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2012年高级统计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高级统计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一题(15分)利用行政记录收集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统计调查方法,请简述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行政记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监督、管理和服务等目的,通过登记、报告、行政许可审批等方式收集并保存的关于公民、法人等行政监督对象的相关信息。
(1)利用行政记录收集数据的主要特点①丰富统计数据来源在我国,统计调查是获取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而行政记录与统计信息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因此行政记录可以拓宽统计数据来源渠道。
②充分利用部门优势,提高政府统计的准确性行政记录真实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运动变化过程。
并且,大多数行政记录的都是公民自愿的主动性行为,不易出现虚假数据的情况。
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可以通过一些行政记录,改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
③有效防止数出多门数出多门,即不同的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将行政记录与实际调查得到的数据结合起来,可增强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匹配性。
(2)该方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部门协调问题:一直以来,统计的地位不高,加之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得统计收集各个部门的行政记录非常困难,部门协调问题突出。
②数据衔接问题:数据调查中,常出现同一指标数据不一致等现象,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
因此用行政记录收集数据应注意数据的衔接,尽量避免数出多门现象及因各个部门统计交叉重复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的问题。
③数据传递问题:统计工作劳动强度大,应注意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④信息泄露问题:如果信息泄密,企业或个人的隐私权将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可能会威胁到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从行政记录获取的数据必须加以保密。
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核心讲义(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2.统计学最早的萌芽公元前2200年,大禹“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3.统计的发展(1)古典统计学17世纪初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
(2)近现代统计学引入概率论,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二、统计的涵义1.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2.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和统计分析报告等。
(3)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4)三者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例题1.1】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 )【2012年真题】【答案】×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个体1.总体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个体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个体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统计法规和管理体制)【圣才出品】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六章统计法规和管理体制第一节统计法规一、统计法基本问题(一)统计法概述1.政府统计与统计法(1)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①政府统计的概念在众多的统计活动中,有一类统计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内容和作用而别具一格,深深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府统计(或官方统计)。
所谓政府统计,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②政府统计的特征与一般的统计活动相比,政府统计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a.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
从世界主要国家看,尽管也有一些例外,但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一般都是行政机关。
在我们国家,政府统计主要由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实施,除了少数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实施政府统计。
b.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
政府统计包括哪些项目、哪些内容、哪些指标,政府统计调查的范围、对象、频率,一项政府统计调查究竟由哪个机关实施,都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规定,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政府统计不得随意开展。
c.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
政府统计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以法律的强制力作为保障,对参与各方都具有约束力。
对调查者来说,完成一项政府统计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必须履行、完成,否则就是失职;对被调查者来说,接受政府统计调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接受、配合,否则就是违法。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统计一般是义务性的、无偿性的。
d.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政府统计是依靠政府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来进行的,由此形成的调查结果应该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产品。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内容外,政府统计调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应当无偿地提供给其他国家机关和管理部门使用,同时也应当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众公布、传播,真正发挥这种公共产品的作用。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圣才出品】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二章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第一节统计调查制度与管理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收集统计资料的活动。
统计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
原始统计资料,是指向被调查者直接收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
二是对已经经过加工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
这两个方面的统计调查,其具体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
《统计法》中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前者。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
1.周期性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即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1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周期性普查取得的统计数据,具有全面、系统、准确、可靠的特点。
但是普查的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可能年年进行,只能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
周期性的普查必须由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共同完成。
我国早在1950年就开展了第一次工业普查,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
(1)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缝3和8的年份实施,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教课后练习辅导书》
目录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1.1 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1.2 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1.1.3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2...1.4 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 (3)1.5 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4)1.6 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4)1.7 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 4..1.8 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 5.1.9 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6...1.10 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 ................ 7.1.11 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 ................ 8. 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 . (8)2.1 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8...2.2 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8.2.3 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 9..2.4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02.5 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 1.02.6 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 1.12.7 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1..2.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 ............................................... 1..2.......................................................................3.1cpi 的用途。
