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 “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建设
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建设作者:来源:《先锋》2020年第10期灌县古城位于都江堰市灌口街道,作为“都江堰主城”的重要板块,承担着“配套景区、留住游客”的功能,下辖8个城市社区和1个涉农社区,面积9.56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超过7.7万人,年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紧扣区域级消费布局,加快“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建设,为成都市建设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力量。
坚持规划引领,重塑空间布局,构建“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主力商圈新格局明定位、优布局,明确古城旅游规划编制。
灌县古城毗邻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景区,有着都江堰旅游“会客厅”之称,奔腾的柏条河和静谧的杨柳河穿城而过,水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回、藏、羌等少数民族聚集,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灌口街道立足灌县古城旅游资源,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编制《灌县古城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明确“一轴两线四区”为一体化的主力商圈布局。
策划推出灌县古城精品线路,以幸福路为轴,串联都江堰景区、杨柳河、西街民俗街、文庙等景点集群,规划熊猫小巷—杨柳河—幸福路—南桥和红塔坊—文庙—南桥两条精品旅游线路。
策划打造灌县古城特色精品街区,依托文庙街、井福街等街区的原味民居,打造“忆城忆景”漫步式消费区;依托三柏洞、五桂桥等区域,打造“味蕾灌口”美食打卡区,推动夜态经济发展;依托南桥、西街等民族融合街区,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区;引进成熟运营团队,集中规划老市委停车场、红塔坊,打造“购、娱、游、食”消费综合体和非遗文化展示区。
聚优势、促融合,明确古城旅游发展原则。
秉承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体验、顺应游客需求、适应生态发展的兴旅思路,坚持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适度开发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生活场景和商业空间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四大发展原则,汇聚古城优势资源,扩大旅游消费承载力,突出人文气质和生态价值,推动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全力构建“全空间、多产业、大协作”的灌县古城全域旅游模式。
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
面的普遍价值 。
链的价值是 否充分 发挥 , 大程度 上取决 于商业业态 很
商业活动是城 市的重要 功能之一 , 在农业社 会 早 和手工业社会就形成 了零售 和批发 的集 市 贸易 , 在 并 城镇 出现 了市场 、 商店和商业街 。对于古城镇来说 , 建
古城镇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规模的历史建筑
物、 构筑物和传统风貌 的历史城镇 , 它记载了某段历史
筑、 环境 、 区 、 街 文化是其 基础要素 , 而与之相生相融 的 商业业 态则是 其生 命力 之所 在 。商 业活 动带 来 了物 流、 客流 、 资金流和信息流 , 是古城镇恢复活力 、 延续生
H U a. i -,YANG he —hi H ixa . Z nz
( . hn e ueadT ui e ac et , i u nU i rt, hnd 10 4; 1C i Li r n orm R s r Cne Sc a nv sy C eg u60 6 a s s e h r h ei 2 Tu ̄ n egah col u n nN r a U i rt, um n 5 02 . or m a GorpySh o,Y n om l n e i K n i 6 09 ) d a v sy g
Ab ta t I edv lp n f n i to n , t c m rilomsso l ers rt eyc nt ce ,ajs d sr c : nt e eome t ce w s i o meca f h udb et ai l o s u td dut h oa n t s r o v r e
《 软科学) l年9 . 4 第 期 总 2期) 2 o 月 第2 卷. 9 ( 第1 o 9
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探究
全 国古城镇旅游开发 方兴 未艾 。目前全 国古城镇旅 游旅 游开发 的古城镇 2 0 0 多个 , 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的旅游古 城镇 还有 1 0 0 0多个 。古 城镇旅游资源 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 重要组成部分 。 旅游古城镇 的商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 收入 以及旅游产业课程序发展 。 但是学术界对古城镇旅游商 业业态 的研究还处 于起 步阶段 , 国家 和行业还 没有 出台相关 的技术导则和 认证机构。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规划的迫切性 和理论研究 的滞后性 、 行业规范 的空 白产生巨大的矛盾 。
2 0 1 3 年第 2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 ARCH GUI DE
No. 22. 2 01 3 S e r i a l No . 2 04
总第 2 0 4期
旅 游 古 城 镇 商 业 业 态 探 究
胡丽慧 , 潘 安
( 西 华 师范 大 学 ,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0 )
二、 古城 镇旅 游商 业业 态发 展规 律分 析
1 . 居民 自由式 阶段 。 古城镇在产品推 向市场时 , 商业业 态不 仅需 要满足居民的生活
需求 , 还要 满足 旅游者不 同层 次 、 不 同对象 、 不 同档次 的需 求。 商业业态成为为古城镇 旅游 发展 的基础 。 在旅游开发“ 六 要素” —— 吃 、 住、 行、 游、 购、 娱 中, 吃、 住、 购就 占据旅游收人 的很大 比重。 所 以商业业态提升是古城镇成 为旅游 目的地发
服 务档 次 , 促 进 古 城镇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成都古镇旅游及业态分析考察报告
印象锦里
借鉴意义
1.定位清晰----广大中青年 2.文化主题明确----三国文化 3.商业模式---统一规划,定向招商,错 位竞争,业种聚集。 4.商业空间布局----层次分明,过渡有序, 但仍有未兼顾的地方。 5.经营模式----按物业类型收费
印象洛带
建于三国蜀汉期,是成都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镇,有“天下客家第 一镇”的美誉。
印象平乐
借鉴意义
1.修复规划---一期平沙落雁,临河打造一大型活动广场 两大节点间由三条仿古街和8各院落群组成,能很好 的分流与聚集游客。因此,在下梅修复规划设计中, 应注重古村整体空间的保护和公共空间节点修复还原, 通过对人气景点设置重要共同空间,并维护周边氛围, 禁止不和谐的建筑。
单击输入主标题 单击输入副标题 成都古镇考察报告
2013.6.19
1
目录 2 3 4
初识成都 印象古镇 专题研究 项目建议
初识成都
财富之都 成功之都
初识成都
