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胺_多胺的脱碳研究[1]

合集下载

MDEA溶液脱碳性能的综合评价_张旭[1]

MDEA溶液脱碳性能的综合评价_张旭[1]

MDEA溶液脱碳性能的综合评价张旭刘懿吴勇强张成芳(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研究所上海200237)摘要建立了实验室工业模拟脱碳装置,在接近工业条件下对脱碳溶液进行综合评价,表明MDEA水溶液的浓度在3.0kmol/m3时脱碳效果最佳。

在相同实验条件以及相同的溶液配比浓度条件下,研究比较添加了不同活化剂的MDE A溶液的综合脱碳性能,获得了各活化剂的相对活性次序为哌嗪>二乙醇胺>哌啶。

关键词MDEA脱碳综合评价活化MDEA脱碳技术具有溶液稳定性好、能耗低、无毒、易于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氨厂脱碳工艺过程。

自B ASF公司开发了哌嗪(PZ)活化MDEA[1]脱碳技术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又开发了多种活化剂,如ME A、DE A、TE A、HMDA等,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活化MDE A溶液的性能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Spears等人对MDEA和二乙醇胺(DEA)的混合溶液进行了研究,认为脱碳溶液的最佳浓度以及胺的配比关系与吸收压力、酸性气体的进料浓度、操作温度、气体分离要求等因素有关[2]。

Seo等人研究了哌嗪活化MDEA水溶液对CO2吸收的速率,结果表明哌嗪对MDEA的摩尔分率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3]。

Xu等人利用圆盘塔研究了哌嗪含量以及吸收温度对MDEA溶液吸收速率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活化MDEA溶液吸收的动力学方程[4]。

随后,他们利用实验室填料塔研究了哌嗪活化MDEA溶液的解吸速率,发现哌嗪活化MDE A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方程也可以很好地用于描述解吸过程[5]。

苑元等利用搅拌釜式反应器分别在吸收和解吸条件下就哌嗪、DE A对MDEA溶液的活性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6],发现在传统的三胺溶液中添加少量的哌嗪和DEA可以明显提高其对C O2的吸收和解吸速率,但是无法确定活化MDEA溶液的综合脱碳特性。

由于工业生产中吸收与解吸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将溶剂的吸收与解吸分开来孤立进行研究的,因此很难反映出脱碳溶剂的综合性能。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的应用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的应用

当在 MDE A溶 液 中加 入 少 量 的 活 化 剂 R NH
时, 吸收 C 应按 下 面的历 程进 行 : O反
R N C 2 ; C O H+ O ; 一 RN O H () 4

等许 多优点 。 过加 入 特 种 活化 剂 进 一 步 改进 该 溶 通
2 基 本 重 要 性 能 表 现 在 不 同
C 压 的 等温 溶 解 度 曲线 上 , 曲 线表 明 它 介 于 O分 此
物 性溶剂 与 化学 溶剂 之 间 , 故称 MDE A溶 液 是一 种
“ 理 ” 学 吸 收 剂 。如 溶 液 中 的 MD A 浓 度 为 物 化 E 4 2 lL 温 度 为 7 C时 , 压 为 0 5MP . 8mo/ , 0。 分 . a的 C 2 O 溶解 度为 5 / 分压 为 0 1MP 7L L, . a的 C 溶 解 Oz 度 为 2 / 。意 味着 差额 △X一 3 / 7 L L 0L L。利用 这一
热再 生时低 。
该 项 目获化 工部 科技 进 步二 等 奖 ,96年 获 国家科 l9
技 进 步三等 奖 ,9 6 列为 国家“ 五” 点科 技 成 19 年 九 重 果 推广计 划 项 目, 获 国 家发 明专 利 。 经过 成 百 套 并
的应用 , 工艺 流 程几 经 改造 , 目前 已有 一整套 完整 的 技 术及 施工 图设 计 和开 车经验 。
了反 应速 度 。活化 剂 在 表 面 吸 收 了 C 然 后 向液 O ,
相 ( ) A) 递 了 C 而活化 剂 又被 再 生 。 M【 E 传 O ,
过 了部 鉴定 , l 9 从 91年第 一套 工业装 置 投入运行 以
来, 至今 已有 i0多 套装 置 投 入应 用 。操 作 压力 从 0 0 7MP . a至 2 8MP , . a 单套 生 产 能力 有 年 产 氨 l ~ 0 1 0k 不 等 , 处 理 能 力超 过 30 0k / 。 1 9 6 : 总 0 ta 9 4年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聚煤网2014-05-28 11:03:12 浏览186摘要:活化MDEA是20世纪70年代初西德巴斯夫(BASF)公司开发的一种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基础的脱CO2新工艺,近30年来,这种溶剂系统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工业装置。

由于MDEA对CO2有特殊的溶解性,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工艺过程能耗低。

多胺法(改良MDEA)脱碳工艺活化MDEA是20世纪70年代初西德巴斯夫(BASF)公司开发的一种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基础的脱CO2新工艺,近30年来,这种溶剂系统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工业装置。

由于MDEA对CO2有特殊的溶解性,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工艺过程能耗低。

通过加入特种活化剂进一步改进该溶剂,开发了高效活性MDEA脱除CO2新工艺。

这种工艺在投资和公用工程、物料消耗、费用等方面与其它脱CO2方法相比是经济的,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该方法是当今最低能耗的脱除CO2的方法之一。

