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汉合校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d84ae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5.png)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在我参与“民汉合校”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与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我不仅加深了对他们与汉族学生的差异与共同点的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教育意识。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民汉合校”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重视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与汉族学生相比,民族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方式上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和文化支持。
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我们要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语言培训班,为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中文学习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民族学生了解和体验汉族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汉族学生了解和尊重民族学生的文化。
第三,要关注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文化、语言的差异,民族学生可能面临着适应困难、孤独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要关注民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开设心理咨询课程,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第四,要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只有通过交流和合作,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对方。
为此,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让学生们有机会互相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班级中积极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民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家长学习班,提供一些育儿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关于民汉合校的一些思考
![关于民汉合校的一些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75f0c0abed5b9f3f90f1c55.png)
民 族地 区 实行 双语 教 学 具 有 巨大 的现 实 意 义 。
关键 词 : 民汉 合 校 ; 少数 民族 ; 言 ; 语 教 学 ; 族 教 育 语 双 民
中 图分 类 号 : 4 G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3 8 ( 0 60 一 O 5 一O 10 - 58 2 0 ) 1 O 3 3
M a. 0 r 2பைடு நூலகம் 6
关 于 民汉 合 校 的 一 些 思 考
阿 不 力 克 木 ・木 加 帕 尔 艾 比班 ・ 依 米提
8 0 4 30 3 805 ) 3 0 4
(.新 疆 师 范 大 学教 育科 学 学 院 0 1 5级 研 究 生 , 疆 鸟鲁 木 齐 新 2 .新 疆 师 范 大 学人 文 学院 0 级 研 究 生 , 疆 乌 鲁 木 齐 3 新
我 国是一 个多 民族 的 国家 , 民族 在其 发展 过程 中逐 步形 成的 自己独特 的文化 , 各 是各 民族 人 民勤劳
和智 慧 的结 晶 , 中华 民族文 明 中很 重要 的一部 分 。新疆 , 是 这个 美丽 而 富 饶 的地 方 有维 吾 尔 、 、 古 、 汉 蒙 哈萨 克 、 尔 克孜 等多 民族 聚居 , 柯 少数 民族 教育 呈现 分 散 、 多 、 点 规模 小 等 特点 。改革 开 放 以 来 , 少数 民 族教 育取得 了长足 的发 展 , 育质 量连上 新 台阶 , 是 与汉 族教 育相 比 , 教 但 少数 民族 教 育 质 量仍 然 存 在着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l期
2 0 0 6牟 3 月
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F XI I NJ ANG EDU CA rI NS U E 、 I ON I TI ’ r 1
浅谈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的现状
![浅谈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9469cc85022aaea988f0f0f.png)
在新疆高校本科生招生的生源中,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使民汉学生入校时的知识基础有所差异,导致他们进入高校后不得不实行民语和汉语两套教学培养计划。
但这种培养模式使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定差距,出现民族学生就业率低的现象。
但不论是哪个民族学生毕业后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机遇,为了不使民族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边缘化境地,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民汉教育现状新疆是以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长期存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因语言不同,存在多种教学语言,使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严重滞后。
针对这一现状,新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推行,少数民族学生根据入校前接受教育的情况,入校后民汉学生分别编班,即“民考民”“双语班”“民考汉”“汉考汉”分别使用民、汉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民族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明显低于汉族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方面的深度都低于汉族班学生,加之部分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民族教育水平发展缓慢,培养的民族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民汉一体化教学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双轨制”实践在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教育质量偏低、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凸显。
分民族、分语种教学和评价的教育教学体制,将会加大民汉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
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差距,解决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和社会协调发展,必须要有创新、有突破,即实行民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全疆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大力推进和双语实验班的增加,民汉一体化教学有了可行基础。
把从小在汉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其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与汉族学生大体接近的民族学生招为“民考汉”;把一直在少数民族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生活,但进入高校以后由于汉语言基础较好可从“双语班”转到“民考汉”或“汉族班”,实现各族学生培养口径的同一性。