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中级)》核心讲义(统计法规)【圣才出品】
上篇统计法规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统计法是调整统计活动中发生的各类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统计法规定了政府统计活动的组织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统计机构的职权、职责,统计人员的职责、职权,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法不履行职责、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广义的统计法是指统计法律制度,包含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地方性法规、统计规章和统计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1.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1)特殊性是指统计法是以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是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根本所在。
(2)复杂性是统计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复杂。
2.统计法规范的内容具有专业性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
三、统计法的立法目的1.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1)明确统计的基本任务,赋予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义务。
(2)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3)对统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
(4)对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出明确要求:①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②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③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④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5)规范了政府统计行为。
(6)要求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高级统计实务和案例分析》和最新考试大纲
目录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1.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1.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1)1.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1.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 (2)1.5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2)1.6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3)1.7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 (3)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 (3)1.9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4)1.10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 (5)1.1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 (5)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 (5)2.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5)2.2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5)2.3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 (6)2.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2.5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 (6)2.6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 (7)2.7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 (7)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 (7)3.1cpi的用途。
(7)3.2 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 (8)3.3 什么是定基价格指数? (9)3.4同比价格指数 (10)3.5环比价格指数? (10)3.6 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哪些? (10)3.7 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有啥区别 (10)3.8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有什么联系? (11)3.9cpi数据为什么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 (11)3.10经常听到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多长,物价因素就是指cpi吗? (12)3.11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基本定义 (12)3.12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12)第四章各种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及其组织实施 (13)4.1在农业统计中,粮食产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经济社会意义是什么? (13)4.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何异同? (13)4.3建筑业总产值是否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 (14)4.4“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相互替代?他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154.5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16)4.6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是什么? (18)4.7某公司以FOB价格2000元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后以CIF价格4000元出口。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南及核心讲义-第一章 统计调查设计【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复习指南第一章高级统计师考试概述一、组织领导国家统计局和人事部成立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负责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和考务工作,考试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人事司。
国家统计局设立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编写暨命题委员会。
该委员会负责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命题工作。
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人事司负责。
各地方人事考试中心负责本地区考试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
二、考试日期及时间(一)统计专业高级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设在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的上午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考试科目高级统计师的考试科目为《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
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四、报考条件(一)政治思想条件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二)学历资历条件报名参加高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博士学位,从事统计及相近专业工作,取得统计师或相近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满2年以上;(2)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统计及相近专业工作,取得统计师或相近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满4年以上;(3)在企业及县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统计工作25年以上的业务骨干,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取得统计师或相近专业中级技术资格6年以上;(4)符合当地《高级统计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中规定的破格条件的人员。
五、考试报名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本地区人事考试网在线填写提交报考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查及网上缴费手续。
(具体报名安排详见当次的报考文件。
)考试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六、考试成绩和证书管理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合格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科目合格标准为90分(试卷满分为150分)。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统计调查设计)【圣才出品】
4 / 7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和财务收支资料。对这种单位原则上要将他们分解成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这种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3 / 7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③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法人设立