1971年西德的1家年产300kt氨厂首次成功应用。

由于它的低能耗高效率,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大型氨厂采用,我国近年来也在新疆、宁夏、沪天化、海南等300、450kt/a厂引进了该工艺。

第一作者于1981年负责开发了MDEA溶液脱硫工艺,1983年通过部级鉴定。

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脱硫及炼厂气脱硫的工业装置。

1985年开始作者负责多胺法(改良MDEA)脱除CO2的研究,1992年底通过了部级鉴定,从1991年第1套工业装置投入运行以来,至今已有近100多套装置投入应用。

操作压力从0.7MPa至2.8Pa,单套生产能力有年产氨10~160kt不同规格,总处理能力超过3品税000ktNH3/a。

该项目1994年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成百套的应用,工艺流程几经改造,目前已有一整套完整的技术及施工图设计和开车经验。

燃煤电厂醇胺吸收法脱碳系统流程的模拟及优化

燃煤电厂醇胺吸收法脱碳系统流程的模拟及优化
第3 2卷 第 1 0期
2 0年 1 01 0月
华 电 技 术
Hu d a c n lg a in Te h o o y
Vo . 2 No. 0 13 1
0c . 0l t2 0
燃 煤 电厂 醇 胺 吸 收 法 脱 碳 系统 流 程 的 模 拟 及 优 化
庄 荣 梁 海 文 ,
献 中 的结 果对 比表 明 , 中 A P N P U 文 S E L S模 拟 ME A
收 稿 日期 :0 0— 8— 1 2 1 0 3
中 , 生塔 底部 的再 沸器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 消耗 大量 的能量 , 再 占据
常规 的脱 碳 流程如 图 1所示 。脱 硫脱硝 后 的烟 气温 度为 4 5 , 于 ME 0~ 0℃ 处 A吸收 的理 想范 围 内。 烟气 由底 部进 入 吸收塔 。吸收液 贫液 由上部 进入 吸
收塔 , 吸收 烟气 中的 C : 变成 富液 , O 后 由塔 底 流 出 , 脱碳 后 的烟气 由塔 顶排 出 。离开 吸收塔 的富液经 过
(. 1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 杭州 摘 30 3 ; . 100 2 东南大学 能源 与环境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09 ) 10 6
要: 采用一 乙醇胺 ( A) ME 吸收法进行 烟气脱碳是 比较成熟的技术 , 但也 存在着再生能耗 大的 问题 , 响其 在燃煤 电 影
厂 中的大规模应用 , 因而需要对脱碳 流程 进行优化 。以 4 0 3 MW 机组为研究对象 , 利用 A P NP U S E L S仿真软件对 M A吸 E 收法燃 煤电厂烟气脱碳流程进行 了模拟 , 优化 了脱碳 流程及 贫液负荷率 、 再生塔压 力 、 再生塔人 口温度 、 捕获率等关 键参 数。仿 真结 果表明 , 经过合理优化可 以有效 降低再 生能耗和物质消耗 , 而降低脱碳成本 。仿 真结果 与文献中的结 果对 从 比表明 , 利用 A P N P U S E L S模拟 的脱碳系统结果数据是 准确 、 可靠 的。 关键词 : 乙醇胺 ; 一 脱碳 系统 ; S E L S 流程优化 A P NPU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Decarbonization Process design on synthetic ammonia目录摘要 ............................................................................................................................................................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引言 ............................................................................................................................................................第一章总论 ....................................................................................................................................1.1 概述..........................................................................................................................1.1.1 氨的性质...................................................................................................................1.1.2 氨的用途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 ..........................................................................1.2 合成氨的发展历史......................................................................................................1.2.1 氨气的发现...............................................................................................................1.2.2 合成氨的发现及其发展 ..........................................................................................1.2.3 世界合成氨工业发展 ..............................................................................................1.3 文献综述......................................................................................................................1.3.1合成氨脱碳................................................................................................................1.3.2合成氨脱碳的方法概述 ...........................................................................................1.4 设计的依据..................................................................................................................第二章流程方案的确定 ...............................................................................................................2.1各脱碳方法对比...........................................................................................................2.1.1化学吸收法................................................................................................................2.1.2物理吸收法................................................................................................................2.1.3物理化学吸收法........................................................................................................2.2碳酸丙烯酯(PC)法脱碳工艺基本原理 .................................................................2.2.1 PC法脱碳技术国内外现状 .....................................................................................2.2.2发展过程....................................................................................................................2.2.3技术经济....................................................................................................................第三章生产流程的简述 ...............................................................................................................3.1 气体流程......................................................................................................................3.1.1 原料气流程...............................................................................................................3.1.2 解吸气体回收流程...................................................................................................3.2液体流程.......................................................................................................................3.2.1 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简述 ......................................................................................3.2.2 稀液流程循环...........................................................................................................3.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3.1综合分析PC法脱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3.2解决办法....................................................................................................................第四章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4.1工艺参数及指标...........................................................................................................4.1.1计算依据CO2在PC中的溶解度关系 ...................................................................4.1.2 PC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4.1.3 PC的蒸汽压 .............................................................................................................4.1.4 PC的黏度 .................................................................................................................4.2物料衡算.......................................................................................................................4.2.1各组分在PC中的溶解量 ........................................................................................4.2.2溶剂夹带量................................................................................................................4.2.3溶液带出的气量........................................................................................................4.2.4出脱碳塔净化气量....................................................................................................4.2.6 入塔液中CO2夹带量..............................................................................................4.2.7 带出气体的质量流量 ..............................................................................................4.2.8 验算吸收液中净化气中CO2的含量 .....................................................................4.2.9出塔气的组成............................................................................................................4.3热量衡算.......................................................................................................................第五章吸收塔的结构设计..........................................................................................................5.1确定吸收塔塔径及相关参数 ......................................................................................5.1.1基础数据....................................................................................................................5.1.2求取塔径....................................................................................................................5.1.3核算数据....................................................................................................................5.1.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5.1.5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5.1.6塔附属高度................................................................................................................第六章塔零部件和辅助设备的设计与选取.....................................................................6.1 吸收塔零部件的选取..................................................................................................6.1.1筒体、封头等部件的尺寸选取 ...............................................................................6.1.2防涡流挡板的选取....................................................................................................6.1.3液体初始分布器........................................................................................................6.1.4 液体再分布器...........................................................................................................6.1.5 填料支撑装置...........................................................................................................6.1.6接管管径的确定........................................................................................................6.2 解吸塔的选取..............................................................................................................6.3贮槽的选择...................................................................................................................结论..........................................................................................................................................................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参考文献 ...............................................................................................................................................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是由指导老师指定的产量和生产规模,结合生产实习中收集的各类生产技术指标以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而设计的。

