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1 新课标 豫教版 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在分析多个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状态时,容易混淆力的合成与分解。
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律。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共性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
-设计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基础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提高练习:
-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讨,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可预测性和可利用性,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保持解答过程的整洁、条理清晰。
2.对于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性学习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进行深入分析。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维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4.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及时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相关问题。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话题展开讨论。

第一册(必修)3.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第一册(必修)3.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第一册(必修)3.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 3.3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2.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物体的a、F、m三个物理量进行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做好演示实验。

让学生观察并读取数据,从而有说服力地归纳出a与F和m的关系,即可顺理成章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系式。

因此,熟练且准确地操作实验就是本课的关键点。

同时,也只有讲清实验装置、原理和圆满地完成实验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才能达到掌握方法、提高素质的目标。

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

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联;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

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

三、教具
文件大小:48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本习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都针对不同程序的学生。本练习是先通过运动情况来处理力学问题,再用力学问题来处理运动问题。第一小问题我们让C类同学来计算,第二小问让B类同学计算,第三小问题让A类学生来处理。得对于A类学生来说要计算出前面的二小问才能做出后面的题。因此这里就有一个优生帮差生的过程。同样对于B类学生要计算出附图大小才能计算阻力大小,才得计算出起步时的合力和加速度。
大通三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表
课题
第四单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主备课人
姜惠
组员
刘彦成李慧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的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知道1N的定义;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指的是合力;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两种题型。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提高练习
某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试车,当达到72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40s停了下来。
(1)汽车受到阻力是多大?
(2)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N,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3)重新起步10s后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本题是一个通过物体运动情况来解决力学问题,同时又通过力学问题来解决运动问题的。首先要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汽车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所以只考虑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在水平方向只有牵引力和阻力。在水平方向上使汽车产生加速度的力就是这两力的合力。
第一阶段,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水平方向上只受阻力,没有牵引力。所以合力就等于阻力。用已知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时间可以求出加速度,进而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汽车受到的阻力。

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基础案)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基础案)牛顿第二定律

⑤因果性:力 F 是产生加速度 a 的原因;
⑥相对性: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地面系)。
(四)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例题展示]
[例题 1]在平直路面上,质量为 1100 kg 的汽车在进行研发的测试,当速度达到 100 km/h 时取消动力,经过 70 s 停了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 2 000 N, 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3.D 4.(多选)一物体重为 50 N,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现加上如图 4.3-7 所示的
水平力 F1 和 F2,若 F2=15 N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F1 的值可能是(g=10 m / s2 )( )
A.3 N C.30 N
4.ACD
B.25 N D.50 N
图 4.3-7
(4)求合外力 F合 ;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课堂练习]
1.(多选)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由 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 m= F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a
本知识点设计说明:利用力的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两种途径求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决 实际问题。
[归纳总结]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明确物体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
(3)选取正反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
方向;
关系,但与速 受力分析,找 向是解决本

