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合集下载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为表 1 。
表1
政 府
政府与企业的支付矩 阵
企业
协 同( 。) 一C g ; 一C 0 ; R 一C
不协 同(1一 1) a F ,一C g ; 一a F . 一 ; 0
支持 ( Y 1) 不支持(1一Y 。)
其中, 仅是企业不参与合作被政府处罚的概率; C 为企业参与协 同创新所需投入 的成本 ; R 为企业 参与 协 同创新所 增 加 的收益 ; C 为政府 对企 业参 与协 同创 新 的 政策 支持 ; F 指企 业 不参 与 协 同创 新 , 政
在该模 型中 , 学 研方 为是 否愿意 参 与协 同创新 的一 方 , 政 府 为 是否 支 持 协 同创 新 活 动 的一方 。双 方 追求 的 目标 和承担 的责任 不一 样 , 且 都 掌 握 的信 息 不 完全 , 因此 构 成一 对 博 弈 主 体 。那 么假 设 学 研 方 参
的信息具有不完全对称性 , 于是形成 了政府与企业、 企业与学研方、 政府与学研方三对之间的演化博弈。
二、 模型假设 与模 型建立
政 产学研 协 同创新 演化 博弈 过程 模 型假 设 : 1 : 假设 各 参 与 主 体 均 为有 限理 性 , 掌 握 的信 息 具有 不 完 全对 称性 ; 2 : 演化 博弈模 型 中博弈 的 双方 都 处 在博 弈 初 始 阶段 ; 3 : 博 弈 过 程 中不 考 虑 其 他 也 可 能对 协 同 创新 过程 有影 响 的主体 。 ( 一) 政府 与 企业 演化博 弈模 型
在本模型 中, 企业为是否愿意参与协同创新 的一方 , 政府为是否支持 的一方。由于双方信 息的不对
称性 , 政 府和企 业 协 同过 程追 求利 益最 大化 的 同时并 不 能确 定 自己所 做 的决 策是 否 正 确 。那 么 假设 政 府 支持 产学 研协 同创新 的概 率 为 Y 。 , 企业 愿 意参 与协 同创新 的概率 为 。 , 那 么 政府 与企 业 之 间 的支 付矩 阵

产学研科技合作博弈论

产学研科技合作博弈论

产学研科技合作的博弈论曾尔曼一、产学研科技合作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自主创新战略时,明确指出:1、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0年要达到2%、2020年要达到2.5%。

2、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再次确立了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最近[《科技日报》2007/01/05头版头条],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为推进产学研进一步结合,集聚协调技术创新要素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提高我国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加大了产学研的推进力度。

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眼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引导社会技术创新要素聚焦到产业持续创新链上。

六部门成立协调指导小组,是宏观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机制的体现,有利于从宏观层面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统一指导,将为开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局面提供重要的体制保障。

产学研合作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各国在产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多是以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来实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自1971年陆续制定了7项产学合作计划,如《大学工业合作计划》、《小企业等价研究计划》等,旨在将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有机结合,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时间;并于1984年颁布国家合作研究法案,鼓励企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公私合作,并通过各种计划和服务机构,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学术机构向企业的流通与扩散,并以此作为合作是否成功的指针。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博弈分析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博弈分析

校 内 , 实践 教 学 基 地 的 实 习 、 作 和 培 训 将 操 等 功能 相 结 合 , 便 快 捷 的 人 才培 养 平 台 。 方 也 可 以根 据 协 议 , 立 校 外 实 习 实训 基 地 , 建 学 生可 以根 据 培 养 计 划 定 期到 现 场 认 识 生 产、 经营 、 管理 过 程 , 受实 际 工 作 的氛 围 , 感 动手参与生产实践工作 。 第 二 , 企 共 建 产 学 经 济 实 体 。 产业 校 以 为 渠 道 , 照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要 求 建 立 以 按 资 产 为 纽 带 , 技 术 为 核 心 的 产 学 经济 实 以 体 , 行 产 业 化 经 营 , 教 于 产 , 起 学 校 进 寓 架 教 学 与 社 会 生 产 之 间的 桥 梁 , 是 促 进 校 这 企 利 益 共 同体 形 成 的 关 键 。 可 以 校企 合 如 作 成 立 会计 师 事 务 所 , 估 所 , 评 通过 承 揽 各 项 审 计 评 估 工 作 , 实 现双 赢 。 来 第 三 , 职 教 育 的 综 合 性 工 厂 。 教 学 高 以 为 中 心 , 立 具 有 现 代化 先 进 水 平 的 , 实 建 融 验、 实训 、 习 、 术 创 新 、 能 鉴 定 与培 训 实 技 技 以 及 生 产 为一 体 的 实 训 中 心 , 搭起 学 生 创 新 制 作 和创 业 的 平 台 , 实现 实 训 室 与企 业 、 教 师 与 研 发 人 员 、 学 项 目与 公 司 产 品 或 教 课 题 、 业 技 能 考 核 与 国 家职 业 资 格 证 书 职 等 四 个 一 体 化 , 正 实 现 学 校 和企 业 的 完 真 全 融 合 以 及 良性 循 环 。
2 0 N .6 09 O 1 Oh n Ecu aton nr va Her l a J l c l I l o tJ on ac l

