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传热总结
第五章 热力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
dSsys
QR
T
由于传热δQR而引 起体系熵的变化
我们称
QR
T
为随
QR热流产生的熵流。
熵流定义:dS f δQR /T
功源熵变为零,因此功的传递不会引起熵的流动。
(2) 熵产dSg
dSsys≥δQ/T
Δ等S式g>0dS,sys 不 可QT R 逆 dS过g 积程分
Ssys
Q 0
Q
T
S g
dS g ——熵产生Δ,Sg由=0于,过可程的逆不过可程逆性引起的熵变。
普:对物质没限制,适用于任一物质
5.4 水蒸气动力循环
1. 卡诺循环
T (R)
WS (R) QH
QH QL QH
1 QL QH
以水蒸气为工质的卡诺循环示意图:
2
T
1 TL TH
QH 锅
透 WS ,Tur
TH 1
2
平
炉
W S ,Pump
3
冷凝器 QL
TL
4
3
1 水泵
4
6
5S
图1 卡简诺单的循蒸环汽动各力步装骤置的能量图平2 衡T—和S图熵上平的卡衡诺式循环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熵产生量也越大;熵产生永远
不会小于零。 ΔSg<0,不可能过程
5.2 熵
2. 熵平衡式
熵流 S f (Q T )
物流入
mi si
i
in
敞开体系
S g SA
物流出
m jsj
j
out
W
敞开系统熵平衡示意图
熵平衡的一般关系式:熵流+熵入+熵产-熵出=熵积累
dSopsys dt
第五章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长度较长
长度较短
火焰稳定,表面光滑
火焰抖动,呈毛刷状
燃烧时较安静
燃烧时有噪声
流动面积小,粘度系数大 流动面积大,粘度系数小
湍流火焰传播
特点:
• 湍流使火焰面变弯曲,
层 流
湍 流
增大反应面积
火
火
• 湍流加剧了热和活性
焰
焰
中心的输运速率,增
大燃烧速率
• 湍流缩短混合时间, 提高燃烧速率
• 湍流燃烧,燃烧加强, 反应率增大
T0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与预混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宏观角度分析:
L u L
在固定火焰、稳定燃烧条件下:
导入热量
QD
Tm
L
T0
/ A
获得热焓量 Q h u L A 0C P (Tm T 0)
Q
A
t
Q mC p t
火焰传播速度
a
uL
dT dx C
2 Tm
WQdT
Ti
dT dx
p
uL
0 C p Ti
T0
则求得传播速度为:
uL
Tm
2 WQdT Ti
2 0
C
2 P
Ti T0
2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3)
因为预热区反应速度很小
Ti
u L d 3 pr 2 k d
优点 • 可测定不同压力下、温度 下的以及高压情况下的火焰 传播速度 • 只适用火焰传播速度快的混合气
移动火焰测量法
平面火焰法
液态金属的传热与凝固方式
• (二)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 • 1、合金结晶温度范围 • 2、断面温度梯度
2020/5/17
第四节 金属的凝固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
• 一、逐层凝固方式:
• ① 凝固前沿与液体接 触,收缩可得到补充 。分散性缩松的倾向 小,产生集中缩孔; 补缩性好。出现中心 线缩孔。
• ② 收缩受阻产生裂纹 时,易愈合,热裂倾 向小
热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 较低的部分的方式。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热源 → 焊件 --辐射和对流为主; 20母20/5/材17 和焊条→其他部分--热传导为主;
3)焊接温度场的类型
按温度变化分 按传热类型分
2020/5/17
a) 按温度变化分
•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随时间变化。
1
而细杆的散热速 度最慢。
0 固定热源直接作用
t
特定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厚大件 2—薄板 3—细杆
2020/5/17
第三节 铸件的凝固方式
• 一、凝固动态曲线: 左边线:液相边界— 凝固始点
• 右边线:固相边界— 凝固终点
• 凝固动态曲线:表示 铸件段面上液相和固 相等温线由表面向中 心推移的动态曲线。
凝固前沿向中心推进的速度 缩孔缩松的位置 凝固时间 ➢ 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的设计:浇注系统、冒口、 冷铁、及其他的工艺措施。 ➢ 研究温度场的方法:实测法、数学解析法、数值 模拟法。
2020/5/17
一 数学解析法
➢ 应用数学方法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 ➢ 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极为复杂:
1.不稳定的传热 2.铸件的传热大多为三维传热 3.释放结晶潜热 4.铸件、铸型的热物理参数随温度而变
15热力学第五章2
5-4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熵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紧密相关的状态 参数,是判断实际过程的方向,提供过程能 否实现、是否可逆的判据。
一、状态参数熵的导出
Aab c T
1
gf e
2
B S
可逆循环1A2B1,用无数 组 s 线细分,任意微元 过程abfga可近似看成卡 诺循环
70%
t
w q1
1200 2000
60%
可能
如果:W=1500 kJ
t
1500 2000
75%
不可能
1000 K
2000 kJ
A
1200 kJ 1500 kJ
800 kJ
500 kJ
300 K
卡诺定理分定理一
在相同温度的高温热源和相同温度的低温 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循环,其热效率都 相等,与可逆循环的种类无关,与采用工质 无关。
不可逆绝热过程分析
S
Q
Tr
实际过程中除了与外界传热,还 有其它因素影响熵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dS 0
不可逆因素会引起熵变化 总是熵增
本节总结
