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考点归纳
人力资管理师二级重点(全)
第一章人力资源(二级)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更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知识要求: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局限工协作的根基形式或框架。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局限,也是企业治理的根基前提。
(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理论因此被称作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从逻辑上讲,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开发组织理论的开发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时期。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设计理论依旧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开发,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
(二)组织设计的根基原因此1.任务与目标原因此企业组织设计的全然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侍候的。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因此3.有效治理幅度原因此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因此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因此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治理组织结构模式。
〔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三〕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繁华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
〔四〕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操纵但在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五〕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2.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框图〔1〕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2〕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3〕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4〕特不设机构[能力要求]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结构的碍事因素,选择最正确的组织结构模式〔1〕企业环境〔2〕企业规模〔3〕企业战略目标〔4〕信息沟通2.依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记忆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P1):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P2):1。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优主导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2。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包容关系)。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P2):1.任务与目标原则;2。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
有效管理帐度原则;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20世纪30年代前组织(P4):1。
直线制;2。
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
事业部制。
新型组织结构模式(P4-13):1。
超事业部制;2.矩阵制;3。
多维立体组织;4模拟分权组织;5。
流程型组织;6.网络组织.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P13):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组织岗位设计等。
组织的职能设计(P14)(2015年5月综合题2—1):组织的职能设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根据组织的目标来确定组织的基本职能及其构成,包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如企业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等职能的设计。
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P14)(2015年5月综合题2—2):1。
职能分析;2.职能调整;3.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P15):1.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2.关键职能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
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P15—19):1。
管理幅度的设计方法-(1)经验统计法、(2)变量测评法;管理幅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授权程度。
2.管理层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分工,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2)有效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3)选择具体的管理层次。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实操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实操考点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项资格认证考试,其中实操考点涵盖了众多关键领域,对于考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规划这一板块,考生需要掌握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这包括对人员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规划。
例如,在一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企业中,如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以及如何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来满足这些需求,是常见的考点。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调整方法,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招聘渠道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推荐等,并能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在招聘流程方面,要掌握从职位分析、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到录用决策的全过程。
对于面试环节,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面试方法的优缺点,如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行为面试法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人员配置也是考点之一,考生需要理解人岗匹配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岗位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三、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模块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这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法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
例如,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要明确培训的重点内容和方式;对于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要结合岗位要求和员工的实际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如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等,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调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把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研究.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刚性;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又强调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多选)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机构和规章。
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5个)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
主要的措施有:(多选)(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
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规划)全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规划)全考点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记忆口诀)1供给预测内外部,内部供给三因素,自然流失与跳槽,内部流动升降职。
外部供给五因素,地域人口与市场,就业意识和偏好。
2.供给预测六步骤,盘点现状统比例,了解状况汇数据,分析因素得预测。
3.内部预测三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马尔可夫很重要。
供给与需求平衡(记忆口诀)1供需平衡极少见,供不应求调内部,技术人员要培训,内部晋升外招聘,延长工时加报酬,提高效率增设备,临时用工加返聘,调动员工积极性。
4.供大于求要辞退,合并机构提前退,提高轮训I自谋业,减少工时降工资,任务分解求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概念)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由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特征)1明确权力和责任2.按照不同岗位、层次和权力的大小,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4.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享,原则上全体人员服从制度的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
