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光强-振幅曲线的观察
眼科视网膜点图
闪光VEP(FVEP):
1、 组成: 它是复合波,典型的有一个正波及俩个负波 5a、5b、5c。 5b是正常VEP中最突出的, 波的大小与视力无关。主要反映视神经与视 路的传导。 2、参考值: L5b:70~120(ms) A5 :7 ~30(uv)
四、临床应用: 1、判断视神经、视路疾患。 2、继发于脱髓鞘疾患的视神经炎。 3、鉴别伪盲 4、检测弱视治疗效果。 5、判断婴儿和无语言能力儿童的视力。 6、对屈光间质混浊者预测术后视功能等。
图形VEP(PVEP)视力>0.1
1、 组成: 由N75、P100、N145组成。 N代表负波,P代表 正波
2、参考值: Lp: 100士10(ms) Ap:(老年人)4~8(uv) (成年人)8~15(uv) (儿童)〉15(uv) 注释:时间第一位(潜伏期)是判断受检者传导好坏的主 要参考值,振幅第二 位主要反映细胞数量多少、细胞 活性高低。
临床检查包括
1、视网膜电图(ERG) 2、视诱发电位(VEP) 3 、眼电图(EOG)
视网膜电图(ERG)
(一)定义: 视网膜受到光或棋盘格刺激后 从角膜记录到的一组视网膜电位变化。 (二)分类: 闪光ERG和图形ERG
闪光ERG
定义:短的闪光刺激眼部后从角膜上记录到的视网 膜的电位反应,它是研究视功能的一种方法。视 网膜电图各种成分的出现依赖于不同的刺激条件, 在完全暗适应的条件下给予一个弱的刺激光,仅 出现一个正相的b波。刺激光逐渐增强时,出现 负相的a波.震荡电位是用较高强度刺激时出现的 一组叠加在b波上频率较快的低小波。a波表达了 光感受器的超极化活动,b 波产生于视网膜内 muller细胞和双极c的共同电活动。震荡电位于视 网膜内无长突c发生的抑制性反馈回路有关,常 用的诊断参数是a波,b波的振幅和潜伏期。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C n ls n: h t i f s RG i a bet em to v laigtert a n — o cu i P oo c ahE nojc v eh di eau t e n l u e o p l s i n n h i f
5 54 1 0 1,C i a hn
目的 : 探讨 正常成 年 S D大 鼠的明视视 网膜 电图 ( l t rt orm, R 特征 。 E e r e nga E G) co i 方法 :选取 正 常 9 1 ~ 2周 S D大 鼠 6 0只 ,使 用罗 兰 视觉 电生理 仪记 录大 鼠右 眼 的明视 闪光
NR wa 1 4 6 . msw t h mals c ef in fv r t n o .7 h mpi s( 2 . ±85) i t es l t o f ce to a i i f0 0 .T e a l h e i ao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d fP NR wa 1 .± . I u eo h s( 13 4 2) V a dc ef in fv r t n wa .7 T ee w sn x n o f ce t ai i s0 3 . h r a o i o ao
明视 E G的各 反应 波之间无 显著差 异 。 R
结论: 在正 常成 年 S D大 鼠 , 明视 闪光 E G是一 项客 观评 价 大 鼠明视 状态 下视 网膜 功 能的手 R 段 .h R可 以作为 一项稳定 的评 价 内层 视 网膜 功能 的指标 。聪 学 按 2 1 ;5 1 3 1 6 PN 002 :0— 0. 关键 词 :视 网膜 电图 : 鼠 大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摘要】目的:探讨闪光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的变化规律,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检测正常人53例73眼。
F-ERG的5个标准反应,包括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的反应、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的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的反应和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的反应。
按照10岁为一年龄组分成4组:20~29岁,20眼;30~39岁,22眼;40~49岁,19眼;50~60岁,12眼。
比较4个年龄组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 波、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
结果:F-ERG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a波无明显反应,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b波的振幅为±μV;震荡电位总振幅为±μV。
随着年龄的增加,振荡电位总振幅和其余4个标准反应的b波振幅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 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结论:确定了正常人F-ERG的5个标准反应的正常值,并比较了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b波振幅及潜伏期与年龄的关系,振荡电位总振幅和b波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in normal subjects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so as to obtain normal reference : By using Vision Monitor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ing system, the standards for five obtained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were recorded on 53 normal subjects (73 eyes), including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in the dark-adapted eye,F-ERG to a strong flash in thedark-adapted eye, oscillatory potentials, 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in thelight-adapted eye, and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age: 20-29 years old, 20 eyes; 30-39 years old, 22 eyes; 40-49 years old, 19 eyes; 50-60 years old, 12 eyes.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 ,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4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a wave was no obvious,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 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the amplitude of b wave of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was ±μV;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was ±μV. CONCLUSION: Our results record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of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four groups are analyzed. As the age increasing,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and the amplitudes of b wave gradually reduce, the amplitudes of a wave and age groupshave no relevance,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of 50-60 years old groups is longer than other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meaning(P >). · KEYWORDS: normal subjects; electroretinogram; oscillatory potentials0引言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学会对视觉电生理标准做统一规定,并每4a更新1次,使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在全世界有可比性,我们遵照其最新标准已报道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1-3]。
视觉电生理检查
常用的103个位点闪光刺激
暗适应F-ERG
明适应F-ERG
Figure : Diagram of the five basic ERG responses defined by the Standard. These waveforms are exemplary only, and are not intended to indicate minimum, maximum or even average values. Large arrowheads indicate the stimulus flash. Dotted arrows exemplify how to measure time-to-peak (t, implicit time), a-wave amplitude and b-wave amplitude.