基于进化博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分析

基于进化博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分析
系来改善外部环境 ,从而更好地 激励 企业 与学研双方进 行合 作创 新。 关键词 :进化博弈 ;产学研 ;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 :F7 21 文献标识码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引 言
创新 的概念最早 是由美籍 奥地利 经济学家约瑟 夫 ・ 熊彼 特提 出的,他认 为创新是 企业家将 新发明 引入 生产体系 ,实 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 的新组 合 以获得 潜在 的超额 利润为 目 的的。自从熊彼特提 出创新理论 以来 ,创新 已成 为企业成长 的战略核心 ,受 到人们前 所未有 的推崇 ,成 为推动 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展的灵魂 。 随着创新理论 的不断 丰富和发展 ,已经 形成多种公 认的 创新模 式 ,其 中产学研合作创新 模式在 近年来被提升 到了前 所未有 的高度 ,这种产业界 、大学 和科研 院所相结合 的创新 模 式被认为 是科 技成果 转化 为生产力 的最佳 方式 。在 我 国, 由于企业创 新能力 普遍 较低 ,产学 研合作 就显 得尤 为重要 。 近年来 ,很多学者从 不同的角度对 产学研合 作创新问题进 行 了研究 ,如 :谢科范 、刘海林 (0 6 20 )基 于两 阶段 博弈模 型 研究 了产学研合作过程 中共建研 发实体 的模 式 ,论证 了企业 方投 向学研方的研发投入 补贴对学研 方总体研 发费用的影 响 等问题 ,认 为共建研发实 体是产学 研合作 的重 要方式。荣 四
的收益 的多少及收益能否得 到公平 的分配密切相关 。

海 (07 20 )从生态链与生态群落理 论出发 ,研究 了产 学研合 作模式问题 ,认 为传统 的产学 研合作模 式不能有效 调动各参 与主体 的积极性 ,在实践 中存 在着诸 多弊端 ,造成 了创 新的 失败。杨得前 (0 7 2 0 )基 于进化 博弈论构建 了产学研合 作的 进化博弈模型 ,分析 了产学研 创作 的演 化过程 ,认为 系统演 化 的结果有鲜 明的初值依赖 的特点 ,并 与合 作方从合作 获得

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44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 2010·07 ■责任编辑:任焕霞 E-mail:renhx@cutech.edu.cn摘 要: 关键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可以说,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意志和民族共识。

1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问题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我国起步较晚,问题较多。

当前产学研合作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 产学研合作的主体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产学研各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从事的一种跨组织的合作,其中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是产学研合作是否能够形成和顺利实现的关键。

因此,企业对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需求的程度对产学研合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些高校产学研合作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致使产学研合作并未产生预期的更好的效果。

1.2 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供给问题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我国企业每年都在大规模地引进技术,特别是工业生产技术和装备,而我们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能够向企业提供的通常都是单项的技术和产品,不能满足企业大生产对技术的需求。

因此,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不能提供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生产技术,也是制约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障碍之一。

1.3 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在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各方对技术的价值经常存在不同的认识。

根据合作初期各方谈判地位的不同,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定的协议,但随着合作项目的进行,各方的矛盾常使得合作双方分道扬镳,或者某一方另寻其他合作者。

1.4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产学研合作也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继续,也是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一种形式。

之所以要采取合作的方式,通常是因为合作各方都无法独立完成某项创新活动的全部工作,也就意味着合作各方都无法独立控制这一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分析_韩德超

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分析_韩德超
这时产学研合作市场极其繁荣, 造就了大量的科 技新人。立项人由于信息不对称, 批准项目资金额度按 所有申请人的申请资金的期望值立项。这样, 只有申请 资金较少、能力较高的高校科研人员入选, 从而给不具 有先前承认累计优势的科技新人提供了合作机会, 结 果是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 缩短了科技研究与开发 周期, 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市场上科技人员科研开发的 竞争力度, 抑制了高校科技人员“论资排辈”的现象。从 客观上促进了声誉较高的高校科研人员不能仅仅凭借 先前承认的声誉优势再次轻松地获得批准, 而应该在 自己的研究范围内积极探索, 努力进取。
参考文献:
①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 上海 三联书店, 2003。
②梁莱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与方法》[M]; 经济科学出版 社, 2003。
③黎 样 平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融 资 策 略 》[J];《福 建 财 会 管 理 干 部学院学报》2003( 1) 。
university and company is a reasonable cooperation that maximize the bilateral profits and company will be placed in a passive
position. And some advice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申请人 类别
高声誉:
低声誉:
表 1 科研申请人和立项人的利益博弈
策略
诚实研究 挂名研究 能力相关 投机
立项人 批准 V1h- C1h, R+R′ V1h- C1l- r, R- R′ V2l- C2h, R- R′ V2l- C2l, R- R′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无论在政府工作报告等国家大政方针中还是在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从事科技工作的实体单元中已然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

