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8秋)八年级数学上册授课课件-16.2.2 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线段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课件PPT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线段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课件PPT

探究一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
B
小组交流:
1、你是怎么想的?
2、你是怎么做的?
3、你作图的理由是什么?
探究一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M C
A
BA
D
B N
A
E F
B
探究一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M
O
A
B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究一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线段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
类型:获奖课件PPT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 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C
A
B
l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 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上.
M
A
B
N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 ——尺规作图
乐喷泉M到广场的两个入口A、B的距离相等,且 到广场管理处C的距离等于A和B之间距离的一半, A、B、C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利用尺规作
出音乐喷泉M的位置.
F
A
C
M
O
E
B
回顾与反思
作业:
1.P119 习题 1、2、3; 2.预习新课
M C
O
A
BA
B N
A
D
E F
B
探究二
已知:直线 l 和直线 l 外一点P(或直线 l 上 一点P ).
求作:经过点P,且垂直于l 的直线.
点P 在l外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课件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课件
在纸上画线段AB,通过对折使端点A与端点B重合。 将纸展开铺平,记折痕所在直线为MN,直线MN与 线段AB的交点为O. 已知: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在MN上任取一
点P,连接PA、PB.
请测量PA、PB的长度.猜想: PA与PB的大小关系.
求证: PA=PB
M
已知: 如图, MN⊥AB, AO=BO,
D
B
将军饮马问题:
传说在古罗马时代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
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 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将军每天骑马从城堡A出发,到城堡B,途中马要到 小溪边饮水一次。将军问怎样走,路程最短?
●B
A●
M
N
这就是被称为"将军饮马"而广为流传的问题。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两侧
∴ AP +BP = A’P +BP = A’B. AP ’ +BP ’= A’P ’ +BP ’
又∵ A ’ P’ +BP’≥A ’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AP ’+ BP ’ ≥AP+BP ,即AP+BP最短.
(二)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
变式:已知:P、Q是△ABC的边AB、 AC上的点,你能在BC上确定一点R, 使△PQR的周长最短吗?
P
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 PA=PB.
A
O
B
N
证明:∵MN⊥AB,
∴∠POA=∠POB=90°
在△AOP与△BOP中
PO=PO(公共边)
∠POA=∠POB(已证)
AO=BO(已知)
∴△POA≌△POB(SAS)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最新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三课时)说课课件共25张PPT (共25张PPT)

最新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三课时)说课课件共25张PPT (共25张PPT)
AO=BO(已证)
∠POA= ∠POB(已证) PO=PO(公共边) ∴ △PAO ≌△ PBO(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 边相等).
这节课是我们四十一中数学组老师共同教研备 课的结果,在教学设计中,有三个亮点,第一 个是开放性问题“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 数多个点,这些点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发思 考;第二个亮点是直接应用性质定理的题目设 置,比书上习题求三角形周长更直接;第三个 亮点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暴露学 生思维过程的环节.
l
A
O
B
线段垂直 平分线上 的点到线 段两端的 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特征?
2
观察猜想探究定理
学 案 截 图
图1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演绎推理等活动,让 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为环节的问题解决过程,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观察猜想探究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 =PB.
设计意图: 明确利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的 优越性;体会数学的三种语言——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l P
A
O
B
3
利用定理解决问题
1.如图,在△ABC中,直线DE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AD=2,BD=3,则AC的 A 5 长度是 . D
作业: 课本113页 做一做,练习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利用作业引导学生深 入思考,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的点到线段两端的 距离相等

【冀教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16.2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课件

【冀教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16.2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课件