浅析民汉合校对紫泥泉民族教育的影响
![浅析民汉合校对紫泥泉民族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eac3e8524de518964b7d3e.png)
民汉 合 校 是 指 在 民汉 杂 居 地 区 .根 据 人 口的 民族
目前 , 泥 泉 中学 共 有 教 师 6 紫 O名 , 中 哈 萨 克 族 其 教师 2 0名 、 族 教 师 4 名 。 科 学 历 1 汉 0 本 7人 , 专 学 历 大
构 成 及 所 使 用 的语 言状 况 设 立 的 学 校 教 学 形 式 ,是 指 ①
栋, 平房两 排约 2 0间。 间办公 室均配有一 台电脑 , 每
供 教 师 教 学 办 公 用 。 清 真 食 堂 一个 , 堂 的 伙 务 人 员 有 食
学方法 的改 进 、 民族教育质 量 的提高 、 促进 民族交融 、
产 生的影响。
主要 由学校超 编教师担任 , 中汉族教师 5 Fra bibliotek 其 人 哈萨克
要 求 合并 而 成 。 0 8年 , 据 石 河 子 市 教 育 局 的 要 求 , 20 根 开 始 实 行 民 汉 合 班 的教 学 模 式 。 紫 泥 泉 中学 现 有 一 年 级 至 九 年 级 . 二 年 级 以上 每年 级 分 别 有 民族 班 一 个 , 从
设 施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泥 泉 中 学 现 每 年 级 分 别 有 2 紫 — 3个 班 , 室 里 有 暖气 、 教 日光 灯 、 明 状 况 良好 。学 生 的 照
自新疆 自治 区解放 以来 。 少数 民族教育有 了很大
河 西 岸 的 沙 湾 县 境 内 。截 至 2 0 0 7年 年 底 , 泥 泉 种 羊 发 展 , 也存 在 不 少 问 题 , 学 生 数 量 少 、 集 中 , 学 紫 但 如 不 教 场 总 人 数 为 1 0 9人 , 中 汉 族 人 口 1 8 3人 , 22 其 00 占总 人 环 境 差 , 舍 破 败 等 。 石 河 子 市 13团 民族 中学 也 存 校 原 4
新疆民汉合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
![新疆民汉合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ced0565a8102d277a22f08.png)
226新疆民汉合校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李光鹏/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 要:新疆民汉合校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肩负双重任务,一是完成共性教育,传授普适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完成主流社会社会化;另一方面完成个性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其民族文化的“活化”①传承载体。
自民汉合校办学至今,对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加强民族交流团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足。
因此,有必要对新疆民汉合校发展进行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民汉合校 发展历程 回顾与反思一、新疆民汉合校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新疆的民汉合校经历了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对分校与合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新疆的民汉合校呈现出现了合后分,分后又合的曲折演变过程。
(一)局部过渡性民汉合校50年代初期由于民族教育极其薄弱,为了加速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开始局部民汉合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逐步走向民汉分校。
到60年代新疆形成民族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中民语授课班为主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民汉合校迅速发展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大力开始民汉合校。
1960年,自治区党委指示“民、汉合校应列为教学改革内容”,开始进行民汉合校实验。
在1963年《自治区全日制小学宝塔规划(草案)》中,定点的小宝塔学校②中民汉合校有20所。
到80年代初,新疆民汉杂居区的民、汉合校形式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1981年新疆民汉合校中学达到165所。
(三)重新恢复和建立单一民族学校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批判了极左思潮,恢复了以前确定的民族教育政策,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建普通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外,同时要兴建各类民族学校,因此在80年代新疆各地恢复和新办了一批单一民族学校。
③(四)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民汉合校90年代中期以后,为合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贯彻和执行集中办学、就近入学的原则,新疆又逐渐开始进行民汉合校的建设。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7d6458833d4b14e852468bd.png)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我自今年8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经近5个月了,在医院、科室领导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较快地熟悉了新的环境,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对自己的职业及岗位有了更为清晰准确地认知。
通过医院对新职工的培训和自己的体会,我了解到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
医德医风好与不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要靠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二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把两者融为一体,在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政策指引下,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健康的发展。
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民汉合校”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
巴州于1999年正式启动“民汉合校工程”。
5年来,全州合并学校109所,基本上完成了“民汉合校”任务。
主要作法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实施‘民汉合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绝不为合校而合校。
”宋维东说。
对条件成熟的学校,如“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学校,该州采取必须合校的思路;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该州提出要创造条件,为合校作好准备;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必须是“民汉合校”。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每天我都会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问问他们早饭吃的是什么,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
当孩子们亲热的喊着李老师,叽叽喳喳的告诉我时,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我要把这份爱全身心地投入,爱护孩子们,了解孩子们,关心孩子们。
巴州所属的库尔勒市一中、二中、五校、六校均属“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学校,该州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将4所学校合并成2所学校。
