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ppt课件
机器人ppt课件
算法与模型
控制算法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
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如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用于提高机器人智能水平,如物体分 类、语义分割等。
感知算法
处理机器人感知数据,如目标检测、 跟踪、辨认等。
05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 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 具备更高级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实现更精准、高效的任务执行。
技术伦理
随着机器人具备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技术伦理问题逐渐凸显,需要 关注人权、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06
机器人案例分析
家用服务机器人
家庭清洁机器人
负责家庭地面清洁工作,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 智能控制功能,提高家庭清洁效率。
智能音箱
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提供语音助手服务, 实现家电控制、信息查询和娱乐等功能。
交互技术
交互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与人或其他智能体进行交流和 互动。
自然语言处理
让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自然语言文本指令, 进行文本分析和语义理解。
语音辨认与合成
让机器人能够辨认和理解人类语音指令,并 生成语音反馈。
人机交互
通过触摸屏、手势辨认等技术,实现人机交 互,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03
机器人的硬件结构
机器人ppt课件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 机器人概述 • 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 机器人的硬件结构 • 机器人的软件系统 •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 机器人案例分析
目录
01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 的机器系统,具有感知、思考、 动作三个基本要素。
《移动机器人》课件-第3章 移动机器人传感器
• 随机噪声信号:随机噪声主要来源于MEMS传感器上的控制转换电路的
电路噪声、机械噪声和传感器工作时的环境噪声。随机噪声信号带来的
误差会严重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可以获得最优
状态估计,降低噪声的影响,从而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路、通信和电源为一体的完整微型机电系统。
MEMS传感器主要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灵敏度高、
易于集成等,用MEMS工艺制造传感器、执行器或者微结构,具有微型化、
集成化、智能化、成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产等特点,产能高,良品
率高。
如图是亚德诺半导体公司Analog Devices Inc.(简称ADI)推出一种经典
• 对移动机器人来说,内部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移动机器人自身状态
的功能元件,并将所测得的信息作为反馈信息送至控制器,形成
闭环控制。内部传感器主要检测移动机器人的行程及速度、倾斜
角等。常用的移动机器人内部传感器包括:
• 编码器
• 陀螺仪
• 惯性测量单元IMU
移动机器人
4
3.2 内部传感器
• 3.2.1 编码器
主要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构成,分为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
移动机器人
7
3.2 内部传感器
• 3.2.1 编码器
2. 光学编码器
• 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可以记录编码器在一个绝对坐标系上的位置。
右图是光电式增量编码器的结构原理图。
结构中最大的圆盘上刻有分布均匀的辐射状窄缝,窄缝分
布的周期为节距。当圆盘随着被测轴转动时,检测窄缝不
难导致成本高昂,这使得早期的惯导系统造价高。
2024全新智能机器人介绍ppt课件
云端管理与更新
支持远程管理和功能更新,保 持机器人始终与时俱进。
节能环保设计
采用高效能电池和节能技术, 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03
核心技术解析
深度学习算法在机器人中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使得机器人能够学习和 理解人类的语音、图像、文本等信息 ,进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和响应 。
深度学习算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 自主导航、环境感知、人脸识别等领 域,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计算机视觉技术
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和理解图像 和视频,扩展其感知能力。
深度学习技术
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提高 机器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强化学习技术
通过试错和自我优化,提高机 器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性。
行业法规政策对智能机器人影响分析
安全法规
确保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符合安全标 准,降低事故风险。
数据隐私法规
学员1
通过本次课程,我对智能机器人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特别是在感知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收获很大 。
学员2
课程中介绍的智能机器人应用案例非常有趣,让 我对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3
