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

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1.(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

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2.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资格证科一高频考点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科一高频考点材料分析题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全体面窗格(二)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口诀:两独一发展(三)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二、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答:该教师行为合理/不合理,践行了、体现了/违背了……理念。

1.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2.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3.体现/违背……(理论内容)。

材料中,教师……(材料关键信息)。

这体现/违背了……(回扣理论),老师应该……(如果教师行为合理,这句省略)原则一:形式——美观(1)书写整齐、干净(2)总分结构(标序号)原则二:内容——准确、丰富(1)理论准确(2)结合材料四、材料分析题例题例题1:材料:李老师决定在班上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特长展示活动,学生们陆续在报名表上写上自己的“拿手好戏”:手工、书法、弹琴、乒乓球……李老师发现,除了小明,其他学生都报了项目。

word完整版本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

word完整版本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 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三)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三)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三)15材料:刚参加工作的夏老师,承担高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学,第一次上课时,夏老师正在用英语做自我介绍,其他同学都在认真的听,唯独做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没有抬头,夏老师注意到他正在看一本英文小说,她虽有些不快,但也未多想,就开始教学,夏老师朗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那个男生根本就没有把课本拿出来,“要不要提醒他呢?”夏老师一分神,结果读错了一个单词。

“切!”那个男生发出了不屑的声音,夏老师感觉特别尴尬,上课也没了状态。

课后,夏老师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男生叫李奇,曾经因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国外上了几年学,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

夏老师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主动找到李奇交流,夏老师了解到李奇非常喜欢外国文学,于是,夏老师找来许多最新原版英文书籍,认真阅读、思考,并利用课外时间与李奇交流心得,渐渐地,李奇也喜欢主动找夏老师交流,夏老师让李奇担任班级英语课代表,还鼓励他在班上积极分享阅读体会和学习经验,一段时间后,夏老师发现,李奇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主动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整个班级学习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夏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分析材料和我们学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对比,我们发现,夏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一是爱岗敬业;二是关爱学生;三是教书育人。

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答案。

【参考答案】夏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1)爱岗敬业。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对工作和学生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

材料中夏老师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讲时,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找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并主动沟通交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关爱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二材料分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二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题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含义?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内涵: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每个学生达到发展,一视同仁反面:只关注优秀生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并举反面:高分低能,只重视智育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个性正面: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反面:要求统一,活动统一,方法统一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面:创新教育、鼓励探索二、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A.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a.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正: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反: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小学教育学化b.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正:最近发展区反:一刀切、一锅煮关键词“年龄+特征”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正:“把握关键期”“最佳期”关键词“年龄+速度”d.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正:取长补短,长善救失Eg.史铁生、张海迪、盲人听觉好e.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有潜力,可以进步”反:一棒子打死C.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正:“犯错误”“人无完人”反:一味批评2.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a .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c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尊重学生的想法反:完全不采纳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满堂灌c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反:体罚、责罚、违法三、教师观①含义: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应②具体→A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d.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性开放的教师B. 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赏识b.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正:启迪、激励c.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eg.同事家长四、教师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本质要求a.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

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材料分析题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地位: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是积极主动的。

三、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四、主观能动性地位: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方法(一)概念: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二)教学方法的类型: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①含义: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②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③优点: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知识。

④地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运用最多的方法。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①含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②分类: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③优点:激发学生思维。

(3)讨论法:含义:学生围绕问题探讨,获取知识。

(4)读书指导法:含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含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参观法:含义: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区别:演示:校内;参观:校外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含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书综合素质考试-材料分析实例及作文.doc

教师资格证书综合素质考试-材料分析实例及作文.doc

教师资格证书综合素质考试-材料分析实例及作文据羊城晚报9月13日报道,XXXX,你是我的学生。

原价是45元。

40元可以特价卖给你。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和评价本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1)本教材反映了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时的职业道德问题。

这违背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诚实教学的道德要求。

(2)教师把他们的书卖给学生,并把学生作为他们的盈利目标。

这表明我们的一些教师受到了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思想的影响,这使师生关系变得不愉快,并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3)教师以考试为诱饵威胁学生买书。