• 卡诺定理 • 熵的导出〔克劳修斯积分等式〕 • 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循环判据〕 • 过程熵变分析〔过程判据〕
课后作业
• 思考题5-6 • 5-7、5-8、5-10
2000 kJ
A
1200 kJ 1500 kJ
800 kJ
500 kJ
300 K
例题
• 有人设计一台热泵装置,在120~27℃之间工 作,热泵消耗的功由一台热机装置供给。热 机在温度为1200K和300K的两个恒温热源之间 工作,吸热量QH=1100kJ,循环净功Wnet=, 问:〔1〕热机循环是否可行?是否可逆? 〔2〕假设热泵设计供热量Q1=2400kJ,问热 泵循环是否可行?是否可逆?〔3〕求热泵循 环的理论最大供热量。
热力学-5.热力学第一定律
§4 热容 焓
一、 热容
热容 比热容
摩尔热容
热容是过程量,式中的下标 x 表示具体的过程。
二、 焓
对于某封闭系统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热力学第一 定律可写成:
dU Q pedV
对于定容过程,体积功为零,上式可写成:
Q dU
或
QV U (W,=0,恒容)
式中QV为定容过程的热效应。
c
E 可
Zn 逆 电 池
CuSO4
ZnSO4
4、功的一般表达式
dWi Yidxi
• x是广义坐标,它是广延量,广延量的特征是:若系 统在相同情况下质量扩大一倍,则广延量也扩大一 倍。
• Y是广义力,它是强度量,强度量的特征是:当系统 在相同情况下质量扩大一倍时,强度量不变。
不同形式功的计算表达式小结:
V2 V1
系
V2 RT dV nRT ln V2
V V1
V1
6
24 V∕m3
W e,膨=33.27 (atm ·m3) W e,压=-33.27 (atm ·m3)
W e,总=0 (atm ·m3)
完成次数 一次完成
W e,膨 (atm · m3)
18
W e,压
W e,总
(atm ·m3) (atm ·m3)
(3)按过程中经历的各个状态的性质分类:
准静态过程:初态、每个中间态、终态都可近 似地看成是平衡态的过程。
非静态过程:只要有一个状态不是平衡态,整 个过程就是非静态过程。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是一个非静态过程。
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初态
真空
末 态
膨胀
实际过程是非准静态过程,但只要过程进行的 时间远大于系统的弛豫时间,均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如:实际汽缸的压缩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传热学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参考书目:传热学A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二、基本要求1. 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能够对常见的导热、对流、辐射换热及传热过程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了解其物理机理和特点,进行定性分析;3. 对典型的传热现象能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4. 能够用差分法建立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并了解其计算机求解过程。
三、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计算公式;热阻;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第二章导热基本定律和稳态导热:温度场、温度梯度;傅里叶定律和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单层及多层平壁的导热;单层及多层圆筒壁的导热;通过肋端绝热的等截面直肋的导热;肋效率;一维变截面导热;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导热。
第三章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参数法;描述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想;用差分法建立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离散方程。
第五章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分类、牛顿冷却公式和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概念;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的微分方程组;横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比拟的概念;相似的概念及相似准则;管槽内强制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绕流单管、管束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特征及对流换热特征及用实验关联式计算。
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珠状凝结与膜状凝结特点;膜状凝结换热计算;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第七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热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白体、透明体;辐射力与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强度;黑体辐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维恩定律,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定律;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黑度;灰体、基尔霍夫定律。
化工原理哪一章最简单
化工原理哪一章最简单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精馏,干燥,萃取。
等等前4 个重要一些第一章流体流动一流体静力学基础方程:1 方程形式;2 等压面概念和判别准则:3 应用。
