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有理数减法(第二课时)(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加减 1.4.2 有理数的减法学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加减 1.4.2 有理数的减法学案沪科版
3.下列算式: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达标检测☆
1.填空:
(1)(-6.8)-(+4.5)=.
(2)(-4.3)-(-5.3)=.
(3)已知-6=-12,则=.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这个负数的ຫໍສະໝຸດ 反数B.两个负数相减,差为负数
(1)(-11)+(-10)(2)(+6)+(+3)(3)(-8)+(+9)(4)(-5)+3
2.某件商品的价格标为3.5元~4元,它确切的含义是什么?这件商品的价格差是多少?
二、导读:
阅读课本第20—21页,并完成以下问题:
1.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2.上面的两个问题,就是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该如何转化?
三、盘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
用字母表示为:a-b=a+(-b)
☆合作探究☆
1.计算:(写出应用法则的过程)
(1)0-(-4.5)(2)(-12.8)-(+11.8)
(3)(-18)-(-8)(4)2 – 8
2.比-5小-7的数是_________,比0小-3的数是___________.
C.负数减去正数,差为负数
D.正数减去负数,差为正数
3.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进行答题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l题加50分,答错1题扣50分.游戏结束后,各组的分数如下表所示: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100分
150分
-400分

1.4有理数的加减-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有理数的加减-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律;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理数加减法运算;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2.掌握如何运用四则运算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热身操老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活动,如眼保健操、拉伸操等。

2. 导入新概念在数轴上让学生观察-3和3、-5和5、-8和8三组点对称的点,引出有理数,说明有理数的定义。

3. 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1.相同符号的有理数相加(减):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减),符号不变,即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有理数;2.不同符号的有理数相加(减):它们的绝对值相减,符号与较大的数的符号一致,即正负抵消取较大数的符号为差的符号。

4. 练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1)计算-5+2+1-3;(2)计算-6+8-7。

5.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个运动员第1天跑了-6千米路程,第2天跑了7千米路程,请问他这两天一共跑了多少千米?6.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1)某手机初始时电量为-76%,充电后电量变为+46%,求充电前手机电量百分之多少?(2)某学生体重为-45千克,一周后减轻了12千克,求减轻后的体重。

7. 总结归纳按照运算规律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思考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够应用有理数的问题,并用有理数运算法则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是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理解,而实际问题的讨论更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2024)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2024)
1
3
1
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2)将 2.125 和-0.6 化成分数 2 和- ,再和(-1 )
8
5
8
2
和(-3 )分别相结合运算.
5
1 1
2
【规范解答】(1)原式=(14-13)-(7-6)=1-1=0;(2)原式=(2 -1 )-(3
8 8
5
3
+ )=1-4=-3.
5
【方法归纳】在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
=−9
新课本练习
2.某村共有8块小麦试验田,每块试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
产为正,减产为负,单位:kg):55,-40,10,-16,27,-5,-23,38.今年的
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解:55-40+10-16+27-5-23+38
=(55-10+27+38)-(40+16+5+23)
数,不足200 kg的数记作负数,则这10袋余粮对应的质
量(单位:kg)分别为-1,+1,-3,+3,0,-5,-
3,-1,+2,-4.
(-1)+(+1)+(-3)+(+3)+0+(-5)+(-3)+(-1)+
(+2)+(-4)=-11(kg).
答:这10袋余粮总计不足11 kg.
6.刘洋连续记录了他家私家车一周中每天行驶的路程(如下表),以50 km为标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0-84= 46(kg),
答:今年的小麦总产量与去年相比增产46kg
课堂反馈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加法的简化运算.
【例 1】计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
1.何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相减时必须同时改变几个符号?
3.计算:(1)(-3)-(-9);(2)2-7(3)0 -(-2.5)
(2)(-2.8)-(+1.7);
四、合作探究:(10min)
问题: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归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式子a-b=a+(-b)
强调2个变化要素:减变加,减数变为相反数
五、理解应用:(10min)
1.计算:(1)(-3)-(-9);(2)2-7;(3)0-(-2.5);
(4)(-2.8)-(+1.7);
注:进行有理数减法必须同时改变两个符号:
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一、创设情境:(3min)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引人了负有理数,打破了小学所学的算术加法的运算秩序,我们在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样地,引人了负有理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呢?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1.4有理数的加减(2)
课时
1课时
(总第8课时)
科任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说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

沪科数学七上新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 2.有理数的减法

沪科数学七上新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 2.有理数的减法
[归纳总结] 此类题目常利用两个数的差来表示,再求解.
1.4
有理数的加减
课 堂 小 结
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加减
[反思] 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你认为要
注意哪两个改Leabharlann ? [答案] 减号变加号,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点高出多少米?
解:-28.6-(-126.3)=-28.6+126.3=97.7,
-65.5-(-126.3)=-65.5+126.3=60.8,
-28.6-(-65.5)=-28.6+65.5=36.9.
1.4
有理数的加减
答:A点比B点高出97.7米,C点比B点高出60.8米;A点比
C点高出36.9米.
1.4
有理数的加减
解:(1)8-(-3)=8+3=11;(2)-20-(-12)=-20+12=
-8;(3)-18-(+15)=-18+(-15)=-33;(4)0-2013= 0+(-2013)=-2013;(5)0-(-2014)=0+2014=2014. 相反数 . [归纳]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___ [点拨] 1.在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
数 学
新课标(HK) 七年级上册
1.4 有理数的加减
2. 有理数的减法
1.4
有理数的加减
基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计算: 会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1)8-(-3);(2)-20-(-12);
(3)-18-(+15);(4)0-2013; (5)0-(-2014). [解析]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换成加法再利用加 法法则计算.
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再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PPT课件(沪科版)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PPT课件(沪科版)