米,沃野 千里,云蒸霞蔚,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财富之都 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交通、通讯 枢纽。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17万,GDP 为8138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57938元人民币。
3.修建了占地20亩,拥有232个小车停车位的绿色生态停车 场;3200平方米可停放40辆大巴,很好地满足主客源市场 自驾游停车的需求。
印象黄龙溪
1700余年的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 双流县西南部府河、鹿溪河的交汇处,2011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是有浓 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印象洛带
借鉴意义
1.洛带古镇在规划开发宣传过程中打造以“客家文化”为主 题文化,给游客肯定而正面的旅游形象引导。
古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
古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作者:宋瑞萌柴国强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6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在不断减少,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多,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全国古城镇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丹噶尔古城的分析,并借鉴BOT投资发展模式,为丹噶尔古城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以及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我们贯以自然风貌为“形”、以文化底蕴为“神”、以人文体验为“魂”。
因此,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
历史古城镇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精神价值的供给。
一、古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古城镇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多特色各异的古城镇坐落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但古城镇旅游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提议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城镇进行保护。
之后随着1997年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江南一带古镇的兴盛,古城镇旅游成为一大热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我国历史古城镇迅速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
这不仅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延续,进而实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
2014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并对注重休闲、健康、文化等细分领域提出更加精细化要求,把品质、内涵、创新、服务提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丹噶尔古城概况丹噶尔古城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西端东麓,作为湟水源头,是黄河上游农牧两大区的接合部,居住着汉、回、藏、蒙等十几个民族,历史渊源极为深厚。
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作者:赵楠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2期摘要:本文将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古城镇旅游资源分布的分析与阐释,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的比较,获取了古城镇旅游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明晰了今后古城镇旅游的发展方式,提出了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策略,为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发展策略一、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古城镇是存在于中尺度地理空间上的一种特殊景观它是由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群、历史事项、艺术表现、自然环境、人类生产活动以及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风格、古韵氛围等组成的综合景观体。
(一)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分布以我国地理区划为依据,分为北部、东南部、南部、西南部和中部五大古城镇旅游资源。
北部以山西的平遥、张璧和王家大院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建筑和结构特征;东南部以江苏的同里、周庄和木渎及浙江的西塘、乌镇和南浔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典型的江南吴越地区临水而居的建筑结构特征;南部以福建的和平、漳州,广东的开平、赤坎为代表,其布局具有岭南独特的建筑布局特征,在个别地区同时兼有中西方文化特征;西南部以云南的丽江、大理、泸沽湖、香格里拉,广西阳朔、黄姚和龙胜,贵州的镇远、青岩,四川的阆中,重庆的瓷器口、龚滩,湖南的凤凰等为代表,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居建筑布局特征;中部以安徽的歙县,江西的景德镇、婺源为代表,其建筑布局具有独树一帜的华中本地民居特征。
(二)古城镇旅游资源的特征1.共性特征(1)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古城镇旅游资源所处地区通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到处洋溢着朴素、自然的田园之感。
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景致,让人产生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闲适感,游客通过感受古城镇居民传统简单的饮食起居,进一步领略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在品味古城镇沧桑岁月的同时,感悟人生,发追古思今之情。
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探究
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探究作者:胡丽慧,潘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2期摘要:古城镇旅游在旅游资源市场开发中占了很大比重。
商业业态布局在古城镇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
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序列概括为:初期—前期—中期—成熟期,其对应商业业态表象为:居民自发式—旅游行业式—调整提升—去商业化。
