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热和散热的平衡-1

合集下载

体温调节中产热和散热的曲线分析

体温调节中产热和散热的曲线分析

2021年4月1日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 61 •体温调节中产热和散热的曲线|分析沈兆瑞张玉玲(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天津301700)摘要:人体通过调控产热和散热的相对量来实现对体温的调节.本文通过构建曲线模型,分析寒冷环境和发热状态下产热和散热量的动态变化,指出寒冷环境下散热量“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剖析中暑与发热状态下体温上升机制 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温调节的具体机制.关键词:体温调节;产热;散热;发热现象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典型实例•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对体 温调节的机制进行了补充和拓展•新增内容包括:人体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形式;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机 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其中,产热量和散热量是决定体温变化的直接因素,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产热和散热的曲线模型,用于直观展示两者的动态变 化,以供教学参考.1寒冷环境下的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正常环境(A 阶段)下,散热量和产 热量相等,体温维持平衡.当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B 阶段),由于体表与外界环境的温差骤然变大,(辐射) 散热量迅速上升,体温平衡被打破.随着体表温度的下降,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机体通过神经-体 液调节发挥作用(C 阶段):①皮肤温度降低产生血管收缩反应,血流量降低,汗腺分泌量变小,减少热量的散失;②机体出现战栗,骨骼肌收缩,在短时间内释放 大量热量,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量上升,促进代谢,产热量增加•一段时间后,产热量和散热量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D 阶段).上述调节机制的阐明,有助于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问题1:“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散热会加快,那么,机体是如何保持体温恒定的呢?”问题2 : “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会经历产热增加和散热下降的过程,为什么依然能够维持产热等于散热的平衡状态?”问题1、2中提到 “散热”的变化趋势看似是互相矛盾的,如何理解?据图1分析,散热量曲线(实线)的动态变化可大 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一先升后降.前一阶段(B )对应问图1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题1中的“散热加快”,是由于环境温度降低所导致的;后一阶段(C )对应问题2中的“散热下降”,是机 体响应寒冷环境进行调控后的结果.两个阶段中散热量变化的趋势相反且原因不同,应提示学生注意区 分,避免混淆.在炎热环境下,曲线则呈现相反的走势.若在35T 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传导、对流和辐射散热几乎 完全失效,(岀汗)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⑴.有效 散热手段的减少引起体表温度的升高,刺激机体进行“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的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 态.如果长时间处于超高温环境中,散热量始终低于产热量,体温持续上升,容易引起中暑等症状.2发热状态下的曲线模型提及体温变化,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发热”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过发热的经历,分析该过程 中的体温变化,可加深学生对体温调节机制的理解.在分析曲线模型之前,先明确发热的相关概念•发热 是指在致热原(如病毒、细菌等)的作用下,由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现象(超过基金项目:天津市中小学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双新”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案例研究”(项目编号:XKLHSX160).作者简介:沈兆瑞(1988 -),男,安徽人,理学博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教学;张玉玲(1989 -),女,河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教学.• 62 •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21年4月1日o.5r )[2].目前常用“调定点学说”解释发热的机制:正常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T ,当体温偏离调 定点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 点附近.图2发热状态下,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发热常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 和体温下降期,图2为前两个阶段的曲线分析.如图所示,正常状态(A 阶段)下,体温维持平衡•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例如,上升至39七), 机体进入体温上升期.由于发热初期的体温低于39* ,所以,机体会接受到类似于“冷刺激”的信号,进 而产生一系列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行为(B 阶段)•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逐渐上升•当体温 达到新的调定点时(C 阶段),“冷刺激”信号消失,机 体不再增加产热,散热量也逐渐攀升,最终,达成新的平衡•在高温持续期(阶段D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将维持在39七,直至致热原被清除.随后,体温调定 点恢复至37T ,机体进入体温下降期,该时期曲线的变化趋势与体温上升期相反,在此不做赘述.结合上述曲线分析,引导学生回忆发热各阶段的 感觉,并讨论应该采取的降温措施•在发热初期,随着 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这是由于调定点上升所带来的“冷刺激”信号刺激大脑所产生的感觉;进入体温相对稳定的高温持续期后,机体逐渐感觉到干热,该阶段可采用合适的药物或物理 方式进行降温,但不建议用“捂汗”的方式增加机体的散热负担.进一步提岀问题:“中暑和发热过程中都会经历体温上升的阶段,均是体温失调所引起的么?”从产热和散热量的角度分析,中暑和发热过程中体温上升的 直接原因均为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不同的是,中暑属于体温失调,其诱因通常是高温环境下机体的散 热障碍;而发热是由于体温调定点上升,机体响应信 号而进行“主动”调节的结果.因此,借用Liebenneister在19世纪末所提出的观点: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障 碍,而是机体将体温调节到较高的水平.参考文献:[1] 吴相锤,陈首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黄宁,李著华.病理生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收稿日期:2021 -01 -0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卖施------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翟德栓(宁波市效实中学浙江宁波315012)摘要:以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染色体变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运用讨论、归纳、建模、构建概念图等教学 方法,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突破学生认知障碍,达成教学目标.在促进学生构建染色体变异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生 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通常情况下生物的染色体保持结构和数目的稳定,但在某些因素诱导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会发生异常变化•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发生的变化,发生机理往往与细胞分裂、受精作用中某些异常生理活动相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分 裂、遗传定律、基因功能与分布等知识的延续,又与基 因突变、基因重组构成了可遗传变异的知识体系.学作者简介:翟德栓(1978 -),男,黑龙江海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生物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答案] E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Ca2+[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次次次次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Ca2+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B.α-MSH[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 .[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 .[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 IFNα 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 V2 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 [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 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 .[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2. 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3.5 体温的控制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3.5 体温的控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重难点集训专题3.5 体温的控制重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一、恒温动物(鸟类)和人类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二、产热(1)安静时: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运动时: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三、散热(1)皮肤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 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四、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不能及时调节体温,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发生中暑。

重难点2:体温受脑控制①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②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是( B )A .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 .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C .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 .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2.在35 ℃时人更容易发生中暑的地方是 ( D )A.无风干燥的沙漠B.建筑物顶部C.有风湿润的麦田D.充满水蒸气的车间.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B .甲、乙都是恒温动物C .甲、乙都是变温动物D .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4.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