ms
N1
P1
N2
四象限平均反应
SN
ST
IT
IN
每个象限22个位点
上、下半野反应
上、下半野各46个位点
20 nV/deg^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ms
1
2
14.2
-13.6
27.5
24.6
41.6
-18.8
14.2
-15.0
27.5
27.0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电图的变化参考模板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电图的变化作者:代海滨,常耀明,张作明,丁振强,李金声【关键词】链脲佐菌素【Abstract】AIM: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electroretinogram of SpragueDawley rats with earlystage (within 5 weeks) diabetes. METHODS: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ogram recommend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Visual Electrophysiology, we recorded the rodresponse, maxresponse, 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 photopic electroretinograph (photERG) and 20 Hz flicker response in earlystage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STZ) and agematched control ones. RESULTS: Before and at the first week after onset of diabetes, the ERG of diabetic ra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control ones but at the second and fifth week, the implicit times of b wave of rodresponse, b wave of maxresponse, O2 wave of OPs and b wave of photERG of diabetic rats were respectively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ose of control one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RG amplitudes of diabetic rats and those of control ones. CONCLUSION: Th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implicit timesof b wave of rodresponse, b wave of maxresponse, O2 wave of OPs and b wave of photERG are respectively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in earlystage diabetic rats, which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inspect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Keywords】 electroretinography; diabetic retinopathy; streptozotocin; rats【摘要】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早期对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大鼠和日龄相匹配的对照组正常大鼠,采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推荐的标准化方案,在糖尿病早期阶段(5 wk内)对其进行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20 Hz闪烁反应5个项目的检查. 结果:在诱导糖尿病前和建模后1 wk时,糖尿病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视网膜电图的异常;在建模后2 wk和5 wk时,糖尿病组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 b波、振荡电位O2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都比对照组相应各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两组大鼠各波的幅值始终未发现显著改变. 结论:糖尿病大鼠在早期阶段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b波、振荡电位O2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这有可能成为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展的指标.【关键词】视网膜电描记术;糖尿病视网膜病;链脲佐菌素;大鼠0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性并发症,是造成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1]. 然而,糖尿病导致视网膜病变的确切病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异常变化通常被作为DR确诊的早期征象,这些异常变化包括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丧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终端毛细血管闭锁等[2]. 伴随微血管异常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又会造成DR患者发生视网膜神经组织黄斑水肿[1]. 在各种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中,与人类DR病理变化类似的血管并发症得到成功证实[3-5]. 但是,这些可视性病理变化一般在建模成功后几个月才能观察到. 在近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实验支持在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早期就发生了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6,7]和神经组织代谢异常[8].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客观检查方法,能够反映被检者的视觉功能情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 为确定在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早期,伴随血管和神经组织代谢异常,是否会发生视觉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我们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的早期变化进行了观察.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封闭群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约8~9 wk龄,体质量为230~250 g,外眼和检眼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晰. 饲养于12 h 明暗交替,室温18℃~23℃环境,喂饲标准大鼠饲料,食水不限.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美国Sigma公司),微量快速血糖仪One TouchⅡ型及其专用一次性血糖试纸(美国Lifescan公司),一次性尿糖试纸(广州市越秀东方新科技研究所研制).1.2方法1.2.1动物分组将14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 wk后,随机等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7只,糖尿病组7只. 分别于建模前(0 wk),建模后1,2和5 wk共4个时间点监测每组大鼠的体质量、血糖、尿糖和ERG.1.2.2动物模型的建立将糖尿病组大鼠禁食水12 h后,ip 10 g/L STZ溶液( STZ溶解于pH 值4.4,浓度为0.01 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剂量为50 mg/kg . 按照ARahim等[9]和Stevens 等[10]建模标准,注射STZ后2 d,在大鼠尾静脉采血,用One Touch Ⅱ型血糖仪检测血糖浓度,凡血糖浓度> 11 mmol/L,尿糖()以上,出现多食、多饮、多尿症状的大鼠视为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 对照组大鼠ip 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 值4.4,浓度为0.01 mol/L). 在各时间点监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凡血糖 <11mmol/L 的大鼠从组中剔除.1.2.3ERG检查暗适应3 h以上的大鼠,ip速眠新注射液(又名846 合剂,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研究所制)麻醉,剂量0.8 mL/kg. 将麻醉状态的大鼠固定于有机玻璃实验台上,左眼滴5 g/L的托品酰胺散瞳,尾部、左侧颊部和左眼角膜表面分别安放接地电极、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并在角膜表面滴10 g/L的甲基纤维素. 参考电极和接地电极为不锈钢针制成,记录电极为 0.2 mm银氯化银制成的环形电极. 采用RETIport 系统(Roland Consult, 德国),进行杆细胞反应(rodresponse)、最大反应(maxresponse)、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明适应视网膜电图(photopic electroretinograph,photERG)和20 Hz闪烁反应(20 Hzflicker response)记录. 