通过对古城镇商业业态布局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古城镇旅游市场需求,结合古镇文化特色和区域旅游产业配套,对商业业态进行主题业态、辅助业态、配套业态的合理化布局,为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文化;发展时序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40-02前言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目前全国古城镇旅游旅游开发的古城镇200 多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旅游古城镇还有1 000多个。
古城镇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古城镇的商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产业课程序发展。
但是学术界对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和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技术导则和认证机构。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规划的迫切性和理论研究的滞后性、行业规范的空白产生巨大的矛盾。
一、商业业态在古城镇旅游中的地位1.商业业态发展是古城镇旅游发展的基础。
古城镇从建立以来就担负着人类聚集、交流、生活等活动的载体。
在古城镇发展初期,其商业主要在古城镇居民生活、城镇服务功能中发挥着作用。
当一个古城镇被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资源产品推向市场时,商业业态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档次的需求。
商业业态成为为古城镇旅游发展的基础。
在旅游开发“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吃、住、购就占据旅游收入的很大比重。
所以商业业态提升是古城镇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必然需要。
2.商业业态促进古城镇的旅游发展。
如果单纯是古城镇商业的布局和发展是自由的、散漫的,只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
古城商业化的研究
古城商业化的研究——古城商业化对传统文化是传承还是破坏15服装设计与工程:李江敏、林倩雪、罗伊静、牟金莹、山晨 15机械设计与控制:林烨指导老师:赖继年摘要:在当代中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已经被广泛认可并深深影响着政府的行政手段甚至个体行为。
价值观日趋于单一化,经济的物化形式——货币,已成为衡量认识价值的唯一指标。
任何具有价值或潜在价值的事物,都无法逃脱商业化这一过程,从而转化为其价值的货币形式。
这一点尤其在旅游中得到凸显,古镇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其中尤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及蕴含丰富民俗风情的云南丽江走在开发的前列。
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开发,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的点,越来越多别具特色人文景观的古镇已经被商业化所淹没。
关键词:古城商业化传统文化传承破坏现代城市的出现,让人类与自然进一步隔离,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压抑甚或痛苦,这一客观事实促进了以服务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出现。
出于对自然的本能亲近,旅游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更多的选择。
古镇是地方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的有机整体,不仅有古建民居、历史街区及民间工艺等有形的旅游资源,更有包括空间环境、民族艺术及节事活动等的无形旅游资源,古镇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有着唯一性,也就是说典型的古镇是不可代替的,而正是古镇的这种天然属性,不断勾起现代都市人逃离现实生活的欲望,穿越时空的错位带来了独特而又非凡的人生体验。
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与现代文明隔离所保留的传统环境迎合了现代游客求异的心理。
这样独特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喧嚣与躁动而更加珍贵,资本的参与已成为必然。
一、在清河坊、南宋御街的实地调查(一)考察所见及感受5月6日,我们小组去了浙江杭州的古城区,位于吴山脚下的河坊街。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南北向得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古镇旅游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若干古镇的案例分析
古镇旅游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若干古镇的案例分析作者:王雪晴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20年第8期王雪晴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
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导型模式与经营权转让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决策比重。
虽然古镇运营根据古镇具体特点的不同而适应于不同的模式,但对于任何古镇的良好发展来说,初期开发和规划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且具有普适性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地理区位、文化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与差异化的开发规划。
关键词:乡村旅游;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一、研究综述(一)乡村旅游现状及意义参与式乡村旅游是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能从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
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使农村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协调城乡间经济、文化、资源等要素的公平均衡和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落脚于产业结构问题,促进乡村剩余劳动力身份、职业的转换,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发展结合、调整传统生产结构,推动农村生产由传统资源、劳务输出转型为服务输出,催生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进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乡村振兴强调乡风文明,积极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就是要保护传承好优秀乡村传统文化,防止农民对自身文化元素的怀疑、否定与摒弃,防止“文化侏儒”出现。
