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合集下载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论作物轮作的效益

实行作物轮作换茬 , 就是根 据生 产要求 、 社会需 要 和生 态“ 可能性” , 同一块农 田上于不同年份 ( 等 在 或不 同季节 ) 轮 换种植 不同作 物或 轮换 采 用 不 同复种 方式 , 显然 , 这一 “ 轮
般认为 , 合理 的作 物轮 作 , 使作 物 至少增 产 5 ~ 可 %
另一方面 , 由于长期 “ 板一 旱” 还 两 的耕 作制 , 导致 稻 田土壤 长期板 结 , 土壤 次生潜育化严重 , 壤长期处 于“ 氧” 通气 土 缺 (
性 差) “ 、有毒” 土壤 中有 毒 物质积 累) ( 状态 , 很多 “ 有 营养物 质元素” 不仅 不能被 利用 , 由于 长期“ 氧” 而成 为有 毒 、 还 缺 , 有 害物质 , 的 因含量 过多 而成 为“ 有 污染 物质”5。显然 , [ ] 这 种 状况不利于作物高产 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 。
8 , 的轮 作 方 式 可 增 产 1 ~ 1 %, 的甚 至 可 高 达 % 高 O 5 有 2 左右L 。作者 于 1 9 冬至 2 0 秋在江 西南 昌江 0 7 ] 9 8年 0 3年 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 了水稻轮作 与连作 对 比试验 , 结果表
作物轮作 ( rpRoain , 叫作 物换 茬 , 将 二者 合 C o tt ) 亦 o 或 称为作物轮作换茬 , 是指在 同一块 田地 上有顺序地 轮换 种植 不 同作物或轮 换采 用不 同复种 方式 的种植 方式 c 。作物 轮 作是作物种植 制度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是耕作制度 的重要研 究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期
耕 作 与栽 培
■专论 与综述
论 教学科研部 , 中 江西 井 冈山 330) 4 60

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轮作是什么意思

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轮作是什么意思

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轮作是什么意思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不同大田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以及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合理轮作换茬可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合理轮作不仅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还可均衡地使用农具、肥料、农药、水资源大及资金等社会资源,并能错开农时季节。

3、抑制病虫草害:通过不同作物间的轮作,可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危害。

4、增产:合理轮作可提高种植效益,达到增产的目的。

一、大田作物轮作换茬的好处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不同大田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以及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譬如水稻等谷类作物吸收氮、磷多,吸收钙少;豆类作物吸收磷、钙较多。

如将这些作物合理地轮作换茬,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根深作物与根浅作物轮作可利用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和水分。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根据作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合理搭配前后作物,茬口衔接紧密,不仅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还可以合理均衡地使用农具、肥料、农药、水资源大及资金等社会资源,并能错开农时季节。

3、抑制病虫草害通过不同作物间的轮作,可改变病菌寄生主体,抑制病菌生长,从而减轻危害。

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农业措施不同,因而对田间杂草也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

4、增产在作物栽培上运用作物与土壤、土壤与作物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前作与后作的轮换顺序,不仅能避免“自毒”现象的发生,维持土壤生物菌群的平衡,还可以兼顾到土壤、作物的品种和气候条件,不误农时,提高种植效益,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轮作是什么意思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

2、轮作的命名决定于该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构成,被命名的作物群应占轮作区的1/3以上,常见的一般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等。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措施 -回复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措施 -回复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措施-回复标题: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耕作措施的深度解析一、引言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

小麦玉米轮作耕作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种植模式,它不仅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解析华北小麦玉米轮作耕作的具体措施。

二、小麦种植阶段1. 土壤准备:在秋季玉米收获后,应进行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同时,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供小麦生长所需的营养。

2. 种植时间:华北地区的小麦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播种。

这个时期温度适中,有利于小麦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3.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高产品种和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大;反之,则应降低种植密度。

4. 管理措施:小麦生长期间,应定期进行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在春季,要防止倒春寒对小麦的影响,适时进行防冻措施。

三、玉米种植阶段1. 轮作转换:在小麦收获后,应立即进行玉米的种植。

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土壤准备:与小麦种植相似,玉米种植前也需要进行土壤准备。

但此时应注重施入氮肥,因为玉米对氮的需求量较大。

3. 种植时间:华北地区的玉米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播种。

这个时期气温较高,有利于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4. 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确定。

