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2020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软节动物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鲁教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二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是取消小升初考试的学生,由于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
《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技能性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性目标: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初中生物_《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济南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
在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广、种类繁多,不同类群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角度阐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感知动物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所以本节在本章、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复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复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我设计了以生命进化树为依托,以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激发与推进学生的帮教互助学习。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他不同于新授课时学生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可能从心理上认为“我已经学过了,没有什么可学了”。
所以从这方面考虑,我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如何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设计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与总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认同生物“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过程与方法1、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帮教互助进一步深入教材,学生互相帮扶来区分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师生提问抢答,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单元二学科生物年级七学习目标1.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的代表动物。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蛔虫、涡虫、丝虫、沙蚕、沙蚕、蛭】努力识别引发兴趣讲授新课一、扁形动物视频: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是涡虫。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它以活的或死的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它是两侧对称的动物,体长有1到1.5厘米。
涡虫的的前端三角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涡虫的腹面颜色浅,有口、密生着纤毛;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
涡虫的口内有一个管着的咽。
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观看视频对扁形动物有初步了解口排出。
观察可以发现,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想一想,涡虫的这种体型有什么好处?【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到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这样的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猪肉绦虫是人体的寄生虫之一,我们常说的米猪肉就是寄生有绦虫幼虫的肉。
肠道寄生虫,身体长达2~4米,依靠头节上的吸盘和小钩固着在宿主体内,通过体壁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
它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依靠体表直接吸收小肠中已经消化好的养料。
所以我们要预防绦虫病,对米猪肉严加管理,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3、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动物界除了原生动物外,其余都是多细胞动物。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对于草履虫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课前准备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等用具,幻灯片,多媒体。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分钟)一.在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人类并不孤单寂寞,因为有可爱的动物一直陪伴着我们。
动物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也是地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浩瀚的生物圈中,人类目前已经识别的动物种类大约有多少种?比较常见的动物类群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踊跃回答答案不唯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阅读课文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通过读教材P72小标题“腔肠动物”第一段,说出:水螅是生活在陆地上,淡水中还是海水中?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腔肠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分组实验:目的要求: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1、用吸管吸取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组织学生讨论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观察到水螅的外部形态)。
3、用吸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蚯蚓的运动与其腹面的刚毛有关,蚯蚓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的,所以体表要靠分泌黏液来始终保持湿润。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⑷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钩虫、蛲虫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③体表有角质层(防止消化液分解)。
⑸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
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而柔软由许多体节构成,呈蠕虫状,大多为蠕动爬行②有体腔。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可以疏松土壤;②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是优良的蛋白质食品和饲料;
3.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________,整个身体_________构成的动物叫_________。多数生活在________中,少数______。如_______使人换疾病。
4、腔肠动物多数生活在____ ____中,一般为____细胞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蜇的伞部结构称为____,可供食用。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
课时
第1课时
任课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2、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3、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材分析《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继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又一大生物类群的学习。
本节课作为《生物圈中的动物》的开篇,和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共同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此基础上介绍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最后总结动物的生活对其他生物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阐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零散,学生不容易把握各种动物之间的联系,难以系统化。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植物类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生物类群的学习过程有了总体的认识,学习的过程遵循了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同时针对某一具体类群则是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形态到功能,由个体到与人类关系”的逻辑展开,因此本节课则是将这两个规律再次实践,让学生掌握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特征的基础之上,将其思维由“植物类群”迁移应用到“动物类群”中去,实现科学思维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升。
三、教学准备PPT,学案,实验材料,动物实物,动物标本等。
四、学习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观察水螅》,能概述腔肠动物的结构特点,形态特征以及捕食过程,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探究实践)2.通过归纳与概括,分析和综合,梳理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异同点,进而初步感知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关系。
(科学思维)3.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提升“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
(态度责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概述难点: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区分概述和人类关系描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展示与人们密切生活相关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如海洋馆里的水母,海葵;饭桌上的海蜇,虾;肠道中的绦虫,蛔虫;土壤里的蚯蚓,蜈蚣;田野里的蝗虫,禅。
过渡语:同学们,上一章我们了解到我们周围植物的类群以及他们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有哪一位同学能帮我们回忆一下植物有哪些类群?如果能配上简要的类群介绍就更贴心了。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他们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1、能很好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及生理特点||,掌握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蚯蚓在环境生态方面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看到的动物和标本||,并播放动物的纪录片、教学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采用指导的方法||,规范实验的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蚯蚓的纪录片资料;观察实验的材料;标本等||。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知道的动物资料;饲养捕捉蚯蚓等小动物||。
划分学习小组并委派发言代表||。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15分钟体内||。
3、环节动物生活在中和环境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构成||,身体使它们的动更加灵活||。
巡视指导点拨及时点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指导||,鼓励投放课本图P75页2.2 –7蚯蚓的示意图:探究实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描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方式材料器具:蚯蚓、解剖盘、清水等||。
方法步骤:(1)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
展示的答案:1、有口无肛门、扁平、寄生2、细线型、圆筒形、口、肛门、土壤、水域、寄生3、水、潮湿的陆地、环状体节、分节学生分组进行试验的观察||,指定代表发言问题学生边看图片||,边观察边思考准备回答问题||。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第2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第2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1. 知道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征;2. 能够认识和区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理解无脊椎动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征;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难点:1. 如何区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准备:1. 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2. PowerPoint课件;3. 图片或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一些无脊椎动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点和类群。