合校后,学生就近入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规模扩大了。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学校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学校](https://img.taocdn.com/s3/m/9910a7ded15abe23482f4d93.png)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我校位于县城大教学区,兴建于2009年3月,学校由波斯喀木乡中学、依玛乡中学、阿克塔木乡中学、农场中学、原泽普县第三中学五所中学合并而成。
是一所寄宿制民汉合校的学校。
现有57个教学班,共2746名学生。
汉语言17个班774名学生,双语班5个229名学生,住校学生共2377人(全部是农村学生),师生有维、汉、回、塔吉克等多种民族。
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我校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抓:一、加强学习,深入了解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坚持上好《三维两反》课,加强了学生对民族知识的了解,强化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从而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民族政策,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
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民族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我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民族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三、加强了解少数民族习俗,尊重少数民族习惯以少数民族节日为契机,开展慰问、庆祝活动。
学校根据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专门设立了清真餐厅,成立了餐厅管理领导小组,专门管理,聘请少数民族厨师,使少数民族师生吃的放心、舒心,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为加强各民族学生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学校创建“56个民族简介”文化墙,通过图片、文字全方位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优良传统、风俗习惯等。
2、民族一家亲,团结共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在师生中开展九个共同主题实践活动:语言同学、学习同步、歌舞同台、娱乐同享、节日同庆、就餐同桌、就寝同舍、校园同护、困难同度。
实行三个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帮生活;对重点学生帮思想;对后进生帮学习。
3、传承经典。
“大爱不分民族”泽普五中的全体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爱护,互相团结,共同践行九个共同主题实践活动的。
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伊宁市民汉合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cce1f7f705cc1755270920.png)
J r lofY i ee t e Co m uns r y I s iut ou na LiPr f cur m itPa t n tt e
社 会 稳 定 研 究
伊 宁市 民汉合 校教 育 的思考 与对 策
曾义 民
( 中共 伊 宁 市委 党 校 新 疆 伊宁 8 50 ) 3 0 0
一
、
民汉合校 功在 当代利在子 孙
1实施 民汉 合校是 开展 爱 国主义 、 . 民族 团结教育 、 进各 族师 生大 团结 , 力维护 社会 稳 定的迫切 促 全 需要 。从 伊宁市 “ ・” 2 5 事件 和乌鲁木齐 “ ・ ” 7 5 事件来看 , 参与 非法游 行甚至 分裂破坏 活动的人 群中 , 一 有 些在校 学生 或离校 不久 的青年 。“ ・ ” 7 5 事件 前后 , 分不 明真 相 的学 生和 青 年轻 信 “ 股 势力 ” 部 三 网上造 谣、 发帖 、 评语 , 加 帮助 敌人 散布谣 言甚 至发表 一些 不利于 民族 团结 的言论 。在“ 大声讨 、 大揭批 ” 讲活 宣 动中, 我市 极少数 学生对 讲解 内容 了解 不深 入不 以为然 。这些 充分 说 明学校教 育特 别是 民族 团结 教育
【 稿 日期]0 0 1 0 收 2 1- 卜 3
【 者 简 介】 作 曾义 民 (9 1 )男 , 族 , 17 ~ , 汉 中央 党校 经 济 管 理本 科 , 疆伊 宁市 委 党 校 讲师 。研 究方 向 : 济 管理 、 息技 术 。 新 经 信
・
60・
数 民族科 技 文 化素 养 . 现伊 犁 经济 社会 跨 越 式发 展和 长 治 久安 , 实 为伊 宁 市与 全 疆 同步 进 入全 面 小康
在民汉合校的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民汉合校的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cf6d161d844769eae009edd5.png)
在民汉合校的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加强双语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利国利民的一项有力举措,从二十一世纪开始,新疆各地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成立双语班、双语学校、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双语教育得到推广和加强,我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进入了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沙雅县托依堡镇民汉合校明德小学,担任校长一职的。
民汉合校是一项新事物,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我认真进行摸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各种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多次在地区双语教育交流会上发言,自治区、地区、县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和指导工作,全镇的民族学生家长争相送子女到我校上学,我校已成为全县影响较大的一所民汉合校。
总结近五年的工作,我认为在民汉合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
要在民汉合校工作,不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一切都无从谈起,你无法同民族教师交流,你说的话民族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无所适从,你就像一个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
如果你能懂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就能同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那么一切工作做起来就可以游刃有余,遇到问题和困难,就能得到民族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少了很多误会。
同民族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接触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们有许多优点,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彼此之间就能产生信任感,到了这种境界,在民汉合校工作你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因此我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进行学习,同民族教师交流时,尽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现在我已能用少数民族语言同民族同志进行沟通。
二、要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有些生活习惯的确不可取,如不注意卫生,讲封建迷信,无完无了的聊天等,但也有一些习惯有其积极意义,如使用流动的水洗手和脸,在长辈面前不吸烟、不喝酒等就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43eb2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4.png)