我国经济、社会目前已进入重大转型期,科技创新被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这给“产学研”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将以自身多年从事“产学研”合作工作经验与新形势需求结合,研究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定义与分析“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常企业為技术需求方,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与人才供给方,各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科技资金、技术资源、人才智力等生产要素间的市场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

“产学研”合作分析必须从三个不同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定位与角色谈起:企业,以“产”作为主要任务。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技术引进与投资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并推动产业化;高校,以“学”与“研”为主要任务。

高校以教学为目的,同时也开展一定程度科技研发工作,通过教育教学以及科技研发培养低、中、高端专业化人才;科研机构,以“研”为主要任务。

科研机构以研发为目的,同时通过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硕士、博士等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工作。

二、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介绍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技术转让、联合研制、联合培养、共建平台、内部一体化等。

技术转让是拥有技术成果的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转让的方式出让已经成熟的技术所有权给企业,企业无需研发直接通过技术成果应用实现盈利的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有成熟的科技成果实现成果转化的效果通常较好,但由于前期缺乏企业的介入,技术成果的研发过程通过会面临资金投入以及目的性不强等方面问题。

联合研制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针对于尚未成熟的技术,通过各自需求和优势实现共同研发与合作共享的一种方式。

联合研制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结合较为紧密的一种合作模式,企业的需求与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形成有效衔接,既能确保研究的目标性,又能确保研究的资金等保障,但该种模式需要一个紧密配合的联合创新团队,需要一定的机制保障,否则可能出现任务延期、研发受阻等问题。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静态博弈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静态博弈
智库时代
智者论道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静态博弈
张茜 王菲 王书平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
摘要:政府、产业、学校、科研单位本是四个互相独立的个体,各司其职,每个个体都有其独有的优势。文章以此为背景,建立了完全信
息静态博弈模型以及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于政产学研在合作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策略选择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考虑政府
极合作、消极合作),双方均积极合作,或
者均消极合作,假设企业积极合作的概率为
q1, 学研方积极合作的概率为 w1, 下面寻找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企业选择积极合作的期望收益为 :
a3=w1*(π1+π3-c1)+(1-w1)*( π1- c1)
企业选择消极合作的期望收益为 :
a4=w1*(π1-c3)+(1-w1)*( π1-c3)
基于此假设,分别在政府监管和政府不 监管的情况下编制支付矩阵,在政府监管的 情况下,支付矩阵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政府监管情况下的支付矩阵
企业
积极
消极
(π2+π4-
积极 c2+s2, π1+π3-
学研方
c1+s1)
(π2-c2+s2, π1c3-f1)
消极
(π2- c4-f2, π1c1+s1)
于 c2,f1 与 f2 分别表示政府在监管的情况 下对企业与学研方采取消极合作时的惩罚, s1 与 s2 分别表示企业与学研方采取积极合 作 时 政 府 给 予 资 金 支 持 或 其 他 优 惠 政 策。 π5 表示当企业与学研方都采取积极合作的 时候,政府所获得的收益,π6 表示政府在 只有企业选择积极合作的情况下获得的收 益,π7 表示政府在只有学研方选择积极合 作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当企业与学研方都 采取消极合作时,政府的收益为 0,c 表示 政府选择监管时所付出的监管成本。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一、内容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对产学研合作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产学研合作的博弈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博弈模型。

该模型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学术界(研究机构、高校等):追求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投入研发成果和培养人才来获取收益。

产业界(企业等):寻求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实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

政府:扮演引导和支持的角色,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模型分析:在竞争中,各方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战略选择。

学术界追求科研成就,产业界追求市场利益,政府追求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各方相互协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关系。

策略讨论:在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可采取多种策略。

学术界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产业界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水平;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合作门槛。

博弈均衡:当各方的策略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时,产学研合作关系就趋于稳定。

各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最大收益,实现共赢的局面。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产学研合作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可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应继续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有利于合作的政策法规。

1. 产学研合作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纷纷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作者:唐韬胡薇帆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根据利益分配理论,研究了产学研在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合作各方对生产资料配置的博弈过程。

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基本假设,本文建立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生产函数”的产学研利益分配博弈模型,将博弈过程分为博弈双方利益分配比例固定不变与博弈双方积极性不变两种情况。

