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函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数学19.1 函数教案
19.1.1变量与函数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2.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过程性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2.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看图回答:(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二、探究归纳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02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解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也随着增长.问题3 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观察上表回答:(1)波长l 和频率f 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2)波长l 越大,频率f 就________.解 (1) l 与 f 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lf =300 000,或者说 l300000=f . (2)波长l 越大,频率f 就 越小 .问题4 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 表示圆的半径,S 表示圆的面积则S 与r 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 =_________.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 cm 、1.5 cm 、2 cm 、2.6 cm 、3.2 cm 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_________.解 S =πr 2.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 和气温T ,气温T 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y 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function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l300000=f ,问题4中的S =π r 2,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2)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利率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3)图象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constant ),如问题3中的300 000,问题4中的π等.三、实践应用例1 下表是某市2000年统计的该市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1)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2)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3)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解 (1)平均身高是146.1cm ;(2)约从14岁开始身高增加特别迅速;(3)反映了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年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平均身高是因变量.例2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圆的周长C 与半径r 的关系式;(2)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 (千米)和所用时间t (时)的关系式;(3)n 边形的内角和S 与边数n 的关系式.解 (1)C =2π r ,2π是常量,r 、C 是变量;(2)s =60t ,60是常量,t 、s 是变量;(3)S =(n -2)×180,2、180是常量,n 、S 是变量.四、交流反思1.函数概念包含:(1)两个变量;(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3.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五、检测反馈1.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2.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1)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它的面积S (cm 2)与这边上的高h (cm)的关系式是h S 25; (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α ;(3)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 元,x 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报纸的总价y (元)与x 间的关系是:y =ax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 (个)与单价a (元)的关系.4.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用x 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 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19.1.2 函数的图象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找出它的位置、由点的位置确定它的坐标;3.初步理解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含义.过程性目标1.联系数轴知识、统计图知识,经历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积极动手画图,达到熟练的程度,并充分感受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如图是一条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例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4,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2.5.知道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我们学过利用数轴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利用平面图形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二、探究归纳问题1例如你去过电影院吗?还记得在电影院是怎么找座位的吗?解因为电影票上都标有“×排×座”的字样,所以找座位时,先找到第几排,再找到这一排的第几座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电影院里的座位完全可以由两个数确定下来.问题2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同学的座位?解例如,××同学在第3行第4排.这样教室里座位也可以用一对实数表示.问题3要在一块矩形ABCD(AB=40mm,AD=25mm)的铁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0mm的圆孔,要求:(1)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B边的最短距离为5mm,(2)孔的圆周上的点与AD边的最短距离为15mm.试问:钻孔时,钻头的中心放在铁板的什么位置?分析圆O的中心应是钻头中心的位置.因为⊙O直径为10mm,所以半径为5 mm,所以圆心O到AD边距离为20mm,圆心O到AB边距离为10mm.由此可见,确定一个点(圆心O)的位置要有两个数(20和10).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为此,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如图),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rightangled coordinates system).通常把其中水平的一条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例如,图中的点P,从点P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和N.这时,点M在x轴上对应的数为3,称为点P的横坐标(abscissa);点N在y轴上对应的数为2,称为点P的纵坐标(ordinate).依次写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得到一对有序实数(3,2),称为点P的坐标(coordinates).这时点P可记作P(3,2).在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如图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三、实践应用例1在上图中分别描出坐标是(2,3)、(-2,3)、(3,-2)的点Q、S、R,Q(2,3)与P(3,2)是同一点吗?S(-2,3)与R(3,-2)是同一点吗?解Q(2,3)与P(3,2)不是同一点;S(-2,3)与R(3,-2)不是同一点.例2写出图中的点A、B、C、D、E、F的坐标.观察你所写出的这些点的坐标,回答:(1)在四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2)两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征?解A(-1,2)、B (2,1)、C (2,-1)、D (-1,-1)、E (0,3)、F (-2,0).(1)在第一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正数;在第二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在第三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负数;在第四象限内的点,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2)x轴上点的纵坐标等于零;y轴上点的横坐标等于零.说明从上面的例1、例2可以发现直角坐标系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能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反之,任何一对有序实数在直角坐标系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也就是说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A(2,-3),分别找出它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并写出这些点的坐标.观察上述写出的各点的坐标,回答:(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解(1)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2)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相同;(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纵坐标也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例4在直角坐标平面内,(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分析 如图,P 为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任一点,作PM ⊥x 轴于M ,在Rt △PMO 中,∠1=∠2=45°,所以|OM |=|MP |,则P 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绝对值相等,又因为P 点位于第一象限内,OM 为正值,MP 也为正值,所以P 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同样若P 点位于第三象限内,则OM 为负值,MP 也为负值,所以P 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也相同.