完成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参与了民汉合校工作的人员,我深深体会到了这项工作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下面是我对于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民汉合校工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合校是指汉族学校和民族学校进行合并,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在传统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民族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合校的设立,可以将汉族和民族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借助汉族学校的教育优势,提升民族学校的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民族学校的教育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优秀的汉族教师到民族学校进行授课,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民汉合校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在我参与的合校工作中,我们不仅关注教育问题,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意识。
我们积极引入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了汉藏羌文化课程,组织了多样性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合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组织了多项跨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见证了学校中的民族团结和谐,也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者,民汉合校工作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校工作中,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开展了多次教学培训和交流活动。
同时,我们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合校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和变化,他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民族,也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是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554d1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6.png)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工作单位:民汉合校工作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一、引言作为一个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员工,我有幸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个特殊的教育项目中,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学生一同学习、成长。
在工作的一年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民汉合校”项目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围绕“民汉合校”工作,从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文化交流等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二、组织管理篇1. 强化沟通:由于学生的背景多样化,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挑战,及时解决问题,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优化资源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育教学设施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提升团队建设:由于“民汉合校”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教师的参与,团队建设非常重要。
我们要注重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教育教学篇1. 支持多元文化教育:在“民汉合校”工作中,我们要大力支持多元文化教育,充分尊重和包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
2. 强化师生互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帮助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背景和学习水平各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经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喀什市民汉合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少数民族师生为例
![喀什市民汉合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少数民族师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af3dc3feefdc8d376ee32e5.png)
1 民汉合校 的基 本情况
本 调查 在2 0 年3 0 9 月份进 行 的 , 据到喀 根 什教 育局 掌握 的情况 知道 了在 喀什 市只 有三 所 民汉 合校 , 并把 这 三所 学 校选 为 调查 对 象 及发 行 间卷 方 式进 行 调查 。 调查 对 象是 喀 什 市 l 中学 , 什市2 中学 , 9 喀 0 喀什市2 中学。 了 1 为 保证 调查 的科 学 性 和 可信 度 , 者 亲 自登 门 笔 实地 调查 , 调查 方 法采 用 谈话 调 查 法和 问 卷 调查 法 。 生 问卷 和家 长 问卷 设 为 选择 题 和 师 自由回答 题 , 门 采访 时 按 照问 卷 内容 进行 登 交谈 的具 体 问卷 有 , 教 师为 对 象 的调 查 问 以 卷的设计 、 以学生 为对 象的调 查 问卷 的设计 、 以家 长为 对象 的 调查 问 卷 的设 计 、 以学 校领 导 为对象 的调查 问卷 的设计 4 类 型 。 种 通过 对 民汉合校 上班 的老 师和 民汉 合校上 学 的学生 及 家长 进 行调 查 , 握好 了“ 掌 民汉 合校 ” 的基 4 民汉合校 与老 师 本情 况及 各种教 学媒 体在 教学 中的 应用情 况 ( ) 师 队 伍 : 调 查 的 2 名 老 师 中 , 1教 被 0 6 并挖 出了 民汉 合 校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调 名 老 师 合 校 后 从 其 它 学 校 调过 来 的 , 4 从 i 名 查结 果 来我 们 可 以知 道 “ 汉 合校 ” 特 点 。 老 师 来 所 上 班 的 学 校 的 时 候 学 校 已 经 合 民 的 校。 们在 “ 他 民汉 合 校 ” 原 因 也 不 同 , O 的 3 % 因政 府分 配 而 上 班 的 ,2 3 %自己 愿 意 上 班 , 2 “ 民汉合 校” 的特 点 民 汉 学 生 在 一 所 学 校 一 起 学 习 , 起 3 %因认 为 “ 一 8 民汉 合校 ” 件 好而 上 班 的 。 条 他 0 生活 , 民汉 教 师 同 处 一 室 , 同 学 习 , 同 们 中 的 1 %认 为 已 经 达 到 了 学 校 的要 求 , 共 共 备课 , 同探 讨 教 研 教 改 , 民 族 教 师 相互 8 %认 为 他们 的 教 学 水平 还 可 以 , 是 还需 共 各 5 但 学 习 语 言 , 教 学 工 作 中 的疑 难 问 题 相 互 要 加 强 学 习 。 们 中的 好 多 老 师 认 为 学 校 对 他 由 切 磋 , 互 帮 助 , 互 指 导 , 互 交流 。 校 对 他 们 的 要 求 比 其 它 学 校 高 一 些 。 此 可 相 相 相 合 后 , 汉 教 师们 便 共 同 举 办教 研 教 改 和 素 见 , 民 汉 合 校 ” 教 师 队 伍 的 素 质还 没 有 民 “ 的 质教 育 讲 座 , 习掌 握 先 进 教 学 方 法 , 同 达 到 学 校 的要 求 , 要 提 高 。 学 共 需 参与各种 教学活动 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 , 民 () 媒 体 在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据 调 查 2多 根 结 果 来看 3 %老 师会 用 多 媒 体 设备 来 上 课 , 5 汉教师相互传递各种 教学信息 。 5 %的 老 师 因 各种 原 因没 有 机 会 用 , 0 5 1 %不