二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1 方程形式;2 应用。
三柏努利方程:1 具有外加机械功、并考虑流动阻力损耗的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2 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3 柏努利方程的讨论: ( 1 )方程的不同形式和统一性,不同形式方程各项物理意义、测定和计算;( 2 )方程应用,截面与基准面的选取原则,上下游截面与方程摆布侧的对应关系:( 3 )可压缩流体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4 )输送机械轴功率的计算。
四流体流动现象:1 牛顿粘性定律和粘度;2 流动形态和判别,层流和湍流的特性;3 管内流动速度分布。
五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1 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 1 ) 范宁公式:( 2 )层流时磨擦系数的计算;( 3 ) 淌流时磨擦系数的计算:光滑管、粗糙管、查图法、用经验式计算;2 局部阻力:( 1 ) 当量长度法;(2)阻力系数法。
六流体在非园管内的流动阻力。
七管路计算:简单管路计算:流体通过各管段的流量相等,总阻力损失等于各管段阻力之和:2 并联管路计算:各并联管段的阻力相等;3 分支管路计算:各支路的总压头和阻力之和相等。
八流量 (流速)测量:1 毕托管;2 孔板流量计:3 转子流量计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一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1 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2 离心泵基本方程式:3 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 1 )性能参数;( 2)特性曲线;( 3 )离心泵性能影响因素;4 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1 )管路特性方程与特性曲线;( 2 )离心泵的工作点;( 3 )流量调节:( 4 )泵的并联和串联操作:5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1 )由允许汽蚀余量计算允许安装高度:( 2 )由允许吸上真空度计算允许安装高度; ( 3 )允许吸上真空度的校正: (4)泵的实际安装高度与允许安装高度的关系;6 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知道如何判断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理解卡诺定理与热力学温标;理解熵的概念与熵增加原理;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熵的微观意义及玻耳兹曼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通过介绍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的关系来阐述熵的微观意义与玻耳兹曼关系,加深对熵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熵的概念与熵增加原理教学时数:12学时主要教学内容:§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实质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
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无需向低温热源放热)。
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
1、开尔文(Kelvin) 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说明:单一热源:指温度均匀的恒温热源。
其它影响:指除了“由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转化为功”以外的任何其它变化。
功转化为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思考1:判断正误:功可以转换为热,而热不能转换为功。
---错,如:热机:把热转变成了功,但有其它变化:热量从高温热源传给了低温热源。
思考2: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从单一热源吸热且全部转化为功。
这与热二律有矛盾吗?---不矛盾。
理气等温膨胀:把热全部变成了功,但系统伴随了其它变化:气体的体积膨胀。
2、克劳修斯(Clausius)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影响。
“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思考3:判断正误。
5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5-2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解准静态过程及其图线表示法. 二、理解热力学中功和热量的概念及功、热量和内能的微观意 义,会计算体积功及图示. 会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和定体摩 尔热容. 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 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
m i dQV dE RdT M 2
摩尔定容热容: 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1mol 的理想气体 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 1mol 理想气体 CV ,m
dQV dT
单位
J mol K
1
1
i 由 dQV CV ,mdT RdT 2 i 可得 CV ,m R 2 m 物质的量 为 的理想气体 M
以S表示活塞的面积,p表示气体的压强,dl Fdl pSdl
dW pdV
W
V2
1
p
dV
S
dl
V
pdV
p
1
功的大小等于在p-V图 中曲线下的面积.