一般来说,高产品种和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大;反之,则应降低种植密度。

5. 管理措施:玉米生长期间,应定期进行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在夏季,要防止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影响,适时进行灌溉。

四、轮作效益小麦玉米轮作耕作制度具有以下几大效益:1.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

2. 改善土壤结构:小麦和玉米的根系结构不同,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

农业种植中的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类型和相应的轮次,可以实现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增加种植效益,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定义、原理、优点以及应用案例。

一、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定义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简称套种与轮作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先后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通过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合理利用土壤养分、病虫害防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效果的一种农业种植方式。

二、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原理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一方面通过不同作物的根系分泌物和残留物对土壤进行调节和改良,增加土壤养分的供给和保持土壤肥力;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作物的生物特性差异、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三、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优点1.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使农田中各种养分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2. 病虫害防控:适当的套种搭配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3.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的遗留物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的肥力。

4. 平衡农作物生长周期:套种与轮作技术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减轻土壤反复种植同一作物带来的连作障碍。

5.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套种与轮作技术,作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作物间套种与轮作技术的应用案例以小麦和豆类作物的套种与轮作技术为例,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又可以防治小麦病虫害。

在秋季播种小麦后,春季翻耕土壤并播种豆类蔬菜或豆类作物。

这样的套种方式可以使土壤充分利用,豆类作物根系能增加土壤养分,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同时,豆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某些物质,对小麦病虫害具有遏制作用,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

轮作耕作制度

轮作耕作制度

轮作耕作制度轮作耕作制度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是指在一个农业生产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以达到增加土地产量、保持土壤肥力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目的。

以下是轮作耕作制度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轮作耕作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史书记载,中国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轮作耕作制度。

在欧洲,轮作耕作制度也是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

在美洲,印第安人也采用了轮作耕作制度,他们将玉米、豆类和南瓜等作物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以达到增加土地产量和保持土壤肥力的目的。

二、特点1. 保持土壤肥力:轮作耕作制度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方式,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保持土壤肥力。

2. 增加土地产量:轮作耕作制度可以使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种植方式不断变化,从而增加土地产量。

3.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轮作耕作制度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因为不同的作物需要的耕作方式和劳动强度不同,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使农民的劳动强度得到合理分配。

4. 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轮作耕作制度可以减少同一种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的时间,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影响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轮作耕作制度可以使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种植方式不断变化,从而增加土地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保护生态环境:轮作耕作制度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轮作耕作制度可以增加农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传承文化遗产:轮作耕作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传承和发扬轮作耕作制度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简述农作物轮作的作用

简述农作物轮作的作用

简述农作物轮作的作用农作物轮作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的有组织的种植制度。

它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植物抗病力、减少植物病害以及改善作物产量、质量和可持续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

目前,轮作在农作物种植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田和土壤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以及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农作物轮作的作用(1)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

农作物轮作的一个显著作用是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

它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改善其结构,增加其有效性,促进土壤环境的巩固,增加土壤系统水分和空气的积累,从而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

(2)增加植物抗病力。

由于轮作使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具有差异性,这样一来,它可以抑制植物病害的滋生,抑制植物病害的发展,从而增加植物抗病力,减少农药的费用,抑制病害的影响,强化作物的病害防治。

(3)提高作物产量。

农作物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它可以通过更有效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增加生产效率和产量;通过植物抗病力的增强,减少病害的滋生,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4)改善作物质量和可持续性。

农作物轮作可以改善作物质量和可持续性。

它可以通过强化农田和土壤质量,减少农药残留,增强植物的抗病力,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和优化土壤的水分容量,促进作物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作物质量,延长其可持续发展的周期。

结论农作物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植物抗病力,减少植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可持续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

因此,联合国认可农作物轮作的重要作用,并将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间作轮作套种的生态学意义

间作轮作套种的生态学意义

间作轮作套种的生态学意义间作轮作套种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间作轮作套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间作轮作套种的概念间作、轮作和套种是三种不同的农业种植方式。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轮作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套种则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

二、间作轮作套种的生态学意义1.提高土地利用率间作轮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不同作物间的搭配,可以发挥各种作物的生长优势,使土地在一年四季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2.改善土壤结构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和影响程度不同,间作轮作套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豆科作物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增加土壤氮素含量;而禾本科作物则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减少病虫害发生间作轮作套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不同作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病虫害难以在单一作物上大量繁殖。