据图判断他们所处的状态 ( A )A.甲处于安静状态,乙处于运动状态B.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C.甲处于运动状态,乙处于安静状态D.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下列关于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B.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C.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D.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6.舒洁同学学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当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B.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C.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D.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的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下图反映了一天24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清晨5时体温最低B.下午5时体温最高C.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D.这一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 36.5 ≤ T ≤ 37.58.小明因感冒在家休息。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在2

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

产生渴觉的中枢在。

(2)调节激素:。

由下丘脑分泌,释放,靶器官:,加强对水分。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的器官:。

(4)调节过程:①在的调节下,通过相关的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尤以产热最多。

)(2)、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1)主要通过、散热,其次还有。

3、体温调节的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温度感受器:①分布:体表、体内各个部位;②种类:感受器和感受器。

中枢:。

增加产热的激素为和。

(2)、体温调节方式:。

(3)、调节过程(1)寒冷→皮肤兴奋→下丘脑中枢→(2)炎热→皮肤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分泌加强。

4、体液调节的概念:,通过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补充资料:一.体温调节的图解特别提醒1.体温调节的有关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二、水平衡调节过程1.图示过程(说明:“+”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信息解读(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垂体后叶。

(3)体液调节:①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②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

③作用:加强对水分重吸收。

④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三、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1)下丘脑地位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2章 第3、4节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2章 第3、4节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第三、四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1.理解水盐平衡及其意义。

2.说明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重点)3.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

4.描述体温调节的过程。

(重点)水盐调节(1)水的平衡①来源: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出:尿液中的水、汗液中的水、呼吸排出的水、排便排出的水。

(2)盐的平衡①钠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②钾盐: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

③排泄特点ⅰ.钠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ⅱ.钾盐: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2.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

(2)调节中枢:下丘脑。

(3)参与调节的最重要器官:肾脏。

(4)调节机制①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后叶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的意义(1)意义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Na+和K+失衡①大量失去Na+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昏迷。

②大量流失K+时,会出现心律失常。

[合作探讨]探讨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是什么?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分别在何处?提示:神经—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探讨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归纳总结]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与分析水分调节示意图分析:(1)水平衡调节的类型: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水平衡调节的主要器官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主要排泄器官。

(3)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初中科学复习生物部分第八讲 人的器官及系统(一)

初中科学复习生物部分第八讲 人的器官及系统(一)

初三科学总复习生物部分第八讲人的器官及系统(一)鼻和嗅觉1.鼻子闻到气味的过程如上图所示,鼻腔最上端的嗅粘膜中有嗅感受器。

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引起的感觉。

当气体物质进入鼻腔时,嗅觉神经末梢受气味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感觉到气体的味道了。

世界上动物的嗅觉一般可分为三类:无嗅觉类、钝嗅觉类和敏嗅觉类。

有些水栖的哺乳动物,如鲸、海豚等没有嗅觉,属于无嗅觉类;鸟类一般嗅觉不发达,属于钝嗅觉类;猪、羊、马、狗、猫等哺乳动物都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属于敏嗅觉类动物。

2.嗅觉的特点:a小孩的嗅觉一般比成人的灵敏,但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b对同一种气味,长时间刺激时,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会感觉不出来。

c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较大。

d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

e人们在同一时间只能闻到一种气味,如两种气体混合,混合感觉一般是两种气味之和。

舌和味觉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觉到各种食物的刺激。

如下图所示,舌的表面布满许多的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的细胞,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舌头中间没有味蕾的分布。

味觉是溶于水中的有味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而产生的感觉。

1.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进入口腔内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感觉到食物的味道了。

2.味觉的特点: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如下图所示:甜的敏感区在舌尖;酸的敏感区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苦的敏感区在舌根部;咸的敏感区在舌尖和舌尖两则的前半部分。

b在中枢神经内,把感觉综合起来,特别是有嗅觉参与就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合感觉,如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味觉与嗅觉有密切的关系,并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

如:人在感冒时,味觉、嗅觉的敏感度都会减弱。

人类除了皮肤感觉、味觉、嗅觉外,还常常用眼观察物体,即有视觉;用耳听声音,即有听觉。

体温稳定的调节(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体温稳定的调节(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部分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D.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呼气
2.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B.当外界温度较低时,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C.在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主要以神经调节为主
L·h-1 ℃










未热习服 )
已热习服
未热习服 已热习服
A.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会增多
运动时间(h) 图1
B.未热习服的人运动时直肠温度快速上升与出汗较少关系不大
运动时间(h) 图1
C.已热习服的人运动时汗腺分泌加快,有利于降低体温
D.经热习服训练后,大脑皮层调节体温恒定的能力会增强
和蒸发 行为性散热 减少衣物等
产热和散热平衡示意图
(二)人体的产热
1. 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糖类、脂肪 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 的。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 代谢,它能满足所有器官生命活动时 的最低能量需求。
2. 人体的产热器官 从基础状态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肌肉和脑等。 从影响体温看主要是肝和骨骼肌。
7.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流的相对流量,在时
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基础护理学100试题和答案单选