“民汉合校”
![“民汉合校”](https://img.taocdn.com/s3/m/e5c7d016c5da50e2524d7f9f.png)
一个“民汉合校”的典型范本(图)【新疆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风采录(之二十五)蒋夫尔【写在前面】2004年5月,是个值得铭记的月份。
就在这个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与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民汉合校”的新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
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汉合校”的一个“典型范本”。
如今的二十三中,校园精巧别致,花木扶疏,绿树环绕,凉亭飘逸,桃李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更是令人惊羡,“学校大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令人称道。
2004年6月23日,学校在“民汉合校”后,召开第一次全体民汉教职工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创二十三中学辉煌明天”。
至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翻开了改革与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学校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坚持“三个在一起”的指导思想,率先提出“合校先合心”和“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即“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张德宏校长说,学校这样的理念,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深刻地认识到:既然是民汉合校,首先要“合校先合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不能搞形式。
学校确定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把“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人文环境和谐,社会各界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
“民汉合校”7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最佳文明单位”、“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市级双语教学先进学校”等6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高考成绩更是一路飙升。
学校科研先导,统一思想,铸就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民汉合校刍论
![民汉合校刍论](https://img.taocdn.com/s3/m/59ff0c7ea417866fb84a8edb.png)
民 族 中小 学 进 行 合 校 , 逐 步 完 成 农 村 学 校 的 合 较 工 作 事 实 上 , 并 民汉 合 校 并 非 新 生 事 物 。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 民汉 合 校 作 为 少 数 民旗 地 区 的 办 学 方 式 一 直 存 在 。 有 些 地 区 由 于 办 学 条 件 差 或 适 龄 少 数 民 族 学 生 太 少 等 原 因 , 在 汉 族 学 校 附设 民族 班 进 行 教 学 ; 有 一 些 是 为 了进 行 教 就 还
能 力 沟 通 能 力 , 也 对 传 统 正化 有 所 冲 击 政 府 应 采 取 积 极 措 施 采 推 动 少 数 民 族 教 育 , 民 汉 之 但 使 间 相 得益 彰 、 谋 发展 一 共
[ 键 词 】 民 汉 鲁 棱 ; 少 数 民 族 ; 教 育 ; 教 育 政 策 ; 新 疆 关 [ 图 分 类 号 】( 5 中 ; 0 7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0 —7 7 ( 0 2 0 一01 文 0 1 18 20 ) I ( 6—0 1 4
19 9 5年 至 19 9 7年 问 , 疆 的 经 济 总 量 排 在 全 国 的 2 — 2 新 3 6位 之 间 , D G P在 全 国 所 占 的 比 重 还 不
到 1 5 一“西 部 大 开 发 的 嚎 亮 号 角 , 醒 了 沉 睡 中 的 边 陲 殳 壁 。 在 西 部 开 发 事 业 中 , 疆 在 .% 唤 新 国防 、 治 、 会 文 化 等 方 面 都 具 有 其 他 地 区无 法 比拟 的战 略 地 位 。 政 社 后 工 业 时 代 的来 临 使 人 们 逐 渐 达 成 一 个共 识 , : 发 展 , 才 是 首 要 法 宝 我 国 第 三 次 即 要 人 全 国教 育会 泌 提 出 , 部 尤 其 是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教 育 发 展 是 牵 系 我 国发 展 之 关键 , 是 这 一 共 西 正
2024年“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f696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9.png)
2024年“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摘要:民汉合校是指将民族学校和汉族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旨在促进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
本文总结了我在2024年参与“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包括团队合作、课程设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经验与感悟,以期为未来的合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合校工作的核心是民族融合与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要始终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合校过程中,我们注重尊重与了解学生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帮助,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综合的发展平台。
二、加强团队合作合校工作需要形成一个有力的工作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推进合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注重构建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做到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协调与推进有序进行。
在合校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分享信息与经验,解决问题,共同推动合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程设计合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兼顾民族特色与汉族特色,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我们实行了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将汉族学校和民族学校的优势相结合,打破单一化的教育模式。
通过课程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知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四、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汉合校”的工作,我们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与专家进行培训与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更好地适应合校的教学环境。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与借鉴,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与互相交流,我们注重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与融合。