制度化管理的优点1个人与权力相分享7.更改精神合理化的体现8.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原则)1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这是基本原则2.从内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3.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4,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5.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求)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7.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8.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9.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10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程序)1概括说明建立制度的原因,地位和作用,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组织发展1.人力资源战略的定义和作用-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分类和制定过程-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步骤和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方法、技术和工具-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发展的实施与控制3.组织变革与员工适应能力-组织变革的概念、类型和原因-组织变革与员工适应能力的关系-组织变革的实施步骤和管理策略二、薪酬与福利管理1.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主要内容-薪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2.福利管理-福利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分类-福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福利计划的设计与实施3.绩效考核与激励管理-绩效考核的概念、目的和方法-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与管理-激励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资源的管理与开发2.培训实施与评估-培训方法和讲解技巧-培训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改进3.组织学习与团队建设-组织学习的概念、类型和过程-组织学习的组织与支持-团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四、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与应用-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执行2.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性-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员工关系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处理以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以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知识点涵盖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这些领域的重点内容总结:1.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结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 招聘与配置:- 招聘流程设计与管理- 面试技巧与评估方法- 员工选拔与配置策略- 多元化招聘渠道的利用3. 培训与开发:-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培训方法与技术的应用-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4.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评价- 绩效反馈与沟通技巧- 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5.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体系设计与管理- 薪资调查与市场定位- 奖金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福利政策与员工满意度6.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与执行- 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 员工关系与沟通技巧- 企业文化建设与维护7. 法律法规与伦理:- 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遵守-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合规性8.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选型与实施- 数据管理与分析-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9. 人力资源战略与创新:-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对齐- 创新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变革管理与人力资源的角色这些知识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对这些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熟记必过)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调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把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研究.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刚性;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又强调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多选)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机构和规章。
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容。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5个)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
主要的措施有:(多选)(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
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优点: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笔试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笔试知识点汇总第一篇人力资源规划本篇重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多选、笔试及面试题)●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多选、面试题)●人力资源供求动态平衡的措施(多选、案例题、面试题)●企业需要变革会呈现的症状(多选、面试)●组织变革中化解阻碍策略(多选、面试)●工作再设计的方法(单选、多选、判断、案例)●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方法(单选、多选、判断、案例)●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单选、判断、案例、面试)(补充)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1、提供人力资源信息2、预测人力资源的全部需要3、清查内部人力资源情况4、确定招聘需要5、与其他规划协调6、结果评估二、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1、时间压力:可供选择的工作时间方案2、目标压力: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3、角色压力: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加强沟通,减轻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4、压力水平: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
压力感水平过高,或者压力感水平低,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
三、人力资源供求动态平衡的措施1、建立人员数据库2、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储备3、制定人员继任计划4、制作关键人才晋升图四、企业需要变革会呈现的症状1、组织结构重复或不健全,决策速度太慢;2、内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3、主要职能不能完成;4、员工缺乏创新精神。
五、组织变革中化解阻碍策略1、广泛宣传,与员工充分沟通2、大力推行组织变革的培训3、给变革的抵制方一些优惠政策,争取他们协作4、借用外部专家咨询,排除员工疑虑5、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6、鼓励员工参与变革并分享变革的利益7、循序渐进推进变革六、工作再设计的方法设计方法 关键词 优点 缺点工作轮换 轮岗 减少枯燥感,提升竞争力,方便填补职位空缺培训费用上升,影响生产,需调整人际关系工作扩大化 横向扩展增加数量提高满意度,导致高效率缺少自主性和挑战性工作丰富化 纵向扩展增加责任高激励,高效率,高满意度培训费用增加工作专业化 工作分解易控制、高效率重复性强,厌烦情绪七、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方法需求预测方法:定性——竞标法、德尔菲法定量——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供给预测方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八、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按表格内容记忆即可,不了解的同学,可参考前面的详细说明)1、直线制组织结构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 战略、组织变革与企业制度(所有的名词解释一定要搞清楚)人力资源规划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人力资源是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规划是实施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又必须服务和依托于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结构和公司制度。
第一节 人力资源战略 (9)(重点章节)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包含三方面的基本内容:目标、计划和部署2<—组织设计的原则岗位或职位。
企业经采取的主要战略有:(1)数量扩张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果或形式。
(2)地区扩张战略——要求建立职能制结构或事业部制结构。
(3)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应运用事业部制结构或矩阵结构。
(4)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的成熟期,采用矩阵结构或战略经营网络型结构。
2者的关系) 3.企业战略分类和战略管理模式 企业总体战略分为三种(1)发展型战略——又称进攻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上升期和高峰期。
(2)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平稳期。
(3)紧缩型战略——又称退缩型战略,在企业变化阶段的低潮期。
从战略长度看,企业战略包括长期战略、中期战略、短期战略。
短期战略比较偏重于财力,中期战略偏向于技术,而企业长期战略偏向于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持。
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三个阶段——是非题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9) 重点章节! 1.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发展过程(1)人事管理阶段——又称人事部门(2)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工资职责得到扩展 (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阶段人事部门的职责从过去的“人事出纳”,扩展为整体规划到员工激励开发,从组织文化评价、建设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从人力资源组织到支持组织整体战略的系统性工作。
