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层析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per Chromatography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components of inks, dyes, plant compounds (chlorophyll), make-up, and many other substances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对大量有机物质进 行分离和检测,而且也要求对大量无机离子进行分离 和分析。1975年,美国H.Small等人首先提出了离子色 谱这一概念。 以后层析法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亲和层析、凝胶层 析、聚焦层析等。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 系数等,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产生不同 的分布程度,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气体作为流动相
*吸附在固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为: 液相色谱 液-固层析 液-液层析 气相色谱 气-固层析 气-液层析
(2)按层析原理分类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排阻层析
(3)按操作形式不同分类:
柱层析
纸层析
薄层层析
Liquid Chromatography
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 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
通过测量并计算各化合物的迁移率(Rf),Rf值是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可据其鉴别化合物。
• 迁移率(Rf)
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 时间内,某一组分在固 定相移动的距离与展层 剂自身移动的距离之比。 Rf差异越大,分离效果 越好。
• 相对迁移率
戊糖(木糖):黄绿 已糖(果糖、葡萄糖): 棕红、灰绿 二糖(蔗糖):兰褐 三糖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标样: 木糖、果糖、葡萄糖,蔗 糖。以及猕猴桃提取液。
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般薄层层析操作包括薄板制备、点样、展层、显色、 Rf值测定等步骤。
优点:
① 展层时间短,一般仅需15-60 min; ②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分析和制备; ③ 温度变化和溶剂饱和度对Rf值影响较小; ④ 灵敏度高。
1. 吸附柱层析 2. 薄层层析 3. 聚酰胺薄膜层析 4. 疏水层析
基本原理
利用固定相的固体吸附 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 的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组 分的极性决定了吸附力的 大小。适合分离极性不同 种类(例如分离醇和芳香
烃)的化合物。
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吸引力是范德华力、氢键和 疏水作用等物理作用,作用可逆。
固定相与流动相?
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回收率高、实验重 复性好、特别是不改变样品生物学活性等。
广泛用于蛋白质(包括酶)、核酸、多糖等生 物分子的分离纯化,同时还应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 测定、脱盐、样品浓缩等。
几个概念
排阻极限
指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空穴内部的最小分子的分子 量。代表一种凝胶能有效分离的最大分子量
总结与回顾
• 胶上蛋白质显色方法:考染、银染、荧光 标记
• 2D电泳的局限性
第六章 层析技术
引言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 第六节 高压液相层析(HPLC)
引言
1850年德国科学家朗格发现了层析分离的现象 层 析 法 也 称 色 谱 法 , 是 1906 年 俄 国 植 物 学 家 茨 维 特
羟基磷灰石层析在实验室中最大的用途是分离 双链DNA和单链DNA,亦可除去混合物中的DNA。
硅胶:
略带酸性,适用于酸性与中性样品之分离。活 性硅胶是多孔的、表面含有很多硅醇基团(-Si-OH) 颗粒状极性吸附剂。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 量多少有关,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 低。
活性炭:
(Michael Tswett)发现并命名的。他将碳酸钙细粉装入 玻璃管内,然后把石油醚抽提的植物叶子的色素溶液倾入, 接着用石油醚洗涤,在吸附柱上部出现了绿色的叶绿素, 中间是黄色的叶黄素,而在下面则是胡萝卜素,混合物的 不同色素组分得到了分离。 茨维特将此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操作容量: 即在特定条件下,某成分与基质反应达到平衡时,
存在于基质上的饱和容量。一般以 mmol(mg)某成 分/g(mL)基质来表示。其数值大,表明基质对某种 成分的结合力强,否则反之。
层析法的分类
(1)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有两种状态: 固定相也有两种状态:
*液体作为流动相
*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液-液层析法 原理:利用混合物在两种不相溶的液相(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各 组分的目的。固定相液体均匀覆盖于载体表面, 流动相流过固定相。
与薄层层析的区别?