我们组织了文艺表演、民俗展示、体育赛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色。
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404d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3.png)
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在“民汉合校”工作的员工,这是我在这个学校的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是一所位于乡村的民办学校,它为当地的农村孩子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这个学校是由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建立的,旨在改善乡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情况。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为这所学校工作,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首先,我要说的是“民汉合校”这个名字本身的含义。
其中的“民”代表了民营企业的参与,它不仅仅是政府的教育项目,更是民间力量的结合。
这个合校模式的出现,凝聚了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力量,共同为乡村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组织间的合作和协同效应,让乡村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我在“民汉合校”工作的收获和体会。
在这所学校,我认识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这里的学生虽然背景各异,但是他们都渴望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同时,由于学校规模较小,我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
在“民汉合校”,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之外,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和图书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认为这种教育理念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此外,我还要提到学校对于师生关系的重视。
在“民汉合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
我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和导师。
学生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会毫不犹豫地向我们寻求帮助和指导。
我们也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为孩子们的发展努力。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也增强了我们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我要说的是“民汉合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扩大规模,接纳更多的学生,为更多的农村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db06f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e.png)
“民汉合校”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民汉合校”的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这项重要工作,以下是我对“民汉合校”的工作心得体会:首先,“民汉合校”的工作目标是促进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达到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我认为,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且迫切。
在我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汉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和差异。
而通过“民汉合校”的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公平、友善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相互理解和融合。
其次,“民汉合校”工作需要重视文化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在学校中,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少数民族服装展示、传统饮食品尝和艺术表演等,让汉民族学生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同时也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文化的机会。
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多元化社会做好准备。
再次,“民汉合校”工作需要关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与汉民族学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从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我们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鼓励学生们相互合作、互相学习。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注重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传统。
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希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此外,“民汉合校”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以更好地开展“民汉合校”的工作。
学校提供了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们学习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加强民汉师生思想交流努力构建和谐民汉合校——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
![加强民汉师生思想交流努力构建和谐民汉合校——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732f17172ded630a1cb6b4.png)
加强民汉师生思想交流努力构建和谐民汉合校——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作者:高矗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0期高矗辉(西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54)摘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具体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民汉合校后的变化。
通过对民汉教师、民汉学生、民汉师生的调查,更加深入了解了民汉师生的思想情况。
同时,本文简要概括了民汉合校后的成功与不足,以求能给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并且能够成功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民汉合校;交流;思想;和谐校园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10-02民汉合校,是在民汉杂居地区,根据社区人口的民族构成及所使用的语言状况设立学校的教学形式,因而在同一学校内部的不同班级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言为教学语言,而与汉语授课学校及民语授课学校相区别。
