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共23张PPT)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2f796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48.png)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 1.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 • 2.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
•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 (一)观察法
• 1.什么是观察法。
•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 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 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
•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 形成期:1882-一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 实验法、观察法 杜威 斯特恩
• 演变期:一战-二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
• 流派多 刊物大量发行 逐渐走向成熟 皮亚杰 格塞尔
• 发展期:二战-至今
• (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
• “儿童”
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 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 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 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 2.观察法的种类 • (1)长期观察法与定期观察法 • (2)全面观察法与重点观察法 • (3)观察法实施要求
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 教育心理
学
学
• 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具有自然学的
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的性质
•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
• 诞生背景:适应社会发展与心理学自身的 发展需求。
• 1.社会发展:
•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教育(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 1962年,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
第五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3675e75fbfc77da269b1fc.png)
(五)罗杰斯与斯金纳 的论战
斯金纳 1、关心外部控制; 2、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提供精 确控制与可预测结果的教育环境; 3、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技 术的提炼与精确的评定方法来解 决教育问题; 4、教材编好、教学方法得当学生 就会好好学习
罗杰斯 1、寻找摆脱外部控制的手段; 2、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作出个 人选择; 3、开放学校、不分年级教室和 “自由”学校; 4、个人赋予教材以意义
4、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模式,无统一的进度; 5、采用能力年龄混合编班; 6、采用无隔间的开放教室; 7、教师合作的协同教学。
3、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 人生追求的目标。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
1、自我实现论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指作为人类共 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指作为 个体的人的潜能的自我实现。
2、有意义学习论
指学习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是有意义的,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 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挥发生重大变化的 学习。
三、辨别差异
2 1 3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客体 1 1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 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 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成过程。 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2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 2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 2、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比电 由部分到整体。 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3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 3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 3、认识事物首先要整体认识,整体理解有 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学 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课件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95b7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4.png)
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听觉和节 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
力。
音乐能够帮助幼儿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通过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情 感交流,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和 表达情感。
音乐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通过歌词和旋律的配 合,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 平。
0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总结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理解,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 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详细描述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是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前操作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和沟通,具体操作阶段儿童能够进 行逻辑思考,形式操作阶段则强调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幼儿教育心理学将与多个学科进 行交叉融合,如神经科学、发展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以更全 面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技术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等,对幼儿心理发展 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预测,提高
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重视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尊重其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
注意力发展
记忆力发展
幼儿的记忆力逐渐从机械记忆向理解 记忆发展,能够通过联想和归类等方 式记忆信息。
幼儿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 注意发展,能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完 成某项任务。
情感发展
01
02
03
情绪表达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60759649649b6649d74729.png)
第二,近期的。 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 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
12
四、归因理论
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 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 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
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 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 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 情景三:约会所得300 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 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 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
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 SP>FP:
成功——提升成就目标 失败——降低成就目标 SP<FP: 成功——重复同样行为 失败——加重失败焦虑 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 因价值(Is) 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
11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 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
[案例1]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
不够漂亮,因此很不自信。有一天,她在饰物店发现了一
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
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急于让
大家看看她美丽的蝴蝶结,她飞快地跑出饰物店直奔学校
而去,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五章PPT教学课件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第五章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b9a94183d049649a665869.png)
2020/12/11
10
▪ 下位学习 相关类属 例:
x (原有的一
般观念)
新学的 y u v w (原有的具
观念
体观念)
x与y的相互作用,通过x的部分质变来
理解y。
2020/12/11
11
▪ 上位学习 例:
新学的 A 观念
原有的具 a1
a2
a3
体观念
2020/12/11
新的学习为a1、 a 2、a3的总括
▪ 知识学习的基本类型
➢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020/12/11
7
1、知识和知识学习
▪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 符号学习
➢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 么。包括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和事实性知识。
▪ 概念学习
➢ 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某一类事物的 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
2、知识的保持
▪ 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1秒之内; 容量较大; 编码方式以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为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保持时间有限,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容量有限,7±2个组块;
1. 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直观教学方式 2.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4. 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的概括辨别作用 5. 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6. 科学地使用比较教学 7.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
括
2020/12/11
19