若P 点为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则OM 与MP 一正一负,所以P 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 (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四、交流反思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画法;2.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的方法;3.在四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两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4.分别关于x 轴、y 轴及原点的对称的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五、检测反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3)和(3,2)表示同一点;(2)点(-4,1)与点(4,-1)关于原点对称;(3)坐标轴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至少有一个为0;(4)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均为正数.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顺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起来,并将最后一点与第一点连起来,看看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0 211 211 2133 2113 2126 216 18 06 16 213 2123 2111 ,2131 21),0 ,21(------- 3.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A (-3,-5),B (6,-7),C (0,-6),D (-3,5),E (4,0).4.填空:(1)点P (5,-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2)点P (3,-5)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3)点P (-2,-4)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5.如图是一个围棋棋盘,我们可以用类似于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表示各个棋子的位置.例如,图中右下角的一个棋子可以表示为(12,十三).请至少说出图中四个棋子的“位置”.。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精品教学设计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2. 内容解析本节内容为《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和找规律的基础上,学生对变量和常量已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通过生活实例的感悟,由具体到抽象,抽象出量的意义,并对量进行分类得出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归纳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同时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体会建模思想,为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达方式、函数的取值范围及函数的应用做出铺垫,为《一次函数》全章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理解量的意义,逐步形成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并能指出实际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理解量的意义、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并能指出实际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2)在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学会分辨不同表达方式中的变量与常量,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思维过程,体会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2. 目标解析本节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体会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感受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渗透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表格、关系式及图象让学会生认识运动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概念,进而认识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达成目标(1)的标志:在探究过程中,正确找到变量与常量,并找出变化规律;达成目标(2)的标志:在练习和拓展中,找到图表中隐藏的变量与常量,能读取不同的数量关系和表达方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字母表示数中,接触过当字母取值变化时,代数式的值随之变化,但学生对量的意义较为模糊.学生在生活中具有对两个量之间关联的体验,如气温随时间变化等,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定义理解困难不大,但是对变化中的单值对应关系及在变化过程中寻找变量与常量较难把握,特别是函数中的“唯一确定”仅局限于通过公式求出的唯一值,对不能用公式求出值的单值对应关系难以理解.因此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以及变量与常量的相对性.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从学生学过的小学课文《秋天来了》,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让学生会用“变”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李强的活动情境为主线引出生活中的变化事例,发现生活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引出变量与常量,在事例中感悟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现象,为刻画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形成函数概念做出铺垫.以大量生活问题题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以及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分类、归纳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结合式子、表格和图形给学生多种变量对应关系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使用变量与常量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数学问题,积累抽象思维的经验,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函数 教案
19.1.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简单实例,学生初步感知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存在一类变量可以用函数方式来刻画,能举出涉及两个变量的实例,并指出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体会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能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题,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乐趣。
学生初步感知实际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感知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学科。
重点: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难点:怎样理解“唯一对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周围的事物都是运动的。
例如,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这一问题,此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学生都很容易理解。
再例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这几个问题中都涉及两个量的关系,地球的位置与时间,温度与高度,年龄与时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气温问题:下图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看图回答:(1)这天的8时的气温是℃,14时的气温是℃,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2)这一天中,在4时~12时,气温(),在16时~24时,气温()。
A.持续升高B.持续降低C.持续不变思考:(1)气温随的变化而变化,即T随的变化而变化;(2)当时间t取定一个确定的值时,对应的温度T的取值是否唯一确定?2、当正方形的边长x分别取1、2、3、4、5、6、7,……时,正方形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3、某城市居民用的天然气,1m3收费2.88元,使用xm3天然气应缴纳费用y=2.88x ,当x=10时,缴纳的费用为多少?思考:上述三个问题,分别涉及哪些量的关系?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问题中,当一个量取了确定的值之后,另一个量对应的能取几个值?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变化的量叫作变量;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如正方形的面积……).并且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且它的对应值只有一个。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一次函数 19.1 变量与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教案
售出票数x
100
120
140
160
180
……
票房收入y
①找一名学生填表,让学生一起分析y与x是不是单值对应关系;
②描述y与x的单值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训练,尝试初步理解单值对应的含义.
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圆的半径r 厘米 ,圆的面积为S 平方厘米,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
(4)思考问题4中,矩形的宽y为自变量,矩形的长x是y的函数是否正确
①强调辨别函数的关键是:是否有两个变量,并且变量是否是单值对应关系;
②补充说明:一般地,主动变化的量是自变量,随之变化的量是函数。
【设计意图】借此例,将自变量与函数互换,说明只要满足单值对应,就可以用函数来表示这种关系,灵活理解函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道例题,使学生学会根据定义判断函数关系,经过反复训练,突破难点.
4、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它到原点的距离记为 x,它的坐标记为 y,y 是 x 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说明点的坐标y与绝对值x不是单值对应关系,所以不是函数;但反过来,x却是y的函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升华对函数定义的理解.
