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一代网络VoIP业务的QoS体系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QoS体系结构研究

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QoS体系结构研究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9期
20 0 7年 5月







V L 7 No 9 Ma 0 7 o . y2 0
17 —89 2 0 )92 3 - 6 11 1 (0 7 0 -100 4
S i n e T c n lg n gn e n ce c e h oo ya d En l e f g i
分配, 而是根据 服务等级协议 (L ) 将具有相 似 sA ,
Q S要 求 的数据 流 划 归 为 一 类 , 同一 类 数 据 流 采 o 对
取一致的传输处理。在 网络层和传输层对数据流进 行汇聚分类 , 给级别高的数据流以优先 的处理 , 从而 为不同 Q S需 求 的数 据流提 供不 同 的服 务保 证。 o Df e 网络 中的网元并不保 留资源分配 的相关信 i r Sv 息和状态 , 也不记录每一个数据流的相关状态。因

为对服务质量有着不同要求的应用提供满足需要的
服务 等级 。在 理 论 上 实 现 了绝 对 的 服 务 质 量与多播业务 中叶
节点 动态 加入 退 出 问题 , 最 大 限 度上 实 现 了 网络 在
资源的优化分配。但是 , 由于在端到端路径 的每一 个节点中都需要保 留和刷新 R V S P的软状态信息 , 会产生大量的信令处理和存储 资源开销 , 从而引起
下一代 网络 SP o Itev iS r I Q S nSr Df ev
上, 结合 SP协议 的特 点, I 对基于 SP的下一代网络 Q S体 系结构进行 了分 析和 研究 , I o 并提 出了一种新 的解决方案 。
关键 词
中图法分类号 T 330 ; 文献标识码 P 9.2

基于SIP的VoIP系统QoS机制的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IP的VoIP系统QoS机制的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IP的VoIP系统QoS机制的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VoIP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商业和个人通讯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VoIP系统可以提供传统电话所不具备的功能以及更低廉的通信费用,但是其依赖于网络的稳定性和质量。

因此,实现优化的QoS机制成为保证VoIP通话质量的必要手段。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VoIP通话中最为常用的协议。

本次研究将以SIP为基础,探讨对VoIP通话进行流量控制和优化的QoS 机制,旨在提高SIP网络的稳定性和通话质量。

二、研究内容1. SIP协议的原理和应用本次研究将深入探讨SIP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并介绍其在VoIP通话中的作用和优势。

2. VoIP通话的QoS机制本次研究将探讨VoIP系统中常见的几种QoS机制,包括:(1)流量控制:针对VoIP通话中的实时传输数据,提供流量优化和拥塞控制功能。

(2)延迟控制:针对VoIP通话中的语音传输,提供延迟优化和抖动控制功能。

(3)保证服务:针对VoIP通话中的语音服务,提供优先权控制和资源保障功能。

3. 实现QoS机制的技术方案本次研究将针对SIP协议的特点和VoIP通话的QoS需求,分析实现QoS机制的技术方案,包括:(1)流量控制:基于流量监测和拥塞控制算法,实现对VoIP通话流量的控制和优化。

(2)延迟控制:基于抖动缓冲和网络调度等技术,实现对VoIP通话延迟的控制和优化。

(3)保证服务:基于差分服务、服务等级和资源分配等技术,实现对VoIP通话服务质量的保证。

三、预期成果1. 对SIP协议和VoIP通话QoS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流量控制、延迟控制和保证服务的技术方案的掌握。

2. 基于SIP协议实现的VoIP通话QoS机制,并实现相应的算法和技术方案。

3. 对SIP网络的稳定性和通话质量进行评估和测试,以验证所提出的QoS机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计划1. 第1-2周:研究现有文献和技术方案,深入理解SIP协议和VoIP 通话QoS机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信令体系结构研究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信令体系结构研究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信令体系结构研究孙毅张玉成冯斌摘要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是当前多种无线通信网络发展与融合的未来方向之一。

在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网络研究领域专家们从各自的视角对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特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做出预测,制定了不同网络的演进路线。

本文从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考察了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信令体系结构。

本文内容包括:1)宽带无线通信网络控制技术现状分析;2)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信令体系结构设计。

关键词 网络体系结构 控制平面 信令体系结构 服务质量(QoS)1 前言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是未来实现5W(whoever无论何人, whenever无论何时, whatever无论何种信息, whomever无论何种对象, wherever无论何地)通信的基础平台之一。

从应用的角度看,在通信平台上应能够灵活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从技术的角度看,该平台应当是各种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从商业的角度看,该平台应该能够让互联网服务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快速开展各类增值业务,保证运营商对网络的良好控制能力以及增强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信任。

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在以IP为核心的基础上,需要引入简单、高效的新型网络信令控制体系,实现用户的接纳控制、服务质量的保障、网络资源分配管理以及业务计费管理等功能。

目前能够开展多种业务的网络包括电信网和互联网。

两者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电信网具有最严谨的信令控制系统。

信令控制系统又被称作电信网的“神经系统”、“支撑系统”。

强大的信令控制系统严格保障了对用户服务质量的承诺,并且其承诺的服务质量和网络吞吐量在设计规范内不会因在线用户数的增长而下降。

然而信令控制系统在为电信网的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基于VoIP的SIP-Qos扩展机制的研究