乡村旅游用更加多彩的休闲体验和表现形式,既能提供给游客多姿多彩的乡俗体验,也能增强居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乡俗文化在互惠互利的乡村旅游中得到弘扬,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第一篇: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业态规划是旅游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之一。
无论是面向本地消费者还是旅游者,旅游小城镇必须得有足够的休闲业态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消费者消费,才能具有活力。
本文将从休闲业态角度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尝试建立古镇类旅游小城镇的休闲业态配比关系,以及核心商业区规模与客流量、消费力的关系,从而指导现实中的开发与建设。
一、休闲业态的类型作为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业态,绿维创景通过梳理,认为旅游小城镇的业态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演艺类和服务配套类六大类。
二、从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一)从国内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1、大理古城大理,文献之邦,拥有1200年历史的南诏古国,有30余年的近代旅游发展史。
大理古城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为2万平方米。
2014年,共接待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01亿元,人均消费1470元。
(1)商业业态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服务及配套占37%,餐饮业占7%,休闲娱乐占10%。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0%,服务及配套占7%,餐饮业占8%,休闲娱乐为5%。
2、丽江古城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丽江古城至今有将近30年的旅游发展史,22个少数民族聚集,6200多户,3万多人。
丽江古城总商业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约1.6万平米。
2014年,接待游客173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8.38亿元,人均消费1377元。
(1)商业业态丽江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餐饮酒吧占17%,休闲娱乐占10%。
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3、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商业总经营面积约1.5万平米。
古城(镇)景区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探讨
古城(镇)景区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探讨作者:胡珑川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7期胡珑川什么是成功的旅游景区,每个人对它的认识不同。
本文认为成功景区是通过高品质的景区扬名气,聚人气,进而增加财气,实现了名气、人气、财气的相得益彰。
本文以古城(镇)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此类景区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希望对今后此类景区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美国旅游学家查尔斯.R.格尔德纳等人认为旅游景区应包含吸引人们前去观光旅行的各类吸引物,并提出了旅游景区的五分法,将其分为文化景区、自然景区、节庆活动、游憩景区和娱乐景区五大类,又根据五大类对每个景区进行了详细归类,较为贴近现实旅游景区类型的发展。
随着旅游不断发展,目前很多景区均为复合类景区:即包含以上二种甚至二种以上的类型。
现阶段国内古城(镇)景区,大多具备一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是以独特文化体验为主的复合类景区。
本文以凤凰古城、丽江古城、乌镇为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其成功的原因和存在不足,探讨古城(镇)景区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关键性要素。
一、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边缘,因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而得名。
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沈从文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
(一)业态分析商业街由老营哨、东正街、北门、建设路四条街组成,约有近千家店铺,建筑形式以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为主。
店铺大多由民居改造而成,营业面积1万多平方米。
业态以商品经营、餐饮为主。
(二)旅游发展现状1.优势分析凤凰古城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除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组成的“古城九景”外,还有十里沱江风光带、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方长城等风景名胜,同时蕴含着浓郁且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2.存在不足(1)旅游产品雷同,缺乏独创性凤凰古城物质文化商业化程度极高,其旅游经营全部放归市场,由40%的原住民和60%的外来人口经营,原住民日常生活中的土特产、服饰等都进行了商业包装,同时外来人口经营的非本地文化元素(藏式、酒吧等)众多,且品位低劣。
旅游背景下古镇的商业旅游发展思考
旅游背景下古镇的商业旅游发展思考作者:熊巧汪舟来源:《价值工程》2020年第22期摘要:古镇旅游作为新兴旅游类型,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龙凤古镇作为曾经的生活古镇,在旅游开发后成为4A景区,每年也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在此基础上也原本只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当地商业也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古镇旅游背景下,商业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在旅游背景下取得更好地发展提供思路。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ancient town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s a former living town, Longfeng Ancient Town has become a 4A scenic spot afte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ttracts many tourists every year. Because of this, local business which served local residents only becomes a necessary part in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is poin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ppearing under tourism background and providing ideas to solve it.关键词:古镇旅游;商业旅游;龙凤古镇Key words: ancient town tourism;business tourism;Longfeng Ancient Town中圖分类号:F592.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2-0055-021; 背景古镇旅游一直都是国内旅游的一个热门领域。