学员3
本次课程让我意识到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速度 非常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跟进。
对未来智能机器人发展期待
更加智能化的交互方式
医疗康复辅助型机器人
康复训练
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平衡训 练等,提高康复效果。
远程医疗
通过机器人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心理关怀
提供陪伴、倾听和心理支持,帮 助患者缓解孤独和焦虑情绪。
0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创新应用前景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听觉---机器人拥有听觉,使得机器人能够与人进行自
然的人机对话,使得机器人能够听从人的指挥。达到 这一目标的决定性技术是语音技术,它包括语音识别 和合成技术两个方面。 嗅觉---机器人嗅觉系统通常由交叉敏感的化学传感器 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组成,可用于检测、分析 和鉴别各种气味。 味觉传感器---海洋资源勘探机器人、食品分析机器人、 烹调机器人等需要用味觉传感器进行液体成分的分析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 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 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取被观测对象的一 致性解释或描述。
为获取较好的感知效果,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有着不 同的分布形式: 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水平面的装配方式。一 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合使用的场合,传感器 具有零自由度。 非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布。多种不 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感器常常采用,传感器具有零自由度。 水平动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个水平面,且至少具有 一个自由度。一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合。 非水平动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分布,且至少具 有一个自由度。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感器常常采用。 动态与静态混合连接:多个传感器既有静态连接又存在动 态连接,动静结合的连接方式。
3.2.3 激光扫描测距
扫描运动位于由物体到检测器和由检测器到激光发射器 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检测器聚焦在表面很小的一个区域 内。因为光源与基线之间的角度和光源与检测器之间的基线 距离已知,可根据几何关系求
相位法
如图所示,波长为 的激光束被一分为二。一束(称为参考 光束)经过距离L到达相位测量装置,另一束经过距离d到达 反射表面。反射光束经过的总距离为
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感知ppt课件
SRI腕力传感器应变片连接方式
外部传感器
(3)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可用于机器人导航和回避障碍物,也可用于机器人空间内的物体进行定 位及确定其一般形状特征。
1) 超声波测距法
超声波是频间隔推算 出距离。缺点:波束较宽,其分辨力受到严重的限制,主要用于导航和回避障碍物。
定义
种类
• 移动机器(AGV) • 点焊机器人 • 弧焊机器人 • 激光加工机器人 • 真空机器人-真空中使用(半导体工业) • 洁净机器人-洁净环境使用
种类
• 移动机器(AGV)-自动移载
KUKA
种类
• 移动机器(AGV)-自动移载
平移、自转-子母轮
种类
解决方案
四大家族
ABB
KUKA
FANUC
工业机器人
人机协作
感知能力
工业机器人
人机协作
ABB-YuMi人机协作机器人
YuMi是全球首款名副其 实的人机协作机器人, 既能与人类并肩执行相 同的作业任务,又可确 保其周边区域安全无虞。 无论是手表、平板电脑 还是其他各类产品,YuMi 都能轻松处理,甚至连 穿针引线也不在话下, YuMi将彻底改变我们对 装配自动化的固有思维。
2) 滑觉传感器有滚动式和球式,还有一种通过振动检测滑觉的 传感器。物体在传感器表面上滑动时,和滚轮或环相接触, 把滑动变成转动。
外部传感器
例如振动式滑觉传感器,表面伸出的触针能和物体接触,物 体滚动时,触针与物体接触而产生振动,这个振动由压电传感器 或磁场线圈结构的微小位移计检测。
外部传感器
(2)力觉传感器
原理:三角测量法、立体视觉法等等。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简介
《智能机器人介绍》ppt课件
当前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挑战
技术瓶颈 目前智能机器人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复杂场景下的 应用需求。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普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 出。
伦理道德问题 智能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技术融合
未来智能机器人将融合更多先进技术,如5G、云计算、大数据等。
知识图谱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知识表示和推理
知识图谱为机器人提供了一种结 构化的知识表示方式,使得机器 人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领域的知
识。
智能问答和对话
基于知识图谱,机器人可以进行 智能问答、知识推理和对话生成, 提供更加自然和智能的交互体验。
任务规划和执行
知识图谱可以帮助机器人进行任 务规划和执行,根据任务需求调 用相关知识,实现更加高效和智
协同任务分配
阐述基于市场机制、拍卖算法等 方法的多机器人协同任务分配技 术,实现任务的优化分配和高效 执行。
协同路径规划
探讨多机器人协同路径规划技术, 解决多机器人在共享空间中的路 径冲突和死锁问题。
协同感知与决策
介绍多机器人协同感知与决策技 术,通过信息融合和协同推理提 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决策水平。