MDEA脱碳系统生产中的问题及优化

MDEA脱碳系统生产中的问题及优化

MDEA脱碳系统生产中的问题及优化作者:董日新来源:《科学大众》2020年第06期摘; ;要:MDEA溶液用于脱除工艺气体中CO2,H2S等酸性气体杂质,因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较低的反应热和腐蚀性以及溶液稳定等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许多脱碳装置均采用MDEA法。

文章分析了在MDEA脱碳系统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提出科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MDEA脱碳系统;生产;问题分析;优化策略相较于传统的醇胺溶剂而言,MDEA溶液存在容易发泡的缺点,这将导致溶液净化效率降低、溶液再生不合格、雾沫夹带严重使溶液损耗增加、系统处理能力严重下降、净化气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装置正常运行,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为有效控制脱碳系统MDEA溶液发泡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现场调研工作,通过分析MDEA脱碳系统生产中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

1; ; 多胺MDEA脱碳溶剂概況多胺MDEA脱碳溶剂是以甲基二乙醇胺为主剂,添加多种活化剂、加速剂、消泡剂的脱CO2新专利,主要用于工业合成氨中脱除CO2。

该溶剂对CO2有特殊的溶解性,具有对碳钢设备不腐蚀、CO2净化度高、吸收能力高、热能耗低、溶液损失少等许多优点。

多胺MDEA 脱碳溶剂可推广应用于各种工况的工业化装置,经过上百套装置的应用,生产装置运行平稳正常,达到了脱碳、节能降耗的效果,目前已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和经验。

生产操作规程就是溶液配制。

将多胺MDEA脱碳溶剂与脱盐水按比例配制,根据不同装置处理量和精度(±45.00%),配制在地下槽,然后打入系统。

(1)控制吸收塔、闪蒸罐、再生塔液位,控制净化气CO2含量在指标内,坚决杜绝高压气体串入低压系统及吸收塔液位过满造成的带液事故。

(2)每次气水分离器液体排放和回收量都详细记录以观察一段时间的系统是否正常。

(3)溶液换热器、吸收塔、气水分离器及其他设备排污时,排污阀不得开得过大,以免溶剂喷出,增加损耗。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当前天然气主要应用的净化工艺是脱硫脱碳技术,其中最为普遍及广泛的方法有化学溶剂法、物理溶剂法、膜分离法,胺法脱硫是在综合醇胺化学及物理溶剂法的基础上所开发的技术方法,也是目前天然气处理行业中十分青睐的方法之一。

在研究脱硫脱碳行业中醇胺溶液化學及物理溶剂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后,将探索重点转换为在醇胺基础上,甲基二乙醇胺配方溶液的内容、使用范围和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匹配甲基二乙醇胺配方溶液与工艺流程,使脱硫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将其作为当前最主要的脱硫脱碳技术,用以脱出天然气中的硫成分和碳成分。

本文主要研究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的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醇胺法;脱硫脱碳;进展1 单一性醇胺法二甘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二异丙醇胺、一乙醇胺及二乙醇胺等是脱硫脱碳醇胺法主要包含的成分,二甘醇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种溶剂能够同时将硫化氢和原料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一同脱除,其余两种溶剂选择性较强,吸收脱硫的能力也比较强,仲醇胺与复合醇胺法是脱硫脱碳技术中单一醇胺法的主要技术,其特点及优势如下:1.1 仲醇胺仲醇胺也被称为DEA,其碱性要比乙醇胺弱,对于原料所包含的硫化氢及二氧化碳几乎不具备选择性。

含硫化物包括羰基硫和二硫化碳,这些元素与仲醇胺的反应速率不高,并且仲醇胺在同有机硫化合物产生副反应的期间,其损失的溶剂比较少,所以这项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有机硫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原料气中[1]。