杆细胞反应光强为0.011 cd・s/m2;photERG, OPs和20 Hz闪烁反应光强为3.5 cd・s/m2. 记录ERG的通频带为1~300 Hz,OPs为100~300 Hz. photERG和20 Hz闪烁反应之前进行10 min的明适应(明适应光强37 cd/m2). 观察ERG a波,b 波,OPs O2波和20 Hz闪烁反应 P1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束后,应用RETIport系统进行波形潜伏期和幅值的测量. 数据用x±s表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ERG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比较在统计软件SPSS 11.0下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P<0.01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大鼠的体质量对照组大鼠每日饮水量、尿量正常,毛色光滑、柔顺,体质量随周龄增加而明显增加(Tab 1);糖尿病组大鼠每日饮水量、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毛色灰暗,且体质量随周龄不增加.表1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的体质量(略)2.2大鼠的血糖和尿糖对照组大鼠的血糖始终处于大鼠血糖值正常范围2.8~7.5 mmol/L[11],而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值处于模型要求[9,10]的标准之上(Tab 2). 对照组大鼠的尿糖检测,各时间点都为阴性(-);而糖尿病组大鼠的尿糖,各时间点都呈强阳性(). 表2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略)2.3ERG检查糖尿病组大鼠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OPs, PhotERG, 20 Hz闪烁反应5项检查各波的潜伏期和幅值在0 wk时和建模后1 wk时分别与对照组0 wk和1 wk时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是,在2 wk和5 wk时,糖尿病组杆细胞反应b波的潜伏期、最大反应b波的潜伏期、OPs O2波的潜伏期、PhotERG b波的潜伏期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 Tab 3),然而,杆细胞反应a 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和b波的幅值、最大反应a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和 b 波的幅值、OPs O2波的幅值、photERG a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和b波幅值、20 Hz闪烁反应P1波的潜伏期及幅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Tab 3).表3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b波、OPs O2波、PhotERG b波的潜伏期(略)3讨论视觉电生理检查是反映视网膜各个层次细胞功能状态的客观检查. ERG 的a 波起源于视网膜光感受器层,是一种超极化动作电位,反映光感受器细胞的生物电活动[12]. ERG b波一般认为起源于视网膜双极细胞[13],但也有人认为起源于müller 细胞,其变化在一定的特性方面仍反映视网膜内核层细胞(主要是双极细胞)的电活动, 在视网膜功能的诊断上是一个可靠而灵敏的客观指标;OPs波是附加在a 波和b 波上的一系列节律性的低振幅电位,可能起源于无长突细胞或视网膜抑制性反馈回路中,其状态对视网膜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比较敏感;明适应ERG及闪烁ERG与视网膜锥细胞的功能和其传导通路相关[14]. EGR潜伏期的长短主要反映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而振幅的高低主要反映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功能状态. ERG 各种成分的异常变化与视网膜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近年关于 DR的实验研究中,Joussen 等[6]发现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 1 wk 就出现了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死亡;Yamashiro 等[7]发现糖尿病大鼠在2 wk出现了视网膜微血管系统血小板微血栓的聚集和内皮细胞的死亡;Park 等[15]发现糖尿病大鼠在1 wk出现了视网膜水平细胞突触后突起的变性,在4 wk出现了节细胞的坏死;Barber 等[8]发现糖尿病大鼠在1 mo时视网膜平铺片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的数量比正常鼠增加10倍以上. 这些研究把以前糖尿病模型的研究时间点[3-5]大大提前,为探索人类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起了十分重要的提示作用. 这些病理变化的出现预示着视网膜电生理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改变. Li 等[16]发现糖尿病大鼠最早在2 wk时ERG 的振幅就比对照组减少,且糖尿病对ERG b波的影响大于对a波的影响.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糖尿病大鼠在早期阶段出现了视觉电生理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视网膜电图的潜伏期变化显著,潜伏期在2 wk 以后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始终未出现振幅的改变. 与Li 等[16]的实验相比,我们的实验仅发现 ERG 潜伏期有变化,没有发现ERG 的振幅有变化,推测可能由于我们实验模型的血糖值要求较低,短期内对视网膜代谢的损坏程度轻微,因而没有检测到ERG振幅发生变化. 但是,我们和Li等[16]的研究都支持糖尿病大鼠在早期确实发生了视觉电生理功能的改变,这些提示我们应当把ERG检查作为监测DR 早期发展的有效指标. DR目前仍无特效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定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也只能监测DR晚期是否造成了大面积毛细血管闭塞,因此对DR的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以延缓视觉功能的渐进性损失显得更为重要,糖尿病早期ERG潜伏期的延长有可能成为监测DR早期发展的指标.【参考文献】[1] Frank RN. Diabetic retinopathy [J]. N Engl J Med, 2004; 350(1): 48-58.[2] Garner A. Histopatholog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man [J]. Eye, 1993; 7(2): 250-253.[3] Sima AA, Chakrabarti S, GarciaSalinas R, et al. The BB rat: An authentic model of human diabetic retinopathy [J]. Curr Eye Res, 1985; 4(10): 1087-1092.[4]Robinson WG, Mc Caleb ML, Feld LG, et al. Degenerated intramural pericytes (ghost cells) in the retinal capillaries of diabetic rats [J]. Curr Eye Res, 1991; 10(4): 339-350.[5] Robison WG, Laver NM, Jacot JL, et al. Efficacy of treatment after measurable diabeticlike retinopathy in galactosefed rats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7; 38(6): 1066-1073.[6]Joussen AM, Murata T, Tsujikawa A, et al. Leukocytemediated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and death in the diabetic retina [J]. Am J Pathol, 2001; 158(1): 147-152.[7] Yamashiro K, Tsujikawa A, Ishida S, et al. Platelets accumulate in the diabetic retinal vasculature following endothelial death and suppress bloodretinal barrier breakdown [J]. Am J Pathol, 2003;163(1):253-259.[8] Barber AJ, Lieth E, Khin SA, et al. Neural apoptosis in the retina during experimental and human diabetes. Early onset and effect of insulin[J]. J Clin Invest, 1998; 102(4): 783-791.[9] ARahim YI, Beyer KH Jr, Vesell ES. Studies on pyrazinoylguanidine. 1.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rats [J]. Pharmacology, 1996; 52(3): 135-144.[10] Stevens MJ, Obrosova I, Cao X, et al. Effects of DLalphalipoic acid on peripheral nerve conduction, blood flow, energy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diabetic neuropathy [J]. Diabetes, 2000; 49(6): 1006-10015.[11]陈主初, 吴端生. 实验动物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67.