3. 准静态微元过程能量关系
p
2
dQ dE pdV
O V dV 1
V2
V
功的图示
p
p1
I
m Q p C p ,m (T2 T1 ) M
( E2 E1 ) p(V2 V1 )
m m CV ,m (T2 T1 ) R(T2 T1 ) M M m (CV ,m R )( T2 T1 ) M
可得 C p,m CV ,m R
注册设备工程师辅导-传热学-对流换热部分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课辅导传热学讲授:许淑惠教授北京建筑大学1对流换热部分2¾确定h的3 种基本方法1、分析法(理论分析方法)(1) 微分方程分析解(2) 积分方程分析解2、类比法(雷诺类比)(半经验方法)(经验方法)3、试验法(经验方法45一、影响对流换热的一般因素1)流动的起因和流动状态2)流体的热物理性质3)流体的相变4)换热表面几何因素(),,,,,,,,W f p h f u t t c l λραμ=¾流动边界层的几个重要特性:1)边界层很薄,其厚度与壁的定型尺寸相比是极小的;2)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的速度梯度;3)边界层流态分为层流与紊流,紊流边界层紧靠壁面处将是层流,称层流底层;4)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内才显示流体粘性的影响。
819•速度场相似:对应速度成比例,为速度场相似倍数•稳态温度场相似:空间对应点上过余温度成比例,为温度场相似倍数第六节相似理论基础一、几何相似二、物理现象相似6-1 基本概念1)几何相似:存在为几何相似倍数l C 物理量相似:Cu C θ20(1)为温度场相似倍数;(2)为时间相似倍数。
C θC τ表示物理量相似。
,,,,,l u C C C C C C τθλν•非稳态温度场相似:空间对应点上过余温度成比例:因此当等物理量相似是物理现象相似的前提条件。
•物理相似(物理现象相似)影响物理现象的所有物理量场分别相似的综合,就构成了物理现象相似。
注意三点:(1)必须是同类现象才能谈相似;(2)物理量场的相似倍数间有特定的制约关系,体现这种制约关系,是相似原理的核心;(3)注意物理量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216-2 相似原理•相似原理的三点表述:A.相似性质;B.相似准则间的关系;C.判断相似的条件。
一、相似性质相似性质:彼此相似的现象,它们的同名相似准则必定相等。
=Nu Nu'''=Re'Re''Pr'=Pr'''=''Gr Gr2627二、相似准则间的关系(Re,Pr,)Nu f Gr =(Re,Pr)Nu f =(Re)Nu f =(,Pr)Nu f Gr =4. 自然对流换热,其准则关联式:1、无相变受迫稳态对流换热,且当自然对流不可忽略时,准则关联式:2、无相变受迫稳态对流换热,若自然对流可以忽略不计时,准则关联式:3、对于空气,Pr 可以作为常数,无相变受迫稳态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Re nNu C =()Pr n Nu C Gr =Re Pr n m Nu C =三、判断相似的条件•判断现象是否相似的条件,满足:A.凡同类现象;B.单值性条件相似;C.同名的相似准则相等。
第五章 导热问题的数值方法
5 热传导问题的数值方法5.1一维稳态导热一维稳态导热在直角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可表示为:0)(=+s dxdT k dx d (5-1) 式中k 为导热系数,T 是温度,s 是单位容积的热产生率。
首先选定控制体和网格,如图5.1所示,并对方程(5-1)在所选定的控制体进行积分,即得:0)()(=+-⎰dx s dxdTk dx dT ke w w e (5-2)图5.1 控制体和网格然后进行离散化。
如果用分线段性分布来计算方程(5-2)中的微商dxdT,那么最终的方程为:0)()()()(=∆+---x s x T T k x T T k wW P w e P E e δδ (5-3)假设源项s 在任一控制体中之值可以表示为温度的线性函数,即P P c T s s s +=,则导出的离散化方程为:b T a T a T a W W E E P P ++= (5-4)式中x s b xs a a a x k a x k a c P W E P w wW ee E ∆=∆-+=δ=δ=)()( (5-5) 式(5-4)就是一维稳态导热方程的离散形式,系数a E 和a W 分别代表了节点P 与E 间及W 与P 间导热阻力的倒数,它们的大小反映了节点W 和E 处的温度对P 点的影响程度。
式中的k e 和k w 是控制容积中的e 和w 界面上的当量导热系数。
进行计算时,物理参数值存储在节点的位置上。
为了确定k e 和k w ,还需规定由节点上的物理量来计算相应界面上的量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由两种,即算术平均法与调和平均法。
1、算术平均法假定k 与x 呈线性关系,由P 与E 点的导数系数确定e k 的公式为:eeEe e P e x x k x x k k )()()()(δδ+δδ=-+ (5-6) 2、调和平均法利用传热学的基本公式可以导出确定界面上当量导热系数的调和平均公式。
控制容积中P 和E 的导热系数不相等,但界面上热流密度应该连续,则由Fourier 定律可得:()()()()EePePE EeeE PePe e k x k x T T k x T T k x T T q +-+-δ+δ-=δ-=δ-=(5-7)而()Pe PE e k x T T q δ-=则()()()Ee Pe eek x k x k x +-+=δδδ (5-8)这就是确定界面上当量导热系数的调和平均公式,它反映了串联过程热阻的迭加原则。
化工传热工作总结
化工传热工作总结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热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对化工传热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化工传热工作需要充分了解传热原理和传热设备的特点。
传热原理包括
传热方式、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等,而传热设备包括换热器、冷却塔、蒸发器等。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进行传热工作。
其次,化工传热工作需要合理选择传热设备和优化传热工艺。
在化工生产中,
常用的传热设备有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而传热工艺包括传热介质的选择、传热温度的控制等。
合理选择传热设备和优化传热工艺,可以提高传热效率,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化工传热工作需要加强传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传热设备在长期使用过