基于VoIP的SIP-Qos扩展机制的研究

应用科学Sl L I C O NL L E Y麟瓣基于V oI P的s I P—Q o s扩展机制的研究彭红姣(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通信网的演进和发展,要求在下一代网络中提供具有Q oS保证的电信级业务。

在对基于sI P的V o I P系统的Q o s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SI晰议支持Q os控制功能的扩展机制,分析利用sIP/sD P进行Q os预置条件设置和协商的模型,给出基丁.状态表的生成规则和实现机制。

[关键词]会话启动协议服务质量I P语音通信下一代网络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096—02一、鼍述V oI P系统中Q os问题与嘲络环境紧密相关,如果下层网络不支持相关的Qos技术,则该网络中的上层应用能提供的Q o s功能就非常有限,因此,对V oI P系统Q os技术的研究集中在网络域。

但是.为了将应用层的Q os需求传递给提供Qos的网络环境,有必要使用一种有效的信令机制来携带用户对于Q0s的需求。

同时,为一个会话预留合适的网络资源,可以最小化“ghost r i ng”,即一个会话在建立时,一旦被叫方处于待接状态,要将会话建立失败的概率降到最小,而其中导致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冈是没有预留网络资源。

I ET F sI PPI N G—w G制定了将资源管理和sI P协议集成的文档,指示如何在由sI P发起的会话建立中为网络Q os构造预置条件,在其消息体中携带资源预留的状态,方向和强度等,经过一系列sI P信令交换后,协商好会话双方的Q0s预置条件,然后利用现有的Q os资源预留机制。

在会话建立之前预留网络资源,从而保证业务的O o S。

二、S炉支持Q oS的攥受及相应扩晨对会话进行资源预留的启动过程,通过sI P信令消息体中S D P的提供/应答(of f e r/a nsw e r)模型来进行。

下一代网络QoS问题研究

下一代网络QoS问题研究
可容忍一定 的时延 ; 而语音 和视频这类业务具有大流量 、
Q S成为 N N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 o G
2 I P承载 网中 Q S关键 技术 o
I P网作为 N N的承载 网 ,其 Q S问题 的解决将有 G o 效保 障下一代 网络 的服务质量 。“ 分类服务” 是最有可能 解决 I 中业务服务质量的技术 措施 。 P网 分类服务的本质 是将 I P网中的业务分为几类 , 对每一类业务分配 合适 的 网络资源 , 以保证该类业务必须的服务质量 。 实现分类服 务的关键技术 和设备如下 。
保证。 2 )边缘接入设备
通 常 , Q S等 级划 分成 两个层 面 : 把 o 一是 区分 业务 类型 ;二是 区分 同一业务类型 中的不 同付 费级别 。前者
是业务 本身 Q S性能 的看 , 话音业 务的 Q S o 级别最高 , 视频类业 务次之 , 数据类业务再次 。而各类业务 中, 又有 高质量 话 音/ 频/ 据和 B s E ot 音/ 频/ 据之 视 数 et fr 话 视 — 数
【 关键词 】下一代 网络 ;业 务质 量;资源控制 【 中图分 类号】T 3 3 3 P9. 0 【 文献标识码 1B
Su y o S o x n rt n N t r td n Qo fNe tGe eai ewo k o
Z HANG i yn Gu— i g.W U Xu — h e zi
支持分类业务 网络 的边缘接入设备 ,应具有业务分
类和对用户所使用 的业务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的能力 。
3 )业务 的分类 它有两个方面 的问题 : 一是分多少类 ; 二是业务的分
分 。值得 注意的是 , 同属一类业务 的不 同应用 , Q S需 其 o 求有所 差异 , 例如 交互式视频 会议的 Q S级别 要高于视 o

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及其QoS研究

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及其QoS研究

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及其QoS研究摘要会话初始协议(SIP)正逐步取代H.323协议成为V oIP网络的核心信令控制协议。

SIP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简单、灵活和可扩展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基于SIP的V oIP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结构,并对V oIP系统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SIP;V oIP;服务质量0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IP技术为核心的数据网络体系架构日趋成熟[1]。

同时,V oIP[2]技术的提出也使数据通信融入了传统的话音业务。

目前,电信网除了传统话音外已基本实现了业务IP化。

面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V oIP以其成本低廉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目前在V oIP领域有两个完全独立的信令协议:ITU-T的H.323协议簇和IETF的SIP协议[3]。

相比于H.323协议,SIP协议以其简单、灵活和可扩展性好等优点逐渐在下一代网络中得到更大的应用。

话音属于实时性业务,对时延较为敏感,需要一定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因此,对V oIP系统的业务性能进行测量与研究能较好的提供网络实时状况,为改善网络性能提供充足的依据。

1 SIP-V oIP系统1.1 SIP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建立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基础上的文本协议。

利用SIP可实现会话的连接、建立和释放,并支持单播、多播和可移动性。

为了提供话音业务,它需要与其他标准和协议相结合,同时为了实现与现有PSTN网络的互通,还需要接入必备的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