强化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行为决策和控制
强化学习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反馈进行自我学习和优化, 实现更智能的行为决策和控制。
机器人自主探索和学习
通过强化学习,机器人可以自主探索未知环境,学习新的技能和知 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多机器人协同任务
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应用于多机器人系统,实现机器人之间的协同合 作,共同完成复杂任务。
02
文本处理与语义理解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件pptx
语义理解
分析文本中词语、短语 和句子的含义,实现对
文本的深入理解。
信息抽取
从文本中抽取出关键信 息,如实体、关系、事 件等,以结构化形式表
示。
智能问答系统设计与实现
问题分类
对பைடு நூலகம்入的问题进行分类,确定 问题的类型和所属领域,为后
续处理提供指导。
信息检索
根据问题类型和领域,从相关 数据源中检索相关信息,如知 识库、文档库等。
典型案例分析:ROS在智能机器人中应用
案例一
ROS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ROS提供了传感器数据处理、地图构建、路径规划、控制指令发送等功能模 块,支持多种传感器和算法集成,使得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更加高效和灵活。
案例二
ROS在服务机器人中的应用。ROS提供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等功能模块,支持与服务机器 人进行交互和智能响应,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配备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用于环境 感知和避障;选用高精度电机和舵机实现 机器人的运动和抓取功能。
硬件结构设计
电源管理设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控制器、传感器 、执行器等模块进行集成和优化布局,提 高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采用高效能锂电池作为电源,配备智能充电 管理系统,确保机器人长时间稳定工作。
路径优化技术
阐述路径优化的目标和方法,包括平滑处理、时间最优、能量最优 等方面的优化策略。
动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
探讨在动态环境下如何进行实时路径规划和避障,以适应机器人自 主导航的需求。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策略
01
多传感器融合原理
介绍多传感器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
配、信息融合等关键步骤。
机器人传感器PPT课件
1.导电橡胶;2.金属; 12.衬底; 13.引线
05:20
第11页/共30页
人工皮肤触觉传感器的研究重点
1. 选择更为合适的敏感材料,现有的材料主要有 导电橡胶、压电材料、光纤等;
2. 将集成电路工艺应用到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中, 使传感器和处理电路一体化,得到大规模或超 大规模阵列式触觉传感器。
05:20
第28页/共30页
小结
• 概念:机器人传感器 • 问题1:简要说明机器人传感器研究历史
05:20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05:20
第30页/共30页
目录
• 概述 • 触觉传感器 • 接近觉传感器 • 视觉传感器 • 听觉、嗅觉、味觉及其他传感器 小结
05:20
第1页/共30页
概述
• 机器人与传感器 • 机器人传感器分类
05:20
第2页/共30页
机器人与传感器
• 机器人及机器人传感器的定义 •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05:20
第3页/共30页
机器人及机器人传感器的定义
图像处理
景像描述
05:听觉:具有接近人耳的功能还相差很远; • 嗅觉:主要检测空气中的化学成分、浓度、等功能,主要采用气体传感器及射线传感器等。 • 味觉:对液体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衫的味觉方法有pH计、化学分析器等。 • 其他传感器:如纯工程学的传感器,象磁传感器、安全用传感器和电波传感器等
PVF2 阵 列 式触觉传 感器
05:20
第12页/共30页
触觉传感器的工作重点
• 触觉传感器的工作重点集中在阵列式触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上,目的是辨识接触 物体的形状。
• 这种信号的处理涉及到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模式识 别等学科,是一门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技术,还很不成熟,有等于进一步研究 和发展。
《机器人的感觉系统》课件
味觉感知系统
通过传感器与酵素技术,实现对 食物味道的分析和识别。
嗅觉感知系统
利用传感器与气态检测技术实现 对气味的分析和识别。
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应用
工业领域
机器人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 生产线、装配、包装等环节, 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医疗领域
机器人感知技术可以用于手 术、治疗等环节,帮助医生 更精确准确地操作和治疗。
结论
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发展是未来机 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
机器人感知技术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将对机 器人的应用、维护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机器人感知技术的成功落地需要 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
机器人感知技术需要跨越多个学科与领域的合作, 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打 下重要基础。
《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课件!今天我们将探讨机器人感知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以及 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
1 机器人与人类的感知有何不同?