P为直线CD上的一点,且PA=5,则线段PB的长为( B )
A. 6 B. 5 C. 4 D. 3
2.如图2所示,在△ABC中,BC=8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交边AC于点E, △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
是 10cm .
C
A
P
D
E
A
D
B
图1
B
C
图2
验证结论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
B
讲授新课
一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探究发现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 上的
点,请猜想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
关系.
P3
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 分别相等.
P2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结论吗?
A
P1 B
l
练一练:1.如图1所示,直线CD是线段PB的垂直平分线,点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l 上.
求证:PA =PB.
l
证明:∵ l⊥AB, ∴ ∠PCA =∠PCB.
又 AC =CB,PC =PC, A
∴ △PCA ≌△PCB(SAS). ∴ PA =PB.
P
C
B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AD⊥BC,BD =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 有什么关系?
第十六章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3课时)》ppt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3课时)》ppt课件

1 2
1 2
2.如图(1)所示,在河岸l的同侧有A,B两村,要在河边修 一水泵站P,使水送到A,B两村所用的水管最短(两村 不共用水管).另在河边修一码头Q,使其到A,B两村的 距离相等,试画出P,Q所在的位置. 解析:点P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 点和点B的连线与l的交点,点Q为 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与l的交点.
解:如图(2)所示,作点A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 连接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交直线l于点Q.P,Q两点对应的位 置就是所求的位置.
3.如图所示,请你在下列各图中,过点P画出射线 AB或线段AB的垂线.
解: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解析〕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知,只要 作出到这条线段端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连接这两个点,即得所 求作的直线.
作法:如图所示. (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 1 a a( 2 AB ) 为半径,在线段AB的 两侧画弧,分别相交于点C,D. (2)连接CD. 直线CD即为所求.
我们曾用刻度尺找线段的中点,当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的作法时,一旦垂直平分线作出,线段与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 找线段的中点.
C
D
活动二: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及AB外一点P. 求作:经过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 〔解析〕 在直线AB上作出一条线段CD,使得点 P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再作出到点C,D距离 相等的点Q,连接PQ,直线PQ即为所求. 作法:如图所示,以点P为圆心,适 当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B于点 C,D. (2)分别以点C,D为圆心,适当长为半 径,在直线AB的另一侧画弧,两弧相 交于点Q.

冀教版数学八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教学课件3

冀教版数学八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教学课件3

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 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 么?
1、怎样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折纸法 (2)定义法 (3)尺规作图法
作法: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AB 2
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E、F。 2、过点E、F作直线。 则直线EF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图16-11)
1、能够利用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并能证明它的正确性。 2、经历探索,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 其逆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 识和能力。 3、能够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 逆定理证明相关结论,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 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 相等。
E
o F
B
如何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正确性?
提示: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点都具有某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
已知:如图16-12,直线MN经过线段AB的中点O,且MN⊥AB,P是MN 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 ⊥ AB(已知) 0
∴∠AOP=∠BOP=90(垂直定义) 在△AOP与△ BOP中 ∵ AO=BO(已知) ∠AOP=∠BOP(已证) PO=PO(公共边) ∴ △ AOP≌ △ BOP(SAS) ∴ PA=P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O B
已知:如图16-13,△ABC的边AB、AC的 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A
P B 图16-13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P
证明:连接PA、PB、PC
B
C
∵ 点P在AB、AC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图16-13 ∴ PA=PB,PA=P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 PB=PC(等式性质) ∴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与线段两端距离相 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课时 优质课件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课时 优质课件

D
B
试一试你能行
已知:如图,点A,B 是直线l 异侧的任意两点, 在直线l上,试确定一点P,使AP+BP最短
B
·
P
l
·A
试一试你能行
已知:如图,点A,B 是直线l 同侧的任意
两点,在直线l上,试确定一点P,使AP+BP最