SIP要实现以下五项基本功能:1)用户定位:确定通信终端用户的位置;2)用户能力:确定通信所用媒体类型和媒体参数;3)用户可用性:确定被叫方是否空闲及是否愿意加入通信;4)呼叫建立:邀请和提示被叫,在主被叫之间建立连接;5)呼叫处理和控制:包括呼叫重定向、呼叫转移和呼叫终结等操作。

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VoIP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语音通信方式。

VoIP技术通过利用互联网实现语音通信,降低了企业通信成本,提高了通信效率。

H.323是一种VoIP通信协议,它主要用于企业内部语音通信以及与其他企业进行语音通信。

然而,由于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不可控制和不可靠的网络环境,H.323协议的QoS(Quality of Service)实现对于通信流量的传输、优先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实现H.323的QoS成为了解决企业VoIP通信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2. 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究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H.323协议中的QoS相关技术与原理; (2) H.323协议中QoS的实现方法,如通道配置、带宽调度、差分服务等; (3) H.323协议中QoS的性能参数,如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率等; (4) 基于H.323协议的QoS实现中的问题与挑战,如网络拥塞、带宽不足等; (5) 针对H.323协议中QoS实现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验仿真等。

首先,通过对H.323协议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解H.323协议中的QoS相关技术与原理,以及其中的实现方案与性能参数。

其次,采用实验仿真方法,对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方面的测试。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于H.323协议中QoS实现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4. 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深入了解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QoS实现方法,对于企业VoIP通信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其次,通过对H.323协议中QoS实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研究,能够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

研究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

研究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随着国家的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给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本篇文章首先对网络IMS 系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了QoS机制的运行原理以及运行技术,着重分析了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最后依据网络IMS系统的特点以及服务的质量管理要求,对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与分析,提出融合了多种网络类型的QoS机制,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因特网以及网络通信中的QoS机制的发展。

标签:下一代网络IMS系统QoS机制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SIP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网络融合已经被看成是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所谓的网络融合是指以综合而又统一的网络为基础,实行各种各样的信息通信,从而确保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以及任何地点通过网络终端享受统一式的无缝通信服务。

IMS又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主要是用来对多媒体进行控制与应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其看作成解决网络融合的未来方案。

现如今,网络IMS系统已经成为业内的热点性话题,随着未来多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发生的变化不仅会给网络的新型管理系统的构建带来巨大的挑战,还会给下一代网络IMS 系统中的QoS机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确保IMS系统具有高水平的QoS机制是网络技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1 下一代网络IMS系统1.1 网络IMS系统的起源网络IMS系统主要是由3GPP组织通过R5型版本提出的,所谓的3GPP指的是第3代的移动式通信合作计划。

网络IMS系统主要用来统称网络的核心层所具有的逻辑功能,目前我们经常说的网络IMS系统主要具有狭义以及广义的概念。

其中,狭义概念指的是由3GPP组织通过R5版本提出来的,在网络的核心控制层中所涉及到的逻辑功能的实体,而广义概念则是用来统称以网络IMS 系统为基础的网络架构。

1.2 网络IMS系统的标准网络IMS系统适用于3GPP、3GPP2以及ETSI等一些标准组中,并且相比之下,3GPP以及TISPAN的标准更适合网络IMS系统,它们对于IMS的研究和探索也更加深入、具体。

VOIP业务对承载网的需求及QOS分析

VOIP业务对承载网的需求及QOS分析
下表 :
编 解 码技 术
压缩 采样 频 率 码 率
非 8 0 H 00 压缩 Z 6 k i/ 4b ts
打 包 带宽 周 期 系数 2 m 1 2 0s . 5
语 音压缩 率 打 包周 期 I P网 网络 带 (b s kp) ( s m) 带宽 宽系 数
用户满 意度 很好 ,听得非常清 楚, 迟很小 ,交 流流畅 延
050 — .
求 。随着 当前 的 网络 技术 进 步 ,特 别是 流量 优 先级 划 分和 带 宽管 理等 技 术 的广泛 应 用 ,可 以保 证V I 流 的连续 性 和可 靠 性 ,满 足V I 技 术所 需 的 高 OP OP
测 方法 在 IUT T — 中定 义 。在 实 际中 可 以采用 PS 客观 测 试方 法 ,MS 的定 EO O值
义 如下 表所 示 : 级别 优 MS O 值 4

正在大 规模 实施 的N N 术 也应用 了V I 技术 。 G技 OP
由于 采用 互联 网进 行传 输 ,因 此承 载 网 网络 质 量 的高低 对V I 技术 的 OP 应 用 影 响 非 常大 大 ,传 统 数据 网络 在 技 术 上 无 法 满足 实时 的语 音 质 量 要
随着 互联 网 的迅速 发展 , 以 I 技术 为基 础 的新 一代 通信 系 统逐渐 发 展 P 成熟 ,其 中 以S P 3 3 G P I 、H 2 、M C 协议 为基 础 的V I 通信 技术 已逐 渐得 到广 泛 OP 的应用 ,各 种基 于V I 技 术 的软终 端不 断涌 现 , ̄S Y E ,此 外 目前 国内 OP KP 等
编 码 种 类


