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和《红楼梦》

合集下载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背景分析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背景分析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背景分析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单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笔下,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就是腐败不堪的两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莲的话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这是作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抹一笔,是最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大大小小的主子们,除了享乐,除了做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外,没有一件正经的事干,而且他们勾结官府,草菅人命。

在曹雪芹的笔下,连当时的封建朝廷都不过是“见不得人的去处”。

贾妃回府,只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泪无言”。

作者笔下的这幅省亲图,除了虚有其表的空排场外,动到真情实感的就是这一副哭泣的场面。

作者通过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说“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

骂那些官僚是“国贼禄鬼”。

说孔孟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杜撰”的。

作者还通过探春之口,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

”说理学大师朱熹的话,也不过是“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在清代是封建法规的准绳,是治国之大纲,人人违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却用这些亦庄亦谐的话,来加以轻蔑和否定。

贾宝玉特别反对“仕途经济”,即让他走读书做官的道路。

这“仕途经济”,是历来封建政权得以世世延续的根本制度,也即是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

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无异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的基础。

《红楼梦》里作者着力描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及其悲剧。

这个爱情故事具有深刻的内涵,与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所不同。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或1725年前后—约1763或1764年),男,清代伟大的小说家。

名沾(雨字头),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居士。

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之交的2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据裕瑞《枣窗闲笔》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他的诗现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

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曹雪芹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80回稿子。

曹雪芹为什么会写红楼梦?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位石头谜,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中的主人翁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幻化成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据考证就是雨花石。

雨花石在南京产于“聚宝山”,在六合产于“灵岩山”,所以,曹雪芹把它神化为“通灵宝玉”。

在乾隆年间,曹雪芹住在正白旗写《石头记》。

香山的老人爱说“《石头记》记石头”。

曹雪芹写的这本书,从一开始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随着下界的神瑛侍者身入红尘,经历了悲欢离合,炎凉世态,一直到顽石归天,全书结束,就是写的一块顽石的故事。

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

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饮食、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

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

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

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

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

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时还在江宁织造府内接见过孙氏,称她为“吾家老人”。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

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来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来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二)《红楼梦》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 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这是全书主线,标志着 《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
(三)《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具体而言从三个层面揭示 了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A、爱情与人生悲剧:贾宝玉连同一群身份、地位、性格不同的少女的下场,展示了 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
A、神话世界:青埂峰下顽石由僧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又由僧道携归青埂峰下, 形成了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
B、理想世界:大观园中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 C、现实世界: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3、灵活的叙事角度。 创造性地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幕后,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
其一、是“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 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林黛玉:才华横溢 ,孤高自许 ,内心的矛盾和感伤气质、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感 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化身。 薛宝钗:宽厚豁达,举止合礼,律己甚严,“冷美人”形象,生命处于被扭曲和抑制的状态。
康熙死后,曹家境况发生急剧变化。雍正五年,曹雪 芹父亲被革职,家产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从此曹家开 始日益败落,子弟们沦落到社会底层。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宗族学堂当过杂差,地位卑下, 境遇潦倒,靠卖画为生。他个性豪爽旷放又很难放下自己 的尊严,朋友们比之为阮籍。
在人生最后十几年,他流落到北京西郊的小山村,生 活更加困顿,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乾隆 二十六年(1762)秋,爱子夭亡,他因伤感,“泪尽而 逝”,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书稿。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话说在1700年间,江宁有个织造府,主人叫做曹寅,他的母亲是现今康熙皇帝的奶妈孙氏,他的父亲曹玺即是上任织造府尹。

而曹寅他生有二子曹颙和曹天佑。

曹寅在1699年至1707年间,接驾一一康熙皇帝巡遊达四次之多,为了体面,也不管还得还不得,竟将银子花得象淌海水似的,那段威风日子,简直遮天蔽日、不可名举。

可康熙去后,这如海一样的银子,皇帝装聋作哑,曹寅赔不起啊,曹寅身后欠下大量的帐目,他于1712年逝世后,由儿曹颙免强承接司位。

其实赔本那么利害,他曹寅二个儿子都不肯当这份官,曹天佑跑到京都做官,俗称的县太爷只得五品,而他却是个从六品大官,育有一女为妃子,也有二儿,大儿子号叫做曹雪芹,于1722年4月出生那日,室内金光满屋,外面下着微雨,就起名叫做曹霑,次儿叫做棠村。

