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欺诈监管效率问题的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


不造假
—C .R
管 F—C—A.R 一F—L
1 上 市公 司的 决策模 型
上市公司在提供会计信 息时面 临的决 策问题是 是否 造假。作为理 性经 济人 ,其决策 依据便是 比较两 种不同 决策的期望收益 。在这里 ,我们 设上市公 司会 计造 假的
从表中可见 ,监管部 门有 两个 纯战略 :监 管 、不监 管; 上市公司有两 个纯战略 :造 假和不 造假 。在 这个支
安然事件 、 世通事件和施乐事件是近年来美国发生 的世界级大公 司财务丑 闻案件。这些 案件已引起 了各 国 立法机关 、政府 、投 资者 、社会公众 以及会计 界人 士的 强烈关注。在一定意义上说 , 会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 范畴而演变为一个备受关 注 的社 会问题 。它不仅侵 害了 会计信息 的使用 者 ,侵 害了社会各方 面利益关 系人 ,而 且破 坏了市场 秩序 、竞争秩 序 ,扰乱 了会计市 场管理 秩 序。深入细致地研 究会计造 假问题 ,有针 对性 地提 出会 计 监管方案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本 文利用博弈论 的基 本 原理 ,试图对会计造假与监管 的博弈进行分析 和探讨 。
1 5 ・— 5 - —
维普资讯
第2卷 5
26 第月 O 年44期 O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3 会计监管博弈的政策建议
V.。 o 总2 N, o5 4 1 第
10 5 期
监管博弈中不存 在纯战略均衡。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 2 当我们用 P表示监 管 机构 实施 监 管 的概率 ,7 示 表 上市公 司造假 违 规操作 的概率 ,V 异和 w 分 别表示监 管 机构和上市 公司 的期望 收益 。给定 7 ,监 管机 构选 择监 管 ( P=1 )和不监管 ( 0 P=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会计造假行为却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各方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情境中,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上市公司管理层、股东、债权人、审计机构、监管部门等,他们之间的决策和互动形成了复杂的博弈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博弈。

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财务报告的编制,而股东则期望通过投资获得回报。

如果管理层选择造假,可能会在短期内虚增公司业绩,抬高股价,使股东获得账面的财富增值。

但从长期来看,一旦造假行为被揭露,公司股价将大幅下跌,股东利益将遭受巨大损失。

而对于管理层来说,造假可能会带来个人的短期利益,如高额奖金、职位晋升等,但一旦被发现,将面临法律制裁和声誉损害。

在这个博弈中,如果股东能够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增加管理层造假的成本和风险,那么管理层造假的动机就会降低。

然而,现实中,股东往往分散且缺乏足够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来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就给了管理层一定的可乘之机。

其次,上市公司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博弈。

债权人向公司提供资金,期望能够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

如果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美化财务状况,可能会误导债权人,使其降低对风险的评估,从而给予更优惠的贷款条件。

但一旦造假被揭穿,公司可能面临偿债危机,债权人的利益也难以保障。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造假获得贷款可能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而债权人在放贷前如果能够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核,可以减少因会计造假而带来的损失。

审计机构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计机构受委托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应当保持独立性和专业性,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


会 选择 的结果是将证 券市场 运行 的监管 责任
整理得:M< R — ( F () R+) 1 披露信息 ( 是会计 信息) 主要 的轨道 。 是近 但 交给 了能够代表公 共利益 的团体 。公共 选择 年来, 证券市场却暴露 出了许 多问题 , 1 9 从 97 从 () 1 式可以看出, 其他条件不变时 , 造 论 对于管制产生的根源和合理性方面 的论断 , 年 的琼 民源事 件到后来 的东方锅 炉、红光实 假的收益 越大 ,会 计造假 的可能性越 大 ;被

河南开封 4 50 ) 7 1
要] 证券 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 ,近年来资本市场暴露 的会计造假 案件干扰 了我国资本市场 的健康发展 。本文运用 了博 弈模
型分析 了抑 制上市公 司会 计造假 的现象 ,对这一 问题 必须对证券 市场加 强会计 监管,然后根据 《 会计法》 证券法》等提 出了适合我 、《
国国情大环境 之下的会计监管措施。 [ 关键词】 证券 市场;会 计监管;博 弈模型
文献综述 :
这又加 重 了市场扭 曲行为 , 得证券 市场有 相适 应 的监 管措施 。本 文利用 了博 弈论 的基 试
效地发挥其优化配置 、 惩罚市场 ‘ 德 ’ 嗷 等 本 原理 ,试 图对会计造 假与监 管机构 的博 弈 进行 了分析 和探讨 ,切 合 中国实际情况提 出
我 国政 府监管 的脆弱性有 体制原 因和制 相应 的会计 监管措施 。

