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诗

李商隐最经典的10首诗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唐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简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无题》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七言爱情诗。
全诗以“别”字为诗眼,整体氛围绵缈深沉而不晦涩,语言华丽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全诗从头至尾都充满了痛苦、失望,但又缠绵、执着的情感。
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相互衔接,纵向地展现出这种情感的心理过程。
这首诗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深处的绵邈深情,情感联绵往复,细微精深,令人感动。
2、锦瑟李商隐〔唐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代赠二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代赠二首李商隐(唐代)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注释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
丁香结: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状,这里暗喻愁思。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纵使。
眉黛(dài):黛眉。
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创作背景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
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鉴赏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
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
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
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
“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
“休”作“停止”、“罢休”之意。
“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
但又欲望还休。
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
“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
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
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
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
“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
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李商隐诗二首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考点二
赏析比兴、用典等表现手法
理解诗中的惆怅情绪
一、小背景链接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 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也就是在这一年, 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
的最后的辉煌。
锦
瑟
二、主旨领悟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 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作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
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的你。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也许是你一 生最大的悲剧,纵使一生从未放弃过为仕途的求索奔波, 却早已注定是个落寞的收场。你不能像李太白花间一壶酒
舞得影凌乱,也不能像陶渊明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你的性格使得你只能留在现世中漂泊无依,上下求
索。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这和人世间一切美
首联: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 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翻译: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 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 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 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 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 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 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 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 可供读者品尝!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 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 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 源于古老的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 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 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 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 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句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
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合称 “ 小李杜 ”,与 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 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
• “诗家总爱西昆 好,独恨无人作 郑笺”
人人都知道李商隐的诗 句好,可惜他的诗句过 于晦涩,恨只恨没有人 作出正确的注解。西昆: 宋朝标榜学习李商隐的 流派。郑笺:汉代郑笺 作《毛诗笺》,这里泛 指对古书的笺注。
•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 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 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 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 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 贯得 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 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马嵬 ( 其二 )
756 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 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 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 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 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 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 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 去。马嵬一诗便是借这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诗。
李商隐诗二首

赏析
品味
昨夜,天上闪烁着星辰, 地上微风阵阵,在画楼之西, 桂堂之东,咱们二人会面。 (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一样的 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 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一样灵异, 每时每刻都是相通的 (写现在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1、
•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 尽管自己身上没有彩凤一样的双 翼,能随时飞到你身边,但彼此 的心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每时 每刻都是相通的。形象写出情人 间心心相印,甜蜜与痛苦交织的 爱情。
•
• • • •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 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 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 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 表达手法: 借古讽今 欲抑先扬
概括本诗内容
本诗主要写诗人回忆与意中人相 会的欢乐情景,可是时光却很短暂, 听到鼓声又要上官场从而感叹自己在 官场上的奔波、身世的飘浮不定,身 不由己以及对爱情叐间隑的惆怅。
艺术欣赏 赏 析
昨夜——现在——最初相识—— 此时
回忆昨夜(虚)——现在(实)— —回忆最初相识(虚)——此时 (实) 特点:情景叙写上常打破时空 次序,虚实结合。
练习
一、填空
义山 玉溪生 1. 李商隐,字__,号___,著有__ 《李义山诗集》 唐 _____与__朝诗人___合称_ 杜牧 ____。 “小李杜” 心有灵犀一点通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 3.相见时难别亦难 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 4.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 春蚕一直到死,才能把丝吏尽;蜡烛 一直到燃尽成灰,烛泪才流干。
拓展
贾 生
•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有感二首?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有感二首?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有感二首》注释、九服:古人设想中的九层行政区域。
三灵:日、月、星。
叶:合。
睿图:帝王的英明谋略。
2、本初:袁绍的字。
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为丞相。
次年,宦官郭穰告发他指使巫者诅咒武帝,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妻、子果首。
屈牦诛: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谋反罪被诛。
3、有甚:有过于。
4、何成奏云物:奏云物:记载祥瑞灾异。
借指李训使人谎称石榴树夜降甘露事。
5、证逮符书密:证逮,指逮捕与案情有牵连的人。
符书:逮捕的官文书。
辞连:供词牵连。
6、尊汉相:汉成帝时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过人。
匈奴单于来朝,见商颇畏惧。
7、鬼?(lù):登记死人的名册。
朝部:朝班。
上都:指长安。
至德元载号长安为上都。
8、堪恸(tòng)哭:洪炉:指天地。
9、敷奏:陈述奏进。
?(xū):忽。
0、临危对卢植:《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罪恶,?等惧,乃释太后。
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馀皆投河死。
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
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
、御仗:皇帝的仪仗。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
殿:一作“队”。
凶徒:指宦官。
凶,原作兵。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马嵬(其二)》颔联、颈联、尾联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完成下列表格,体会并总结对比的作用。
探究:
顺序
对失去安稳的宫廷生活的惋
颔联
活作对比
惜,感叹逃难生活的艰苦
“此日”的狼狈与“当 引人思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 颈联
时七夕”的恩爱作对比 因
顺序
对比内容
作用