f 0. 极 , 不 , 迟 , 流 畅 劣 —5 1 差 听 懂 延 大 交 不 通

下一代网络多媒体流自适应QoS研究

下一代网络多媒体流自适应QoS研究
sr a b t a s k e b s f t e n t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o r e . te m n 0 ma e t e t 0 h e l h wo k r s u c s
Kew r s G N x eea o e ok , ut das em , o ,r ry aat e ss o y o d :N N( etG n rt n N t r)m lmei t a sQ S Pi t,dpi es n i w i r o i v i
n t r a d i t . r v r t e e r s u c s wi c a g y a c l u n e t n mis n f mutme i .h s a e ewo k b n w d h Mo e o e , s e o r e l h n e d n mia l d r g t r s s i o l h l y i h a o i d aT i p p r
Q S 实验 表 明 , 方 法保 证 了 N N 多媒 体 流 的 Q S 也 使 得 网络 资 源得 到充 分利 用 。 o, 该 G o, 关键 词 下一 代 网络 多媒 体 流 Q S 优 先 级 自适 应 节 o
文章 编 号 10 — 3 1 20 )9 0 3 — 4 文 献标 识 码 A 0 2 8 3 (0 6 2 — 19 0 中图 分 类 号 T 3 3 P 9
g o dut aa rm .x e m n rva h tte me o o ny gaat s od o o te N N mu i da Yt js t a eE p r e t eel ta h t d nt ol rn e go Q S f h G lmei a d f i s h u e t

下一代网络中QoS的研究

下一代网络中QoS的研究
收 稿 日期 :0 6 8 5 作 者 20 —0 —2 王 磊 男 2 4岁 硕 士
中的呼叫的 Q s o 也将受到影响。因此 , 软交换 网络 中的 Q S o
问题 比 G T S N中的要 复杂的多。
维普资讯
第6 期
王磊 : 下一代网络 中Q S o 的研 究
没有任何影响。软交换 网络是资源统计复用 的分组网络 , 当
之处 。首先 , 软交换 网络 是一个多媒 体通信 网络 , 但要支 不
持I P网络 的传 统数据应 用 , 而且要支持 高质 量的实时音 视
频通信业务。其次 , 软交 换网络是 一个商业运 营 网络, 必需 向用户提供承诺 的服务质量 , 而且需根据所提供 的服务质量
12 N N 中的 Q S问题 . G o 就 Q S而言 , o 软交换网络和 Itme 有两个 重要 的不 同 ne t
同。G T S N是 电路 交换 网络 , 网络话 务 量 大 到一 定程 度 当 时, 由于网络资源全部被 占用 , 交换机将 拒绝 后来 的呼叫请 求 。拒绝一个呼 叫只影响一个用 户, 对于正在进 行 中的呼 叫
O 引言
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和宽带技术的发展推动并加快了传
统 网络向下一代网络( G ) N N 的演进。随着 网络规模的扩大、
应用 的逐步扩展 , 特别是具有实时要求的新 兴业务 ( V l、 如 oP
视频会议 、 多媒体远程教学 、 视频点播等) 不断出现 , 更要求通 信 网络能提供高效的端到端的服务 质量 支持; 同时用户对 网
维普资讯
山西 电子技 术 20 0 6年 第 6期
网络 时 空
下 一代 网络 中 Q0 S的研 究

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

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

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运营商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组网解决方案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的五个主要部分,包括网络架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一、网络架构1.1 IP网络: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基于IP网络的通信。

IP网络提供了高质量的语音传输和数据传输能力,同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和H.323。

1.2 网络拓扑: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可以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网络拓扑结构。

集中式结构将所有的VoIP服务集中在一个数据中心,而分布式结构将VoIP服务分散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数据中心。

1.3 网络带宽:为了保证语音通话的质量,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需要足够的网络带宽。

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网络带宽,可以有效降低通话延迟和丢包率,提高用户体验。

二、硬件设备2.1 服务器: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需要强大的服务器来处理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服务器的选择应考虑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因素。

2.2 网络设备:为了实现VoIP通信,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管理和优化数据流量,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终端设备: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需要支持各种终端设备,如IP 电话、软电话和手机应用程序。

这些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音频质量、用户友好的界面和稳定的连接性能。

三、软件平台3.1 通信协议: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使用的通信协议对于实现语音传输至关重要。