程中,会出现磨损、堵塞、腐蚀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清洗。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传热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传热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化工传热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传热原理和
传热设备的特点,合理选择传热设备和优化传热工艺,加强传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传热工作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5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这样一个自然规律:热力过程中参与转换与传递的能量在数量上是守恒的。
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能够实现。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自然过程进行都是具有方向性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揭示热力过程方向、条件与限度的定律。
只有同时满足一二定律的过程才能够实现。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表述5.1.1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一、磨擦过程功可以自发转为热,但热不能自发转为功。
例如钻木取火。
在刚性绝热密闭容器中带有搅拌器,靠重物下降带动搅拌,摩擦工质生热,气体温度升高,这个过程可以自发进行,但是反方向让气体把热量放出来拉动重物上升却无法自发进行。
二、传热过程热量只能自发从高温传向低温,温差越大,传热越多,反之却无法自发进行,制冷热泵过程的发生都不是自发进行的。
三、自由膨胀过程绝热自由膨胀为无阻膨胀,但压缩过程却不能自发进行。
四、混合过程两种气体或者液体混合是常见的自发过程,混合后再分开就无法自发进行。
五、燃烧过程燃料燃烧变为燃烧产物(烟气等),只要达到燃烧条件即可自发进行,而燃烧产物越无法不花代价就还原为燃料。
结论:自然的过程是具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
如果要逆向进行,就必须付出某种代价或者具有补充条件。
5.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自然过程进行的方向性,这些经验被总结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性是根本的内容。
在这里要注意,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都是根据实践经验得来的,与所有经验型定律一样,不能被证明,只能验证。
热力学第二定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热功转换、化学反应、燃料燃烧、气体的扩散混合、辐射、生物化学、低温物理、信息理论、气象学等,都需要用到它来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性、发生条件和进行深度,因此在应用到哪个领域的时候都有适应于该领域的表述方法。
不同角度的叙述方式描述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下面介绍两种应用最广的叙述方式:1、克劳修斯说法: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换热系数大自然对流
本章主要内容: 阐述对流换热机理、求解对流换热的基本方 法,包括:1)理论分析方法;2)两传类比方 法,又称半经验方法;3)相似理论及换热准 则关联式,又称经验方法。
第一节 对流换热概述
1.1 牛顿冷却公式
q htw t f
因此求解 h 是对流换热计算的核心问题
1.2 对流换热影响因素
本节主要利用两传类比讨论紊流换热问题。
5.1 紊流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1)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u
脉动速度
u u u' u'0
v vv' v'0
(2) 瞬时温度=平均温度+
脉动温度
t t t'
(3) 紊流动量传递 (如图)
y
脉动粘滞应力
v'
脉动速度 v'
y向质流通量 v'
a u'
u'
a
v'
a-a面下面x向脉动速度 u'
h 的影响因素
流动起因 流动状态 流体的热物性 流体相变 几何因素
流动起因: 受迫流动:流速一般较大,换热系数大 自然对流:流速一般较小,换热系数小
流动状态: 层流:热扩散机理主要为分子扩散,热扩散系数一般小 紊流:流体掺混作用强化了热扩散,热扩散系数一般大
流体的热物性 : 导热系数大,热扩散能力强,对流换热系数大; 比热、密度大,热对流传递热量的能力强,壁面附 近温度梯度大,有利于对流换热;
柯尔朋类比表达式
St
x
Pr
2/3
C f ,x 2
[例]:类比表达式的应用举例—外掠平板紊流换热准则关联式
由实验测量及理论分析得 Re x 510 5 ~10 7 外掠平板紊流局 部摩擦系数 C f ,x 0.0592Rex1/5 求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准则关 联式?
第5章 热力学(1)
Q E2 E1 W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实质: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数学表达式中各量值的意义: 第一定律的符号规定
Q
E2 E1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W
系统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系统做功
+
系统吸热 系统放热
§5-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类永动机:外界不供给能量而可以不断地对外作功 循环水
adb adb
b
42 208 250J
e a
0 d
V
例1. 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沿acb变化到状态b ,有334J的热 量传递给系统,而系统对外作的功为126J.
(2)当系统从状态b沿曲 线bea 返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
作功 84 J ,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了多少热量?