而曹颙在江宁织造府,每天对着这份巨额亏空,惶惶不安,精神崩溃,卖尽家当抵债,闹得终于一病不起,丢下那份烂官,留有怀孕妻马氏,归阴府去了。

康熙皇帝只得另委派曹颙的堂弟曹頫任此司位,曹頫有二女,女的都往京都皇帝身边做事,定居下来,皆为王子夫人。

一子号脂砚斋,实名是曹玉峰,与曹雪芹同年生,在京都时同一教师习文,如今随母到了父亲江南府第生活了一段日子了。

却说这曹頫由1715年织造官后,这把热交椅却是很难坐的,好不容易崖了几年,至1722年,又换了皇帝,形势更加严俊,对他来说,没还的债,已经无机会再还了,全家等待的是厄运的到来。

原来这康熙在位61年,到老年因南巡六次,淫乱无度,智力昏馈,已不似当年除鳌拜时的能力,立了二儿子允礽,立了又废,废了又立,破碇层出不穷。

康熙有一个妃子叫做孝恭仁,生了二个儿子,一是后来的雍正,另一个是十四皇子允禵,这个允禵比较聪明、活泼、好动,康熙、孝恭仁、曹府皆喜欢他,康熙更准备封十四子为皇,允禵在外带兵征战,却闪失了当皇帝的时机,反而狡诘的雍正随在康熙身旁,大有斩获。

曹雪芹、曹玉峰出生那年很凑巧,也就是康熙死那一年。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本刊综合来源:《人民周刊》2015年第11期如果没有曹雪芹,在面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时,很难想象,我们将处于何等尴尬的境地。

而有了曹雪芹,在面对这些世界文学巨匠时,我们则毫无愧色,因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媲美。

《红楼梦》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符号与文化瑰宝。

蕴含对弱势女性尊重的道德高度折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中难以逾越的高峰,首先在于其所折射的民主思想与人文精神。

在人类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平等与否的试金石;对待女性,尤其是底层女性的态度则是检验作者道德思想的试金石。

《红楼梦》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重要原因便在于其所蕴含的道德高度,即:对人、对处于弱势的女性的尊重。

在中国文学的画廊中,贾宝玉的典型意义在于此,《红楼梦》的人文价值也在于此。

曹雪芹的笔是丰饶多彩的,遣之于笔端,即便是同样处于底层的丫鬟也遭际不同而各具特色,这是有着严格的时代背景的。

在清代,奴婢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白契,一类属于红契。

红契是“经过官府税契登记,钤盖有官府印信的卖身契”;白契是指仅由“买主和卖身人凭中签立,未经官府钤盖印信,未经录入‘奴档’的卖身契”。

前者在法律上属于家生子,世代为奴,不可以脱离主家;后者则可以通过赎身而重获自由。

袭人就是白契的奴婢,因此敢于对宝玉说要离开贾家的话。

同样是丫鬟,贾母身边的鸳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玉钏儿以及彩霞这些小姑娘们都是家生子,属于红契奴婢,不可以脱离贾府,到了婚配年龄,由主子指配给身份相当的小厮。

而且因为是家生子,主人可以把她们视为玩物而肆意侮辱。

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看上了鸳鸯,要纳她为妾,逼得鸳鸯赌咒发誓一辈子伺候贾母,最终在贾母故世以后悬梁自尽。

更加不幸的是金钏儿,因为和宝玉说了一句调笑的话,最终在井底结束了花朵一样娇嫩的生命。

这就是封建制度的戕贼。

文学是人学,塑造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是作家的重要追求,文学又是人类的灵魂,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红楼梦》通过这些女孩子被摧残的青春与苦涩泪水,宣告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

时代背景:曹雪 芹经历了曹家由 盛而衰的过程, 对封建社会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个人经历:少年 时家境优渥,后 家道中落,随家 移居北京,在北 京西郊黄叶村过 着贫困的生活。
创作动机:曹雪 芹为了纪念逝去 的青春和家族的 荣光,决定创作 《红楼梦》。
红楼梦的创作动机
曹雪芹对当时社会 的反思与批判
对家族兴衰的感慨 与反思
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社会, 追求个性解放
情节安排:曲折跌宕,引人 入胜
语言艺术:优美流畅,富有 韵味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语言,展现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创作背景: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和个人的不幸,这些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思想价值
主题思想:通过 贾宝玉、林黛玉 等人物形象,反 映封建社会的衰 败和人性的沉沦。
价值取向:强调 真情、正义和仁 慈,反对虚伪、 权谋和自私。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标 题
02.
曹雪芹的生平与红楼 梦的创作背景
03. 红 楼 梦 的 艺 术 特 点
04.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与 价值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曹寅曾是康熙皇帝的宠臣,担任过江宁织造等职务。