高一物理学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

高一物理学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

《高一物理学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摘要: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由处理问题由合外力方向可以确定加速方向;反由加速方向可以到合外力方向,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认真预习就味着你走上了条成功学习路)、物体加速跟力、质量是什么关系? 、领会教材7页相关容回答下列问题选取比例系数k就有了_______________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比例系数k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这是因(?)牛顿二定律不适用静止物体b桌子加速很速增量极眼睛不易觉察到推力静摩擦力加速是桌子所受合力零)、、公式是物体受到所有力合力b、物体受到多力作用定有加速、加速方向总跟合力方向致、当外力消失加速定消失3牛顿二定律表达式k有关比例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是(??)任何情况下k都等b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定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单位定国际单位制k等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下面是编整理关牛顿二定律教案相关欢迎!牛顿二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演示实验认识加速与质量和和合外力定量关系;()会用准确叙述牛顿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加速与质量和和合外力定量关系深刻理力是产生加速原因这规律;()认识加速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矢量关系认识加速与和外力瞬对应关系;(5) 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二定律知识有关动力学问题能力目标通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通实际问题处理培养良面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科学态严谨、有序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通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三者关系质量不变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关系;力不变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关系、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二定律规定了合适力单位牛顿二定律表达式从比例式变等式3、进步讨论牛顿二定律确切含义公式表示是物体所受合外力而不是其某或某几力;公式和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所以牛顿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某刻加速由合外力定加速将随着合外力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二定律瞬性教法建议、要确保做演示实验实验要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砝码质量远远车质量前题下车所受拉力才近似地认等砝码重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是否证明);实验使用了替代法即通比较车位移反映车加速、通型例题让学生理牛顿二定律确切含义3、让学生利用学重力加速和牛顿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所给公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牛顿二定律教学难对牛顿二定律理示例、加速、力和质量关系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质量不变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关系;再研究力不变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保证砝码质量远远车质量条件下车所受拉力才近似地认等砝码重力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相物体产生加速比等位移比以上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节涉及到演示实验也可利用气垫导轨和计算机变定量实验、加速和力关系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车质量相车产生加速与作用车上力成正比即且方向与方向相、加速和质量关系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相力作用下车产生加速与车质量成正比即二、牛顿二运动定律(加速定律)、实验结论物体加速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方向跟引起这加速力方向相即或、力单位规定若规定使质量kg物体产生加速力叫则公式 (这学生不易理)3、牛顿二定律物体加速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方向跟引起这加速力方向相数学表达式或、对牛顿二定律理()公式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举例物体水平拉力作用下水平面上加速运动使物体产生加速合外力是物体所受力合力即拉力和摩擦力合力(桌面上推粉笔盒)()矢量性公式和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由处理问题由合外力方向可以确定加速方向;反由加速方向可以到合外力方向(3)瞬性物体某刻加速由合外力定加速将随着合外力变化而变化举例静止物体启动速零但合外力不零所以物体具有加速汽车平直马路上行驶其加速由牵引力和摩擦力合力提供;当刹车牵引力突然消失则汽车加速仅由摩擦力提供可以看出前两种情况合外力方向相反对应车加速方向也相反()力和运动关系结物体所受合外力定物体产生加速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上结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可以让学生考虑是否还有其它情况应满足什么条件探究活动题目验证牛顿二定律组织3人组方式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评价锻炼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二牛顿二定律【学习目标】()深刻理牛顿二定律含义()理公式各物理量义能初步运用题【学习重】应用牛顿二定律题思路建立【学导航】(认真预习就味着你走上了条成功学习路)、物体加速跟力、质量是什么关系? 、领会教材7页相关容回答下列问题选取比例系数k就有了_______________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比例系数k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这是因(?)牛顿二定律不适用静止物体b桌子加速很速增量极眼睛不易觉察到推力静摩擦力加速是桌子所受合力零)、、公式是物体受到所有力合力b、物体受到多力作用定有加速、加速方向总跟合力方向致、当外力消失加速定消失3牛顿二定律表达式k有关比例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是(??)任何情况下k都等b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定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单位定国际单位制k等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质量kg物体运动加速则所受合外力多?若物体所受合外力8那么物体加速多?质量603kg车水平力30牵引下沿水平地面前进如阻力车重005倍车获得加速是多少?(g取0)质量kg物体静止光滑水平面上若有0两外力作用它力水平向东另力水平向南它加速用细绳拉着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拉力0物体向上加速是g取0物体质量多? 物体质量空气运动所受空气阻力物体空气竖直上升和竖直下降加速?并比较?例如图所示位水平面上质量木块、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滑动摩擦因数则木块加速多?变式训练质量kg 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0现对物体用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0斜向上拉力使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物体运动加速(g取0)课堂效检测(老师相信你是棒)、下列对牛顿二定律表达式及其变形理正确是由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加速成反比b由可知物体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加速成反比由可知物体加速与其所受合外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由可知物体质量可以通测量它所受合外力和它加速而得、下列说法正确是()物体所受合力零物体速必零b物体所受合力越则加速越速也越物体速方向定与物体受到合力方向致物体加速方向定与物体受到合力方向相3、水平路面上质量0kg(含人)人力三轮车00水平人力作用下做加速5匀加速运动质量0kg物体竖直向上恒定拉力作用下以加速匀加速上升拉力多?若将拉力作用另物体上物体能以加速匀加速下降该物体质量应多?(g取0空气阻力不计)5只装有工件木箱,质量0kg木箱与水平地面动摩擦因数03现用00斜向右下方力推木箱,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如3所示木箱加速(g取98)。