计算下列各式:
•50 - 20 = 30
50 +(-20)=?
•50 - 10 = 40
50 +(-10)=?
•50 – 0 = 50
50 + 0 = ?
•50 -(-10)= 60 50 + 10 = ?
•50 -(-20)= 70 50 + 20 = ?
计算下列各式:
•50 - 20 = 30
2.(1)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数一定
是(C )
A. 0 B. 正数 C. 负数 D. 0或负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A 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B 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C 0 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D 两个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 有理数的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 数大; C 0 减去一个数 ,仍得 这个数; D 两个相反数相减得 0 ;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
一些城市某天的天气预报
城市 天气 最高温 最低温
西安
多云
15
7
兰州
小雨
9
5
哈尔滨 小雪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银川
小雪
0
-1
沈阳
小雪
5
-2
…………. ……….. ………. ………..
温差
一些城市某天的天气预报
城市 天气 最高温 最低温
西安
多云
15
7
兰州 小雨
9
5
哈尔滨 小雪
3
-3
银川 小雪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4节“有理数的加减”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也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则,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有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法则,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实例。

2.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种商品的总价?如何计算找零?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有哪些规律?如何进行计算?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能够正确判断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的结果;
3.学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加减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4.能够应用有理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难点
1.重点: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运算顺序和混合运算。
2.难点: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尤其是负数和分数的处理;
(2)正确判断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的结果;
(3)解决有理数混合运算时,理清运算顺序,避免运算错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
4.合作交流,拓展提升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总结,内化知识
作业要求:
1.认真审题,规范计算,注意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
2.保持作业本的整洁,书写工整,便于教师批改和讲解;
3.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强调有理数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2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

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3.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4.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探究得出减法法则,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

1.4 有理数的加减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和运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归纳、比较,体验数学学习交流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0的四则运算.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2.问题: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师:同学们,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详细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了50米,写成算术就是:(+20)+(+30)=+5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思考:还有哪些可能情形?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写成算式是(+20)+(-30)=-1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20)+(+30)=(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所得和的符号似乎不能确定,让我们再试几次:你能发现和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4)+(-3)=( ); (+3)+(-10)=( );(-5)+(+7)=( ); (-6)+2=(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5)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30米.写成算式是:(-30)+(+30)=( ).(6)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30)+0=( ).我们不难得出它们的结果.2.概括.师: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三、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例1】计算:(1)(+2)+(-11); (2)(+20)+(+12);(3)(-1)+(-); (4)(-3.4)+4.3.【答案】(1)原式=-(11-2)=-9;(2)原式=+(20+12)=+32=32;(3)原式=-(1+)=-2;(4)原式=+(4.3-3.4)=0.9.【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分析(1)每队进球总数记为正,失球总数记为负,这两个数的和为该队的净胜球数.(2)比赛双方中一方的进球数也是对方的失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球,失球,净胜数为+ = ;黄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 ;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 .四、巩固练习课本P19练习的第1、2题.【答案】略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与计算“和”的绝对值这两个问题.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优化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优化运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复习一下吧!1.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计算:(1)6.18+(-9.18);(2)(+5)+(-12);(3)3.75+2.5+(-2.5);(4)+(-)+(-)+(-).说明:通过练习巩固加法法则,突出计算简化问题,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2)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3)总结:让学生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三、例题讲解教师板书例题并和学生共同完成.【例1】计算:(1)(+26)+(-18)+5+(-16);(2)(-1)+1+(+7)+(-2)+(-8).【答案】(1)原式=(26+5)+[(-18)+(-16)]=31+(-34)=-(34-31)=-3.(2)原式=[(-1)+(-2)]+[1+(-8)]+7=(-4)+(-7)+7=(-4)+[(-7)+7]=(-4)+=-(4-)=-3.从几个例题中你能发现应用运算律时,通常将哪些加数结合在一起,能使运算简便吗?【例2】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1)(+66)+(-12)+(+11.3)+(-7.4)+(+8.1)+(-2.5);(2)(+3)+(-2)+(-3)+(-1)+(+5)+(+5);(3)(+6)+(+)+(-6.25)+(+)+(-)+(-).分析利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结合,然后相加,可以使运算比较简便;有分数相加时,利用运算律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起来,将带分数拆开,计算比较简便.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括号.相加的若干个数中出现了相反数时,先将相反数结合起来抵消掉,或通过拆数、部分结合凑成相反数抵消掉,这样计算比较简便.【答案】(1)原式=(66+11.3+8.1)+[(-12)+(-7.4)+(-2.5)]=85.4+(-21.9)=63.5.(2)原式=(3+)+(5+)+[-(2+)]+[-(1+)]+(5+)+[-(3+)]=3+5+++(-2)+(-1)+(-)+(-)+5+(-3)++(-)=7.(3)原式=(+6)+(-6.25)+(+)+(-)+(-)=-.【例3】10袋小麦的质量(单位:kg)分别如麦以90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kg 或不足多少kg?【解】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kg).90×10=900(kg),905.4-900=5.4(kg).答:这10袋小麦一共905.4kg.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5.4kg. 四、巩固练习课本P20练习的第4、5题.【答案】略五、课堂小结师引导学生小结: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技巧有: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4.带分数拆开:计算含带分数的加法时,可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结合相加.注意带分数拆开后的两部分要保持原来分数的符号.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2.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难点】法则本身的推导和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看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1.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1)(-2)+(-6);(2)(-8)+(+6).3.问题: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310℃.)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应该用减法计算上题,从而引出新课.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1)回忆: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计算(-8)-(-3)也就是求一个数,使这个数与-3相加等于-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有(-5)+(-3)=-8,所以(-8)-(-3)=-5.①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试一试:再做一个填空:(-8)+( )=-5,容易得到(-8)+(+3)=-5.②比较①、②两式,我们发现:-8“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2)再试一次:10-6=(4),10+(-6)=(4),得10-6=10+(-6).(3)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进行计算.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a、b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a-b=a+(-b).三、例题讲解【例1】计算:(1)(-32)-(+5); (2)7.3-(-6.8);(3)(-2)-(-25); (4)12-21.【答案】(1)(-32)-(+5)=-32-5=-37.(2)7.3-(-6.8)=7.3+6.8=14.1.(3)(-2)-(-25)=(-2)+25=23.(4)12-21=12+(-21)=-9.【例2】某次法律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答案】20-(-10)=20+10=30(分),即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相差30分.四、巩固练习课本P21~P22练习的第1~4题.【答案】略五、课堂小结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把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不变.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体会在实际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将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教师指名学生说出: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4.符号“+”和“-”各表达什么意义?5.指名化简:+(+3);+(-3);-(+3);-(-3).6.学生口算:(1)2-7; (2)(-2)-7;(3)(-2)-(-7); (4)2+(-7);(5)(-2)+(-7); (6)7-2;(7)(-2)+7; (8)2-(-7).二、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以上口算题中(1),(2),(3),(6),(8)都是减法,按减法法则可写成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同样,(-11)-7+(-9)-(-6)按减法法则应为(-11)+(-7)+(-9)+(+6),这样便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称为代数和.再看16-(-2)+(-4)-(-6)-7写成代数和是16+2+(-4)+6+(-7).既然都可以写成代数和,正负9、正6的和”,运算上可读作“负11减7减9加6”;16+2+(-4)+6+(-7)=16+2-4+6-7,读作“正16、正2、负4、正6、负7的和”,运算上读作“16加2减4加6减7”.2.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既然是代数和,当然可以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三、例题讲解【例1】把(+)+(-)-(+)-(-)-(+1)写成省略正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答案】原式=(+)+(-)+(-)+(+)+(-1)=--+-1=-1.读作:“、-、-、、-1的和”.【例2】计算:(1)(+7)-(+8)+(-3)-(-6)+2;(2)+(-)--(-).【答案】(1)(+7)-(+8)+(-3)-(-6)+2=(+7)+(-8)+(-3)+(+6)+2(减法法则)=(7+6+2)+(-8-3)(加法交换律、结合律)=15-11=4.(2)+(-)--(-)=+(-)+(-)+(+)(减法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例3】一批大米,标准质量为每袋25kg.质检部门抽取10袋样品进行检测,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千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结果如下表:这10袋大米总计质量是多少千克?【答案】1+(-0.5)+(-1.5)+0.75+(-0.25)+1.5+(-1)+0.5+0+0.5=[1+(-1)]+[(-0.5)+0.5]+[(-1.5)+1.5]+[0.75+(-0.25)]+0.5=1(kg)25×10+1=251(kg).答:这10袋大米的总计质量是251kg.四、巩固练习(1)课本P25练习题.(2)-3,+5,-7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多少?【答案】(1)略(2)(|-3|+|+5|+|-7|)-(-3+5-7)=20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4有理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加减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能会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梳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2.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的教学素材。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有理数加减运算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或问题情境,引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支尺子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方法。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 2.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 2.有理数的减法 【教案1】