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3.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的关系 (1)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2)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即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
的管理和控制。 (3)对于大多数法人单位来说,他们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
第二节 统计分类标准
统计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标志将重复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体区分为
2 / 70
圣才电子书
不同的类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是以国家标准或统
计部门标准形式发布的。
二、确定统计调查内容 统计调查内容要充分反映各类用户需求。根据所了解到的用户的统计需求,统计机构应 结合统计工作的现有条件和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确定统计调查的内容。 统计指标是用户需求与统计可行性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
2023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
2023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题党的十八大屡次提到产业构造一词,试述产业构造的调整的含义、变化趋势、如何调整?【参考答案】产业构造调整包括产业构造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产业构造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构造转换力气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正确效益的产业构造,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
产业构造高级化,又称为产业构造升级。
是指产业构造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
产业构造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构造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构造,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展,还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构造合理性的主要标志是:能合理利用资源;各产业部门协调:能供给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效劳:能供给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时机;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获得最正确经济效益等。
依据以上概念进展思考全国各个地区(东中西三局部)各个行业的产业构造调整的途径产业构造,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构造。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构造或部门构造是在一般分工和特别分工的根底上产生和进展起来的。
变化趋势: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直至70年月,在一些兴盛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头减弱。
其次,其次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月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
但进入60年月以后,美、英等兴盛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60年月以后,兴盛国家的第三产业进展更为快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始终是国民经济进发展的主导部门。
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中级)》核心讲义(统计实务)【圣才出品】
下篇统计实务第一章综述本章对统计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统计调查制度及其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一、统计的基本任务和调查方法1.统计的基本任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1)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的任务是取得原始数据,然后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加工,形成规范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是通过对统计数据和有关情况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数量方面来说明经济社会现象的变化,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①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各种统计信息的总称。
它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成果,包括原始调查数据和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数据,以及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资料可以用表格、图形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现。
②统计咨询意见统计咨询意见是指利用统计部门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资源,以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深入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实施意见和对策建议。
③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监督是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状况,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
统计监督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状态。
④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的关系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联系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a.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
b.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统计的整体效能。
2.普查(1)定义普查是指对统计调查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
普查一般用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详细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情况。
(2)特点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全面,可以掌握全部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准确性高,能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但普查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还可能由于工作量大而导致调查的精确度下降,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核心讲义(统计实务基本概念)【圣才出品】
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
(1)周期性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l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调查方法。
(2)经常性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实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
(3)非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
【例题8.1】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和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 )【2011年真题】【答案】×【例题8.2】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年我国将进行( )。
【2012年真题】A.人口普查B.农业普查C.经济普查D.工业普查【答案】C【例题8.3】统计报表制度具有( )。
【2012年真题】A.权威性B.灵活性C.导向性D.法规约束性E.具体性【答案】AD二、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南(高级统计师考试复习技巧)【圣才出品】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南第二章高级统计师考试复习技巧高级统计师考试的内容很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大纲中各有关章节,要记住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在考试复习的过程中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则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既读得进去,又读得出来,从而高效率的掌握教材的总体知识。
那么,怎样做好读书笔记呢?一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重点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依据考试大纲,认真研读,真正吃透,抓住重点。
二是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
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
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
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高级统计师职称考试的有效方法:一、三大忠告(1)学习态度要老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自欺欺人,不懂不能装懂,虚心向他人请教。
(2)平时学习要扎实: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半途改行者更要夯实基础,而牢固的基础来自扎扎实实的点滴积累。
(3)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只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熟练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哪些内容需要,哪些内容不需要。
这样,即使考试时题目难一点或偏一点,也不会茫然无措。
二、六大学习方法(1)会看书:要取得好成绩,抓住教材内容的细小变化很重要。
充分利用教材与圣才题库和电子书。
(2)带着思考学习:多问为什么,给自己出题,书本常合起来想想,实践中遇到这类题该怎么办?注意比较归纳,逐步浓缩,形成清晰的知识串。
久而久之,离开课本也头头是道,不会到考试时,脑子里一团糟。