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吨,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 x 吨,月应交水费为 y 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分,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 分,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
变量与函数(2)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y=10-x.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21x y.二、探究归纳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分析 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 问题3,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MA 长度为0cm ,随着△ABC 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 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时,MA 长度达到10cm .解 (1)问题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问题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90;问题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 =60t , S =πR 2.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 =πR 2中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 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 >0.对于函数 y =x (30-x ),当自变量x =5时,对应的函数y 的值是y =5×(30-5)=5×25=125.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 =5时的函数值.三、实践应用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 y =3x -1; (2) y =2x 2+7;(3)21+=x y ; (4)2-=x y .分析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只能取使式子有意义的值.例如,在(1),(2)中,x 取任意实数,3x -1与2x 2+7都有意义;而在(3)中,x =-2时,21+x 没有意义;在(4)中,x <2时,2-x 没有意义.解 (1)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3)x 的取值范围是x ≠-2;(4)x 的取值范围是x ≥2.归纳 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分母中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式子;(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例2 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 (元)关于用电度数x 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 2,设它的底边长为x (cm),求底边上的高y (cm)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一个半径为10 cm 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 (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 (cm 2),求S 关于r 的函数关系式.解 (1) y =0.50x ,x 可取任意正数; (2)xy 40=,x 可取任意正数; (3)S =100π-πr 2,r 的取值范围是0<r <10.例3 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解 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 2,MA 长为x cm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1x y = 当x =1时,211212=⨯=y 所以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21cm 2.例4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1)y = 2x -5 ; (2)y =-3x 2 ; (3)12-=x y ; (4)x y -=2. 分析 函数值就是y 的值,因此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解 (1)当x = 2时,y = 2×2-5 =-1;(2)当x = 2时,y =-3×22 =-12;(3)当x = 2时,y =122-= 2; (4)当x = 2时,y =22-= 0.四、交流反思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五、检测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 ,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 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 .求y 和x 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 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 (元)与n 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 cm ,求它的面积S (cm 2)与它的一边长x (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 时这个矩形的面积.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y =-2x -5x 2; (3) y =x (x +3); (3)36+=x x y ; (4)12-=x y .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 =10t +2t 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4.当x =2及x =-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 y =(x +1)(x -2);(2)y =2x 2-3x +2; (3)12-+=x x y .。
《变量与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因为数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一个关系式中,常量是数,而字母可以取相应变化的值,所以变量是字母。
下列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①y=0.4x常量:变量:②a=3+2.4b常量:变量:③C=2πR常量:变量:④V=6abc常量:变量:2、函数的相关概念:P73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____个变量___与___,并且对于____的每一个确定的值,____都有___________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是_________,y是 x的______.如果当x=a 时,对应的y=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_______.P74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_________.x/h 1 2 3 4 (x)y/km 60 120 180 240 (60x)在上述汽车行驶的过程中, y与x的关系式是_________,这其中有____个变量,给一个x,得____个y,所以____是自变量,_____是_____的函数。
x=1时,y的函数值是60;x=2时,y的函数值是120;x=3时,y的函数值是_______;x=4时,y的函数值是_______。
函数解析式即y与x的关系式:___________.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指出自变量。
①y=0.4x 两个变量x和y,给一个x,得一个y,所以,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②y=±x 反例:当 x=1时,y=±1,给一个x,得两个y,所以y不是x函数。
③y2=x 问题前置的目的。
左题由组代表抢答,并计入本组竞赛成绩,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纠偏改错。
2、学生齐读并齐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纠偏改错。
①②③④是难点题目,教师先讲解,学生讨论研究。
反例:(±3)2=9,当 x=9时,y=±3,给一个x,得两个y,所以y不是x的函数。
变量与函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课题: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19.1.1变量与函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第一单元第一小节,教师用书上建议本单元内容3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变量与常量的概念,第2课时介绍函数的概念,第3课时介绍函数解析式和求函数值.本节课是第2课时.(二)内容解析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概念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找规律、不等式、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基础上,继续探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概念,同时为后续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做铺垫. 函数概念学习过程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从实例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二、教学目标及目标解析(一)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3)感受函数概念的形成全过程,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二)目标解析(1)能从具体实例(包括解析式、表格、图像)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实例.(2)以若干典型具体实例为背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展开分析各实例的属性,学会从中抽象变量之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维,概括共同本质属性,体会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的全过程,归纳得出“函数”概念.(3)体会在不同背景下变量呈现的多种形式中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函数概念、从图像表达中发展直观想象、返回生活实例数学建模.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多方面数学核心素养.三、学生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在初中也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而且在生活中也具有对两个量之间关联的体验。