结果发现:如果产-学研博弈双方合作积极性固定不变,则收益与投入本身的绩效相关;如果合作收益分配比例一定时,合作各方可以选择合作积极性程度来使各自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博弈模型一、利益分配理论利益分配机制是指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对于创新产出有形和无形收益的分配方式和调试关系的制度安排。

产学研在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基于追寻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目标,合作各方由于掌握创新生产资料的差异使得创新过程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双方的合作过程实质上是对生产资料配置的博弈过程。

利益分配问题则是解决各方合作积极性和合作满意度的关键。

市场经济环境下,良好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协调合作各方责任和权益的有力工具,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和维系协同过程良好运转的纽带。

目前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基本都遵循将产-学研合作视为二人合作博弈讨论(罗利,鲁若愚,2000),考虑到产学研协同创新实际即较多为企业-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因而本研究亦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建立在产-学研双方的博弈假设基础之上。

产学研博弈各方既有合作的意愿又有着利益上的背离,所以存在着合作积极性程度的差异,而利益分配的方式与合作的积极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包含了基础研究设备等的生产性投入,又包含以知识创造为代表的创新成本投入,其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过程可以借鉴“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在此主要引入“索洛生产函数”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的投入-产出函数,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产-学研双方利益分配方案,以期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有效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
Ab t a t Un v ri — n u ty o p r t n sr c : ie st I d sr c o e ai mu t e p r n e t e b sc e e r h h p l d r s ac ,t e e eo me t h y o s x e e c h a i i r s a c ,t e a p i e e r h h d v lp n ,t e e pou t n n o r d ci a d c mme c aiain t g .W i t e r d a a d f rh r i n v t n o i est - n u t c o e ai n h tr o r il t sa e z o t h ga u l n u t e n o a i f Un v r i I d sr o p r t ,t e hc o h o y y o s
入 ,影 响 合 作 利 益 分 配 的 因素 也 发 生 相 应 的 变化 , 目前 关 于产 学研 合 作 利 益 分 配 的 研 究 大都 忽略 了创 新 过 程 的 演 进 对 于 合 作
利益分配的 因素的影响 ,基 于此 ,本文在 着重探 讨创 新过程演进与利益 分配影响 因素 变化的基础上 ,依 据创 新过 程对产学研
a fc ig fe tn diti uto o o p r to b ne t wil l h ng srb i n f c o e ai n e f s i l wil a e.At e e t Th r s a c a o d srb i n f c pr s n , e e e r h b ut iti uto o Un v r i ie t s y—I du ty n sr
GA O H on g-we i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模式优化与选择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模式优化与选择

第32卷第1期2020年2月Vol.32No.1Feb.2020研究与发展管理R&D MANAGEMENT 基于演化博弈分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模式优化与选择徐刚,杨超(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400054)摘要: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和风险投资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2个模型,研究这两种模式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稳定策略。

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引导模式下,协同创新的演化稳定策略均有2个:产方和学研方都选择积极合作策略,产方和学研方都选择消极合作策略。

在政府引导模式下,当奖励和罚金相等时达到最优;在风险投资引导下,当收益分配调整系数为0且风险投资分得的收益与投入的金额相等时达到最优。

对比2种引导模式达到最优时的情况可知,当收益倍增系数大于临界值时,风险投资引导更具优势,当其小于临界值时,政府引导更具优势。

关键词:演化博弈;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模式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在政府、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和协调下,整合互补性资源,发挥各自能力优势,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是一种跨组织、交互式的合作关系[1]。

为了鼓励这种开放式创新活动,我国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研发补贴、税收减免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

科学技术部发起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长期以来,政府直接引导的模式显现出一些劣势,如财政资助资金有限,只能满足部分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需要;政府引导模式有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2];政府财政直接资助可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3]等。

除了政府引导模式外,风险投资引导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风险投资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主要投资于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

风险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随着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蓬勃发展以及“双创”政策的出台,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风险投资机构数量持续增长,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

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与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我国,也正在迅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而“产学研”合作模式正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环境变化背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科技急速发展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增加,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立足的核心要素。

同时,我国政府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

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了提高社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二、现有问题与挑战1、产学研协同难度较大。

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和职能博弈,会增大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和交流成本。

这一点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明显。

2、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

我们国家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需要企业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

3、政策上缺乏支持和抑制创新。

政府部门的创新中的支持力度与成效飕飕下降,削弱了协作的持续性。

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政策理念也有很大的期望,行业领跑和言论当权者都在寻找各自的治标方式,却都难觅真正的解决方案。

三、应对建议1、加强行业协调。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应加强行业协调,建立起体系化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人员互通的平台。

2、大力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要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推动产学研联合,采取“先期研发,后市场营销”的优势聚集带动企业创新能力。