(3)关注错误:平常多做实战演习,每次对照标准答案做总结,把做错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标出来,并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正确,是计算错误,还是粗心大意?通过对比反思,归纳小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五、六章【圣才出品】第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联合国一直致力于研究改善并推广SNA,其目的不仅是为各国进行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一种与经济理论紧密联系的经济分析工具,同时也为国际间的统计比较提供参考性的基准框架,即为各国推荐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有关概念的定义,从而推进世界统计一体化进程。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其他国际机构曾先后四次推出了1953年、1968年、1993年和2008年版SNA,每一次都较上一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普遍实用性,与其他国际机构制定的有关手册中的相关概念和核算原则更加协调一致,这就使得SNA能够成为不同统计体系间的协调框架。
国家统计局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修订,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它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取消了《试行方案》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它标志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教课后练习辅导书》
目录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1.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1.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1)1.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2)1.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 (2)1.5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3)1.6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3)1.7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 (3)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 (4)1.9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4)1.10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 (5)1.1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 (5)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 (6)2.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6)2.2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6)2.3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 (6)2.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7)2.5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 (7)2.6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 (8)2.7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 (8)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 (8)3.1cpi的用途。
(8)3.2 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 (9)3.3 什么是定基价格指数? (11)3.4同比价格指数 (12)3.5环比价格指数? (12)3.6 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哪些? (12)3.7 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有啥区别 (13)3.8定基价格指数和环比价格指数有什么联系? (13)3.9cpi数据为什么与公众的感受不一致? (13)3.10经常听到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多长,物价因素就是指cpi吗? (14)3.11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基本定义 (14)3.12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15)第四章各种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及其组织实施 (15)4.1在农业统计中,粮食产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经济社会意义是什么? (15)4.2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有何异同? (15)4.3建筑业总产值是否包含企业在国外完成的产值? (16)4.4“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否相互替代?他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 184.5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和固定资本形成三者之间区别与联系? (18)4.6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含义和范围是什么? (20)4.7某公司以FOB价格2000元进口原材料,经过加工后以CIF价格4000元出口。
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中级)》核心讲义(专业统计(下))【圣才出品】
第五章专业统计(下)*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范围(1)铁路运输业:指铁路客运、货运及相关的调度、信号、机车、车辆、检修、工务等活动。
(2)道路运输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以及道路运输辅助活动等。
(3)水上运输业:包括旅客运输和远洋、沿海、内河货物运输,以及水上运输辅助活动等。
(4)航空运输业:包括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以及航空运输辅助活动等。
(5)管道运输业:指通过管道对气体、液体等的运输活动。
包括海底管道运输和陆地管道运输。
(6)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包括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多式联运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货物复合运输活动。
运输代理业指与运输有关的代理及服务活动。
(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指专门从事货物仓储、货物运输中转仓储,以及以仓储为主的货物送配活动,还包括以仓储为目的的收购活动。
(8)邮政业:包括邮政基本服务、快递服务和其他寄递服务。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调查单位、统计原则和调查方法(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统计调查单位①铁路系统的铁路局一级单位为企业法人单位,其下属的站段、铁路办事处(包括原铁路分局)一级单位为产业活动单位。
②省、地级邮政局作为法人,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按法人在地原则进行统计(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调查方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业务量统计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具体对应关系如表5-1所示:表5-1 统计范围与负责单位对应关系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主要指标(1)铁路营业里程:又称营业长度(包括正式营业和临时营业里程),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正线总长度。
凡是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以第一线的实际长度计算;复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和特殊用途线以及不计算运费的联络线都不计算营业里程。
2016-2019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
2016年-2019年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10道题,满分15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2016年真题第一部分必答题第一题(25分)简述当前开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的意义。
第二题(20分)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指标及其平衡关系。
第三题(25分)某地有三家工业企业A、B、C,共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A企业为该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
2016年2月,政府统计机构没有在规定时间收到三家企业的统计报表,向三家企业分别发出要求其补报有关统计资料的催报单。
A企业汇总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在催报期限内,以A企业的名义将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并予以上报;B企业在催报期限内补报了本企业的统计报表,但经核查,统计报表中有多项统计指标没有填写;C企业认为A企业已经将本企业情况一并打捆上报,因此没有补报本企业的统计报表。
请回答:(1)该案例中三家企业是否都存在违法行为?分别是哪些统计违法行为?(2)应当如何处罚?第四题(20分)阐述抽样调查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误差的建议。
第五题(20分)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某地区若干年份人口调查数据第六题(20分)根据下图简要分析我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选答题本部分有2道题,要求选答1道题。
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
第七题(2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仅用电商数据就可以直接编制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给出你的评论。
第八题(20分)欲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游客的旅游消费支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简述:(1)应调查的主要内容;(2)如何选择调查对象进行信息采集。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统计整理与数据汇总)【圣才出品】
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核心讲义第三章统计整理与数据汇总第一节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整理的定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按照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工作经过了统计调查之后,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比较零星、分散,是不系统的,仅仅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而不能进一步说明事物的本质,也难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对于这些原始资料,必须进行统计整理,才能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进而反映出现象总体的特征。
