.2 10.0 12.6 9.0 2.0现要求绘制其农业、纺织业、服务业职工分布与总职工分布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步骤(1)分别计算农业、纺织业、服务业职工人数在各个地区的百分数与同地区总职工百分数的比值(R值),现只计算纺织业部门职工数在各个地区的百分数与同地区总职工百分数的比值,纺织部门的各个地区的R值算出后(2)各个地区按R数值由大到小排列后,相应列出各个地区纺织业职工与职工总人数的累积百分比(3)以职工总数累积百分数为横轴,纺织业累积百分数为纵轴,画罗伦兹曲线,即可把纺织业职工分布状况与标准分布做比较,来分析该部门在空间上分布的集散状况,即越靠近对角线,分布越均匀,越远离对角线,分布越集中。
1098.28 1283.35 1321.63 1352.39 645.23 864.46 986.16 1097.60698.32 787.72 745.24 836.87 422.81 508.10 390.14 335.70 2.30 1.50 3.50 4.50272.81 756.45 4551.15 7450.27 11.00 32.60 83.20 96.71 211.05 482.68 2163.68 3788.22 207.47 446.88 1956.66 3492.89 50.76 241.17 2304.27 3565.3459.06 316.80 1947.10 3261.42 48.25 257.16 1521.05 2476.19 10.81 59.64 426.05 785.23 47.96 321.89 2117.94 3607.10 31.69 248.34 1933.01 3246.16 16.27 73.55 184.93 360.9427.91 227.08 1869.67 3084.668.16 566.17 1175.46190.67 284.36 1752.70 3325.14 169.22 170.03 497.96 1119.72 26.01 75.56 622.84 1395.69100.50 106.30 102.50 102.20 100.10 104.80 96.40 100.90203.00 1814.00 4334.002.14 63.90 116.911.77 31.60 65.413098.82 5219.77 6916.292849.84 4766.78 6343.05248.98 452.99 573.2436.01 32.32 28.59 24.57 18.26 68.16 216.50 248.89260.88 244.36 174.00 106.29 12.10 1.22 0.12 0.18 11.63 18.17 15.71 6.94 6.34 22.68 25.95 25.20 145.45 186.79 377.00 436.65 12.86 23.32 25.96 20.79 21.40 27.36 28.87 34.41514.01 1642.75 6968.18 14017.51 266.02 846.63 2880.74 4010.79 247.99 796.12 4087.44 10006.72360.08 609.59 1544.46 1818.41 199.32 284.10 553.09 766.1595.23 1091.64 2054.280.77 42.04 996.091.60 57.670.12 23.93 54.871.042.81 25.29 55.960.26 2.46 25.15 54.991.74 1.382.23 1.40 25.18 39.07 118.81 296.175.55 75.62 631.64 1724.40 234.03 747.88 1909.11 4672.5319645 26777 52206 68741 1763 3835 6893 8968 7955 13959 20440 3789645.60 561.20 1455.40 1.59 10.23 171.70 347.469.38 45.69 549.00 868.0010.93 74.17 685.40 912.0054.10 333.86 1722.27 2454.61 303.43 1305.41 4103.43 6181.6830.26 74.31 547.10 1600.26 1.33 21.10 293.56 865.06 28.93 53.21 253.54 735.2024.02 89.30 181.40 491.92 0.56 2.31 16.13 30.899349.83 19994.057254.26 14972.01 0.17 8.99 127.23 307.11 0.17 2.22 36.20 70.861.632.58 2.05 2.87 5.70 4.13 5.01 5.13 4.92 5.88 4.433.755.06 12.13 22.68 41.57 100.26 48.31 79.54 82.78 87.06 110.19 78.86 53.74 2.05 11.35 93.79 155.35694 2092 1102 1629 21.94 86.16 71.03 71.1111.20 11.58 12.2310.13 76.73 170.283.92 2.98 2.54 2.67 0.47 1.73 1.85 1.93 6.41 16.16 16.77 19.71 10 16 10 122172 10383 44766291.69 415.28 475.73 490.583.80 3.10 2.80 2.808.98 10.77 9.31 12.490.08 3.27 6.36 7.269.1 16.3 20.44.5 6.6 11.8 14.837.08 53.58 59.84406.00 2182.00 11718.00 16683.00 357.00 1936.00 8868.00 12631.00 281.00 1665.00 5565.00 7337.00 193.00 1262.00 4138.00 6329.00 18.18 252.16 2524.05 6960.9928.12 146.78 614.53 837.39 672.00 2917.00 15420.00 24398.00388.00 462.00 459.00 489.003.35 5.824.99 4.384.68 6.21 7.31 8.504.46 47.22 449.90 672.589.11 12.25 19.75 21.821301 1892 3920 6469 147.09 264.74 559.42 821.448.31 12.72 21.31 24.001720 11298 42943 48709 2983 6264 17939 18186905 1631 6641 11825383 983 4812 109792146 5164 51341868 1919 16810.76 4.13 2.711345 20391 19149注:1.2000、2004年从业人员为在岗从业人员.2.本表总量指标中的价值量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23种分型