坐落于乌鲁木齐市团结路中段的乌鲁木齐市某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风纯正、师资雄厚、成绩斐然的区、市两级重点中学和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46年。
现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将所有的教学班分为两部分管理,分别是以维语言授课为主的民语系和以汉语言授课的汉语系,在编教师300余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
一、促进民汉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师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主力军,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意识和行为习惯可以直接影响其教学产生的结果。
由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民汉教师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不同,会造成他们工作态度、教学方法的差异。
因此,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开展多种方法促进民汉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第一,民汉教师互帮互助,师师结对;第二,学校积极鼓励民语系双语教师的教案与板书用汉语书写,不仅能够积极提升民语系教师汉语教学水平与能力,而且还能够积极推动教师专业的综合成长;第三,认真组织过好少数民族节日,学校利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具有民族习俗的重大节日,有效地促进民汉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第四,学校加大民汉教师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派民汉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扩宽视野,增长才干,从而提高民汉教师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浅谈民汉合校浅谈民汉合校新疆,这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有维吾尔、汉、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多民族聚居,各民族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形态,南疆的少数民族呈片状分布,北疆则多呈点状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连上新台阶,但是与汉族教育相比,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中央和新疆政府为了新疆长远发展,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力调整校点布局力度,推进民汉合校。
一、民汉合校的概述及演变过程所谓民汉合校,是指在同一所学校既有民语班也有汉语班,同时使用民语和汉语开展教学的学校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民汉合校以后,民汉学生、民汉教师在一起互相交流,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特别是推进双语教学,既创造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环境,又利于少数民族教师提高双语授课的能力。
当然,合校后的民汉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生活,必将较之于非民汉合校学生面临的问题复杂。
1949 年以前,新疆各地已出现了许多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或汉语言授课的学校,一些兼收各族学生的学校则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
在同一学校中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分开编班,并采用不同的语言授课的学校(如同我们今日的民汉合校)并不多,如 1942 年博乐县第一中心学校初小的6 个班中汉、蒙、哈各2 个班,分别学习各自民族的课本。
建国后,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阶段不同,对民汉分校与合校的认识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出现了民族学校与汉语授1 / 10课学校的先合后分,分后又合的曲折演变过程。
1.50 年代民汉合校为过渡形式 50 年代初期由于少数民族教育极其薄弱,为解决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孩子的上学问题,有一部分民汉合校,多为过渡性的,其合校方式为: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多为民语授课班附设于汉语授课学校内;在汉族人口较少的地区多为汉族授课班附设于民族学校之内。
LocaLhoSt随着人口的发展,最终逐步实现民汉分校。
到 60 年代新疆以民族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中民语授课班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2.60—70 年代提倡民汉合校 1960 年,自治区党委指示“民、汉合校应列为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并开始民、汉合校试验,民汉合校的数量开始逐步增多。
到 80 年代初,新疆民汉杂居区的民、汉合校形式已相当普遍,1981 年全疆中学为民、汉合校形式的有165 所。
3.80 年代建立单一民族的学校 1978 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拨乱反正,批判了急于消灭民族差别的极左思潮,恢复了早已确定的民族政策,指出在民族地区除建普通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外,还要兴办民族中小学、民族院校和各类民族学校,各地恢复和新办了一批民族学校。
在中小学中按民族语言分校,保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教学,对民族教育的发展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不可否认,部分民族学校建校、分校仓促,结果并不是很成功。
4.90 年代实事求是办合校进入90 年代中期以后,为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部门推行集中办学、就近入学的原则,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新疆又逐渐开始进行民汉合校的尝试。
到 1998 年,新疆普通中学中民汉合校比例较 80 年代有所提高。
根据自治区教委---------------------------------------------------------------范文最新推荐------------------------------------------------------ 的决定,今后各地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学校都要采取民、汉合校的形式,或者将民汉分校合并成民汉合校。
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这次提倡民汉合校较为慎重,没有盲目推行。
表l 新疆民汉合校的数量及其比重 1984 年 1998 年数量(所) 比重(%) 数量(所) 比重(%) 小学 39l 4.7 356 5.2 初中 44 3.3 68 5.5 高中 17 2.1 3l 6.o 资料来源:《新疆教育年鉴(1949—198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统计资料(1998 年)》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唤醒了沉睡中的边睡戈壁,也使得民汉合校政策掀开崭新篇章。
二、民汉合校的发展前景民汉合校政策作为新疆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新疆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少便利。
首先,民汉合校对民族融合的独特贡献,使它成为稳定新疆政治局势的重要手段。
自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 年)在乌孙王都赤谷的东北部开辟第一个屯田点,新疆就一直是我国境内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新疆少数民族与汉族百姓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一直和睦相处,相互敬重。