如,在我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时,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仅能反映每个人或每户的各方面情况,只有根据研究目的将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汇总,才能得到如全国人口总数、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比例情况等一系列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及其数值。
为此,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从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其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调查资料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统计整理这一步工作没有做好,就会使调查所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掩盖现象的真实情况,使人们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从而无法达到统计工作的目的。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科学的工作,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如下: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在进行统计整理之前,应当首先确定对调查中所搜集的哪些资料进行整理、如何进行统计分组、采用哪些汇总指标等问题,形成统计整理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为了保证统计整理的质量,应对原始资料按照统计调查开始前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核,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纠正,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联合国一直致力于研究改善并推广SNA,其目的不仅是为各国进行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一种与经济理论紧密联系的经济分析工具,同时也为国际间的统计比较提供参考性的基准框架,即为各国推荐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有关概念的定义,从而推进世界统计一体化进程。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和其他国际机构曾先后四次推出了1953年、1968年、1993年和2008年版SNA,每一次都较上一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普遍实用性,与其他国际机构制定的有关手册中的相关概念和核算原则更加协调一致,这就使得SNA能够成为不同统计体系间的协调框架。
国家统计局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修订,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它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取消了《试行方案》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它标志着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
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关基本概念1.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
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
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例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尽管从财产所有上看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国外),但由于该企业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并从事长期的经济活动,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应视其为中国(即企业所在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按其财产所有关系将其划归国外;同样,一个国家在其经济领土外投资建立的经济单位,应视为国外,而不属于该国国民经济。
(2)时间的长期性在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照此标准,那些短期来中国访问、旅游的人员不能作为中国的常住单位,而中国人员短期到国外旅游、访问则仍然是中国的常住单位。
2.产品产品是生产活动的成果。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产品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1)根据产品的形态把产品可以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
①货物是指人们对它有某种需求,并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这种所有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从一个机构单位转移到另一个机构单位。
例如面粉、煤炭和计算机等,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从一个单位转移给另一个单位,其生产和交换是可以分离的,生产与使用也是可以分离的;不仅在时间上是分离的,在空间上也是可以分离的。
例如,计算机的生产与计算机的出售是两项活动,生产出来以后,什么时候卖、怎么卖以及被谁买走都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计算机可以在甲地生产然后买给乙地的用户,今年生产然后留待明年出售。
这样,货物的生产具有两个明显的特性:第一,可以储存,第二,可以运输。
②服务是生产活动的结果,该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这两种服务可以分别称为变化促成服务和增值服务。
变化促成服务是生产者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的活动,而实现的是消费单位状况的改变。
变化促成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对其建立所有权,也无法脱离生产单独交易。
生产一旦完成,服务也就提供给了消费者。
当一个机构单位为另外两个机构单位之间的货物、知识获取产品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变更提供了便利,就产生了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由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类金融机构所提供。
增值服务类似于变化促成服务,它不是独立实体,不能对其建立所有权,也不能脱离生产单独交易;当生产完成时,服务必定已经提供给消费者。
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这一点构成了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
比如,用木材加工家具,是货物生产,因为家具在实物形态和使用价值上与木材完全不同;对家具进行修理翻新就是服务生产,因为翻新后的家具在实物形态和使用价值上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服务的生产不能脱离需求单独进行。
当生产完成时,服务必定已经提供给了消费者。
比如,消费者必须直接与理发员接触才能接受理发服务;当理发服务完成时,也正是消费者完全接受这项服务产品之时。
(2)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①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它们可以是货物,比如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被炼铁厂消耗掉的矿石,被粮食生产所消耗的化肥农药,被运输生产消耗掉的柴油汽油,它们常常在其他生产过程中充当原材料、动力和燃料等;也可以是服务,以一个企业的生产为例,所消耗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广告服务、会计和法律咨询服务,等等。
②产品不被其他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去向:a.被人们消费掉,比如,被消费者消费的食品、服装、家具、电器等货物,被消费者享用的教育、保健、美容、娱乐等服务,这些我们称为最终消费;b.作为投资被积累起来,增加了使用者的资产,比如运输公司购买的汽车,贸易公司当期形成的库存,这些我们称为积累或资本形成;c.被出口到国外,包括各种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
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就是所谓最终产品。
3.生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将生产定义为,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作为投入,生产货物或服务的一项活动,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因此,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房屋、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
自然过程是否可作为生产活动取决于所发生的环境。
将某个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该活动必须在机构单位的推动、控制和管理下进行,并且该机构单位对所生产的货物享有所有权。
例如,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不能作为生产活动,因为这个过程没有受到任何机构单位的管理,并且这些鱼类也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
但另一方面,养鱼场内鱼的生长则是生产过程,同样牲畜饲养也是生产活动。
类似的,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不属于生产活动,而经济林木的培育,以及用作木材或是其他用途而种植的树木,则与一年生作物的生长一样,都属于生产活动。
但是,在野生森林中砍伐树木,采集野果、野浆果和拾拣木柴则属于生产活动。
同样,降雨以及天然河道的水流不属于生产活动,而水库和水坝的蓄水以及利用管道或运输工具把水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则属于生产活动。
4.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
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例如,住户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的估计价值,也包括自有住房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自己动手修理和维护车辆或家庭耐用品、清扫住宅、看护培育儿童的价值,以及类似地为自给最终消费生产的家庭和个人服务价值,只有用于这些目的所消耗的货物支出(例如清洁材料)才包括在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中。
5.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
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6.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
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
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