基础护理学100试题和答案单选

1.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一般病区适宜温度为( )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2.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3.对病人进行按摩时使用50%的乙醇其目的是的乙醇其目的是:( ) A.消毒皮肤消毒皮肤 B.促进血液循环C.润滑皮肤润滑皮肤 D.去除污垢去除污垢4.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为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为( )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5.铺备用床的目的主要为.铺备用床的目的主要为( ) A 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 B 暂离床病人使用暂离床病人使用 C 为使被褥不被血液污染为使被褥不被血液污染 D 准备接受新人准备接受新人 6.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铺床时移椅至床尾正中离床约为( ) A 10cm B 15cm C 20cm D 5cm7.一级护理病人要求每隔多长时间巡视一次病人.一级护理病人要求每隔多长时间巡视一次病人( ) A 15~30min B 30~60min C 1~2h D 2~4h8.出院病员的病历首页是.出院病员的病历首页是( ) A 出院记录出院记录 B 体温单体温单 C 出院指导出院指导 D 住院病历首页住院病历首页9.心肌梗塞的牵涉痛可发生在.心肌梗塞的牵涉痛可发生在( ) A 左肩区左肩区 B 右肩区右肩区 C 上腹部上腹部 D 颈前部颈前部10.需去枕仰卧位的是.需去枕仰卧位的是( ) A 作胸腔穿刺的病人作胸腔穿刺的病人 B 作脊髓穿刺后的病人作脊髓穿刺后的病人C 作腹腔穿刺的病人D 作髂前棘骨穿刺的病人病人11.休克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休克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 A 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 B 头高脚低位头高脚低位C 平卧头部抬高20°角,抬高下肢30°角D 平卧头部抬高30°角,抬高下肢20°角12.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 ) A 左侧卧位,保留灌肠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B 右侧卧位,保留灌肠C 右侧卧位,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 D 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位,大量不保留灌肠13.下列哪项不是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下列哪项不是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 A 褥疮褥疮 B 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C 腹泻腹泻 D 肾结石肾结石14.用轮椅接送病员时,轮椅位置应是.用轮椅接送病员时,轮椅位置应是( ) A 放在床尾,面向床头放在床尾,面向床头 B 放在床头,面向床尾C 放在床旁,面向床尾放在床旁,面向床尾D 面向床头,椅背与床尾平齐椅背与床尾平齐15.用平车运送输液病人最重要的是.用平车运送输液病人最重要的是( ) A 上坡头在前上坡头在前 B 下坡头在后下坡头在后 C 做好穿刺部位的固定,防止针头脱出做好穿刺部位的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D 不可用车撞门不可用车撞门 16.保管无菌物品哪项是错误的(.保管无菌物品哪项是错误的() A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B 无菌包必须注明灭菌日期C 已打开的无菌包未用完,可在48h 内有效内有效D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注明开包时间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注明开包时间 17.取用无菌溶液时,正确的方法是(.取用无菌溶液时,正确的方法是() A.打开瓶盖后,应立即倒入无菌容器中所需液打开瓶盖后,应立即倒入无菌容器中所需液B.可直接在瓶中蘸取C.倒后的溶液未用可及时倒回瓶中可及时倒回瓶中D.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可保存24小时. 18.无菌持物钳的正确取放方法是(.无菌持物钳的正确取放方法是()A.钳端向下闭合钳端向下闭合B.钳端向上闭合钳端向上闭合C.钳端向下张开钳端向下张开 D .钳端平行.钳端平行 19.取无菌溶液时,先到去少量溶液的目的是(.取无菌溶液时,先到去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A .检查瓶口是否有裂缝.检查瓶口是否有裂缝 B .冲洗瓶口.冲洗瓶口C.检查液体是否清亮D .练习操作以便从原处倒出20.有关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描述是.有关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描述是( ) A 一昼夜中以清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时最高B 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C 女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略降低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略降低D 进食、运动后体温一过性增高进食、运动后体温一过性增高21.软组织损伤48h 内应采用的处理方法为:( )A.热疗法热疗法B.冷疗法冷疗法C.冷、热疗法交替使用D.先用冷疗法再用热疗法先用冷疗法再用热疗法22.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 ) A 散热多于产热散热多于产热 B 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大于散热C 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D 散热增加而产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正常平上趋于正常 23. 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绘制符号是(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绘制符号是() A 红虚线红虚线 红点红点 B 红虚线红虚线 红圈红圈 C 蓝虚线蓝虚线 红点红点 D 红虚线红虚线 蓝圈蓝圈24.正常成人呼吸的速率为.正常成人呼吸的速率为( ) A14~16次/min B 16~20次/min C 20~22次/min D 20~26次/min25.可使血压偏低的因素是.可使血压偏低的因素是( ) A 过度兴奋过度兴奋 B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 C 过度疼痛过度疼痛 D 睡眠欠佳睡眠欠佳26.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 )A.1-2cmB.2-3cmC.3-4cmD.4-5cm27.那项除外与测量血压值准确性无关的因素是.那项除外与测量血压值准确性无关的因素是( ) A 病人体位病人体位B 被测肢体动脉与心脏的位置C 测量血压的操作者D 血压计零点与心脏的位置位置28.热疗法的局部生理效应,不正确的是.热疗法的局部生理效应,不正确的是( ) A 、血流增快、血流增快 B 、体温上升、体温上升 C 、肌纤维收缩性增加、肌纤维收缩性增加 D 、需氧量增加、需氧量增加29.禁用冷疗的部位不包括.禁用冷疗的部位不包括( ) A 、枕后、耳廓、阴囊、枕后、耳廓、阴囊 B 、胸前区、胸前区 C 、后背、后背 D 、腹部、腹部30.乙醇拭浴禁擦足底是防止.乙醇拭浴禁擦足底是防止 ( ) A 、发生寒战、发生寒战 B 、体温骤降、体温骤降 C 、腹泻、腹泻 D 、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31.乙醇拭浴时,热水袋放置足底原因是.乙醇拭浴时,热水袋放置足底原因是( ) A 、保暖、保暖 B 、使体温骤降、使体温骤降 C 、促进散热、促进散热 D 、预防发生心率不齐、预防发生心率不齐32.为右上肢骨折患者脱、穿衣的方法是(.为右上肢骨折患者脱、穿衣的方法是() A、先脱右肢,先穿右肢A、先脱右肢,先穿右肢 B、先脱右肢,先穿左肢C、先脱左肢,先穿左肢B、先脱右肢,先穿左肢C、先脱左肢,先穿左肢 D、先脱左肢,先穿右肢左肢,先穿右肢33.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是(.发生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B、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肤组织C、机体营养不良机体营养不良D、皮肤受潮、湿摩擦刺激湿摩擦刺激34.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出现水泡,是褥疮哪期发生的(.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出现水泡,是褥疮哪期发生的() A、瘀血红润期A、瘀血红润期 B、浅层溃疡期B、浅层溃疡期 C、炎性浸润期C、炎性浸润期 D、坏死溃疡期D、坏死溃疡期 35.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目的是(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目的是() A 、消毒皮肤、消毒皮肤 B 、去除污垢、去除污垢 C 、降低体温、降低体温 D 、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36.为预防压疮可选用哪种溶液局部按摩(.为预防压疮可选用哪种溶液局部按摩() A 、75%乙醇乙醇 B 、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 C 、50%乙醇乙醇 D 、0.1%醋酸醋酸37.在身体空隙处垫以软枕的作用是(.