3、增加政策引导力度。

政府有责任为产业升级协作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产业探索新技术的开发、尝试、产品推广和下游支持。

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

四、总结在新的背景下,加强了解和了解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成功。

同时,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以鼓励和支持产业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文 章 编 号 :17 6 4—0 2 (0 1 0 8 3 2 1 ) 2—04 0 1 1— 6
产 学 研 合 作 模 式 选 择 的博 弈 分 析
高宏伟
( 宁大 学 商 学 院 ,沈 阳 l0 3 辽 10 6)

要: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 、 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一项制度安排。有效 的合作模式能
度 出发 , 对企 业合 作 技术 创新 的方式 和模 式 、 风险
和风 险 分 担 、 动机 和 动 因 、 伴 的选 择进 行 分 析 , 伙
建立 博弈 模 型对 产 学 研 合 作 模 式 选 择 进 行 分 析 , 为企业 依 据 自身 的特 征进 行参 与 合作 技术 创新 的
险: 研发 风险 、 生产及商业化 风 险 、 作风 险。研发 合 风 险主要 是指产 学研 合 作创新 时 由于研发 的不确 定性导致 的研 发收益不确定 ; 市场风 险是指产 学研
功的概 率 P = ) 企 业 认 为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 。 P( ,
成功 的概 率 P p( , ) E: 。塑
师 的科研 能力和学生 的实践能 力 , 而提高 大学 的 从 名望与地位 J 。企业所面 临的外 部环境迅速 变化 ,
利 益 的驱 动 下 , 据 自身 与合 作 方 的资 源 与能 力 根 禀 赋状况 决定 自身 资源 和能力 与合 作方 资源 和能 力 的耦合 方式 , 当各 方对 资源 与 能 力耦 合 方 式 的 偏好 趋 于一致 时 , 学研 合 作 各 方 再依 据 信 息 的 产 充分 性与 对于 风险 的偏好 来评 价该 种耦合 形式 的
激烈 的竞 争 环境 使得 企 业依 赖 自身 资源 与能 力进

协同创新情景下产学研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_陈劲

协同创新情景下产学研合作行为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_陈劲

0 引 言
协同创新 是 提 高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重要途径。2012年11月8日,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十 八 大报告中强 调:“要 坚 持 走 中 国 特 色 自 主 创 新 道 路 ,以 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 创 新 ,提 高 原 始 创 新、集 成 创 新 和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能 力 ,更 加 注 重 协 同 创 新[1]。”而 产 学研合作是 协 同 创 新 的 主 要 表 现 ,基 于 协 同 创 新 的 产 学 研 合 作 方 式 也 是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的 重 要 创 新 模 式 。 [2] 同时,随着知识和技 术 越 来 越 复 杂 ,企 业 为 了 获 取 核 心 竞争优势,必须在企 业 外 部 寻 找 创 新 资 源 ,特 别 是 科 研 力量集聚的 高 校 和 科 研 机 构 ,产 学 研 之 间 如 何 开 展 深 度合作也 已 成 为 企 业 家 关 注 的 焦 点 。 因 此,协 同 创 新 情景下产学研合作行为的研究对国家和企业都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2)假设当双方 均 采 取 不 合 作 策 略 时 ,由 于 技 术 的 复杂性,企业 方 没 有 足 够 强 的 科 研 能 力 进 行 独 立 自 主 开发,创 新 收 益 为 零。 对 于 学 研 方,由 于 没 有 市 场 能 力,假设开发出来也 只 能 获 得 有 限 的 科 研 奖 励 ,用 以 弥 补开发成本,创新 收 益 仍 为 零。 这 里,忽 略 了 学 研 方 因 研发成功 而 获 得 的 名 誉 收 益 。 即 此 时,双 方 各 自 的 创 新收益均为零。
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企业和学研各方为了自身的 利益,而 产 生 的 既 有 合 作 又 有 冲 突 的 反 复 博 弈 关 系 。 由于演化博 弈 论 以 有 限 理 性 为 假 设 ,相 比 基 于 完 全 理 性的传统博弈论 ,更 加 符 合 现 实 情 况,因 而 近 年 来 有 不 少学者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产学研合作过程的动态 演 化 过 程 、均 衡 稳 定 性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等 。如 陈 洪 转 建 [6] 立了产学研合作的对称进化博弈链模型和动态决策方 程,揭示 了 产 学 研 合 作 中 的 “囚 徒 困 境 ”和 演 化 规 律。 李 红 光 运 [7] 用 演 化 博 弈 理 论 和 模 型 对 校 企 合 作 创 新 问 题进行了研 究,探 讨 了 影 响 校 企 合 作 系 统 演 化 过 程 及 演 化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因 素 。刘 明 广 、李 高 扬 通 [8] 过 构 建 演 化博弈模型,分 析 了 产 学 研 合 作 双 方 的 策 略 选 择 行 为 及其动态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本文将通过博弈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博弈模型,研究其中产学研三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及合作成果的分配问题。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科研项目或产品开发,以达到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促进学术和产业交流融合的一种合作形式。