运用博 弈模型 分析证券 市场会计 监
分 支学科 的诞 生 。它 以公共机构 产生 的规 制 而应 当考虑如何 完善体制 条件 ,提高 监管效 管的必要性
博弈论 ( a e t o ) g m h r 正是研究人 的策 ey 府 的干预 问题 。与证券 监管 问题 直接相关 的 本市场 中信息不对 称问题 。另方面是 要对超 略行为存在 相互影 响时的决策选 择 ,以及 这 是 ,规制经济 理论通 常把证券业作 为竞争 产 越市场 规则 的交易 行为进行惩 戒 。政 府对证 种决 策的均衡 问题 的理 论 ,它是一 个十分有 业 加以考察 ,指 出由于金融业 中的消费者 和 券市场 监管 的直接 目的是要 提高证券 市场 的 用 的分析工 具。 因此 ,博弈论对会 计监管 的 金 融机构之 间存 在信息 偏差而难 以实现 帕累 效率 ,促使证券市场 向效率更高的层次演进 , 分析 是有 “ 天生” 的优 势 ,它 能更 加深刻 的 托效 率 ,不 当竞争 的结 果使企业倒 闭时难 以 让证券 市场价格 能够尽可 能多地反 映所有基 揭示 出会计监管 的本质 问题 。 保 证消费者 的资产安 全。监管 的必 要性在 于 本面 的信息 ,从 而真正发 挥证券价格 的信息 它 引导着金融 服务 的产 出 ,服务 于社会资 本 反馈 ,进而引导资本资源 的经济功能 。 配置 和利用 的最优 化。 3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方式和手段的研究 此 为 ,对证 券金融 机构所处 的信息不 对 1 上 市公 司的决策模型 , 提出假设 . 并 上市 公司在 提供会计信 息 时面 临的决策 问题是是否造假 。 作为理性经济人 , 其决策依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行为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行为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行为博弈分析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引人注目,企业形势大好,股市繁荣的大背景下,不能忽略的是,我国存有上市公司对反映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进行造假的现象。

造假往往意味着公司股价的稳定或上涨、融资的便利,尤其是发行股票骗取投资者资金的顺畅等,这些诱惑驱动公司报表造假。

本文拟建立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主体——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的监管意义。

一、监管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博弈分析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监督博弈实质上是猜谜博弈的一种衍生形式。

在这个博弈中,上市公司的纯战略选择是报表造假或不造假,监管部门的纯战略选择是检查或不检查。

假设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为C,上市公司造假给社会造成的预期损失为E(E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监管部门不可能完全只选择监管,也不可能只选择不监管,而往往有个监管概率问题,上市公司造假也是以某一可能性存在,所以该问题应该对其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

当我们用X1表示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概率,X2表示上市公司造假违规操作的概率,V1表示监管机构的期望收益,V2表示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

给定X2,监管机构选择监管(X1=1)和不监管(X1=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V1(l,X2)=(F-C-E)×X2+(-C)(1-X2)=(F-C)×X2-CV1(0,X2)=-E×X2+0×(1-X2)=-E×X2V1(l,X2)=V1(0,X2)可以得出,上市公司造假违规操作的概率X2= C/F。

给定X1,上市公司选择造假(X2=1)和不造假(X2=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V2 (X1,1)=X1(R′-F-L)+(l-X1)R′=-(F+L)X1+R′V2(X1,0)=X1R+(l-X1)R=RV2(X1,1)=V2(X1 ,0)可以得出,监管机构实施监管的概率:X1=(R′-R)/F+L可以看出,会计监管机构以X1的概率实施监管,该概率随着造假后上市公司的收益与不造假上市公司的收益两者的差距的增加而增加,也随造假后公司市场形象损失的增大而增大;上市公司以X2的概率选择造假,该概率随监管成本增大而变大,与惩罚完全负相关。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博弈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标签:会计舞弊;博弈;纳什均衡;策略1博弈的主要动因及其典型后果管理层和投资者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它们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有时会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期望通过会计舞弊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者希望管理层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够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管理层和投资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博弈。

1、1博弈的主要动因博弈论,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

按照参与人对信息掌握程度来划分,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认识。

相反,如果没有准确的认识,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1、2信息不对称的典型后果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两个典型后果,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

如果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信息优势方即代理人在合同签订之前会隐藏某些信息,导致事与愿违,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

信息不对称发生在合同之后,导致信息优势方发生“败德”行为,即发生道德风险问题。

1、2、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在契约签订前,代理人就掌握了一些委托人所不知道的信息,代理人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优势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契约。