民汉合校的提出,为少数民族和汉族创造了相互加强了解和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共同发展,从而为新疆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民汉合校有利于双语教育的实施。
调查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教学质量也未得到太大提高。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与其语言障碍具有很大关系。
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在学期间至少要掌握两门语言,即汉语和本民族语言。
教学主要以民族语言进行,外加汉语课。
这样的教学3 / 10方式使得民族学校毕业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都无法与汉族学生平等竞争。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潮空前高涨,他们迫切希望能清除这种语言障碍。
民汉合校可以为各族教师及学生提供互相学习语言的机会,从而利于各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再次,民汉合校有利于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是以集体教学为基本特征的班级教学制度,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做为教学对象,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及其教学水平的要求,配备管理人员,并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存在着规模效益问题。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杂居的情况极为普遍,而人口的居住密度又比较低,因此,在多民族杂居区实行民族办学或者民、汉分开办学就很可能造成学校生源少、规模小,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
民汉合校后,校舍、场地、学校教育经费、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等资源可以整合一体,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各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在民汉合校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学生。
民汉合校是互动过程,不仅对少数民族有利,更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新疆,不少汉族学生虽然住在民汉杂居地区,有些甚至住在维吾尔族学校院内,但是听不懂维吾尔语,更未与维吾尔族学生交流过。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机会”、“不感兴趣”等。
可是他们在学习英语上却相当投入,对远在几千里外的美国如数家珍。
出现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这里的汉族学生不断增加的学习负担造成他们的生活范围狭窄,使得他们缺---------------------------------------------------------------范文最新推荐------------------------------------------------------ 乏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的动机和机会。
民汉合校以后,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契机。
三、民汉合校的双刃性据调查,至今一些教育界人士对于民汉合校的方式并不表示赞许,主要担心由于民、汉两校原有管理体制差异较大以及受到民、汉师生关系的影响将使学校管理困难,甚至造成原汉校的教育水平下降。
而目前民汉合校事实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预期的结果并没有实现。
(1)、民汉合校对少数民族语言及传统文化进行着持续性的冲击。
一方面,少数民族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会带有一种企图保持自己文化特性的意识,致使其难免对其他文化或多或少带有拒斥心理,这就使有些民族学生抗拒汉族文化的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也有些学生因为接受能力相对薄弱,而产生自卑感,这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健康及生活心态都会产生影响。
这些都有悖于民汉合校的目的。
另一方面,民汉合校使得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用汉语而不是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目前,在新疆的一些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愿意将子女送到汉族学校而不是少数民族学校。
民汉合校将冲击过去少数民族学校的受教育环境,使少数民族学生广泛接触汉族文化,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但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却有可能受影响。
加上“计算机技术”普及运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语言不仅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而且也是所属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
有些专家预言,在今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目前世界上尚存的 6000 多种语言中有一半左右将不再使5 / 10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某种语言不再使用,那么它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就会随之消失。
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环境状况的恶化和生态不平衡,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但是人们尚未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发展来说,与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一样重要! (2)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使民汉合校收效甚微合校中民语部与汉语部一般是并列的,各有一套统一的教学管理机构与师资配置系统,甚至是教师办公、备课地点也分开,互不相属,两部的授课班级也分而置之(一栋楼内就分为两部分),学生各自依据所接受的授课语言分属不同的部,民、汉两部师生之间有组织的往来是有限的,有的学校甚至是名合实分,民汉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也仅限于听课等形式。
因此虽然在事实上新疆的汉语授课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民族学校好,但民汉合校能借合校之便提高民语部的教学质量的并不很多。
而且由于学校必须根据教学语言的不同配备两套授课教师,因此在合理利用师资方面合校并没有取得成效。
多民族、多语言的学校环境容易引起摩擦,造成管理困难。
合校中不同民族的师生语言及文化差异很大,有时不能相互理解,他们之间出现的摩擦自然比民族成分相对单纯的民族学校或汉语授课学校多。
而目前严格的两部制管理使此部教师在彼部学生中缺乏权威,使管理困难加剧。
汉族部与民语部管理方式以及民、汉师生的性格差异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汉校注重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约束性较强;民校则相对宽松,学生性格活泼,独立性强,做事也较为随意,有时对同一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使民汉师生彼此不满。
对此有些学校持以消极的态---------------------------------------------------------------范文最新推荐------------------------------------------------------ 度,以减少接触的方式来减少摩擦,以相对隔离的方式来维持“团结”,一些人也因此对合校有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