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三方之间往往存在着合作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等问题,这将对合作双方的合作意愿、协商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探索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其中三方合作的博弈策略,有助于规范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问题在产学研合作中,产业方通常是资金方,负责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市场推广;学术方和研究机构通常是技术和人才提供方,负责研究和开发项目;政府通常是监管和监督方,负责管理和引导科技创新。

在三方合作过程中,如何平衡三方的利益关系?三方之间如何协商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问题?三方如何选择最优的合作策略,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构建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中三方之间的合作决策和策略选择。

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三方博弈模型,确定各方的博弈策略,定义收益矩阵;2.分析博弈过程中的纳什均衡点和真实解;3.对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博弈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规范产学研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通过博弈论分析,可以帮助三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利益关系和战略选择,从而在合作过程中更好地协商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问题。

与此同时,合作博弈模型的建立也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以更好的推动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发展。

高校农村经济组织产学合作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高校农村经济组织产学合作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C HI N A
C OL L E C TⅣE E C ONO MV
济组织产学合作模式选择博弈分析
一 刘 叶
摘 要: 文 章 建 立 高校 与 农 村 经 济 组 织 合作模式 。宋充( 2 O l O )  ̄出 知识转让 模式 成 本 包 括 知 识 管 理 成 本 和平台合作模式两种模式 。 公艳 ( 2 0 0 9 ) 将 3 . 产学合 作收益 : 高 校 收 益 来 源 于 农 易模 式 ) 讨价 还价模 型 . 分 析 农 村 经 济 组 校企合 作创新 模式 总结 为技 术协 作模 式 村 经 济 组 织 回报 : 农 村 经 济 组 织 收 益 是 知
分 配 比例 对 合 作 模 式 选 择 没 有 影 响 把产学合作模式 分为 : 成 果 交 易 模 式 和 研 2 . 高校 农 村 经 济 组 织 产 学 合 作 过 程 中 关键词 : 成 果 交 易模 式 :产 学合 作 模 发 合 作 模 式 . 为 了 研 究 方 便 成 果 交 易模 式 有 效 知 识 转 移 受 高 校 知 识存 量 、 农 村 经 济 仅考虑购买式 . 且研 发 合 作 模 式 仅 考 虑 双 组 织 吸 收 能 力 影 响 。 假 设 知识 转 入 方吸 收 向 联 合 体 合 作 模 式 。首 先 。 成 果 交 易 模 式 能 力 为 1 3 ( o < 3 1 < 1 ) , 知 识 转 出方 的 知 识 存 随 着现 代 农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农 村 经 济 中 农 村 经 济 组 织 只 是 向 高 校 购 买 知 识 成 量 为 , 则有效知识转移量 为 8 ・ k 。 组 织 作 为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的有 效 载 体 . 将 果 . 并通过 自己的应 用能 力和 对市场 的把 3 .博弈主体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社会 带 动 农 村 经 济 快 速发 展 。 目前 . 农 村 经 济 握 将 其产 业化 .具 有 快 速 灵 活 的特 点 。 以 关系 收益 。E 表 示经 济收 益 , 为有效 知 识转 为 了方 便模 型 求解 设 系数 组织面临农业生产绿色化 、 有机化 、 高效化 产 品为载体 进行 知识转 移可 以实现 知识 移 量 的一 次 函数 .

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博弈分析

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博弈分析

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博弈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由于其与政府的特定的关系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主从、一对多的博弈关系,究其根源在于利益诉求、合作风险、资源竞争和政府权责,提出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标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人才培养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方经济为突出特征的一种新型高校,其很大比例是由原来的高职高专升格而成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人才分为两大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又分为三小类: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工程型人才的理论水平高于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又高于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的应用,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其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都要高于技能型人才,属于高技能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

[1]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内外以应用型教育为主要定位的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2]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配合与服务,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但从另一视角分析,由于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是在各自既定的构架内发展,双方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3]因此,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过程中就存在互为博弈的过程。

二、政府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与从、一对多的博弈从博弈理论看,形成博弈关系的前提是:一方面,各方都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和目标,拥有独立作出决策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各方的利益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一方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对方的行为和目标实现。

