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 六上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与环境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地方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2. 探讨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 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3.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历史探索之旅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地理探索之旅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七、风土人情体验第一课时:民俗风情1. 教师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课时:方言与民间艺术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方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方言交流。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自然等特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著名景点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品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 第四课: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风俗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5. 第五课: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内容:讨论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策略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促进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六上地方教学计划篇1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变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变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

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教学内容第一周硕鼠第二周黄鸟第三周买椟还珠第四周曾子杀猪第五周秦西巴从鹿第六周后羿射日第七周千金求马第八周赵威后问齐使第九周姜尚第十周管仲六上地方教学计划篇2指导思想: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我家乡,更热爱自我的家乡。

6六年地方教案范文

6六年地方教案范文

六年级地方教案:感知地方文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知所在地区的地方文化,并培养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掌握一些地方文化的知识和特色,并能分析地方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当地的有特色的风俗、建筑、传统节日等。

3.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方式展示当地的美景、风土人情等,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地方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案例,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去了解地方文化,进一步明确地方文化的内涵。

3.探究当地的特色风俗、建筑、传统节日等(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走访等方式,了解当地著名的风俗、建筑以及传统节日,并请学生制作展板、PPT等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纠正学生误区的作用。

4.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与地方文化的关系(3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展示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并带领学生分析当地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回答等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研讨。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进行展望。

指出学习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素材。

3.相关的书籍、资料。

4.学生采访、走访的对象和地点。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知识掌握的深度等。

2.学生展示和呈现的作品评价,包括展板、PPT、问题回答等。

3.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写作、制作海报等。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等。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一些著名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

2. 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制作一份PPT或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4. 总结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地方的特色,包括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等。

5. 课外调研布置学生到具体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关于地方的信息,包括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

学生可以以日记、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调研结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协商、展示等。

2. 评价学生在课外调研中的记录和分享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培养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效果。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地方的文化活动,了解和体验地方的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自然景点和历史遗迹,加深学生对地方的认知。

3. 引导学生保护地方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环保和文化保护意识。

八、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介绍不同地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视频。

2. 图书资源:介绍地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的图书。

3. 网络资源:如地方特色美食、特产等的介绍和图片。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了解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课程内容:1.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2. 本地区的历史文化3.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二、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具2. 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相关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找出本地区的位置。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 学习地理概况: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介绍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3.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4. 学习本地区的名胜古迹: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包括著名景点、历史古迹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本地区的名胜古迹。

5. 小结与复习:教师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课堂评价:通过讨论、问题回答等活动,检查学生对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父母的协助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

可以通过展示、报告等方式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和体验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家庭生活安全第一节家庭防火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提高学生的家庭防火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火灾是无情的。

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

(二)火灾事件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三)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四)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 儿童防火歌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2. 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

(五)展示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三、教学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防火知识呢?注意家庭用火安全,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作业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第二节家庭烫伤预防教学时间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烫伤几种情况。

2. 加强平时注意烫伤。

二.教学重,难点:增强家庭安全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1.2 教学内容: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分享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校本课程对他们自己的意义。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方文化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探索活动。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方历史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历史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享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方资源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资源的种类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

4.2 教学内容: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分享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地方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六上地方课教案7篇

六上地方课教案7篇

六上地方课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年终总结、实习报告、述职报告、事迹材料、活动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year-end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上地方课教案7篇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上地方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教学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和案例 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实际应用能力。
03
CATALOGUE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掌 握基本概念和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 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 知识,加深理解。
课外拓展
布置课外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04
CATALOGUE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测验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观察与记录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 Nhomakorabea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参 与度和合作精神。
分析教材内在联系
本册教材的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地理、科 学等,各篇课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需要教师对教材进 行整体把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筛选重要知识点
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筛选出 重要的知识点,如重要的词汇、 语法结构、阅读理解技巧等,作
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制定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 案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包 括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地理 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02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观察、 分析、归纳、总结等,以适应地 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1 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掌握描述家乡自然环境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描述家乡的地形,如山区、平原、丘陵等。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地图或照片,共同分享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描述家乡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邀请当地环保部门或自然资源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了解。

1.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家乡自然环境的简单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2.1 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人文环境特点。

学会欣赏和尊重家乡的人文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如古代的王朝、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讲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方言、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描述家乡的民俗风情,如饮食习惯、传统服饰、民间信仰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或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邀请当地文化艺人或历史学者进行讲座,介绍家乡的人文环境。

让学生通过采访家乡的长辈或村民,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2.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家乡人文环境的调查报告,包括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家乡的民俗风情进行深入了解,如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并进行展示或表演。