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之前存在不对称信息,代理人在与委托人进行交易之前对委托人隐瞒他所拥有的信息。

只要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会计舞弊、内幕交易等方式进行舞弊以获利的空间和机会,公司管理层就会隐瞒真实的会计信息,甚至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会计舞弊行为。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的博弈论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的博弈论分析【摘要】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会计欺诈问题,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对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说明博弈的主要动因及其典型后果,然后分析博弈过程,最后就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欺诈博弈信息不对称策略正如LISV系列研究所揭示的,只要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财务欺诈、内幕交易等方式进行欺诈获利的空间和机会,公司管理层就没有动机去正常经营,容易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会计欺诈行为。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

一、博弈的主要动因管理层和投资者有不同的效用函数。

信息揭示者也即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经常期望通过会计欺诈获得超额收益。

而投资者希望管理层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够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管理层和投资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展开博弈。

博弈论是研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结果的理论。

按照参与人对信息掌握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博弈论中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博弈模型,其前提条件是:信息是共享的,决策分先后进行,参与博弈的双方在进行决策前都知道彼此已经采用的和即将采用的策略。

在现实中,这个前提是无法实现的。

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差别的,也是不完全的。

市场交易博弈各方信息不仅不完全,而且他们拥有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主体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或一方信息准确,另一方信息失真。

信息优势方希望利用信息优势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契约,信息劣势方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同信息优势方一样,会对采取什么行动方案进行决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其监管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其监管的博弈分析

罚; D为监管部 门监督上市公司所付出的代价 或者成本 ; E 为上市公 司财务舞弊对社会造成 的负作用 。
22 求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上市公 司有两种行为可 以选择 :即舞弊或者不舞弊 ; 监管部 门也有两种行为可 以选择 :即监 管或者不监管 。
1 上市公司与其监管部门之 间的博弈为非合作博弈 . 4 在财务舞弊 问题上 ,上市 公司与其监 管部 门之 间存
u( ,) bC—D +81 ) 一E +( 一ab 一D 2ab =a( ) ( 一b ( ) 1 )( )
博弈论中最重要 的假设 是个 体行为理性 ,追求 自身
利益 的最大化。因此在给定监管部 门混合 策略 ( , 一b b1 ) 的情 况下 ,上市公 司的反应 函数 :

社会造成的负效应有关 。对舞弊 的处 罚越重 、对社 会效
监 管 部 门期 望 收益 函 数 :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02 总 0 7N 1 1 第 . 2
l2期 8
舞 弊 的额 外 收益 、监 管 部 门 的监 督 成 本 、监 管 部 门 对 上 市公 司财 务舞 弊 所 作 的处 罚 成 本 和 上 市 公 司 财 务 舞 弊 对
假设他们为非合作博弈 ,即它 们之 间不 能 “ 串通 ” 以谋
取 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15 上市公司与其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为完全信息静态 . 博弈
公 司财务舞弊行为 的泛滥 ,引发 了证券市场前 所未有 的 信用危机 ,对我 国经济 生活造成 了重大 的损坏。近年来 博弈论被大量地应用 于我 国的社 会经济 问题研究 中。会
在合作关 系 ( 即上市公司贿赂监管部门) ,也存 在非合作 关 系,但它们之间 的非合 作是基本 的主流 ,合 作则是 暂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及监管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监管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现状分析1.财务舞弊问题的表现形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主要体现在利润操纵、虚假披露、会计准则违规等方面。

利润操纵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不当的会计政策和手段,使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呈现出与实际状况不符的情况,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虚假披露和违规会计处理也成为财务舞弊问题的突出表现。

2.财务舞弊问题的危害财务舞弊问题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和市场信任度,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财务舞弊问题也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财务舞弊问题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造成财务舞弊问题的原因财务舞弊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监管制度滞后等。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和股价表现,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

一些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失职监管也为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二、监管对策分析1.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抓手。

对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自律管理,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将是有效预防财务舞弊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的把关。

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

3.加强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处理,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把控,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和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和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和对策我国股票市场十多年来发展的实践证明:它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化企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股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诸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上市公司质量低劣等,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种种违规现象,频频的虚假信息报告更让人触目惊心。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基石。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优劣决定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

然而,自1990及1991年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相继成立至今,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频频曝光。

从90年代初到现在,已有诸如“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等国内上市公司的虚假招股说明、虚假报表、虚假配股报告等。

