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
专题练习:1、语言的准确性a某个加点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方法:先回答好或不好,再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这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去掉后意思变为……与原文的意思不符,表意不准确了。
b变式:某个加点的词换为另外的词可以吗?为什么?方法:先说可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换后词语的意思,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换后意思改变了,表意不准确了。
例题:1、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句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2、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3、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句中的依次可以去掉么?为什么?5、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
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6、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
至少可以删去吗?为什么?7、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事务的细胞结构。
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8、它是目前为止....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
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9、它的唯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
中唯一能删去吗?为什么?10、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1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经常..在高处活动。
经常能否删去,为什么?1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
能否删去,为什么?1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1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几乎可以去掉么,为什么?15、桌子也就应运而生了,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把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6、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一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为什么?。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严谨性。
例1:(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中国石拱桥》“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的大拱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语言讲究分寸,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例2: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准确,有时需要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1: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重新焕发生机。
“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
例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石拱桥像虹”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桥洞的形状,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到石拱桥的外观。
综上所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趣味。
语言准确性常见题型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句:A、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B、找有概数的词句(大约、左右、至少、最多、大概)C、找限制性词语(大多、可能、也许、目前)2、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讲义+试题)(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技巧】1、词语在句中意思的考查。
2、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A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B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 C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
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
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
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
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
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容易地说,要睡四五个月。
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
“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
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
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花不下雨,它要“夏眠”。
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二十个月。
等到天气暖了又不下雨,蜗牛才推开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
说明文常考题型解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表示约数 约、大约、近(30 米)、(30 米)上下、左右……
2.表示确数 3.表示程度 4.表示时间
30 倍、30%、一千二百 年 最…(多…)、至多、几乎、全部…… 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
5.表示范围 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
6.表示频率 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往往……
(二)常见的考查方式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或“加点字词好在哪里?”)
实战演练 C
意思会发生“变最化多。”表示程度上的限定,如果删除的话,原句就变成了 “现在吃一次药只能管一两天”,句子的意思就不准确了,它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我希望纳米技术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还可以不用吃药。
实战演练
用了什么方法
实战演练
举例子 打比方
引入“微信控”
广泛
下定义
3.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例:“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 能否删去?
答题步骤: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去:②解释这个字词在这句话中的含 义,在程度、状态、 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③比较,即比较删去 这个字词与没有删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 句子进行分析;④结尾要 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微信得到广泛应用及原因
实战演练 过渡句 危害②
危害①
过度依赖微
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运用。
先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微信深受人们喜欢, 然后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控”,什么是“微信控”。
不能“。减弱”表示程度降低,说明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微信控”的症状;“消除”是使
答:不能删去。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 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语言准确性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类比,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答题方法的有效记忆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25分钟)探索新知识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词语:限制性词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词语。
这些词语一般不能替代或删去。
(15分钟)(15分钟)(5分钟)(20分钟)参考答案例1:1.答案:高科技污染解析:把本文进行分段归纳后课发现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高科技污染。
2.答案:分类别3.答案:例如:①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目前)②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近)例2:1.答案:“或”表示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原句意思是不论是“家人外出”还是“客人来访”都可录音留言。
改为“和”则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看改变后句子意思的变化。
“或”表示二者选其一,“和”表示并列,要求两者同时出现。
因此很明显,去掉之后与原句意思不符。
2.答案:本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并非所有人入睡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是一样的,也有特殊情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去掉是因为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与原文放生了某些改变,需要做的就是从要删去的词入手找出变化的点就可以了。
1,答案:准确性;严密性。
2,答案:D3,1.答案:不可以。
“慎用”是谨慎使用,“禁用”是禁止使用。
原文中说的是对美林过敏者禁止使用,体质者禁止使用。
改换后就变为对美林过敏者谨慎使用,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与原文意思不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答案:C任务A:答案:1.①②/③④ 2.逻辑 3.这些星星都不是河外星系(都是银河系的)4.“可能”表示不肯定语气,表明这种情况(星系以光速退行)只是推测。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
• 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考察题型: 典型试题 一: 典型试题 二: 典型试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方法归纳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练一练: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 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 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 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 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 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注意基本语言格式)
如果将第②段中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 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 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 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 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 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 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 。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 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
练习: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 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 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 (说明)这(重复
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练习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讨论后明确:“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训练
一、绝大部分 基本上 完全…… 解释词语:这些词表示范围 二、有些,有余、不足、极少…… 这些词表示数量 三、非常、几乎、相当 很…… 这些词表示程度 四、大约、可能、左右、也许……
例3、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 问: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 什么?