此外,轮作还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活周期,降低其种群密度。

4.促进生物多样性间作轮作套种有助于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

不同作物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利于保护和吸引有益生物,如天敌昆虫、鸟类等。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间作轮作套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多种作物共同生长,相互补充,使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应对自然环境的波动。

6.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间作轮作套种能够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作物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土壤肥力的提高,降低了化肥的依赖。

三、结论间作轮作套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合理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式,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害虫病害、增加农作物产量等。

本文将从土壤肥力、害虫病害和农作物产量三个方面来探讨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二、土壤肥力1. 土壤养分平衡不同的作物对土壤中养分的需求不同,如果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某些营养元素过度消耗,从而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缺乏。

而合理轮作可以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以达到土壤养分平衡的目的。

2. 土壤微生物活动合理轮作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这对于提高土壤肥力非常重要。

不同植物根系分泌出来的有机酸和其他化学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3. 减少病虫害发生如果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而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非常有利。

三、害虫病害1. 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如果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病虫害大量滋生。

而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因为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会使得病虫害失去适应环境的机会。

2. 提高农作物抵抗力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营养元素含量,这些成分和元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抵抗力。

而合理轮作可以让土壤中含有更多不同种类植物根系分泌出来的营养元素和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农作物抵抗力。

四、农作物产量1. 提高土壤肥力如果土壤肥力得到提高,那么自然也就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

2.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果病虫害得到控制,那么自然也就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

3. 不同季节种植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让土壤中养分平衡,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例如,在秋季种植豆类作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从而提高春季玉米的产量。

五、结论综上所述,合理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方式。

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作物抵抗力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该重视合理轮作,并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环境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轮作方案。

必知农耕知识之土地“轮作”的价值

必知农耕知识之土地“轮作”的价值

谷田岁易,用地养地。

何谓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对中华民族而言,农耕是其赖以起家的根基,培育和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

早在周先祖就总结出了“务耕种,行地宜”的务农经验,正确认识土地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把不同的庄稼种在适合的土地上,就可以获得丰收,同时也有同一块土地,种植不同作物的意思,这样的宝贵的经验传承至今。

到了西汉时就明确实行休闲轮作。

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轮作就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科学措施,充分利用不同农作物对土壤营养的不同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换种不同作物,实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作用:
1、防治病、虫、草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3、调解土壤肥力
合理的轮作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种植的庄稼更为美味,营养成份丰富且均衡。

如花生和大豆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可补充土壤氮素,提升土地营养。

稻油轮作总结汇报

稻油轮作总结汇报

稻油轮作总结汇报稻油轮作总结汇报一、引言稻油轮作是一种农业种植方式,适用于一些特定地区和气候条件下。

在这种轮作模式中,稻谷和油料作物交替种植,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稳定农田生产,增加农户的收益。

本次总结汇报旨在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进行的稻油轮作试验,评估其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试验概述1. 试验地点:我们在XX地区选取了XX块土地进行了稻油轮作试验。

2. 试验作物:稻谷和油菜是我们的主要试验作物。

3. 试验措施: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轮作方案和施肥水平进行试验,以比较不同组合对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三、试验结果分析1. 产量表现:根据我们的试验数据显示,稻油轮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地的产量。

与单一种植稻谷相比,轮作稻谷和油菜的产量分别提高了XX%和XX%。

2. 土壤质量改善: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轮作稻油作物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养分含量,并减轻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的问题。

3. 收益增加:稻油轮作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带来了收益的增加。

通过计算农业经济效益指标,我们发现轮作稻油作物的收益比单一种植稻谷的增加了XX%。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1. 可持续性:尽管稻油轮作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也要注意其可持续性。

频繁的耕作和施肥可能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土壤管理,包括适量施肥、合理选择轮作作物种类,以及合理安排轮作周期。

2. 农业技术培训:在推广稻油轮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民对于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农民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3. 市场销售渠道:在试验中,我们发现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对于农户的收益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未来展望稻油轮作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将继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更科学的轮作方案和管理措施。

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促进稻油轮作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年生作物跟多年生作物轮作的作用

一年生作物跟多年生作物轮作的作用

一年生作物跟多年生作物轮作的作用轮作是一种种植作物的方法,即在同一块土地上相继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而不是单一作物连续种植。