课堂类型:新授课课前预习:1.(‐2)-4=______, (‐2)-( )= ‐7 ,( )-( +2 )=+8, (‐10)-( ‐6)=_______2.下表是北京与国外几个城市的时差,其中带正号的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小数,试分别求出(1)东京与巴黎的时差.(2)芝加哥与巴黎的时差.(3)纽约与东京的时差。

城市 东京 巴黎 纽约 芝加哥 时差(时) +1 -7 -13 -1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况气象预报员报告了某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是8 ℃与‐2℃你会求这一天的日温差吗?(借助温度计试试)比较一下你与别人列出的算式是否一样,能说明一下你的算式吗?8-(‐2)=10 8 + 2 =10结论相同,是偶然巧合吗?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即为8 - (‐2) = 8+2试一试:填空: ① (‐3)– 5 = ‐3 +_____, ② 3 - (‐5) = 3 + _____ ③ 3 – 5 = 3 + _______ ④ ‐3 - (‐5) = ‐3 + ________小结归纳:加减互为逆运算,有理数减法可转化为加法,减号变加号,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因此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题讲解:例1:计算:① (‐5)-( +8 )② 0 -(‐22)③ (+25 ) - (35)- (‐3.2) 练习:根据天气预报:北京‐14---5 ℃,沈阳‐7---2℃,长春‐10---1℃天津‐2---9℃, 计算它们的日温差小结: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就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加减混合运算也即可统一为加法运算.如:3+5-7可看成3+5+(‐7), ‐3-51+2可看成‐3+(‐51)+2 例2: 计算: ‐12-(+20)+(‐36)-(+3.6) (注意简便计算)练习: 1.(‐2.8)-(‐3.6)+(‐1.5)-(+3.6)2. ‐23 -(‐45 )-(‐15 )- 13课堂检测:小结本节内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加减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2. 有理数的减法【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减法运算.2.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以及减法化为加法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在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结合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使学生在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通过有理数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渗透讨论法、转化法、归纳法的运用.【教学重点】重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难点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下表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5年1月28日天气预报中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统计表:你知道这三个城市的温差吗?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从温度计上观察得到三个城市的温差,并得到相应的数学算式.完成下列填空:昆明:9-2=______ 9+______=7杭州:6-(-2)=______ 6+______=8北京:-2-(-12)=______ -2+______=10思考(1)观察每组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2)每组算式的运算符号有什么关系?(3)第一组算式中的减数与第二组算式中的第二个加数有什么关系?(4)第一组算式中的被减数与第二组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比得出有理数的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并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情境1中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昆明:9-2;杭州:6-(-2);北京:-2-(-12).情境2中(1)每组算式的结果相同;(2)每组算式的运算符号不同,一加一减;(3)第一组算式中的减数与第二组算式中的第二个加数互为相反数;(4)第一组算式中的被减数与第二组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相同.【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问题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对于法则内容的理解:(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填空:(1)3-(-3)=______;(2)(-11)-2=______;(3)0-(-6)=______;(4)(-7)-(+8)=______;(5)-12-(-5)=______.2.3比5大______.3.-8比-2小______.4.-4-()=10.5.如果a>0,b<0,a>b,则a-b的符号是______.6.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______米.7.判断:(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2)(-2)-(+3)=2+(-3).()(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4)方程x+8=5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5)若a<0,b<0,a>b,a-b<0.()8.计算:(1)(-2.5)-5.9;(2)1.9-(-0.6);(3)(-34)-12;(4)14-(-23).【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1)6 (2)-13 (3)6 (4)-15 (5)-72.-23.64.-145.正6.8848-(-155)=90037.(1)×(2)×(3)√(4)×(5)√8.解:(1)(-2.5)-5.9=(-2.5)+(-5.9)=-8.4;(2)1.9-(-0.6)=1.9+0.6=2.5;(3)(-34)-12=(-34)+(-12)=-54;(4)14-(-23)=14+23=1112.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有理数加法与有理数减法的关系是怎样的?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21页“练习”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在本节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的需要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的过程,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加法2教案新版沪科