古城镇、景区的规划开发与商业业态研究
古城镇、景区的规划开发与商业业态研究在规划开发古城镇和景区时,如何研究它们的商业业态,是近几年来我们作策划规划时非常重视的基础性工作,为了使这一工作引起旅游界的足够重视,除了这次专文谈论外,在即将出版的《旅游项目策划》一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我们专题讨论了这一问题。
旅游商业业态研究是旅游产业链条如何在古城镇和景区进行合理布局的依据,它决定着古城镇和景区功能如何划分,建筑如何布局,而不是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图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布局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
不经过商业业态研究或者研究不到位就进行规划设计,有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规划设计了很多的房子和店铺,但它们并不能产生良好的商业效应,反而破坏了环境;或者是商业店铺规划设计过少,没有产生商业的聚集效应。
这些店铺放在什么地方,旅游的六大要素在古城镇和景区如何布局,游客在什么时候才能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是需要对商业业态和游客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进行好好研究的。
一、商业业态与旅游商业业态在商业活动中,从事零售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具体场所是商店,而商店依据销售形式不同又区分出不同的经营形态,即零售业态。
近年来,受国际商业发展趋势的影响,零售商店的业态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并且出现多样化和细分化趋势,尽管当前世界各国对零售业态的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通常认为,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业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
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
旅游商业业态的顾客群是确定的,即游客,虽然如此,也要研究游客的细分市场的需求、行为规律、消费特征和心理喜好;旅游商品零售店出售的商品大多与游客的需求有关,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游客在旅游地观光、休闲、度假时的生活必须用品;一类为游客喜欢购买的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土特产等。
由于购买者的单一及出售的商品类型不繁复,容易造成业态的同质化。
二、影响古城镇、景区商业业态布局的主要因素1、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店铺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企业经营的顺利开展和顾客购买行为的顺利实现。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20164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周鹏程 陈丹丹 杨 婷古城镇作为承载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区域旅游开发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在将古城镇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商业业态的布局和选择不当,往往导致古城镇发展陷入同质化困境,“千镇一面”的现象在当下我国古城镇旅游发展中屡见不鲜,本文以都江堰灌县古城区为调研点,基于对古城内商业业态的实地走访,旨在发现古城镇商业业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试探性地提出符合古城核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言古城镇旅游是我国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的一项中国旅游名片,伴随人均国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充满文化原真性的古城镇的旅游需求也日渐攀升,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已经逐渐不能同旅游者对于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深厚历史底蕴的外在或潜在需要相适应。
对于古城镇的旅游开发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反观关于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研究情况,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而古城镇旅游开发中商业业态的布局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和目的地的发展前景,因此,弥补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尝试性的归纳总结出一套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的良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在有关世界遗产登录的国际文件中,把历史城镇(包括城市建、构筑物群、历史街区)分为三种类型:无人居住的遗址型街区;仍有人居住的历史街区;20世纪建设的新街区。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江堰灌县古城系“5·12”大地震发生后由政府统一在原址上进行灾后重建后形成的“现代古城”,从严格意义上应纳入第三类。
而马伏英又从旅游商业地产的维度将其描述为依附于旅游景区而建设的提供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辅助活动的建筑空间。
而旅游商业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其概念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特色性等特点。
一旦古城镇形成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商业化的进程就变得不可避免,旅游活动需要依托合理商业形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功能和价值。
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
商业活动是城 市的重要 功能之一 , 在农业社 会 早 和手工业社会就形成 了零售 和批发 的集 市 贸易 , 在 并 城镇 出现 了市场 、 商店和商业街 。对于古城镇来说 , 建
古城镇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规模的历史建筑
物、 构筑物和传统风貌 的历史城镇 , 它记载了某段历史
筑、 环境 、 区 、 街 文化是其 基础要素 , 而与之相生相融 的 商业业 态则是 其生 命力 之所 在 。商 业活 动带 来 了物 流、 客流 、 资金流和信息流 , 是古城镇恢复活力 、 延续生
2 12 传统文化 .. 每个古城镇都经 历 了各 自的历史 阶段 , 拥有 不 同
13 商业业态类型对 古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 .