[12]Goto Y, Peachey NS, Ziroli NE, et al. Rod phototransduction in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a mutant opsingene [J]. J Opt Soc Am A, 1996; 13(3): 577-585.[13] Hood DC, Birch DG. Beta wave of the scotopic (rod) electroretinogram as a measure of the activity of human onbipolar cells [J]. J Opt Soc Am A, 1996; 13(3): 623-633.[14]吴乐正, 吴德正. 视网膜电图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 35.[15] Park SH, Park JW, Park SJ, et al. Apoptotic death of photoreceptors in the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 retina [J]. Diabetologia, 2003; 46(9): 1260-1268.[16] Li Q, Zemel E, Miller B, et al. Early retinal damage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Electroretinographical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J]. Exp Eye Res, 2002; 74(5): 615-625.。
正常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电图a波的特点
D Jama C AI i- n HEN Yn -i L S i ig, Yl Z e gqn, WE C u nh a g S uh s y ig d , I h— n y N h n-i NG h a — u n . o twet E e
t e a .Da a h l b t we e x o t d o h c mp tr n p o e s g y Ma lb . s f r , t e w r r e p r t t e o u e a d r c s i b a e n t 7 4 ot e h n e e a wa mo e e wi t e o v r d ld t h s l e mo e o E c l n t o a a tr o t e — v we e n l z d: t e h d l f x e a d w p r me e s f h awa e r a ay e h
现 在 2 日龄 大 鼠 , 强 为 00 d Sm 5 光 .3 c ・・ 时 其 最 大 值 出 现 在 6 日龄 大 鼠 , 则 出 现 在 4 0 余 6日龄 大 鼠 8组 大 鼠的 S均 与 刺 激 光 强 度 呈 线 性 关 系 f= sIb)除 6 日龄 大 鼠外 , S k ・ s, 0 + 曲线 的斜 率 k 基 本 保 持 不 s
变 , 为 00 日龄 主 要 影 响 常量 b 。结 论 正 常大 鼠 E G a波 的饱 和 波 幅 及 敏 感 度 均 不 同程 度 地 约 . 9, s R
人类视网膜电图暗适应及明适应震荡电位参数的特征.doc
人类视网膜电图暗适应及明适应震荡电位参数的特征
目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是可以客观反映视网膜功能的检查手段之一,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是内层视网膜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对OPs的研究测量仅局限于对视锥细胞系统和视杆细胞系统混合OPs的记录。
本研究对在不同适应状态,相同闪光刺激强度下的震荡电位(OPs)特征进行了描述及比较。
方法:对连续24例22至30岁正常受试者行暗适应和明适应ERG检查。
对排除眼科疾患共47只眼的暗适应和明适应ERG信号经数字滤波技术提取震荡电位后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
分别确定暗适应3.0(Dark-adapted3.0)震
荡电位以及明适应3.0(Light-adapted3.0)震荡电位的频率峰值、潜伏期、能量。
用Mann Whitney方法检验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暗适应3.0
震荡电位频率峰值:125.3±9.93(Hz),潜伏期41.7±3.56(ms),能量值9.25±5.55(V*s)~2,及明适应3.0震荡电位频率峰值为79.5±6.79(Hz),潜伏期50.8±5.36(ms),能量值3.56±2.18(V*s)~2。
暗适应震荡电位及明适应震荡电位频率峰值、潜伏期及能量行组间统计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与暗适应3.0震荡电位相比,明适应3.0震荡电位的峰值频率(Peak frequency)低,潜伏期(Latency)长且能量(Power)低。
本研究为临床分析应用震荡电位奠定了基础。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陈红玲;刘丽芳;林洪杰;耿义群;张铭志【摘要】目的:探讨正常成年SD大鼠的明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特征.方法:选取正常9~12周SD大鼠60只,使用罗兰视觉电生理仪记录大鼠右眼的明视闪光ERG.使用SPSS统计分析a波、b波和明视负波反应(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的隐含期和振幅.比较雄性和雌性SD大鼠明视ERG特征.结果:每只SD大鼠均能记录到稳定的a波、b波和PhNR,其中a波的隐含期和PhNR的隐含期及振幅均符合正态分布,而其余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PhNR的隐含期为124.6±8.5ms,其变异系数最小(0.07).PhNR的振幅为(11.3±4.2)μV,变异系数为0.37.雄性和雌性SD大鼠明视ERG的各反应波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ERG是一项客观评价大鼠明视状态下视网膜功能的手段,PhNR可以作为一项稳定的评价内层视网膜功能的指标.【期刊名称】《眼科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10(025)002【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视网膜电图;大鼠【作者】陈红玲;刘丽芳;林洪杰;耿义群;张铭志【作者单位】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515041;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515041;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515041;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515041;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作为一项客观评价视网膜功能的手段,已经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一百多年的历史。
健康人视网膜电图a、b波数字滤波纯化研究.doc
健康人视网膜电图a、b波数字滤波纯化研究目的:确定暗适应3.0和明适应3.0视网膜电图(ERG)中a-b复合波的频率范围,为临床提取纯净的a波和b波波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方法:对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
应用数字滤波技术提取暗适应3.0和明适应3.0 ERG信号中的a波和b波,通过分别测量计算时域波形图上a波和b波的周期并且对a波和b波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确定暗适应3.0和明适应3.0 ERG中a-b复合波的频率范围。
同时对数字滤波器的阶对a-b复合波的波形及频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对明适应3.0及暗适应3.0 ERG中a-b复合波的频率范围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
结果:暗适应3.0 ERG中a-b复合波的频率范围为(14.99±.39)-(25.35±3.77)Hz;明适应3.0 ERG中a-b复合波的频率范围为(25.22±6.56)~(32.47±3.68)Hz。
经Student-t检验发现暗适应3.0 a-b复合波的频率小于明适应3.0 a-b 复合波的频率(P<0.01)。
选择第三阶可以有效地从ERG中滤去振荡电位,同时又兼顾振幅的大小和时相位移的影响。
结论:健康人群ERG可以利用a-b复合波低频率和振荡电位高频率的特征,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分离。
选取数字滤波器第三阶,将通频带设定于1-45 Hz,可以将振荡电位从ERG波形中滤去,获得光滑的a波和b波波形图。
暗适应实验报告(夜间视力检查)
测量暗适应实验摘要:实验通过调节EP-404暗适应仪的亮度及(电流)来测量被试的视明度。
主试通过仪器给被试呈现卡片,被试报告其看到的确切的数字愿意求其平均值。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在一定的光度下,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并成正相关,当达到一定的亮度时,则趋于稳定。
关键词:暗适应、电流、视明度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人身上测得的结果与在其他脊椎动物以视网膜电图、视神经纤维峰形放电为指标得到的实验结果十分—致,表明暗适应是视网膜所产生的现象。
至于它的机制,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杆细胞视色素——视紫红的再合成而使阈值降低(光化学说),但据以后的研究结果,视紫红量的增加与阈值的降低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而且若局部照射视网膜,非照射区的阈值也大大升高,这些事实强调了神经性暗适应机制(neural dark adaptation)的存在,因此认为网膜的适应是这种机制和光化学暗适应机制(photochemical dark adaptation)相结合的看法可能是恰当的。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也称视力。
