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结合心理分析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学者,他主要从事非正式咨询工作,以结合案例研究、观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心理。
他曾经提出了人格理论,作为解释人类性格和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2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多种内在力量的影响,人格由这些力量产生并影响,即三大欲望:性欲、自我欲望和安全欲望。
这里的欲望有基本的价值认同,即性欲是人们满足性欲望的基本动机,自我欲望是人们追求独立和自我尊严的基本动机,而安全欲望是人们追求安全和安定的基本动机。
3 欲望和安全防线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个社会生物,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人需要维持欲望的平衡,即以牺牲部分欲望为代价来获得报酬。
然而,这些欲望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施压,于是人们会形成一种安全防线,以此来维持内部的欲望平衡。
4 人格三部分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种定义复杂的人格三部分理论,他将人格划
分为:超我、意志和意识。
意志在压抑部分欲望活动时起着核心作用,负责维持和表达抑制欲望的机制;而超我则负责抑制和维持欲望的平衡。
5 结论
总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建立在基于欲望的平衡
和超我的意识控制上的。
通过控制试图实现过去和现在的斗争,它给
人们带来了一种象征活动的理解,促使个体成为独立的、可控的和自
我意识的个体。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提供了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儿童时期的经验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并强调了无意识心理过程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1. 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1 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结构由三个部份组成。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即时满足;自我则是个体的现实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外部现实的要求;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和道德规范,对自我施加限制。
1.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任务相关。
这些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蒂期等。
1.3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个体需要通过解决这些冲突来实现心理发展。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2.1 口腔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个体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获得满足。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满足和爱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后续的人格问题,如吸烟、咬指甲等。
2.2 肛门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个体开始学习控制排泄。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受到严厉的管制和惩罚,可能会导致人格中的强迫症倾向。
2.3 阴蒂期: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之间,个体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更多的认识。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的压抑或者过度的放纵,可能会导致性格上的问题,如性别认同障碍。
2.4 谨防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
常见的谨防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等。
2.5 个体差异: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强调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每一个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的经历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个体的人格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应用3.1 临床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临床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口腔期 (oral stage,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
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
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
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
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
钱。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
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等的关系: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
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内容。前意识大部分是
自我的内容,是自我隐藏,但通过注意就能出现的部分。但它也
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
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
"本能"。
2? 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
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是人格结
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
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
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
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
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
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内容。意识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现和超我的可意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时期的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上。
以下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详细内容。
1.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组成部份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包含了人的基本冲动和欲望。
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包含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要求和规范。
2. 口腔期弗洛伊德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口腔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满足焦点在于口腔区域,主要是通过吮吸来获得满足。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者满足过度,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口腔区域的焦虑或者依赖。
3. 肛门期接下来是肛门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到3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物。
如果父母对于如厕训练过于严格或者宽松,可能会导致个体在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强迫症或者无秩序。
4. 阴茎期阴茎期发生在3到6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异性父母产生兴趣,并尝试摹仿他们的行为。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性别认同方面的问题。
5. 潜伏期潜伏期发生在6岁到青春期之间,这个阶段是性欲暂时休眠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关注学习和社交活动。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6. 繁殖器期繁殖器期发生在青春期之后,这个阶段是性欲再次觉醒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建立亲密的恋爱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对个体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提供了对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经历的解释,并强调了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然而,这个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包括过于强调性的方面和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id)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欲望。