机器人的感知比人类的感知更精确,更可靠,同时更加十分广泛。
2 机器人感知技术的重要性
在未来,机器人感知技术将成为机器人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今后机器人的使用与维 护有重要作用。
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1
机器人感知系统的组成部分
2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系统。
3
听觉感知系统
4
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数据,并借助自然 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语音识别。
感知系统的定义
机器人感知系统是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 器采集数据,将其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的 形式,以实现对外部环境进行感知和理 解。
视觉感知系统
通过摄像头采集外部环境的图像数据, 并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 处理和物理信号并进行转换, 将触觉信息传递给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传感器ppt课件
1. 机器人传感器
(6)机器人力觉传感器:
1,多维力传感器指的是一种能够同时测量两个方向以上力及力矩分量的力传感器,在 笛卡尔坐标系中力和力矩可以各自分解为三个分量,因此,多维力最完整的形式是 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即能够同时测量三个力分量和三个力矩分量的传感器,目前广 泛使用的多维力传感器就是这种传感器。
(6)机器人力觉传感器:
原理:力觉传感器经常装于机器人关节处,通过检测弹性体变形来间接测量所受力。 装于机器人关节处的力觉传感器常以固定的三坐标形式出现,有利于满足控制 系统的要求。目前出现的六维力觉传感器可实现全力信息的测量,因其主要安 装于腕关节处被称为腕力觉传感器。
应用:力觉传感器可用来检测机器人自身关节力和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物体之间相互作 用力。
1. 机器人传感器
(9)机器人接近离传感器:
原理:接近觉传感器是非接触检测器件,利用磁感应、涡流、光学原理、超声波、电 容和电感、霍尔效应等原理制成。
应用:主要用于探测一个物体是否与另一个物体接近,可用于机器人避障。 分类:磁感应传感器、超声波接近传感器、光学接近传感器等。
1. 机器人传感器
(9)机器人接近离传感器:
应用:可以获取外部环境的深度信息,相对距离信息,也可以用来对机器人进行定位 和避障等。
分类: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微波测距传感器、 24GHZ雷达测距传感器。
1. 机器人传感器
(8)机器人距离传感器:
1,超声测距原理: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阳光不透明的固 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 显著反射形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ppt课件
编辑版pppt
17
3.2.3 激光扫描测距
扫描运动位于由物体到检测器和由检测器到激光发射器 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检测器聚焦在表面很小的一个区域 内。因为光源与基线之间的角度和光源与检测器之间的基线 距离已知,可根据几何关系求
编辑版pppt
18
相位法
如图所示,波长为 的激光束被一分为二。一束(称为参考
编辑版pppt
14
s
s
c 2
t
c
t
2
发射传感器向空气中发射超声波脉冲,声波脉冲遇 到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由接收传感器检测回波信号。若 测出第一个回波达到的时间与发射脉冲间的时间差t,即 可算得传感器与反射点间的距离s。
脉冲回波方法仅需要一个超声波换能器来完成发射和 接收功能,但同时收发的测量方式又导致了“死区”的存 在。因为距离太近,传感器无法分辨发射波束与反射波 束。通常,脉冲回波模式超声波测距系统不能测量小于 几个厘米的范围。
编辑版pppt
22
3.2.5 旋转电位计
电位计就是带中心抽头的可变电阻。旋转电位计通常具 有一个轴,轴旋转的时候电位计的抽头会在电阻丝上移动。
使用它们作为角位移传感器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旋转电位计都是采用电阻丝作为传感元件。属于接触式测 量,会有磨损,寿命有限,因此不宜用在高速频繁旋转的场 合;
由于制造工艺原因,同一型号的多个旋转电位计会有一定 误差。通常这个误差在5%~10%。因此无法用于高精度的角 位移测量。
7
2) 外传感器
外传感器用于机器人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负责 检测距离、接近程度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人的 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按照机器人作业的内容,外传感 器通常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肩部、腕部、臀部、腿部、足 部等。
任务三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课件
(3)喇叭和麦克风
在机器人的主板上装有一个黑色的圆形喇叭,它是机器人额“嘴巴”,可 以发出声音,为它编写一定的程序,就可以让机器人 “说话” 或“唱歌”了。
麦克风在主板上位于喇叭的内侧,话筒可以检测到声音,也可叫做声音传感 器,是机器人的“耳朵”,可以用来获取外界的声音信息。
(4)驱动装置
在机器人的底盘上分别有两个驱动轮和两个随动轮。每个驱动轮有一个小 电机带动,这就是机器人的“脚”。控制电机的转到,就可以让机器人完成直行、 走弧线、左转、右转、原地打转等动作。
(2)传感器
红外线和光敏传感器构成了机器人的眼睛。
红外线传感器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他可以像人眼一样“看见” 前方的障碍物,然后通知“大脑”作出反应。红外发射管可以发出红外线,红外 线
在遇到障碍后反射回来,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以后,发出 电信号给机器人主板,这样机器人就“看见”东西了。
光敏传感器不但能够探测光线的强弱,而且我们可以让它看见特定的颜色。 我们可以在光敏传感器上罩一层滤光纸,通过过滤纸的颜色来决定机器人能探测 到什么颜色的光线。
碰撞探测器就像机器人的“皮肤”,它由地盘上的碰撞环和连在碰撞还上的 四只碰撞开关组成,通过它们就可以使机器人感知到多个方向的碰撞信息,并把 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使机器人作出反应。
③用鼠标左键点击左上角的“退出”按钮,就可以回到主窗口了。
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一.认识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