1.2 复合醇胺法选择复合醇胺法进行脱硫脱碳,最关键的目的第一是提升其自身的选择性;第二,将有机硫脱除;第三,深度脱除原料气中所包含的大量硫化氢与二氧化碳物质。

2 混合胺溶液充分结合仲胺或者伯胺中二氧化碳吸收性能强、降解性低、腐蚀性低、溶液浓度高、酸气负荷高以及吸收反应低的各种优点,并将仲胺及伯胺二氧化碳脱除能力强的优势保留下来,即为混合胺工艺。

通常混合胺会选择乙醇胺也就是MEA 或者二乙醇胺DEA作为伯胺或者仲胺,也可能利用丁基乙醇胺BEA,将甲基二乙醇胺MDEA组成的混合溶剂添加于仲胺或者伯胺当中,能够使原有装置的能量消耗大大降低,并强化原有装置的处理性能,能够在吸收操作压力较低的环境中,优化对二氧化碳CO2以及硫化氢H2S的吸收性能[2]。

火电厂烟气脱碳技术综合评价的分析研究

火电厂烟气脱碳技术综合评价的分析研究
表 1 烟 气 脱 碳 技 术 综 合 性 能 指 标

2 ・ 2
胡 满 银 , : 电 厂 烟 气 脱 碳 技 术 综 合 评 价 的分 析 研 究 等 火
2 1 确 定 参 考 数 列 。 指 标 进 行 无 量 纲 化 处 理 . 对
参 考数 列 的确定 : 从各 评价 对象 同一 指标 中选 取最 优 的一 个 组成 数集 , 为各 评 价对 象 的基 准. 标 之 作 指 间 因为具有 不 同 的量 纲 , 法统 一评 价 , 以必须进 行无 量纲 化处 理. 无 所 在无 量纲化 处理 前将 定性 指标 量化 . 量 化 采用 专 家评议 法¨ 根据公 式 妇 】 ,
胡 文培 ( 9 4 1 8 一) 女 , , 河北 保 定 人 , 士 研 究 生 , 硕 主要 从 事 大 气 污 染控 制 研 究.

21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处理.
21 年第 2 02 期
4 确 定评 价矩 阵 E ) 5 确 定评 价指标 权重 尺 ) 各评 价指 标对评 价对 象 的影 响程度 不 同 , 了尽 量 反 映实 际情 况 , 采用 层 次 分 析确 定 各评 价指 标 权 为 常
次序 .
1 灰 色一 AHP法 的 理 论 和 步 骤
灰 色关联分 析 是在灰 色 系统理 论基 础上 发展 起来 的一种 新 的分 析 方法 [ , 9 根据 需 要 可进 行 单 层 次分 析 ]
评价 或 多层次评 价 .
1 1 单 层 次 分 析 评 价 .
单 层 次分析 评 价 的一 般步 骤l “ : _ ] 1
1 评 价 指 标 的确 定 )
评 价 指标就 是评 价对 象 的各种 属性 或性 能 , 们是 对评 价对 象 的依 据 . 它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_韩淑怡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_韩淑怡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韩淑怡1王科1黄勇1祁亚玲1胡玲1焦圣华2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85摘要:天然气脱硫脱碳技术在天然气净化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常用的脱硫脱碳方法主要包含物理溶剂法、化学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膜分离法等。

其中胺法脱硫尤其是基于醇胺的化学溶剂法及物理化学溶剂法是目前天然气处理、深度预处理中广泛使用的方法。

论述了基于醇胺溶液的化学法及化学物理溶剂法在脱硫脱碳领域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复合醇胺法中基于醇胺尤其是MDEA 的配方溶液的大致组成、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基于醇胺尤其是MDEA 的配方溶液可针对不同的工况并与适当的工艺流程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硫脱除率,不但用于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含硫组分,而且广泛应用于硫黄回收单元之前的酸气提浓及后续的尾气处理。

因此,基于醇胺尤其是MDEA 的配方溶剂技术仍然是目前脱硫脱碳方法的主导技术。

关键词:天然气;净化;脱硫脱碳;醇胺法脱硫;MDEADOI :10.3969/j.issn.1006-5539.2014.03.006收稿日期:2013-12-0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课题“煤制天然气技术与煤基天然气液化技术研究”(KY2013-96)。

作者简介:韩淑怡(1984-),女,山东泰安人,博士,工程师,从事油气加工专业的科研和工程设计工作。

0前言天然气脱硫脱碳是天然气净化工艺的“龙头”,其工艺方法比较多,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热钾碱法、直接转化法、脱硫剂法等[1-15]。

直接转化法和脱硫剂法主要应用于中小规模天然气的脱硫,不具有CO 2脱除能力,因而在以液化天然气(LNG )为最终产品的原料气深度脱硫脱碳工艺中并不适用。

适用于大规模深度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含硫含碳化合物并满足LNG 原料气要求的方法主要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和热钾碱法。

醇胺烯胺复合溶液脱碳性能的实验研究(精)

醇胺烯胺复合溶液脱碳性能的实验研究(精)

醇胺/烯胺复合溶液脱碳性能的实验研究*胡亚林李水娥忤恒周绪忠(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阳550025)摘要:以MEA 为主体,研究了烯胺TEAP 、TETA 、DETA 和醇胺TEA 对MEA 的活化效果,对比分析了复合溶液的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性能及pH 对脱碳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4种物质对MEA 活化效果大小为TEAP >TETA >DETA >TEA ;加入少量的烯胺能显著提高复合溶液的吸收容量;当调节溶液pH 值为9.65(或以上),可使醇胺/烯胺复合溶液对CO 2脱除率达到92%。