广大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看着上市公司如期公布的季报、年报及公司通告,不知多少信息是可信的,而根据这些会计信息所作的统计分析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一方面涉及造假的上市公司一旦被揭露,不仅其股价一落千丈,还被提起民事诉讼;另一方面仍有“顶风作案”、冒险作假的上市公司不时出现。

究竟是什么动因促使上市公司玩着这种“游戏”呢?让我们用博弈的理论和方法来作一分析。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1.博弈的基本理论。

博弈论(game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简单地说,一个主体(个人或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影响,而且又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因而,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在博弈论里,个人的最优选择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

由于博弈论和经济学研究模式的一致性,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因此,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有着最广泛最成功的应用。

在博弈论中,我们将参与人、行动、结果等称为博弈规则。

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一个博弈论模型分析

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一个博弈论模型分析

1模型应用 的假设条件 、
( ) 市公 司是理性 的 , 1上 是风 险
素的影响 。
( 上 市公司的收益只考虑因发 4)
定量 的分 析 , 并得 出了一些具 有实际 中立 者 , 而非风 险偏好 者 。它 的出发 布虚假信息所筹集到的资金 及市场信
度, 也可 能采取否 定的态度 。当采取 影 响 。 每 个人 的 情 绪 都 是 波 动 的 , 假 阶段。 采取决定就是在准备购买电力 肯定的态度时 ,消费者会产 生喜悦 、 如双 方情绪都 处在不 佳状 态 , 比较 前 , 就 确定 目的 , 选择是否用 电。假如是
满意 、 快 等 内心体 验 ; 愉 当采取 否定 容易产生 冲突 。这就要求营业人员尽 的话 , 如何在供电企业开户并签约用 的态度时 , 会产生不 满 、 愁 、 则 忧 憎恨 量调 整每 天 自己的情 绪 , 其性格应 该 电。而执行决定 阶段 , 人的 主观 目的 等 内心体验 ,这些 内心 体验 就是 情 是 比较温 和, 耐心 , 不容易急躁 。 转化 为客观结果 , 最终放弃或 者选择 绪。 2 客 户对业务流程不满 。对于一 使用 电能 , . 是否选 择杭州 电力 的服务 影 响消费者情 绪的外部 因素 , 主 些 申请用 电的客户 , 由于业务 流程 有 ( 作者簟位: 浙江大学 , 杭州市电力局)
对市 司计管一博论型析 上 公 会 监 的 个 弈 模 分
文/ 杜哲培 刘淑艳 步淑段
目前我 国 上市 公 司信 息 披露 的 数成 反 比 ; 加大 对上市公 司披露 虚假 息 , 看对 自己是 否有利 。 质 量很令人忧 虑 , 会计 及信息 失真现 会 计信 息 的惩 罚力 度 将会 有 效 的减 () 2 上市公司 的监管者 忠实地从 象 非常严重 , 以至 于一直 以来 成为全 少虚 假会计信 息 的披露 ; 对上市公 司 广大 投资者 的利益 出发 , 监管上市 来 国会计工作会议及理论界的焦 点。会 披 露 虚假 会计信 息 的惩罚 的 最低 值 公 司 , 并假 定如果 上市公 司的会计信 计 监管 正是 对这 种信 息失 真 的很 好 应 为监 管 者 的检查 成 本 与上 市公 司 息有假 , 管者能够 有效地查 出。 监 补 充 , 因此成 为众多学者研 究的热 的舞 弊概率 的比值 。 也 () 3 不考虑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因 点, 本文 从博 弈论模 型的角度 对监管 者 的检 查及上 市 公 司的舞 弊 进行 了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在咱们生活的这个经济大舞台上,上市公司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可有些公司啊,在会计这一块儿动起了歪脑筋,搞起了造假的把戏。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用博弈论的眼光来瞅瞅这里面的门道。

先来说说啥是会计造假。

这就好比一场考试,有些公司不好好答题,而是偷偷作弊改分数,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弄得看起来比实际好得多,或者故意隐藏一些不好的情况。

比如说,虚增收入、少记成本,让利润看起来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

这可害苦了投资者和广大股民,他们以为公司业绩不错,大把大把地把钱投进去,结果却可能血本无归。

我给您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特别热衷于炒股。

有一回,他听人说一家上市公司业绩暴增,前景一片大好,看着那漂亮的财务报表,他心动了,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一股脑儿全投了进去。

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这公司就被曝出会计造假,股价一落千丈。

我那朋友,损失惨重,整天愁眉苦脸的,后悔得不行。

那为啥这些公司要干这种缺德事儿呢?这背后其实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对公司管理层来说,造假能让他们拿到更高的薪酬、奖金,保住自己的位置。

对大股东来说,能让股价上涨,趁机套现大赚一笔。

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好看的财务数据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让公司在融资、贷款等方面更有优势。