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反之视敏度愈差。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为了证明暗适应现象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下实验,并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1 测量概况1.1 测量设备 EP-404暗适应仪器1.2 实验设计单因素变量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暗环境下的照明度,用电流强度控制,有0mA、10mA、20mA、30mA、40mA五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的识别程度。
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对刺激光强和背景色光的反应特性及其在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图3-7在刺激强度0.05cd.s/m2时,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的S-cone PhNR振幅a波b波振幅的平均值的直方图比较。
中I¨大学博士学位沧文R对刺激光强和背景色光的反应特性及其在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图3.8是在刺激强度5cd.s/m2时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的M—cone&L.cone PhNR 振幅,a波b波振幅的平均值的直方图比较。
中山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对刺激光强和背景色光的反应特性及
其在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眼科学
指导教师:***
20060501
!!:!:!查兰堕圭兰堡丝茎!!翌垦型型塑堂塑塑堕墨鱼垄塑垦堕量丝墨苎垄童堂坚塑堕丛些旦
不同波长人工发光二极管光照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眼科新进展2001年3月第41卷第3期Rcc Adv Ophthalmol Vol. 41 No. 3 March 2021・ 013 •http ://www . ykxjz. com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引文格式:祝渊,陈松,王一鹏,杨文超,陈冬冬•不同波长人工发光二极管光照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眼科新进展,4041,41(5) :414-224. 20: 12. 13339/j. o XO rao. 0044 7045 :♦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实验研究】不同波长人工发光二极管光照对大鼠视网膜的影响△祝渊 陈松王一鹏杨文超陈冬冬【摘要】目的探讨红、绿、蓝、白四种不同波长人工发光二极管(LED )光照对 大鼠视网膜的影响。
方法 45只3周龄SD 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1000 Ida 和2400 Ida 照度下的红光照射组、绿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白光照射组,每组各5只。
空白对照组大鼠自然光线下饲养1个月,不同光照组采 用相应波长LED 进行光照,每天照射10 min,连续1个月。
取各组大鼠左眼视网 膜行TUNEL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取各组大鼠右眼视网膜行Western blot 检 测视网膜中PARP 和GFAP 的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 照度1000 ldx 时,红光照I 射组、绿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白光照射组大鼠视网膜TUNEL 染色均未见明显 ♦的细胞核阳性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视网膜中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欁00・舟作者简介:祝渊(ORCIT : 00023003-0343- 33470),男,5939年6月出生,江西人,在读硕士 I研究生。
明适应过程中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的变化规律
明适应过程中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的变化规律【关键词】视锥细胞Properties of rat cone response during light adaptation【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rat cone response during light adaptation. METHODS: Thirty rats were pided into 3 groups. Their 0.5 Hz and 20 Hz cone response was recorded respectively in adapted dark and 10 s, 5, 10, 15, 20, 25 and 30 min after background light was turned on. The stimulus intensities for the three group were 1.1, 3.5 and 11.0 cd・s・m-2,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some small oscillatory waves overlapped on the 0.5 Hz response bwave. For the 0.5 Hz response, with light adaptation, all three intensities' implicit time were shortened after the lighton, shortest at about 10 min, and prolonged again after then. The amplitudes also decreased after the lighton. However, with high intensity, the amplitude began to increased at about 5 min, reached an asymptotic state at 10-15 min but didn't reach the dark adapted level. For the 20 Hz response, the low intensity's implicit time delayed during light adaptation while that of the high intensity's shortened in the whole course. The low intensity's amplitude decreased after the lighton while that of high intensity' increased and reached an asymptotic state at 10-15 min,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dark adapted level. CONCLUSION: The stimulus frequency of 20 Hz, with the intensity of at least 3.5 cd・s・m-2 and the duration for light adaptation more than 10 minutes, is proved better in recording the rat cone response. The changes of rat cone response during the light adaptation may reflect the summaryeffects of rods, cones and more neuromodulatary cells.【Keywords】 cone; light adaptation; rats【摘要】目的:探索明适应过程中SD大鼠视锥反应的变化规律. 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3组,分别在暗适应条件下、背景光打开后10 s和5,10,15,20,25及30 min,使用1.1, 3.5和11.0 cd・s・m-2的刺激光强,记录0.5 Hz及20 Hz反应. 结果:高光强时,0.5 Hz反应b波上叠加有子波. 明适应开始后,0.5 Hz反应b波的潜伏期开始缩短,在10 min左右达到最低,之后又开始延长;幅值也出现下降,低光强(1.1 cd・s・m-2)时,其幅值基本一直下降,高光强(110.0 cd・s・m-2)时,幅值很快又增加,并在10~15 min时达到最高,但一直未达到暗适应水平. 20 Hz反应,1.1 cd・s・m-2光强P1波潜伏期持续延长,3.5 cd・s・m-2光强在经历一个短暂的延长后缩短,在10 min时达到最低,随后又开始延长,110.0 cd・s・m-2光强在背景光打开后,潜伏期持续缩短,在10~15 min后达到平台期;1.1 cd・s・m-2光强P1波的幅值持续下降,3.5,110.0 cd・s・m-2光强在经历短时间下降即开始增加,特别是在110.0 cd・s・m-2光强,其幅值几乎没有下降阶段,在10~15 min达到最高,之后也进入平台期. 结论:在记录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时,使用刺激频率为20 Hz较好,刺激光强应至少为3.5 cd・s・m-2,明适应10~15 min进行记录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 明适应过程中,视锥反应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视锥、视杆细胞及更高水平神经调制细胞的综合作用.【关键词】视锥细胞;明适应;大鼠0引言动物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光谱及分布特性[1]. 大鼠作为夜行性动物,视网膜中主要为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只占约1%-3%[2]. 相对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scotopic electroretinogram, ScotERG),大鼠明适应视网膜电图(photopic electroretinogram, PhotERG)的幅值要低得多,且较难记录,目前多通过在刺激野中施加一定的背景光,或是闪烁反应来析出. 