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层析技术
层析技术电泳技术
⑤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是利用待分离的生物大分 子和它的特异性配体间具有的特异亲和 力,使之与杂质成分分离的一类特殊层 析技术。
具有专一亲和力的“生物分子对”主要有: 抗原和抗体;酶和底物或辅酶或抑制剂;激素和受 体;RNA和其互补的DNA、糖蛋白-植物凝集素等。
磺酸基(强酸型) 羧基、酚羟基(弱酸型) 阴树脂引入碱性基团(带正电荷) 季铵基(强碱型) 氨基、仲胺基、叔胺基(弱碱型)
层析的基本原理: 各组分有性质差异——分配系数 不同——在层析系统中移动速度 不同——由此而分离。
各组分的性质差异包括理化性质及生 物学性质:(如溶解度、吸附力、分 子形状及大小、立体化学性质、荷电 特性、特异的生物学亲和力等)
层析法是通过分离而实现分析。 既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
根据层析峰的位置及峰高或峰面 积,可以定性及定量。
③离子交换层析
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 带电性质及带电量不同而与固定相的静电 作用力差异,以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通 过离子置换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分离。
④凝胶过滤层析
以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 根据筛分原理(反筛),利用物质的分子大 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也叫分子筛层析、 排阻层析。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 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
浓度最大值的时间。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VR) 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在柱后出现浓
度最大值时流出溶剂的体积。又称洗脱 体积。
◈死时间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至出 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 (dead time,tM ) 。 ◈死体积
生化技术第六章 离子交换层析
3.不同离子型交换剂的选择 原则:选择结合力较小的反离子,有利于提高交 换容量。 强阳性——选H型;强阴性——选OH型; 弱酸性——选Na型;弱碱性——选Cl型。 4.不同基质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疏水性的树脂交联度大,空隙小,大分子很难进 入,且骨架的疏水性不利于蛋白质的稳定。分离 大分子物质时一般用亲水性的基质。
疏水性离子交换剂
疏水性离子交换剂中的基质是人工合成的、与水结合
力较小的树脂。常用的树脂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合成的
聚合物,其中二乙烯苯是交联剂,能把聚乙烯苯直链化合
物连接成类似海绵状的结构,在此结构中以共价键引入不
同的电荷基团。离子交换树脂以电荷基团的性质分则有:
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包括强、中、弱
三、分离原理 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
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
假设以R-A+代表阳离子交换剂,其中A+为反离子,A+
能够与溶液中的阳离子B+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反应式
为:R-A++B+
R-B++A+
离子交换剂对溶液中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结合力, 这种结合力的大小是由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决定的。
+
+
+
+
+
+
+
层析技术
3 5 5 5
4905(50) 3434(35) 1472(15) 981(10)
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
1.层析柱的选择 层析柱大小主要是根据样品量的多少以及对分辨率的要求来 进行选择。 一般来讲,主要是层析柱的长度对分辨率影响较大,长的层 析柱分辨率要比短的高;但层析柱长度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 柱子不均一、流速过慢等实验上的一些困难。 层析柱的直径和长度比一般在1:25~1:100之间。 用于分组分离的凝胶柱,如脱盐柱由于对分辨率要求较低,所 以一般比较短。
掉,以免污染凝胶柱。样品的黏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
分离效果。
5.洗脱速度
洗脱速度也会影响凝胶层析的分离效果,一般洗脱速 度要恒定而且合适。 保持洗脱速度恒定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恒流 泵,另一种是恒压重力洗脱。 洗脱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柱长、凝胶种类、颗 粒大小等,一般来讲,洗脱速度慢一些样品可以与凝胶基 质充分平衡,分离效果好。 但洗脱速度过慢会造成样品扩散。 一般凝胶的流速是2~10 ml/h,市售的凝胶一般会提 供一个建议流速,可供参考。
2.装柱
1)除去气泡的溶胀凝胶应与层析柱操作温度一致, 装柱过程中温度也要恒定。 2)应调节有利于装柱的凝胶浆稀稠度,适当稀释有 利于装柱过程中气泡的排除。 3)将柱子固定在稳定的支架上,并保证其垂直。 4)先向柱内加满洗脱剂,检查是否漏水;再打开出 液口,排出里面的气泡,特别是要捧除床底支持物 上的气泡。关闭出液口,使柱中洗脱剂的体积约占 总柱体积的15%(保持柱内湿润)。
4.加样量
加样量对实验结果也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加 样过多,会造成洗脱峰的重叠,影响分离效果; 加样过少,提纯后各组分量少、浓度较低,实验 效率低。 加样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而定:凝 胶柱较大,当然加样量就可以较大;样品中各组 分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较大,加样量也可以较大。 注意:要尽量快速、均匀。
第六章层析技术 - 南京农业大学
❖ 经过适当的时间以后,不同的物质各自形成区带,如果被分离 的是有色物质的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色带(色层)。 如果被 吸附的物质没有颜色,可用适当的显色剂或紫外光观察定位, 也可用溶剂将被吸附物从吸附柱洗脱出来,再用适当的显色剂或 紫外光检测,以洗脱液体积对被洗脱物质浓度作图,可得到洗 脱曲线。