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有一个功能很强大 的“大脑”和一组灵敏的 “感觉”。它不 仅可以随着外部环境敏捷地作出反应。而 且还可以与我们进行交流。它有听觉、视 觉和触觉,还会像人一样使用动作和声音 来表达与它周围世界互动时地感觉。
机器人感知技术 课件
机器人感知技术1. 简介机器人感知技术是指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算法来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
感知技术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环境识别和交互的基础。
本课件将介绍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传感器和相关算法。
2. 传感器技术2.1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机器人常用的感知传感器之一,它能够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返回的激光信号来测量周围物体的距离和位置。
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远距离探测能力,广泛应用于地图构建、障碍物检测和定位导航等领域。
2.2 相机相机是机器人感知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它能够捕捉周围环境的视觉信息。
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图像分类等功能。
相机传感器的分辨率、感光度和图像处理算法对于机器人感知的准确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2.3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可以通过发送超声波脉冲并接收回波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和简单使用的特点,适用于避障、距离测量和人员定位等任务。
2.4 惯性测量单元(IMU)惯性测量单元由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组成,用于测量机器人在空间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通过积分计算,可以得到机器人的位姿信息。
IMU在惯性导航、姿态估计和运动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3. 感知算法3.1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机器人感知中的重要任务,它能够识别和定位图像中的目标物体。
目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网络(如YOLO和Faster R-CNN)、基于特征提取的传统算法(如Haar特征和HOG特征)、以及结合了两者的方法。
3.2 环境建模与地图构建环境建模是指通过感知数据构建机器人周围环境的模型,一般包括地图构建和障碍物检测。
地图构建可以通过激光雷达和相机等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来实现,障碍物检测则是通过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
3.3 人体姿态估计人体姿态估计是指通过感知数据推测人体骨骼的姿态信息。
通过识别和跟踪人体关键点,可以实现人体姿态估计。
《机器人感知与智能》PPT课件
类型传感器,还有多功能集成传感器。 多传感器系统与信息融合主要作用:
1、提高系统可靠性:替代。 2、降低系统的不确定性:沉余 3、提高完整描述环境的能力:协同 4、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并行处理
编辑ppt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702
LED
AB AC
B C
盘码及狭缝 也称光栅盘
转轴
零位标志
编辑ppt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2/902
第二节 机器人知觉与传感器
1)、工作原理
当光栅盘随被测工作轴一起转动时,每转过一 个缝隙,光电管就会感受到一次光线的明暗变化, 并转变成电信号的强弱变化,这个电信号近似于正 弦波,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变换成脉冲信号。 通过计数器计量脉冲的数目,即可测定旋转运动的 角位移;通过计量脉冲的频率,即可测定旋转运动 的转速。
第二节 机器人知觉与传感器
2)、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
图1-8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原理
编辑ppt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研究所2010/092/602
第二节 机器人知觉与传感器
3)、直接读出角度坐标的绝对值。 • 不受掉电、关机的影响。 • 没有累积误差,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强 。 • 使用简单,方向判断较容易。 • 范围大于360度时可采用多组码盘。 • 每个码道都必须放置光电收发装置。 • 编码器的精度取决于位数。 • 最高运转速度比增量式光电编码器高。 • 价格高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6.1.3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将人类所具有的智能的一部分 用计算机来实现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
红外传感器,一般采用反射光强法进行测量,即目标物 对发光二极管散射光的反射光强度进行测量。红外传感器包 括一个可以发射红外光的固态二极管和一个用作接收器的固 态光敏二极管或三极管。当光强超过一定程度时光敏三极管 就会导通,否则截止。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需汇聚在同 一面上,这样反射光才能被接收器看到。
视觉:获取信息最直观的方式,人类75%以上的信息都 来 自于视觉。视觉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图像获取、 图像处理和图像理解。
触觉 触觉传感系统不可能实现人体全部的触觉功能。 机器人触觉的研究集中在扩展机器人能力所必需的触觉 功能上。一般地,把检测感知和外部直接接触而产生的 接触、压力、滑觉的传感器,称为机器人触觉传感器。
3.2.3 激光扫描测距
扫描运动位于由物体到检测器和由检测器到激光发射器 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检测器聚焦在表面很小的一个区域 内。因为光源与基线之间的角度和光源与检测器之间的基线 距离已知,可根据几何关系求
相位法
如图所示,波长为 的激光束被一分为二。一束(称为参考