另一方面:我所执教班级的部分学生有校外培优,提前接触过能用解析式表达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相关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9章 一次函数-19.1.1 变量与函数
19.1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常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7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2.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是否发生变化.3.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解:早场电影票房收入:150×10=1500(元),日场电影票房收入:205×10=2050(元),晚场电影票房收入:310×10=3100(元), 关系式:y =10x .4.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 cm ,每1 kg 重物使弹簧伸长0.5 cm ,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 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解:挂1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1×0.5+10=10.5(cm), 挂2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2×0.5+10=11(cm), 挂3 kg 重物时弹簧长度:3×0.5+10=11.5(cm), 关系式:L =0.5m +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与球的半径R 的关系式是S =4πR 2;(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x 千克与所付款W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W =1.8x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怎样区分? 【解答】(1)S =4πR 2,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3)h =12gt 2(其中g 取9.8 m/s 2),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4)W =1.8x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军用50元钱去买单价是8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Q (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x 之间的关系是( C )A .Q =8xB .Q =8x -50C .Q =50-8xD .Q =8x +502.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 (时)与他的速度v (千米/时)满足v t =s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A .s 是变量B .t 是变量C .v 是变量D .s 是常量3.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 份报纸的总价为y 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份数/份 1 2 3 4 5 6 7 100 价钱/元0.40.81.21.62.02.42.840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y =0.4x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常量是报纸的单价,变量是报纸的份数.4.先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2)一个铜球在0 ℃的体积为1000 cm 3,加热后温度每增加1 ℃,体积增加0.051 cm 3,t ℃时球的体积为V cm 3;(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度,试用x 表示底角y 的度数. 解:(1)α=90°-β.90°是常量,α、β是变量.(2)V =1000+0.051t .其中1000,0.051是常量,t 、V 是变量.(3)y =180-x 2 =90-x 2(0<x <180°).其中90,12 是常量,x 、y 是变量.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10 cm ,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互动探索】根据图形及题意所述可得出重叠部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MA 的长度可得出y 与x 的关系,再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得出常量与变量.【解答】由题意知,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让△ABC 向右运动,两图形重合的长度为AM =x cm.∵∠BAC =45°,∴S 阴影=12·AM ·h =12AM 2=12x 2,则y =12x 2,0≤x ≤10.其中的常量为12,变量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 2与MA 的长度x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到等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区分其中常量与变量可根据其定义判别.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常量与变量⎩⎪⎨⎪⎧定义判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函 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 2.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3.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1.经历回顾思考过程,提高归纳总结概括能力.2.通过从图或表格中寻找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提高识图及读表能力,体会函数的不同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 2.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2~P7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3.对函数的理解,要抓住三点:(1)两个变量;(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都有唯一的一个值与其对应.4.使得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条件:(1)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2)使函数所代表的实际问题有意义.5.对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如当x =a 时,y =b ,函数有唯一的值b 与之对应,则这个对应值b 叫做x =a 时的函数值.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分析】长方形的宽一定,它是常量,而面积=长×宽,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若长改变,则面积也改变,故A 选项是函数关系;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216,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16是常量,故B 选项是函数关系;等腰三角形的面积=12×高×底,底边长与面积虽然是两个变量,但面积公式中还有底边上的高,而这里高也是变量,有三个变量,故C 选项不是函数关系;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周长与其半径是函数关系,故D 选项是函数关系.【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变量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例2】根据如图所示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入x 的值为52,则输出的函数值y 为( )A .32B .25C .425D .2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函数解析式,怎样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不同,又怎样求函数值呢?【分析】∵2<52<4,∴将x =52代入函数y =1x ,得y =25.【答案】B【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所给的自变量的值结合各个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再代入计算.【例3】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1)y =2x -3; (2)y =31-x ; (3)y =4-x ; (4)y =x -1x -2.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答】(1)全体实数. (2)分母1-x ≠0,即x ≠1. (3)被开方数4-x ≥0,即x ≤4.(4)由题意,得⎩⎪⎨⎪⎧x -1≥0,x -2≠0, 解得x ≥1且x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分母的要满足分母不能为0,有根号的要满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是( C ) A .水稻的产量与用肥量 B .小明的身高与饮食 C .球的半径与体积 D .家庭收入与支出2.如图,△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 cm ,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BC ,因变量是 △ABC 的面积;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三角形的面积y (cm 2)可以表示为y =3x ; (3)当底边长从12 cm 变到3 cm 时,三角形的面积从36cm 2变到9cm 2; (4)当点C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解:当点C 运动到中点时,三角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3.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 kg 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 cm ,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 kg 物体,弹簧伸长0.5 cm ;(2)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30 cm ,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 (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 (cm 3)也随之改变.解:(1)y =10+12x (0<x ≤10),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自变量的函数.