23种分型分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图形或数学对象的分类系统,它们具有类似的形状和性质。
在数学和科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分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23种常见的分型,并讨论它们在自然界、工程学和艺术领域的应用。
1.科赫曲线:科赫曲线是一条无限长的曲线,由不断迭代的拆分和连接形成。
它展示了无限重复的美妙和无限细节的可能性。
2.曼德勃罗集合:曼德勃罗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空间中的点组成的集合,通过迭代方程产生。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无限迭代可以产生令人惊叹的几何形状。
3.希尔伯特曲线:希尔伯特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以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填充了一个二维空间。
它具有大量的细节和自相似的特征。
4.罗伦茨吸引子:罗伦茨吸引子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轨迹,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奇异的图案。
它的形状是由一组微分方程决定的。
5.曼德尔布里特集合:曼德尔布里特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组成的集合,它以一种迭代方程的方式生成。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无限迭代可以产生复杂而美丽的几何形状。
6.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无限序列,其中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它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找到,如植物的分支和海洋生物的螺旋壳。
7.帕斯卡三角:帕斯卡三角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数在每一行由相邻两个数字之和确定。
它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组合模式,被广泛用于计算和概率论中。
8.曼德勃罗特分形:曼德勃罗特分形是由复数平面中的点组成的集合,通过迭代方程生成。
它以其非线性特性和美丽的几何形状而闻名。
9.新勃朗斯维克螺旋:新勃朗斯维克螺旋是一种由相同的比例因子和角度迭代构造得到的曲线。
它的形状类似于贝壳的螺旋结构。
10.棉花糖分型:棉花糖分型是一种由一系列圆弧组成的曲线,形状类似于棉花糖。
它的特点是曲线在每个点的切线方向都是相同的。
11.曼德勃罗卡兰根集合:曼德勃罗卡兰根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组成的集合,通过特定的迭代方程生成。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迭代可以产生多样化和复杂的几何形状。
罗伦兹吸引子空间曲线
罗伦兹吸引子的空间曲线1.1 问题背景吸引子在1963年由麻省理工大学的气象学家罗伦兹(E.N.Lorenz )发现。
罗伦兹教授在研究天气的不可预测性时,通过简化方程,获得了具有三个自由度的系统。
在计算机上用他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模拟气候变化,意外地发现,初始条件的极微差别可以引起模拟结果的巨大变化,这表明天气过程以及描述它们的非线性方程是如此的不稳定,以至巴西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偶然拍动一下翅膀,几星期后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天气的“蝴蝶效应”。
1.2罗伦兹吸引子的空间曲线罗伦兹微分方程组的解曲线——Lorenz 吸引子是三维空间中的一条曲线,如图1所示这条曲线相互缠绕而互不相交。
如果将这条曲线视为某一动点的轨迹,这个动点将随自变量 t 的增大,在空间中的两个定点附近作环绕运动。
罗伦兹常微分方程组为()dx x yzdt dy y z dtdz xy y z dt βσρ⎧=-+⎪⎪⎪=--⎨⎪⎪=-+-⎪⎩给定初值条件:(0)0(0)0(0)x y z ε=⎧⎪=⎨⎪=⎩取8/3β=,28ρ=,10σ=,162.220410ε-=⨯,则得微分方程组:8/310()28dx x yz dt dy y z dt dz xy y z dt ⎧=-+⎪⎪⎪=--⎨⎪⎪=-+-⎪⎩将三个方程的右端函数写成向量形式,得:图1罗伦兹吸引子8/38/30(,,,)10100101028281x yz y x f t x y z y z y xy y z y z -+-⎡⎤⎡⎤⎡⎤⎢⎥⎢⎥⎢⎥=-+=-⎢⎥⎢⎥⎢⎥⎢⎥⎢⎥⎢⎥-+---⎣⎦⎣⎦⎣⎦由于 MATLAB 中有常数 eps = 2.2204×10-16,初始条件可以用列向量[0 0 eps]T 表示。