Qbea Wbea ( E ) 84 208 p 292J
准静态过程(理想化的过程)
准静态过程 系统状态变化所经历的所有中间状态 都无限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各部分压强、温 度等相同
各部分密度、压 强等不同
活塞无限缓慢地压缩 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活塞快速地压缩 非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 p —V 图上的连续曲线表示。
准静态过程(理想化的过程)
1、定义:准静态过程是指在过程中 任意时刻,系统都以一种无限缓慢的、接
过程不同,曲线下面积不同
(可正、可负、可零)
气体在一准静态过程中作功的计算
示功图: p - V 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
W
V2
p dV
V1
若
dV 0 dW 0
p
dV 0 dW 0 dV 0 dW 0
亲身体验热量传导: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传热速度
汇报人2章 实验设计 第3章 实验过程 第4章 结果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热量传导基础知识
什么是热传导?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或 不同物体之间由于温 度差异而引起的热量 传递的过程。这种现 象主要通过导热、对 流和辐射等方式完成。
感谢观看
THANKS
影响因素分析
密度
密度高的物质传 热速度较快
温度差
温度差异会影响 传热速度
结构
物质的结构对传 热效率有明显影
响
应用探讨
01 家庭保温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至关重要
02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传热特性直接影响能源消耗
03
进一步研究
物质结构改变
尝试改变物质内部结构以 提高传热效率
热传导材料
探索添加热传导材料的方 法来优化传热过程
实验设计
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模型以 模拟真实传热场景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
未来展望
新材料研究
寻找具有更高导 热系数的新材料
实验方法改 进
改进实验方法以 更精确地测量传
热速度
绿色技术
探索环保的传热 技术
● 05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 体的传热速度,揭示 了不同物质导热系数 的差异。这些实验结 果对于实际生活中的 能源利用和材料选择 具有重要意义。研究 表明,不同物体在传 热速度方面存在差异, 这为未来的研究和应 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热传导的应用
热传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热水器、保温 杯等。了解热传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热能资 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5章 传热计算公式总结
• • • • 1 平壁传热速率及热通量 2 圆筒壁传热速率 3 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差 4 热平衡方程
• 1 平壁传热速率Q及热通量q
t1 t2 t1 t2 Q qA A b b / A
t1 t2 t2 t3 t3 t4 Q b1 b2 b3 1A 2A 3A
无相变逆流
(T1 t 2) (T2 t1) tm T1 t 2 ln T2 t1 (T1 t1) (T2 t 2) tm T1 t1 ln T2 t 2
无相变并流
tm并
T1 t1 T2 t 2
ln T1 t1 T2 t 2
T1 t 2 T2 t1
饱和蒸汽冷凝 Ts 冷凝温度
tm 逆
t 2 t1 Ts t1 ln Ts t 2
t 2 t1 T t ln s 1 Ts t 2
T1 t 2 T2 t1
ln
t m 并
T1 t1 T2 t 2
ln T1 t1 T2 t 2
T1 t 2 T2 t1
饱和液体沸腾 Ts 沸点
t m 逆
T1 T2 T t ln 1 s T2 t s
T1 T2 T t ln 1 s T2 t s
T1 t 2 T2 t1
ln
• 4 热平衡方程
t t n 1 Q 1 n bi i 1 i A 总推动力 总阻力
t
i 1 n i
n
i
R
i 1
t1 t 2 推动力 • 2 圆筒壁传热速率 Q r 阻力 2 ln 2πlλ r1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汉符里 · 代维的实验 焦耳的长期研究
正确认识
焦耳
焦耳
1)热不是传递着的物质,而是物质大量微粒热运动的宏观表现,热量 不是物质所含热质的多少,而是传递着的能量。
2)作功和传热是使物质系统的能量发生改变的两种方式,作功与广 义位移相关,而传热则与系统温度不均匀相联系的能量传递。
又该怎样定量地讨论热量呢?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
(3)内能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动能(平动加转动和振动)、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势能(理想气体无)、原子、分子内部的其他能量(不变量)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 形式,绝热的准确含义
dU đA = đQ
绝热 đQ=0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必须注意几点
A.最常用的形式是:dU = đA + đQ B.功是过程量,一般不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热量也是 过程量,也不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内能是态函数,热 力学过程内能的改变只由对应于始末状态的态函数差值确。内能、 功和热量三个量在地位上不等价。 C.符号规定:DU = A + Q DU 的符号是由计算结果确定的; A﹥0,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反之,A﹤0; Q﹥0,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反之,Q﹤0; 例,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系统对外功A﹤0,对外作功序言有动 力,就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Q﹥0, DU =? 。 (5)这个公式非常重要
cv R 1
和
c p cv
R 1
五,气体的内能,焦汤效应 1,焦耳实验,气体的内能 气体自由膨胀,A=0,如果绝热,Q=0,内能不变U2=U1
热力学方法则是依据若干实验事实总结出相应的宏观规律,采取简单描 述方法,从而是现象的、非本质的。适合于研究过程变化的结果而不去追究 细节,突出能量核心线索。与实际工作大为有利。这正是后面章节的内容。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它的研究既要用到分子物理 学,也要用到热力学,起点和终点主要用到分子物理学,对于过程若不考虑 细节则主要用到热力学,从而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综合使用相辅相成,才 能较好地解决热学问题。 §1,热力学过程 §2,功
湖南大学 工程热力学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浦朗克(Kelvin-Plank)说法:
不可能制造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功而不 留下任何变化的热力循环发动机
上述两种经典说法表述方 法不同, 但实质是一致的
如何证明 呢?