曹雪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

然而,曹雪芹的家族在他年轻时遭受了重大变故,曹寅去世后,家族逐渐衰落,曹雪芹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他曾经在北京等地流浪,生活十分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雪芹开始着手创作《红楼梦》,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情感、
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爱情、自由等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红楼梦》的创作历时多年,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他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曹雪芹在完成《红楼梦》的初稿后不久就去世了,这部小说也未能得到及时的出版和传播。

直到后来,经过其他人的整理和修订,《红楼梦》才得以问世,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雪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创作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红楼梦》
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12第三讲曹雪芹与红楼梦.ppt

1112第三讲曹雪芹与红楼梦.ppt
❖ 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前经过,见……历叙了多少收缘结 果的话头, ……直寻到急流津觉迷渡口, 草庵中睡着一个人(贾 雨村) ……道:“这事我早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 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一公案了。”空空 道人忙问何人,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个悼红轩中, 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第一二 零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还有《配刀质酒歌》,写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但吴世昌认定是乾隆二 十八年1763年),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 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 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敦敏《懋斋诗钞》有《小诗代柬寄曹雪芹》(约作于癸未上巳节前三日,是引起 曹雪芹卒年争论的诗歌 ),《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等。
内容提要 一、《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二、曹雪芹是谁?
三、曹雪芹的家世 四、曹家与《红楼梦》中的贾
家 五、曹雪芹身世之谜ຫໍສະໝຸດ 一、《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1)《红楼梦》内容 (2)脂砚斋批语 (3)好友敦诚、敦敏等人的诗文
《红楼梦》内容:
❖ 后来,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 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 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 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 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 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 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 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至脂砚斋 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 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许多人对它的作者曹雪芹也很有兴趣。

曹雪芹是一位早逝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是在他去世后由别人整理出版的。

对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道的非常有限,但他的作品却让人钦佩不已。

曹雪芹的早逝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疑问,这也让人更加神秘化了他的形象。

据传,曹雪芹是一个很沉默寡言、单纯朴素的人。

他的成名之作《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耗时八年。

这八年时间里,曹雪芹不仅在创作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在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这些都为他的作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背景。

《红楼梦》宏大的情节设置和精巧的人物塑造都让人称赞不已。

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用一生的精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

曹雪芹的笔下,透过这些人物的举止言谈,展现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

他从女性、官场、婚姻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贾府的生活。

同时,《红楼梦》也是一部社会历史小说,它反映了康熙晚期的文化、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

在这个时代,气候涨温引发的灾害、官场的腐败和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已经开始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严重问题。

曹雪芹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在小说中所描述的种种矛盾和挫折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令读者不禁深思。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小说。

在曹雪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深奥的思考和朴素的感悟。

他对人性和关系的思考,使这个故事看上去既真实又具有普遍性。

这对于读者而言,也能够带来内心的启迪和提升。

总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作。

他个人的生命轨迹固然扑朔迷离,但他的作品却是永恒的经典,伴随着中国人民的不断变迁,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

曹雪芹与红楼梦读后感6篇

曹雪芹与红楼梦读后感6篇

曹雪芹与红楼梦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曹雪芹与红楼梦读后感6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曹雪芹与红楼梦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和《红楼梦》发表时间:2018-04-19T09:59:49.39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1月上作者:李二生[导读]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大约生于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死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雪芹是他的一个号李二生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大约生于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死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雪芹是他的一个号。

先世本是汉人,后加入满洲籍,为内务府“包衣”(奴才),正白旗下。

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祖父曹寅小时也做过康熙的伴读。

由于与皇家的这种特殊关系,名为“包衣”,实则赫赫有名的世家。

从康熙二年(1663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頫世袭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织造”是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日常用品的官职,官职并不高,却是一个“肥缺”,也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充任。

康熙五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府,可见曹家的显赫地位。

曹家后来的败落与皇室的宫廷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为了树立和巩固自己的威权,打击他父亲的亲信,培养自己的亲信是必然的一种策略。