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的轮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轮作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

一年生作物具有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它们通常会迅速生长并在一个季节内完成生命周期。

与此相对比,多年生作物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它们会长期根植于土壤中。

通过轮作种植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可以改变土壤中的根系结构和土壤中的养分分布。

一年生作物的根系通常会更加浅表,有助于松弛土壤,并让根系更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多年生作物的根系通常会更加深入地下,有助于锚定土壤,并在地下层面吸收水分和养分。

通过这种方式,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养分供应,从而增加土壤的健康度。

其次,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

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通常会受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的侵袭。

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容易使土壤中的病虫害聚集并滋生,进而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爆发。

而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降低它们的传播和繁殖机会。

当我们将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交替种植时,病虫害在作物更换的过程中无法找到适合它们繁殖和定居的环境,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轮作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类型的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并且对土壤中的养分有不同的利用率。

如果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特定养分,而造成其他养分的积累。

这会导致土壤中特定养分的缺乏和其他养分的过量,从而影响后续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轮作种植,可以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避免特定养分的过量或缺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的轮作对土壤的改良、病虫害的控制以及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种植计划和农业管理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轮作的指导意义,合理安排和交替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轮作的好处,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和作物的健康生长。

农业科普如何进行农作物的科学轮作

农业科普如何进行农作物的科学轮作

农业科普如何进行农作物的科学轮作农作物的科学轮作农业科普是一种广泛传播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方式,它的目的是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科学素养,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在众多农业科普内容中,农作物的科学轮作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科学轮作的意义、原则和推广方法。

一、农作物的科学轮作的意义1.增加土壤肥力:不同作物根系形态和生长方式有所不同,科学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壤养分,避免养分的单一流失和过度积累。

2.控制病虫害:农作物的科学轮作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提高土壤结构:不同作物的根系特点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4.提高农作物的抗性:科学轮作可以降低土壤的病害、虫害、杂草种子的数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和抗逆性。

二、农作物的科学轮作的原则1.轮作品种的选择:选择在生物学特性、生育期、根系形态和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农作物。

2.轮作作物的交替:农作物的科学轮作应根据不同作物的栽培季节和病虫害的生活习性进行交替。

3.合理布置轮作序列:将根系长度短的农作物和根系长度长的农作物进行交替,以促进土壤的充分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三、推广农作物的科学轮作的方法1.科普宣传:通过组织农业科普讲座、培训班和宣传活动,向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普及农作物科学轮作的原理和方法。

2.示范推广:选择一些典型地区建立科学轮作的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科学轮作的效益,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政策激励:通过出台相关农业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农作物的科学轮作,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

四、农作物的科学轮作的实施案例1.小麦和水稻的轮作:小麦和水稻的轮作可以减少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和豆类的轮作:玉米和豆类的轮作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发生,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

3.水果和蔬菜的轮作:水果和蔬菜的轮作可以减少根结线虫的发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上仅是几个典型的农作物科学轮作的实施案例,具体的轮作方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规模和农作物的特点来设计。

什么是轮作倒茬?有哪些好处?.doc

什么是轮作倒茬?有哪些好处?.doc

什么是轮作倒茬?有哪些好处?今天火爆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轮作倒茬?轮作倒茬有哪些好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一、轮作倒茬的意义调整布局建国前,适应本地“十年九旱”、年降水多集中于7、8、9月的气候特点,农民长期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歇茬种植。

所谓“歇茬”,即于夏田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以收蓄天然降水(亦称“收墒”),中经浅耕耙耱,秋后再播小麦。

建国初,仍沿袭此传统方式。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为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一度扩大早秋、晚秋作物种植面积,“以秋补夏”,加大回茬小麦(即早秋、晚秋及棉花茬小麦),减少歇茬小麦,造成小麦单产减少,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70年代后期,农业科技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三为主”的种植原则,即粮食作物以夏粮为主,夏粮以小麦为主,小麦以歇茬为主。

这样,冬闲地面积亦随之扩大。

轮作倒茬建国前,农村富裕户因土地多、口粮丰足,在歇茬种植的基础上进行轮作倒茬,即当年小麦收获后,倒种晚秋,秋后种植豌豆、扁豆等养地作物或晚秋与油菜混种;第二年夏季休闲,秋季播种小麦,称为“正茬麦”。