是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永存的部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libido)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遵循“唯乐原则”。
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如果受阻抑,就会出现焦虑。
显然这是一种儿童的思想、行为模式,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本我。
2.自我(ego)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是人格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来的。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而行动;另一方面,它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在本我和超我间起着中介作用。
它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采取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方法,以满足本我的需要而维持个体的生存,管制不被超我所容许的冲动,使两者保持平衡。
一旦“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不能调节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如焦虑、恐惧等表现出来。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是成人的思考模式。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次,是人格中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结构部分。
它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具有通常意义上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
它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小部分是无意识的。
它用良心和罪恶感去指导自我行为,限制本我冲动,从而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principleofideal)。
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都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形成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受到生理冲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探讨其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1.1、本我(Id):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包括生理需求和本能驱动。
它追求即时满足,不受理性控制。
1.2、自我(Ego):自我是人格的中介部分,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它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影响,追求长期满足。
1.3、超我(Superego):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包括内化的父母和社会规范。
它对自我施加道德约束,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二、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2.1、口腔期:出生至18个月,主要满足口腔需求,如吃、喝、吸吮等。
未能满足会导致口腔焦虑。
2.2、肛门期:18个月至3岁,主要满足排泄需求。
父母的训导会影响孩子的控制欲望。
2.3、生殖器期:3岁至6岁,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形成性别认同。
未能解决性别问题会导致性别焦虑。
三、焦虑和防御机制3.1、现实焦虑: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挑战,如失业、疾病等。
3.2、神经质焦虑:来自内部冲突和无法满足的欲望,如性冲突、道德约束等。
3.3、道德焦虑:来自超我对自我施加的道德标准,如内疚、羞耻等。
四、心理疾病的根源4.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和冲突,导致人格结构的不稳定和防御机制的失效。
4.2、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无意识的冲突和防御机制失效导致的结果,需要通过精神分析来解决。
4.3、心理疾病的治疗应该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个体心理结构入手,找出根源并通过治疗来解决。
五、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5.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5.2、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受到质疑,但其对于心理疾病的理解和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5.3、现代心理学在借鉴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分析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份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类最原始的部份,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了个体内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经历的五个心理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繁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需求相关。
- 口腔期:从出生到约1岁,婴儿的重点关注点是口腔区域,满足口腔冲动和需求。
如果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满足和安全感的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口腔冲动过度或者不足的心理问题。
- 肛门期:1岁到3岁,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物。
如果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过度严格或者宽松的管教,可能会导致个体控制欲望和秩序的问题。
- 繁殖器期:3岁到6岁,儿童开始对繁殖器区域产生兴趣。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经历所谓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并通过解决这些情感冲突来建立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 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前,儿童的性冲动相对较弱,注意力转向学习和社交活动。
- 青春期:青春期是性成熟和性身份建立的关键时期,个体需要解决性冲突和自我认同的问题。
3. 弗洛伊德的谨防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谨防机制:-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冲动或者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者不愿面对某些真象,以保持自我安全感。
- 退行:回到更原始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冲突。
- 反抗:将冲突和焦虑转化为对立和反抗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权益。
4. 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动力学治疗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转移分析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性格发展、心理谨防机制、心理冲突与解决、以及个人成熟与自我实现。
正文内容:1. 人格结构1.1. 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是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则包含一些不易察觉的心理过程,而无意识则是人们彻底无法察觉的心理活动。
1.2. 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模型,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自我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现实自我,超我则是内化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2. 性格发展2.1. 口腔期、肛门期和繁殖器期:弗洛伊德将儿童的性格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口腔期、肛门期和繁殖器期分别代表了儿童在不同阶段对于满足欲望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
2.2. 性格类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类型受到了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冲突的影响。
他提出了乐观型、焦虑型和强迫型等不同的性格类型。
3. 心理谨防机制3.1. 潜抑:潜抑是最常见的心理谨防机制,指的是个体将不愿意面对的冲突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
3.2. 转移:转移是将情感或者欲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以减少焦虑和冲突。
3.3. 投射:投射是将个体自身的欲望、情感或者冲突归因于他人或者外部事物上。
4. 心理冲突与解决4.1. 内心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浮现各种冲突,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等。
4.2. 解决途径:个体可以通过心理谨防机制来解决心理冲突,如潜抑、转移和投射等。
5. 个人成熟与自我实现5.1. 个人成熟:个人成熟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和成熟的心理功能。