首先建立描述微分方程组右端函数的函数文件:function z=flo(t,y)A=[-8./3 0 y(2);0 -10. 10.;-y(2) 28. -1];z=A*y;将这一文件保存在MATLAB 的工作目录下,然后在MATLAB 环境中键入如下指令:[t,y]=ode23('flo',0,80,[0 0 eps]' );u=y(:,1);v=y(:,2);w=y(:,3);plot3(u,v,w)MATLAB 的图形窗口将显示Lorenz 吸引子的图形如图1所示。
洛伦兹力边界以及动态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两种方法定圆心方法一:已知入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点、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甲所示)。
方法二:已知入射方向和入射点、出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乙所示)。
2.几何知识求半径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轨迹圆的可能半径(或圆心角),求解时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几何特点:(1)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AB 弦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ωt 。
(2)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勾股定理)。
找到AB 的中点C ,连接OC ,则△AOC 、△BOC 都是直角三角形。
3.两个观点算时间观点一:由运动弧长计算,t =lv (l 为弧长); 观点二:由旋转角度计算,t =α360°T ⎝⎛⎭⎫或t =α2πT 。
4.三类边界磁场中的轨迹特点 (1)直线边界:进出磁场具有对称性。
(2)平行边界:存在临界条件。
(3)圆形边界:等角进出,沿径向射入必沿径向射出。
类型(一)直线边界问题[例1](多选)如图所示,一单边有界磁场的边界上有一粒子源,以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不同速率,向磁场中射入两个相同的粒子1和2,粒子1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A点出磁场,粒子2经磁场偏转后从边界上B点出磁场,OA=AB,则()A.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B.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4C.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D.粒子1与粒子2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解析]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垂线与O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1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同理,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垂线与O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粒子2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由几何关系可知,两个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1∶r2=1∶2,由r=m vqB可知,粒子1与粒子2的速度之比为1∶2,A项正确,B项错误;由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T=2πmqB,且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所对的圆心角相同,因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即C项正确,D项错误。
洛伦兹曲线定义
洛伦兹曲线定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抽象的空间曲线,它是17世纪英国数学家约翰洛伦兹发现的。
它被用来表示平面和曲面上的几何图形。
它是一条自闭合的曲线,它的构造相当复杂,但是它有一些极其有趣的性质。
通常来说,洛伦兹曲线可以定义为一条按照一定规律曲线,它经过一个或多个点,其距离这些点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洛伦兹曲线的定义可以用多种数学方法给出,但是最常用的是基于椭圆的参数方程。
这个方程表明了洛伦兹曲线是由一个椭圆或椭球的两个焦点和一条曲线联合形成的。
因此,洛伦兹曲线实际上是一个由两个椭圆焦点和一条连接它们的曲线组成的曲线。
定义洛伦兹曲线的参数方程如下:x^2/a^2 + y^2/b^2 = 1,其中a和b表示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x和y表示曲线上一个特定点的横纵坐标。
洛伦兹曲线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使它们可以用于表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几何曲线,例如椭圆,圆,螺旋等等。
另外,洛伦兹曲线还用于具有精确的空间形状的实体,例如陀螺、飞机螺旋桨叶片等。
此外,洛伦兹曲线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性质,它们可以用来描述更复杂的几何图形,例如拱形和抛物线。
在研究数学时,洛伦兹曲线常常被用于解决各种曲线的问题,例如将圆拓展到更大的椭圆曲线,或者确定某些几何图形的几何性质等。
总的来说,洛伦兹曲线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主要用于研究几何图