一致性证明(1)
假如致冷机R能使热量Q2 从冷源自发地流向热源 (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对于不可逆循环:
ds 0
q1
T1
1a 2
q2
2b1
●综合:
q
T
q T irr 0 T2
0
=: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
即
T
q
ds 0
对于有限过程: s
2
q
T
1
q T re
自发过程的反过程,必须要有附加条件才能进行.
自发过程的实例
功热转化
电流通过导线发热
有限温差传热
HOT COFFEE 会自发的向外放热
自由膨胀
• • • • • • • • • • • • • • • • •
混合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压气体膨胀 为低压气体
燃料的燃烧
结论
自发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们 反向过程不可能自发的进行.因此, 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过程.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工质从热源吸取热量Q1
T1 Q1一部分Q2排放给冷源
Q2
Q2是热转化作功的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平均温度差∆t 的计算: 平均温度差 m的计算:
恒温传热与变温传热。 恒温传热与变温传热。 逆流与并流时的平均温差: 逆流与并流时的平均温差:
∆t m ,并 = (T − t )m ,并
∆t1 − ∆t 2 = ∆t1 ln ∆t 2
其中: 其中:
∆t1 = T1 − t1 , ∆t 2 = T2 − t 2
本章小结
∆t m ,逆 = (T − t )m ,逆 ∆t1 − ∆t 2 = ∆t1 ln ∆t 2
其中: ∆t1 = T1 − t 2 , ∆t 2 = T2 − t1 其中:
如果
∆ t1
∆t2
〈 2,则可用进出口温差的
∆ t1 + ∆ t 2 算术平均值代替,即 ∆ t m = 算术平均值代替, 2
第5章 传热 章
t1 T1 t2 T2
套管式
内容联系图
傅立叶 定律 热 导 衡 平壁导 热计算 圆筒壁 导热计 算 牛顿冷 却定律 方 传热 准数 计算 程 ∆tm的 计算 热 算 方 传 热 方 式 传 热 传 热 有相变 方 传 程 热 形式 K的计 的计 算 程 无相变
本 章 小 结
一、概述
r2 − r1 r2 ln r1
壁内温度分布:单层圆筒壁内部温度随半径呈对数曲线变化。 壁内温度分布:单层圆筒壁内部温度随半径呈对数曲线变化。
本章小结
多层圆筒壁: 多层圆筒壁:
Q= 2πL(t1 − t n+1 ) n 1 d i +1 ∑ λ ln d i =1 i i
本章小结
通过平壁的稳定导热
q=
λ
b
单层平壁: 单层平壁:
(t1 − t 2 ) =
推动导
λ ⋅ ∆t
b
Q = qA =
λA
b
(t1 − t 2 )
∆t ∆t Q= = = b R 导热阻导 λA
壁内温度分布:单层平壁内的温度随厚度呈直线变化。 壁内温度分布:单层平壁内的温度随厚度呈直线变化。
Q = α (t − t w )A
影响给热系数α的因素。 影响给热系数 的因素。 的因素
本章小结
常用的几个准数及其意义: 常用的几个准数及其意义:
α ⋅l , 表征给热系数的大小; 表征给热系数的大小; λ l⋅ρ ⋅u , 表示流体的流动状态; 表示流体的流动状态; 雷诺数 : Re = µ µ ⋅cp 普朗特数 : Pr = ,表示流体的物性影响 ; λ l 3 ⋅ ρ 2 ⋅ β g∆ t 格拉晓夫数 : Gr = ,表示自然对流的影响 。 2 µ
努塞尔数 : Nu =
本章小结
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 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
Nu = 0.023 Re 0.8 Pr n
λ duρ 0.8 c p µ n α = 0.023 ( ) ( ) d µ λ
流体被加热时, 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 ;流体被冷却时, 。 使用范围: 使用范围:Re≥10000,0.7<Pr<160,µ<2×10-5Pa.s,l/d>50 , , × ,
Q=
∑ ∆t
i =1 n
n
i
bi ∑λ A i =1 i mi
=
2πL∑ ∆t i
i =1
n
bi ∑λr i =1 i mi
ri +1 − ri rmi = ri +1 ln ri
n
Ami = 2πrmi L
本章小结 三、给热