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加法2教案新版沪科

1.4有理数的加减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二元一次方程x-2y=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A .01x y =⎧⎨=⎩B .1x y =⎧⎨=⎩C .11x y =⎧⎨=⎩ D .11x y =⎧⎨=-⎩2.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下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 )A .●、▲、■B .■、▲、●C .▲、■、●D .■、●、▲3.如图,150,a b ∠=︒∕∕,则2ACB ∠+∠=( )A .240°B .230°C .220°D .200°4.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6,那么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5.如图,在ABC 中,点F ,D ,E 分别是边AB ,BC ,AC 上的点,且AD ,BE ,CF 相交于点O ,若点O 是ABC 的重心.则以下结论:①线段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②ABD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③图中与ABD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5个;④BOD 的面积是ABD △面积的13.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63 )A .3B .3-C .3D .17.某同学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画的数轴除不完整外,没有其它问题.他解的不等式组可能是( )A .B .C .D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9.按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结果为3的x ,y 的值是( )A .x =5,y =-2B .x =3,y =-3C .x =-4,y =2D .x =-3,y =-91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cm 、4cm ,则第三条边长度可以是( ) A .1cm B .10cmC .7cmD .5cm二、填空题题 11.已知25x y =⎧⎨=-⎩是方程3mx ﹣y =﹣1的解,则m =_____.12.已知:3416x y +-+|5x ﹣6y ﹣33|=0,求代数式的值:168x+2018y+1=_______.13.如图,经过点B (﹣2,0)的直线y =kx+b 与直线y =4x+2相交于点A (﹣1,﹣2),则不等式4x+2<kx+b 的解集为_____.14.如图△ABC 中,∠A=90°,点D 在AC 边上,DE ∥BC ,若∠1=155°,则∠B 的度数为 .15.对任意两个实数a,b定义新运算:a⊕b=()()a a bb a b≥⎧⎨⎩若若<,并且定义新运算程序仍然是先做括号内的,那么(5⊕2)⊕3=___.16.《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其中第七卷《盈不足》记载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今有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问大、小器各容几何?”译文:“今有大容器5个,小容器1个,总容量为3斛;大容器1个,小容器5个,总容量为2斛.问大容器、小容器的容积各是多少斛?”设大容器的容积为x斛,小容器的容积为y斛,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我们见过的足球大多是由许多小黑白块的牛皮缝合而成的.初一年级的李强和王开两位同学,在踢足球的休息之余研究足球的黑白块的块数.结果发现黑块均呈五边形,白块呈六边形.由于球体上黑白相间,李强好不容易数清了黑块共12块,王开数白块时不是重复,就是遗漏,无法数清白块的块数,请你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求出白块的块数为_____块.三、解答题18.某文具店购进A、B两种文具进行销售.若每个A种文具的进价比每个B种文具的进价少2元,且用900元正好可以购进50个A 种文具和50个B 种文具, (1)求每个A 种文具和B 种文具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若该文具店购进A 种文具的数量比购进B 种文具的数量的3倍还少5个,购进两种文具的总数量不超过95个,每个A 种文具的销售价格为12元,每个B 种文具的销售价格为15元,则将购进的A 、B 两种文具全部售出后,可使总利润超过371元,通过计算求出该文具店购进A 、B 两种文具有哪几种方案? 19.(6分)计算: (1)22011()3()23---⨯-(2)(x-3)(2x+5)20.(6分)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y 轴上,将OAB 沿x 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DEC ,且点C 的坐标为()3,2-.()1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2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移动,若点P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 秒,回答下列问题:t =①_ ___秒时,点P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点P 的坐标.③当3秒5t <<秒时,设,,CBP x PAD y BPA z ∠=︒∠=∠=︒探索,,x y z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角形ABC 中A (0,2),B (﹣1,﹣1),C (1,0).(1)将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 'B ′C ′,画出三角形A ′B ′C ′(点A对应点A′,点B对应点B′,点C对应点C′);(2)直接写出三角形ABC的面积.22.(8分)已知AB∥CD,点E为平面内一点,BE⊥CE于E,(1)如图1,请直接写出∠ABE和∠DCE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过点E作EF⊥CD,垂足为F,求证:∠CEF=∠ABE;(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作EG平分∠CEF交DF于点G,作ED平分∠BEF交CD于D,连接BD,若∠DBE+∠ABD=180°,且∠BDE=3∠GEF,求∠BEG的度数.23.(8分)某商场计划购进A、B两种商品,若购进A种商品2件和B种商品1件需45元;若购进A种商品3件和B种商品2件需70元.(1)A、B两种商品每件的进价分别是多少元?(2)若购进A、B两种商品共100件,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多少件?24.(10分)已知2a﹣3x+1=0,3b﹣2x﹣16=0.(1)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a,b;(2)当a≤4<b时,求x的取值范围.25.(10分)如图14所示,∠1=40°,∠2=65°,AB∥DC,求∠ADC和∠A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B【解析】【分析】将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即可得到结果.【详解】A、x=0、y=1时,x-2y=0-2=-2≠1,不符合题意;B、x=1、y=0时,x-2y=1,符合题意;C、x=1、y=1时,x-2y=1-2=-1≠1,不符合题意;D、x=1、y=-1时,x-2y=1+2=3≠1,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2.B【解析】【分析】本题可先将天平两边相同的物体去掉,比较剩余的数的大小,可知■>▲,2个●=一个▲,即▲>●,由此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图可知1个■的质量大于1个▲的质量,1个▲的质量等于2个●的质量,因此1个▲质量大于1个●的质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过C作CD∥a,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ACD=180°,∠BCD+∠3=180°,再根据∠3=130°,即可得到∠ACB+∠2的度数.【详解】如图,过C作CD∥a,∵a∥b,∴CD∥b,∴∠2+∠ACD=180°,∠BCD+∠3=180°,∴∠2+∠ACB+∠3=360°,又∵∠1=50°,∴∠3=130°,∴∠2+∠ACD=360°-130°=23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A【解析】【分析】可以设两位数的个位数为x,十位为y,根据两数之和为6,且xy为整数,分别讨论两未知数的取值即可.注意不要漏解.