形的形状和性质,以及用来生成各种空间形状的实体。
洛伦兹曲线有着复杂而有趣的性质,它们在几何学和数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洛伦兹曲线的名词解释
洛伦兹曲线的名词解释
洛伦兹曲线( theLorenz
洛伦兹曲线(theLorenz curve),是由法国数学家洛伦兹(LouisLorenz, 1798— 1873)在1857年首先提出的。
它是一个连接极小曲面(infty’ s surface)N(∞)-∞曲线(curve)的通俗和令人满意的名字。
其中极小曲面的概念指的是无穷远处为圆盘,最外面一圈为极大曲面,与两者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的曲面。
即: N(∞)-∞曲线与n曲线所围成的空间称为极小曲面。
洛伦兹曲线的特征为:①在极小曲面上任取一点A,从A出发沿着极小曲面作两个无限接近A 的无限小半径的圆弧。
它们相交于C点;②这两条弧的弦是曲面C,并且C为极大曲面的一部分。
- 1 -。
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受力与运动轨迹
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受力与运动轨迹磁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它不仅存在于地球的磁场中,也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电器设备中。
而在磁场中,带电粒子会受到力的作用,并且产生特定的运动轨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根据洛伦兹力的定律,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一个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力,这个力被称为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的大小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速度以及磁场的强度有关。
当带电粒子的速度与磁场的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的大小最大;当带电粒子的速度与磁场的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的大小为零。
根据洛伦兹力的方向,我们可以推导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当带电粒子的速度与磁场的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速度和磁场的平面,使得带电粒子偏离原来的直线运动轨迹,形成一个圆周运动。
这种运动轨迹被称为洛伦兹圆周运动。
洛伦兹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带电粒子的质量、速度以及磁场的强度有关。
当磁场的强度增大时,洛伦兹圆周运动的半径也会增大。
除了洛伦兹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还可能产生其他形式的运动轨迹。
例如,当带电粒子的速度与磁场的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的大小为零,带电粒子将继续沿着原来的直线运动轨迹前进。
这种运动轨迹被称为洛伦兹直线运动。
洛伦兹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带电粒子的速度保持不变,只有方向发生改变。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会呈现出螺旋形。
这种螺旋运动轨迹是由于带电粒子的速度既有垂直于磁场的分量,也有平行于磁场的分量所导致的。
螺旋运动轨迹的特点是带电粒子同时绕着磁场线旋转并沿着磁场线方向前进。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运动轨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形式的运动。
这些运动轨迹的复杂性取决于带电粒子的速度分布、磁场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之,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产生特定的运动轨迹。
这些运动轨迹包括洛伦兹圆周运动、洛伦兹直线运动以及螺旋运动等。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的形式和特点取决于带电粒子的速度、电荷量以及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空间劳伦兹曲线
3.2
3.8
4.5
2.6
1.5
2.9
2.0
2.5
2.2
3.0
100.0
总产值
24.9
24.9
10.4
4.3
3.9
3.6
4.5
4.5
1.5
3.7
4.4
3.5
2.9
3.0
100.0
数据来源:辽宁省统计年鉴
三产的R值(R为某地区某产业产值百分比与总产值百分比)
R值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20.7
16.5
锦州
1.1
25.3
20.8
铁岭
1.0
36.1
31.2
阜新
1.0
60.6
56.1
本溪
1.0
64.0
59.6
朝阳
1.0
87.8
84.5
沈阳
0.9
90.4
87.4
葫芦岛
0.9
93.7
91.1
鞍山
0.9
96.4
94.0
大连
0.8
97.5
95.5
丹东
0.6
100.0
100.0
R降序排列
地区
三产
24.9
鞍山
5.3
0.5
10.4
累计百分比
地区
R值
一产
总产值
0.0
0.0
朝阳
2.6
7.4
2.9
阜新
2.5
11.2
4.4
铁岭
洛伦兹曲线
缺点:
(1)尽管可根据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加以描绘,但至今却 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准确地拟合洛伦兹曲线方程并由 此求出精确的基尼系数。
(2)基尼系数有时不能正确区分收入 分配的不同分布情况。如右图,若两条 洛伦兹曲线的基尼系数相同,但实际上, 这两条曲线显然代表收入分配的不同形 式。
(3)基尼系数在用于分析收入分配制度 图2 时,虽然可以借鉴其理论对收入分配制度
在得到1995 和2002 年2 期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通过 计算可知,耕地,林地的基尼系数年际变化为正,表明耕 地、林地这2 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山区的分布离散程度增大, 其在某些区县的分布面积比重发生了相对变化。同理,园 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基尼系数变化值为 负, 说明上述3 种用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趋向均衡。
图1 洛伦兹曲线
上式中,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实际上 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 假若上述洛伦兹曲线的解析表达式为: ❖ 则该曲线下方区域B的面积为:
❖ 对应于绝对均衡分布,其洛伦兹曲线就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其下方区域的面积R=1/2。则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及其在土地利用结洛伦兹曲线及其在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构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一洛伦兹曲线一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由来洛伦兹曲线在坐标轴中的意义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的优缺点4123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maxottolorenz于1905年提出的它利用频率累计数绘制成的曲线来刻画其不平等其不平等集中或分散差距或财富不平等的一种分析手段
洛伦兹首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 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例如, 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所得到的收入比例分别 为3%、7.5%……,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 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原理与应用
洛伦兹曲线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洛伦兹曲线,又称作洛伦兹吸引子,是一种描述混沌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是根据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的名字命名的,用于描述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可预测性特征。
洛伦兹曲线具有独特的形状,既美观又富有几何美感,因此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洛伦兹曲线的原理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 洛伦兹曲线的原理洛伦兹曲线的原理基于混沌动力学,它描述了一个物理系统中的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变量分别是:速度 (v)、位置 (x) 和时间 (t)。
洛伦兹曲线由以下三个微分方程组成:•dx/dt = σ * (y - x)•dy/dt = x * (ρ - z) - y•dz/dt = x * y - β * z其中,σ、ρ、β 是洛伦兹系统的参数。
这个方程组描述了一个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这个运动轨迹在坐标系中呈现出独特的形状,即洛伦兹曲线。
3. 洛伦兹曲线的特性洛伦兹曲线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奇点吸引力:洛伦兹曲线中存在奇点,这些奇点对曲线起到吸引作用。
任何初始条件下,洛伦兹曲线都将以一定的方式向相应的奇点收敛。
•敏感依赖性:洛伦兹曲线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
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可能导致曲线演化出完全不同的轨迹,这是洛伦兹曲线混沌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细微结构:洛伦兹曲线具有复杂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在不同的观察视角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给人以美感。
4. 洛伦兹曲线的应用洛伦兹曲线作为一种混沌动力学模型,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1 科学研究洛伦兹曲线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动力学、物理学、气象学等领域。