1.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2. 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3. 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 4. 易下定义概念与难下定义概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17f5a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f.png)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第一章,其中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1.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3 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提高学生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
难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材料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小组讨论所需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儿童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论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评估方法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观察法、访谈法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实际操作。
六、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包括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结构。
作业设计:1. 请简述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一个儿童发展的案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b5f9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01讲小学生发展的概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目录壹小学生发展的概述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叁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身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2.体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长的,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的重量,学生到达小学末期,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为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大脑皮层额叶,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各部分都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额叶的增大上;3.神经系统的机能(1)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2)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3)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5)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
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一)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超越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2.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3.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
(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2)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②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③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④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学习。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变为学校学习。
2.学习兴趣(1)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第一,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第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第三,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第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这种学习活动的兴趣逐步下降;第五,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3f76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e.png)
• (四)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 (五)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 (六)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不 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 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 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1.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 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 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 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 力的缺失。
• 局限: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偏向滞后; 只注意到普遍性规律,忽视特殊性规律。
• 教育意义: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 征,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要 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 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 学派)的创始人,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对 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 作出了贡献,并留下了186种200多万字的文献著 作。
• (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 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
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 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 水平; • 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 是由环境决定的。 • 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 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 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 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 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4f91e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1.png)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展开,详细内容涵盖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的养成、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促进儿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分析并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并实践有效的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实际应用与学习策略的指导。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挂图。
2. 学具:学习手册、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学习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儿童学习心理的思考。
2. 理论讲解:a. 简介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各阶段特点。
b. 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动机、策略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决。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
5. 应用与实践:分享优秀教学案例,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学习心理学理论。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认知发展基本阶段2. 学习心理学核心概念3. 儿童记忆与思维策略4.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b. 请结合实际教学,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并分析其心理学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反思自己在理论掌握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a. 阅读相关学术文章,深入了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前沿动态。
b. 参观优秀幼儿园,观察并分析其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实践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5.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64f2c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b.png)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第一篇: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第五章《儿童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认知方式2、场独立型3、场依存型4、气质5、智能二、选择题1、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2、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B.性格C.气质D.倾向性3、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C.冲动型和沉思型D.辐合型和发散型4、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6、有的人属于“聪明早慧”,而有的人则是“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7、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10、《水浒传》一书中的林冲应该属于()气质类型。
A.粘液质B.抑郁质C.胆汁质D.多血质11、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12、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13、《红楼梦》一书中的林黛玉应该属于()气质类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PPT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上)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70dd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b.png)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01 总结词
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 的需求
02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认 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在需求和 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该理论 重视情感、价值观和人格等因 素对学习的影响。
03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等。
04
实践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学,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发 展能力。同时,该理论也强调教 师的角色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 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总结词