[4]受市场经济和我国高等教育固有体制的限制,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方面诉求依法自主办学,积极参与产学研,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政府给予支持,这样形成了政府与地方应用型高校之间的复杂博弈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博弈论的相 关 理 论 , 建立了校企合作创新模 式选择的模型 , 并对其进行分析 , 探寻了模式选择
2] ; 的 最 优 合 约 安 排[ 仲 伟 俊、 梅 妹 娥、 谢园园
( ) 对产学研合作及其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系统 2 0 0 9 分类研究 , 然后从 企 业 的 视 角 实 证 分 析 目 前 我 国 企业产学研合 作 及 其 技 术 创 新 的 主 要 模 式
的速度逐渐降低 。
第2期
高宏伟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 解式 ( 得出这样一个条件 : 3 ) P- ( 1- s π θ θ E( A, B) T ρ ρ < θ < A) ρ( π s θ θ E( A, B) ρ
1 4 3
假设 3 学研认为企业诚信合作的概率为ρ T。 因为学研认为企 业 诚 信 合 作 的 先 验 概 率 越 大 , 越 有利于企业与学 研 之 间 资 源 与 能 力 的 交 流 , 有助 因此假设企业自 于企业增强自身 的 资 源 与 能 力 , 主创新成功的概率ρ( 与ρ 即 θ A) T 存 在 正 向 关 系, θ A) ρ( >0。 T ρ 假设 4 假设该项创新成功利润为 π, 企业自 。 对学研来说 , 主创新的期望收益为 π 企业 θ I( A) ρ 进行自主研发时 ,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净收益都 为 0; 企业进 行 产 学 研 合 作 时 得 到 的 期 望 利 润 的 , 。 则 学 研 得 到 的 分 配 比 例 为 1- 分配 比 例 为 s s 因此 , 产学研合作时 , 产方得到的期望利益为s π E ρ ( ) 学研得到的期望利益为 ( 1- s θ θ π θ A, B) T, E( A, ρ ρ θ B) T。 ρ 假设 5 企业选择技术 协 作 模 式 购 买 学 研 技 术成 果 的 价 格 为 P, 学研技术成果的保留价格设 则企业 选 择 技 术 协 作 模 式 的 期 望 收 益 为 为 VCE , 学研方的净收益为 P- P, VCE 。 π θ θ E( A, B) T- ρ ρ 假设 6 企业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机会成本为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条件
] 7 -8 。 本文应用博弈论的相 下的最优合约安排问题[
关理论, 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模型, 并对其进 行分析, 探寻合作模式选择的最优合约安排。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 一、 因素
1.双方目标 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合作动机决定了各方对合 作模式的选择 。 从微观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的基 产学研合作的动因是为了获取利益 , 本假设出发 , 但是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 , 还包括名誉 、 声 望等无法用货币度量的无形利益 。 一般来说 , 高校 和科研院所向社会提供两种产品 : 科学知识与技术 在使用上具有 知识 。 科学知识带有公共物品属性 , 非竞争 、 非排他的特性 ; 技术知识则属于私有商品
1] ; 的合作创新 过 程 [ 公 艳、 王 成 军、 窦德强( 2 0 0 9)
作创新模式的均 衡 利 润 的 方 式 , 为企业合作创新
4] ; ) 决策提供依据 [ 刘松 、 高长元 ( 依据合作 创 2 0 0 9
新中合作各方的地位差异总结了盟主型与联盟型 两种合作模式 , 探讨了盟主式合作模式和联盟式 合作模式的特征 及 其 适 用 条 件 , 并结合实例重点 研究了联盟式合作模式的组织机构和运营模式的
1 0] 。 导权和支配权 [
3.信息充分性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 企业 、 高校和科研院所 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双方之间信息 的不对称 。 具体 来 说 , 高校和科研院所所具有的 研发和人才优势 , 使得学研相对于企业处于信息 而企业在生产和商业化方面的优 的优势方地位 ; 势, 使得企业 处 于 信 息 的 优 势 地 位 。 在 合 作 过 程 信息优势方很 可 能 为 了 增 加 自 身 的 收 益 而 对 中, 信息进行扭曲 , 容易滋生合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2 2 θ θ E( θ θ E( A, B) A, B) ρ 说明产学研合作 ≤0,ρ 2 ≤0, 2 θ θ B A 创新成功概率增大的速度相对于资源与能力增强
地位的不同 , 进而产生可获得合作利益的差异 , 从 而对合作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 4.风险 产学研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的过程 。 产学研在合作过程中主要面临着 3 类风 险: 研发风险 、 生产及商业化风险 、 合作风险 。 研发 风险主要是指产学研合作创新时由于研发的不确 市场风险是指产学研 定性导致的研发收益不确定 ; 合作创新的成果在商品化开发过程中由于市场的 不确定而造成的合作收益不确定 ; 合作风险是指合 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 风险问题 , 从而影响合作各方可获得的利益 。 不同 合作模式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 , 产学研合作各方 合作模式选择的实质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 , 具体选择哪种模式 , 决定于各种合作模式风险和收
5] ; ) 构建方法 [ 谭峰 (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 对企 2 0 0 7
风险和风险分担 、 业合作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模式 、 动机和动因 、 伙伴的选择进行分析 , 建立博弈模型 为企业依据自 对产学研合术创新的决策提供理论
6] 。 支持 [
第4卷 第2期 2 0 1 1年4月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 o l . 4 N o. 2 A r. 2 0 1 1 p
)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o f T e c h n o l o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y g y g y(