它可以用来描述大气运动、流体力学、电磁场耦合等现象,并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动力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4.2 艺术创作洛伦兹曲线的美丽形态使它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艺术家可以利用洛伦兹曲线的特性,创作出富有艺术性和灵动感的作品。
洛伦兹曲线在绘画、设计和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洛伦兹曲线与高斯曲线
洛伦兹曲线与高斯曲线洛伦兹曲线与高斯曲线:探索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奥秘曲线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在数学中,洛伦兹曲线和高斯曲线是两个经典的例子。
它们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由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提出的,用于描述电磁场中电子运动的轨迹。
这条曲线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状,即两个分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闭合环。
这种形态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吸引子”,它代表了系统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轨迹。
洛伦兹曲线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模型,它还具有深刻的物理意义。
例如,在气象学中,洛伦兹曲线被用来描述大气环流系统中空气流动的模式。
通过分析这些模式,我们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变。
此外,在混沌理论中,洛伦兹曲线也被广泛应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现象。
这些应用使得洛伦兹曲线成为了研究自然界中复杂现象的重要工具。
与洛伦兹曲线不同,高斯曲线是一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函数。
它由德国数学家卡尔·高斯在18世纪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学和概率论中。
高斯曲线呈现出钟形状,其峰值位于均值处,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度。
高斯曲线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高斯分布被用来描述粒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在生物学中,高斯分布被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变异程度。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高斯分布被用来描述人群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
洛伦兹曲线和高斯曲线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们揭示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界和社会的运动。
同时,它们也提醒我们,事物的变化往往是多样而复杂的,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理解。
总之,洛伦兹曲线和高斯曲线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曲线模型。
它们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奥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洛伦兹曲线定义
洛伦兹曲线定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数学曲线,在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定义是在空间中某一点经过ε次仿射变换后得到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由奥古斯特洛伦兹(August Ferdinand Mbius)在1827
年提出的,并根据他的名字命名。
洛伦兹曲线定义为:空间中某一点经过ε次仿射变换后得到的曲线,ε是一个非负整数,ε越大,洛伦兹曲线的拐点就越多,反之拐点就越少。
洛伦兹曲线可以描述成n个点的集合,它们是按照置换律排列的点,每次置换交换2个点,每一个点只会出现一次。
而拐点就是曲线上的点,它们是曲线不断弯折的地方,两条相邻的折线在这些点上会发生内外部的切变。
洛伦兹曲线的特点是可以被正交变换,正交变换就是对空间中某一点先沿X轴,再沿Y轴和Z轴进行旋转,最后将曲线反转。
由于洛伦兹曲线具有这样的特性,它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和数学方面。
洛伦兹曲线用于几何学中,可以用于描述复杂的形状,它可以用来描述三维的物体的外形,也可以用来分析一个物体的内部结构,可以用来分析物体的表面曲率等。
洛伦兹曲线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以用来求解复杂的分析问题,也可以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方程,洛伦兹曲线还可以用来求解多数函数。