曹家正是雍正要打击的对象,他一上台就查“亏空”(曹家四次迎康熙,实际留下了巨大的亏空),曹家倾全家财力,四处外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债务对付过去;可又在雍正五年(1727年),又因事被抄家(这一次则是政治罪案),可只抄出银钱数两,当票一百多张,以致雍正闻报,亦“恻然”,未免转而生“可怜之心”,这才吩咐曹家“在京少留房屋,以资养赡”。

只因这一来,曹家才保存了一部分房子,和若干奴仆,所以并未完全处于绝境。

这是曹雪芹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家,这一年他们全家移居北京。

曹家因此也不可显赫,可仍然算是一个小康之家,曹雪芹的童年就在这次变革中度过。

曹家真正败落发生在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是上台导致了曹家的彻底败落,仍然无法摆脱政治干系。

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涂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红楼梦》

二、林黛玉 1、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如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八股文章、谈仕途经 济,她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 类“移人心性”的“杂书”,而且她与宝玉自 由恋爱亦属越轨行为。
2、对爱情痴情执着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一心相许,以生命相 依托,因而有不尽的哀愁情思,乃至猜忌、争 吵、嫉妒。她与宝玉既言和意顺,又求全责备, 直至误会归于冰释。如“林黛玉误剪香囊”, “宝黛共读《西厢记》”,“黛玉怡红院外悲 戚“,“情重愈斟情” ,“诉肺腑”,“泪 尽而逝”。
二、曹雪芹的家世 1、曹家由军功起家 曹雪芹的祖先,自明初在辽东历任卫所 军职。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高祖曹振彦 父子约在天启元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 时,归附后金。初归佟养性统辖,为汉军旗 教官。约在天聪六年(1632)前后,转为多 尔衮正白旗包衣 ,担任旗鼓牛录章京,天聪 八年,曹振彦在战斗中立功,加半个前程 (云骑尉)。顺治六年(1649),廷试八旗 熟悉汉文人员,他考取贡士。 顺治七年后由 武职改文职,历任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 府、两浙盐运使。
雍正六年(1728)初夏,曹雪芹随全家回到 北京,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曹家旧宅。乾隆十年 (1745)前后,曾在右翼宗学当过掌管文墨的杂 差。地位卑下,境遇潦倒,常常要靠卖画才能维 持生活。约在乾隆十九年之后,他移居北京西郊 香山一带,《红楼梦》就是在那里写成的。他的 生活更加困顿,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 地步。
2、骄奢淫逸 内部争斗 自毁河山 贾府中的主子们大多安富尊荣、骄奢淫逸, 经济上越来越拮据,入不敷出。 家庭内部的矛盾纠纷愈演愈烈,房族之间、 嫡庶之间、婆媳之间、主奴之间以及父子兄弟 夫妇之间都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3、家族的外部矛盾 将家族置身于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中,如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诬陷石呆子等,通过 贾府与封建官府的关系,揭示了官府徇私枉法, 贵族豪强欺压良善。贾蓉封龙禁尉,同样也是 徇私枉法的写照;乌进孝交租、反映了由于农 村经济地破产,加剧了贾府豪华奢侈的生活与 财源枯竭之间的严重矛盾,已经无力回天;农 村寒微人家的刘姥姥进荣国曹玺初为王府护卫,顺治六年随多尔 衮往山西平定姜瓖叛乱,因功擢升内廷二等侍卫。 康熙二年(1663)由内务府内工部郎中出任江宁织 造,并兼任两淮巡盐御史 。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之大。

那你知道曹雪芹是怎么写出红楼梦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故事吧!贫病交加着红楼曹雪芹虽然以皇族内亲的身份挂了个“内廷侍卫”的虚名,又在右翼宗学当了“瑟夫”,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助教,但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而又才气纵横,不善投机钻营,干了几年就因受人歧视,愤而辞职回家。

他这个昔日的阔少在家里又不会安排生活,自然穷困潦倒。

然而,正是由于他亲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巨大变故,以及晚年经历的种种坷坎磨难,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一贫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忧愤婉转的情怀、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介绍《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2018年4月,《红楼梦》排名清华大学借阅榜第2位。

有关红楼梦的评价毛泽东(1)(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是中国清朝时期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著。