❖ 吸附柱层析成败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洗脱剂和操作方
❖ 吸附层析就是通过连续的吸附和解吸附完成的。
2020/4/8
11
南京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节 吸附层析
❖ 凡能够将其它物质聚集到自己表面上的物质,都称为吸附 剂。能聚集于吸附剂表面的物质称为被吸附物。在吸附层 析中应用的吸附剂一般为固体。
❖ 吸附作用:固体内部的分子所受的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 的,而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 受内部分子的作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的一面所受的作用 力较小,因而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 碰到固体表面时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 层析法也称色谱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tt发现并 命名的。他将植物叶子的色素通过装填有吸附剂的柱子, 各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流动后形成不同的色带而被分开, 由此得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后来无色物 质也可利用吸附柱层析分离。
❖ 自1944年应用滤纸作为固定支持物的“纸层析”诞生以来 ,层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1950年以来,相继出现了气 相层析,高压液相层析,薄层层析,薄膜层析,亲和层析 ,凝胶层析等。
温度。吸附过程一般是放热的,所以只要达到了吸附平衡, 升高温度会使吸附量降低。
pH。溶液的pH 往往会影响吸附剂或吸附物的解离情况,进 而影响吸附量。对蛋白质或酶类等两性物质,一般在等电点 附近吸附量最大。
层析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层析技术(Chromatography)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
以下是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基本原理:
1. 分离原理:
-层析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移动相(mobile phase)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实现分离。
-样品在固相上受到吸附力和解吸力的影响,在移动相的推动下,不同组分以不同速度迁移,最终实现分离。
2. 类型:
-按照相对位置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常见的层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薄层色谱等。
应用领域:
1. 生物化学:
-在蛋白质纯化、药物筛选、基因分析等方面广泛应用。
-用于分离和鉴定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分子。
2. 制药工业:
-用于药物分析、药物提取和纯化等环节。
-常用于药物配方中主成分和杂质的分离和检测。
3. 环境监测:
-用于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能够帮助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并进行有效处理。
4. 食品安全:
-在食品中添加剂、残留农药、重金属等的检测和分析中发挥作用。
-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
总的来说,层析技术通过精密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流程,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和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层析技术
2. 硅胶
是最常用的吸附剂,通常用SiO2.xH2O表示,是具有硅 氧交联结构,表面有许多硅醇基的多孔性微粒。硅醇基可 与极性化合物或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使硅胶具较强的 吸附力。
水能与硅胶表面羟基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经加热可 被除去的水称自由水,若自由水含量达17%以上,则吸附力 极低,此时,硅胶只能用于分配层析。若将硅胶在105110℃加热30min ,吸附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过程称为活化。 如果将硅胶加热到500℃,硅醇基结构会变成硅氧烷结构, 吸附能力显著下降。
固体内部的分子所受的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对称的,而固 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 向内的一面受内部分子 的作用力较大,而表面向外的一面所受的作用力较小,因而 当气体分子或溶液中溶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面时 就会被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可逆的范德 华力所引起的,故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吸附物可以离开吸附 剂表面,这称为解吸作用。
层析技术的分类
(1) 按流动相的状态分类: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称为液 相层析,或称液相色谱;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称为气相层析, 或称气相色谱。
(2) 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分类:可分为柱层析(固定相 填装在玻璃或不锈钢管中构成层析柱) 、纸层析、薄层层析、 薄膜层析等。
(3) 按分离过程所主要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分类:可分 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排阻层析、亲 和层析等。本章按第三种分类进行叙述。
在实践中,选择洗脱剂的顺序是由极性小到极性大(正向 层析)。当把极性小的洗脱剂换成极性大的时,宜先将极性大 的和极性小的洗脱剂混合使用,浓度则由低到高。总之,选 用洗脱剂的原则是能较完全地洗脱所要分离的成分,并力求 用量少、洗脱时间短。
层析技术
质也可以是固定在固
离的物质朝着一定方
体物质上的液体物质。 向移动的液体或气体。
这些物质能与待分离