建国后,农民土地增加,农业合作化后土地集体经营,丰足年景亦多进行倒茬轮作。

80年代,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粮食特别是小麦亩产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多数农户不仅普遍实行倒茬轮作,而且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使棉花、油菜、大豆、花生、烤烟、甜菜、西瓜等经济、园艺作物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用地作物和养地作物合理倒茬的轮作方式。

二、轮作倒茬的好处轮作倒茬是防治土传病害的关键措施。

轮作倒茬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不同的蔬菜所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比如青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需要氮肥比较多;瓜类、番茄、辣椒等果菜类蔬菜需要磷肥比较多;马铃薯、山药等根茎类蔬菜需要钾肥比较多,把它们轮作栽培,则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减少施肥量,降低蔬菜污染。

2.抑制病虫害发生。

通过不同种类的蔬菜轮作,能够改变病虫的生活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害的目的。

轮作的作用

轮作的作用

轮作的作用轮作是一种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的种植技术,通过在田地上交替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并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传播。

轮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轮作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一些作物如大豆富含氮,而其他作物如玉米则对磷和钾的需求较高。

通过轮作,可以在相同土壤上交替种植这些作物,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得到合理的利用和补充,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其次,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传播。

不同作物对于害虫和病害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

通过轮作种植不同的作物,可以打破病虫害在同一作物上的生物链,减少害虫和病害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如果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害虫和病害有可能在田地中滋生并积累,给后续的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

而轮作可以阻断害虫和病害的传播途径,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此外,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不同作物的根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作物的根系发达而有的作物的根系较浅等。

通过轮作,可以改变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活动范围,使得土壤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这样一方面能减少作物根系对土壤的单一利用,防止土壤贫瘠化;另一方面,能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条件。

最后,轮作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轮作所提供的丰富营养和改良土壤结构,作物的生长条件得到了改善。

同时,由于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减少了作物的损失。

因此,轮作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综上所述,轮作作为一种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控制害虫和病害的传播,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轮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能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物轮作的好处

作物轮作的好处

作物轮作的好处
作物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顺序不断更换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其好处主要包括:
保持土壤的肥力:轮作不同的作物能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防止过度耗损和贫瘠化,从而保持土壤的肥力。

控制土壤病虫害: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病虫害,通过轮作可以减少同一作物种植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和蔓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轮作可以使土壤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经济效益更高:轮作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和不良状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有利于环境保护:轮作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污染环境。

因此,作物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地管理方式,能够维持土壤生态平衡,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1/ 1。

烟稻轮作机遇与发展

烟稻轮作机遇与发展

烟稻轮作机遇与发展(原创版)目录1.烟稻轮作概述2.烟稻轮作带来的机遇3.烟稻轮作的发展挑战4.烟稻轮作的未来展望正文一、烟稻轮作概述烟稻轮作是一种在农田上轮流种植烟草和水稻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同时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烟稻轮作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广泛推广。

二、烟稻轮作带来的机遇1.提高农民收入:烟稻轮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种植烟草,农民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同时,水稻作为主食作物,也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烟稻轮作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烟草和水稻作为两个不同的作物,它们的生长周期、病虫害种类和施肥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烟稻轮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保护土壤环境:烟稻轮作可以有效保护土壤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通过轮作,可以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种作物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地退化。

三、烟稻轮作的发展挑战1.农业技术要求高:烟稻轮作要求农民具备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如烟草的种植技术、水稻的栽培方法等。

对于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烟稻轮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生产风险。

2.农田基础设施需完善:烟稻轮作需要相应的农田基础设施支持,如灌溉设施、农机具等。

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这可能会制约烟稻轮作的发展。

3.市场风险:烟稻轮作的发展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如烟草市场价格的波动、水稻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到农民的种植收益。

四、烟稻轮作的未来展望1.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烟稻轮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

2.科技创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烟稻轮作的生产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3.市场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在同一片土地上交替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土壤质量。

这种技术不仅有助于土壤保护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降低害虫和病害的发生率。

在玉米大豆轮作技术中,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周期互补,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壤的养分和水分资源。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土壤中吸收养分,而大豆的根系则可以富集氮素。

因此,通过交替种植,可以减少农田中养分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的肥力。

玉米和大豆之间的轮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玉米和大豆属于不同的植物种类,它们所受的病虫害也不同。