这部小说被称为“中国的
莎士比亚”,是中国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曹雪芹的家庭出身很高贵,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位高级官员。


雪芹的家庭因为官职而遭到了政治迫害,导致家庭生活非常困苦。


雪芹在这种贫苦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并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
情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小说中的人物形
象刻画深刻,语言优美生动,写实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们
的生活态度。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曾多次遭到挫败和打击,但他始终
没有放弃。

他耐心地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并不断地斟酌和修改自
己的作品。

他在完成作品后,还花了好几年时间进行修改和润色,才
最终出版了这部小说。

《红楼梦》是曹雪芹毕生的心血之作。

它通过详细地描绘人物的
情感和社会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表述了人类生命的悲壮
和命运的无奈。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普世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告诉我们,社会需要改革,生活需要改变,我们必须保持对生活的热
爱和坚韧的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告诫我们,人生如梦,任何东西都是虚幻的,在生命面前,我们应该秉持一种勇敢、清醒和
宽容的态度。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曹雪芹则是这个卓越作品的作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故事,探究曹雪芹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曹雪芹的生平家世背景曹雪芹生于1715年,是清代官员曹贵人的后代。

曹家是一个知名的文化世家,许多人成为朝廷官员或文人。

由于家族的声望,曹雪芹的成长环境非常优越,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教育经历曹雪芹自小聪慧好学,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经史子集。

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也非常注重,因此他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官僚生涯与辞官曹雪芹考中进士后,开始了他的官僚生涯。

然而,由于他性格内向、终生没有完成朝廷的重要任务,曹雪芹在官场上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

他甚至多次请求辞官,最终在体面的退休金下,他完全把精力投入到了红楼梦的创作中。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红楼梦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之作,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当时,曹雪芹身处于官场失意、家族衰落的困境中,他通过书写红楼梦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和不满。

创作过程曹雪芹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汲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最终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曹雪芹并未能完全完成整部作品,他在世时只有六十回。

后来的补完版本,则是由曹雪芹的好友、程伟元整理完成并出版的。

作者的心路历程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经历了兴亡、家族衰落和个人悲剧等多重打击。

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使红楼梦不仅成为了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描绘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虚伪,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

红楼梦的故事人物角色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情感和命运,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构成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

情节发展红楼梦中的情节发展扑朔迷离,跌宕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和《红楼梦》第一节生平和创作概况一、家世: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等(1715?——1764?)他的远祖原是明朝的军官,是东北辽阳人,明后期被后金军队俘虏,编入满州正白旗当“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意思是家奴)。

正白旗原由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率领,多尔衮死后由皇帝亲自统领,曹家从此有机会接近皇帝。

曹雪芹的曾祖父叫曹玺,当过内务府郎中,其妻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年幼时当过康熙的伴读,康熙即位后曾任内务府郎中、江宁织造兼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等职。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内。

反正用皇家的钱去招待皇帝,曹寅因此花费了大量的官银,这为曹家埋下了祸根。

曹寅的文学修养很高,是江南的文人领袖,与当时著名文人尤侗、查慎行、朱彝尊、洪昇等人都有交往,著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楝亭文钞》等,还编过剧本,奉旨刊印了大型诗歌总集《全唐诗》。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其文学修养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祖父的影响。

江宁织造是一个肥缺,负责管理纺织业并采办宫廷用品;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向康熙密报各方面情况。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儿子曹顒继承父职,曹顒继任三年后又病死,康熙又让曹寅的妻子过继了其叔的一个儿子曹頫,继续担任江宁织造。

二、生平:曹雪芹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十三岁左右为第一阶段。

曹雪芹大概就是曹頫的儿子,在康熙五十四年下诏令他过继的那年出生,因而取名为“霑”(暗喻沐浴皇恩之意,这与作品中写宝玉一生下来口里就衔着一块玉有关)。

曹寅在世时,由于多次接待皇帝等原因,亏欠了大量公款,直到曹頫时还未还清。

雍正五年,曹頫从江宁押送绸缎进京,经过山东长清县等地的驿站时,向驿站勒索银子,被山东巡抚塞楞额弹劾。

追查起来,发现曹家大量挪用官银,结果被革职,次年又被抄家。

除留下北京崇文门外十七间房子和三对奴仆外,其余家产全部查封。

雍正六年,曹雪芹至多不过十三岁,举家从金陵迁至北京。

(关于曹家受罚的情况,红学家周汝昌认为是出于政治原因,雍正即位后,排斥异已分子,曹家与康熙帝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胤禵关系密切,雍正就借机进行打击)。