【详解】解:设两位数的个位数为x,十位为y,根据题意得:x+y=6,∵x,y都是整数,当x=0时,y=6,两位数为60;当x=1,y=5,两位数为51;当x=2,y=4,两位数为42;当x=3,y=3,两位数为33;当时x=4,y=2两位数为24;当时x=5,y=1,两位数为15;则此两位共6个,【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未知数的整数性质讨论未知数的具体值,注意不要漏掉两位数的个位数可以为0的情况.5.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和性质判断①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②③.【详解】解:①因为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所以线段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不是角平分线,故①是错误的;②因为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所以△AB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故②是正确的;③图中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DC , △BCE , △BAE , △CAF , △CBF,共5个,故③是正确的;④因为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所以△BOD的面积是△ABD面积的13,故④是正确的.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6.B【解析】【分析】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由此即可求解.【详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1的相反数是1.7.C【分析】根据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特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因为数轴上的点都是实心圆点,所以两个不等式的符号都是≥或≤,只有C选项满足条件.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实心圆点和空心圆圈的意义.8.D【解析】【分析】已知两边时,两边的差<三角形第三边<两边的和,这样就可以确定x的范围,从而确定x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5<x<1.又∵x是偶数,∴可以取6,8,10这三个数.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如何已知两边来确定第三边的范围.9.D【解析】【分析】根据运算程序列出方程,再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2x-y=3,A、x=5时,y=7,故A选项错误;B、x=3时,y=3,故B选项错误;C、x=-4时,y=-11,故C选项错误;D、x=-3时,y=-9,故D选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主要利用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理解运算程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应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详解】解:4-3<x<4+3,则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二、填空题题11.﹣1【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解来求解参数,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因为25xy=⎧⎨=-⎩是方程3mx﹣y=﹣1的解所以3251m⨯+=-,即m=-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解满足方程来求解参数,其实就是代入,解一元一次方程.12.1【解析】【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x与y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6y﹣33|=1,∴34165633x yx y+⎧⎨-⎩=①,=②①×3+②×2得:19x=114,解得:x=6,把x=6代入①得:y=-12,则原式=168×6-2118×12+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3.x<﹣1.【解析】【分析】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即可找出不等式的解集,此题得解.【详解】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x<﹣1时,直线y=kx+b在直线y=4x+2的上方,∴不等式4x+2<kx+b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找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14.6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155°,∴∠EDC=25°.又∵DE∥BC,∴∠C=∠EDC=25°.在△ABC中,∠A=90°,∴∠B+∠C=90°.∴∠B=65°.15.1.【解析】【分析】根据“⊕”的含义,以及实数的运算方法,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详解】2)⊕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定义新运算,以及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16.53,5 2. x yx y+=⎧⎨+=⎩【解析】【分析】设大器容x斛,小器容y斛,根据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列出方程组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可列方程组得:53,5 2. x yx y+=⎧⎨+=⎩故答案是:53,5 2. x yx y+=⎧⎨+=⎩.【点睛】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运用,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1【解析】【分析】由每个五边形都连接5个六边形,每个六边形都连接3个五边形,根据五边形的边数相等可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白块有x 块,则:3x =5×12, 解得:x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分清楚黑块与白块的关系.三、解答题18.(1)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为8元,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为10元;(2)该五金商店有两种进货方案:①购进A 种文具67个,B 种文具24个;②购进A 种文具70个,B 种文具25个.【解析】【分析】(1)设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为x 元,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为y 元,根据“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比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少2元,且用900元正好可以购进50个A 种文具和50个B 种文具”,即可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设购进B 种文具m 个,则购进A 种文具()35m -个,根据购进两种文具的总数量不超过95个且销售两种文具的总利润超过371元,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m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m 为整数即可得出各进货方案.【详解】解:(1)设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为x 元,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为y 元,依题意,得:25050900y x x y -=⎧⎨+=⎩解得:810x y =⎧⎨=⎩. 答: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为8元,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为10元;(2)设购进B 种文具m 个,则购进A 种文具()35m -个,依题意,得:3595(128)(35)(1510)371m m m m +-≤⎧⎨--+->⎩解得:2325m <≤.