5.2.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个体在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过程。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对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其理论的核心观点、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个性是由无意识的冲突和童年经历所决定的。
他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的中心,它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
超我代表了内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它试图约束本我的冲动。
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联。
在口腔期,婴儿主要通过口腔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过度满足或过度约束,可能会导致口腔相关的人格特征,如吸烟或咀嚼手指。
在肛门期,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如果在这个阶段过度约束或过度放纵,可能会导致强迫症或反叛的人格特征。
阴茎期是性别认同和性欲的关键阶段,儿童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挫折或过度约束,可能会导致性格上的问题,如性冷淡或性瘾。
在潜伏期,儿童的性冲动被压抑,他们主要与同性朋友相处。
最后,在生殖期,青少年开始发展成熟的性行为和关系。
除了人格结构和不同阶段的理论外,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使用的心理策略。
其中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回避和转移。
通过使用这些防御机制,个体可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学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我们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包括过于强调性欲和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以及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其人格特征和心理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理论背景、理论假设、关键概念以及各个阶段的描述和特征。
1. 理论背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基于他对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研究和观察而建立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驱动力的影响,而这些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冲突。
2. 理论假设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以下几个核心假设:- 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但也会受到后续经验的影响。
- 人格的发展是由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所驱动的。
- 人格结构由三个部份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 人格发展的过程是渐进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任务。
3. 关键概念- 本我(Id):人格结构的最原始部份,包含了个体的无意识冲动和欲望,追求即时满足。
- 自我(Ego):人格结构的中介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适应现实世界的要求。
- 超我(Superego):人格结构的道德部份,包含个体内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4. 阶段描述和特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口腔期(出生至约1岁):婴儿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满足本我的欲望,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遇到过度满足或者不足的经验,可能会导致口腔相关的人格特征,如吸烟或者咬指甲等习惯。
- 肛门期(约1岁至3岁):幼儿学会控制排泄,通过学会控制排泄物来满足自我和超我的需求。
如果在这个阶段遇到过度严厉或者过度宽容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肛门相关的人格特征,如强迫症或者反叛。
- 阴茎期(约3岁至6岁):幼儿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形成性别认同,并经历童年性欲望的发展。
如果在这个阶段遇到困惑、压抑或者过度宠爱的经验,可能会导致性格相关的问题,如性别认同障碍或者性心理问题。
- 潜伏期(约6岁至青春期):这个阶段相对较平静,个体主要关注于学业和社交发展,潜意识的冲突被压抑。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包括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人格。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和欲望。
它是无意识的,追求快乐和满足,没有道德和伦理约束。
- 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理性和适应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内化了社会和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
超我对自我施加道德约束,使个体能够区分对错。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人格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
- 口唇期(出生至1岁):个体通过口唇活动来满足生理需求,如吃奶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导致口唇迷恋或口唇依赖。
- 肛门期(1岁至3岁):个体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和释放。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控制或宽松的管教,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强迫症或放纵症。
- 阴茎期(3岁至6岁):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形成性别认同。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约束或过度放纵,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性别身份问题或性心理障碍。
-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个体的性冲动相对平静,主要关注学习和社交。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发展超我,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 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个体的性冲动再次活跃,开始寻求恋爱和性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约束或过度放纵,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性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3.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运用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 投射:将自己的不满和冲突归咎于他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是人格结构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於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餵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後,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五个部份:本我、自我、超我、性格发展和心理谨防机制。
一、本我:1.1 本我的概念:本我是个体内最原始的部份,代表了基本的冲动和欲望。
1.2 本我的特点:本我是无意识的,不受现实和道德约束,追求满足快感的原始冲动。
1.3 本我的功能:本我驱使个体寻求满足,通过原始欲望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自我:2.1 自我的概念:自我是个体内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2.2 自我的特点:自我是故意识的,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约束,通过理性思量来满足冲突的需求。
2.3 自我的功能:自我通过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维持个体的心理平衡和社会适应。
三、超我:3.1 超我的概念:超我是个体内的道德和道德规范的代表,代表了个体内部化的父母形象和社会规范。
3.2 超我的特点:超我是故意识的,受到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评判和指导。
3.3 超我的功能:超我通过内化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我和本我,使个体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四、性格发展:4.1 口腔期:个体通过口腔的满足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口腔型人格。
4.2 肛门期:个体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肛门型人格。
4.3 繁殖期:个体通过繁殖器的满足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繁殖器型人格。
五、心理谨防机制:5.1 投射:个体将自己的欲望和冲突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内心的焦虑。
5.2 退行:个体在面临压力和焦虑时回到较早的心理发展阶段,寻求安全感。