柱层析中的流动相一
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
般称为洗脱剂。它也
吸附、溶解与交换作
是层析中的重要影响
用,对分离混合物起
因素之一。
着关键作用。
流动相在推动固定相中的混合物朝一个方 向移动是,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 质(吸附力、溶解度、分子形状和大小、 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等)的差异,各组 分受固定相的阻滞作用和受流动相的推动 作用各不相同,在层析柱中移动速度也不 同,从而使混合物中结构上只有微小差异 的组分分离开来。
2、析法的特点
(1)分辨力高 (2)分析效率高 (3)灵敏度高 (4)应用广泛 局限性:在定量分析中需要纯制得标准物
质;不能精确地解决物质的化学结构问题
二.层析技术的分类
1. 按流动相的形式不同
气
气-固
相 以气体作为流动相
层
气-液
析
液 液-固
相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
层 液-液
析
2.按层析的原理可分为
样品
流 动 相
大分子
较快流出
2.凝胶层析的介质
凝胶是一种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层析用的 凝胶一般都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 数来表示。层析的分辨率和流速与凝胶颗 粒大小有关。颗粒大,流速快,但分离效 果差;颗粒小,分离效果较好,但流速慢。 一般常用的是100~200目。
目前常用的有交联葡聚糖凝胶,交联琼脂 糖凝胶,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酰胺葡聚 糖凝胶以及Superdex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被分离的物质的性质,选 用适当类型的离子交换剂。分离碱性蛋白质常用 阳离子交换剂,分离酸性蛋白质常用阴离子交换 剂。分离蛋白质样品时一般常用弱型交换剂。
生物化学中的层析技术
生物化学中的层析技术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变化的科学领域。
层析技术是生物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纯化方法,通过利用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中的层析技术及其在科研和实验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在不同相或载体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利用分配系数不同的物质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不同的分离条件实现目标物质的纯化或分离。
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
二、层析技术的分类1. 按固相类型分类(1)柱层析:将固相填充在柱子中,通过液相的流动将目标物质与杂质分离。
常见的柱层析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2)薄层层析:将固相涂覆在玻璃或塑料板上,通过液相的上升和扩散分离物质。
薄层层析广泛应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等。
2. 按液相类型分类(1)液液层析:液相为液体,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液体在固相上的分配行为分离物质。
液液层析包括正相层析和反相层析等。
(2)气液层析:液相为溶解在惰性气体中的液体,通过物质在气液界面的分配行为分离物质。
气液层析常用于鉴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三、层析技术的应用1. 生物样品的纯化层析技术在生物化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样品的纯化和分离。
例如,蛋白质的纯化通常使用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或亲和层析等方法。
这些层析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和纯度,可以快速且有效地纯化目标蛋白质。
2.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层析技术也用于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多肽)的分离和纯化。
例如,核酸的分离常使用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方法;多肽的分离则可以使用反相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
3. 药物分析与检测层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和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高效液相层析(HPLC)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产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以及药物纯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4.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层析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酒精的分离可以使用蒸馏和分子筛层析等方法;有机酸的分离和纯化则可以使用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
层析技术基本原理
层析技术基本原理
层析技术是一种分离、分析样品中各种化合物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化合物在移动相和静止相之间交替分布的差异,实现对化合物的分离。
层析技术分为液相层析、气相层析和超高效液相层析等不同类型。
液相层析(LC)是最常见的一种层析类型,它的移动相是液体,静相则是固体或涂层的固体(如薄层层析)。
液体流经样品,会将样品分离成一系列带有不同化合物的小区域。
这种分离的结果取决于样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相和静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离过程中的操作和控制。
气相层析(GC)将移动相换成了气体,而静相是非挥发性涂层的固体,如硅胶等。
样品通过气流在固定相之间分离。
它通常用于分析挥发性或非极性物质,例如有机化合物中的烃类、天然气中的成分等。
超高效液相层析(UHPLC)是液相层析技术的一种高效改进,它使用更小的颗粒来填充柱子,从而增加了柱子表面积,提高了分离效率和速度。
它通常用于分析极性或高分子量的物质。