关键词:烯胺;吸收速率;吸收容量DOI :10.13205/j.hjgc.201411023REMOVAL PERFORMANCE OF CARBON DIOXIDE USING AQUEOUSHYDRAMINE /ENAMINE COMPOSITE SOLUTIONHu YalinLi Shui'eWu HengZhou Xuzhong(Material and Metallurgy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Taking MEA as the absorbing solution ,the activation effects of hydramine (TEAP ,TETA ,DETA )and amine enamine (TEA )on MEA were studied by analys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removal efficiency ,absorption rate ,regene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pH on absorption rate to CO 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sequenc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kinds of activators on MEA was TEAP >TETA >DETA >TEA.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enamin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CO 2loading of the composite solution.When the solution pH value was at 9.65,or ab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reach 92%,or more.Keywords :enamine ;absorption rate ;absorption amount*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 字[2012]2176号);贵阳市科技局项目(筑科合同)[2012205]2012-134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4005)。

mdea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

mdea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

mdea水溶液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
力学研究
MDEA(N-甲基乙醇胺)是一种介導气液脱碳的二元混合溶剂,它最初用于天然气、汽油和其他石油衍生物的脱碳,并可用于各种工业应用。

对MDEA水溶液的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来说,十分重要。

MDEA水溶液的脱碳平衡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MDEA水溶液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这部分主要考虑到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以及溶质的化学性质。

根据此,可以计算出在脱碳过程中MDEA水溶液的溶解度,从而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反应优化提供依据。

MDEA水溶液的脱碳动力学研究是指通过研究MDEA水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溶剂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影响,来确定脱碳动力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这部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MDEA水溶液脱碳反应的反应机理,确定反应的反应型,为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依据。

MDEA水溶液的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需要借助化学反应器来完成。

首先,需要调整反应器内的温度和压力,以便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实验。

之后,将MDEA水
溶液和待脱碳的物质放入反应器,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溶解度的变化,以确定脱碳平衡溶解度。

随后,可以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继续观察溶解度的变化,以确定脱碳动力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

MDEA水溶液的脱碳平衡溶解度和动力学研究是MDEA 水溶液脱碳反应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更好地理解MDEA水溶液脱碳反应机理,优化脱碳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活化MDEA脱碳溶剂的研究

活化MDEA脱碳溶剂的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a c t i v a t e d M DEA a q ue o us s o l ut i o n f o r r e mo v a l o f CO 2
ZHU Da o p i n g, MA O S o n g b a i
活化 MD E A脱 碳 溶剂 的研 究 水
朱道 平 , 毛松柏
( 南化集 团研究 院江苏省气 体净 化新 型溶剂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 江苏南京 2 1 0 0 4 8 )
摘要: 基于分子设计的原理 , 开发了一种 醇胺 分子结构 中具有 位阻效应 的新型 活化剂 , 评价 了 由新
型活化剂和 Ⅳ一甲基 二乙醇胺 ( MD E A) 组 成 的活 化脱碳 溶液 的吸收性 能。试 验结果 表 明, 与常规 烷醇
Ke y wo r d s :Re mo v l a o f C O2 ;Ab s o pt r i o n;MDE A s o l u t i o n;Ac t i v a t o r ;S t e r i c a l l y h i n d e r e d a mi n e
第3 4卷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化学工业 与工程技术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3 4 N o . 2
Ap r . ,2 01 3
活化剂相 比 , 新型活化脱碳溶液 吸收 C O 的速度快 、 吸收容量大 、 处理能力 高 ; 相 同条件下 , 位 阻胺 活化 剂 的处理能力 比二乙醇胺 ( D E A) 活化剂提 高 2 0 %左 右。 关键词 : 脱碳 吸收 MD E A 活化剂 位 阻胺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The amine stripping process, also known as the ethanolamine process, is a popular method used to remove carbon dioxide from natural gas and other gas streams. This method involves using ethanolamine, a type of amine, to absorb the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gas stream. The amine solution is then heated to release the carbon dioxide, allowing the amine to be reused in the process. This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and has its own se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也称为乙醇胺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从天然气和其他气态流体中去除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涉及使用乙醇胺这种胺类物质,以吸收气态流体中的二氧化碳。

然后加热胺溶液,释放二氧化碳,使胺能够在工艺中得以重复使用。

这个过程在油气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和缺点。

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amine stripping process is its high efficiency in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gas streams. Ethanolamine has a strong affinity for carbon dioxide, which allows for effective absorption of the gas. This results in a high level ofcarbon dioxide removal from the gas stream, making it an attractive option for industries looking to meet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dditionally, the amine stripping process can be easily integrated into existing gas processing facilities, making it a cost-effective solution for many companies.醇胺法脱碳工艺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在去除气态流体中的二氧化碳方面的高效率。