人明适应过程中ERG的幅值会逐渐升高,潜伏期也逐步缩短[3];小鼠也有相似的情况[4]. 我们通过给SD大鼠施加不同刺激光强,记录明适应过程中0.5 Hz及20 Hz闪烁反应随时间及光强的变化规律,为客观评价大鼠视锥细胞反应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动物二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约10 wk龄,体质量250~300 g,外眼及检眼镜检查无异常,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予以12 h明暗交替光照,不限食水,室温保持在22~25℃.1.2视网膜电图记录按我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对大鼠进行记录[5]. 3组大鼠分别使用1.1,3.5,11.0 cd・s・m-2的刺激光强,记录闪光频率为0.5 Hz及20 Hz的反应,各叠加3及10次. 首先在暗适应状态记录,然后在打开背景光后10 s 和5,10,15,20,25及30 min时连续记录.2结果低光强时,0.5 Hz反应b波为单峰,当光强达到3.5 cd・s・m-2时变为双峰,光强为11.0 cd・s・m-2时成为三峰,未出现明显a波. 20 Hz反应类似正弦波,不同光强间波形无显著差别(Fig 1).图1不同刺激光强下背景光打开后10 min所记录出的0.5 Hz及20 Hz反应的波形(略)明适应开始后:0.5 Hz反应b波的潜伏期开始缩短,10 min左右达到最低,之后开始延长(Fig 2A);幅值同时下降,低光强(1.1 cd・s・m-2)时,基本一直减小,高光强(11.0 cd・s・m-2)时,幅值很快又增加,在10~15 min时达到最高,但一直未达到暗适应水平(Fig 2B). 总体来看,暗适应状态时0.5 Hz反应b波潜伏期与光强成正比,幅值与光强成反比. 背景光打开后,潜伏期与光强成反比、幅值成正比,即光强越强,潜伏期越短,幅值越高.背景光打开后,20 Hz反应1.1 cd・s・m-2光强波潜伏期持续延长,3.5 cd・s・m-2光强在一个短暂的延长后缩短,在10 min时达到最低,随后又开始延长,11.0 cd・s・m-2光强在背景光打开后,潜伏期持续缩短,在10~15 min后达到平台期(Fig 3A);1.1 cd・s・m-2光强P1波的幅值持续下降,3.5,11.0 cd・s・m-2光强在经历短时间下降即开始增加,特别是11.0 cd・s・m-2,其幅值几乎没有下降,在10~15 min达到最高(Fig 3B).图2-图3 (略)3讨论低光强时,0.5 Hz组及20 Hz组的波幅值在明适应开始后一直下降,而强光刺激条件下的20 Hz组反应幅值大于暗适应时反应,与文献[4,6,7]的报道相似. 对于潜伏期,弱光刺激时,0.5 Hz组和20 Hz组都有一个先缩短后延长的过程;而强光刺激时,20 Hz组的潜伏期在明适应的过程中则一直在缩短,在15~20 min时达到平台期. 该结果与Daly等[8]有关背景光与视锥细胞功能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处于暗适应状态的动物,给予光照后,会有一段时间(7~8 min)来明适应,与视紫红质的漂白有关,此时间与明适应过程中视网膜电图波幅值开始升高的时间相一致[9]. 本实验中,明适应后20 Hz组的波幅值要高于暗适应时的波幅值,而高光强20 Hz反应的幅值在明适应后一直升高,可能是由于强光对视杆细胞功能的抑制,没有出现在暗明适应转换过程中的幅值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 因此强光时记录到的20 Hz闪烁反应可以更好地反映锥体细胞功能.Granit等[10]认为在明适应过程中闪烁反应幅值的增加反映了视杆细胞对视锥细胞抑制的解除,一般认为是由于视紫红质的化学构象发生变化的作用[11]. 视锥细胞本身也对明适应过程中闪烁ERG波幅值的增加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离体蛙视网膜,使视杆细胞失活,在明适应过程中仍然观察到了闪烁反应幅值的增加[12]. 因此明适应过程中,闪烁反应幅值的升高应是视锥和视杆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鱼水平细胞[13]的研究表明在明适应过程中同时还掺杂着神经调制方面的因素.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记录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时,使用的刺激频率应为20 Hz[14],刺激光强应至少为3.5 cd・s・m-2 (标准闪光),在明适应10~15min进行记录以保持结果的稳定性. 明适应过程中,各反应的发展变化可能反映了视锥、视杆细胞及更高水平神经调制细胞的综合作用.参考文献[1] Szel A, Lukats A, Fekete T, Szepessy Z, Rohlich P. Photoreceptor distribution in the retinas of subprimate mammals [J]. J Opt Soc Am A, 2000; 17: 568-579.[2] Szel A, Rohlich P. Two cone types of rat retina detected by antivisual pigment antibodies [J]. Exp Eye Res, 1992; 55: 47-52.[3] Peachey NS, Alexander KR, Fishman GA, Derlacki DJ. Properties of human cone system electroretinogram during light adaptation [J]. Applied Optics, 1989; 28: 1145-1150.[4] Peachey NS, Goto Y, AlUdaidi MR, Naash MI. Properties of mouse conemediated electroretinogram during light adaptation [J]. Neuro Lett, 1993; 162:9-11.[5] Gu YH, Zhang ZM, Li L.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streptoa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in early stage [J]. Disi Junyi Daxue Xuebao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2; 23(11): 990-993.[6] Peachey NS, Alexander KR, Fishman GA. Visual adaptation and the cone flicker electroretinogram [J]. Invest Ophthal Vis Sci,1991; 32(5): 1517-1522.[7] Goto Y, Tobimatsu S, Shigematsu J, Akazawa K, Kato M. Properties of rat conemediated electroretinograms during light adaptation [J]. Current Eye Res, 1999; 19(3): 248-253.[8] Daly SJ, Normann RA.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cones: Effects of light adaptation on temporal summation and modulation [J]. Vision Res, 1985; 25: 1197-1206.[9] Lang G, Denny N, Frumkes TE. Suppressive rodcone interactions: Evidence for separate retinal (temporal) and extrareinal (spatial) mechanisms in achromatic vision [J]. J Opt Soc Am A, 1997; 14: 2487-2498.[10] Granit R, Riddell LA. The electrical responses of light and darkadapted frogs's eyes to rhythmic and contimuous stimuli [J]. J Physiol, 1934; 81: 1-6.[11] Hood DC. Suppression of the frog's cone system in the dark [J]. Vision Res, 1972; 12: 889-907.[12] Hood DC. Adaptational changes in the cone system of the isolated frog retina [J]. Vision Res, 1972; 12: 875-877.[13] Yang XL, Wu SM. Effects of prolonged light exposure,GABA, and glycine on horizontal cell responses in tiger salamander retina [J]. J Neurophysiol, 1989; 61: 1025-1035.[14] Hou BK, Zhang ZM, Gu YH, Li L, Guo Q.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imulus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n the rat light adaptation flicker electrophysiology [J]. Disi Junyi Daxue Xuebao (J Fourth Mil Med Univ), 2003; 24(19):1780-1782。
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
光刺激及背景亮度的校准:由全视网膜刺激器所产生的每一次闪光的 强度应由医务人员或制造商记录下来,最好是有一个内置式光度仪在 刺激球上。大多数的动态镜每次闪光的光输出随着闪光频率变化而变 化。因此,应为单闪及连续闪烁制造不同的校准器。光度仪在非内置 状态下应能记录光刺激器表面的亮度。它应能满足基于明适应发光函 数(光适应——发光度曲线)为光强度测量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同时 它应能记录下非常短促的闪烁的总输出。医务工作者应参考ISCEV指 南中有关电生理仪器校准的内容,以对校准操作规程有一个更详细的 了解。建议光刺激器生产厂商随他们的设备同时提供配套的光度仪。 再校准:请看ISCEV指南中有关校准的内容。光刺激器中的光输出量 会随着一些情况而变化,例如:闪光管的更换时间、闪光管电源、基 线电压、背景光源、衰减系统以及光刺激器表面的涂料。这个问题在 背景为白色光时尤为突出。制造商应保证其设备的电子稳定性,并对 可能产生不稳定的因素予以列出,但是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若当地 电压确实变化很大,应使用稳压器。各个机器进行光刺激及背景校准 的频率都不一样,最多可每周一次。鼓励使用自我校准系统。