光束)经过距离L到达相位测量装置,另一束经过距离d到达 反射表面。反射光束经过的总距离为
第3章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
智能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神经系统,是 机器人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进行内部反馈控制的工具。
感知系统将机器人各种内部状态信息和环境信息从信号 转变为机器人自身或者机器人之间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数据、 信息甚至知识,它与机器人控制系统和决策系统组成机器人 的核心。
3.1感知系统体系结构
听觉---机器人拥有听觉,使得机器人能够与人进行自 然的人机对话,使得机器人能够听从人的指挥。达到 这一目标的决定性技术是语音技术,它包括语音识别 和合成技术两个方面。
嗅觉---机器人嗅觉系统通常由交叉敏感的化学传感器 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算法组成,可用于检测、分析 和鉴别各种气味。
味觉传感器---海洋资源勘探机器人、食品分析机器人、 烹调机器人等需要用味觉传感器进行液体成分的分析
3.2.2 红外测距
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波长范围 大致在0.76~1000μm。工程上把红外线所占据的波段分 为四部分,即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 红外传感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 (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 (2) 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 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 (3) 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4) 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 (5) 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 组合。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 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 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取被观测对象的一 致性解释或描述。
为获取较好的感知效果,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有 着不同的分布形式:
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水平面的装配方式。 一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合使用的场合,传 感器具有零自由度。
s
s
c 2
t
c
t
Hale Waihona Puke 2发射传感器向空气中发射超声波脉冲,声波脉冲遇 到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由接收传感器检测回波信号。若 测出第一个回波达到的时间与发射脉冲间的时间差t,即 可算得传感器与反射点间的距离s。
脉冲回波方法仅需要一个超声波换能器来完成发射和 接收功能,但同时收发的测量方式又导致了“死区”的存 在。因为距离太近,传感器无法分辨发射波束与反射波 束。通常,脉冲回波模式超声波测距系统不能测量小于 几个厘米的范围。
非接触测定空间距离的方法大体可以按以下几种角度进 行分类。
3.2.1 声呐测距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 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脉冲回波法通过测 量超声波经反射到达接收传感器的时间和发射时间之差 来实现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测距,也叫渡越时间法。 该方法简单实用,应用广泛,其原理如下所示
3.1.2 感知系统的分布
1.内传感器与外传感器 1) 内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通常用来确定机器人在其自身坐标系内 的姿态位置,是完成移动机器人运动所必需的那些传感 器。
2) 外传感器
外传感器用于机器人本身相对其周围环境的定位,负责 检测距离、接近程度和接触程度之类的变量,便于机器人的 引导及物体的识别和处理。按照机器人作业的内容,外传感 器通常安装在机器人的头部、肩部、腕部、臀部、腿部、足 部等。
机器人感知系统本质是一个传感器系统。机器人感 知系统的构建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环境建模、传感器 的选择等。
感知行为按照复杂度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反射式感知: 信息融合感知 可学习感知 自主认知。
3.1.1 感知系统的组成
人类具有5种感觉,即视觉、嗅觉、 味觉、听觉和触觉。机器人有类似人一 样的感觉系统,Asimo机器人的传感器 分布。机器人则是通过传感器得到这些 信息的,这些信息通过传感器采集,通 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分成视觉、力 觉、触觉、接近觉等几个大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显著地扩展了移动机器人的感知空间, 提高了移动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为移动机器人的智能开发、 机器人间合作与协调,以及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了可 能。
3.2距离/位置测量
机器人测距系统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实时地检测自身所处空间的位置,用以进行自定位; 实时地检测障碍物距离和方向,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 检测目标姿态以及进行简单形体的识别;用于导航及目标 跟踪。
非水平静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布。多 种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感器常常采用,传感器具有零 自由度。
水平动态连接:传感器分布在同一个水平面,且至少 具有一个自由度。一般用于多个同一类型传感器互相配 合。
非水平动态连接:传感器不在同一水平面分布,且至
3.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 部属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 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