当玉米和大豆交替种植时,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护土壤质量。

玉米和大豆的根系对土壤有不同的作用,玉米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而大豆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通过交替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抗旱能力。

除了以上的优点,玉米大豆轮作技术还可以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减少农田中单一作物受灾的风险。

当一种作物受到灾害时,另一种作物可以
起到保护作用,保障农民的收益。

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交替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土壤质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农田的经济效益。

这种技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应积极采用玉米大豆轮作技术,为农田的种植和发展做出贡献。

轮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

轮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

轮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轮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一、引言近年来,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益低、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纷纷采取了轮作农业的实施,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轮作实施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并提出建议。

二、轮作实施情况1. 轮作种植方式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轮作种植方式,常见的有轮作两熟、三熟和四熟等。

在轮作两熟中,一年分为两个种植季节,一季种植高效的经济作物,另一季则休耕或种植绿肥作物。

轮作三熟则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轮作四熟则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

2. 轮作作物选择轮作种植中的作物选择关系到整个轮作系统的效益。

在不同地区,选择的作物种类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小麦、玉米、大豆、黄瓜等。

选择作物时需要考虑各作物的适应性、互补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3. 土壤改良措施轮作农业中,土壤改良是提高农田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各地通过施肥、翻耕、培肥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同时,通过轮作休耕,减少地力损失,促进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4. 轮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轮作农业的实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一方面,轮作能提高农田的土壤质量和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另一方面,轮作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此外,轮作还能调节降水利用的季节分配,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三、问题与建议1. 轮作实施的不足尽管轮作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农民对轮作农业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了实施困难;另一方面,轮作作物的选择不合理,缺乏科学指导。

2. 加强宣传与教育为了推广轮作农业,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示范田的建设,提高农民对轮作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轮作的好处和成功实施案例,增强农民对轮作的信心。

3. 加强科研与示范科研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需要加大对轮作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基于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

基于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

基于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效益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皖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虾养殖区之一、烟稻轮作区是皖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种植方式,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通过轮作不同作物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将稻田与虾田进行共同养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技术集成1.稻虾共育技术稻虾共育是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水稻和虾苗,通过优化养殖条件和管理方法,使两者在同一块土地上共同生长。

虾类在稻田中可以吃杂草、杂虫等害虫,对于控制农田害虫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虾类的排泄物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

2.技术集成在烟稻轮作区,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需求,灵活地调整养殖水稻和虾苗的种植面积,并根据不同生长期对两者进行合理的管理。

比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可以适量投喂虾饲料,促进虾苗的生长;在水稻生长后期,可以适当增加虾苗的数量,使两者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二、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稻虾共育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比于单一种植方式,稻虾共育可以增加土地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虾类的养殖也可以提供额外的经济收益。