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SIP和H.323,它们可以提供语音和视频通话的功能。

3.2 计费系统:虚拟运营商VoIP组网解决方案需要一个强大的计费系统来跟踪和管理通话时长、费用和账单等信息。

VOIP业务以及相关QoS性能的网络优化研究

VOIP业务以及相关QoS性能的网络优化研究
维普资讯
6 2
光 电 子 技 术 与 信 息 Opo lcrncT c n lg te to i eh oo y& Ifr t n 20 y 1 () e noma P S性 能 的网络优 化研究
1 引 言
V P(ie OI vdo& v ieo e P 是 通过 I 网 络 oc vrI ) P
承载 视音频 业务 ,也 称 I 网络视 频 电话 。随着 I P P 宽带 网络的迅 速 发展 ,以及 在 I 网络 传输 机制 的 P 完善 , I 网络上 承载视 音频 的技术 越 来越 成熟 。 P 但 是 ,由于 I 网络 的 固有抢 占带 宽特 性 ,因此 当 P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饵决办法 MP S 、 df eva r L isr—waeTE能够感知 C S服务等级),并提供根据 C S细粒 f o( o
度来预 留带宽资源,在每个 Co S级别提供 M P S容错的仉制,能够为 V0I 提供低丢失、低延迟、低抖动以及 L P 确定的带宽服务,很好地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 关 键 词 : 网络视频和音频;服务 质量 ;多 议标签交换;区分 服务
协 议标签交换) 3种,同时包括物理网络结构上的 带宽保障。但是,单独采用任一种服务模型来优化 VO P业 务的 Q S,效果 都不 尽如 人意 。 I o MP S是具 有 df ev感 知能力 的 MP S流 量 L isr L 工程, 综合了多方面的优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集成 业务模型,实现了基于业务类别的带宽管理和隧道 服 务 ,可 以有效保 证 V P业 务在承 载 网上的 服务 OI 质量。
中图 分 类 号: N 1 .5 T 9 9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献编号: 0 613 (060—020 10—2120 )3 6—3 0

研究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

研究下一代网络IMS系统中的QoS机制
来 前所 未 有 的挑 战 , 因此, 如 何确 保 I MS系统 具有 高水 平 有最差 能力 的 网元发 生一致 性。
的 Qo S机 制是 网络 技术 发展 中 的关键 问题。
而在 另 外一种 Qo S机制 的定 义 中 , 我们 将 Qo S机制
1 下一 代 网络 l MS 系统
当做 一种质 量 约定 , 其 主要 是用 来 约定 数 据信 息 的发 送者 1 . 1 网络 I MS系统 的起 源 以及数 据信 息 的接 收者 间 的数据信 息 的传输 质 量。 我 们可 网络 l MS 系 统 主 要 是 由 3 GP P组 织通 过 R 5型 版 本 以将 此约定 看 成 是服 务 的 提供 者 和 用户 间 的一 种服 务 性 提 出的 , 所谓的 3 GP P指 的 是第 3代 的移 动 式通 信合 作计 契 约。 与此 同时 , 服务 质量 又包 括 有使 用者 对于 网 络传输 划。 网 络 I MS系统 主 要用 来统 称 网 络 的核 心层 所具 有 的 的 需求 以及 提供 网络 服务 的商 人所 表现 的行 为 , 服 务 质量 逻辑 功 能 , 目前 我 们经 常 说 的 网络 I MS系统 主 要具 有 狭 的这两 部 分 是使 用 者和 提 供 服务 的商人 在 主观 以及 客观 义 以及 广义 的概 念 。其 中 , 狭 义概 念 指 的是 由 3 GP P组 织 为标 准 的情 况下 的统 一 。 通过 R 5版本 提 出来 的 ,在 网络 的核 心控制层 中所 涉及 到 2 . 2 Qo S机 制 的技术性 指标 的逻 辑功 能 的实体 , 而 广义概 念 则是 用来 统 称 以网络 I MS 在I E T F组 织 中 , Qo S机制 的技术 指标 被定 义 为 : 传 输 时延 、 丢包率 、 抖 动、 吞 吐量 以及 带宽要 求 等。而 所谓 的 I P 系统 为基 础 的 网络 架构 。 QS机 制 主要 是指 在 I P数 据 包 经过 网络 时 所表 达 出来 的 主 要性 能 , 其 主要 目的在 于 向使 用者 提供 一种 终端 到 终端 网络 I MS系统 适 用 于 3 GP P 、 3 GP P 2以及 E T S I 等 一 I P QS机 制 的技术性 指标 主要 包含 以下 几个 些标 准 组 中 , 并 且相 比之下 , 3 GP P以及 T I S P A N 的标 准更 的质量 保证 。 适 合 网络 l MS系统 ,它们 对于 I MS的研 究和 探 索也 更加 内容 : 带宽 、 时 延抖 动 以及 时延等 , 无 论哪 一种 业务 都 会对 Qo S机 制进行 特殊 的要 求 , 甚 至于 有 些业务 会对上 述 某一 深入、 具体。 与此 同时 , 3 GP P和 T I S P AN的合作 也较 为 紧密 , 虽 然 种指 标提 出较 高 的要 求。 对 Q o S机制 的 技术 指标 进 行衡 在 某 些 问题 上 , 这两 种 标 准 不具 有 较 为 明确 的 论述 , 但 是 量 的主要 内容如 下 : 2 . 2 . 1 利用 带 宽进行衡 量 其规 范 的制 度 以及 科 学 的形 式均 有利 于 网络 l MS系统 的 宽 带是 指 网 络包 含 的 两个 节 点 间 的 应 用业 务 流 所 具 研 究与发 展。

下一代VoIP网络的QoS保证

下一代VoIP网络的QoS保证
摘要:如何实现下一代VoIP网络的QoS保证是影响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下一 代VoI P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QoS需求,介绍了3GP P 和P ack e t Cabl e 等标准化组织在这一领域的研 究成果,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MSF在更高层面构筑的通用的体系结构框架.
Hale Waihona Puke The QoS Guarante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VoIP Network
作者: 张继军 [1] 王建文 [2] 范志强 [3]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武汉,430074[1]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北京,100804[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 30074 [ 3] 出版物刊名: 电信科学 页码: 24-28页 主题词: 下一代网络 QoS 服务质量 体系结构 VoIP