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物理必修一物理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是“”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其使用条件和范围。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物理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物理必修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教学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2.理解k=1时,F=ma.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1.基本知识(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kma,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k是比例系数.2.思考判断(1)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2)我们用较小的力推一个很重的箱子,箱子不动,可见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较小的力.(×)(3)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没必然联系.(×)探究交流如图所示的赛车,为什么它的质量比一般的小汽车质量小的多,而且还安装一个功率很大的发动机?【提示】为了提高赛车的灵活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要使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需减小其质量或增大其所受到的作用力,赛车就是通过增加发动机动力,减小车身质量来增大启动、刹车时的加速度,从而提高赛车的机动灵活性的,这样有益于提高比赛成绩.二、力的单位1.基本知识(1)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2)1N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_m/s2的加速度的力叫1N,即1N=1kg·m/s2.(3)比例系数的意义①在F=kma中,k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②在国际单位制中k=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式中F、m、a的单位分别为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2.思考判断关于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kma中的比例系数k(1)只要力F的单位取N就等于1.(×)(2)在国际单位制中才等于1.(√)(3)只要加速度单位用m/s2就等于1.(×)探究交流在一次讨论课上,甲说:“由a=Δt(Δv)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Δv 成正比,与Δt成反比”,乙说:“由a=m(F)知物体的加速度a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提示】乙的说法正确.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的,与速度的变化量及所用时间无关.其中a=Δt(Δv)定义了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a=m(F)则揭示了加速度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性质【问题导思】1.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是否变化?3.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分力也能产生加速度吗?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对牛顿第二定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它给出了测量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这是物理上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它揭示了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及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因素.例: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审题指导】解答该题注意应用以下程序力和运动关系的定性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由受力情况分析加速度,再由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分析运动性质,即同向加速运动,反向减速运动.四、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问题导思】1.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加速度吗?2.求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有哪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矢量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1.矢量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反之,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也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物体所受的合力.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受力分解,且将加速度所在的方向选为x轴或y轴,有时也可例:质量为m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静止不动,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1)求向上滑动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此木块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求下滑时木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审题指导】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解析】(1)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因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故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建立坐标系时,以加速度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木块上滑时其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题意,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将各个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ma,N-mgcosθ=0又f=μN,联立解得a=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2)木块下滑时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知,木块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f′=ma′,N′-mgcosθ=0又f′=μN′,联立解得a′=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1)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2)g(sinθ-μcosθ),方向沿斜面向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明确运动性质和运动过程.3.求出合力或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五、常见力的突变例: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物块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取向下为正)()A.-g、2g、0B.-2g、2g、0C.0、2g、0D.-2g、g、g【解析】剪断细绳前,对B、C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和细绳的拉力而平衡,故FT=2mg;再对物块A受力分析,受到重力、细绳拉力和弹簧的拉力;剪断细绳后,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绳的拉力减为零,故物块B受到的合力等于2mg,向下,物块A受到的合力为2mg向上,物块C受到的力不变,合力为零,故物块B有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2g,物块A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2g,物块C的加速度为零,故选B.【答案】B轻绳、轻杆、轻弹簧、橡皮条辨析1.它们的共同点是:质量忽略不计,都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同时刻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2.它们的不同点是: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牛顿第二定律:F=ma.2.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板书4.3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台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理解(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