第三章:家乡的资源与经济3.1 学习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工业发展等经济特点。

学会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3.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等。

讲解家乡的农业产业,如主要农作物、农业技术等。

描述家乡的工业发展,如主要产业、企业等。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农田或企业,了解家乡的农业产业和工业发展。

邀请当地政府部门或经济专家进行讲座,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1. 课文《黄山奇松》2. 课文《桂林山水》3. 课文《九寨沟》第二单元:多彩的民俗1. 课文《节日习俗》2. 课文《民间艺术》3. 课文《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点。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地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不同地方文化的尊重态度。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美丽的地方第1周:学习课文《黄山奇松》第2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第3周:学习课文《九寨沟》2.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俗第4周:学习课文《节日习俗》第5周:学习课文《民间艺术》第6周:学习课文《传统美食》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调查: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

2. 课堂讨论:针对每个地方的特点,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家乡的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的文化。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各地的地方特色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地方文化的魅力。

转载: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转载: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山东省地方课程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环境教育在当今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教学效果,山东省制定了六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内容如下:一、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探究法3.课堂讨论法4.小组活动法5. 观察法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步骤二: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讲解有关环境污染的原因,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三: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环境保护技能。

步骤四: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步骤五: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师应该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

五、教学方法本教案通过讲授法、探究法、课堂讨论法、小组活动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责任感。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七、教学建议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培育。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文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文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2. 了解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内容;
3. 掌握描述和介绍地方文化的基本词汇;
4.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研究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掌握描述和介绍地方文化的基本词汇。

三、教学内容
1. 地方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传统饮食等;
3. 描述和介绍地方文化的常用词汇。

四、教学方法
1. 观看相关地方文化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2. 分组小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深入了解一个特定的地方文化,并进行展示;
3. 教师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描述和介绍地方文化的
词汇;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各自所了解的地方文化。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表
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展示中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对地方文化词汇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相关的地方文化视频片段;
2. 本地区的地方文化资料;
3. 学生自带的笔记本和笔。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文化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希望
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对地方文化的兴
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1、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温州丰富的海洋资源概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等。

3、教师补充哦温州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四、新闻发布会1、生将搜集的有关温州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内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2、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道温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温州方言歌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温州景点。

二、教学“鸟瞰温州”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内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宣传介绍温州主要景点。

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3、THERE IS ONLY A ROCK!教学目标:1、掌握单词:sand,rock;能听懂单词:soft,eagle,cared.2、掌握句型:It’s famous for…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

3、了解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唤起对家乡的热爱,学会用英语进行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单词与句型。

教学难点: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热身1、复习有关形容词和有关地点的单词。

2、出示风景图片,看图说话。

Th e sky is….The hill is ….The lake is….二、新授1、单词导入。

在前一环节中,教师导入单词rock2、说说雁荡山像什么?引出eagle.3、句子教学。

从讨论岩石引出句型:Yandang Mountain is famous for the rock.Huang Mountain is famous for the…Nanji Iend is famous for …4、出示楠溪江图片。

引出:What’s Nanxi River famous for?It’s famous for the clean water.三、巩固拓展。

1、两人合编对话。

2、说说地图上的风景名称。

3、合作。

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第二单元文物古迹(二)1、永昌堡教学目标:1、了解永昌堡的来历及建筑特点。

2、感受永昌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永昌堡的历史、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永昌堡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1、新闻:2004年11月,欧盟官员来永昌堡的考察。

2、质疑:永昌堡与欧盟有什么关系?是什么吸引力欧盟的眼光?二、访古迹观看永昌堡的音像片段。

三、阅读历史1、阅读永昌堡的历史资料。

2、你还知道永昌堡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时2、泽雅四连碓教学目标:1、了解温州泽雅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2、探讨四连碓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探讨其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外宾的惊讶赞叹导入:“这台令人惊讶了,古老的造纸术居然在这原野山涧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真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师:何为活化石?二、访古迹1、图片出示四连碓。

2、了解名字由来。

3、观察课文插图,思考:为何这里会成为造纸的地方?三、了解造纸流程1、看课文插图,明白造纸流程。

2、排序。

四、辩论赛针对“泽雅四连碓现在有无存在的价值”进行辩论。

时3、忠训庙戏台教学目标1、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了解薛昌荣的生平。

3、设计考察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探讨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庙会图片,激发疑问:每年八月初七,当地权重都会到这里来举办庙会,这事纪念谁呢?二、访古迹1、看相关资料。

2、说说建筑特点。

三、知名人学生互相交流薛昌荣的资料,了解当时人们对他的敬仰。

四、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家乡文物古迹的过去,现在,讨论展示介绍交流家乡文物古迹的方法,为家乡文物古迹的保护出谋划策。