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广泛,是现代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层析技术》课件
20世纪50年代的气相层析和液相层析的发展为该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扩大应用
20世纪60年代起,层析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生物化学、医药学等领域。
层析技术原理
层析柱的构成
层析柱由固定相填充而成,固定相具有不同的选择 性,用以分离目标物质。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分配和亲和等不同 机制。
食品科学
食品质量检测和添加 剂分析中,层析技术 广泛应用。
环境检测
层析技术可用于水质 监测、环境污染物分 析等领域。
层析技术的优缺点
1 优点
层析技术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不同样品类型。
2 缺点
层析技术对分离介质的选择敏感,操作条件需谨慎控制。
层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检测方法的提高
2
新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层析技术的灵敏度
和选择性。
3
制备方法的改进
新的制备方法使层析柱更高效、更可靠。
应用领域的扩展
层析技术在新兴领域如环境保护和药物 控制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
层析技术的重要性
层析技术在科研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不可替代。
层析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层析技术将在更多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
层析技术的分类
按照分离方式的分类
层析技术可分为液相层析、气相层析、超高效液相 层析等不同类型。
按照分离介质的分类
层析技术可使用不同的分离介质,如硅胶、反相材 料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层析技术应用
生物化学
层析技术在生物化学 中用于酶分离、蛋白 质纯化等关键步骤。
医药学
层析技术在药物分析 和药物研发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层析技术》PPT课件
层析技术基本原理
层析技术基本原理层析技术(tomographic imaging technique),又称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投影图像来还原物体内部的形态和密度分布的成像方法。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源自于医学领域的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逐渐发展为包括电脑断层成像(CT)、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PET)、单光子发射层析成像(SPECT)等在内的多种成像技术。
它在医学、工业、地质、材料科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投影、反投影和重建:1.投影:层析技术首先通过不同角度上的射线或波束通过待测物体,测量其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强度或相位信息。
常用的投影方法有X射线投影、超声波投影、电磁波投影等。
2.反投影:反投影是将测量到的射线或波束从不同角度上回投到空间中的每个点上,恢复每个点的强度或相位信息。
反投影是层析技术的核心步骤,通过将所有的射线或波束对应的投影反投影到三维空间,得到一个反投影矩阵。
3.重建:重建是根据反投影矩阵,通过数学算法将多个投影的信息结合起来,还原物体的密度或其他形态信息。
常用的重建算法有直接切片法、滤波反投影法、迭代重建法等。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通过探测器接收到的投影信息,根据不同角度的投影进行反投影处理,并通过重建算法将反投影结果还原成物体在空间中的形态分布图像。
层析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结果,并能够观察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密度分布,无需进行实质性的物体破坏。
在医学领域中,层析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提供了一种无创、无痛、高精度的成像方式。
在工业领域中,层析技术可用于检测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的内部缺陷或结构,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地质领域中,层析技术可用于勘探地下矿藏或油气资源,提供地下结构和密度信息。
总之,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多角度投影和反投影的成像技术,通过重建算法将反投影结果还原成物体的分布图像。
它在医学、工业、地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和改进,提高成像质量和减少成本。
层析技术
层析技术层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植物各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如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在30年代仅从中分离到3种脂溶性色素,分别称为丹参酮Ⅰ、Ⅱ、Ⅲ。
但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除丹参酮Ⅰ为纯品外,Ⅱ、Ⅲ、均为混合结晶。
此后通过各种层析方法,迄今已发现15种单体(其中有4种为我国首次发现)。
目前新的层析技术不断发展,随着层析理论和电子学、光学、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层析技术已日趋完善。
一.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析过程是基于样品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之差(分配层析),组分对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层析),和寓子交换,分子的大小(排阻层析)而分离。
通常又将一般的以流动相为气体的称为气相层析,流动相为液体的称为液相层析。
一、吸附层析法(AdsorptionChromatography)(一)吸附剂、溶剂与被分离物性质的关系:液一固吸附层析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很多中等分子量的样品(分子量小于1,000的低挥发性样品)的分离,尤其是脂溶性成分一一般不适用于高分子量样品如蛋白质、多糖或离子型亲水住化合物等的分离。