在身体空隙处垫以软枕的作用是()A、架空受压部位A、架空受压部位 B、降低局部皮肤所承受的压力B、降低局部皮肤所承受的压力 C、减少皮肤受摩擦的刺激C、减少皮肤受摩擦的刺激 D、固定体位、安全防护、防止坠床固定体位、安全防护、防止坠床38.为成人进行管喂饮食插入胃管深度.为成人进行管喂饮食插入胃管深度( ) A、35-40cm, B、40-45cm C、45-55cm D、50-55cm39.鼻饲插管过程中,病人发生呛咳,呼吸困难时应(.鼻饲插管过程中,病人发生呛咳,呼吸困难时应() A、嘱病员作深呼吸B、将病员头部抬高C、拨管重插D、停止片刻,嘱深呼吸,再轻轻插入轻插入40.为病人管喂饮食后,再灌入少量温开水.为病人管喂饮食后,再灌入少量温开水 ,其目的是(,其目的是() A、使病人温暖、舒适B、便于测量、记录准确C、防止呕吐A、使病人温暖、舒适B、便于测量、记录准确C、防止呕吐D、便于冲净胃管,避免食物存积免食物存积41.给危重病人喂食时哪项不妥(.给危重病人喂食时哪项不妥() A、宜小口喂食,以便咀嚼和吞咽A、宜小口喂食,以便咀嚼和吞咽 B、进流质者可用吸管或水壶吸吹C、应先喂固态食物,后喂液态食物食物,后喂液态食物 D、卧床者应使其头转向一侧D、卧床者应使其头转向一侧42.做便隐血试验的病员应选择的菜谱是(.做便隐血试验的病员应选择的菜谱是() A、蔬菜、炒猪肝A、蔬菜、炒猪肝 B、大白菜、五香牛肉B、大白菜、五香牛肉 C、花菜、炒鸡蛋C、花菜、炒鸡蛋 D、红烧鱼、菠菜汤D、红烧鱼、菠菜汤 43.频繁而剧烈呕吐给肌体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 使大量胃液丢失B 营养缺乏营养缺乏 、消瘦C、消瘦C 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D 食欲减退欲减退44.大便呈灰白色或陶土样常见于:( )A.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B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 C 、痢疾、痢疾 D 、痔疮、痔疮45.常见喷射状呕吐的疾病是(.常见喷射状呕吐的疾病是() A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 B 、妊辰反应、妊辰反应 C 、晕车晕船、晕车晕船 D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46.洗胃时,胃管插入的深度为:( ) A 、4040——44cm B 、4545——55cm C 、5656——59cm D 、6060——65cm47.维生素K 的主要功能是的主要功能是:( ) A.促进细胞发育成熟促进细胞发育成熟 B.参与糖代谢参与糖代谢 C.改善微循环D.促进凝血功能促进凝血功能48.为中毒者洗胃时,先吸进胃内容物,然后再灌入洗胃液其,目的是(.为中毒者洗胃时,先吸进胃内容物,然后再灌入洗胃液其,目的是( ) A 、防止胃管阻塞、防止胃管阻塞 B 、防止误入气管、防止误入气管 C 、减少毒素吸收、减少毒素吸收 D 、防止胃过度饱胀、防止胃过度饱胀 49.哪一种药物中毒,不能用碳酸氢钠洗胃(.哪一种药物中毒,不能用碳酸氢钠洗胃() A 、乐果、乐果 B 、1605 C 、敌百虫、敌百虫 D 、敌敌畏、敌敌畏50.直肠病变保留灌肠时应采取(.直肠病变保留灌肠时应采取() A 、右侧卧位、右侧卧位 B 、左侧卧位、左侧卧位 C 、平卧位、平卧位 D 、截石位、截石位51.为肝昏迷病人灌肠时禁用(.为肝昏迷病人灌肠时禁用() A 、生理盐水溶液、生理盐水溶液 B 、肥皂水溶液、肥皂水溶液 C 、蛋白水、蛋白水 D 、温水、温水52.小量不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约(.小量不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约() A 、7—10cm B 、1010——15cm C 、1515——20cm D 、1212——15cm53.保留灌肠时药液面距病人肛门不应超过(.保留灌肠时药液面距病人肛门不应超过() A 、20cm B 、30cm C 、15cm D 、25cm54.大量不保留灌肠之后让病员忍耐多长时间再排便(.大量不保留灌肠之后让病员忍耐多长时间再排便( ) A 、1—2min B 、3—4min C 、5—10min D 、1515——20min55.颅内压增高的病员呕吐时表现(.颅内压增高的病员呕吐时表现() A 、呕吐物呈粪臭味、呕吐物呈粪臭味 B 、呕吐呈喷射状、呕吐呈喷射状 C 、饭后呕吐、饭后呕吐 D 、呕吐物呈咖啡色、呕吐物呈咖啡色 56.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称(称() A 、尿闭、尿闭 B 、少尿、少尿 C 、排尿困难、排尿困难 D 、尿潴留、尿潴留57.无尿是指24h 尿量少于(尿量少于( ) A 、50ml B 、150mlC 、100ml D 、10ml58.排出的尿液呈烂苹果味见于(.排出的尿液呈烂苹果味见于() A 、膀胱炎B 、肝硬化C 、尿毒症、尿毒症 D 、糖尿病、糖尿病59.插导尿管前女性尿道口和小阴唇的消毒顺序为(.插导尿管前女性尿道口和小阴唇的消毒顺序为() A向上而下、由内向外A向上而下、由内向外 B 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由外向内 C 自下而上、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由内向外D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外向内60.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口服 B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C 、吸入疗法、吸入疗法 D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61.皮内注射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皮内注射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 、皮肤薄、色浅、皮肤薄、色浅 B 、无大血管、无大血管 C 、离大神经远、离大神经远 D 、操作较便、操作较便62.查七对一注意,其中“一注意”是指(是指( ) A 、用药后反应、用药后反应 B 、用药方法、用药方法 C 、用药剂量、用药剂量 D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63.抢救青毒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抢救青毒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异丙荃肾上腺素A、异丙荃肾上腺素 B 、盐酸肾上腺素、盐酸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D 、苯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64.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哪项为阳性反应(.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哪项为阳性反应() A 、皮丘无改变、皮丘无改变 B 、全身无自觉症状、全身无自觉症状 C 、皮丘周围无红肿、皮丘周围无红肿D 、皮丘直径大于1cm 65.为防止出现继发效应,持续用冷或用热一段时间后,应间隔应间隔( ) A.30min B.60min C.90min D.120min66.臀部肌肉注射时,定位哪项除外均是错误的(.臀部肌肉注射时,定位哪项除外均是错误的() A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上B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外,二指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内C 、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4处D 、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在线的上1/3处67.下列哪项不是给药原则的五个准确的内容(.下列哪项不是给药原则的五个准确的内容() A 、准确的药物、准确的药物 B 、准确的剂量、准确的剂量 C 、准确的方法、时间、准确的方法、时间 D 、准备地点、准备地点6868.为肝昏迷病人灌肠时.为肝昏迷病人灌肠时.为肝昏迷病人灌肠时,,不易选用肥皂水溶液不易选用肥皂水溶液,,其原因是(其原因是() A.A.防止发生腹胀防止发生腹胀防止发生腹胀 B.B.防止对肠黏膜的刺激防止对肠黏膜的刺激防止对肠黏膜的刺激 C.C.减少氨的产生及吸收减少氨的产生及吸收 D.D.以免引起顽固性以免引起顽固性腹泻腹泻 69.脑水肿病员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要25min 内完成,每分多少滴(内完成,每分多少滴( ) A 、100 B 、150 C 、180 D 、20070.静脉留置针,皮肤消毒直径多少cm 并于穿刺点上方多少cm 扎止血带(扎止血带( ) A 、5cm 6cm B 、6—8cm 6cm C 、5—7cm 10cm D 、6—8cm 10cm71.输液过快而导致急性肺水肿高浓度给氧时,应给哪种氧(.输液过快而导致急性肺水肿高浓度给氧时,应给哪种氧() A 、2020——30%乙醇湿化后的O2 B 、0.9%NaCl 湿化后的O2 C 、8ml/min D 、6—8 ml/min 72.交叉配血试验应如何操作(.交叉配血试验应如何操作() A 、供者血清+受者红C B 、受者血清+供者红C C 、供受双方红C D 、供受双方血清、供受双方血清 73.输血前遵医嘱备血应先取血标本多少ml ( )A 、1mlB 、0、5mlC 、1、5mlD 、2ml74.在输血前后及两瓶血之间应输给哪种溶液(.在输血前后及两瓶血之间应输给哪种溶液( ) A 、肝素、肝素 B 、枸橼酸钠、枸橼酸钠 C 、0、5%无菌葡萄糖无菌葡萄糖 D 、无菌等渗生理盐水、无菌等渗生理盐水75.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是什么(.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是什么() A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B 、溶血反应、溶血反应 C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D 、大量输血后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76.需生化试验应取真空采血管的(.需生化试验应取真空采血管的() A 、红色或黄色、红色或黄色 B 、紫色、紫色 C 、黑色、黑色 D 、蓝色、蓝色77.24h 尿标本,收集的时间是(尿标本,收集的时间是( ) A 、早7点—翌日7点 B 、早8点—翌日8点 C 、早10点—翌日10点D 、早6点—翌日6点78.