2.生态效益稻虾共育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污染的风险。

虾类的排泄物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虾类还可以吃杂草、杂虫等害虫,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3.社会效益稻虾共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的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稻虾共育也可以促进农民间的合作,增强农民的彼此合作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皖南烟稻轮作区稻虾共育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 ,实行轮作 ,可有效减少农田病 、虫 、杂草和有毒物 质的危害 (详见下述) ,从而减少或避免农药使用 ,对生产绿 色产品 (或无公害产品 、有机产品 、健康产品) 有利 ,这实际上 是在更高层次 、更高要求上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产品的 “安全性”、“健康性”、“保健性”———这正是未来耕作制度改 革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1. 5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农田实行轮作 ,土壤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光 、热 、水 、 气 、土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协调和利用 ,对于丰富土壤生 物多样性起到了良好作用 。土壤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 ,又 反过来促进土壤生态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从而又进一步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 。
微生物是农田土壤中非常活跃的生物因子 ,对改善土壤 结构 、调节和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至 有的学者把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看作是衡量土壤质量好 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近年来 ,对稻田轮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 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稻田实行轮作 ,尤其是水旱 轮作 ,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 ,有利于增加农田土壤中氨化细 菌 、自生固氮菌 、硝化细菌 、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 、磷肥分解 菌等各种微生物的数量[12] ;稻田水旱轮作 ,也有利于作物根 系生长和对土壤的养分吸收 ,使轮作田水稻根系活力增强 ,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 ,从而有利于水稻高产 。土壤微生 物数量的增多 ,不仅可加速土壤的生理生化过程 ,促进土壤 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对培肥地力十分有利 ,而且可使作 物 (水稻) 获得丰富的养料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提高作物 产量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稻田轮作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
相反 ,实行“连作重茬”,长期单一种植某种作物或采用
收稿日期 :200820422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综合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编号 :2007BAD89B18) 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 :黄国勤 (19622) ,男 ,农学博士后 ,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 : 作
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业发展与区域农业 、生态学理论与 实践等 。E - mail : hgqjxauhgq @sina1 co m1 cn 。
1. 8 减少病 、虫 、杂草危害 连作 (尤其是长期连作) 加重病 、虫 、杂草危害 ,轮作则减
轻病 、虫 、草害 。这是因为连作条件下 ,土壤生态环境没有得 到改变 ,导致病 、虫 、杂草的生存 、生活环境越来越稳定 、越来 越适应 、越来越“优越”,这就大大有利于病 、虫 、杂草的繁衍 和发展 ,最终必然导致农田病 、虫 、杂草危害日益严重 。相 反 ,实行轮作后 ,尤其是水旱轮作 ,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发生根 本改变 ,随之 ,农田生物群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即原来“猖 獗”的病 、虫 、杂草 ,因为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 ,而被 “淘汰”,特别是对于“土传性”的病害而言 ,其受到的“打击” 更是“致命”的 。
实行轮作 ,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于农田土壤中 ,由于不同 作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如植株高矮 、叶片大小 、根系深浅 等) 、生态特征和营养生理特性 ,将其“合理”搭配 ,必对改善 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产生积极作用 。
作者于 1998 —2006 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实行稻草轮作 、 水旱轮作和多种作物复种轮作的稻田土壤物理性状 ,轮“肥 稻稻”长期连作的农田土壤物理性状 ,均有较明显改善 ,表现 为土壤容重下降 、土壤总孔隙度上升 、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 壤非毛管孔隙度均有一定上升等 ;同样 ,实行轮作后 ,土壤有 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效氮 、磷 、钾含量均比连作高 ,说明轮作的 “改土”“、增肥”效果是明显的[11] 。这也正是轮作增产原因 之所在 。 1. 6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
轮作能提高作物产量 ,这早已为国内外所公认 ,轮作被 认为是“不化钱 的 增 产 技 术 ”。在 我 国 广 泛 流 传 的“年 花 年 稻 ,眉开眼笑”、“谷后谷 ,坐着哭 ;豆后谷 ,享大福”等谚语 ,就 足以说明轮作的增产作用和连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
一般认为 ,合理的作物轮作 ,可使作物至少增产 5 %~ 8 % ,高的轮 作 方 式 可 增 产 10 %~ 15 % , 有 的 甚 至 可 高 达 20 %左右[7] 。作者于 1998 年冬至 2003 年秋在江西南昌江 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了水稻轮作与连作对比试验 ,结果表 明 , 轮 作 早 稻 平 均 增 产 91 15 % , 轮 作 晚 稻 平 均 增 产 51 96 %[8] 。江西农业大学钟树福 、刘隆旺等在 1983 —1986 年进行了“鄱阳湖区耕作制度调查与试验”的课题研究 ,结果 表明 ,轮作方式 (大麦 —早稻 —晚稻 →油菜 —早稻 —晚稻 → 混播绿肥 —早稻 —晚稻) 多年 、多点平均产量为 5071 04 kg/ 667 m2 ,连作方式 (绿肥 —早稻 —晚稻 →绿肥 —早稻 —晚稻 →绿肥 —早稻 —晚稻) 多年 、多点平均产量为 4201 96 kg/ 667 m2 ,轮作比连作平均增产为 201 45 %[9] 。 1. 4 有效改善产品品质