作法: (1)作点A关于直线l 的对
·A
·B
称点A ′;
l
(2)连接A ′ B,与直线l 相
·P A′
交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AP +BP最短吗?
理由:
∵点A与点A′关于直线l对称
即:l为A A′的垂直平分线 ∴AP= A′P,(线段垂直平分线
·A
·B
的性质定理)
∴AP +BP = A′P +BP = AB l 上另取一点P′, 连接AP′, A′P′, BP′
∴A′P′+ BP′﹥ A′B (两边
P A·′
l P′
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P′+BP ′= A′P′+ BP′
﹥ A′B
∴AP′+ BP′ ﹥ AP +BP
即 AP +BP最短.
学以致用
如图,有A、B两个村庄,他们想在河流边的直 线l上建立一个水泵站,请问 (1)这个水泵站应该建立在哪里使得铺设管道费 用最少? (2)这个水泵站应该建立在哪里使得到A、B两个
村庄距离相等?
解:(1)如图所作,C点为水泵站的位置。
村庄A .
村庄B .
l P
(2)如图所作,P点为水泵站的位置。
回顾与反思

冀教版数学八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课件3

冀教版数学八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课件3

∴ PA=PB,PA=P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 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 PB=PC(等式性质)
∴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与线段两端距离相 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发现新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P124练习第1、2题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两个知识点:
提示:要证明一个图形上每一点都具有某种性质,只需要在图形上任取一点作代表
已知:如图16-12,直线MN经过线段AB的中点O,且MN⊥AB,P是MN 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MN ⊥ AB(已知0)
∴∠AOP=∠BOP=90(垂直定义) 在△AOP与△ BOP中
∵ AO=BO(已知) ∠AOP=∠BOP(已证) PO=PO(公共边)
1、能够利用尺规法作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并能证明它的正确性。
2、经历探索,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 其逆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 识和能力。
3、能够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 逆定理证明相关结论,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 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 相等。
E
A
B
F 图16-11
为什么以“大于1 AB长”为半径? - 2
2、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直线EF就是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呢?设所作直线EF交AB于 点O,请你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给出 证明
证明:连接AE、AF、BE、BF
∴AE=BE=AF=BF(等圆或同圆的半径相等)
在△AEF与△ BEF中
∴ △ AOP≌ △ BOP(SAS) ∴ PA=P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M P
A
O
B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教学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PT教学课件