从十三四岁到二十三四岁是第二阶段。

这次抄家事变以后,曹家从皇帝的宠臣沦为平民,虽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曹頫在被抄家以前已转移了部分家产(金银细软),再加上曹寅的两个女儿都是满族亲王的王妃,曹家的经济情况还比较宽裕,还能保证曹雪芹有良好的接受教育条件,否则后来就不可能写出《红楼梦》。

乾隆即位以后,为了笼络人心,宣布对一些官员的欠款实行赦免,一度曾重新启用曹家及其亲戚。

如曹寅的妹夫傅鼐在乾隆元年升任兵部尚书,后来又兼刑部尚书;曹寅的大女婿(曹雪芹的姑夫)福彭担任正白旗满州都统。

因此在乾隆初期曹家曾有一段“中兴”或“小康”的日子。

期间曹雪芹也曾以贡生的身份入国子监读书。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家的一些人在栊翠庵品茶,用的茶具都非常讲究,脂砚斋评语指出就是根据乾隆二年谢园送茶的往事写成。

但好景不长,乾隆四年,因庄亲王允禄等人谋反案的牵连,曹家又一次遭到更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这时的曹雪芹已是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

二十四五岁到逝世是第三阶段。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穷困潦倒的时期。

期间曹家的生活情况,至今未发现可靠的资料,传说他曾考取过贡生(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成年后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助教”,结识了在这里读书的清皇族子弟敦敏、敦诚(皇太极第八子阿济格之后)和裕瑞(皇太极第十子多铎之后),后来又结识了私塾先生张宜泉,这几个人都是曹雪芹的终生好友。

曹在这段时期的生活情况,我们只能在他这几位朋友的诗文中见其一斑。

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从中可知曹喜欢谈天,语言幽默,经常发表一些精辟的见解。

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曹雪芹曾入两江总督尹继善署为幕僚,大概由于性格的傲岸不羁,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年以后就翩然告归。

据说吏部侍郎、兼管皇家画院的董邦达在敦敏家认识曹雪芹以后,曾请曹去画院任职,但被曹谢绝了。

张宜泉《题芹溪居士》“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羹调用李白典故,据李阳冰《草堂集序》载,唐玄宗慕李白之才,召之入宫赋诗,亲自为他调羹;立本用阎立本典故,据《旧唐书阎立本传》载,唐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池,见水上各种飞禽,便召阎立本来画。

阎闻召奔走流汗,当其俯身作画时,抬头看到太宗与侍臣正坐在那里悠闲地看他,深有感触,于是回家告诫儿子说“此技与斯役等,若曹慎勿习。

”)敦诚《赠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衡门,横木为门,喻居处简陋。

语出《诗经·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今雨用杜甫《秋述·小序》之典,“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寻常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遂以旧雨喻旧交;今雨喻新交),司业用唐郑虔典故,指苏源明,官太子司业。

据说郑有才名却生活贫寒,困守长安时常去苏处饮酒,醉则骑马而归。

此句说曹常得朋友招待喝酒。

猪肝用东汉闵贡典故。

闵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据说他晚年客居安邑,家贫无钱买肉,每天只买猪肝一片,屠夫嫌麻烦不卖。

安邑县令得知后就派人叫屠户卖给他。

闵发现屠户态度与前不同,问明缘由后叹息说“吾岂以口腹累安邑耶!”于是就离开安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约略知道曹雪芹爱喝酒,擅长诗画,晚年的生活十分贫困。

最后,因为唯一的儿子夭折,悲痛过度,在乾隆二十八年(一说二十七年)的除夕之夜,抱病含恨而去世,享年49岁。

浸透着他一生心血的《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也有人说百二十回都已完成,但后四十回在借阅的过程中散佚),后面的一些手稿,也散失了。

三、《红楼梦》的创作情况和版本1、创作情况:曹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红楼梦》,学术界分歧较大。

有人根据甲戌本《石头记》中“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字,从甲戌上推十年,是甲申,乾隆十年(1745),所以许多人认为曹是在公元1745年左右开始写作《红楼梦》的(三十多岁)。

而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等人认为曹雪芹二十来岁就已基本完成《红楼梦》的写作,成书以后不断修改,最后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乾嘉时期的长州大儒宋翔凤说曹雪芹:“素放浪,至衣食不给。