事实上,这超出了自由和自愿的范围。

这是一种为了个人利益而滥用权力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追究贷款人的责任,是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无耻行为。

违反了依法教学的职业道德要求。

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如何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这种热情显然很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问题是: 请对案例中建立的评估标准进行评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

其实质是通过资格加专业知识的标准和策略来培养人才。

因此,在确立学生身心特征发展方向的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专业及相关方面的和谐发展。

然而,和谐发展不同于全面发展。

和谐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

作为一个整体,学生应该继承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秀品质。

然而,作为一个个体学生,他只能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导,促进相关各方的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基础相对广泛、个性鲜明的人才。

3.批改作业时,李老师发现了这封信,顺便打开了它。

李老师非常生气,在班会上读了这封信.问题:(1)李小姐怎么了?请说明你的判断所依据的规则和条款。

(2)李小姐的解释正确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李老师在班会上擅自阅读高同学的来信和高同学的来信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先生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先生有责任教育和管理学生。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材料分析题解析,搞定最难搞的笔试大题!相信大家对于材料分析题都不陌生,这类题型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中还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均有涉及,其在小学和中学科目二的分别占分40分和36分,重要程度非常高。

虽然材料分析题考察的范围很广,但是也是有答题套路可循的,只要你能抓出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再结合题目分析一下就可以啦~知识点没写错,分析的言之有理分数就到手了。

切记:同学们在解答这种题目时千万不可以偷懒,毕竟其分值很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多回答一些没有坏处哦!材料分析题1: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乱班。

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让我目不忍睹:桌仰椅翻,纸片飞舞。

污物满地。

看到这种情景,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整治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教师新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

第二天,我依旧如此。

有一些同学说话了:“李老师,让我们扫吧。

”我微笑地说:“不,这一周李老师做值日。

”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

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屋角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值日的。

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

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于心不忍,以至最后肃然起敬。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这个学校有名的“乱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

请问: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请阐述其含义及要求。

涉及考点: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参考答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榜样示范的德育方法。

她以身作则,用自己亲自做值日的方式给学生以表率。

榜样示范的含义:教育者以他人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优异的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榜样示范的要求:(1)选好示范的榜样;(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3)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4)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节行为。

材料分析题2:“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第三节、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精选全文

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一】: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总结材料分析题可能出的问题及答案例如下列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答案来回答。

一、问题一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这个老师的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教材第8页)问题二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这个老师的教育行为问题三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怎么做问题四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教师观问题五运用教育理念的相关知识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问题六请从正确的教师观角度,谈谈如何改进教师工作(案例主要是讲教师忽视素质教育,而只重视成绩;或者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这是反面教材。

正面教材就是老师用各种创新手段来教育学生。

这些都适用于下面这个答案,写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答素质教育观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而非单纯的只是容器。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观教师应该有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程的重视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也为,用于探索创新;主义研究与反思,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材料分析(二)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材料分析(二)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材料分析(二)材料分析题1、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肖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你们讨论了那么长时间,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

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肖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精神了。

“要听就大家一起听!”肖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

当其他同学弄明白肖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放下手中的书准备认真听。

陈刚同学还大声喊道:“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肖老师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吗?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

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

”肖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都哄笑了起来,许多男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

“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肖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过这次谈话,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请仔细阅读材料,思考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怎么符合。

2、近来,在校园里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学生群殴事件:有的人被同学打得不敢上学、有的人被狂扇耳光、有的人甚至被强制拍摄自己被打的情景……公众发出疑问,这些原本发生在成人世界的恶性斗殴事件,为何频频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是什么让这些中学生屡屡向同伴挥起拳头,甚至持刀相向?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事件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材料分析题1.(1)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2)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2)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2)1.一次上自习,有几个平时散漫的同学在大声聊天,一个团员站起来制止他们。