醇胺法脱碳工艺分析

醇胺法脱碳工艺分析

的场合 ,处理后气体 中酸气含量 比 M E A处理的浓 度稍高。D E A遇 C O S 和c s 不降解 ,因此 D E A常 用 于炼 化 厂和合 成气 ( 含 C O S和 c s 2 ) 的脱 碳 。 D E A常用浓 度 为 2 5 w t %~ 3 5 w t %。另 外 ,对 于煤 层 气 一般 C O 的 含 量 大 约 7 %~ 8 % ,适 合 D E A。
0 ◆ 设计s计算
散 。 由于 醇 胺 对 C O 的吸收过 程既有 物理 吸收 ,
D E A适合 于 系统 压 力大 于 3 4 4 7 k P a( 5 0 0 p s i )
又包 括化 学 吸 收 ,因此需 要 引入化 学增 强 因子来 计 算 吸 收过 程 。 M o h a mm a d R . M. A b u Z a h r a总结 了化 学增 强 系数 的计 算方 法 『 4 _ ,而 准确 的热 力 学数 据 则 需 要 通 过实 验装 置或 工业 设备 得 到 。
1 2 1 以上 ,因再生温度较高 ,使再生系统腐蚀严 重 ,这 限制 了 ME A 的应用㈣;吸收 ( 2 5 ~ 6 5 o C ) 和
再生 ( 1 0 0 ~ 1 5 0 o c ) 过 程 温差 大 ,能 耗 较 高 ;ME A 蒸 汽压在 醇胺 类 中最 高 ,在 吸收塔 和再 生塔 中蒸 发 损失 量大 ,需 要采 用 水洗 的办 法 降低 损 失 。 ME A适 合 于酸 气 浓 度 和 压 力 低 的 工 况 ,在 中 低 压情况下净化气 中 C O 可低达 1 0 0 p p mv ,适 宜
况 下对 两者 无选 择性 。
时对 H s 有 良好 的选择性旧。但是净化气中的 C O : 含量超过允许值时,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MD E A有 以下优 点 :MD E A能 耗低 。这是 因 为

氨合成脱碳方法及应用

氨合成脱碳方法及应用
1 . S e l e x o l 法
用醇 胺 作 为酸 性 气体 的吸 收 剂 ,其发 展 当 归 功 于 R・ R安特 汤姆
斯 。一 乙醇胺 ( ME A ) 与二 乙醇胺 ( D E A)是早 期气体 净化 工业 中最
S e l e x o l 法被认 为是 目前能 耗最 低的脱 碳工 艺之 一 ,最 初 由 Ai l e d
重 要 的胺 类吸收 剂 。 由于 ME A的价 格低廉 ,反 应能 力强 ,一度 广 泛
应 用于 脱除 天然气 和合 成气 中的 C O 和H S ,D E A法 多年来 用于 炼 油
气 的处理 。 3 . MDE A脱 碳法
C h e mi c a l 公 司开发 的 ,现 属 N o r f o n C o mp a n y所有 。该 工 艺使 用的 溶 剂 为聚 乙二 醇 甲醚的 混合物 ,对 设 备无 腐蚀 ,稳 定性好 ,无 毒 ,不 降 解 ,不挥 发 ,还 能 同时脱 除 C 0 2和 硫化 物 。 目前 ,全世 界 已建 有 4 0 多套 S e l e x o l 装 置 。南 化公 司研究 院开 发的 N H D 脱碳溶 剂及 脱碳 工艺 与S e l e x o l 相 近 。N H D法 已成 功应用 于鲁南化 肥厂 的合成 甲醇装置 中 。 试车 表明 N H D具有 能耗低 ,运行稳 定 ,操 作费用 低等优 点 。
为加快 吸 收速率 ,往 往在 碳酸 钾缓 冲溶 液 中添 加各 种活 化剂 。最 早工 业化 是 以三氧化 二 砷为 活化 剂 的改 良砷 碱 法 ( G — v法) 。后 因活化 剂 有剧 毒 ,该 法被 逐 渐淘 汰 。 目前 ,工 业上 应用 的有 以氨 基 乙酸为 活化 荆的氨 基 乙酸 法 ( 我 国称无 毒脱碳 法) :以乙二醇 氨 为活化 剂 的改 良热 钾碱 法 ( B e n R e l d法) ;以 乙二 醇氨和 硼酸 的无机 盐 为活化 剂 的催化 热 钾碱 法( C a t a c a r b ) ;以及二 乙撑三胺 为活化 剂 的二 乙撑三胺 法 等。他 们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

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醇胺法脱碳工艺流程。

1. 预处理,原料气除去颗粒物、水分和酸性气体。

火电厂脱碳技术

火电厂脱碳技术

⑤美国博地公司与中国华能发展绿色煤电,美国以 10亿美元 参股(56% ),发展IGCC 和碳捕集、封存(CCS )。
⑥澳大利亚与中国华能发展在煤电上捕集 已在北京热电厂实施。
CO
2,约3000t
试验,
⑦英国益可与华电签约减碳协议,在 4个超超临界燃煤电厂上 实施。
燃煤电厂脱碳技术
在电厂主要有3种不同的捕集技术路线,即: ?燃烧前脱碳
常温湿法净化系统
首先采用旋风分离器和 250℃的陶瓷过滤器进行初 级除尘,然后经过湿法洗涤器,使煤气粉尘浓 度降至1ppm 以下;此后,除尘后的煤气经过 HCN/COS 水解器,将 COS 转为H2S,将HCN 转 化为NH3,进而进入 MDEA 脱硫装置和 Claus 硫 回收装置中脱硫,并回收元素硫,脱硫率达 94% ,最后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OT 装置的进一步使用,可使 脱硫效率提高到 97·85% 以上。
?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系统的平均综合效率数十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 35%~37% ,而一般的热 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达 60%~80% ,最先 进的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可达到 90% 以 上。
燃煤电厂脱碳技术
? 碳捕集与封存(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 简称CCS )在全球各地受到了广泛重视。国际 能源署研究表明,到 205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限 制在450 ppm 的所有减排技术中,仅 CCS 就需贡 献20% 。当前,包括 I E A( 国际能源机构 )在内 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和主要碳减排积极倡 导组织和国家已经一致将 C C S 技术作为未来的 主要碳减排技术。
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醇胺吸收剂即一乙醇胺mea二乙醇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2甲基1丙醇amp胺化学吸收法分离回收烟气中co工艺脱碳抽气点选在fgd和冷却塔之间管道上典型的化学吸收法分离脱除烟气co经过除尘脱硫等处理后的烟气经初步冷却和增压后从吸收塔下部进入在塔内与由塔顶喷射的吸收剂溶液逆相接触