∵m 为整数,∴24m =或25,3567m -=或70,∴该五金商店有两种进货方案:①购进A 种文具67个,B 种文具24个;②购进A 种文具70个,B 种文具25个.故答案为:(1)每个A 种文具的进价为8元,每个B 种文具的进价为10元;(2)该五金商店有两种进货方案:①购进A 种文具67个,B 种文具24个;②购进A 种文具70个,B 种文具25个.【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9.(1)-5;(2)2x 2-x-15.【解析】【分析】(1)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即可得到结果;(2)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合并同类项后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22011()3()23---⨯- =4-9=-5;(2)(x-3)(2x+5)=2x 2+5x-6x-15=2x 2-x-15.【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1)()2,0E - (2)①2;②当03t ≤≤时,点P 的坐标为(),2t -,当35t <≤时,点P 的坐标为()3,5t --;③z x y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求解即可;(2)①分两种情况:1)当点P 在BC 上时,点P 的坐标为()(),203t t -≤≤,;2)当点P 在CD 上时,点P 的坐标为()()3,535t t --<≤,,分别根据相反数的性质求解即可;②根据点P 的运动轨迹用含有t 的式子表示点P 的坐标即可;③如图,连接BP 、AP ,过点P 作//PF BC 与AB 交于点F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1)∵点A 的坐标为()1,0∴1OA =∵将OAB 沿x 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DEC∴1OA DE ==∵点C 的坐标为()3,2-∴3OD =∴312OE OD DE =-=-=∴()2,0E -;(2)①1)当点P 在BC 上时,点P 的坐标为()(),203t t -≤≤,∵点P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003t t -+=≤≤,解得2t =2)当点P 在CD 上时,点P 的坐标为()()3,535t t --<≤,∵点P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5035t t -+-=<≤,解得2t =,不成立故答案为:2t =;②由①可得:当03t ≤≤时,点P 的坐标为(),2t -,当35t <≤时,点P 的坐标为()3,5t --; ③z x y =+如图,连接BP 、AP ,过点P 作//PF BC 与AB 交于点F∵将OAB 沿x 轴负方向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为DEC∴//BC AD∵//PF BC∴////PF BC AD∴,CBP BPF APF PAD ==∠∠∠∠∵BPA BPF APF =+∠∠∠∴BPA CBP PAD =+∠∠∠∵,,CBP x PAD y BPA z ∠=︒∠=∠=︒∴z 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平移问题,掌握平移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1)见解析;(2)三角形ABC的面积=2.5【解析】【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对应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2)用矩形面积减去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解.【详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三角形ABC的面积=11123211213 2.5 222⨯-⨯⨯-⨯⨯-⨯⨯=.【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三角形的面积,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2.(1)∠DCE=90°+∠ABE;(2)见解析;(3)∠BEG=105°.【解析】【分析】(1)结论:∠DCE=90°+∠ABE.如图1中,从BE交DC的延长线于H.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证明;(2)只要证明∠CEF与∠CEM互余,∠BEM与∠CEM互余,可得∠CEF=∠BEM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设∠GEF=α,∠EDF=β.想办法构建方程求出α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结论:∠DCE=90°+∠ABE.理由:如图1中,从BE交DC的延长线于H.∵AB∥CH,∴∠ABE=∠H,∵BE⊥CE,∴∠CEH=90°,∴∠DCE=∠H+∠CEH=90°+∠H,∴∠DCE=90°+∠ABE.(2)如图2中,作EM∥CD,∵EM∥CD,CD∥AB,∴AB∥CD∥EM,∴∠BEM=∠ABE,∠F+∠FEM=180°,∵EF⊥CD,∴∠F=90°,∴∠FEM=90°,∴∠CEF与∠CEM互余,∴∠BEC=90°,∴∠BEM与∠CEM互余,∴∠CEF=∠BEM,∴∠CEF=∠ABE.(3)如图3中,设∠GEF=α,∠EDF=β.∴∠BDE=3∠GEF=3α,∵EG平分∠CEF,∴∠CEF=2∠FEG=2α,∴∠ABE=∠CEF=2α,∵AB∥CD∥EM,∴∠MED=∠EDF=β,∠KBD=∠BDF=3α+β,∠ABD+∠BDF=180°,∴∠BED=∠BEM+∠MED=2α+β,∵ED平分∠BEF,∴∠BED=∠FED=2α+β,∴∠DEC=β,∵∠BEC=90°,∴2α+2β=90°,∵∠DBE+∠ABD=180°,∠ABD+∠BDF=180°,∴∠DBE=∠BDF=∠BDE+∠EDF=3α+β,∵∠ABK=180°,∴∠ABE+∠B=DBE+∠KBD=180°,即2α+(3α+β)+(3α+β)=180°,∴6α+(2α+2β)=180°,∴α=15°,∴∠BEG=∠BEC+∠CEG=90°+15°=105°.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A商品的进价是20元,B商品的进价是5元;(2)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33件.【解析】【试题分析】(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2)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设A商品的进价是a元,B商品的进价是b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商品的进价是20元,B商品的进价是5元;(2)设购进A种商品x件,则购进B种商品(100﹣x)件,根据题意得:20x+5(100﹣x)≤1000,解得:x≤33,∵x为整数,∴x的最大整数解为33,∴最多能购进A种商品33件.24.(1)312xa-=,2163xb+=;(2)﹣2<x≤1.【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将原式变形求出答案;(2)利用a≤4<b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答案.【详解】解:(1)由2a﹣1x+1=0,得312xa-=,由1b﹣2x﹣16=0,得2163xb+ =;(2)∵a≤4<b,∴312xa-=≤4,2163xb+=>4,解得:﹣2<x≤1.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直接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25.∠ADC=105°;∠A=75°.【解析】试题分析:由AB∥DC可知∠1=∠BDC=40°,所以∠ADC=∠2+∠BDC=105°;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求得∠A的度数.试题解析:∵AB∥DC,∴∠1=∠BDC=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2=65°,∴∠ADC=∠2+∠BDC=105°;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180°-∠1-∠2=75°.2019-2020学年初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如图所示,AB CD ∥,则A ∠,E ∠,C ∠关系正确的是A .180A E C ∠+∠+∠=︒B .180C A E ∠-∠+∠=︒ C .180C E A ∠-∠+∠=︒D .C AE ∠=∠+∠2.164-的立方根是( ) A .-14 B .-18 C .14 D .14± 3.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 .对顶角相等B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D .等角的补角相等4.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 .第一次向右拐 50︒ ,第二次向左拐130︒B .