( ) 文章编号 : 1 6 7 4-0 8 2 3 2 0 1 1 0 2-0 1 4 1-0 6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高宏伟
( ) 辽宁大学 商学院 ,沈阳 1 1 0 0 3 6
摘 要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高校 、 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一项制度安排 。 有效的合作模式能 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 。 基于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影 减少合作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 响因素的分析 , 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模型 , 对现实中常见的技术协作与合作 研发两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 , 得出合作各方资源与能力禀赋的差异和相互信任程度是决定产学 并以抚顺华海与清华大学的合作案例作为引证 。 研合作模式选择及其演变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 关 键 词 :产学研合作 ;合作创新 ;合作模式 ;技术协作 ;合作研发 ;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 : C 9 3 4; F 2 2 4 . 3 2 文献标志码 :A
[ ] 9
益的大小以及合作各方对待风险的偏好 。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是一个过程 , 企 业、 高 校和科研院所三 方 的 合 作 是 为 了 利 益 , 包括经济 。产学研三方在 见图 1) 利益与其他形式的利益 ( 利益的驱动下 , 根据自身与合作方的资源与能力 禀赋状况决定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合作方资源和能 力的耦合方式 , 当各方对资源与能力耦合方式的 偏好趋于一致时 , 产学研合作各方再依据信息的 充分性与对于风险的偏好来评价该种耦合形式的 期望收益 , 并根据 耦 合 方 式 的 期 望 收 益 来 决 定 最 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1 1] 2 5 。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合作各方在合作 中 行为 [
图 1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过程
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 二、 分析
1.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均衡 企业在产学研 合 作 中 面 临 着 两 种 选 择 : 自主 研发与合作研发 , 而合作研发中又分为技术协作 模式与合作研发模式 。 博弈中有以下假设条件 : 假设 1 大学与科研机 构 对 于 合 作 模 式 的 选 择偏好是相同的 , 所以将其归为博弈的一方 , 称为 学研方 ; 企业为博弈的另一方 。 假设 2 企业 的 资 源 与 能 力 禀 赋 为 θ 学研 A, 的资源与 能 力 禀 赋 为 θ B。 企 业 认 为 自 主 创 新 成 , 功的概率ρ 企业认为产学研合作创新 成 θ I= A) ρ( θ θ E( A, B) ρ 。 功的 概 率 ρ θ θ > 0, E =ρ ( A, B) θ A θ θ E( A, B) ρ 说明随着企 业 和 学 研 资 源 与 能 力 >0, θ B 的 增 强,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 成 功 的 概 率 逐 渐 增 大;
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 技术创 在经济全球化 、 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 也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 。 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依赖自身资源与能力进 合作创新成为 行技术创新活动 变 得 越 来 越 困 难 , 企业技术创 新 的 必 然 选 择 。 企 业 需 要 高 校 、 科研 而 院所的技术成果 实 现 技 术 创 新 获 取 竞 争 优 势 , 高校和科研院所 ( 以下简称学研 ) 也需要为所拥有 的技术成果找到 市 场 化 出 路 , 所以企业与学研之 间存在着资源与 能 力 的 相 互 依 赖 性 , 这也是产学 研合作 的 重 要 原 因 。 在 产 学 研 合 作 运 行 过 程 中 , 合作模式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同时也是矛盾突 出的问题 , 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经常因为模式选择 不当而 导 致 合 作 失 败 或 破 裂 。 因 此 , 选择一个公 正、 合理的合作模式就成为合作成功的关键 。 国内关于产 学 研 合 作 模 式 选 择 的 研 究 较 多 , ) 如罗炜 、 唐元虎 ( 认为 , 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协 2 0 0 2 作是大学与企业 合 作 创 新 的 两 种 主 要 方 式 , 并通 过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大学和企业
。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迅速变化 ,
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为核心的手 段 。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使获取的利润最大化 , 在合 作模式的选择过程中 , 企业更看重的是合作给企业 带来的收益与为此而发生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 。 因此 , 产学研合作组织的不同目标决定了对产学研 合作过程中合作模式的不同选择 。 2.资源与能力禀赋 资源与能力禀赋指企业 、 科研机构 、 高校之间 资金 、 设 备、 技 术、 人 才、 市 场、 管理等方面资源与 能力的初始实力 , 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之间资源 与能力禀赋的差距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 依据 , 同样也决定 了 产 学 研 合 作 创 新 过 程 中 的 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