洛伦兹曲线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它可以用来模拟电磁场,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等等。
它可以用来精确模拟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
以及空间中物体运动的轨迹,甚至是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洛伦兹曲线的定义和应用,表明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曲线,在几何学、数学以及物理学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模拟空间中的复杂形状以及多种物理过程,由此可见洛伦兹曲线的重要性。
洛伦茨曲线的演化系统
洛伦茨曲线的演化系统1. 引言洛伦茨曲线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描述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由爱德华·洛伦茨(Edward Lorenz)于1963年提出。
它在气象学、物理学、生态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洛伦茨曲线的基本原理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2. 洛伦茨方程洛伦茨方程是洛伦茨曲线模型的核心。
它描述了一个三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形式如下:dx/dt = σ(y - x)dy/dt = ρx - y - xzdz/dt = xy - βz其中,x、y、z分别表示系统中三个变量的值,t表示时间。
σ、ρ、β为常数,分别控制了系统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洛伦茨吸引子洛伦茨方程描述了一个混沌系统,即初始条件稍有不同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演化结果。
这种行为被称为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
洛伦茨曲线的演化结果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吸引子,被称为洛伦茨吸引子。
洛伦茨吸引子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洛伦茨吸引子是一个分形结构,具有无限细节和自相似性。
•不可预测性:由于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即使微小的扰动也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无法准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
•长期稳定性:尽管系统处于混沌状态,但它仍然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稳定性,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演化,系统也不会脱离洛伦茨吸引子。
4. 洛伦茨曲线的应用4.1 气象学洛伦茨方程最初是由爱德华·洛伦茨用来模拟大气环流系统。
通过对大气环流中温度、压力等变量进行建模和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风暴等气象现象。
4.2 物理学洛伦茨方程在物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流体力学中,可以利用洛伦茨方程来研究流体的湍流现象;在电磁学中,可以使用洛伦茨方程来描述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4.3 生态学洛伦茨曲线模型可以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物种数量、种群密度等变量进行建模和模拟,可以揭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波洛茨吸引子中在x坐标上
波洛茨吸引子中在x坐标上波洛茨吸引子是一种数学上的概念,它的名称来自于波洛茨(Bolzano)这个地名。
波洛茨吸引子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它展现了数学中的美妙和复杂性。
在x坐标上,波洛茨吸引子的特点和性质令人惊叹。
波洛茨吸引子的定义是一种自相似的图形,它是由一系列的线段构成的。
这些线段的长度是递减的,并且每个线段的起点都连接到前一个线段的终点,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图形。
在x坐标上,波洛茨吸引子的特点是非常有规律的。
波洛茨吸引子的x坐标上的图形是连续的,没有任何间隙。
这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有一个对应的x坐标值。
这种连续性使得波洛茨吸引子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波洛茨吸引子在x坐标上的形状是非常复杂的。
尽管它由简单的线段构成,但这些线段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在x坐标上观察,波洛茨吸引子的形状看起来像是一条曲线,但实际上它是由无数个线段组成的。
波洛茨吸引子在x坐标上的特点还包括它的尺寸和维度。
波洛茨吸引子的尺寸是无限的,它可以无限地延伸。
而且,波洛茨吸引子的维度是分数维的,这意味着它的维度介于一维和二维之间。
这种分数维度使得波洛茨吸引子在几何学和拓扑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除了这些基本特点之外,波洛茨吸引子在x坐标上还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性质。