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 。作物轮作是循环农业的一项 重要技术 ,推广应用作物轮作技术 ,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 益 。文章拟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资料及生产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 ,对作物轮作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等进行概括和分析 ,以便为作物轮作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推 广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物轮作在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实行轮作换茬 ,不断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环 境 ,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如在长期种植双季稻的 农田 ,改种棉花 ,实行“肥 —稻 —稻”→“油菜/ 棉花”复种轮作 (简称“稻棉轮作”) ,对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 效果 ,对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峡江县是江西的一 个烟草生产大县 ,长期以来 ,广泛推广“烟稻轮作”[6] ,在长年 实行“肥 —稻 —稻”的稻田 ,发展“烟草 —晚稻”复种方式 ,不 仅提高了烟草产量 、提升了烟叶质量 ,还大大改善了土壤结 构 、提高了土壤肥力 ,节省了肥料施用量 ,可谓“一举多得’, 深受农民欢迎 。 1. 3 不断提高作物产量
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均证明 ,轮作对于消除农田土壤中 各种有毒 、有害物质的积累是非常有效的 。其原因有二 :第 1 ,当农田实行轮作 ,改种另一种作物 (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 式) 后 ,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 ,往往就成为改种的另一 种作物 (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式) 的“无毒”、“无害”物质 ,甚 至变成其“营养”物质而被吸收 、利用 ;第 2 ,由于改种另一种 作物 (或采用另一种复种方式) ,使原有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 自然地发生了“改变”,包括通气性 、透光性和耕作栽培措施 等与原来不一样 ,这就使得原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在 新的条件下发生“转化”、“分解”,如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多个 小分子物质 ,从而使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 有毒”、 “有害”物质变成了“无毒”、“无害”物质 ,甚至是“有益”物质 或“营养”物质 。这样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并不少见[14] 。
某种复种方式 ,过分 、偏面 、单一地消耗某一种或某几种自然 资源 (当然也包括社会资源) ,这必然造成两种“不良”后果 : 一方面某些资源不足或被“耗竭”,另一方面 ,有些资源“闲 置”,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如江西 、湖南 、湖北等长江中下游 双季稻区 ,长期实行“绿肥 (紫云英) —早稻 —晚稻”复种连 作 ,一方面 ,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造成有些地区淡水资源 日趋紧张 ;或者在干旱季节 ,由于水资源缺乏 ,不能满足双季 稻 (主要是晚稻) 生长发育的要求 ,致使水稻产量受到影响 。 另一方面 ,还由于长期“两板一旱”的耕作制 ,导致稻田土壤 长期板结 ,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 ,土壤长期处于“缺氧”(通气 性差) “、有毒”(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 状态 ,有很多“营养物 质元素”不仅不能被利用 ,还由于长期“缺氧”,而成为有毒 、 有害物质 ,有的因含量过多而成为“污染物质”[5] 。显然 ,这 种状况不利于作物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1. 2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轮作不 仅 可 以 增 加 作 物 产 量 , 还 能 提 高 产 品 品 质 。期
1998 —2001 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站进行的“稻田水旱轮作 定位试 验”, 将 长 期 种 植“肥 —稻 —稻”的 水 田 , 改 种“紫 云 英 —早玉 米 —晚 玉 米”、“紫 云 英 —早 稻 —晚 玉 米”、“紫 云 英 —早玉米 —晚稻”等新型复种方式 ,进行水旱轮作对比试 验 ,3 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实行水旱轮作 ,不仅水稻产量 比连作平均增加 131 1 % ,而且稻米蛋白质含量也有较大提 高 ,如轮作早稻稻米蛋白质含量为 71 68 % ,晚稻稻米蛋白质 含量为 61 59 % ,而连作分别只有 71 39 %和 61 55 % ,轮作比连 作稻米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 01 29 个百分点 (早稻) 和 01 04 个百分点 (晚稻) [10] 。由于蛋白质含量是稻米营养品质的一 个主要鉴定指标 ,这就充分说明了轮作对改善产品品质 、增 加稻米蛋白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
1. 7 消除土壤有毒物质 任何一种生物 (作物) ,长期固定生长在同一个地方 ,必
然会产生很多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毒 、有害物质 (有些 是来自身的排泄物 ,有的则是来自周边环境) ,从而产生所谓 的“自毒现象”[13] 。这对生物 (作物) 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不 利的 。在农业生产中 ,为避免产生这种不利现象的出现 ,常 常要实行作物轮作 ,并尽量减少或避免作物连作 (事实上真 正要避免作物连作是非常困难的) 。
作物轮作 ( Crop Rotatio n) ,亦叫作物换茬 ,或将二者合 称为作物轮作换茬 ,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 不同作物或轮换采用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1] 。作物轮 作是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耕作制度的重要研究 内容[2] 。作物轮作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 、协调地力用养的传 统经验 ,在我国古代《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等诸多农书中 , 对作物轮作均早有有详尽记载[3] 。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 产增效技术 ,作物轮作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 。可以 说 ,作物轮作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