5.3 否认:个体拒绝接受现实,否认自己的欲望和冲突,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结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格发展和心理谨防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匡助。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阶段和相关实例。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概述弗洛伊德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我、自我、超我、性欲发展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
1.1 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人类内心的原初冲动和欲望的来源。
本我主要受到生物本能和无意识冲动的驱使,不受理性和道德的约束。
1.2 自我(Ego)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中介者,它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根据现实的要求和社会的规范来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1.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和道德规范的代表,它是个体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超我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判,以确保其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1.4 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性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性欲是在不同的阶段中发展和演变的。
这些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或阴蒂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与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心理需求相关联。
1.5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应对焦虑和压力时会使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回避和否认等。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关联。
2.1 口腔期(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满足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实现,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嘴巴过度依赖或口腔攻击性。
2.2 肛门期(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通过训练和奖励来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严厉的管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强迫症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加以支持。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基本结构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快乐和满足;自我是个体的现实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外界的要求;超我则是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化,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心理发展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部位和心理冲突相关,如果在某个阶段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个体在后续阶段出现心理障碍。
3. 口唇期(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满足源是口唇,例如吮吸乳头。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口唇相关的问题,如嘴巴过度进食或咬指甲等。
4. 肛门期(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控制排泄,学习使用厕所。
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过分强调控制和纪律,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强迫症等问题。
5. 阴茎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形成父母亲模仿的行为。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约束或过度宠爱,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性格偏执或性别认同问题。
6. 潜伏期(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社交技能和学习,但性冲动被抑制。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严厉的约束,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焦虑或抑郁等问题。
7. 生殖期(12岁之后)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建立恋爱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压抑或过度放纵,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或性心理问题。
8. 弗洛伊德的案例分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案例分析方法,通过病例研究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其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格结构模型以及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本假设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 人的个体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婴儿期开始,直至成年。
- 人的个体发展受到内在的生物驱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 人的心理发展受到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影响。
2. 人格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组成人格的结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id)是人格结构的最原始部分,包含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它主要受到生物驱力的影响,追求即时满足。
- 自我(ego)是人格结构的中介者,主要通过实际现实和道德准则来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决策来满足个体的需求。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的道德部分,内化了个体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
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并产生内疚和罪恶感。
3. 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发展任务相关。
- 口腔期(出生至一岁):个体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满足欲望,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或过度满足,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口腔相关的问题,如吸烟和过度进食。
- 肛门期(一岁至三岁):个体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欲望。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严格的管教或过度宽松的管教,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控制和权力相关的问题,如顽固和强迫症。
- 阴茎期(三岁至六岁):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发展出与父母的性别角色认同。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或冲突,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性别认同相关的问题,如性别焦虑和性别身份混乱。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探讨了人格的结构、动力和形成的过程。
以下是对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详细解释。
1.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主要部份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id)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它是无意识的,驱使着个体的基本冲动和欲望,追求满足和快乐。
本我没有道德观念,只关注个体的本能需求。
- 自我(ego)是人格的现实部份,它是理性和决策的中心,通过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自我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具有道德观念和规则。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它代表着个体内部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超我是个体的良心,通过内化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来约束自我和本我。
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心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区域和心理冲突相关。
- 口唇期(0-1岁):婴儿通过口腔活动来获得快乐和满足,如吮吸、咀嚼等。