吸附层析的分离效果,决定于吸附剂、溶剂和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质这三个因素。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硅酸镁、聚酰胺、硅藻土等。
(1)硅胶:层析用硅胶为一多孔性物质,分子中具有硅氧烷的交链结构,同时在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的形成而吸附水分,因此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低。
若吸水量超过17%,吸附力极弱不能用作为吸附剂,但可作为分配层析中的支持剂。
对硅胶的活化,当硅胶加热至100~110℃时,硅胶表面因氢键所吸附的水分即能被除去。
当温度升高至500℃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也能脱水缩台转变为硅氧烷键,从而丧失了因氢键吸附水分的活往,就不再有吸附剂的性质,虽用水处理亦不能恢复其吸附活性。
层析分离技术
层析分离技术第六章层析分离技术第⼀节吸附⼀、吸附层析的原理与特点吸附是利⽤吸附剂对液体或⽓体中某⼀组分具有选择吸附的能⼒,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从混合物中的分离的的过程。
典型的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固体内部分⼦所受分⼦间的作⽤⼒是对称的,⽽固体表⾯分⼦所受⼒是不对称的。
向内的⼀⾯受内部分⼦的作⽤⼒较⼤,⽽表⾯向外⼀⾯所受的作⽤⼒较⼩,因⽽当⽓体分⼦或溶液中溶质分⼦在运动过程中碰到固体表⾯时就会被吸引⽽停留在固体表⾯上。
吸附的类型(1)物理吸附: 放热,可逆,单分⼦层或多分⼦层,选择性差(2)化学吸附: 放热量⼤,单分⼦,选择性强(3)交换吸附: 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当量的离⼦到溶液中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吸附法特点(1)不⽤或少⽤有机溶剂(2)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3)⽣产过程pH 变化⼩(4)从稀溶液分离溶质(5)吸附剂对溶质的作⽤⼩(6)吸附平衡为⾮线性(7)选择性较差吸附法的应⽤⽓体过滤⽔处理脱⾊、除臭⽬标产物的分离⼆、吸附剂(固定相)的选择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表⾯积⼤、颗粒均匀、对被分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有较⾼的吸附选择性机械强度⾼再⽣容易、性能稳定价格低廉。
常⽤的吸附剂有极性的和⾮极性的两种。
羟基磷灰⽯、硅胶、氧化铝等属前者,活性炭属后者⼈⼯合成的如⼤⽹格吸附剂、分⼦筛等两种都有。
但⼤多属⾮极性的常⽤的吸附剂1⼤⽹格聚合物吸附剂:2活性碳:助滤,脱⾊,去热原使⽤:偏酸性(pH 5-7),加热(50-60℃)搅拌30min活性⽩⼟:脱组胺类过敏物,脱⾊。
硅藻⼟:助滤,澄清1.⼤⽹格聚合物吸附树脂的⽹络⾻架⼤⽹格树脂吸附法Ⅰ. 基本概念⼀.什么是⼤⽹格树脂吸附法?将多孔的⼤⽹格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利⽤表⾯分⼦与物质分⼦间范德华引⼒,把液相中物质吸附到吸附树脂表⾯。
◆⼤⽹格树脂吸附法与离⼦交换法的⽐较:相同:①操作⽅法:静态法、动态法;②⾻架结构:树脂均有溶胀孔隙和永久孔隙的⼤⽹格⾻架结构。
学习指导层析技术
学习指导——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概述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吸附力、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技术。
层析技术操作简便,样品可多可少,既可用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又可用于工业生产,还可与其他分析仪器配合,组成各种自动分析仪器。
1.层析的基本概念(1)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一个基质。
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它对层析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
(2)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它也是层析分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分配系数及迁移率(或比移值)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浓度)的比值,常用K 来表示。
分配系数是层析中分离纯化物质的主要依据。
K = C s / C m其中C s:固定相中的浓度,C m:流动相中的浓度迁移率(或比移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某一组分在固定相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本身移动的距离之比值。
常用R f来表示。
(R f 大于或等于1)可以看出:K 增加,R f减少;反之,K减少,R f 增加。
实验中我们还常用相对迁移率的概念。
相对迁移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时间内,某一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距离与某一标准物质在固定相中移动的距离之比值。
它可以小于等于1,也可以大于1。
用Rx 来表示。
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或迁移率是不同的。
分配系数或迁移率的差异程度是决定几种物质采用层析方法能否分离的先决条件。
很显然,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理想。
分配系数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被分离物质本身的性质;②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③层析柱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术语
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其基质包括固体
物质(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液体物质(如固 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物质能与相关 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和交换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的物质向 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或气体称为流动相。在柱层 析时,流动相又称洗脱液或洗涤剂。在薄层层析 时流动相又称展层剂。
