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审美旨趣,园林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意蕴。
颐和园则是将园林设计与艺术相集合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园林设计艺术集合颐和园
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造,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特殊环境。
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建造的世上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1998年12月,她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的定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主要讲述了从金至清颐和园景区开发的历史,说明此地方自古即是景致优美,环境宜人。
据《朴通事谚解》中记述:当时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出,休夸天上瑶池,足比人间兜率”。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主要讲述了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
关于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教材是这样分析的: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
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颐和园园林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艺术特色,三千余间亭、轩、馆、廊、榭、寺、台、楼、阁、庙、桥、舫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分布在万寿山、昆明湖中,形成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又以金碧辉煌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将中国古典园林的修造推向了高潮。
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公顷,特别是水的面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有江南园林的风格。
其中建筑物较多,气势雄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一目,重点讲述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景观,如政治活动区的仁寿殿,生活区的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等。
圆明园的布局与故宫的一样,即“前朝后寝”,体现国重于家的原则和“家国一体”的理念。
内廷区直对颐和园的正门,建筑富丽辉煌,庄重威严,具有皇家园林的特征之一。
主要建筑物又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
它们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其中居住部分采用青砖灰瓦,亲切宜人。
宫殿区则金碧辉煌,气宇轩昂。
在整体布局上,宫殿区和内廷区相对规整严谨,与相隔咫尺的自然水景区形成反衬与对比,各取其妙,相映成趣。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一目,教材依照景观的特征,主要分成
三部分来讲述:万寿山前山景色、昆明湖风光、后山后湖景观。
万寿山前山是建筑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建筑,是整个万寿山建筑的精华。
万寿山前山景色的特征可概括为:建筑群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
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
除主体建筑外,还在前山东西部点缀其它亭、堂、轩、阁等建筑小品,扩大了园林空间,增添了古朴、典雅的色彩。
万寿山前山的主要建筑有东西轴线千步廊,中轴线上有排云门、排云殿、德慧殿、佛香阁、智慧海等,还有其他点缀的精品建筑,如转轮藏、介寿堂、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意迟云在、千峰彩翠、景福阁、益寿堂、清宴舫、画中游等。
颐和园里有回廊、曲廊、游廊、水廊、花廊、爬山廊等,集中了中国园林中所有廊的形式。
其中,万寿山下的彩绘长廊尤其是一条以“廊”驰名中外的建筑,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化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在全园的建筑布局中,长廊具有重要作用,它巧妙地建在山水之间,使湖山之间有了一个巧妙过渡,同时,又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带子,把前山一些分散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排列有序的建筑整体,起到东西轴线的作用,另外也是一条引导游览的路线。
廊的设计上,作出了曲直转折的变化,同时在长廊沿线上穿插了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和两座水榭。
长廊共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4万幅。
其中
人物画面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聊斋》等,其中的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他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条长长的画廊上。
桥,水上之梁,颐和园中共有30多座桥,最大的是十七孔桥,它连接着东堤和南湖岛。
十七孔桥应造园布局和景观之需而产生,放眼望去,它恰如长虹卧波,气势雄壮,在全国古典园林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是我国现存同类中建筑中最大的一座。
无论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9个。
因为帝王最喜欢、最吉利的阳极奇数,所以此桥用17孔。
东堤的主要景观有其北端的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
在清漪园的造园设计中,在万寿山西麓宿云檐供奉关帝,在这里供奉为文昌帝君有文武辅政之寓意。
与文昌阁相邻的有知春亭,卧在清白石雕造的海浪纹基座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铜牛,有镇服水患之意。
关于铜牛,民间有许多传说。
在昆明湖的西北,又一著名建筑白色石舫,始建于1755年,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观赏昆明湖景色外,还用它来象征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固。
1860年被毁。
现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慈禧将它改名为“清晏舫”(寓“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之意),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舱楼改成洋式,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石舫长36米,就形式和长度而言,在同类建筑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园林中造园手法往往是大园包小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
其中之一。
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仿其意而建造的。
原名惠山园,乾隆分外喜爱此园,曾为其做诗15次,达151首。
在园林布局中,颐和园运用较多的艺术手法是对比。
这种手法在前山和后山的景观塑造上巧妙地显示出来,与前山的华丽、前湖的辽阔相比,后山后湖景区的特点可概括为:建筑较少,山路曲折,绿荫幽闭,优雅恬静,以山地景观为主,兼及小型水景,主要建筑有苏州街、谐趣园等,布局紧凑,各有妙趣;与后湖以幽深见长,两山夹一水的浓阴景致,展露了令人神往的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