主要冲突是断奶。
- 肛门期(1-3岁):幼儿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得满足感。
主要冲突是训练如厕和控制排泄物。
- 阴蒂期(3-6岁):幼儿开始发展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主要冲突是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 潜伏期(6-12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关注于学习和社交。
主要冲突是性欲冲动的抑制。
- 繁殖器期(12岁以上):青少年开始经历性欲的再次觉醒,追求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主要冲突是建立健康的性关系。
3. 心理谨防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不同的心理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
-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冲动或者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归咎于他人。
- 拒绝:拒绝接受现实或者不愿意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 退行:回到更早的心理发展阶段,以逃避目前的冲突和压力。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基本的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的现实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包含个体内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2. 弗洛伊德的性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发展与儿童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提出了五个性格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繁殖器期。
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部位和心理冲突相关。
如果个体在某个阶段经历了难点或者冲突,可能会导致性格特征的发展问题。
3. 弗洛伊德的谨防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平衡。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谨防机制,包括压抑、投射、退行、反抗、理性化等。
这些机制可以匡助个体解决冲突和焦虑,但也可能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4. 弗洛伊德的性格类型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类型是由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两种基本的性格类型:冲动型和压抑型。
冲动型个体更倾向于满足本我冲动的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压抑型个体更倾向于受到超我的控制,追求社会认可和道德准则。
5. 弗洛伊德的人格评估方法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方法来应用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心理动力学评估,包括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心理分析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匡助心理学家了解个体的潜意识和冲突,从而提供个体的心理治疗和辅导。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压力时会感到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因无法解决的冲突而带来的痛苦,就会通过把问题推出意识之外来加以自动解决。
病人会“主动遗忘”事件。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遗忘并不是真的从心里消失,而是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即被压抑了。
虽然压抑的结果似乎令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更平安,但无意识并不是沉寂的,它会连续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如病人所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头痛或身体某些部位麻痹了)或神经症状(如恐惧、焦虑、强迫症等)都是无意识的表达方式。
要治愈病症,弗洛伊德认为必须将这些发生于病人早期生活中的问题、被压抑了的冲突带到意识中,病人必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在情感上令人满意的方式将最初的冲突情境说出来。
弗洛伊德以自由联想和释梦两种方法来挖掘病人的无意识。
自由联想是让病人在放松状态下不加编辑地描述出现在头脑里的任何事件。
在这种状态下,被压抑的愿望会以一种经过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在睡眠中试图满足愿望和解决问题的产物,因而对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的无意识的一个窗口。
弗洛伊德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得了大量关于人格异常的人的幼年生活资料,通过分析,他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驱动。
与一般人狭义理解的性有所不同,弗洛伊德所谓的“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一切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活动。
虽然性本能是天生的,但弗洛伊德认为它的本质是随着生理成熟而不断改变的。
当性本能成熟时,它的能量即里比多(libido)就会慢慢地从身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去,儿童的心理发展就进入了另一崭新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高二年级)
(……2分钟结束)你们看完了对方,相完了相之后请举手。(请 一对熟悉的学生,一对不太熟悉或关系比较生疏的学生分享)
对A: 师:你觉得她的5个特质是什么? 甲:活泼、善良、大方、美丽、眼睛大 乙:笑,不好意思埋头。 师:你们熟悉吗? 甲乙:熟悉。 师:熟悉!!! 有没有不太熟络的? 好!这对!你们谁说?
我们知道,人们的禀赋各异,承 受应付文化要求的能力,各有其不同 的限度。苛求于己,超过其本性所能 承担,则将为心理症所苦。如果人们 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 会好过得多了。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全面的人格 理论,但引起的评论与争议也是最多的, 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的很 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概 念,如潜意识、压抑、恋母情结等早就进 入人们的日常话语。
潜 意 识
• 潜意识是指意识中深藏不露的潜隐部分, 在意识的最深处。它包括各种先天本能和 被意识(各种社会规则和观念)压抑到无 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一些由创伤事件造 成的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 •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个体对自己的潜意 识是一无所知的,一个人只有在精神分析 的帮助下才能发现自己的潜意识。
心理冰山
借用了费希纳到的冰上类 比理论,认为人的全部精神生 活(人格)就像漂浮在海中的 冰山,意识世界只是呈现在海 洋表面上的山尖,它在全部精 神世界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潜 意识世界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巨 大的山体。 冰山分为三层:
潜意识的真实性
一、催眠状态下,先前(儿童期)经验的回想。 二、做梦 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 遗忘与丢失(表面上是偶然) 四、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 五、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 (躯体障碍 )
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作 以下三部分: 意识(consciousness)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意
识
• 意识指人心理中能被人觉察和感知的过 程与内容,如记忆、态度、观念等。 • 比如:我们能轻易回忆起很多人与事 (记忆),我们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 欢某个人或者事(态度),我们知道自 己有哪些基本的做人原则(观念)。
潜意识的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和我们的幼年经历息息相关 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我们长大后,在我们的平时行为方式中是很 难察觉的。往往只有进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中, 个体才会表现出异常的情绪。可能是亢奋、 可能是愉悦、可能是惊恐、也可能愤怒。这 些情绪不来自于客观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诱 发了我们潜意识中的情节。
前 意 识
• 前意识指虽然潜隐,但在某种条件下却可 以成为意识部分的心理内容,前意识处于 心理构成的中间部分。
• 如:通过特别努力地回忆或者别人的提示 而记起来的往事。 • 又如:通过做梦或者笔误、口误等所显露 出的自己在清醒时不知道或者没有想过的 一些念头或者愿望。
前意识的作用
前意识的主要作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 些使人产生焦虑的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绪、 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他们 压制在潜意识之中,是意识和潜意识完全隔离。 列子
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意识 有多么的强大,你可能会觉得平常的 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特别大,而这 些压力来自于哪里呢?是你自己赋予 了它呢,还是这个环境带给你的? 在今天这节课之前,我们先来做 一个简单的小练习!