几个概念
吸附剂 吸附剂的选择主要依据吸附剂本身和被吸附物
质的极性,为活性多孔固体,表面积大、颗粒均 匀、吸附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和成本低廉等性能。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石、氧化铝、羟基 磷灰石等。
• 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
表面有Ca2+和PO43-两种带电基团。酸性和中性蛋 白质可与Ca2+结合,碱性蛋白质可与PO43-结合。
*气体作为流动相
*吸附在固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为: 液相色谱 液-固层析 液-液层析 气相色谱 气-固层析 气-液层析
(2)按层析原理分类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排阻层析
(3)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柱层析
纸层析
薄层层析
Liquid Chromatography
突出贡献: 预测气相色谱(1952年应用);提出用细小颗粒 作填料,而两端可以加压(HPLC).
1952年:马丁,辛格对分配层析的研究和发现, 诺贝尔化学奖
1952年,马丁同詹姆斯(James)一起,把分配层析应 用在分离气体上。各种气体或蒸汽的混合物可以利用氮 或氦一类情性载气的气流通过吸收性固体的表面。混合 的气体通过后,在另一端实现分离。
洗脱体积(Ve):
是指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 达到最大值时的流动相体积。
1. 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 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 流动相构成柱状的一种层析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羟基磷灰石、 硅胶、氧化铝、人造沸石和活性 炭等。
2.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基本原理:
在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淋洗下,蛋白质的疏水部分 与填料表面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而被吸附。淋洗液的 离子强度降低,蛋白质依疏水性特征依次被洗脱。即 高盐浓度吸附,低盐浓度洗脱。
一般而言,离子强度(盐浓度)越高,物质所形成 的疏水键越强。
特征:
• 避免了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淋洗 • 采用高盐时上样、低盐时洗脱 • 洗脱条件温和---降低盐浓度 • 调整溶液的pH可调整该蛋白的疏水性。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液-液层析法 原理:利用混合物在两种不相溶的液相(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各 组分的目的。固定相液体均匀覆盖于载体表面, 流动相流过固定相。
与薄层层析的区别?
分配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分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用K表示
总结与回顾
• 胶上蛋白质显色方法:考染、银染、荧光 标记
• 2D电泳的局限性
第六章 层析技术
引言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 第六节 高压液相层析(HPLC)
引言
1850年德国科学家朗格发现了层析分离的现象 层 析 法 也 称 色 谱 法 , 是 1906 年 俄 国 植 物 学 家 茨 维 特
(备纸、点样、展层、显色与分析)
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 二 向 层 析
( 苯 酚 : 水 )
第一向层析(正丁醇:甲酸:水)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当生物大分子通过装 有凝胶颗粒的层析柱时,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量 和形状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一、基本原理
凝胶颗粒内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被分离的混合 物流过层析柱时,比凝胶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 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 被洗脱出来;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的自由出 入凝胶孔内外,在柱内经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 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对大量有机物质进 行分离和检测,而且也要求对大量无机离子进行分离 和分析。1975年,美国H.Small等人首先提出了离子色 谱这一概念。 以后层析法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亲和层析、凝胶层 析、聚焦层析等。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 系数等,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产生不同 的分布程度,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作“色谱柱”, 碳酸钙叫作“固定相”, 纯净的石油醚叫作“流动相”
这是利用色谱方法为探究生命现象的启蒙和开端。
1931年德国的库恩(Kuhn)等重复了茨维特的某些实验,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了α、β,和γ-胡萝卜素,并用 这种方法分离了60多种这类色素。 这是利用色谱方法为探究生命现象、了解生物物体构 成的初步尝试。
Paper Chromatography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components of inks, dyes, plant compounds (chlorophyll), make-up, and many other substances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吸水率
每克干胶吸收水的体积或重量
床体积(ml/g)
每克干胶溶涨后的体积
固定相与流动相?