(2)V =30a 2(a >0),其中a 是自变量,V 是自变量的函数.4.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 时间 (秒) 012345678910速度 (米/秒)0.31.32.84.97.611.014.118.424.228.9(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 的变化,v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 每增加1秒时,v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时,v 的增加量最大? (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解:(1)上表反映了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速度是因变量.(2)如果用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 的变化,v 的变化趋势是v 随着t 的增大而增大.(3)当t 每增加1秒,v 的变化情况不相同,在第9秒时,v 的增加量最大. (4)120×10003600=1003≈33.3(米/秒),由33.3-28.9=4.4,且28.9-24.2=4.7>4.4,所以估计大约还需1秒.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水箱内原有水200升,7:30打开水龙头,以2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t 分钟时,水箱内存水y 升.(1)求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7:55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 (3)何时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探索】(1)根据水箱内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0列不等式求出t 的取值范围;(2)当7:55时,t =55-30=25,将t =25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可;(3)令y =0,求出t 的值即可.【解答】(1)∵水箱内存有的水=原有水-放掉的水, ∴y =200-2t .∵y ≥0,∴200-2t ≥0, 解得t ≤100, ∴0≤t ≤100,∴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00-2t (0≤t ≤100). (2)∵7:55-7:30=25(分钟),∴当t =25时,y =200-2t =200-50=150(升), ∴7:55时,水箱内还有水150升. (3)令y =0,即200-2t =0,解得t =100. 100分=1时40分,7时30分+1时40分=9时10分, 故9:10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就是将自变量x 的值带入解析式,求代数式的值;(2)已知函数解析式并给出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x 的值,实际上就是解方程.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函数⎩⎪⎨⎪⎧概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值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1.1.2函数”教学设计(优秀篇))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9.1.1(2)函数”姓名:白鸽工作单位:大通东峡民族中学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在具体实例(解析式、表格、图像)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2.能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发现、归纳其单值对应的特征,概括函数的概念3.在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函数的概念学习难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变量和常量,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然后以学生熟知的,比较感兴趣的四道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师生一起分析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概括变量的联动性。
接下来研究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还可以通过查表和图像唯一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突出函数的本质属性,剥离“用公式表示变量关系”这一非本质属性。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加以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前温故1.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min,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
此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为什么?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2.变量为t和w常量为0.2和30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再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合作探究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各有几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的?(1)如图,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行驶的里程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以下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变化过程(1)中,存在两个变量s,t,s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19.1.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二节课的内容。
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块新的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又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补充大量的实例来充实本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到。
所举的实例也都能在认识函数的时候用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奠定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以及结合实际问题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1.说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学生体会与实验,思考与探索。
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说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9.1.1【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人教版)
《19.1.1变量与函数》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进一步研究运动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观察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进一步讨论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用解析法和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初步体会用函数描述和分析运动变化规律.
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
2.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3.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4.从典型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概念.
5.了解解析法和列表法,并能用这两种方法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6.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7.会初步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讨论变量的变化情况.
1.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
2.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
3.用解析法和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确定简单实际问题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统领全章:
1.观察图片,体会变化:
【活动导语】“万物皆变”——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1.1节的内容,属于初中数学的函数单元。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对代数表达式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变量的概念和函数的定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引入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和表示简单的函数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出函数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3.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变量与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性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两个方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 第2课时 函数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函 数1.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重点)2.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研究和此有关的问题——函数.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函数 【类型一】 函数的定义下列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A .