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通过 环境刺激和强化来习得的。该理论主张通过观察 和实验来研究学习过程,并强调奖励和惩罚等外 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实践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例如 在行为矫正、技能训练和语言学习等方面。
认为人有一种追求成就的动 机,这种动机推动人们去追 求符合社会价值的目标,并 促使人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影 响和受行为过程控制的中介 因素影响,人的行为主要受 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什 么样的结果的评价与估价影 响,即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 行为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
起的动机。
倾向完全 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 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强化 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马斯洛提出,人有各种需要, 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 自我实现需要等。这些需要 可以成为行为动机,推动人 们进行学习和创造活动。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 PPT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知识的学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205365ba1aa8114531d95a.png)
3、教学措施
(1)多使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 容形成表象;
(2)在学习抽象的材料时多使用类比和举例,加 深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
(3)列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体 系化和组织化;
(4)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的对所 学材料(命题)精致化和组织化的方法。
在依据
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
2、规则学习的方式 (1)发现式的规则学习 (2)接受式的规则学习 3、有效进行规则学习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通过言语指令让学生明确相关问题 (2)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 (3)教师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时,为学生提供过
程清晰的示范 (4)设计并提供有效的练习 (5)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与强度 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5、注意将概念放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中
二、规则的学习与教学
1、规则(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 语的说明。
2、规则学习的过程 (1)对规则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 (2)理解规则所表达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 (3)规则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
二、图式获得的教学措施
1、对学生学习时工作记忆提供支持。 2、注意呈现一定数量的反例。 3、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样例。
第四节 程序性知识及其获得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 1、产生式:是指一条关于“条件-行动”的
规则,即满足特定条件就产生相应行为的 规则。 2、产生式的组成:条件和行为 条件部分往往以“如果(if)”开头; 行为部分则以“那么(then)”表示。
科林斯和奎利恩提出了“有层级的命题网 络结构”
层次网络模型
二、表象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 出现时,仍然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出事物的 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过程
• 巴甫洛夫进一步探讨了条件反射的泛化、分化和 消退以及神经活动的机制等问题,完善其经典性 条件反射理论。
• 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反应。 • 分化是指能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 消退是指在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如果呈现条
件刺激而不给食物强化,那么狗产生唾液分泌会 越来越少,最终反应完全消退。 • 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条件反射原理(包括泛化、分 化和消退原理)来巩固学习和良好行为,或矫正 不良行为、消极态度和情绪。 •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对行为主义的创 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反应之 间建立联结。
• 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 因而有人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称之为“尝试—错 误”学习理论。
• 桑代克提出著名的学习定律: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
• 评价:桑代克混淆了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把动物学 习的规律推广到人类学习上;而且对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解 释过于简单,忽视了人类学习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意识水平; 他还将学习过程看作是盲目的,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 学习的目的性。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后来的行为 主义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行为主义以行为观察取代意识的内省,注重运用科学的实 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外在行为,从而导致了一场心理学的革 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对动物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 基础上,通过揭示动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外显的行为变化, 进而推断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并据此总结出来的学习 理论。
• 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就是S-R的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 获得这些联结或建立联系,学习的条件是不断得到强化。
•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与早期行为主义观点有着显著的 区别。
• 他把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行为,称为 “应答性行为”;另一种是不需要刺激引发,在一定情境 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称为 “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被动的,而操作性行为是 自发的,它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四、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是美国著 名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操作条 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 开创者。斯金纳的一生获得多项重大的荣 誉奖: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 贡献奖,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科学 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 金会赠给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美国心 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于 1896年开始从事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 于1898年以《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 的实验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 在他的研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猫的迷 笼实验”。
桑代克迷箱
• 桑代克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联结主义学 习理论。
三、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华生的行为“习惯说”或称 “刺激—反应说”为代表。华生从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 借用巴甫洛夫的生理学名词(肌肉运动、腺体分泌、肢体 反应等)替换传统心理学中的感觉、思维、情绪等概念, 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验技术加以采用。
• 华生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组织起来, 形成一定联系的过程,即是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在华生 看来,不仅动物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人类的学习也在于 形成习惯。他认为,人的各种行为不外是“肢体的习惯”、 “言语的习惯”和“肺腑的习惯”,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 立S—R联结而形成的。
第五章 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这一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学习的心 理学理论。从早期的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联结说、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以苛勒为代表的顿 悟说,到后来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新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直到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构成了一套系统的学习理论。不同的学 习理论有不同的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 善于进行比较。
• 应答性行为所导致的是反应性条件反射,而操作性行为所 导致的则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重视刺激对 引起所期望的反应的意义,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行为后 果对行为反应的意义。
• 斯金纳为研究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设计和发明了一种 学习装置——“斯金纳箱” ,对白鼠的操作性行为进行 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从中得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规 律。
• 华生根据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做了一个著名的婴儿恐惧形 成实验。
婴儿恐惧形成实验
• 根据实验结果,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经典 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S—R);
• 学习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即形成 S—R的过程。
• 在学习规律方面,华生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 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所谓频因律就是指某种动 作经多次重复练习后就容易形成连续的动作习惯, 同时重复其它动作的次数减少,从而使要学习的 动作不断得到巩固;所谓近因律就是指学习者往 往容易学会一个动作序列中的最后学习的动作, 而且在下次练习时,又倾向于提早出现。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是俄国生理学 和与之相关的客观心理学的代表。他主要从事有 关心脏的神经机能、消化腺和大脑的高级神经中 枢的研究。他因消化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 得1904年的诺贝尔奖金。而有关条件反射的理论 和实践是巴甫洛夫的最伟大的科学贡献。
• 巴甫洛夫在对狗的消化系统的研究中发现,可以 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分泌唾液的反应。为此, 巴甫洛夫设计并进行了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Waston)于1913 年创立,并在此后统治西方主流心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以1930年为界线,美国 的行为主义可分为早期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 对行为主义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 学说和以桑代克为代表的动物心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