类型三: 答:不能删掉。“据考证”说明资料来 源,说明“白菜栽培历史悠久”不是凭 空捏造。若去掉,有可能让人觉得是杜 撰的,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答题方法】不能去掉+解释词语+若删 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 情况不符,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 性。
例1、… … 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 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 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 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 什么特征?简要进行分析。
类型一、 提问方法:1、本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 说明文的什么特征?2、加点“可能”有什么 作用?
答: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可 能”表示估计、猜测。因为花青素的形 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变色与糖分的关 系还是一种估计、猜测。显示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 【答题方法】解释词语+解释句子+显 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提问方法: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法】不能去掉+解释词语+若删掉这个词,句子 意思发生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
一、绝大部分 基本常、几乎、相当 很这些词表示程度
四、大约、可能、左右、也许
例2、“白菜食用的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 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说明文专项训练语言特色及范例
品析说明文语言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这些词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精度、性质、程序等。
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常常、或多或少……表范围:大部分、基本上、没有一个不、绝大部分……表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可算、应该、据说、大概(模糊词语)……这些词去掉会使句意绝对化、肯定化,不符合实际情况。
准确性还可以体现在同义词的选用上。
2.常见题型:①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②句中A词换成B词好不好,为什么?3.方法点拨:题型①,我们往往用“增删法”分析。
如:09年太原市模拟(一)说明文《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准确表达:1.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丰富语言,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使用得当,能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强,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2.准确运用专门术语,展现学科特色和侧重点。
3.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使用关联词语使语言连贯、严密。
4.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使语言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替换,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换了后意思会有改变。
类型3:限制性词语不能随意删去,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⑦(2011·滨州市《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第②段提到“它(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泥石流发生的地点不是全部都是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因此“往往”更准确地表达了这一点。
⑧(2011·资阳《非凡的蜻蜓》)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但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⑨(2010·眉山市《闲话白菜》)“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如果把“仅”换成“全部”,表达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仅”是限制范围的副词,表示入书的白菜食用方法只占全部食用方法的一小部分。
如果换成“全部”,就表示白菜所有食用方法都数百种,并且无一遗漏都已入书,这不符合实际。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专项练习ppt课件
考点四: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
响。 2.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
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3.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
可能增长到150岁。 4.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
2.解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 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 林,删去不符合实际, “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 的准确性。
3.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 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 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 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 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 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 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 发展空间。将“亟待”一词改成“需要”可以吗?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1.解答:“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 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 密。
参考答案:“可能”表示估计、推测, 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 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归纳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 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 早的石拱桥了。”“大约”的表达作用是 什么?