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B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C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D .圆的周长与半径解析:A 中,长方形的宽一定.它是常量,而面积=长×宽,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若长改变,则面积也改变,故A 选项是函数关系;B 中,面积=(周长4)2,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变量,16是常量,故B 选项是函数关系;C 中,面积=12×底边上的高×底边长,底边长与面积虽然是两个变量,但面积公式中还有底边上的高,而这里高也是变量,有三个变量,故C 选项不是函数关系;D 中,周长=2π×半径,圆的周长与其半径是函数关系.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函数关系,就看是否存在两个变量,并且在这两个变量中,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函数,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变量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类型二】 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解析式以及自变量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1)一个弹簧秤最大能称不超过10kg 的物体,它的原长为10cm ,挂上重物后弹簧的长度y (cm)随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的变化而变化,每挂1kg 物体,弹簧伸长0.5cm ;(2)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30cm ,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a (cm)改变时,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 (cm 3)也随之改变.解析:(1)根据弹簧的长度等于原长加上伸长的长度,列式即可;(2)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出函数式.解:(1)y =10+12x (0<x ≤10),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自变量的函数; (2)V =30a 2(a >0),其中a 是自变量,V 是自变量的函数.方法总结:函数解析式中,通常等式的右边的式子中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式左边的那个字母表示自变量的函数.探究点二:自变量的值与函数值【类型一】 根据解析式求函数值根据如图所示程序计算函数值,若输入x 的值为52,则输出的函数值为( )A.32B.25C.425D.254解析:∵x =52时,在2≤x ≤4之间,∴将x =52代入函数y =1x ,得y =25.故选B. 方法总结:根据所给的自变量的值结合各个函数关系式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再代入计算.【类型二】 根据实际问题求函数值小强想给爷爷买双鞋,爷爷说他的脚长25.5cm ,若用x (单位:cm)表示脚长,用y (单位:码)表示鞋码,则有2x -y =10,根据上述关系式,小强应给爷爷买________码的鞋.解析:∵用x 表示脚长,用y 表示鞋码,则有2x -y =10,而x =25.5,则51-y =10,解得y =41.方法总结:当已知函数解析式时,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当已知函数解析式,给出函数值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解方程.探究点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类型一】 确定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写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y =2x -3;(2)y =31-x; (3)y =4-x ;(4)y =x -1x -2. 解析:当表达式的分母不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当函数的表达式是偶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解:(1)全体实数;(2)分母1-x ≠0,即x ≠1;(3)被开方数4-x ≥0,即x ≤4;(4)由题意得⎩⎪⎨⎪⎧x -1≥0,x -2≠0,解得x ≥1且x ≠2.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分母的要满足分母不能为0,有根号的要满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类型二】 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解析式的取值范围水箱内原有水200升,7:30打开水龙头,以2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t 分钟时,水箱内存水y 升.(1)求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7:55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3)几点几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解析:(1)根据水箱内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0列不等式求出t 的取值范围;(2)当7:55时,t =55-30=25(分钟),将t =25分钟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可;(3)令y =0,求出t 的值即可.解:(1)∵水箱内存有的水=原有水-放掉的水,∴y =200-2t .∵y ≥0,∴200-2t ≥0,解得t ≤100,∴0≤t ≤100,∴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00-2t (0≤t ≤100);(2)∵7:55-7:30=25(分钟),∴当t =25分钟时,y =200-2t =200-50=150(升),∴7:55时,水箱内还有水150升;(3)当y =0时,200-2t =0,解得t =100,而100分钟=1小时40分钟,7点30分+1小时40分钟=9点10分,故9点10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三、板书设计1.函数的概念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全体,叫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函数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常量与变量”的回顾与思考,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辨析识别等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新人教版[1]1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案19.1.1变量教具;课件, 直尺, 三角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增强对变量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 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世界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思想重点: 变量与常量难点: 对变量的判断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 绳圈,教学说明:本节渗透找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试列简单关系式教学设计:引入:新课:问题: (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 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 日场售出票205张, 晚场售出票310张, 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 票房收入为y元, 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 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 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 如果弹簧原长10cm, 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 怎样用含重物质量 m(单位: 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 cm)?(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 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 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 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
记积的值, 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 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1)范例: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 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 哪些量是变量, 哪些量是常量?(2)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 求矩形的面积S (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3)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 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 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银行规定: 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元)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掌握。
3.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的存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发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练习题库: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阐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像和应用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图像、单调性、极值、拐点等概念,以及函数图像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掌握函数单调性、极值和拐点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对于图像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函数图像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单调性、极值、拐点等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掌握函数单调性、极值和拐点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