胺液脱碳原理

胺液脱碳原理

胺液脱碳原理胺液脱碳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可以将胺类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去除,从而得到无碳或低碳的产物。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新型有机化合物或净化有机溶剂。

胺液脱碳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碱性溶液对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进行去除。

在胺液脱碳反应中,一般使用强碱作为脱碳剂,例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这些碱性溶液可以与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碳酸盐或烷基酚盐。

胺液脱碳的反应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碱性溶液与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发生质子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碳负离子;然后,碳负离子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产物。

这个过程中,碱性溶液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加速反应速率。

胺液脱碳反应的条件较为宽松,一般在室温下就可以进行。

反应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于反应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来说,反应溶液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而反应时间的长短则会影响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胺液脱碳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胺液脱碳反应可以用于合成无碳或低碳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药物、农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胺液脱碳反应还可以用于净化有机溶剂。

在有机合成中,常常需要使用纯净的有机溶剂进行反应,而这些有机溶剂中常常含有胺类杂质。

通过胺液脱碳反应,可以去除这些胺类杂质,提高有机溶剂的纯度。

胺液脱碳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果较好。

另外,胺液脱碳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易于处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顺利排出。

因此,胺液脱碳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胺液脱碳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可以用于合成新型有机化合物或净化有机溶剂。