BD
C
已知:如图,△ABC的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1)已知条件提示用什么知识点?
线段中垂线的性质
(2)怎样才能得到结论? B
线段中垂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A
P C
A
P
B
C
三角形的三边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 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随堂训练
1.已知:点C,D为线段AB外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ED=∠AFD=90°
E
又AD=AD
∴△AED≌△AFD(AAS) ∴AE=AF,DE=DF
B
∴AD垂直平分EF
A
OF
D
C
4.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风筝”骨架,其中
AB=AD,CB=CD.
设对角线AC=a,BD=b,请用含a,b的
式子表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
A
解: S四边形ABCD SCBD SABD
A
BE
D
C
2.如图,AD⊥BC于点D,D为BC的中点,连接AB,∠ABC的平分 线交AD于点O,连接OC,若∠AOC=120°,则∠ABC= _6_0_°__.
A
O
B
C
D
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且DE⊥AB,已知
△BCD的周长为12,且AC-BC=2,求AC,BC的长.
★ 练一练 1.已知,MN是线段AB的中垂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与AB距离相等的点在MN上
B.与点A和点B距离相等的点在MN上
C.与MN距离相等的点在AB上
D.AB垂直平分MN
2.如图,点D在△ABC的边BC上,且BC=BD+DA,则点D在 A 线段( 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PPT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小试身手
3、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CD⊥AB于点D,BE⊥AC于点E.
C
求证:AC=AB
E
证明:如图 连结B,C
∵AD=BD, CD⊥AB ∴AC=BC
A
D
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求证:PA=PB
C P
A
OB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D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C P
AO
D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E
则AC=__1_0__cm
B
C
2、如图,在△ABC中, ∠C=31°,∠ABC的
A D
平分线BD交AC于 点D,如果DE垂直
B
E
C
平分BC,那么∠A=__8_7_____°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C P
A OB
D
猜想:
PA=PB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冀教 版八年 级上册1 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上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你能写出上述定理的逆命 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与与线线段段两两端端距距离离相相等等的的点在点这在 条这线条段线的段垂的直垂平直分平线分上线。 上。
例2
已知:如图,DE、DF分别是△ABD 和△ACD的高,DE=DF。
求证:AD垂直平分EF。
• 一个方法
证明线段相等的新方法:利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 两条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 两端的距离相等。
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 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折纸;
• 三种作图 过中点做垂线;
尺规作图法
1、必做作业: (1)课本: 课后 习题
2、选做作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要修建一处公共服务设
施,使它到三所运动员公寓A、B、C的距离相等。 (1)若三所运动员公寓A、B、C的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指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 们的对称轴。
(1)
(2)
(3)
(4)
(5)
(6)
(7)
怎样做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1 2
AB
长为半径,画弧 交于点E、F;
2. 过点E、F作直线。
测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 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线线段段垂垂直直平平分分线上线的上点的与点线与段线两段端 的两距端离的相距等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经过线段AB的 中点O,且MN⊥AB,P是MN上 任意一点。
求证: PAPB
例1
如图,四边形ABCD中,直线AC垂直平 分BD于点O。 (1)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 角形,请把它们写出来; (2)任选(1)中一对全等 三角形加以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直线CF. 直线CF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想一想,为 什么直线CF 就是所求作 的垂线
知1-练
1
平面内与A,B,C三点等距离的点( D ) A.只有一个 B.有两个
C.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D.有一个或没有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2
用尺规作长度为8 cm的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小明在以点A为圆心画弧时,所选的半径可以
(来自《点拨》)
知2-讲
导引:本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要找一个点,使它到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首先考虑到A,B两 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B,C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应该在线段BC的垂直平 分线上,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来自《点拨》)
知2-讲
解: 连接AB,BC,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DE, GF,两直线交于点M,则点M就是所要确定的购 物中心的位置.如图所示.
是下列线段中的( C ) A.a=3 cm C.c=6 cm B.b=4 cm D.d=300 cm
(来自《典中点》)
知2-讲
知识点
2
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应用
例2 如图,某城市规划局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 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 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 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知1-导
知识点
1
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有时我们感觉两个平面图形是轴对称的,如 何验证呢? 不折叠图形,你能准确地作出轴对称图形的
对称轴吗?
知1-导
我们已能用尺规完成: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4)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那么利用尺规还能解决什么作图问题呢?
知1-导
思考:如何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
质可知,只要作出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两点 并连接即可.
基本作图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
知1-导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点A,B为圆心,
以大于
1 AB的长为半径 2
A B
作弧,两弧交于C,D两点. (2)作直线CD. CD即为所求.
第十六章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 2 课时
用尺规作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
1
课堂讲解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应用
2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回顾旧知 1. 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2. 说一说: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 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D
知1-讲
例1
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 的垂线. 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C (如图) 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
知1-讲
作法:(1)任意取一点K,使点K和点C在 AB的两旁. (2)以点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
D和E.
1 (3)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大于 DE的长为半 2 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来自《点拨》)
知2-练
1
设点M是直线AB上的一点,过点M作直线AB
的垂线时,第一步是( C )
1 A.以点A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2 1 B.以点M为圆心,大于 2 AB的长为半径画弧 C.以点M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D.过点M作直线AB的垂线
(来自《典中点》)
知2-练
2
下列作图方法中,能确定线段AB的中点的是( B ) A.作线段AB的垂线
中点作直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因此作对称轴时, 选取的对应点不同,作出的对称轴可能也不同.
1.必做: 请你完成教材P65的7、8、10、12题
2.补充: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部分习题
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C.过点A作线段AB的垂线 D.过线段AB的中点作线段AB的垂线
(来自《典中点》)Fra bibliotek 知2-练3
(中考•深圳)如图,已知△ABC,AB<BC,用尺 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C=
BC,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来自《典中点》)
1.作对称轴常用的画法有两种: (1)找一组对应点→画对应点的连线→作所连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2)找两组对应点→分别取两组对应点连线的中点→过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