(二)电极 记录电极:我们极力推荐在基本的视网膜记录中使用连在角膜或邻近球结膜上的电极。具体包括: 接触镜电极,导线及箔片,结膜圆形电极和DTL电极。 对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接触镜电极能提供最大的振幅的最稳定的记录。此电极中心应有尽可能大的 光学透明区,同时应附有眼睑撑开器。操作时,角膜表面应使用一种无刺激、不致敏、无粘性的离 子传导溶液加以保护(例如粘性应小于0.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溶液粘度过高会衰减信号。 其他种类的角膜及结膜电极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但他们也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医务人员要知道, 一旦光学接触镜与角膜中必发生偏移,信号振幅会产生很大衰减。使用接触镜电极时应进行局麻, 其他种类的角膜及结膜电极则不需要。 所有的电生理学家都应充分掌握他们所使用电极需做的技术准备,使之有良好的光学接触,合适的 电极阻抗,而且产生的波形应与标准中一致,同时为他们各自的实验室界定出正常值及误差范围 (各种电极不一样)。皮肤电极通常不被认为是有效的记录电极。 参考电极:参考电极可以加入接触镜——开脸器系统中,与结膜相连(双极电极)。在电学中,这 种装置是最稳定的。另外电极也可被置于眶缘作为对照眼的参考。参考电极也可放于前额,尽管理 论上在那里会受到另一眼信号及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其他的地方应尽量不予以采用。 接地电极:应将皮肤置于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并接地,例如前额或耳廓。 皮肤参考电极的参数:准备时应将皮肤先清洗干净,涂上合适的导电糊或凝胶,以保证良好的电流 传导。皮肤电极在用作参考及接地时,其阻抗在10及100Hz测量时不能大于5000欧姆。若同时使用 多个皮肤电极(例如用于作参考及接地),每个电极应有相同的阻抗。 电极的稳定性:角膜电极在记录视网膜电图时会接触泪液,若皮肤有破损,皮肤电极会接触到血液。 建议电极每使用一次都应被正规地清洗,并高温消毒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清洗程序应遵循制造 商的建议及国家有关接触皮肤和泪液的现行标准。
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
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余继锋;张作明;龙潭;顾永昊;李莉;郭群【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5(023)002【摘要】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ERG)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测量40只(40眼)SD大鼠在出生后第14、21、28、35和56 d(P14、P21、P28、P35、P56)的ERG.结果正常SD大鼠Max-ERG a波、OPs O1波潜伏期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Rod-ERG b波、Max-ERG b波、Cone-ERG b波、OPs O2波潜伏期和波幅值以及OPs O1波和Max-ERG a波幅值、Flick-ERG幅值在P14分别和其他时间点有差异.结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正常SD大鼠ERG中各波形的起源.明确了各波形的成熟时间,P21时正常SD大鼠ERG基本发育成熟.【总页数】3页(P177-179)【作者】余继锋;张作明;龙潭;顾永昊;李莉;郭群【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0.43【相关文献】1.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J], 陈红玲;刘丽芳;林洪杰;耿义群;张铭志2.大鼠生长发育早期视网膜电图变化特点 [J], 余继锋;黄一飞;李莉;郭群;张作明3.正常SD大鼠多焦闪光视网膜电图特性 [J], 顾永昊;张作明;龙潭;李莉;郭群热4.小鼠视网膜电图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 [J], 梁厚成;马挺;龙潭;张红兵5.SD大鼠生长发育指标和主要脏器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J], 项华;章晓玲;查捷;周建萍;金慧;孔庆鑫;俞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适应状态与光刺激强度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
光适应状态与光刺激强度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
黎晓新;宋蓓
【期刊名称】《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1(023)005
【摘要】本研究对26只正常眼进行了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在两种不同背景光亮度(明适应和暗适应)和两种不同刺激光强度下,记录ERG的振荡电位(OPs)。
通过付立叶(Fourier)变换,对ERG进行频谱分析及滤波处理,分离出OPs,分别测定分离后OPs的最高能量、主频率、振幅和潜伏期。
结果显示,在两种背景光亮度下,随刺激光强度增加,OPs振幅增高、潜伏期缩短、最高能量升高。
相同刺激条件下,暗适应ERG的OPs最高能量大于明适应ERG。
OPs主频率随刺激光增强而升高;从暗适应状态进入明适应状态,主频率下降。
【总页数】3页(P395-397)
【作者】黎晓新;宋蓓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0.43
【相关文献】
1.不同强度光刺激对大脑头皮电位的影响研究 [J], 林浩;覃玉荣;黄冬丽
2.暗适应视网膜电流图和振荡电位对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的临床评价 [J], 杨凤娟;周丹;崔极哲;杨丽
3.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的计算机处理及临床应 [J], 余敏忠;邓娟;梁小玲;吴德正
4.眼轴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的影响 [J], 陈涛;李兴育;陈曦;王勇
5.多甲藻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反应:色素沉着及暗光适应的可能性 [J], 刘学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温变化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体温变化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丁振强;张作明;顾永昊;郭群;李莉【期刊名称】《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年(卷),期】2006(008)001【摘要】目的研究体温变化对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12周龄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应用精密温度计测量SD大鼠肛温.实验1:大鼠体温维持在(35±1)℃,每间隔10 min测量一次视网膜电图.实验2:从35℃、30℃、25℃到20℃依次降低大鼠体温,记录每个体温梯度的视网膜电图.结果实验1: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和振荡电位潜伏期和幅值没有明显改变.实验2:随着体温的降低,视网膜电图的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体温变化明显影响视网膜电图的潜伏期和幅值.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评价视网膜功能时,尤其是应用小动物(例如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时,维持其体温恒定非常重要.【总页数】4页(P29-31,35)【作者】丁振强;张作明;顾永昊;郭群;李莉【作者单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临床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0.43【相关文献】1.AVP V1受体阻断剂对昼光和暗光中正常大鼠体温的影响 [J], 杨永录;方军2.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 [J], 余继锋;张作明;龙潭;顾永昊;李莉;郭群3.不同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与血压变化的影响 [J], 杨永录;王念;孟立;林友胜;唐瑜4.长时间运动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发热反应的影响与IL-6的关系 [J], 黄涛;孟立;沈字玲;韩琴;杨永录5.东莨菪碱和甲基东莨菪碱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J], 赖雁;杨永录;曾俊;任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动态观察
光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动态观察
李光玲;朱晓弘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029)003
【摘要】目的观察可见光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Wistar 大鼠进行持续24 h光照射,分别于光照前、光照后12 h、3 d、7 d进行视网膜光镜形态学观察,外核层厚度及闪烁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结果光照前视网膜形态正常,结构层次清晰,内外节排列整齐,色素上皮排列规则,光照后12 h,视网膜外核层变薄,其厚度减少了24.5%,内外节排列紊乱,光照后3 d,外核层更薄,其厚度减少了53.1%,光照后7 d,外核层进一步变薄,其厚度减少63.3%.EFRG的a波、b波振幅于光照后12 h、3 d、7 d持续下降.结论光对视网膜的损伤形态计量指标与视网膜功能变化呈正相关.