胺液脱碳的原理是通过碱性溶液对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进行去除。

胺液脱碳反应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良好的反应效果,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重 庆 大 学 学 报 !!!!!!!!!!!!!!!!!!! 第 ! "卷 研究其性能 $ 结果可应用其它 PI +多胺混胺 % 并对 G 从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混胺吸 其性能 进 行 对 比 $ 收液 '
< !! 由 1 * 引起的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迄今面临 的最大的全球气候环境问题之一 ' 燃 煤电厂 是 1 < * 的主要排放 源 $ 全世界约A 我国约" $R & $R 的 1 < * 排 放 来 自 燃 煤 电 厂' 现 有 的 燃 煤 电 厂 1 < * 捕集方 燃烧后捕碳技术虽成本较高 $ 但适应于 现有 几 法中 $ 乎所有燃煤电 厂 $ 是未来具有最大减排市场潜力的 技术
" / ( E : / : 8/ . KT & = / ' + & 5 . :I . 5 . 8 8 5 . / U & / : & 0P 8 : 2 / . 8Q / 5 . / 8 5 .1 & J ' 8 Y1 & / 'a / 9E 8 / J% 3 3T ;& 3 W $ $ U( E : / : 8S 8 / U & / : & 01 & / 'P 5 . 8Q 5 9 / 9 : 8 -Q . / J 5 = 9/ . K1 & . : & ' 1 2 & . 5 . . 5 7 8 9 5 : ;T ;& ; 3 4 36 ; # 1 2 & . 5 . $ $ $ A A$ 1 2 5 . / 3 4 3A !G 4 / 2 & * 0 & , 8 & , 9J & . & 8 : 2 / . & ' / J 5 . 8" PI G# 5 9: 2 8J & 9 : ' 9 8 K/ U 9 & U 8 . :0 & -8 J & 7 5 . / U & .K 5 & Y 5 K 8 4 ;, 3= " # 1 < & J0 , 8 '3 / 95 .: 2 85 . K , 9 : ( V J & 7 5 . 2 8W 8 0 & J / . = 8 9& 0/ , 8 & , 9 PI G5 9: 2 8[ 8 & -: 2 8 ; W 3: 4 ;0 * 0 8 J & 7 / ' ( F 2 8/ U 9 & : 5 & .$ 8 8 . 8 / : 5 & .W 8 0 & J / . = 8 9 / . K= & & 9 5 & .W & 8 : 5 8 9& 0PI G/ . K 5 : 9 8 0 0 8 = : 5 7 81 < W 3 W *" + # $ 0 & , -U ' 8 . K 9X 5 : 2W & ' / J 5 . 8 9 PI GW & ' / J 5 . 8 9 / :: 2 89 / J 8= & . = 8 . : / : 5 & ./ 89 : , K 5 8 K (F 2 8W & ' / J 5 . 8 9 ; ; ; " # $ $ 5 . = ' , K 5 . > * > 2 K & Y 8 : 2 ' 8 : 2 ' 8 . 8 K 5 / J 5 . 8" G I I G# 5 8 / Z 5 . 8" N d# K 5 8 : 2 ' 8 . 8 : 5 / J 5 . 8" Q I FG# / . K 3) ; ; ; ; W W ; " # $ : 5 8 : 2 ' 8 . 8 : 8 : / J 5 . 8 F I FG / 8= & . 9 5 K 8 8 K (F 2 88 9 , ' : 99 2 & X: 2 / :: 2 8/ U 9 & : 5 & ./ . K8 8 . 8 / : 5 & . ; W 3 + = / / = 5 : 0 0 & , -[ 5 . KU ' 8 . K 9& 0 PI G & ' / J 5 . 8/ 8J , = 2U 8 : : 8 -: 2 / .: 2 / :& 0 PI GX 2 8 .: 2 8= & . : 8 . :& 0 W ;& W ; + $X & ' / J 5 . 8 5 9 ' & X: 2 / .: 2 / :& 0PI G(L & X 8 7 8 & ' / J 5 . 8 9/ 8 ' & X( F 2 8= & & 9 5 & ./ : 8& 0PI G 5 : 2: 2 8 W ; W ; $ 5 . = 8 / 9 8& 0W & ' / J 5 . 8 9 = & . : 8 . : 5 .U ' 8 . K 9 : 2 8 8 8 . 8 / : 5 & ./ : 8 9& 0 : 2 8U ' 8 . K 9K 8 = 8 / 9 8 ( V : 5 9 = & . = ' , K 8 K: 2 / : ; 3 + & ' / J 5 . 8X 5 : 29 , 5 : / U ' 8W & ' / J 5 . 8= & . : 8 . :5 9/2 5 28 0 0 5 = 5 8 . = U 9 & : 5 & .9 & ' 7 8 . := & J / 5 . 5 : 2 PI G W ; ; 3 ;/ W W 3X + $ + + PI G( GJ & . 2 8 0 & , -U ' 8 . K 9& 0PI G & ' / J 5 . 8 : 2 8W 8 0 & J / . = 8& 0PI G Q I FG/ . K PI G F I FG/ 8 3: W ; : 2 8U 8 9 : ( ! % 5 # $ 3 2 1 < 8 J & 7 / ' / U 9 & : 5 & .% 8 8 . 8 / : 5 & .% = & & 9 5 & .%PI G% & ' / J 5 . 8 9 W 3 W ; * 67
) **
'1 几 < * 化学吸 收 法 的 关 键 技 术 在 于 吸 收 剂 $
各 种 胺& 氨类水溶液都尝试作为 1 十年 来 $ < * 的吸 收剂 $ 其中醇胺水溶液是众多化学吸收 剂中 最 有 效 & 最广泛的
) * > "*
$ 不过腐蚀一直困扰碱性水溶液的使
是最早开发并且是应用于 用 ' 一乙 醇 胺 " PI G# 其分子量小 $ 吸收 酸性气 1 < * 捕集最为频繁的溶剂 $ 体能 力 强 $ 同 时 是 最 为 廉 价$ 是吸收 1 < * 最具优 势
收稿日期 ! * $ # * > $ ! > * B 基金项目 ! 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院士专项 资 助 项 目 " % 中央高校科研专项" % 重庆大学 * $ # $ H 1 D $ $ D# 1 Q + d O # $ * A ? ? $ ## 2 三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设项目 " # * # # 工程 3 E > # $ * * $ 作者简介 ! 杜云贵 " # $ 男$ 重庆大学副教授 $ 主要从事烟道气净化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 ' # B D A > 辜敏 " 联系人 # $ 女$ 重庆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 # " # ' F 8 ' $ * ! > D " # # * D # A% I > J / 5 ' , J 5 . D D!; / 2 & & ( = & J( = . 3
) !*
的技术 % 但是 PI 再生 G 会 产 生 最 大 的 反 应 热$
其腐蚀性也较强 $ 因此随后 大力发 展 了再 生 能耗大 $ 弱 腐 蚀 性 的 叔 胺 类 $以 甲 基 二 乙 醇 胺 能耗 低 $ " 水溶液为主的吸收剂 $ 但是 PQ PQ I G# I G 的吸收 并 价 格 远 高 于 PI 速率很低 $ G 使其应用受到很大 限制 ' 近年来 抗 腐 蚀 剂 的 发 展 $ 使 PI G 水溶液法 又恢复成为最主要的 工 业 1 如何进一步 < * 吸 收 剂$ 提高 PI G 吸收液的性能使 其 成 为 高 效 吸 收 剂 成 为 研究热点 $ 将各种其它组 分 尝 试 添 加 于 PI 即 G 中$ 复 合# 胺 为 一 个 发 展 趋 势'高 效 吸 收 剂 PI G 混合 " 的性能应该主要具备高吸收性能 " 包括 吸收速率 & 吸 收量 # & 高再生性" 包 括 再 生 速 度& 再 生 量# & 低能耗 " 即高再生率 # 和 低 的 腐 蚀 性$ 另外还应具备价格低 某一 个 性 能 方 面 的 较 大 欠 缺 都 会 影 响 吸 廉等特点 $ 收液的应用 ' 多胺因为有多个 与 1 其吸 < * 反 应 的 活 性 基 团$ 收 性 能 高 于 仅 有 一 个 活 性 基 团 的 PI 可以做为 G$ PI G 的活 化 剂' 以 多 胺 单 独 使 用 做 为 1 < * 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