参考答案:“大约”表示估计,因为“旅 人桥”年代已久远,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测的 情况,不能说得太绝对。“大约”一词表达准 确、严密。
(完整word版)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专题练习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讨论后明确:“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概括规律: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即用词要斟酌、注意分寸;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1.“余”好在哪里?余”强调了数量的稀少程度,突出了虎的濒临灭绝的危险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几乎”好在哪里?几乎”表明了石拱桥的普及程度,激发了读者对我国石拱桥建筑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删去“几乎”一词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显得过于绝对化,用了“几乎”一词,准确地表明了石拱桥的广泛分布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测定”一词好在哪里?据测定”表明了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增强了句子的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据测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删去。
“据测定”表明了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删去后会降低句子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6.“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可以删去。
“部分”一词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删去后句子仍然表达了同样的信息,不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7.“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可以去掉。
“一般”并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删去后句子仍然表达了同样的信息,不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8.“大部分”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
“大部分”表明了数据的具体范围,删去后会降低句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9.“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删掉。
“可能”表明了微波武器攻击目标的不确定性,删去后会使句子变得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近50年来,亚洲老虎的总量锐减至不到2000只,中国的老虎数量更是从2万只暴降至不足100只。
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显示出老虎数量的急剧下降。
我国的石拱桥分布十分广泛,但并非到处都有。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几乎每个省份都有石拱桥的存在。
这一事实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每千克叶子可以吸收10克的硫,这一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
据测定,这样的吸收量可以让植物良好地生长。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约营销工作 总结
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01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 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 在:(1)表示时间、范围、程度、推 测、频率、数量等有关修饰限制词语 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 “比较”、“一般”、“极个别”、 “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表程度——仅、最、比较、 几乎、相当、很、尤其、稍 微、更加、格外……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 部、都、大多数、少 数、之 一、总共……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 许多……
1
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 密性的常用词语:
2
1
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 密性的常用词语:
2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 可能、左右、上下、可算、也 许……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 次、总是、有时、往往、通 常…… 表明资料来源的词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 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 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 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 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 地的热带雨林中。 4. 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 能增长到150岁。 5.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克。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 植物。
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基本题型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 A
什么?
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C
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
E
的特殊作用。
B 某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
语?并说明理由。
D 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的角度分析句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专项练习
说明语言准确性专项练习〖试题类型及答题方式〗1、“XX”词好在哪里?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XX”词能不能删掉?(1)删去这个词后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不能,用了“XX”词,能强调,突出说明了,(或:生动地说明……,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删去这个词后意思改变的情况下用①不能。
因为“XX”表示,删去后就成了,这与事实不符,用了“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不能。
因为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XX”词能否替换?不能替换。
“XX”(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或:起的作用),而“XX”(词)的意思是,替换后不符合原文的意思(或:替换后起不到这个表达效果),语言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练习:1、“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的“余”好在哪里?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好在哪里?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一句中的“据测定”一词好在哪里?5、“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长良好”一句中的“据测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6、“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中“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7、“缩微胶卷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8、“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一句中的“大部分”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9、“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0、“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只暴减为不足100只”中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1、用了“余”这个表示不确定的词,准确地说明了老虎数量的少。
(完整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点讲析专项训练
——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因此,在读文章时应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那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如: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限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考察题型有以下几种:
1.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最常见题型)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3. 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
★答题模式①表态:不能删。
②(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扣题。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对应训练
△题型一:
1. 下边这句话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答:
2.下列语句中“主要”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
我的品析:
3.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
..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答:
4.“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答:
5.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答:
6.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
△题型二:
1. 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写出它的表达效果。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答:
2. 找出下列句子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答:
3.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请从文章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
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答:
△题型三:
1.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
...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答:
2.分析“几乎”这一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
答:
3. 说说“很可能”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答:
△其他形式:
1.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
例题:
1、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
...药用价值。
句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2、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一天最多
..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3、秦岭自古以来
....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
..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句中的依次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5、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
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6、至少
..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
至少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7、这样的冰晶可能
..会破坏事务的细胞结构。
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8、它是目前为止
....该公司生产的最轻的一双钉鞋。
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9、它的唯一
..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
中唯一能删去吗?为什么?
10、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
..有过影响。
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
1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它经常
..在高处活动。
经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12、它们好像
..很怕强烈的日光。
能否删去,为什么?
1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1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几乎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15、桌子也就应运而生了,逐渐
..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把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6、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
..,但高度要高多了。
一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