支持qos的下一代网络结构框架

支持qos的下一代网络结构框架

支持QoS的下一代网络结构框架的研究赵慧玲一、概述下一代网络要求支持多种业务,从高质量的交互式实时业务(如话音和实时性的视频业务)到因特网的尽力而为服务。

对于现有的IP网络,用户业务量的增加造成网络资源相对使用不平衡,INTERNET的尽力而为服务也远远满足不了实时业务的要求。

解决IP网的QoS问题,就是如何在保持IP网固有的无连接传输的优势下,合理利用现有的有限带宽,保证网内传输的各种业务的QoS,同时提供较低的操作和管理开销,从而保证实现IP网新业务的发展。

对于承载层,可利用基于业务分类、定义优先级、资源预留、加权公平排队等策略的Diff-Serve、MPLS等现有技术来实现。

对于业务层,这里提出了网络控制服务器的概念,以把应用的业务请求与承载层的传输质量有效地连接起来。

二、QoS标准动态用户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对于远距离医学,传送的准确性比时延或抖动更加重要;而对于IP电话,抖动和时延是关键因素,必须将其降至最小。

ITU做出了很多关于QoS的建议。

ITU-T建议E.800中把QoS定义为“决定用户满意程度的服务性能的综合效果”。

E.800考虑到了服务性能所有部分的支持能力、操作能力、业务能力和安全性,是对QoS的综合定义。

ITU-T建议G.1000对E.800作了扩展,把服务性能(或服务质量)分成不同的功能部分,并将它们与相应的网络性能联系起来。

G.1010对G.1000作了补充,提出了一种可满足以端用户为中心的应用要求(如交互性、容错能力)的结构框架。

考虑到特定应用和功能参数,ITU-T建议M.1079定义了端到端的话音和数据质量以及对ITM-2000接入网的性能要求,而G.114则定义了跨接数据网的范围。

ITU-T关于IP业务性能指标的建议Y.1541“IP通信业务-IP性能和可用性指标和分配”(原I.381),将 IP性能建议以类似ATM层性能建议I.356的方式来规范,但只将IP业务QoS分为六类: IP分组丢失率IPLR对第零、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QoS均规定为10-3;关于IP分组传送时延IPTD,对第零类(class 0)要求为100ms,对第一类(class 1)考虑实时话音要求为400ms,对第二类(class 2)为100 ms,第三类为400 ms,第四类则放松到1秒。

下一代互联网QoS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一代互联网QoS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一代互联网QoS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IP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很难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需求。

因此,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QoS关键技术,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的QoS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拥塞控制、流量管理、路由策略、多媒体传输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QoS解决方案,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三、研究内容:1.详细介绍下一代互联网的QoS理论以及主要技术;2.对现有QoS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3.设计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解决方案;4.开展实验与测试,验证解决方案的效果。

四、技术路线:1.了解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理论和主要技术,包括网络拥塞控制、流量管理、路由策略、多媒体传输等;2.了解现有QoS方案,包括传统IP网络QoS技术、基于IEEE 802.1标准的媒体接入控制、服务质量等方案,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3.设计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解决方案,包括指标设置、算法设计和实现方案;4.进行实验,验证QoS解决方案的效果。

五、预期成果:1.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理论和主要技术的详细介绍;2.现有QoS方案的比较和分析报告;3.一套完整的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解决方案;4.测试分析报告,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六、研究难点:1.下一代互联网的QoS理论和主要技术不够成熟,需要深入研究;2.解决方案需要兼顾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需求;3.解决方案需要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七、时间安排:1.前期调研和文献查阅,时长为1个月;2.现有QoS方案的比较和分析,时长为1个月;3.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QoS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时长为3个月;4.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时长为1个月;5.论文撰写和答辩准备,时长为1个月。

关于下一代网络VoIP业务的QoS体系结构研究

关于下一代网络VoIP业务的QoS体系结构研究

关于下一代网络VoIP业务的QoS体系结构研究
王懿;郑雄;张顺颐;饶翔
【期刊名称】《中国新通信》
【年(卷),期】2003(005)011
【摘要】如何保证VoIP的QoS是VoIP网络向NGN目标演进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VoIP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VoIP的QoS需求,阐述了下一代网络支持VoIP QoS保证的技术和机制,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VoIP QoS体系结构.
【总页数】5页(P59-63)
【作者】王懿;郑雄;张顺颐;饶翔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 [J], 郎为民;张昆;宋壮志
2.浅析带QoS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J], 王平
3.下一代网络综合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研究 [J], 靳文波;郑刚
4.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QoS体系结构研究 [J], 乔峰
5.下一代网络端到端QoS体系的研究 [J], 王三海;杨放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一代网络IMS中Qo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一代网络IMS中Qo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一代网络IMS中Qo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基于下一代网络IMS的QoS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QoS(Quality of Service)指网络能够向用户提供的保证服务质量,是保证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一个面向IP网络的多媒体业务处理架构,它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语音、视频、即时通信等。

因此,研究IMS中QoS的保障方法对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下一代网络IMS中QoS的保障方法和技术,具体包括以下目的和意义:目的:1. 分析下一代网络IMS的技术特点和架构,明确其在多媒体业务中的作用;2. 探究IMS中不同服务类型的QoS机制,包括语音、视频、即时通信等;3. 研究如何通过QoS提高IMS多媒体业务的质量和可靠性;4. 实现IMS中QoS的保障方法与技术的现实应用。