2.单调性、极值、拐点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3.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和总结函数图像的性质和应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创设有趣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动画等。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情境。
3.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起函数图像的基本形状,如直线、抛物线、正弦曲线等,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函数图像有哪些特征呢?”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或动画,呈现一些函数图像,如y=x²、y=sin x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像的形状、单调性、极值、拐点等特征,同时进行讲解和解释。
19.1.1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一部分,主题为“函数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函数的定义:介绍函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函数的表示方法:学习图像法、表格法和解析式法表示函数,并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3.函数的性质:探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能力。
举例解释:
-函数定义:通过实际例子(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让学生明确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决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
-函数表示方法:以一次函数为例,展示如何从图像、表格和解析式三种方式来描述同一个函数,强调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函数性质:以二次函数为例,讲解如何判断其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函数图像。
-函数定义:强调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函数的输入和输出概念。
-函数表示方法:掌握图像法、表格法和解析式法,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函数性质: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核心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分析函数。
-实例应用:学会将函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建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函数教案新人教版
19.1.1函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变量、常量必须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四、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开头语: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千变万化的世界,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关一种量随另一种量变化的知识,共同见证事物变化的规律.(二)讲授新课问题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 s 千米,行驶时间为 t 小时,先填下面的表,再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2.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问题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3: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有重物质量m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L.L=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随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问题4: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2.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r=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___ 随___的变化过程.变量(variable):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函数》教案
⼈教版初中数学⼋年级下册19.1.1《函数》教案变量与函数的教学设计知识技能⽬标1.掌握常量和变量、⾃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2.了解表⽰函数关系的三种⽅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会⽤解析法表⽰数量关系.3.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变量取值的限制;4.掌握根据函数⾃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标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2.引导学⽣联系代数式和⽅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3.使学⽣在探索、归纳求函数⾃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4.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法.重难点重点:1.认识变量与函数 2.⽤式⼦表⽰变量间关系 3.理解函数的概念4.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难点:1.⽤含有⼀个变量的式⼦表⽰另⼀个变量 2.正确理解函数概念中“唯⼀对应”关系.3.确定简单事迹问题中函数的⾃变量取值范围.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西沃电⼦⽩板、教学助⼿软件教学过程⼀、发现规律座位在教室⾥是不变的,⽽⽑主席说坐地⽇⾏⼋万⾥,我们其实在运动着。
揭⽰——万物皆变。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设计意图:让学⽣从⽣活中体会【静→动→规律】的过程。
⼆、探索规律【※初步探究:从世间万物中抽象出变量】s,⾏使时间为t.2.事件中有⼏个数值发⽣改变的量?有⼏个数值不变的量?3.变量与常量的定义。
4.变量与常量在⽣活中的例⼦有哪些?5.写出下列两式的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与常量.(1)设圆的⾯积为s,半径为r,则s怎样⽤r来表⽰呢?(2)已知圆柱体的底⾯积为9平⽅⽶,⾼为h,则体积V怎样⽤底⾯积与h表⽰呢?【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常量和变量,为研究函数的概念做好铺垫.问题:上述⼏个例⼦中的变量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两个变量联系的⾓度,试着描述这种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前⼏个例⼦的思考与分析,让学⽣从表达式的⾓度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完成对函数概念内涵第⼀次抽象认识.【※深⼊探究:从多个变量中缩⼩研究范围,探求两个量之间的联系(⽣成性及对应关系)】例2:下⾯是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30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的⾦牌数统计届数x 26 27 28 29 30⾦牌数y 16 28 32 51 541. 表格中有变量吗?是什么?2. 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有上⾯我们描述的关系吗?3. 随着届数数值的变化,⾦牌数怎么样变化?4. 你能写出届数x与⾦牌数y之间的表达式吗?例3:宜昌空⽓质量历史趋势图问题:1.图像中有变量吗?是什么?2.你能写出空⽓质量指数与⽇期的表达式吗?这两个变量之间有前⾯我们描述的关系吗?3.上⾯总结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是否准确,该如何描述两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牌得数表格和例3的空⽓质量图像,让学⽣从对函数的解析式理解过度到函数概念是两个变量间互相依赖关系的认识,完成对函数概念内涵的第⼆次抽象认识.例4:宜昌的出租车是这样计费的:在不超过两公⾥的情况下,收取基价6元;超过两三公⾥后,超过部分每0.5公⾥按0.7元计费.问题:1.在⾥程不超过两公⾥的情况下,⾥程改变,钱数改变吗?2.这个例⼦与我们总结出的关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盾吗?3.那应如何进⼀步完善我们刚才给出的结论呢?【设计意图】通过出租车计费的例⼦,让学⽣从函数概念的变量的依赖关系过度到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完成对函数概念内涵的第三次抽象认识.三、归纳规律【※精准探究:提炼和理解两个变量的“唯⼀对应”关系】1.回放前⾯四个例⼦,让学⽣讨论这四个例⼦的关键点.如例1,(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当t=1时,s=?当t=7时,s=?(2)每给定t的⼀个值时,s的值会怎样?2.归纳、抽象出函数的定义:在⼀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变量,y是x的函数.【设计意图】通过学⽣⾃⼰归纳总结,让学⽣经历概念形成过程,最终由学⽣将关键点串联起来,形成现⾏初中函数定义,完成对函数概念内涵的第四次完整认识.3.强调函数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让学⽣对照着前⾯的四个例⼦认识“确定”与“唯⼀确定”这两个关键词.4.给出反例,巩固概念例5 (1)寄信:⼀个信封上有两个地址“英杰学校梁忱忱⽼师收”以及“伍家区教研室黄晓庆⽼师收”,此时邮递员还能把信发出去吗?(2)寄信:有三个信封上都写着同⼀个地址“英杰学校万青松⽼师收”,此时邮递员能把信发出去吗?【设计意图】通过明晰关键词,帮助学⽣明确概念;通过寄信的实际问题,引出“⼀对⼀”与“多对⼀”的问题,让学⽣进⼀步理解函数的定义.5练习:P是数轴上的⼀个动点,它所表⽰的实数是m,P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s.(1)s是m的函数吗?为什么?(2)m是s的函数吗?为什么?四、应⽤规律例6:汽车油箱中有汽油50L. 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驶路程x(单位:km)的增加⽽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 L/km.(教材P73页例1)(1)写出表⽰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2)指出⾃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汽车⾏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解:(1)y=50-0.1x(2)由题0.1x≤50 且x≥0所以0≤x≤500(3)当x=200时,y=50-0.1×200=30所以汽车⾏驶200km时,油箱中还有30L汽油.由此引出函数值和解析式的概念.练习:教材P74页练习第1、2题⼩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变量与函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解析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并会通过自变量的值确定函数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正确写出函数关系式,给出自变量的值确定函数值。