皇帝保不住自己的 以反问点出主旨,启发世人记取唐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 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文 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 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 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 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 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 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 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墨弄风流李商隐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 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 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月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 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笔者 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 尚;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的身 世。
颔联两句写蝉鸣到五更天亮时,已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 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扩大了诗的内容。
尾联用拟人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 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这个与 蝉的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 归之念。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作品原文马嵬二首⑴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七夕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诗歌鉴赏】李商隐《北齐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北齐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北齐二首》原文北齐二首?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北齐二首?其二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李商隐《北齐二首》注释、“一笑”句:《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此处“一笑相倾”之“倾”为倾倒、倾心之意,谓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
2、“何劳”句: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3、小怜:即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宠妃。
玉体横陈:指小怜进御。
4、“已报”句:《北齐书》载:武平七年,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周师攻人晋阳(今山西太原)。
此事与小怜进御时间相距甚远,此剪缀一处为极言色荒之祸。
5、巧笑:《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万几:即万机,君王纷杂政务。
6、“晋阳”二句:《北史?后妃传》载:“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
晋州告急,帝将还。
淑妃请更杀一围,从之。
”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作者一时误记。
更杀一围,再围猎一次。
李商隐《北齐二首》翻译北齐二首?其一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拥有玉体的小怜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北齐二首?其二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过君主日理万机,身穿戎装的冯淑妃在后主看来最是美丽,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了后主脑后,冯淑妃请求后主再重新围猎一次。
李商隐《北齐二首》赏析《北齐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是两首咏史诗。
这两诗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借古鉴今。
语言精炼、对比鲜明,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唐武宗后期喜畋猎,宠女色,史载武宗王才人善歌舞,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佼服光侈”。
与诗中“着戎衣”、“猎一围”有相似之处。
武宗固非高纬一流的“无愁天子”,但诗人从关心国家命运出发,借北齐亡国事预作警戒,创造了这组诗。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4、主题除了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外,还有 寄兴说等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林黛玉进贾府》。
二、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 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 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 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 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 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 于一高坡小院。
• 王蒙在《双飞集》中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 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 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 在这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追问淡远的志向,追思无 边的失意,诉说无奈的人情,倾诉浓浓的惆怅——— 真可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感悟而不可支离,可望而不可及。
四、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他生 不能预料—— 今生 缘断悲凉 空闻 今日狼狈—— 无复 昔日安逸 此日 缢死可怜—— 当时 骄奢淫逸 四纪天子 无奈—— 普通卢家美满
五、叙事结构特点
贵妃缢死君王怅,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帝妃永离空断肠。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贵妃缢死君王怅, 帝妃永离空断肠。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令狐楚(牛党)赏识而中进士,
李商隐诗二首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相见时难别亦难,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何当共剪西窗烛,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蓝田日暖玉生烟 却话巴山夜雨时
。
。 。 。 。 。
作 者 其 人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少有才名,于唐文宗开成 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李商隐怀着一腔抱 负却生不逢时,成为晚唐政坛“牛李党争”的牺牲 品,潦倒终身。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 员令狐楚的赏识、提携;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 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和牛李两派的人都有交往, 但不因某一方得势而趋附,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 中求生存,常常遭到排斥、攻击,只能辗转游历于 各藩镇当幕僚,四十五岁时郁郁而终。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 他先后与女道士宋华阳、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 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婚后,夫妻感情极好, 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 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作 品 特 色
晚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 而李商隐却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 的诗人,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 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而就诗歌风 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 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 色。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 传诵。但不少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赞赏李商 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这种鲜明的个 人风格。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的,也有清新明快的,但 为数不多。最擅长以华丽精致的语言、回环往复的结 构、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达内心深处微妙、隐秘的 情绪和体验。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无题·二首》唐·李商隐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其一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白话译文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其二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一、《夜雨寄北》;二、《寄令狐郎中》;三、《为有》;四、《嫦娥》;五、《贾生》;六、《登乐游原》;七、《无题》;八、《锦瑟》;九、《马嵬》;十、《无题》。
一、《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期,巴山夜雨跌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递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有宾客,茂陵秋雨病王勃。
三、《为有》为存有云屏无穷柠檬,凤城兮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四、《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走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贾生》宣室博闻强识访逐臣,贾生才阳入更并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六、《尼里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穷不好,只是将近黄昏。
七、《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外木座送钩春酒冷,分曹射覆蜡灯白。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八、《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爱好者蝴蝶,望帝春心塞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缅怀?只是当时已惘然。
九、《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后生难料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西尼尔,当时七夕苦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十、《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并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求见。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原文译文及赏析李商隐诗两首原文为《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1.李商隐诗两首1、《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赏析:⑴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
声声诉述思念之切。
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
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⑵朦胧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
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2、《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 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 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 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 “锦瑟”,但并非“咏物诗”, 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 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 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 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