咱们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分析。

假设公司有造假和不造假两种选择,监管部门有严查和宽松监管两种策略。

如果公司造假,而监管部门严查,那公司就会受到严厉惩罚,比如罚款、停牌,甚至可能被强制退市,管理层和大股东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如果监管部门宽松监管,公司造假可能就会得逞,获得巨大的利益。

反过来,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果对造假行为严查,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但能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

如果宽松监管,可能会省事,但市场就会乱套,投资者失去信心,最终损害的还是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实中,这种博弈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重复的。

有些公司可能会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被抓到。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时有效率 ,有时则不然。
二 、会计博 弈 的产生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 他 自己的选择 ,且依赖于他人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 济条件下的个人选择 问题 。按经济学理论假定 ,政府 、管理当 局、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是 “ 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根据 “ 效
险 报 酬 ,其效 用为 1 ;若 企业 做 出虚假 披 露使 投资 者做 出错 误决 0
债权人出于其资金安全的考虑会更为关注会计信息中有关公司资 策 ,其效用为0 。就企业效用而言 ,歪 曲披露的效用为5 ;诚实披 露时 ,投资者参与的效用为1 ;投资者不参与时,诚实披露效用 0 益 ,会从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能力、发展能力等角 为0 。在这一博弈中,不管投资者是否参与,企业做出歪曲披露 度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以此作为自己评价投资成果 、进行合理 总是优先策略 ,至少可获得效用5 ,投资者可预见到这一点,其 投资决策的依据 ;公司经营者则会为了实现 自身效用 ( 如薪金、 理 l选择就是拒绝投资。最终的博弈结果是 ( 生 R,D)策略 ,这 奖金 、荣誉、地位、闲暇、在职消费等 )的最大化而关注公司的
用最 大化 ”或 “ 利益 最大 化 ”原 则来 选择 其行 为 。因此 ,可 依博
时假设投资者也存在着两种选择 ,购买用B 表示 ,拒绝购买用R 择的 函数。从这个意义上讲 ,博弈论研究的是在存在相互外部经 表示 ,其博弈结果如下表:
弈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博弈主体可供选择的行为策略以及效 用矩阵等进行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包括政府、债权人、所 在这个矩阵中,就投资者效用而言,当投资者不参与股票投
中图分类号 :F 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16 (0 8 0 0 5 — 1 0 9 9 6 2 0 )1— 0 0 0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1. 引言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隐瞒相关信息,以蒙骗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博弈关系。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因2.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动因之一是利益驱动。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面临着来自股东、投资者和市场的压力,需要展示一个较好的财务状况来吸引投资和获得高估值。

虽然会计造假行为是违法的,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暂时获得短期利益可能是他们更看重的。

2.2 监管不力监管不力是会计造假行为频发的另一个原因。

在我国,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相对有限,导致了监管的漏洞。

同时,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有更高的政治背景和人脉关系,使得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面临压力和约束。

2.3 内部控制薄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也是会计造假出现的原因之一。

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监制措施不完善,使得管理者有机可乘,从容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

3. 博弈论分析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不完全信息和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的数学理论。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中,存在着管理者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3.1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中,信息不对称是博弈的核心。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而监管部门则存在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可以通过虚报利润、隐瞒负债等手段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监管部门则需要通过抽查、审计等手段来揭示真相。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管理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3.2 行为者的策略选择在博弈中,管理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选择自己的策略。

管理者往往会权衡利益和风险,选择是否进行会计造假行为。

如果利益大于风险,管理者往往会选择会计造假;而如果风险大于利益,管理者可能会选择遵守规则。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一、博弈模型的建立1.模型的假设条件。

假设上市公司是理性的。

它的出发点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理性地权衡所发布地虚假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监管者忠实地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出发,来监管上市公司,并假定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有假,监管者能够有效地查出;不考虑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因素地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只考虑因发布虚假信息所筹集到的资金及市场信誉的增强,损失只考虑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及造成的信誉损失。

博弈的各个要素进行如下描述:参与人。

本模型的参与人有两个:一个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另一个是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管理的证监会。

策略。

上市公司的行动有两种选择: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证监会的行动也有两种选择:对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稽核和对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进行稽核。

信息。

模型中假设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都有准确的了解,因此参与人的信息是完全的。

但是,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本质特征:参与人(上市公司)不能确定参与人(证监会)将选择什么样的纯战略。