对流传热的分类。 对流传热的分类。 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过程。 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过程。 牛顿冷却定律:Q = α (t w − t )A 牛顿冷却定律:
本章小结
饱和沸腾曲线
工业上一般 维持沸腾装 置在核状沸 腾下工作, 腾下工作, 其优点是: 其优点是: 此阶段下α 此阶段下α 大 , tW小 。
本章小结
沸腾给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途径。 沸腾给热的影响因素及强化途径。
冷凝方式:膜状冷凝与滴状冷凝。 冷凝方式:膜状冷凝与滴状冷凝。
影响冷凝给热的因素及强化途径。 影响冷凝给热的因素及强化途径。
本章小结
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 总传热系数 的计算
以外表面积为基准: 以外表面积为基准:
1 bd d d K o = + Rso + o + RSi o + o α λd m di αidi o
−1
控制热阻:当两个给热系数相差较大时, 控制热阻:当两个给热系数相差较大时,总传热系数 比较接近于小的给热系数。如当α 比较接近于小的给热系数。如当 o《αi时,有Ko≈αo, 我们把1/α 称为控制热阻, 我们把 o称为控制热阻,即这一侧的热阻对传热起 决定性作用,如要提高传热效果, 决定性作用,如要提高传热效果,应想法提高控制热 阻侧的α。 阻侧的 。
4 × 流动截面积 当量直径的计算: 当量直径的计算: d e = 润湿周边
本章小结
大容器沸腾与管内沸腾 沸腾给热的分类: 沸腾给热的分类: 饱和沸腾与。 沸腾机理:汽泡的生成、脱离和浮升。
汽泡生成的条件:液体必须过热;加热壁面上存在汽化核心。 汽泡生成的条件:液体必须过热;加热壁面上存在汽化核心。
Q=
∑ ∆t
i =1 n
n
i
多层平壁: 多层平壁:
bi ∑λ A i =1 i
=
总推动导 总热阻
本章小结
通过圆筒壁的稳定导热
t1 − t 2 2πλL(t1 - t 2 ) =Q= 单层圆筒壁: 单层圆筒壁: Q = r2 b ln A λ r1 m
Am=2πLrm
rm =
本章小结 四、两流体间的传热计算
热平衡方程
无相变: 无相变:
Q = m1c p ,1 (T1 − T2 ) = m 2 c p , 2 (t 2 − t1 )
有相变: 有相变:
Q1 = m1 r1 , Q2 = m 2 r2
传热速率方程
以外表面积为基准: 以外表面积为基准:
Q = K o Ao (T − t )m = K o Ao ∆t m
导热、对流、 三种传热方式及其比较 :导热、对流、辐射
传热速率Q与热通量 传热速率 与热通量q 与热通量
稳定传热与不稳定传热
本章小结 二、导热
温度场: 温度场: T = f ( x , y , z , θ )
T = f ( x, y, z)
T = f (x)
等温面:把物体内具有相同温度的点连成一个曲面,称等温面。 等温面:把物体内具有相同温度的点连成一个曲面,称等温面。
t t dt 温度梯度: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 lim ∆ = ∂ 一维稳定传热→
∆x → 0
∆x
∂x
dx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 dQ = − λ
∂t dA ∂x
dQ ∂t q= = −λ dA ∂x
本章小结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温度梯度( 物理意义:单位温度梯度(1K/m)时的导热通量(W/m2), )时的导热通量( 表示物质导热能导的强弱。 表示物质导热能导的强弱。 通常,金属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及液体次之, 通常,金属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及液体次之,气体 导热系数最小。 导热系数最小。 大部分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大部分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绝缘材 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除水与甘油外,液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除水与甘油外 液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液体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常压下,气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常压下,气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