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word文档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word文档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高二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特别注意哪种作用有选择性,哪种作用没有选择性,另外大气中能够起到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这种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不过这种削弱作用因地而异,教材明确提出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大气削弱的程度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差别和彼此的关系。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差别在于:地面的温度地域太阳,大气的温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此能够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关系在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削弱一部分后,有将近一半的太阳辐射穿过了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大气辐射有两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间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称其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气畅快的放进太阳辐射,使地面充分的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以长波形式辐射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保温。

理解了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就能够解释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

(1)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2)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2、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1)大气的削弱作用:①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

②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

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③散射:空气分子和较小尘埃(有选择性):散射可见光中的蓝紫光。

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较大的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如: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2)地面吸收及地面辐射:①温度越低波长越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主要以长波的形式向上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又叫长波辐射。

②注意不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而是地面辐射。

(3)大气升温及大气逆辐射:①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但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1)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2)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晚: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3)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回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4)利用烟雾防霜冻:烟雾能增强回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5)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等(6)一天中:太阳辐射在正午时最强,温度在14点前后最高,日出前温度最低。

(7)阴天与晴天对比:阴天的最高温较低,因为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阴天的最低温较高,因为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晴天反之即可。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重要考点精编汇总,高分必备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重要考点精编汇总,高分必备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布3、逆温现象(1)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2)成因①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②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一般来说,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③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又称为地形逆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④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会出现逆温。

(3)影响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所以逆温现象产生后,会形成大雾天气,加重空气污染。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的热力状况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1)纬度:一是影响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同时导致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程的长短产生差异,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强弱之分,从而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

二是影响到白昼的长短,从而影响到日照时间长短导致太阳辐射的多少。

(2)天气:天气晴朗或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三第一讲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讲解部分

知能点三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是两地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热量(温度)差异,自然界常 见的热力环流有以下几种。 1.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在,盛行风较弱时表现更明显,类似的 还有湖陆风等。 2.山谷风
3.城郊风:“城市热岛”的形成。
名师点睛: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一般把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建在城市风下沉 距离之外。
4.风力的判读方法 1)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 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图,风力:A>B>C>D。
2)影响风力大小的其他因素
影响因素 距风源地远近 摩擦力大小 植被多少 特殊地形
常用语句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冬季植被少,对风的阻挡作用弱,风力大 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 与盛行风向一致,风力大
暖空气运动到冷地面上时,暖空气下层降温快,上 层降温慢,形成逆温
锋面系统中,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易在冷暖 气团的过渡地带形成逆温
山谷中,夜间山坡冷空气下沉,谷地原有暖空气被 抬升,出现温度倒置
4.逆温的影响 出现逆温时,空气对流运动会减弱,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但不利于近地 面污染物扩散,加重大气污染;并易产生大雾天气而影响交通安全。
知识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 接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 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 逆辐射,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 用。 名师点睛: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 面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表降温较少,从而缩小了气温 的日较差。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
1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1.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max)-大气增温-大
气(逆)辐射(长波)(14hmax)-大气保温。

地理知识点2.平流层的特点:①包含臭
氧层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地理知识点3.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着;③天气复杂多变。

地理知识点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地理知识点5.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
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4)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
面--阴雨、风(5)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高
纬的气流--冷干(8)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1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地理知识点:锋面天气。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新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归纳

考点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大气是地球上固有的一层气体包围层,包括对生命和气候至关重要的各种气体。

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天气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的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平流层:对流层的上方,直到约50公里处,没有云层,风向平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同温层:平流层上方,气温保持不变。

4.中间层:约80-400公里,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5.热层:约400-60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以下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78%。

2.氧气(O₂):占大气中的次要成分,约21%。

3.氩气(Ar):占大气中的0.93%。

4.二氧化碳(CO₂):占大气中的0.04%,起到重要的温室效应。

5.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甲烷、氮氧化物等。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吸收和折射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保持温度平衡: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制造天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通过水循环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4.运输功能:大气层中的气流和风向可以运输热量、湿度和气象物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5.吸收和放射能量:大气层吸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使地球的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四、大气变化与环境保护1.酸雨: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落至地表引发酸雨,对环境和植被造成危害。

2.臭氧空洞:含氯化合物等人为排放物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增加紫外线辐射,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

高中地理大气专项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专项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专项知识点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 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阻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尽管气温降低,然而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截了当缘故,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大气是保护地球生命的一道屏障,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整理的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请大家阅读。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4)全球的热量平衡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知识点是高中地理考试必考的内容。

为了帮助高中生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高中生整理的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一)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二)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三)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总结大气是保护地球生命的一道屏障,以下是整理的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请大家阅读。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4)全球的热量平衡①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

例如: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
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①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②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

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热力作用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预祝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