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注入标本容器的顺序是(.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注入标本容器的顺序是() A、抗凝—血清—培养培养 B 、血清—培养—抗凝抗凝C、培养—血清—抗凝D、培养—抗凝—血清血清79.哪项除外均属脑死亡的标准(.哪项除外均属脑死亡的标准() A 、不可逆的深昏迷、不可逆的深昏迷 B 、自发呼吸停止、自发呼吸停止 C 、脑干反射消失、脑干反射消失 D 、心跳停止、心跳停止80.患者病情恶化、急于交代后事、此期的心理反应属于(.患者病情恶化、急于交代后事、此期的心理反应属于() A 、否认期、否认期 B 、愤怒期、愤怒期 C 、协议期、协议期 D 、忧郁期、忧郁期81.关于医嘱种类的解释,下列哪项不对(.关于医嘱种类的解释,下列哪项不对() A 、长期医嘱有效期在24h 以上B 、临时备用医嘱在24h 以内C 、长期医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止时间后失效 D 、长期备用医嘱须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方为失效、长期备用医嘱须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方为失效82.交班报告一般由谁书写(.交班报告一般由谁书写() A 、护士长、护士长 B 、值班护士、值班护士 C 、高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 D 、实习护士、实习护士83.高压蒸汽灭菌时温度需达到(.高压蒸汽灭菌时温度需达到() A 、121-126摄氏度摄氏度 B 、110-120摄氏度摄氏度 C 、100-130摄氏度摄氏度 D 、105-126摄氏度摄氏度 E 、105摄氏度摄氏度84.护士办公区属于.护士办公区属于( ) A 、清洁区、清洁区 B 、半污染区、半污染区 C 、污染区、污染区 D 、干净区、干净区85.肛管排气时,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多少(.肛管排气时,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多少() A 、15分钟分钟 B 、20分钟分钟 C 、25分钟分钟 D 、30分钟分钟86.肝昏迷患者禁用何种溶液灌肠(.肝昏迷患者禁用何种溶液灌肠( ) A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B 、肥皂水、肥皂水 C 、温开水、温开水 D 、50%硫酸镁硫酸镁87.平车上下破时,患者的头在高处一端,目的是(.平车上下破时,患者的头在高处一端,目的是() A 、安全、安全 B 、有利于观察病情、有利于观察病情 C 、防止低血压、防止低血压 D 、防止头部充血引起不适、防止头部充血引起不适 88.有伤口的部位做湿热敷,最应该注意的是(.有伤口的部位做湿热敷,最应该注意的是() A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 、拧干布,以不滴水为宜、拧干布,以不滴水为宜 C 、局部涂凡士林D 、保持适宜的温度89.使用超声雾化器过程中,水槽内蒸馏水的温度不超过(.使用超声雾化器过程中,水槽内蒸馏水的温度不超过() A 、70摄氏度摄氏度 B 、60摄氏度摄氏度 C 、50摄氏度摄氏度 D 、40摄氏度摄氏度90.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 、呼吸道阻塞症状、呼吸道阻塞症状 B 、循环衰竭症状、循环衰竭症状 C 、消化道症状、消化道症状 D 、泌尿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 91.同时注射数种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同时注射数种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 A 、刺激性、刺激性 B 、有无变质、有无变质 C 、有效期、有效期 D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92.护理程序不包括.护理程序不包括( ) A 、收集客观资料、收集客观资料 B 、作出医疗诊断、作出医疗诊断 C 、确定护理诊断、确定护理诊断 D 、提出护理问题、提出护理问题 93.尿液呈烂苹果味见于哪种病症(.尿液呈烂苹果味见于哪种病症() A 、尿毒症、尿毒症 B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C 、尿崩症、尿崩症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4.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A.1米 B.0.9 米C.0.8米 D.0.6米 E 0.5米95.通风的时间一般应为.通风的时间一般应为( ) A. 10min B. 15min C.20min D.30min96.铺备用床的目的是(.铺备用床的目的是()A.保持病室清洁,准备迎接新病人准备迎接新病人B.便于接受麻醉未醒的病人C.供暂离床的病人使用供暂离床的病人使用D.便于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便于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97.腰穿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的目的小时内去枕平卧的目的( ) A.预防脑压升高预防脑压升高 B.预防脑压降低C.预防脑缺血预防脑缺血 D.预防脑部感染预防脑部感染98.解决病人的不舒适,首先应首先应( ) 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B.保持病室安静C.找出不舒适原因找出不舒适原因 D.采取有效措施采取有效措施 99.病人有炎症感染时皮肤的改变为(.病人有炎症感染时皮肤的改变为() A.发红发红 B.发绀C.湿冷湿冷 D.皮温降低皮温降低100.有一病人臀部出现2 cm×2cm 大小的疮面,真皮层有黄色渗出液,此压疮(大小的疮面,真皮层有黄色渗出液,此压疮() A.淤血红润期淤血红润期 B.炎性浸润期C.浅度溃疡期浅度溃疡期 D.坏死溃疡期坏死溃疡期1-10 BCBCDBADAB 11-20 CBCDCCDABC21-30 BBBBBBCCCD 31-40 CDACDCBCDD41-50 CCCADBDCCB 51-60 BBBCBBCDBD61-70 AABDBBDCBD 71-80 ABDDBAADDD81-90 BBAABBDACA 91-100 DBDADABBAC。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一).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答案] B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答案] A3.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o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答案] D4.下列哪种情况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甲状腺功能亢进B.急性肺炎C.环境高温D.妇女月经前期E.先天性汗腺缺乏[答案] B5.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流行性感冒E.中暑[答案] E6.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激活物?A.IL-1B.IFNC.TNFD.MIP-1E抗原抗体复合物7.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A.内毒素B.外毒素C.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E.疟色素[答案] A8.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流感病毒C.螺旋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致热原[答案] E9.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变态反应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恶性肿瘤E.无菌性炎症[答案] C10.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IL-1[答案] E11.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答案] B12.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心肌细胞D.淋巴细胞E.星状细胞[答案] C13.下列哪种物质可能是发热中枢双相调节介质?B.NOC.CRHD.Na+/Ca2+/doc/3f875adc5022aaea998f0f32.html TF [答案] B14.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皮肤、内脏血管D.产EP细胞E.汗腺[答案] C15.下列哪种前列腺素属发热介质?A. PGA2B.PGD2C.PGE2D.PGI2E.PGF2[答案] C16.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内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腺素[答案] A17.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代谢加强C.脂肪分解代谢加强D.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E.心率加快[答案] D18.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基础代谢率一般可提高A.3%B.5%C.10%D.13%E.15%[答案] D19.在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A.无变化B.明显下降C.轻度下降D.明显上升E.轻度上升[答案] E20.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答案] A2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等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答案] D23.