2.博弈模型的战略式表达。

证监会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这个博弈的战略式表述如下表所示。

A:代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失真所做的处罚;B:代表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失真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查出后由证监会没收;C:代表证监会进行稽核时所付出的成本;P1:表示上市公司选择“信息失真”的概率,则上市公司选择“信息真实”的概率是1-P1;P2:表示证监会选择稽核的概率,则证监会选择不稽核的概率是1-P2。

3.博弈模型的均衡。

该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的博弈均衡,只可能是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

现在,来求出这个博弈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求证监会的均衡混合战略假设上市公司的混合战略为s1=(P1,1-P1);证监会的混合战略为s2=(P2,1-P2)。

那么,上市公司的期望效用函数为(1)因此,稽核的均衡概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频频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对市场信任和金融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动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会计造假的动因1. 盈利压力:上市公司追求高额利润,以提高股价和吸引投资者,从而增加自身的融资能力。

然而,一些公司面临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等问题,利润增长缓慢,导致了盈利压力。

为了保持高额利润,一些公司选择采取会计造假手段。

2. 激励机制: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动因。

短期股价和利润表现成为公司高管薪酬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导致了一些公司高管为了获取更高的薪酬和激励,不惜使用会计手段来美化财务报表。

3. 考核制度: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绩考核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干预。

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利用各种手段,如政府补贴、财政资金注入等,迫使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以满足相关考核指标。

二、博弈分析1.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虚增利润、隐瞒负债等手段来提高股价,吸引投资者。

而投资者只能依靠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来进行投资决策,缺乏对公司实际运营情况的全面了解。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在会计造假行为中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

2. 利益博弈的博弈: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关系。

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来获取更高的股价和融资能力,从而增加自身利益。

而投资者则希望通过投资上市公司获得更高的回报。

双方的利益往往存在冲突,导致了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

3. 规则约束的博弈:会计造假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有效的监管和制度约束。

然而,我国相关监管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在会计造假行为中往往能够找到一些“法律空隙”。

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博弈也成为会计造假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摘要】上市公司绿大地欺诈上市、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财务造假。

文章基于上述案例分析对比国内外财务造假处罚结果,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机及监管者监管效率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监管者唯有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从重处罚财务造假行为、提高监管效率,从严监管中介机构,建立集体诉讼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才能从源头和结果上真正减少财务造假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财务造假;博弈分析;中介结构;集体诉讼一、财务造假处罚的国内外对比分析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了整顿,近年来财务造假案件逐渐减少,但近期被认定财务造假性质恶劣的绿大地,虚增收入2.96亿元,这一事件又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关注。

法院一审仅对绿大地公司处400万元罚金,几名主要高管获得缓刑。

为绿大地保荐的代表人李迅冬和黎海祥也仅仅被交易所通报批评,并未有实质性处罚,而且因绿大地欺诈上市而蒙受损失的股民,未获得赔偿。

另外,创业板上市公司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虚增利润4 023.16万元,且未披露生产线项目长时间停产的事实,深圳证券交易所2012年11月22日发布公告,对万福生科半年报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公开谴责。

根据规定,创业板股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3次”将予以退市,该处罚仅仅涉及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

相较于内地A股市场的财务造假处罚,香港证监会对此则显得更加苛刻和有法可依。

2012年,香港证监会依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要求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发布相关强制令,冻结了洪良国际9.97亿港元,命令洪良国际以10.3亿港元回购股票,将其IPO所募集的资金返还给投资人,其保荐机构兆丰资本被吊销牌照,并被处以4 200万港元罚款,香港证监会还撤销康晓龙的保荐代表牌照。

更为严重的是,港交所上市委员会于2012年11月22日决定根据上市规则拟取消洪良国际上市资格。

同样是财务欺诈,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虚增利润5.86亿美元的丑闻败露而迅速破产,其负责审计业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倒闭,在安然公司的重大财务欺诈丑闻中起了策划作用的前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其他相关高管分别获刑5年至10年。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行为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行为博弈分析

也 而往往有个监管概率 问题 , 上市公司 差 距 的增 加 而 增加 , 随造 假 后 公 司 市 场 监管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博弈分析 管 , 造 假 也 是 以某 一可 能性 存在 , 以该 问题 形象损失的增大而增大 :上市公 司以 ) 所 ( 2 监 管 部 门与 上 市 公 司 是 一 种 监 督 与
可 以得 出, 市 公 司造 假 违 规 操 作 的 效发展。但 由于外部效应 、 上 信息不对称和
将主要通过交易所公开进行, 二级市场成为并 子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投资者整体水平 能源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所揭示的, 迷信市场力 购主流。当并购市场 转变成控制权市场后 , 股 的提高, 进而有利于审计市场 的发展。
假情 况 的监 管 意 义 。