例如,波洛茨吸引子是自相似的,这意味着它的形状在不同的尺度下都是相似的。
这种自相似性使得波洛茨吸引子在图像压缩和数据压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波洛茨吸引子还具有分形特性。
分形是一种在不同尺度下都具有相似性的图形,而波洛茨吸引子正是一个典型的分形。
分形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并在许多科学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波洛茨吸引子在x坐标上的特点和性质令人着迷。
它的连续性、复杂性、尺寸和维度等特点使得波洛茨吸引子成为数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对象。
同时,波洛茨吸引子的自相似性和分形特性也使得它在图像处理和数据压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吸引子是动力学方程的解在相图中描绘出的轨迹终态集
§2 吸引子吸引子是动力学方程的解在相图中描绘出的轨迹终态集,它是动力学系统在相空间中最后的稳定态,了解吸引子的描述及特征对认识混沌现象的全局特征从重要意义。
2-1 简单吸引子阻尼振动是一个简单吸引子。
这里,我们将详细分阻尼振动,了解其振动状态和成为吸引子的全部过程。
一、振动的运动分析如图2-1装置,物体在油中缓慢运动为典型的阻尼振子,可以通过改变图片A 的大小来调整阻力。
我们认为,振动速度较小时,阻力与速率成正比:xf &γγυ−=−=阻 按牛顿第二定律x kx xm &&&γ−−= (2-1) 并令:mmk 2,20γβω==。
0ω即振动系统的固有圆频率,β称为阻尼因数,和振动系统的性质以及媒质的性质有关。
于是方程可写为图2-1 阻尼振动 (2-2) 0220=++ωβx x&&&按照微分方程理论,对于一定的振动系统,可根据阻尼因数β大小之不同,由此动力学方程解出三种可能的运动状态。
1、弱阻尼状态:当阻力很小,以致0ωβ<,可由(2-2)式求出质点的运动学方程22')'cos(βωωαωβ−=+=−t Ae x t (2-3)A 与α为待定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此式中包含两因子,表示不断随时间而衰减的振幅,tAeβ−)'cos(αω+t 则以'ω为圆频率周期地变化,二因子相乘表示质点作运动范围不为缩小的往复运动,这种振动状态称弱阻尼状态。
根据(2-3)式画出的位移时间图线即图2-2(α)。
由于质点的运动状态不可能每经过一定时间便完全重复出现,因此阻尼振动不是周期运动。
不过)'cos(αω+t 是周期变化的,它保证了质点每连继两次通过平稳位置并沿相同方向运动队所需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于是,我们把函数)'cos(αω+t 的周期叫做阻尼振动的周期,并用'T 表示,2202'2'βωπωπ−==T 显然,阻尼振动的周期大于同样振动系统的简谐振动的周期0/2ωπ=T ,可见由于阻力的影响,振动的节奏变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伦兹吸引子的空间曲线
1.1 问题背景
吸引子在1963年由麻省理工大学的气象学家罗伦兹(E.N.Lorenz )发现。
罗伦兹教授在研究天气的不可预测性时,通过简化方程,获得了具有三个自由度的系统。
在计算机上用他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模拟气候变化,意外地发现,初始条件的极微差别可以引起模拟结果的巨大变化,这表明天气过程以及描述它们的非线性方程是如此的不稳定,以至巴西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偶然拍动一下翅膀,几星期后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天气的“蝴蝶效应”。
1.2罗伦兹吸引子的空间曲线
罗伦兹微分方程组的解曲线——Lorenz 吸引子是三维空间中的一条曲线,如图1所示这条曲线相互缠绕而互不相交。
如果将这条曲线视为某一动点的轨迹,这个动点将随自变量 t 的增大,在空间中的两个定点附近作环绕运动。
罗伦兹常微分方程组为
()dx x yz
dt dy y z dt
dz xy y z dt βσρ⎧=-+⎪⎪⎪=--⎨⎪⎪=-+-⎪⎩
给定初值条件:(0)0(0)0(0)x y z ε=⎧⎪=⎨⎪=⎩
取8/3β=,28ρ=,10σ=,162.220410ε-=⨯,则得微分方程组:
8/3
10()28dx x yz dt dy y z dt dz xy y z dt ⎧=-+⎪⎪⎪=--⎨⎪⎪=-+-⎪⎩
将三个方程的右端函数写成向量形式,得:
图1罗伦兹吸引子
8/38/30(,,,)10100101028281x yz y x f t x y z y z y xy y z y z -+-⎡⎤⎡⎤⎡⎤⎢⎥⎢⎥⎢⎥=-+=-⎢⎥⎢⎥⎢⎥⎢⎥⎢⎥⎢⎥-+---⎣⎦⎣⎦⎣⎦
由于 MATLAB 中有常数 eps = 2.2204×10-16,初始条件可以用列向量
[0 0 eps]T 表示。
首先建立描述微分方程组右端函数的函数文件:
function z=flo(t,y)
A=[-8./3 0 y(2);0 -10. 10.;-y(2) 28. -1];
z=A*y;
将这一文件保存在MATLAB 的工作目录下,然后在MATLAB 环境中键入如下指令:
[t,y]=ode23('flo',0,80,[0 0 eps]' );
u=y(:,1);v=y(:,2);w=y(:,3);plot3(u,v,w)
MATLAB 的图形窗口将显示Lorenz 吸引子的图形如图1所示。
另外,还可以绘制动画,如果关闭MATLAB 的图形窗口,并在命令窗口中再键入 comet3(u,v,w)
便可以观察到Lorenz 吸引子的图形生成过程的动态演示。
命令comet3的使用格式和上面的plot3的使用格式相同,不同的是绘图效果增加了动感,其功能是在绘图时以动点模拟慧星运行并带有一条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