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还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中间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框架体系分组织行为、个人行为和技术支持三个层面企业战略是所有人力资源问题的根本。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知识点整理一、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1.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组织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5.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建立7.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的关系8.岗位分析与工作量核算9.工作流程与职责划分10.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二、招聘与配置1.招聘需求的确定和分析2.招聘渠道的选择和开发3.招聘广告的撰写和发布4.应聘简历的筛选和面试的技巧5.笔试与体检的组织和管理6.招聘后的融入和培训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8.配置指标的制定和评价三、培训与发展1.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培训需求的分析和制定3.培训计划的编制和实施4.培训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岗位能力模型和能力测评6.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7.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四、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1.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意义2.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3.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工具4.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建立5.薪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6.薪酬管理的基本形式和要素7.薪酬制度设计和实施8.绩效薪酬关联机制的建立五、劳动法与劳动关系1.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2.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3.劳动用工方式和劳务派遣管理4.用工制度和劳动保护的法律规定5.劳动争议处理和集体协商机制6.企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六、员工关系与队伍建设1.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内外部员工关系的处理和维护3.团队建设和员工的辅导与指导4.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管理5.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6.健康心理与工作压力管理七、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1.企业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原则和目标2.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4.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管理5.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以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二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是一种相对的稀缺性;b.又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c.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3.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5.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6.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7.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8.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9.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b.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1.实现互惠的交换的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1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13.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14.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15.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s/w)16.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17.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
18.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19.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d/w)20.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点知识整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
1、战略管理概念:企业为开发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而整合和协调企业一系列资源和
行动的谋划。主要由三方面内容:目标、计划、部署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1)发展过程(三阶段):人事管理(重在事务操作人事出纳)、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合
适的人放合适岗位,管理及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岗位评估、薪酬调查进行薪酬设计,与员工
和分享、循序渐进
9、人力资源组织变革内容
01、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02、结构扁平化强化部门管理
(服务/专业/沟通/共管)
02、 组织目标(为战略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03、 组织领导者(高层/部门共管)
04、 部门职能(选/留/训/激/用)
人力资源专业变革方向
01、 招聘配置:事务性>战略性创新性人才梯队
生产规模-大小决定需求;
研发水平-新人才需求,规模中性;
管理水平-创新人才需求,规模中性;
财务状况-有利,规模扩,不利,规模缩
2、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01、提供基本人力资源信息(工作分析很关键)
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优化、组织社会气氛和谐、组织效能的提高
5、组织变革程序(8步骤须背)
有三阶段:诊断(1.确定问题;2.组织分析诊断)、计划与执行(3.提出改革方案;4.制定改
革方法;5.制定改革计划;6.实施计划)、评价(7.评价效果;8.信息反馈),具体步骤为:
6、组织变革内容
01、技术变革(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
捆绑在一起
04、明确能力素质模型的来源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4)人力资源战略确保实现的目标
01、人适其岗,稳定保有率,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考点归纳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理论又被称做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
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做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行为科学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进行组织设计。
静态组织设计,体制、机构、规章动态,加入人的因素,在动态中,静态占主导的地位,是核心内容。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立体结构模式,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三)分公司与总公司:(四)子公司与母公司:(五)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机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1)以工作的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和模拟分权制模式。
(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组织结构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等,2.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点整理
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结构设计 是企业GL 的基本前提,在组织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2•组织理论:组织运行全部问题;对象: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3•组织设计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研究: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4•古典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刚性结构(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5•近代:行为科学,强调人,组织行为角度6.现代:从行为科学分离,权变 GL 理论7•组织设计理论:静态( 主导、核心)(体制、机构、规章)(权责、部门划分形式和结构、GL 行为规范)动态上述、组织结构设计、运行问题:协调、信息控制、绩效度、人员配备及培训8. 组织设计基本原则:①|任务与目标|(最基本:实现企业战略人物和经营目标服)GL ,部门归类;设立委员会及会议协调;创造协调环境,提高全局观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性质、 GL 水平、素质要求) ⑤稳定性适应性结合9. 组织结构模式:① 多维立体(矩阵与事业部结合):产品利润中心(产品);专业成本中心(职能);地区利润中心(地区) ②|模拟分权(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 ③|子公司与总公司④分公司与总公司|⑤企业集团: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众 多法人组织10.企业集团结构: 核心企业;控股成员企业;参股「协作| 11. 企业集团职能 机构:①依托型|(兼任) ②独立型|(事业部制、超-)③智囊机构及业务公12. 组织结构设计程序:①分析组织结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模式(企业环境、 -规模、-战略 目标、信息沟通)②根据所选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③为各部门选择合 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④将各部门组合,形成特定组织机构⑤根据环境变化不断 调整13. 部门结构模式:①工作和任务: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 只了解自己,难了解整体) ②成果(事业部:了解自己和整体,高稳定、适应性;模拟分 权制)③关系(跨国公司,缺乏明确性、稳定性,实用性差)14. 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关系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②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 产品和市场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程考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程考点汇总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P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是公司规模扩大的产物, 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它是公司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 也是公司管理的前提。
