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2013-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义务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责任单位

(2)0(1)(3)年(5)月

目录

一、课程价值与意义 (1)

二、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 (1)

(一)小学部分 (1)

基础内容 (1)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 (3)

(二)初中部分 (4)

基础内容 (4)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 (7)

(三)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 (8)

四、教学实施建议 (9)

(一)课程开设 (9)

(二)课堂教学 (9)

(1).教学基本导向 (9)

(2).课堂教学要求 (9)

(3).体现学科特色 (10)

(三)教学评价建议 (10)

(1).过程性评价 (10)

(2).总结性评价 (11)

(四)教师发展 (11)

(1).教师基本能力要求 (11)

(2).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1)

一、课程价值与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基本工具及其基本操作与应用技术的掌握;也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更要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发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

二、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按照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基础内容均包含“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部分,小学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初中适宜在七、八年级开设。小学拓展内容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小学阶段学习以体验为主,初中阶段则逐渐向解决实际问题过渡。

本意见中的基础部分是北京市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部分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鉴于拓展内容于学生成长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建议各学校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一)小学部分

基础内容

基础内容的主要目标包括:((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大致组成,在具体操作中对文件管理形成初步的体验,形成负责、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2))能够借助各种简单工具编辑多种媒体信息,并根据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利用各种媒体来进行简单表达,实现有效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对多媒体及其应用形成初步认识;((3))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能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通过体验网络的基本应用,感悟因特网魅力,在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

带来的变化。

专题(1). 信息技术基础

专题(2).信息加工与表达

专题(3).网络与信息交流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

小学阶段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算法问题,并与程序语言表达的算法形成关联,形成对程序设计过程和算法概念的初步体验。小学阶段宜采用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

(二)初中部分

基础内容

初中阶段基础内容主要目标包括:((1))常见信息技术硬件的分类与构成,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文件分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技术的一般性和开放性特征;((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加工的能力,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工作,具备初步的跨工具迁移应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感悟多媒体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继续提高对网络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水平,提高应用能力;了解网络技术发展最新进展,掌握网络社交的基本礼仪,学会自我保护。

专题(1). 信息技术基础

专题(2).信息加工与表达

专题(3).网络与信息交流

拓展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

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基本定位和价值取向相同,以程序为基础,以算法为核心,不以代码编写训练为重。初中阶段教学宜借助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过程、方法;能从简单生活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感悟算法的价值。

(三)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

为帮助理解,下表列出了教学中描述教学目标时常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水平: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程开设

小学阶段中,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建议为小学三、四年级。一些确有条件在低年级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建议在让学生“入门”和“感悟”的原则的基础上,将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相伴或融合进行,一般不建议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实施。

各区县、学校必须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课时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应确保开足课时,小学、初中阶段总课时数各不少于70课时,且不得随意调换、挤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基础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国家课程课时开设,拓展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时开设。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和学生获得信息素养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展现教师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建议信息技术教师遵循基本的教学导向,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1).教学基本导向

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

(2).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并规范地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