最新版-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最新版-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牛顿第二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三者间关系,(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力的单的定义(4)理解在多个力作用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5)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6)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物理量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培养学生haozuowen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更加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课不仅是让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控制变量,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生思考,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用2课时)一、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二、内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力学知识的基础,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中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让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对加速度、力和质量的测量,学会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培养探究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学会用图象法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根据图像分析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等科学方法。

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等能力。

通过等式F =kma 中给定k = 1来定义力的单位,明白国际单位制的意义。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过程。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四、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是在复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清力与质量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得出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定性关系。

进而设计能够探究这三者定量关系的实验,并分小组进行实验。

这里要求学生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方案进行逐一分析评价,最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方案。

对这一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得到数据后,让学生在课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要求他们分别使用表格法和图象法进行处理,找出三个物理量的定量关系。

在这一课时中,主要是感悟理性分析与推理、体验设计实验的思想与方法,亲历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

第二课时:首先安排各实验小组汇报其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展示各小组所画的关系图象,并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从中总结出F a ∝和m a /1∝的关系,写出kma F =的表达式。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3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二定律2.掌握公式、物理量的意义3.学习、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的问题〔二〕能力训练点1.演示实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从定性到定量,对真理进行再发现,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总结规律,不断创新的能力.2.掌握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对实验误差处理、控制变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美德.二、学法引导1.以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2.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成功地完成演示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2.难点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3.疑点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用力推一个停在地面上的较大的物体时,却推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外延有无矛盾呢?4.解决办法学生分组实验,对实验分析、剖析、讲解例题及用学生讨论等方式加以解决.四、课时安排第1课时基本知识点的讲解第2课时基本习题讲解〔学会基本思路〕做基本练习题第3课时中档习题讲解〔作业有所加深〕如连接体的问题五、教具学具准备带滑轮的长木板假设干、小车假设干、细线、砝码盘、砝码、直尺等,用于演示实验〔说明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由复习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因素,导入如何定量分析.2.演示实验,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找关系.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七、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讲解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须知,并掌握须知,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二〕整体感知通过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中a ∝F ,a ∝m1,讲解后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 =ma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应注意力与加速度同时性,三个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性,加速度与力的矢量性及公式适应于惯性参照系.〔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物体的运动状态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外力和质量有关,怎样的关系呢?那?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力,加速度,质量之间有的关系.〔教师〕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关,如果力和质量同时变化,我们无发判断是谁影响加速度,它与加速度是怎样的具体关系,怎么样研究一个量和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控制变量法〔教师〕我们可以先固定一个量,如固定质量,研究物体加速度和所受力的关系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实验],在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要先排除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为控制变量,同学们桌上的小车,两辆车的质量是相同的,请同学们按我在黑板上画的图〔图3-6〕将实验器材装配好,准备做实验.图3-6[实验1]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走过一段距离后关上夹子,让两车停下,用直尺量出两小车走过的位移1s ,2s ,读出砝码盘中两小车所受的力,从数据中精确感受力与位移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得出s =21a 2t 公式,从而推导出在时间t 相同情况下,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强调力只产生加速度,而a 与s 成正比,故借助比较小车位移来比较小车的加速度.〕同学们研究说明,对质量相同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由同学写出1a ∶2a =1F ∶2F 或a ∝F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还用前面装置,在砝码盘上放上相同砝码〔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控制变量使力相等〕在一小车上加上砝码,使两小车质量不同,重做上面的实验,测出位移和质量,得出小车通过位移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再根据公式s =21a 2t ,得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即 1a ∶2a =2m ∶1m3.牛顿第二定律总结上面的结果,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A ∝mF 上述比例式要改写成等式,必须加上比例常数,得F =kma ,选择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用牛顿,质量的单位用千克,加速度单位用米/2秒,那么k =1,上式那么简化为F =ma ,可见,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牛顿这个单位就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 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3. 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与力、质量和加速度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难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与力、质量和加速度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物理实验器材(如拉力计、弹簧等);3. 学生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与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个推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前进的情况。

2.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力对物体的影响。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实验的形式给出一些典型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可从实验数据中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进行分析讨论。

Step 4: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2. 教师巡视和指导,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5: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练习题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

2.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Step 6: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步骤。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特定的物理问题。

Step 8: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掌握了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的引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4.3 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他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系的牛顿第二定律。

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

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

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法和图像法,了解图像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少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像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一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1 新课标 豫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1 新课标 豫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课时为2学时,这是第1学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福建省石狮市石光华侨联合中学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

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气垫导轨与光电测时系统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应用CAI课件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力与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②.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2 新课标 豫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2 新课标 豫教版 必修1
图一:a—F图象
师巡视指导
图二:a—m图象
图三:a-- 图象
学生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思考发现:小车和钩码都在运动,钩码的重力应该是两个物体的合外力。
必要说明:只要重物的质量远小与小车的质量,那么可近似认为重物所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
确定方案,准备实验
让学生认清实验误差(系统误差)
1、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保持质量不变)
表一
师巡视指导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s2)
小车受力F(N)
教学媒体运用
1.分组实验: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细线、钩码、天平、刻度尺、纸带。
2.图片展示:跳高冠军——沫蝉(附资料介绍)
3.视频录像片段:原始火车与马车赛跑场面(可用图片代替)。
PPT教学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
2节课连排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








提出问题:火车与马车赛跑,谁比较快?
答案可能多种:
由生活经验出发,大部分学生想当然认为是火车快
展示图片或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
1814年,英国人斯大林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彰面。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逊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石狮第一中学
教学
课题
《牛顿第二定律》[必修1司南版(山东科技出版社)第六章第二节]
学习任务分析

高一物理教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 1(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教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 1(人教版必修1)

4.3牛顿第二定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学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三、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四、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五、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生:a∝F/m师: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生: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a=kF/m师: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kma.选取合适的单位,上式可以,简化。

前面已经学过,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实,国际上牛顿这个单位是这样定义的:质量为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1 N,即1 N=1 kg·m/s2.可见,如果各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则k=1,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师: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描述了F、m、a的数量关系,还描述了它们的方向关系,结合上节课实验的探究,它们的方向关系如何?生:质量m是标量,没有方向.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师:对,我们如何用语言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出来呢?生: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我们说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课时为2学时,这是第1学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福建省石狮市石光华侨联合中学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本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强调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2.学习的主要任务:本节的学习任务类型是综合型。

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在技能上要求能设计和操作实验,会测定相关物理量;体验性上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的应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气垫导轨与光电测时系统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应用CAI课件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者情况的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只力与和质量有关,并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②.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图象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进学习物理的情感。