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但是它要在公司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理论的发展:1. 古典组织理论: 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 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 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 重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它既吸取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效成果, 又强调应按照公司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静态和动态(静态是核心内容) P2组织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及各原则的基本含义:1. 任务与目的原则: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2. 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 整体性破坏的填补3.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一个领导可以进行有效管理的直接下属人数的多少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5.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关系: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设计理论是公司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 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小组织理论2. 组织理论涉及组织运营的所有问题, 组织设计理论重要研究公司组织结构的设计。
3.两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 从逻辑上讲, 组织理论涉及组织设计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简答题或分析题一部分)部门是承担某种职能的载体, 按一定的原则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组织结构。
1. 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公司环境、公司规模、公司战略目的、信息沟通)2. 根据所选的组织模式, 将公司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 进行组织机构设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理论又被称做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
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做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行为科学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现代组织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进行组织设计。
静态组织设计,体制、机构、规章动态,加入人的因素,在动态中,静态占主导的地位,是核心内容。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立体结构模式,又称多维组织、立体组织或多维立体矩阵制等,它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三)分公司与总公司:(四)子公司与母公司:(五)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机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部门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1)以工作的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和模拟分权制模式。
(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组织结构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等,2.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二、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
(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
其他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计划)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经济形势,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牲,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供给保障问题是核心问题),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
在分析人力资源需要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第二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定性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其中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和德尔菲法。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一)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率)/[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二)人员比率法(三)趋势外推法(四)回归分析法(五)经济计划模型法(六)灰色预测模型法(七)生产模型法(八)马尔可夫分析法(九)定员定额分析法(十)计算机模拟法一、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一)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一般人员)、管理人才清单(管理人员)(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三)马尔可夫模型: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供求关系的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应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人力资源规划就是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实现平衡。
供不应求符合条件,又处于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高技术人员短缺,培训晋升现有员工,不能满足,外聘;短缺不严重,员工愿意加班,可延长工时,增加报酬应急;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反聘退休者或小时工;聘用全日制临时工计划供大于求永久辞退劳动态度差、水平低的员工;合并臃肿机构;鼓励提前退休;加强培训,轮训计划;加强培训,开办三产;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多员工分担一个人的工作任务,降低工资水平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原则:原理: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类型:选拔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考核性测评。
原则: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2、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权重)。
3、素质测评标准体系:1)要素:标准、标度和标记;2)构成:横向和纵向结构;3)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4、知识测评的方法: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5、能力测评的方法: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6、素质测评的准备、实施、调整、分析:准备阶段:收集必要的资料、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方案的制定、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通常采用4个指标:即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
实施阶段:测评前的动员、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测评操作程序。
测评结果调整阶段: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测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阶段:1)测评结果的描述:分为数字和文字描述;2)员工分类标准有2种: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3种:A、要素分析法B、综合分析法C、曲线分析法7、面试的类型和基本程序:类型: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进程,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可分为情景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程序:1)面试的准备阶段:A、制定面试指南 B、准备面试问题 C、评估方式确定 D、培训面试考官。
2)面试的实施阶段:A、关系建立阶段B、导入阶段C、核心阶段D、确认阶段E、结束阶段。
3)面试的总结阶段:A、综合面试结果B、面试结果的反馈C、面试结果的存档4)面试的评价阶段,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面试设计做准备。
8、面试的常见问题与实施技巧:常见问题:面试目的不明确、面试标准不具体、面试缺乏系统性、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
实施技巧:充分准备、灵活提问、多听少说、善于提取要点、进行阶段总结、排除各种干扰、不带个人偏见、在倾听时注意思考、注意肢体语言沟通9、结构化面试的步骤:1)构建素质模型:A、组建测评小组B、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C、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D、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素质表E、将岗位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构建素质模型。
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A、拟定素质测评指标B、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卷。
C、将问卷发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测,检验其有效性。
D、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
3)制定评分标准即等级评分表。
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A、要求考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B、要求考官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C、要求考官掌握相关的测评技术D、要求考官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决策10、行为结构面试的实质、前提和要素: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 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 探测行为样本。
前提:1) 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测其未来的行为。
2) 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要素:1) 情景,即应聘者经历过的特定工作情景或任务。
2) 目标,即应聘者在这情景当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3) 行动,即应聘者为达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4) 结果,即该行动的结果,包括积极的和非积极的结果,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结果。
11、群体决策方法:1)建立招聘团队,由企业高管、人力部门、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代表组成。
组成团队后可采用各位招聘人员互相评价的方法来确定各自的评价权重。
2)实施招聘测试,根据招聘计划进行各种测试,如笔试、面试。
3)作出聘用决策,根据评分表中的排名结果作出决定。
12、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类型、原理和优缺点:概念: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1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无领导。
最后测评由观察者给每一个应试者评分。
类型:1)无情境性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2)不定角色讨论和指定角色讨论。
原理:把人的素质从里到外大致分成为内在素质(态度、动机、价值观等)、知识和技术、外在行为三部分,其中内在素质只能通过外在行为来衡量。
优点:1)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2)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3)被评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4)测评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