说话者非但不听,反而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狠狠地打了前来制止的同学,那个同学也不示弱,顺手给了一拳,于是大声说话聊天的结成一方,反对他们的也结合在一起,先是说理,后是动手,全班立刻乱起来。

张老师开会回来后,双方同学纷纷反映情况。

张老师要求反映情况的同学都回去准备,在集体面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对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战斗”的女同学,也鼓励她们大胆发言。

辩论会开始后,班主任先讲明,这次讨论会要坚持真理,以理服人。

同时又讲了树立正确舆论的重要性。

由于大家准备充足,讨论十分热烈,是非通过辩论也越来越明。

最后,聊天的同学只好认输。

张老师总结时表扬了积极发言坚持真理的同学,对那些聊天的同学也没有再批评,而是肯定了他们能倾听同学意见,坦诚承认错误的正确作法。

那些原以为老师会严惩他们的聊天捣乱的同学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从这以后,集体舆论慢慢树立起来了。

请从学生观角度,分析材料中老师的做法。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教师职业理念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参考答案】张教师的做法是合理的,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

材料中,张老师没有因为同学上课聊天违反纪律就全盘否定,而是看到了他们的巨大发展潜能,积极的引导,表扬他们善于倾听意见,通过挖掘闪光点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要因材施教。

材料中,张老师针对班级同学的个别独特性,以辩论的形式解决内部矛盾,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材料中,张老师尊重了所有学生的合法权利,采取正当手段化解矛盾,在处理问题的同时教育了学生。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doc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doc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材料分析题(2X20’)(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1. 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 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

(不做硬性要求)(二)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1新课改内容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

2.德育有关原理①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②德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③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3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教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4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5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①自身原因:小学生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是有意注意总会受到其他周围事物的干扰;②课堂内容比较枯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③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影响听课;策略: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上课时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比如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动机。

2019教师资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试题二.doc

2019教师资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试题二.doc

2019教师资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试题二2019教师资证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试题二1我在单位工作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日靠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不怕见父母,不怕见邻居,不怕见同事和颔导,但是就怕见我孩子的那位老师。

都怪我的儿子不争气,使我也总是挨这位老师的训。

我儿子爱说爱动,在课堂上时常家长是怎么都管不好!“孩子的毛病都是你们大人惯的就你们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多了!”“不怎么样的家长,孩子都是这个瞎逞能”等。

有一次,儿子因同学给他起外号,把这个同学鼻子打出了血,我在教师电话的严厉催促下来到学校着一些老师的面,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看你把你儿子教育的,都反了天了!”“这么点的孩子都管不好,你也太无能了吧?这还用我教你吗?她调人的时候,神态为自豪,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心里对她已反至极。

要不是我儿子在她的手底下,我非要和她好好理论一番不可。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主赍问题和危害,并阐述教师应怎样对待与学生家长的关2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学校发生了一件事。

一軍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在第一节课上,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卫生。

老师的这种租心大意的做法,给格里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银大的伤害。

在这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结果,格里沙的数学和阅读只得了“2分”。

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就是这个被女老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2021上教资-材料分析真题(中学科目二)

2021上教资-材料分析真题(中学科目二)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真题再现+答案解析材料分析题真题再现1.材料: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

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摹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谁也不爱理他,课间,他四处溜达无所事事,偶尔趁人不备拍打一个同学的背后迅速逃离,透过这一幕,我看到了他自暴自弃的背后,是对友情的渴望。

为了转变他在同学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

这种积极的评价果然有效,他的书写从“狂草”变“潦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

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地“点赞”。

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

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班级活动,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负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

我们班也因此获得“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称号。

问题: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0分)【参考答案】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疏导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疏导原则,要求教师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材料中,“我”在面对王晓经常开小差、捣乱等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并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发现他的优点,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体现了疏导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二)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二)

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精选50+)(二)31.材料一位教师教“双曲线”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双曲线”一章。

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教师将这些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双曲线”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请你结合教育观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材料反映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两个特点:(1)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

现代学习方式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而传统学习方式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教师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2)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2.材料: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原来是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8材料: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