《马嵬(其二)》
一、诗文解析
1.原文欣赏
马 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2.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 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 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 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 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 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 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 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 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 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 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2.典故注解
A.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 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 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B.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 因水灾让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丞相,自己隐居山 中,不久有谣言说他趁鳖灵在外治水和鳖灵的妻 子私通,因羞愧才让位给鳖灵的。杜宇有口难辩, 悒郁愁闷而死,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口中流出鲜血。
他生未卜——此生休
闻军旅传柝——无鸡人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 牛 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悲剧之因 马嵬事变前后 唐为杨招魂
沉迷情色
荒废朝政 祸及自身
二、课文探究
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答: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 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 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 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 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 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 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 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 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 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 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 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 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4.结构分析
《锦瑟》大约作于858年,这 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 居,不久病故,终年46岁。此诗 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回忆往事。借 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因 此此诗极耐人寻味……
小பைடு நூலகம்
诗歌内容:
结: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此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表现何在?
答:讽意至深:否定神仙怪 诞、生命轮回说;对比唐玄宗今 昔境遇;结尾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至细:倒叙方法; 委婉措辞 “空闻”、“徒闻”、“如何” 等;立意含蓄:对比手法点明主 旨。
三、课后作业
1.课外练笔作文:结合李商隐的 诗歌名句,以“我所知道的李商 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A.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C.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E.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再
见!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 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3.诗文赏析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 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钗,并坚订他生之约 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 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 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 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 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 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小 结:
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二、课后探究
1.思考题:《锦瑟》每一联都代表一种情境,一种 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2.赏析李商隐的其他诗作,试着从中体会他的创作 特色。如: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爱情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热恋的感觉如蝴蝶般轻松 “望帝春心”句说恋情的夭折与爱心的不死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夜晚的痛苦。 “蓝田日暖”句说白天的惆怅。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6.艺术特色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说:“玉溪 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 度评价。 A.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 柱”等,语语清空如话,却使人可以想像出那音调的凄 婉悲怨来。 B.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 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 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 气。 C.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可以使人 品味无穷。
C.珠月交辉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静之 时,蚌就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之光华,才 显得分外晶莹。 D.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E.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 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3.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号玉奚生,河南人.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 赏识,推荐中进士,但他却娶令狐楚政敌王 茂元之女。令狐楚之子后当了宰相,李商 隐从此被压抑得抬不起头。因此其诗忧郁 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 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 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 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 镶嵌典故,意境朦胧。今存诗600多首, 有《李义山诗集》。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 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 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4.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A.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B.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C.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人 生 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美)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寄(短)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悲)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幻)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不 复鸡人报晓筹。
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 “宵柝”,即未闻“宵柝”; “无复”、“报晓”,即不用 “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 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 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 七夕笑牵牛。
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 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 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 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 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 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 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 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 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 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 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 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 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用瑟 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 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 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 起,如“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 人锦旁”(杜甫《曲江对酒》),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 丘”(鲁迅《悼丁君》)。
唐 李 商 隐
《 李 商 隐 诗 二 首 》
《 锦 瑟 》
1.诗文解析
(1)原文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诗文分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 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 言难尽,感慨万千。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 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 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 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 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 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 亡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