v )I1 = ( - D +Q— ) 一 ’((, ) XIR'F— XIR’
(+ + F D XIR V2)I0 = R+Q— ) R ( , ) XI ( X1R= ( , ) V (( 0 Xl1 = 2)】, )
表 1 会计监管博弈分析
上市公司 造假 不造假
成熟, 扩大高质量审计需求。资本市场实现同 过市场的价值规律来调节资源配置, 这相对于 完善之路。第三,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
监 监 F —,一-C C 机l管 — E —. , C RF, — R I
督构 ,监管机 构实施监 管的概
率 : 1( R ,+ X= R 一 )F L
可以看 出,会计监管机构以 x。 的概 在 当前经济环境下, 监管部门不可能 率实施监管, 该概率随着造假后上市公司 完全只选择 监管 ,也不可 能只选择不监 的收 益 与 不 造 假 上 市 公 司 的 收 益 两 者 的

企业会计舞弊及监管的博弈分析

企业会计舞弊及监管的博弈分析



N A
5 . 假设 只要公司会计部 门发生 舞弊行 为 , 监管部 舞弊行为的博弈平衡属于 混合 战略纳什均衡 , 混 合战 门进行有效监管时就能发现。
管部门和公司的期望效用函数。 略纳什 均衡是不稳 定 的、 非线 性的 , 所 以通 过会计 监
6 . E政府( P , P ) 和 E公司( P , P ) 分 别表示会计监 管防范企业会计 舞弊不是 单一手段就能轻 易实现 , 需 要 综 合使 用 多种 手 段通 过 会 计 监 管 防范 企 业 会计
的尺度 日渐受到重视并因此成 为操纵 的对象 ,企业会 企业会计部门与会计监管部 门具有可选择 的多种策略 分别是 : 监管方 的有效监管和无效监管两种纯 计行 为的合理性也受信息 非均衡的影 响而大打折 扣 , 及行为 , 企业会计 的舞弊逐渐演变为全社会 的公害。企 业会计 策略 ;企 业会计部 门有舞弊行为和非舞弊行 为两种纯
业和会计监 管部 门建立博弈模 型, 对企 业会 计舞弊 与治理进行 分析和探讨 , 以提 高我 国企 业的会计信 息质 量 , 规 范我 国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秩 序 。 促进我 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
【 关键词 】 会 计舞 弊 ; 监管 ; 博 弈
中图分类号 : F 2 3 1 . 6
我 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和保 障。市场经济释放 了我
国企业 的活力 ,同时也要求企 业在 制度 的规范下进行 信息 , 从而产生 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企业提供给监
公平的竞争。 会计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 , 企业 的会计 管者 的会计信 息是有限 的, 监 管者 的时间 、 精力 、 监管
运行状 况直接影 响着企 业的运营状况 和运营效率 , 所 方法也是有限的。企业会计与监管者 的信息非均衡状 以对企业会计 的监管是必要的。我 国 目前正处于转型 况 。 以及会计舞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 会使企 期, 对外开放 的发展使得会计 工作 的内容更为丰富 , 技 业受 自身利益的驱使发 生会计舞弊行为。企业与会计 术 的发展使得会计 工作的方法也有 了巨大的 变化 , 会 监管双方 目标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性 ,作为 “ 理性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会计欺作 监管 博弈
对上市公司会计欺诈问题的关注并非始于近几年, 早在 三百年前, 英国南海公司索布里奇商社的会计欺诈案就引起 了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并直接导致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 产生。而近几年国内外的一系列大公司会计欺诈案则更是引 发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文献中频繁提及监管问题, 并 将加强监管列为防治会计欺诈问题的对策之一。国内一部分 学者也对监管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张志刚等通过对信息使 用者和提供者、 监管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博弈分析, 认为要加强 监管就要提高对信息提供者的处罚并提倡公众参与监督 (张
过程可以用下 图的
委托一代理模型进
行模拟 。
Q i,d ) ( L,6 ") a , c ,> ( 1 o .) ,
39
瓢蔽
2006年0 1期
科杖妞济市婚
唯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欺诈, 努力) ;
图中“ 表示 自然博弈方 , 表示委托人, 表示监管 0'’ "I” + 2 者。 在该博弈的第一阶段, 委托人选择是否委托;第二阶段, 代 理人选择是否接受委托; 第三阶段,监管者选择是否努力工 作;最后阶段表示监管者选择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 ” I.y 表示监 管达到目 "N', 标, 表示监管未能达到目 标。括号中第一个得益 量表示委托人的得益, 第二个得益量表示代理人的得益, 其中 u 为代理人接受委托的机会成本。
P, x (Pi. x [W(E) 一 S]+(1 一 x (W(S) 一 一 Pr) S P])+(1 一 Pdx I W(E) s]
上 市 公 司 会 计 欺 诈 监 管 效 率 问题 的 博 弈 分 析
刘宇宁
( 云南省工程咨询中心 65004 1 )
摘 要:本文运用博弃论对会计欺作的监管效率问题进行