其父执某、钥空室中,三年,逐成此书云。

”“钥空室”是当时旗人家庭对那些“不肖”子弟进行管教的一种作法。

至于整三年难说一定,在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使我们对曹雪芹的生活面貌、内心世界及创作动机有了一个了解。

有一则《红楼梦》旧本批语中记云:“曹雪芹,为栋(楝)亭寅之子,通文墨,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如杨升庵(杨慎)所为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与演戏有关的事,他对“艺人”都十分欣赏、怜惜、同情,在社会上与他们交朋友,有机会自己也粉墨登场,这是曹雪芹青少年时代的行为。

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与那些身份低下的优伶厮混在一起,还要登台演戏被人讥笑,这也许是曹雪芹被关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残本的记载,《红楼梦》还有《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书名。

“风月”指男女的情爱,“鉴”本指镜子,引申为借鉴、教训;《风月宝鉴》即男女情爱的借鉴和教训。

《石头记》是用“石能言”的典故,隐含着顽石发言干预朝廷之意。

唐李商隐隐《明神》诗有“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白居易《青石》诗“青石出自蓝田石,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琢磨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这个典故说明了“石头记”的书名是大有深义的,至少这本书对封建专制是“有碍”之书。

《红楼梦》指全书写的内容全是红楼闺阁的梦一般的生活,暗示“浮生若梦”的人生感慨。

2、《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两大系统:脂评本和程高本:脂评本:是手抄本,只有八十回,附有脂砚斋的评语。

目前发现的脂评本共有12种。

由于抄来抄去,抄本中写评语的人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脂砚斋的又一笔名)、梅溪(一般认为是作者的一个堂兄弟)、松斋、立松轩、鉴堂、玉蓝坡等。

脂砚斋是什么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曾见抄本,卷额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评,引其当年事甚确”,也有人认为是曹的一个兄弟,当代红学家周汝昌认为是曹雪芹的晚年的红颜知己,即作品中的史湘云。

不管是谁,反正脂砚斋跟作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曹家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

通过脂评,我们可以了解曹的一些生平事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含义。

比如《红楼梦》中的命名,隐含着特殊的含义。

元、迎、探、惜四春,即暗指“原应叹息”;甄士隐,即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名贾化,谐“假话”,雨村暗指“村言粗语”胡州人氏暗指“胡诌”。

程高本:《红楼梦》成书以后大约五十年的时间内,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传世,直到乾隆56年,程伟元和高鹗用活字版刊印了《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才开始有百二十回的版本,程高两人都为此书写了序言,这就是程甲本。

第二年,他们又发现程甲本所据的手抄本文字错误之处很多,于是又重新刊印,此为程乙本。

此后,清代和民国年间出版的《红楼梦》都是根据这丙两个版本翻印的。

《红楼梦》传世以后,一般人都以为原书就是一百二十回。

清代潘得舆,裕瑞、俞樾等人都曾经提出过八十回以后是别人续作,但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断言后四十回系高鹗所续。

接着,俞平伯也列出许多理由证明有的观点是正确的,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说几乎成为定论。

但是近几十年里有人对此提出怀疑,理由如次:第一,程高本问世以前,就有人看到过八十回以后的目录或抄本。

第二,与程甲本相比,程乙本改动了许多内容,尤其是后四十回改了六千余字,而且许多地方改坏了,乙本不如甲本,证明高程两人对后四十回并没有完全看懂。

第三,1959年发现了乾隆年间的抄本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的原文比程本文字更简洁,证明写作水平胜过高鹗。

因此解放以后俞平伯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承认高鹗续书之说不可靠。

至于后四十回究竟是何人所作,现在还是一个难解之迷。

一种观点认为系无名氏所作,另有人根据后四十回写得精彩的部分,认为很可能出自曹雪芹之手,也有人认为大部分是曹的原稿,高鹗只是补续了其中残损了的部分。

第二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一、主题:关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第一回中作者申明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因此历来有许多种说法。

旧红学的索隐派则要象猜谜语似的索出书中隐去的真事来。

或认为是影射清初大学士明珠家事,明珠的儿子就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作品中贾宝玉就是以是纳兰性德的生活原形写的;或认为是影射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近代蔡元培则认为是一部反清排满思想的政治小说,总之是众说纷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