不同的商业业 态类 型 , 直接影 响古城 镇 的街 道形 态和环境 风貌及 商品和 服务类 型 的选择 , 响游客 和 影
居民的交通路线 、 留时间和聚集空间 , 而影响古城 停 从
命力 的关键 因素 。古城镇的建筑和街道记录 的是空 间 的历史 , 而古城镇 的商业则记录着 文化 的变迁 。 12 商业业态的结构是培 育古城镇 旅游产 业链的 重 .
要 因素
时期某 民族某地区的 文化特色 , 包含 了大量 的历 史信 息。随着社会 生产力 的发展 , 现代化城 市化进 程的推 进, 不少古城镇逐渐衰落 , 民外迁 , 居 老房子被拆除 , 道
尺度感 , 的商业 业态 只能选择 停 留时间短 而利润 两旁
空间大 的类型… 。
() 2 沿街 建 筑 的立 面形 式
2 1 古 城 镇 自身的 因素 .
2 1 1 旅游定位和发展分期 .. 古城镇的旅游定 位和发展分期影 响着商业业 态的
试论都江堰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再发展毕业论文
试论都江堰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再发展---以都江堰市区为例摘要:在旅游业逐渐成熟的今天,旅游者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对休闲的要求开始突出。
“休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在众多城市开始打造主题旅游,并且对自身形象有了成熟定位的前提下,都江堰市作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区也需要进一步对自身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与再发展。
本文从多角度对都江堰市区定位进行阐述,综合都江堰市区的旅游现状,自然人文条件的特征,对都江堰进行旅游形象的地位与再发展进行分析,对都江堰应打造“休闲之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都江堰形象与定位再发展休闲之都Studies on Posi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magein Dujiangyan--Take Dujiangy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With the tourism gradually becoming mature today, tourists' spiritual demand and leisure demand begin to rise and stand out. And leisure is not a simple topic. Many cities begin to build their theme tourism and they also have mature positon of their tourism images. In such a precondition,Dujiangyan,the famous scenic spot in the world, also needs to position its tourism image and develope it.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position of Dujiangyan urban district in many aspects. Synthesiz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s in Dujiangya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ourism image in Dujiangyan to give some specific proposal and opinions of the recreational in Dujiangyan.Key words:Dujiangyan, image and position, redevelopment, the recreational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景区经营管理 案例 都江堰案例分析
杨柳湖水库大坝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 重破坏,鱼嘴以下将枯竭,畅通无阻的岷 江河流生态将变为重叠式水库生态,自流 灌溉系统也不复存在。杨柳湖电站的选址 正在世界遗产地保护范围内,紧靠核心区 大坝使遗址名存实亡,也将让2500多 年的中华文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被清 出。杨柳湖电站坝址也属于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保护范围,建坝也将使都江堰从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中出局。
2003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拟在距离都江堰水利工 程鱼嘴分水堤1300余米处修建高约23米、宽约1200米的 杨柳湖水库大坝。该水库距离世界遗产核心区350米。 4月28日,都江堰管理局就再建新坝曾邀请四川省水 利、文物、建设、环保、规划、遗产管理等方面的领导 和专家到实地勘察并论证。会上反对建坝呼声强烈。但 是管理局仍坚持继续上马,并于6月5日再次组织专家论 证,以求得支持。 6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 员埃德蒙·木卡拉就“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将再建新坝” 一事,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建设部提 出询问。
按照都江堰管理局的说法,他们建坝的理 由是:
(1)解决年调节与日调节矛盾(紫坪铺水 利工程 ,杨柳湖水库大坝 ,鱼嘴大坝); (2)紫坪埔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
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 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测算,如 果紫坪埔水利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 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人民币。
当地政府试图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用一招暗
度陈仓来上马杨柳湖电站 -----------
可气
青城山· 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四川省政府给
予了大力支持,都江堰市也付出了艰辛的努 力,总投资达2.06亿万元人民,终于摘下 了这顶世界级的桂冠-----------
可贺
古镇商业业态策划方案