第一次向右拐 50︒ ,第二次向右拐130︒C .第一次向左拐 50︒ ,第二次向左拐130︒D .第一次向左拐 30︒ ,第二次向右拐 30︒5.如图,为了估计池塘两岸,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测得米,米.那么,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 .5米B .8.7米C .18米D .27米6.下列运算结果为6a 的是( )A .23a a +B .23a a ⋅C .23(a )-D .82a a ÷7.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 .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B .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选择抽样调查;C .为了了解航天飞机各个零件是否安全,选择全面调查;D .为了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8.如图,用不等式表示数轴上所示的解集,正确的是( )A .x >﹣2B .x ≥﹣2C .x <﹣2D .x ≤﹣29.如果不等式组212x m x m ->⎧⎨->⎩的解集是x>–1,那么m 为( ) A .1 B .3 C .1- D .3-10.如图,∠3的同位角是( )A .∠1B .∠2C .∠BD .∠C二、填空题题 11.如图,边长为 4cm 的正方形 ABCD 先向上平移 2cm ,再向右平移1cm ,得到正方形 A ' B 'C ' D ' , 此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2.如图,在做门窗时,工人叔叔常把还没有安装的门窗钉上两根斜拉的木条.工人叔叔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根据______________.13.若不等式(a ﹣3)x >1的解集为13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4.如图是两人正在玩的一盘五子棋,若白棋A 所在点的坐标是(-3,2),黑棋B 所在点的坐标是(-1,4),现在轮到黑棋走,黑棋放到点C 的位置就获得胜利,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15.在不等边三角形ABC △中,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2、3,第三条边长为整数,那么它的长度为__________. 16.当x=____时,代数式4x-5与3x-6的值互为相反.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对任意一点(a ,b ),规定两种变换:(,)(,)f a b a b =--,(,)(,)g ab b a =-,那么[](1,2)g f -= _________.三、解答题18.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 的坐标是(﹣3,﹣1).(1)将△ABC 沿y 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 1B 1C 1,画出△A 1B 1C 1,并写出点B 1坐标; (2)画出△A 1B 1C 1关于y 轴对称的△A 2B 2C 2,并写出点C 2的坐标.19.(6分)解不等式组:593(1)311122x x x -<-⎧⎪⎨-≤-⎪⎩,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20.(6分)如图,已知点D 为ABC △的边BC 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BF CE =.21.(6分)按图中程序进行计算:规定:程序运行到“结果是否大于10”为一次运算.(1)若运算进行一次就停止,求出x的取值范围;(2)若运算进行二次才停止,求出x的取值范围.22.(8分)解不等式组211,? 331xx x①②+-⎧⎨+-⎩请结合题意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I)解不等式①,得________________(Ⅱ)解不等式②,得: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IV)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23.(8分)如图,已知在△ABC中,EF⊥AB,CD⊥AB,G在AC边上,∠AGD=∠ACB,求证:∠1=∠2.24.(10分)如图,已知AE∥DC,∠1=∠2.求证:AB∥DE.25.(10分)(1)计算:2 327|32|(3) -+-+-(2)解不等式组384(1)710x xx 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D【解析】【分析】过E点作EF∥AB,则EF∥CD,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进行整理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如图,过E点作EF∥AB,则EF∥CD,∴∠A+∠AEF=∠A+∠AEC+∠CEF=180°,∠C+∠AEC=180°,∴C A AE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作适当的辅助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2.A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4)3=164-,∴164-的立方根是-14.【点睛】本题考查立方根,熟练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定义是解题关键.3.B【解析】【分析】分别判断后,找到错误的命题就是假命题.【详解】A. 对顶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B.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错误,是假命题.C.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D.等角的补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4.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即可.【详解】∵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两次拐弯的方向相同,形成的角是同位角,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定义是解题关键.5.D【分析】连接AB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不等式,即可得出选项.【详解】解:连接AB ,设AB =x 米,∵PA =15米,PB =11米,∴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15−11<AB <15+11,即4<AB <26,所以选项D 不符合,选项A 、B 、C 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出不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 6.D【解析】【分析】根据整式运算法则逐个分析即可.【详解】A. 236a a a +≠,B. 235a a a ⋅=,C. 23(a )- =6a - ,D. 82a a ÷=6a .故选D【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整式基本运算.解题关键点:掌握实数运算法则.7.C【解析】【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A. D. 了解1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了解生产的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故不适于全面调查,B. 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数量少,可用全面调查。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加减-第2课时课件
解:8844-(-155) =8844+155
=8999(米) 答:两处高度相差8999米。
练一练:P21~22的练习。
灿若寒星
填一填
(1)3-(-3)=_6__; (2)(-11)-2=__-_1_3__; (3)0-(-6)=_6__; (4)(-7)-(+8)=_-_1_5__; (5)-12-(-5)=__-7____; (6)3比5大__-_2____; (7)-8比-2小__6____; (8)-4-()-1=4 10; (9)如果 a>0,b<0,则 a-b 的符号是 _+_____; (10)A地的海拔高度是34米,B地的海拔高度是-10 米,A B两地海拔高度相差___4_4___米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1.4 有理数的加减(2)
---减 法
灿若寒星
探究
下表记录了某地某年2月1日~2月10日每天气温情况:
月/日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最高气温/℃ 12 10