退热期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散热B. 产热等于散热C. 散热大于产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答案] C24.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平均约增加A.5次B.18次C.15次D.20次E.25次[答案] B25.高热患者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答案] C(二).B型题A.淋巴因子B.内毒素C.抗原抗体复合物D.内生致热原E.本胆烷醇酮1.恶性肿瘤引起发热的原因是2.输液引起发热的原因是[答案] 1. D2. B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C.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D.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3.内毒素4.IL-15.IFN6.本胆烷醇酮[答案] 3. D4. A5.A6.DA.产热大于散热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和散热平衡D.产热增加E.散热增加7.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的特点是8.体温高峰期热代谢的特点是9.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答案] 7. A8. C9. BA.PGE2B.cAMPC.Na+/Ca2+D.IL-6E.MIP-110.能被磷酸二酯酶直接抑制其发热作用的物质是11.能被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发热效应的物质是[答案] 10. B11. A(三).C型题A.生理性体温升高B.病理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1.环境高温可引起2.心理性的应激可引起[答案] 1. B2. AA.调节性体温升高B.被动性体温升高C.两者均可D.两者均无3.炎症性发热4.中暑5.剧烈运动时[答案] 3. A4. B5. AA.IL-1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中枢发热介质为7.内生致热原为[答案] 6. B7. AA.增强散热B.减少产热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8.A VP的解热作用是通过9.α-MSH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答案] 8. C9. A(四).X型题1.过热见于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答案] A、B、C、D2.下列关于内毒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热性低B.是一种发热激活物C.最常见的内致热原D.分子量大E.是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答案] B、D、E3.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答案] A、B、D、E4.目前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A.TNFB.IFNC.IL-2D.IL-6E.IL-1[答案] A、B、C、D、E5.机体内生致热原可来自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内皮细胞D.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答案] A、B、C、D、E6.下列哪些内生致热原能引起双峰热?A.IL-1B.TNFC.IFND.IL-6E.IL-2[答案] A、B7.下列哪些部位可称为发热负调节中枢?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中杏仁核C.腹中膈D.延髓E.脊髓[答案] B、C8.下列哪种物质是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A.A VPB.α-MSHC.annexin-A1D.PGE2E.Camp[答案] A、B、C9.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答案] B、C、D10.发热退热期特点是A.血压上升B.竖毛肌收缩C.汗腺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E.寒战加重[答案] C、D11.发热时出现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A.心搏量增加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C.代谢性酸中毒D.血温升高对窦房结的刺激E.血容量减少[答案] B、D12.发热时呼吸加快是由于A.血PCO2升高B.血pH值升高C.pH值下降D.血PO2下降E.体温上升[答案] C、E13.发热时存在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体温超过400C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答案] A、B、D、E14.水杨酸盐解热的原理是A.抑制免疫功能B.恢复POAH神经元的功能C.抑制PGE的合成D.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E.抑制产EP细胞合成和EP[答案] B、C15.内生致热原诱导发热的同时引起的急性期反应包括A.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B.红细胞计数的改变C.血浆微量元素浓度的改变D.白细胞计数的改变E.免疫功能下降[答案] A、C、D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IFNα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 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答案] V1V2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12.发热是指由于的作用使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答案] 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调节性0.50C13.过热是由于或及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异常14.正调节介质是指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答案]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CRH,NO,前列腺素E.15.急性期反应指机体在和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的合成增多、、改变.[答案] 细菌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蛋白,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16.发热的三个分期为,, .[答案]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三.名词解释1.体温升高[答案] 体温上升,并且超过正常值0.5℃.2.内毒素[答案] 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的脂多糖.3.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4.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5.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6.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7.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8.内生致热原[答案]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9.正调节介质[答案] 和体温升高成正相关的一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一氧化氮、钠钙离子比值等. 10. 急性期反应[答案] 机体在细菌感染和组织损伤时所出现的急性时相的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的改变、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四.简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 2.简答必须解热的3个病例.[答案要点] 高热病例,特别是体温高于40度的病例.心脏病患者,以及有潜在的心肌损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不论妊娠早、中、晚期,都应该及时解热.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7.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答案要点] 前列腺素E,环磷酸腺苷,钠钙离子比值,一氧化氮,CRH.8.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答案要点]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9.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10.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答案要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温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五.论述题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