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 复性好、特别是不改变样品生物学活性等。
广泛用于蛋白质(包括酶)、核酸、多糖等生 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同时还应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 测定、脱盐、样品浓缩等。
几个概念
排阻极限
指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空穴内部的最小分子的分子 量。代表一种凝胶能有效分离的最大分子量
操作容量: 即在特定条件下,某成分与基质反应达到平衡时,
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一般以 mmol(mg)某成 分/g(mL)基质来表示。其数值大,表明基质对某种 成分的结合力强,否则反之。
层析法的分类
(1)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有两种状态: 固定相也有两种状态:
*液体作为流动相
*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
Used to identify unknown plant pigments & other compound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Uses thin plastic or glass trays to identify the composition of pigments, chemicals, and other unknown substances.
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非极性吸附剂。 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 及某些甙,其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 剂中则较低弱。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 脂肪族化合物,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小分子 化合物。
洗脱剂
洗脱剂是液体,也是溶解被吸附样品和平衡固 定相的溶剂。
洗脱剂可根据分离物中各成分的极性、溶解度 和吸附剂的活性来选择。
(Michael Tswett)发现并命名的。他将碳酸钙细粉装入 玻璃管内,然后把石油醚抽提的植物叶子的色素溶液倾入, 接着用石油醚洗涤,在吸附柱上部出现了绿色的叶绿素, 中间是黄色的叶黄素,而在下面则是胡萝卜素,混合物的 不同色素组分得到了分离。 茨维特将此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 相对迁移率
戊糖(木糖):黄绿 已糖(果糖、葡萄糖): 棕红、灰绿 二糖(蔗糖):兰褐 三糖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标样: 木糖、果糖、葡萄糖,蔗 糖。以及猕猴桃提取液。
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般薄层层析操作包括薄板制备、点样、展层、显色、 Rf值测定等步骤。
优点:
① 展层时间短,一般仅需15-60 min; ②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分析和制备; ③ 温度变化和溶剂饱和度对Rf值影响较小; ④ 灵敏度高。
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
此法分析氨基酸衍生物DNP-氨基酸、PTH-氨基 酸、DNS-氨基酸时,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 展层迅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4.疏水层析
疏水层析是根据分离成分和固定相之间疏水相互 作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固定相一般是由基质和配体(疏水性基团)两部分 构成。
苯基(或辛基)-Sepharose CL-4B 苯基(或辛基或烷基)-硅胶(或树脂)
气相 色谱
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 合物,占有机物总数的 20%
氮、氦等惰性气 体,仅起运载作用, 对组分不产生相互 作用力
较高温度
不同极性的液体,
高效
高沸点、热稳定性差、 对组分可产生一定
液相 摩尔质量大的化合物,
室温
色谱 占有机物总数的80% 亲和力,与固定相
竞争对组分的作用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对生 物学和医药上有重大意义的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 质、核酸、氨基酸、多糖类、植物色素、高聚物、 染料及药物等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3.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薄层为固定相。聚酰胺能和被分离物之间 形成氢键,对极性物质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这种氢 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 能力的大小。
在层析过程中,展层溶剂 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表面 竞争形成氢键,使被分离的 各种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表 面之间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差 异,经过吸附与解吸附的展 层过程,形成一个分离顺序, 彼此分开。
羟基磷灰石层析在实验室中最大的用途是分离 双链DNA和单链DNA,亦可除去混合物中的DNA。
硅胶:
略带酸性,适用于酸性与中性样品之分离。活 性硅胶是多孔的、表面含有很多硅醇基团(-Si-OH) 颗粒状极性吸附剂。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 量多少有关,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