四.教材处理与教学策略在教材处理上把牛顿第二定律分为两个学时。

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二学时主要的任务是:建立牛顿第二定律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本节课是第一学时,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小组(4—6人一组),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教师的策略是宏观调控整体教学进度,微观放活学生局部学习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2.现代教学手段与启发式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CAI课件和校园网络处理实验数据,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器材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探究包):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门和与之配套的数字计时器,滑块、滑片、细线、小桶、天平、砝码、细沙、弹簧秤、小车、木块、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打点器、纸带、秒表、毫米刻度尺、垫木、橡皮筋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展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金的情景。

教师:在决赛时,刘翔将自己身上一切戴的东西像手表、项链等都摘了下来,穿最轻的跑鞋。

这样做的科学道理在哪里?预测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说明通过视频展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二).提出猜想教师: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

)(附图片内容如下:★为何体操,跳水运动员的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从防止发生交通事故的角度考虑,说一说反超载的道理?★ F1方程式赛车的质量只有一般小轿车质量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仓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预测学生有代表性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教师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板书归纳。

)1.与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关系:①.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骑自行车刹车:用力刹车时,用的力越大、车越容易停下来,即:阻力越大,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②.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运动状态不变,加速度为零。

③.应该是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分析如下: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受到合外力为零,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2.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而摩托车则较难。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就较大。

……3.与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①.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例如:速度大的物体较不容易停止运动,而速度小的物体较容易天下来。

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例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加速度都为零。

③.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分析如下: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从公式t v v a t 0-=可 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猜想:物体的加速度a 只与它所受合外力F 和物体本身的质量m 有关。

说明 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响物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已有的认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提供一些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牛顿第一定律等),讨论猜想的科学依据所在,从而确定:物体的加速度a 只与它所受合外力F 和物体本身的质量m 有关。

说明 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a 与F 和m 的定量关系。

(三).探究α与F 、m 的定量关系1.确定研究方法教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来研究a 与F 、m 的定量关系呢?预测 学生的分析可能如下:分两步进行研究:①.保持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一定时,研究加速度a 和合外力F 的关系;②.保持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F 一定时,研究加速度a 和质量m 的关系。

然后综合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和归纳,便可找出a 与m 、F 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师在确定研究方法后,简单地介绍“控制变量法”。

说明 初中阶段学生曾多次应用过控制变量法。

如果学生回答有误,教师启发学生回忆: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这三者关系所采用的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方案:包括使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如何采集数据等?(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写在纸上)。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选择较有代表性方案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设计的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纸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大家在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预测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方案一:用小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细线、小桶、钩码、天平、砝码、刻度尺、垫木等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

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的质量M ,测出小桶的质量与小桶中砝码m 1,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 1g 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 ,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量并算出△S ,由△S=αT 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α。

方案二:以气垫导轨、气源、两个光电门、数字计时器、滑块、滑片、刻度尺、细线、小桶、砝码、天平为器材研究滑块的运动。

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滑片的质量滑块M ,测出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m 1,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 1g 当作滑块受到的拉力F ,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自动测出滑块运动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0v 、t v ,以及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t ,再通过公式tv v a t 0-=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

……说明 ①.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案。

②.同时应注意有些学生可能有别的方案,要鼓励和认真对待,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在课外指导学生去探究。

③.在设计测拉力的方法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 1g 当作研究对象受到的拉力F 1 ,这是有条件的,即m 1<<M 。

同时可以把这一条件作为学生的课外探究课题。

④.在实验中,只需测出小桶的质量,然后通过加减小桶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对研究对象的拉力,这可以节约测量砝码所需的时间。

(对待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采用以下的引导方式:教师:我们先研究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定量关系。

(即保持研究对象的质量m 一定时,研究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数量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明确要在实验中研究a 、F 的定量关系,必须想办法控制研究对象的质量不变的同时,测出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值。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付诸实施呢?你打算用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操作?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请同学们根据课桌上放着的实验器材或者课桌上没有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大家再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把印好的探究任务表格分发给各组。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方案(要求学生把设计的方案简要地填写在表格上)。

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简要叙述本组的设计方案(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写在表格上的方案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在大家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

可能的讨论如下: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案一:以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长木板、细线、弹簧称、刻度尺为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踊跃发表自己见解。

学生:要测加速度就必须施加外力使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我用测力计测量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教师:其他同学对这个方案有什么意见?学生:用手拉弹簧秤测量力,由于要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力的大小会出现变化,较难控制一定,不易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