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课件)

人教版教学教案云南省弥勒县庆来中学2011-2012学年生物必修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课件)
人大附中
学以致用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 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儿童缺钙 佝偻病 中年缺钙 老年缺钙 血钙过低 血钙过高 骨质软化病 骨质疏松症 肌肉抽搐 肌无力
转氨酶过高,肝脏受损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健康,强化自我保健 意识。人 大 附 中

[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疑难点拨 设计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要把盛有 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的3支试管分别放在60°C 热水、沸水和冰块中放足5min后,再将相同温度 下淀粉酶溶液注入淀粉溶液中,继续保持5min。 这样才能保证3支试管中除温度条件即实验变量 不同外,其它因素(控制变量)完全相同,造成 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原因才可肯定是不同的温度条 件(实验变量)影响所致.
人大附中
(1) 内环境的组成
机体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实质是一种盐溶液 血浆
内 环 境 组 组织液 微碱性,pH7.35~7.45 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离子、营养 物质(血糖、氨基酸、脂类、维生素)、蛋白质、 激素、抗体、尿素以及溶解的CO2、O2等。 细胞之间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基本一样 大多数体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 淋巴
无机盐
9.0 9.0 11.0
水平衡的调节(实质还在讨论内环境稳态)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吃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兴奋
刺激 产生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渴觉
释放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分泌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促进
尿量减少
人大附中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结果?
增加下丘脑、垂体及其它内分泌腺位置示意图.
解决学生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胰腺、胰岛等腺体 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认识上的困难。

必背考点50 体温调节-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考点一轮总复习

必背考点50 体温调节-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考点一轮总复习

考点50 体温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体温调节(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考向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1.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E皮肤和F汗腺散热,D骨骼肌是产热器官,A错误;B、当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B正确;C、D途径属于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C正确;D、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图中①~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0、采光系数:指畜舍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11、适应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机体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刺激产生的有利于缓解生理紧张状态的反应,称为适应。
等热区:指恒温动物只能依靠物理调节就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的环境温度范围
日射病:强烈的太阳辐射穿透颅骨,使脑温升高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1、热调节:机体保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
2、应激 :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3、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依靠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5、长日照动物:随着光照时数的逐渐延长而开始发情配种的动物。6、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的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8、短日照动物:在日照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
9、长日照动物:在日照时数逐渐延长时发情、配种的动物。

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

精心整理家畜环境卫生学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1.家畜环境:是指环绕于家畜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3.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5.减量排放:畜牧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合理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中某些成分含量,提高畜禽群对日粮(原料)的转化率,使畜禽排泄物的数量和成分减少或改变,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利于环境保护。

7.畜禽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9111315171921艺。

23.1357911131517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红外线灯19.根据畜舍内外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和()三种方式。

负压通风正压通风联合通风三、单项选择题1.波长在____ nm以下的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为____ nm。

(C)A. 260,230—250B.300 230~250C. 300,253~260D.350,300~3503.为保证舍内的适宜光照强度,透光角一般不应小于(B )。

A.2。

B.5。

C.10。

D.1505.为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一般对母猪进行限位饲养,母猪限位栏宽度为(A ) cm。

A.60—65 B.55—60 C.50~55 D.45—5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热环境因素总和评价指标的是(B )。

A.有效温度 B.临界温度 C.风冷指数 D.温湿指数‘11.在全部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约占一,紫外线约占____。

( A)A. 50%—60%,1%B.50%~60%,2%C. 30%~40%,1%D.30%~40%,2%13.母猪的适宜温度为—__℃,出生后几天的仔猪要求____℃。

(C )A. 13—15 30-- 32B.15~18 28—32C. 15~18 30~32D.15~18 32~3415.奶牛的汗腺不发达,当外界温度超过(A )℃时,有些奶牛就开始进行热性喘息。

高中生物1.2.4体温调节课件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1.2.4体温调节课件中图版必修3