【教学方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过渡】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学习了变量与常量的基本概念。
那么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呢?(学生回答)【过渡】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来看几个问题,找出其中的变量与常量吧,并列出变量间的关系式。
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千米,行驶时间为t 小时,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学生回答)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 元,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
(学生回答)问题三圆形水波慢慢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用含r的式子表示圆的面积S。
(学生回答)问题四 用10 m 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 ,用含x 的式子表示它的邻边长y 。
(学生回答)【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快速的分辨常量与变量。
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讲过,一个问题一般存在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这种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 新课探究 1 思考课件展示问题(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 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学生回答)(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x 与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吗? 年份 x人口数y /亿198410.34198911.061994 11.761999 12.52201013.71(学生回答)2归纳总结(1)函数是研究什么的呢?函数是反映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
【过渡】因此,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
那么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就称之为函数关系。
(2)什么是函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练习一探究问题一 判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学生回答)例1 下列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 ) A .y =13x B .y =-x 2 C .y =±x D .5x +y =0例3 下列表格中反映的量,能表示x 是y 的函数是( ) y 1 2 3 4 5x22222A B y 1 2 3 4 5 x22.54-16C D【过渡】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很多问题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归纳总结] 判定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的几个要素:①一个变化过程;②两个变量;③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函数关系中不可以一个自变量值对应多个函数值,如y12341x234y 2 2 2 2 2 x12345A x y OB xy O C xy O DxyOy =±x ,但允许多个自变量值对应一个函数值,如y =x2.现在,大家跟我一起看一下例1吧。
讲解课本例1.三 例题分析讲例:汽车油箱有汽油50 L ,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 (单位:L )随行驶路程 x (单位:km )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油耗为0.1L/km. (1)写出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汽车行驶200 km 时,油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解:(1)关系式为:y=50-0.1x ; (2) 0≤x ≤500;(3)当x=200时,y=50-0.1×200=30,所以汽车行驶200 km 时,油箱中还有30L 汽油.(3)、什么叫函数解析式?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函数解析式。
例如:(1)s=60t ;(2)y=10x ;(3)S=πr ²;(4)x y -=210; (5)y=50-0.1x练习二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1、改变正方形的边长 x ,正方形的面积 S 随之变化; (学生回答)2、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 y (单位:m3)随注水时间 x (单位:min )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回答)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y (单位:m2)随这个村人数 n 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回答)4、水池中有水10L ,此后每小时漏水0.05L,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如何书写函数解析式?1、认真审题,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2、按照相等关系,写出含有两个变量的等式3、将等式变形为用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变量。
探究问题二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学生回答)[归纳总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整式和奇次根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②分式中,分母不能为零;③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④零指数、负整数指数中,底数不为零;⑤实际问题中,自变量除了满足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探究问题三 确定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对于自变量x 在取值范围内的某个确定的值a ,x 的函数y 所对应的值为b,即当x=ay=b 时,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四课堂自测 练习三1、求下列函数关系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当x=2时的函数值。
xx x y -+--=311(学生回答)2、梯形的上底长2 cm,高3 cm,下底长x cm 大于上底长但不超过5 cm,写出梯形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学生回答)3、我市白天乘坐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坐里程不超过3公里,一律收费8元;超过3公里时,超过3公里的部分,每公里加收1.8元;设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为x (公里)(x 为整数),相对应的收费为y (元).(1)请分别写出当0<x ≤3和x >3时,表示y 与x 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x=2和x=6时对应的y 值;(2)当0<x ≤3和x >3时,y 都是x 的函数吗?为什么?(学生回答)4.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200 km 的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平均速度为60 km /h ,乙的平均速度为 40 km /h ,当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都停止运动,设甲车的运动时间为x (h ),甲、乙两车相距为y (km ).(1)写出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 (2)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当甲车行驶1h 时,两车相距多远?(4)求当两车相距50 km 时,甲车行驶的时间 . (学生回答) 五 课堂小结1.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探究一:判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探究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 函数解析式 描述自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叫函数关系式。
函数解析式的书写3 函数值: 如果x=a 时y=b,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
探究三:确定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 六 布置作业课本82页第4、5、7题 课本83页第10、11题 七 板书?为何值时,函数值为)当?(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多少当已知函数例223)1(,4135x x x y =-=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 复习导入 三 自变量课堂自测 变量与常量八课后反思本节以活动的形式推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主导课堂,所以一定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和思路,使课堂能放且能收。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整节课是一个动眼观察、动脑归纳、巩固应用的动态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
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教学完后,对新教材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