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对小强的家进行了家访。

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

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声小,“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躁的说,一改刚开始无所谓的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的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有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反映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解析】本题让我们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材料,材料体现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主体人等理论观点,在答题的时候注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次答题,同时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结合。

【参考答案】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的调皮捣蛋就放弃他,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小强的学习成绩,增强小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中张老师根据小强的学习数学的优势,因势利导,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独特的人的理念。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中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确立,激发起小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强的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进步,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像小强这样的后进生时,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材料: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自己感受: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项目,那就是班级韵律操比赛。

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力争好成绩。

大家熟练的班级韵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以说难上加难。

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想余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余老师没同意,在班上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的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到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

眼见比赛日渐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来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是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能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韵律操每一个动作。

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动作弯腰时,总是咬着牙,我更是认真的操练。

在老师帮助下,我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

比赛终于来了,临赛前余老师走过来,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不要太看重比赛成绩,只要将我们平时操练的水平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说完还朝我点头微笑,我知道余老师为什么朝我点头微笑,那是在鼓励我,相信我能行。

随着音乐声起,我按照余老师平时教我的韵律操动作,一丝不苟做着,同学们也异常认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下,我们班终于夺得冠军。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余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余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答题时注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次答题。

【参考答案】材料中余老师做法是恰当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1)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它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余老师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比赛,并且亲自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体现了关爱学生。

(2)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它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中余老师面对特殊的情况亲自示范不断鼓励,耐心指导,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比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它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材料中余老师以身作则,克服自己腰不好的情况,每次讲解示范动作,给学生做了很好地榜样,帮助学生短期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

(4)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它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

材料中余老师认真对待学校的运动会,对工作尽职尽责,面对有困难的学生,余老师没有敷衍塞责,而是认真辅导,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相关要求。

总之,材料中余老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坚持鼓励和帮助学生,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学习和弘扬的。

10材料:世界各国文化都包含无形和有形两个层面,这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称为“道”和“艺”。

各种具体的学问,可称为“艺”;万物共通的道理,可称为“道”。

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zhēn)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

“道”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它以传道、明道、行道为指归,以求道、悟道、振道为根本,以载道为内涵,以达道为究竟。

儒家将其表述为“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有心悟”,下学“人伦日用”,上达“天道性命”,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艺”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

“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

孔子在《礼记》中多次提到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指各种礼仪规范、唱歌、跳舞等,属于文艺范畴;射御包括射箭、骑马等体育运动,属于武艺范畴;书数指书法、算数、天文地理等知识,属于技艺范畴。

因此,“艺”包含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朱熹《大学章句•序》中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可见,古人从小就要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

举例来说,武艺中的“射”在古代是相当被重视的活动,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培养心性:射箭时必须身体端正,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若射不中也当反躬自问,而非怨天尤人。

古人通过简单的“射”提炼出了丰富的“道”的内涵。

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观念就是从说唱、戏曲中学得的。

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高台教化”,其中的正邪虽然过于脸谱化,但恰恰是这些让人们懂得了善恶之分。

艺术的呈现和发展,一定要遵从“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让艺术异化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心灵、污染社会的玩物。

天地万物,道通为一。

《中庸》中讲“道不远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

“道”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精神、能量,跟具体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力量。

而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视、闻、摸,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

中国古典文化及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

我们可以从提倡、宣扬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以达到恢复、增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问题:(1)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分别有何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4分)(2)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10分)【解析】文章后面的两个问题都属于内容理解的题目。

第一题,分别去解释道和艺即可,注意概括的去解释;第二问问的是为什么,在解释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文本中作者的观点进行,不可以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1)①道:是指万物共通的道理,是无形的;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艺:是指具体的学问,是有形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包括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2)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

①中国文化的“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的“艺”要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

②古人从小要通过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来领悟其中丰富的“道”的内涵,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

③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但能从说唱、戏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功能。

这是道和艺的统一的体现。

中国古典文化极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要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但主张通过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

因此,中国文化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

11材料: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职业倦怠期。

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