Step 2:新课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和特征,例如没有脊柱、体形多样、分类繁多等。
然后讲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如腔肠动物、线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并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Step 3:合作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有哪些?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3. 你知道哪些无脊椎动物的代表物种?Step 4: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给出一些无脊椎动物的描述,让学生猜测它们属于哪个类群,并解释答案的原因。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些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蚯蚓改良土壤、昆虫传播花粉等,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程度。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如整理一份无脊椎动物的分类表或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来辅助教学。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深化对无脊椎动物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3 济南版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德育: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水媳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腔肠动物就是其中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通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助于掌握腔肠动物这个类群的共同特点: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水螅的消化方式、观察水螅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引言的设计:(l)可以用草履虫的挂图进行复习提问,并引出本节的课题。
例如可以这样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得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实际上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他则全是多细胞动物。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下面以生活在淡水中的水螅为例来学习腔肠动物门的知识。
(2)也可以先放一段录像片,示意要学习的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大致形态、名称,然后提问学生并引出本节的课题。
可以这样提问:①片中放映的动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②它们生活的环境怎样?它们叫什么名字?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本课题。
2.关于水螅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容器里的活水螅,估计水螅的体长。
然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水螅的体色、体形、外部结构和触手有多少条。
教师可以把要求学生看到的内容出示在黑板上。
【七上济南版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案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基础知识全解】知识点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池塘、河沟里。
(2)结构:①体形: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是比较原始而低级的形态。
②体壁: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③口:口与消化道相通,是食物进入和食物残渣排出的共同通道(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的共同特点(1)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生物(2)身体辐射对称(3)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4)消化腔有口无肛门(5)都生活在水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里)例1 如图的桃花水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水中B.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C.身体有一个消化腔D.身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知识点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扁形动物(1)生活环境:可生活在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
(2)形态结构①多细胞动物②体形:身体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3)生活方式:多数寄生,如血吸虫、绦(tao)虫等,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例2 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涡虫B.桃花水母C.血吸虫D.绦虫2、线形动物(1)形态结构:身体呈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2)生活方式:通常生活在土壤和水域中,如秀丽隐杆线虫;少数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如人蛔虫(体表有角质层,保护其不被消化掉)。
例3 蛔虫病曾在我国大面积肆虐,给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下列关于蛔虫及蛔虫病说法错误的是( )A.蛔虫是一类线形动物B.蛔虫营寄生生活C.蛔虫体内没有脊椎骨D.蛔虫有口无肛门3、环节动物(1)蚯蚓①外部形态特点: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
②体表:蚯蚓体表湿润,腹部有刚毛,触摸有粗糙感③运动:蚯蚓运动时依靠身体粗细的规律变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和刚毛的配合缓慢地蠕动爬行。
(2)环节动物的共同特点①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②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2单元第2章第1节:19-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归纳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的代表动物;②知道蝗虫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重难点)③认识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
(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②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排复习提问复习回顾:学生回顾总结、复习旧知,强化温习旧知4分钟1、无脊椎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主要包括那些类群?请举出其中的1—2种代表动物?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特征?3、蠕虫动物包括哪几类?查阅教材等,准确、规范的回答。
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前面我们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门动物——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种类约 13 万种,此外还有约35000 种的化石种类,在种数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蜗牛、河蚌、田螺、乌贼等,都属于软体动物。
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四种软体动物的彩图。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表面有贝壳或内壳。
——你们对软体动物了解多少呢?观赏教材彩图,注意归纳这四种软体动物的生活环境:1、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2、生活在陆地湿润环境中的蜗牛;3、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宝贝。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感性认识相比脊椎动物要少得多。
用教材中四种软体动物的彩图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对图片展示的每种软体动物动物都给以简单的介绍。
1、请举出你还知道的软体动物的名称?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软体动物?2、介绍一下你知道的软体动物?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生活的?举出自己还知道的软体动物的名称?介绍联系生活实际由生活经验形成知识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引导探究层层推进7分钟【教师讲解】:河蚌的身体表面有两片厚厚的贝壳,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外套膜。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知识性目标: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性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情感性目标: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理解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找视频资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四、引入新课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五、探究新知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
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扁形动物设问:请同学们看涡虫图片,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教具
课件、蚯蚓、挂图、尺子、玻璃板、白纸等。
五、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
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边放录像边讲解。
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课件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
1、水螅
(1)生活环境池塘、河沟
(2)形态圆筒形
(3)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猪肉绦虫
2、主要特征扁平
三、线形动物
1、人蛔虫
2、主要特征圆柱形或细线形有口有肛门
四、环节动物
1、蚯蚓
(1)形态圆柱形
(2)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
(3)呼吸体壁
2、主要特征
习题:
A类: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
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应搞好实验教学。
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挖蚯蚓,学生再挖蚯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感性材料,又能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
通过实践发现,他们非常希
望增加动手的机会。
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常见的动物。
2、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观察、比较、归纳得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课前准备
学生看课外书或上网搜集有关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讲述法。
六、教学准备
海星标本、挂图,海参浸制标本,试验桌上放置捉来的蟋蟀、蝗虫等昆虫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2、怎样区分
蚯蚓的前后端?
导入主题:
(二)新课
软体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课件展示蝗虫。
展现蝗虫模型和挂图,提出问题。
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肢动物的特征
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
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其余各类节肢动物
(三)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
1、蝗虫
(1)身体分部
(2)足、触角特点
(3)翅
(4)气门
2.其它节肢动物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外骨胳,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
课堂练习
A类: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纤毛B腕足C腹足
2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体型呈辐射对称 B有头部、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体内有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体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
4、蝗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
A嗅觉和触角 B嗅觉和听觉 C视觉和味觉 D听觉和味觉
5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鳃 B气管 C肺 D皮肤
B类: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反思:
对于蝗虫,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视频播放蝗虫的形态结构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尽量多采集动物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