分配系数: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分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用K表示
• 层析柱塔板理论示意图:
A 32
16
8
B
16
16
C
8
D
E
4
2
12
8
12
12
+∞
4
8
2
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则其分离效果就越好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时: 不 同 组 分 的 含 量
上部 中部 下部 不同组分在柱中的位置
• 纸层析实际上是以 滤纸纤维的结合水 为固定相,以有机 溶剂为流动相。
氨基酸的纸上双向层析示意图
K=C1(固定相)/C2(流动相)
K值小表明溶质在流动相中的分配的数量多,移动快 ; K值大表明溶质在固定相分配的数量多,移动慢。
塔板理论
是色谱学的基础理论,将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 待分离组分在分馏塔的塔板间移动,在每一个塔板 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 流动相的流动,组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 一个塔板,并不断形成新的平衡。
常用术语
固定相:是由层析基质组成的,其基质包括固体
物质(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液体物质(如固 定在纤维素或硅胶上的溶液),这些物质能与相关 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和交换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的物质向 一定方向移动的液体或气体称为流动相。在柱层 析时,流动相又称洗脱液或洗涤剂。在薄层层析 时流动相又称展层剂。
几个概念
吸附剂 吸附剂的选择主要依据吸附剂本身和被吸附物
质的极性,为活性多孔固体,表面积大、颗粒均 匀、吸附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和成本低廉等性能。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石、氧化铝、羟基 磷灰石等。
• 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
表面有Ca2+和PO43-两种带电基团。酸性和中性蛋 白质可与Ca2+结合,碱性蛋白质可与PO43-结合。
1938年:理查得·库恩(Richard Kuhn)(1900-1967), 对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1941年,英国的生物化学家Martin(马丁)和Synge (辛格)发展了色谱技术,把色谱法应用于AA的分离。他 们采用淀粉作为色柱里的填料,发明了分配色谱法。
用覆盖在吸附剂表面的固定液替代了仅有的固体吸附 剂,与流动相不发生混溶,提出色谱塔板理论。
吸水率
每克干胶吸收水的体积或重量
床体积(ml/g)
每克干胶溶涨后的体积
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
此法分析氨基酸衍生物DNP-氨基酸、PTH-氨基 酸、DNS-氨基酸时,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 展层迅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4.疏水层析
疏水层析是根据分离成分和固定相之间疏水相互 作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固定相一般是由基质和配体(疏水性基团)两部分 构成。
苯基(或辛基)-Sepharose CL-4B 苯基(或辛基或烷基)-硅胶(或树脂)
(备纸、点样、展层、显色与分析)
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 二 向 层 析
( 苯 酚 : 水 )
第一向层析(正丁醇:甲酸:水)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当生物大分子通过装 有凝胶颗粒的层析柱时,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量 和形状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一、基本原理
凝胶颗粒内部具有多孔网状结构,被分离的混合 物流过层析柱时,比凝胶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凝 胶孔内,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 被洗脱出来;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的自由出 入凝胶孔内外,在柱内经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 慢,最后被洗脱出来。
是使用较多的一种非极性吸附剂。 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 及某些甙,其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 剂中则较低弱。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 脂肪族化合物,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小分子 化合物。
洗脱剂
洗脱剂是液体,也是溶解被吸附样品和平衡固 定相的溶剂。
洗脱剂可根据分离物中各成分的极性、溶解度 和吸附剂的活性来选择。
气相 色谱
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 合物,占有机物总数的 20%
氮、氦等惰性气 体,仅起运载作用, 对组分不产生相互 作用力
较高温度
不同极性的液体,
高效
高沸点、热稳定性差、 对组分可产生一定
液相 摩尔质量大的化合物,
室温
色谱 占有机物总数的80% 亲和力,与固定相
竞争对组分的作用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对生 物学和医药上有重大意义的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 质、核酸、氨基酸、多糖类、植物色素、高聚物、 染料及药物等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在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作“色谱柱”, 碳酸钙叫作“固定相”, 纯净的石油醚叫作“流动相”
这是利用色谱方法为探究生命现象的启蒙和开端。
1931年德国的库恩(Kuhn)等重复了茨维特的某些实验, 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了α、β,和γ-胡萝卜素,并用 这种方法分离了60多种这类色素。 这是利用色谱方法为探究生命现象、了解生物物体构 成的初步尝试。
突出贡献: 预测气相色谱(1952年应用);提出用细小颗粒 作填料,而两端可以加压(HPLC).
1952年:马丁,辛格对分配层析的研究和发现, 诺贝尔化学奖
1952年,马丁同詹姆斯(James)一起,把分配层析应 用在分离气体上。各种气体或蒸汽的混合物可以利用氮 或氦一类情性载气的气流通过吸收性固体的表面。混合 的气体通过后,在另一端实现分离。
Used to identify unknown plant pigments & other compound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Uses thin plastic or glass trays to identify the composition of pigments, chemicals, and other unknown substances.
优点: 高分辨率 分析迅速 检测灵敏 自动记录
缺点:热不稳定、 难气化物质不适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采用高压泵及填有很细的 颗粒高效色谱柱,通常采 用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可 以对大量有机化合物进行 分析。 实现高沸点、高熔点、 易分解物质的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
分析对象
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相
工作温度
基本原理:
在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淋洗下,蛋白质的疏水部分 与填料表面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而被吸附。淋洗液的 离子强度降低,蛋白质依疏水性特征依次被洗脱。即 高盐浓度吸附,低盐浓度洗脱。
一般而言,离子强度(盐浓度)越高,物质所形成 的疏水键越强。
特征:
• 避免了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淋洗 • 采用高盐时上样、低盐时洗脱 • 洗脱条件温和---降低盐浓度 • 调整溶液的pH可调整该蛋白的疏水性。
洗脱体积(Ve):
是指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 达到最大值时的流动相体积。
1. 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 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 流动相构成柱状的一种层析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羟基磷灰石、 硅胶、氧化铝、人造沸石和活性 炭等。
2.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3.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薄层为固定相。聚酰胺能和被分离物之间 形成氢键,对极性物质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这种氢 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 能力的大小。
在层析过程中,展层溶剂 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表面 竞争形成氢键,使被分离的 各种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表 面之间的分配系数有较大差 异,经过吸附与解吸附的展 层过程,形成一个分离顺序, 彼此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