意义:1. 提升当前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保障用户的网络体验;2. 推动IMS等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 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 QoS概念和分类。

2. IMS网络技术、架构和服务特点。

3. IMS中不同服务的QoS机制研究,包括语音、视频、即时通信等。

4. IMS中QoS的资源预留技术研究,包括多级服务等。

5. IMS中QoS的保障方法研究,包括基于服务水平协议(SLA)的策略、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研究方法:1.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IMS网络和QoS保证机制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使用网络仿真工具,对不同QoS机制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其性能和可行性。

3. 深入分析IMS中QoS的保障方法和技术,探讨其实现与应用。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措施,为QoS的保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下一代网络V oIP业务的QoS体系结构研究1 概述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服务和应用不断产生。

IP电话(V oIP)技术成为现在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全球许多国家开通了IP电话的运营业务。

IP电话业务在中国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国联通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V oIP网络。

IP电话的成功源于它具有的以下优势:·一个PSTN电话需要独占64kbit/s的带宽,而IP电话一般只需要复用6~8kbit/s或者更少的带宽,从而大大提高了V oIP承载网络的利用效率。

· IP电话使新运营商在长途电话业务上能够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和传统电信运营商竞争。

·从网络的长远发展来看,IP电话为一些增值业务提供了应用经验,比如可视电话、可视电话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语音浏览器等。

·由于目前的政策因素,V oIP网络的网间结算费用较低,也降低了V oIP网络的运营成本。

而且IP网络与传统的PSTN的融合已经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将是一个基于IP的综合业务平台。

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对于现有的IP网络或是NGN,利用IP技术来提供语音业务都是极为重要的。

V oIP是典型的实时性业务,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联系尤为密切,对于QoS有很高的要求。

用户在使用V oIP业务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通话的语音质量问题。

但是现在的V oIP 缺少QoS保证。

如何保证V oIP的QoS成为了V oIP网络向NGN目标演进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NGN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因此,本文将V oIP的QoS作为研究的特定对象。

2 V oIP 的QoS需求有一种方案认为可以较好地解决V oIP QoS问题,就是增加网络带宽。

其实,这只是解决V oIP QoS问题的一个方面。

IP网的流量具有突发性,流量出现突发时,网络会出现拥塞,产生的较大的时延和抖动会严重影响实时性的V oIP业务,这不是增加网络带宽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有其他机制来保证。

在分析V oIP QoS的保证机制前,我们先看一下V oIP的QoS需求。

(1)在呼叫控制器接受呼叫请求及为呼叫分配资源后,呼叫应该自始至终具有所要求的语音质量。

(2)除非是物理故障,已经建立的呼叫能够不受网络状况变化的干扰。

在IP网络上,这种干扰经常出现,比如网络中其他部分的一些流量突然重路由到一条链路上,那么这条链路的流量就会急剧增加以至干扰正在通话中的呼叫。

(3)V oIP网络必须能够处理大量的呼叫建立请求。

现在的窄带交换在忙时能处理数百万个试呼,V oIP网络也应达到相当的容量。

(4)当网络超负荷时,为了不降低网络的传输能力应能拒绝不再能传输的呼叫。

有时,试呼数会远远地超过网络的传输能力,这就需要有效的资源预留机制来解决这个矛盾。

(5)对于紧急呼叫和高优先级的呼叫,应该能够优先处理并能保证其通话质量。

比如像110、119这样的呼叫。

(6)呼叫建立时间应该相当于现在的PSTN。

在IP网络上的资源预留机制不应该大大增加呼叫建立时间。

(7)网络能够经受拒绝服务攻击和欺诈攻击等。

(8)在特殊情况下网络还需要支持抢占呼叫(call pre-emption)。

网络能够把已经分配给一个呼叫的资源收回分配给另一个新的呼叫。

现在的PSTN支持上面所有的需求。

而当前的V oIP的QoS离这些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是由于IP技术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技术,IP 网络最初是为提供尽力而为(best effort)服务而设计的。

适合于非实时的数据业务,而对于语音等实时通信业务,QoS就变得难以保证。

为了使V oIP能提供和PSTN相当的服务质量,就要求IP网络能够提供新的机制来保证V oIP业务的合理的、可预测的QoS。

3 NGN对V oIP的QoS保证机制到目前,人们对IP QoS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QoS技术。

接下来我们着重讨论最有可能在NGN中保证V oIP QoS的机制:集成服务(IntServ)、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子网带宽管理(SBM)等。

1. 集成服务(IntServ)IntServ通过端到端的资源预约协商,在发送方到接收方之间建立起一条保证满足QoS需求的路径。

在IntServ网络中,一个终端应用发出包含QoS相关信息的请求后,网络使用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和带宽管理策略来分配带宽、处理器、存储空间等资源,并由接受者来最终决定是否接受这一请求。

IntServ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保留资源如何分配、路由如何维护更新和选路(routing)的相关信息和状态,同时,必须保留一张分组类别状态表,用来判断如何将收到的数据分组正确划分到不同的服务类别,从而确保相应的数据流得到可靠的服务响应。