【总页数】2页(P204-205)
【作者】李光玲;朱晓弘
【作者单位】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红花黄色素滴眼液对大鼠光化学损伤后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 [J], 甄栋钦;梁金凤;王海英;王延东
2.黑米花青素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感光细胞凋亡和Caspase-1表达的影响 [J], 陈玮;贾皓;余小平;伍秀华;李帅;刘洪;廖纪如;凌文华
3.黑米花青素在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中的防护作用研究 [J], 陈玮;李帅;荣晓;刘洪;糜温天;余小平
4.牛磺酸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防护作用 [J], 陈卡;糜漫天;余小平
5.牛磺酸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c-fos表达影响 [J], 陈卡;糜漫天;余小平;许红霞;周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 围时 , b波光 强一 振 幅 曲 线 呈 “ ” , 合 N k — u ho S型 符 aa R st n等
[ bt c] O j t e T i eta t b— a l i ne A s at be i o n sgt h r cv v i e e wv u n c e m a
3O、 25和 一 . lg c S 1 ) . 一. 20 o d・ ・i ,采 用 RE I sa]系统 ,自 ' ' 1 T—e 1
制 的银 环 角膜 电 极 和 不锈 钢 针 状 电 极 ,记 录 暗 适 应 系 列光
视 网膜 电图 采 用 N k — uho a a R stn方 法 分 析 b渡 的 强 度 一 反
对 数 单 位 的 间 隔 衰 减 得 到 7档 f 别 为一 . 、 45 一 .、 3 、 分 50 一 . 、 40 一 . 5
一
ee to ei o r m f t e d r - d p e D lcr r t g a o h a k a a td S n
r t a
DAIXue g fn , L a l g I Xioi , ZHAO i g U n Hul . i n
第 1 第 5期 O卷
20 0 8年 9月
眼
视
光
学
杂
志
Vo .1 .5 1 O No
Chn s o ra fOp o ty& Op tamoo y i eeJ u n lo tmer hh l lg
S p 2 0 e.08
・
论
著
正 常大 鼠暗适应函数 。 结 果 b波 阈 强 度 为 ~ . o d・ 1~, 和 强 度 45 lg c S・q 饱 3 为 一 . lg c ・ ・l 25 o d S I l 当刺 激 强 度 在 一 .~ 20 lg c S I 50 . o d・ ・ n
Sh o o p t l ooy a d O tm t , Wez o dcl c ol f O hh m l n po e y a g r nh u Meia
一
I 为(3 0 03) gc ・・ 上 述 参 数 与 人 类 正 常 值 相 比 一 .  ̄ . l d Sm 。 3 6o
差 异 明 显 .结 论 大 鼠 视 网膜 反 应 特 性 与 人 类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用视 网膜 电 图 b波 光 强一 反 应 函 数 来评 价 其 杆 体 系统 应 功 能 时选 择 合 适 的刺 激 参 数 非 常 重要 。 [ 关键 词 ] 视 网膜 电 图 ;D 大鼠 ; 强一 反 应 函数 S 光 [ 图 分 类 号 ] R 7 中 74 [ 献标 识 码 ] A 文
rt a .M e ho s T l e a k—a a e S t d wev d r d ptd D r t y s a e e we e n l d d n r i c u e i t e x e i n . An r i a Ga z e t i h wa s e ta l fl r d h e p r me t o i n l g n f h l t g s p cr ly i t e e wi a 50 t 0-n h m i tre e e fl r o r d c fa h s h t a i d n n e f r n e i e t p o u e l s e t a v re i t i t n i fo 一50 ̄ . lg c S・ .ERGs o s re o a h s n e st r m y . -20 o d・ m一 t a e i s f f s e l r n i g n h i tn ii s a gn i t e n e s t me to e a o e e n in d b v we e e o d d r r c r e wi a t h RET p r y t m , s le l o ee to e nd ti ls s e l e d e 1 o t se s iv r o p l c r d a sa n e s t e n e l ee to . T e N k Ru h o e a i n l cr de h a a- s t n qu t wa u e t de c i e t e o s sd o s rb h b— v l n n e e p n e u c i n Re ul Th i t n i t a wa e umi a c r s o s f n t . o s t s e n e st h t y p o i e t e b—w v t r s o d e p n e n s t r to me s r d rvd d h a e h e h l r s o s a d a u a in a ue
戴 旭 锋 , 晓玲 , 惠玲 刘 赵
1 . 温州 医学 院 眼视光 学 院 , 江 温 州 浙 3 5 2 ;. 2 0 7 2温州 医学 院 实 验 动物 中心 , 江 温 州 浙 3 5 2 20 7
The l umi a e r s o e f nc i n o t e n nc e p ns u to f h
r s o s f n t n f t e s o o i ee t r t o r m n t e n r l D e p n e u ci o h c t p e l c r e i g a i h o ma S o o n
式 ; 中有 两个 重要 参 S(  ̄, 其 LR I 分 别代 表 b波 饱 和 幅 值 和 产 生 1 / 2该 幅值 的 刺 激 强 度 , 实验 中 R 为 ( 1 + 9 )V, 本 一 7 . 8. 2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