了分析, 认为对监管者的激励机制设计和加大对上市公司欺 作的处罚对监管效率有显著影响,并认为监管能力的提高对 监管效率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
当3 1r 寸 在 D -PV , P 存 .
当卫 ,. V>D -P P
唯一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不欺诈 ,偷徽 ) ;
(1 ,} ff , -PyP l
E]=
只存在唯一的混合策略均衡 , 此时, 上市公司欺
诈的概率由下式决定 :
P, x (Phx [W 一 (E) E]+(1 一 x [W(S) 一 一 Pd E P])+(1 一 x I w(E) Pd
志刚等, 2002)。 路云认为企业只在不监管情形下能舞弊成功, 并认为对监管实施再监管能较为有效地解决监管效率问题 , 但其分析忽略了对再监管效率的考虑(路云, )。 2002 李爽提出 对监管问题的研究应该考虑监管者的个体理性, 但其研究实 际上回避了监管效率问题(李爽, 2002). 彭家生通过对企业和 政府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认为, 有效的 会计监管应该是 加大企业违规成本的同时,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欺诈的查 处率,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实现有效监管(彭家生, 2002)。姚海 鑫等通过对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认 为二者之间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提高监管能力 、 加大对上 市公司欺诈的处罚力度可以提高监管效率, 但其分析未考虑
监管者的个体理性 , 忽略了对监管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姚海鑫
等, 2003)。龙小海等通过对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不同关联 关系下的博弈模型进行研究 , 认为在审计业务处于完全竞争 市场状态下, 会计报告使用者成为审计委托人时, 寡占市场状 态下,注册会计师不能与上市公司管理者发生非审计业务关 联关系时, 或会计报告使用者成为审计委托人 , 注册会计师不 能与上市公司管理者发生非审计业务关联关系时,实施具有 相应监管力度和广度的会计监管, 是防止上市公司和注册会 计师欺诈的关键(龙小海等, )。本文基于上述研究, 2004 试图 对监管效率问题进行专门讨论。 一、 分析前提 我国目 前的会计监督体系, 是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 注册 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和政府实施的监管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系
统。 谭德庆认为在这一系统中, 每一主体都与多个其他主体存 在博弈关系, 即该系统中的博弈是多维的, 忽略任何一方面的 博弈可能对博弈各方来说都会导致其博弈的策略不是最优的 (转引自 龙小海等, 2004)。笔者认为, 注册会计师的合谋行为 是依附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欺诈行为而存在的, 并不具有原发 性, 故本文主要针对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欺诈行为实施的监 管进行研究。对监管的研究可以包括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两 个方面。 张育军认为, 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是指国家 证券监管机关、 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 自 律机构“ 根据证券市场 的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以及规则 , 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与管 理的能力以及所达到的实际效果” (张育军, )。本文对监 2003 管问题的分析侧重于监管效率, 而不是监管能力。 本文的研究 基于五个基本假定:①监管者和上市公司之间、 社会公众和监 管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称信息;②监管目 标是要规范市场, 而不 是扶持上市公司,因此监管者与上市公司间的博弈为非合作 博弈;③监管者努力时发现会计欺诈的概率比 偷懒时高;④企 业、 委托人 、 监管者都是风险中性的;⑤所有会计欺诈最终会 暴露, 例如被揭发, 或其经营难以为继而破产。 二、 博弈模型 笔者认为, 从制度角度来看 , 监管制度的出现是社会公众 对监管的需求和政府对监管的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监管 者的监管是在政府(不考虑公共选择的情形下, 可认为最终是 社会公众)委托下的代理行为。 委托人为了使代理人与自己的 目 标一致, 需要针对代理人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监管目 标 为规范市场的基本假定下,委托人希望得到的结果是无会计 欺诈出现或出现会计欺诈时会被识别并处罚,该结果是可以 观察到的。由于上市公司不欺诈时代理人是否努力不影响监 管目 标的实现, 在代理人努力时识别会计欺诈的概率比偷懒 时高的假定下, 委托人对代理人实施激励的目的就是使代理 人努力工作。 但是代理人在合约行为发生以后是否努力, 委托 人不 能直接观察 到,即委托人并不 具有完全信息 , 所 以其只能依据可观 察到的结果来评价 代理人行为。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