古镇商业业态策划方案篇一:某古镇商业营销方案(讨论稿)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安仁)营销推广总控方案分析现阶段,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安仁)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软硬件不配套,市场发展受阻中国博物馆小镇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丰富,拥有良好的旅游硬件资源,但旅游接待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功能单一的矛盾特别突出,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及游客服务等配套资源不尽人意,无法满足旅游者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从而阻碍市场发展,进而阻碍中国博物馆小镇建设及文博产业发展。
二、区域竞争明显,竞争优势乏力安仁东接新津,相连的有峨眉山、乐山大佛、石象湖、碧峰峡等旅游资源;安仁西接大邑、邛崃,相连的有西岭雪山、花水湾、雾中山、鹤鸣山、新场古镇、平乐古镇;安仁北接崇州、双流,有彭镇、街子古镇,并直接成都,相关旅游资源更是丰富。
虽然,安仁在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定位上有较强优势,但旅游消费形态几乎无异,差异化不明显。
核心旅游产品不突出,品牌形象没有建立,竞争优势乏力。
三、市场渠道不畅,市场信心不足目前经营安仁旅游线路产品的旅行社寥寥无几,安仁传统消费人群多为自助旅行者,且以成都及大邑周边地区中低收入者居多,客源市场单一。
加之,旅游接待配套不足,旅游消费结构单一,缺乏丰富的、较高层次的消费形态。
没有人气,无论是旅游市场还是商业投资市场信心匮乏。
四、旅游消费单一,产业支撑受制目前,安仁的旅游消费主要为博物馆参观,但从整个大行业市场来看,博物馆在当今市场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多为政府财政补贴聊支撑。
产品结构单一,资源转化利用不够、配套体系不完善、核心产品优势不突出等,将是我们建设世界级中国博物馆小镇重点要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结论:从市场营销工作来看,当前面临的是解决三大问题,首先是按四a景区标准全面规划旅游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重塑安仁旅游服务形象。
其次是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联系与互动,通过协调和政府政策杠杆,实施资源整合营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旅游
管理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研究——以都江堰灌县古城为例
周鹏程陈丹丹杨婷
古城镇作为承载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区域旅游开发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在将古城镇进行商业化运营的过程当中,由于商业业态的布局和选择不当,往往导致古城镇发展陷入同质化困境,“千镇一面”的现象在当下我国古城镇旅游发展中屡见不鲜,本文以都江堰灌县古城区为调研点,基于对古城内商业业态的实地走访,旨在发现古城镇商业业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试探性地提出符合古城核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言
古城镇旅游是我国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的一项中国旅游名片,伴随人均国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充满文化原真性的古城镇的旅游需求也日渐攀升,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已经逐渐不能同旅游者对于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深厚历史底蕴的外在或潜在需要相适应。
对于古城镇的旅游开发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反观关于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研究情况,相关研究数量较少,而古城镇旅游开发中商业业态的布局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和目的地的发展前景,因此,弥补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尝试性的归纳总结出一套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的良性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
在有关世界遗产登录的国际文件中,把历史城镇(包括城市建、构筑物群、历史街区)分为三种类型:无人居住的遗址型街区;仍有人居住的历史街区;20
世纪建设的新街区。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都江堰灌县古城系“5·12”大地震发生后由政府统一在原址上进行灾后重建后形成的“现代古城”,从严格意义上应纳入第三类。
而马伏英又从旅游商业地产的维度将其描述为依附于旅游景区而建设的提供旅游休闲、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辅助活动的建筑空间。
而旅游商业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其概念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特色性等特点。
一旦古城镇形成旅游开发的规模效应,商业化的进程就变得不可避免,旅游活动需要依托合理商业形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功能和价值。
影响古城镇商业业态的主要因素有古城镇自身因素、消费者因素和业态因素三种类型,如何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商业化成为历史城镇地域文化保护的必要动力和地域文化展现的重要手段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三、都江堰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分析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走访了都江堰灌县古城内2444家铺面(以门牌号为单位),调查时间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灌县古城的范围界限、古城内的店铺数量以及店铺的经营形态等。
首先将旅游商业业态的类型分为旅游商品、餐饮、休闲娱乐、住宿、演艺、服务配套、其他(居民居住;出租;空置)七个大类。
经过实地的调查走访,本案例范围内共有2444个铺面,分布在西街、南街、宝瓶巷、商业街、文庙街等大大小小21条街道上。
(一)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特征分析
1、商业业态集聚式布局特征明显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布局规律主要呈极具布局形态和自由布局形态,从灌县古城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上可见,交通干道是商业业态布局的首选也是游客到访数最为集中的区域,调查数据显示,店铺总数超过150家的共有五条街道,分别是西街(157)、商业街(178)、幸福路(267)、杨柳河街(261)、建设路(262),这五条主要街道上的店铺几乎占据了整个灌县古城50%的数量。