的枢纽。
1234
解析: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立毛 肌收缩,汗腺不分泌,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使体温维持恒定。体温调节既 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 素的调节,促进产热代谢,提高体温,两者在升高体温上的作用是相同的,因 此是协同关系。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体液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下丘脑还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通过调节垂体的活动来调节其他 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1)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思考感悟发烧是否就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提示:发烧早期体温上升的时候,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如果保持在高 烧状态,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一二三
二、体温的调节
1.寒冷环境下的调节
一二三
2.炎热环境下的调节
3.调节方式 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维持的。但这种 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调节过程发生障碍,就可能出现中暑或体温过低等病 症。
探究点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 有体液调节。( ) 提示:×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下丘脑有血糖、渗透压和体温调节的中枢。( ) 提示:√
探究点
3.机体安静时,脑产热量最大。( ) 提示:× 机体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 4.在炎热环境中,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温觉感受器兴奋。( ) 提示:× 炎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温觉感受器兴奋。 5.寒颤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反应,为机体提供一个快 速的产 热源。 () 提示:√
探究点
体温的调节
●问题导引●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体温调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体温调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3

3.调节过程
散热
(2)炎热→体温__高__于___正常体温→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散热增加)→体温正常。 4.调节结果:__体__温__恒__定____,即机体产热量 =散热量。
判一判 (1)下丘脑有血糖、渗透压和体温调节中枢.(√) (2)机体在安静时,脑产热量最大。(×) (3)人处在炎热环境时,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 泌量增加,温觉感受器兴奋。(×) (4)寒颤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反应,为机 体提供一个快速的产热源。(√)
②实验后体温降低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后体温升高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射后将甲组小鼠置于已设置成10 ℃的恒 温箱中,乙组小鼠置于已设置成39 ℃的恒温 箱中,丙组小鼠置于室温(25 ℃)中。 ④过适当的一段时间后,
①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器官,其中___肝__脏___产 热量最大。 ②劳动或运动时主要是____肌__肉___。此外还有 __脑___等。 (2)产热方式 ① 一 般 : 新 陈 代 谢 产 热 , 即 分 解 __有__机__物____ 产热。
②寒冷:寒颤。
3.散热部位及方式 (1)主要部位:__皮__肤____。 (2)方式 ①直接散热:热量―血―液→_皮__肤___―→散热。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2.3、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ppt课件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2.3、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ppt课件
【答案】 A
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降低散热、增加产 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减少散热,同时机 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提高人体代谢水平。
【解析】 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但在寒冷 环境中,机体可通过 B→C→G 这个反射弧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D 途径主要是 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 上腺素的体液调节。
【答案】 A
3.下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提示: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 层。
探讨 2:写出机体内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射弧。
提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
[归纳总结]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与分析
水分调节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答案】 D
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

必修三产热与散热问题分析

体温调节包括产热途径和散热途径体温调节机制产热过程: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20~25%用于作功,其余都以热能形式发散体外。

产热最多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骼肌。

内脏器官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52%;骨骼肌产热量约占25%。

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剧增,可达总热量的90%以上。

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颤反应,使产热量增加4~5倍。

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激素等因子的控制。

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热过程又叫化学性体温调节。

散热过程:体表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所以散热过程又叫物理性体温调节。

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上升,与周围的较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

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

这三种形式发散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75%,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60%。

散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度越低,则散热越快。

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

如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

变温动物即常从环境中获得热能。

皮肤温度决定于皮肤的血流量和血液温度。

皮肤血流量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因而降低。

反之,则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即行升高。

所以说皮肤血管的舒张、收缩是重要的体温调节形式。

蒸发是很有效的散热方式。

每克水蒸发时可吸收千卡的汽化热。

常温下体内水分经机体表层透出而蒸发掉的水分叫做无感蒸发。

其量每天约为1000毫升。

其中通过皮肤的约600~800毫升;通过肺和呼吸道的约200~400毫升。

一般在环境气温升到25~30℃时,汗腺即开始分泌汗液,叫做出汗或显汗——可感蒸发。

环境气温等于或高于体温时,汗和水分的蒸发即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病理生理学重点题型终

病理生理学重点题型终

病理生理学-重点题型(终)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①损伤与抗损伤②因果交替③局部和整体2.脑死亡的判定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低渗性与高渗性脱水哪一种更易引起休克?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易发生休克。

①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量减少。

同时由于低渗状态,水分从细胞外液向渗透压较高的细胞内转移。

②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4.水肿的发生机制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淋巴回流受阻②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储留1)肾小球滤过滤下降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5.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各举一例说明。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如充血性心衰时,全身毛细血管流体静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硬化时,蛋白合成↓③微血管通透性↑,如炎性水肿时,炎症介质使微血管通透性↑④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可引起阻塞性淋巴性水肿6.球—管失衡有哪几种形式?常见于那些病理情况?①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水钠正常②GFR正常,肾小管重新收水钠增多③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常见于充血性心衰、肾病综合症、肝硬化等7.高钾血症的心电图变化:①T波狭窄高耸②Q-T间期轻度缩短③P波压低、增宽或消失④P-R间期延长⑤QRS综合波增宽8.钾代谢与酸碱平衡的关系:①低血钾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

1)细胞外液K+浓度减少,细胞外液H+内移2)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降低,H+浓度增高②高血钾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出现反常性碱性尿。

1)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细胞内液H+外出2)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升高,H+浓度减低9.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①室性心律失常:与高血钾有关重度高血钾可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②心肌收缩力降低:竞争性抑制Ca2+与心肌肌钙蛋白结合;影响Ca2+内流;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③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10.呼吸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出现肺性脑病,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其机制:①PaCO2使脑脊液pH降低,发生脑细胞酸中毒②PaCO2使脑细胞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11.缺氧的原因、分类在血红蛋白正常的人,发绀与缺氧同时存在,可根据发绀的程度大致估计缺氧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 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 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 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 热两种。
皮肤血管口径的调节与散热
低温
正常
高温
皮肤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 境之间的温度差。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 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 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思考:
人类何以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几种器官在安静或活动情况下的 产热量的百分比。
安静时 各器官产热情况活动时 各器官 Nhomakorabea产热情况
对比一下:对比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 发现安静时与运动时的主要的产热器官分 别是什么?
安静时: 以内脏产热为主
运动时:以骨骼肌的产热为主
散热: 主要器官:皮肤 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即35℃ )时
——直接散热为主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35 ℃ )时
——汗液蒸发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