IntServ网络通过RSVP来完成QoS的协商、网络资源的预留以及策略管理。

IntServ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多种业务并存的网络环境下,通过RSVP与终端应用交互,为对服务质量有着不同要求的应用提供满足需要的服务等级,在理论上实现了绝对的服务质量保证,具有最高的QoS支持粒度。

IntServ还通过RSVP的“软状态”信息,可以支持网络状态的动态改变与多播业务中叶节点动态加入退出问题,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分配。

但是,由于在端到端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中,都需要保留和刷新RSVP软状态(Soft State)信息,会产生大量的信令处理和存储资源开销,从而引起扩展性差的问题,这在核心骨干网络上尤为严重。

并且,IntServ要求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所有路由器都支持诸如RSVP的信令协议,如果其中存在有不支持的网元设备,虽然信令可以透明地通过,但已无法实现最佳的资源预留,不能完全保证服务质量的有效提供。

2. 区分服务(DiffServ)DiffServ不是针对每一个数据流进行资源预留分配,而是根据服务等级协议(SLA),将具有相似QoS要求的数据流划归为一类,对同一类数据流采取一致的传输处理。

它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对数据流进行汇聚分类,给予级别高的数据流以优先的处理,从而为不同QoS需求的数据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DiffServ网络中的网元(network element)并不保留资源分配的相关信息和状态,也不记录每一个数据流的相关状态。

因此在DiffServ网络中,节点存储的状态信息数量与服务级别的多少成正比,而不是数据流的数量。

在网络规模扩大和数据流量增加时,DiffServ不会像IntServ会引起网络的状态存储和转发处理开销线性增加。

但是,DiffServ对数据流的分类和优先级简化,会降低它提供服务质量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得QoS的支持粒度“变粗”。

也就是说,DiffServ不能知道某一特定应用的QoS的具体需求细节,它提供的QoS能力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应用需求。

并且,当应用程序愿意更改起初发出的QoS请求(增高或降低QoS能力)的时候,DiffServ 无法知道这一情况,也无法与终端应用进行通信协商。

DiffServ只是在网络的边缘对数据流进行复杂的分类(classification)和区分(conditioning),在网络核心的每个节点只根据IP头中的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ntrol Point)来选择相应PHB(Per-Hop Behaviors,逐跳行为)进行简单的转发处理。

也正如前面所提到的,DiffServ的存储处理开销只与服务级别的多少成正比,而不是数据流的数量。

因此,DiffServ 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比IntServ更适合应用于核心骨干网络。

另一方面,由于DiffServ对数据的分类标记都在网络边缘进行,网络核心相对比较简单,只执行数据的聚集转发,现有的网络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实现对它的支持。

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PLS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第三层的IP路由技术与第二层的快速交换转发技术相结合,给每个分组打上定长的标记(label),作为分组在传输时需要处理的唯一标志,通过简化协议堆栈来提高处理性能,为各种高层业务提供一个简单而高效的传输交换平台。

它兼具有IP技术的灵活性、可伸缩性,以及A TM等硬件交换的高速处理性能、QoS、流量控制功能,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许多重大问题,包括N平方问题、带宽瓶颈、多播控制以及VPN管理等;还能够实现流量工程、显式路由、QoS保证等IP网络目前尚不具备的功能。

要彻底解决IP技术的QoS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MPLS能否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MPLS中的标记分配和FEC机制与DiffServ中对服务质量的分类和标记机制实际上十分相似。

可以设想,如果将DSCP的分配融入到MPLS的标记分配过程中,MPLS的标记就将具有标记分组QoS特性的能力,一类FEC划分实际上就标定了一类具有相同QoS特性的IP 分组。

通过FEC的划分和标记的分配,MPLS就能按照不同的QoS要求,为每一个FEC建立起一条虚电路,对数据流进行可预测结果的传输。

由于MPLS与DiffServ内在的相似性,再加上MPLS本身的诸多优点,MPLS是一种很适于用来实现DiffServ的技术。

4. 子网带宽管理(SBM)由于QoS保证是从上而下的,前面所描述的QoS技术(IntServ、DiffServ、MPLS)已经到了OSI第三层及以上层,因此数据链路层也就是OSI的第二层也必须支持QoS,以便具有高优先级的帧在网络媒介中传送时可以获得高优先级的处理。

某些第二层的技术已经可以支持QoS了,例如异步转移模式(A TM)。

而其他更多的LAN 技术(如以太网技术)最初并非为支持QoS设计的。

以太网作为共享的广播媒介,在它的交换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标准的尽力而为的IP服务,这种服务中的各种时延对像V oIP 这样有实时要求的应用有很大影响。

子网带宽管理(SBM)协议就是一种用于802 LAN(如以太网)资源共享和交换的信令协议,它使IEEE 802系列子网能够支持RSVP。

4 基于SIP的综合V oIP QoS体系结构前面分析了IntServ、DiffServ、MPLS、SBM四种不同的QoS技术,它们都能够为数据流的可预测传输提供支持,但设计思想和实现机制各有不同。

如果单独应用在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中,它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任何其中一种技术,都无法独立实现基于全网、从上而下的QoS保证。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四种技术在QoS支持粒度、网络拓扑分布和网络实现层次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