从它们的分布上看,以幸福路为中心几乎覆盖了整个灌县古城区域。
这种现象同旅游消费者行为密切相关,据观察,旅游者一般的游览路线是自宣化门进入古城去,沿幸福路向西北方向移动,沿途途经西街、商业街、杨柳河街,最后经古城东侧外围的建设路返回宣化门,大规模的商铺集中在旅游者密集的街道,充分反映了旅游者行为对于商业活动的引导作用。
2、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显著
都江堰灌县古城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交通枢纽——离堆公园快铁站,作为都江堰的主要配套景区之一,灌县古城同玉垒山、二王庙有着同样重要的旅游价值和地位。
灌县古城作为前往都江堰景区的必由之路有着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
依托世界遗产景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凡到过都江堰的旅游者都会成为灌县古城的潜在消费者,客源市场范围广、跨度大,从亲子到老年,旅游者消费能力较高,消费的需求较大,这些都成为灌县古城相较于其他同类型旅游古城镇的优势和亮点。
3、商业业态在类型上存在二重性
灌县古城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古城区商业业态在类型上存在旅游性和生活性的二重交叉。
古城既要为旅游者提供具备旅游功能的相应服务,又要满足当地居民对于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矛盾。
(二)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存在的问题
1、商业业态结构严重失调
从数据中可见,灌县古城的虽在旅游商品、餐饮、住宿等方面均有涉及,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由服务配套设施所占据,2444家店铺中,服务配套类的业态有1061家,占总体的43.41%,其中服装类业态数量最为显著,达588家,占到总数的24.06%,并且根据观察,服装类业态大多以都市化、现代化的服装产品为销售对象,与灌县古城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背道而驰;相较之下,旅游商品类业态显得相形见绌,只有区区203家,仅占到8.31%。
因此,灌县古城在旅游商业业态的布局和规划上存在严重的偏颇,政府在对商业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未进行有效的把握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导致整个业态结构呈现出失衡的状态。
2、店铺空置率较高
由于灌县古城范围较大,所以造成一些可进入性较差的街区出现大规模的店铺空置,数量达372家,空置率15.22%,原因在于在最初对灌县古城进行重建规划时未能准确地把握整体市场动向和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没有做好古城的整体形象塑造工作,造成目前古城商业活动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3、欠缺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和项目
但单从灌县古城商业业态的形态上看,仅有“开城门仪式”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演艺活动,且表演人员的素质层次不齐,表演效果捉襟见肘,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也未见雏形,多数商店出售的首饰、工艺品等都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无法形象生动的展现灌县古城的文化形象和内涵。
餐饮类业态也以一般小吃、餐馆(344)为主,少有具有本地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老牌坊等特色餐饮
项目。
(三)灌县古城旅游商业业态优化建议
1、优化业态结构,平衡业态发展
进行古城范围内的业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原有的经营情况不佳,与古城整体气质不符的业态予以替换,加入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优质业态类型,丰富古城内的行业结构,将灌县古城的角色定位由“生活服务型”转变为“旅游创新型”,不断促进旅游新型业态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旅游视角下商业业态的优胜劣汰,引领古城旅游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全面战略布局
古城镇旅游商业的成功与否与目的地整体旅游环境联系相当密切,具有深度的文化挖掘、具有效力的有序管理是商业运营的重要辅助因素,同时旅游宣传营销也能为古城镇带来可观的规模经济。
灌县古城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广度,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如新媒体和流媒体,对古城整体旅游形象进行重塑,用宣传营销的“无形的手”来助推旅游商业业态的全新发展,并全方位地解决古城内店铺空置率过高的尖锐的商业用地矛盾,加快古城向市场化、产业化、精细化转型的步伐。
3、引进创新思想,弘扬传统历史文化
以灌县古城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具有良好市场号召力的业态种类,把“文化搭台,商业唱戏”的创新开发理念和思路应用于实际的古城商业业态结构改造当中,开发出具有“灌县特色、灌县风情、灌县人文”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体验经济,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深度挖掘灌县古城潜在的文化再生性,以原生态的古城环境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传
统灌县精神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四、小结
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问题并不是个案,在“丽江模式”的疯狂复制中,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偏离了旅游发展的方向,不假思索地一味照搬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旅游开发角度下的“四不像”现象,因此,古城镇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坚持“保护”和“开发”齐头并进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古城镇的原始风貌;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商业业态的运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对于对古城镇发展无益的业态类型应及时进行替换和淘汰。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