练习(高二年级)
• 和你的同桌,也就是2个人坐在一起,2个人一对。 • 在接下来的2分钟的时间里,你们两默默地看着对方,不 要盯着瞪着对方,友好的看着对方。 • 找出对方的5个特质,也就是说ta的特点。
对 B: 丙:年轻、帅/酷/漂亮、爱打扮、外向、学习努力认真。 师:学习努力认真!!!?你们俩很熟吗?看一眼就知道学 习 努力真吗!? 那丁同学说一下丙同学学习努力认真吗? 丁:丙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睡觉很晚。 师:睡觉很晚……!? 工作努力所以说睡觉很晚!
练习(高二年级)
• • • • 好!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练习呢? 是为了让大家知道,通过这个练习我们知道看待人的一些方法。 当你看到一个人时,这是你熟知的人,你用什么词汇呢?美丽/帅/有个性、大方/外向、热情、眼睛 大……,肯定都是好词对吧!当你认识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的时候,通常在第一次见面,如果你在 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你会愿意让对方快乐,对不对!你能选择对方身上能够挖掘出来的有点。 那么换一个场合,不是今天晚上,也不是我们这样的一节课,也不是我们大家这样其乐融融的场合。 在大街上、在拥挤的人潮中,当她突然站到你的面前插了队,抢到你前面的位置,而且有把那剩下 最后一份你最喜欢吃的菜给选了。 如果这个时候让你描述,怎么描述?! 烦人、这人怎么这样一点都没教养、头发这么长讨厌、你怎么可以这样! 一定会是这样描述的。ta也许是学习努力认真的,他也许睡得很晚,但是你看不到,对不对! 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的是说我们戴着一双眼镜来选择性的看对方什么,也就是说今天在我们这个环境当中,我们 愿意看到对方的有点,我们愿意夸大对方的优点,为什么?——因为在表扬对方的同时,也让我们 自己得到快乐。 生活当中你可能看到一颗树,你可能看到街上喧喧嚷嚷的人群,你烦死了,然后这时有一个人从你 身边走过,你可能就会觉得这人谁呀?! 因为你心情不好,为什么心情不好?也许是压力!也许是 你的潜意识在作怪!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到今天的话题,什么是潜意识? 这个呢必须要说到我们的人格结构,这个是由20世纪影响人类最深的3为人中弗洛伊德心理学教提 出的。
•
•
• •
Salvador Dali萨尔瓦多.达利
《内战的预兆》
1937年,法西斯空军对西 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 卡进行试验性的轮番轰炸,是 震惊世界的惨案。就在这前一 年,达利便已敏锐地预感到西 班牙内战的来临,便立即创作 了这幅《内战的预兆》。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
• 意识和潜意识虽有区别,但没有不可小 客室和无意识居住的前庭之间的门槛上 站着一个检察官,他传递个的精神冲动, 检查他们,如果未经他的许可,它们是 不能进入会客室的。” “在潜意识的前庭内的各种冲动不 被住在另一房间的意识看到,因此,他 们当时必然是潜意识的。当他们成功地 向前挤到门槛,却被检察官遣送回去时, 那它们就不适宜于意识,于是我们就把 它们看成是被压抑的。”
弗洛伊德的生平
• • • • • •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的开山鼻祖 天才著作家 出色的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