时4、WHAT BUILDING IS IT?教学目标:1、能读懂单词lane, pavilion,听懂单词emperor, poet2、掌握句型What building is it?并能实践运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温州的名人古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名人古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能读懂单词lane, pavilion,听懂单词emperor, poet;掌握句型What building is it?并能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一、热身/T: Where are you form?S:I am form…二、新授1、将学生分成3大组,分别以温州的三个地名给每组命名:Rui’an, Wencheng,Lucheng.2、请学生分别说说:I’m from Wenzhou…/There is Xiechi Lane in Wenzhou.3、同样学习pavilion.4、There is a famous building in Rui’an.引出玉海楼。

5、I can see …in Yuhai Building.6、He was great. He was the teacher of the emperor.7、Chishang Pavilion is honor of Xie Lingyun.三、巩固1、请两位学生合作描述一个名人古迹,让其他同学猜这是哪里。

2、请学生自己去了解GOOD TO KNOW部分地图上的名人古迹的名称和所在地。

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第三单元文化名人1、叶适教学目标:1、了解叶适的求学经历与思想观点,体会其学术观点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尤其在温州产生的重大影响。

2、学习叶适从小刻苦用功、求学不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叶适的求学经历与思想观点,体会其学术观点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尤其在温州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生之旅”二、阅读“求学故事”三、搜集、阅读、猜测等活动,加深对叶适的了解与认识,感受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时2、高则诚教学目标:1、了解高则诚的做官与创作经历,体会他在南戏历史的重要地位以及《琵琶记》深渊的历史影响。

2、学习高则诚之学专心致志、为民办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高则诚的做官与创作经历,体会他在南戏历史的重要地位以及《琵琶记》深渊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岁月之歌”,说说从高则诚做官和创作的历程中悟到了什么?二、阅读“趣闻轶事”,理解对子的意思。

三、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名人经典妙对故事。

四、阅读人物信息,感受《琵琶记》时3、夏鼐教学目标:1、了解夏鼐的考古研究经历,体会其在国内国际上的贡献与影响。

2、学习夏鼐不怕艰苦,身体力行,严谨治学,爱国爱乡的精神。

3、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感受温州文化名家的动人风采。

教学重难点:了解夏鼐的考古研究经历,体会其在国内国际上的贡献与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研究之路”,讨论交流“人们为什么称夏鼐为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和考古大师?”二、阅读“特写点击”。

三、交流信息搜索与“温州在线”阅读。

四、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温州七大历史文化名人有关资料。

时4、WHO IS HE?教学目标:1、读懂词组be proud of ,听懂单词dramatist, philosopher, archaeologist,scientist.2、学会句型I’m so proud of…并在实践中运用。

3、了解温州的一大特色:米塑展和一些温州名人。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一大特色:米塑展和一些温州名人。

教学难点:1、读懂词组be proud of ,听懂单词dramatist, philosopher, archaeologist,scientist.2、学会句型I’m so proud of…并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热身1、Listen and do2、Who can sing songs…二、新授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几张名人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到处句子:I’m so proud of you.2、引出温州著名舞蹈家黄豆豆,并引导学生说:I’m so proud of him.3、呈现叶适、高则诚、夏鼐、爱因斯坦的照片,小组合作,完成连线。

Einstein is a famous scientist.Yeshi is a famous philosopher.Gao Zecheng is a famous dramatist.Xianai is a famous archaeologist.三、巩固1、请生说出温州名人。

2、GOOD TO KNOW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第四单元地方戏1、永昆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永昆片断,了解和感受作为“戏曲活化石”的永昆无穷魅力。

2、通过欣赏并模仿永昆中的动作进行表演,激发积极主动递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永昆。

3、初步了解永昆的起源、发展、功夫、伴奏器乐等一般常识。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并模仿永昆中的动作进行表演,激发积极主动递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永昆。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永昆的起源、发展、功夫、伴奏器乐等一般常识。

教学过程:一、选择永昆剧目《张协状元》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在课堂上将介绍永昆中的经典动作表演为重点,并介绍伴奏乐器横笛等。

二、多方面感受、实践,体会永昆,走“近”永昆。

时2、瓯剧教学目标:1、通过对温州地方戏曲的欣赏,感受瓯越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学会表演一段简单的瓯剧段子。

教学重点:通过对温州地方戏曲的欣赏,感受瓯越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教学难点:学会表演一段简单的瓯剧段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课件出示瓯剧的服饰道具二、讨论探究:画脸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