最低气温/℃ 3

-4 -5 -4 -3 -3 -1
灿若寒星
思考:
两正数的和是__正__数____ 两负数的和是__负__数_____ 正数减负数得__正__数____ 负数减正数得__负__数_____ 两正数的差_正__数__、_负__数_或0 两负数的差_正__数__、_负__数_或__0
灿若寒星
作业:
必做:课本习题1.4 P26 2 选做:课本习题1.4 P27 7

9 -2
怎样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气温与最 低气温的差(温差)呢?

【K12学习】XX年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沪科版)

【K12学习】XX年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沪科版)

XX年七年级数学上1.4有理数的加减教案(沪科版).4 有理数的加减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探索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熟练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运算问题..能够由特殊到一般,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4.当两个加数有负数时,加法应如何进行呢?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1: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次改变了5℃,第二次改变了3℃.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把温度上升记作正,温度下降记作负,在数轴上表示连续两次温度的变化结果,写出算式.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8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8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2次上升-5℃,第二次上升3℃;+=-2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问题2: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次上升了5℃,第二次上升了-5℃.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0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问题3:一间0℃冷藏室的温度次上升了-5℃,第二次上升了0℃.问: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0=-5结论: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例1、例2 见课本P18例1、P19例2.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3 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期一二三四五每股涨跌/元44.5-1-2.5-6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67+++=74.5,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星期一:67+4=71,星期二:71+4.5=75.5,星期三:75.5+=74.5,星期四:74.5+=72,星期五:72+=66,所以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例4 已知|a|=5,b的相反数为4,则a+b=______.解析:因为|a|=5,所以a=-5或5;因为b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b=-9或1.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19~20练习第1~5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26习题1.4第1、3题.第2课时有理数的减法.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引入了负有理数,打破了小学所学的算术加法的运算秩序,我们在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样地,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呢?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问题:下表记录了某地某年2月1日至2月10日每天气温情况:月/日2/12/22/32/42/52/62/72/82/92/10最高温度/℃121055356689最低温度/℃32-4-5-4-3-3-10-2怎样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呢?列出算式:5-.如何计算呢?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4℃高多少摄氏度吗?℃比0℃高5℃,0℃比-4℃高4℃,因此,5℃比-4℃高9℃.用式子表示为:5-=9.比一比:比较以下两个式子,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所以通过上面的探究可得结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例1 见课本P21例3.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2 见课本P21例4.例3 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A.5℃B.6℃c.7℃D.8℃解析:由题意得6-=6+1=7.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例4 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 -b的符号.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且|a|>|b|,即|a|>|-b|,所以取a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21~P22练习第1~4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运算法则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在做减法时,先把它转化为加法,再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有理数范围内,是不存在“不够减”的问题的,被减数可以比减数小,差也可能大于被减数.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26习题1.4第2、5、8、10题.第3课时加、减混合运算.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式子中仅含有加法运算时,通常省略加号与括号的计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复习提问:.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叙述加法的运算律..符号“+”和“-”各代表哪些意义?.-9+;-7.读出这两个算式.“+”、“-”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与-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另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问题:某地冬天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早晨6:00的气温为-2℃,到中午12:00上升了8℃,到14:00又上升了5℃,且为当天的最高气温,到18:00降低了7℃,到23:00又降低了4℃.问23:00的气温是多少?解析: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上升与下降,那么这个问题就转化为求:++++.①思考:你会计算++++吗?交流:你是如何计算的?由前面的加法法则知:两个数相加,再将和与第三个数相加,如此下去,得出结果.回顾:在小学学习时,我们知道加法有两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c=a+.引入负数后,可以验算加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这里的a、b、c可以表示有理数.交流:计算++++,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原式=++++=[++]+[+]=-13+13=0.即该地当天23:00的气温是0℃.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①式中仅含有加法运算,这样的几个正数与负数的和叫代数和,通常可以省去加号及各个括号,写出:-2+8+5-7-4.②按性质符号可读成“负2、正8、正5、负7、负4的和”;按运算符号读成“负2加8加5减7减4”.注意: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及把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注意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先应转换为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再计算.计算器的品种很多,它们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不尽相同,使用前要注意看清各自的说明书.请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②式.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加法运算律例1 见课本P24例6.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例2 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3 计算:-9.2-+915+++|-3|;3-18-+.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求出结果.解:-9.2-+915+++|-3|=-9.2+7.4+9.2+++|-3|=-9.2+7.4+9.2-5.4-4+3=+-4+3=0+2-4+3=1;3-18-+=23-18+13-38=+=1+=12.方法总结: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注意同分母分数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凑成整数的数相加,这样计算简便;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例4 见课本P23例5.例5 下表是某水位站记录的潮汛期某河流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水位变化0.20.81-0.350.130.28-0.36-0.01本周哪一天河流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了?解析:理解表中的正负号表示的含义,根据条件计算出每天的水位即可求解;只要观察星期日的水位是正负即可.解:前两天的水位是上升的,星期一的水位是+0.20米;星期二的水位是+0.20+0.81=1.01;星期三的水位是+1.01-0.35=+0.66;星期四的水位是+0.66+0.13=0.79;星期五的水位是0.79+0.28=1.07;星期六的水位是1.07-0.36=0.71;星期日的水位是0.71-0.01=0.7.星期五水位最高,高于警戒水位1.07米;星期一水位最低,高于警戒水位0.2米;+0.20+0.81-0.35+0.13+0.28-0.36-0.01=+0.7,则本周末河流的水位是上升了0.7米.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采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即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25练习第1~4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结合律:+c=a+;交换律:a+b=b +a..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用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26习题1.4第3、4、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有理数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5
3()52(++-; (2)-3+(-7);
(3)-10+(+3); (4)+10+(-3).
2.探究:课本第20页,某地某年2月3日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5℃比-4℃高9℃.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5-(-4).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第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
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
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213 )-4
15.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
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例3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例4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
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变式练习: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43-)-21; (4)41-(3
2-).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
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
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
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五.作业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
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4)方程
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 (5)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