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范文
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百家争鸣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
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和学法】通过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温故而知新,ppt展示“四书”的图片,教师采用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四幅图,有哪位同学知道它们是什么么?生:《四书》师:很好,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提示:比如说都属于学派)生:都是中华文化经典,都属于儒家学派师:没错,《四书》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那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四书的名言警句呢?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师:好的,非常棒。
刚刚同学们对儒学名言信手拈来,可见对它十分熟悉。
事实上,儒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扮演着国家统治思想的角色。
它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在数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已深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骨髓当中。
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除了儒家学派,也孕育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派,比如道家,法家等等,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现在,我们统称之谓: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流派,理解各家学说的基本理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主要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家学说的异同,并尝试用摩登视角解读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安置学生自行预习相关内容,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PPT,以辅助教学。
3. 准备教室讨论和辩论的题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邀请几位学生代表在教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整体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社会影响等。
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 介绍百家争鸣: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观点,同时简要介绍其他流派。
可以通过展示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互相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思想流派进行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思想最适合当今社会?”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辩论: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辩论。
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辩论。
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5. 总结与评判: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判。
教师简要回顾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观点,同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进行评判,必定他们的积极思考和表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思想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第8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点:了解孔子与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成就三、教学难点:分清各学派的政治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从孔子那里我学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他们道底是什么人呢,会让易中天先生做出如此的评价?师生:诸子百家师:让学生据教材40页“相关事实”理解“诸子百家”。
讲授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过度“这些学派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设问:“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讲授新课:师:指导学生从教材41页最后一自然段分析得出:百家争鸣的方式及其目的(学生自主学习一)方式一: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方式二: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目的:提出各自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过度:现在来看看道家学派的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第一篇:百家争鸣教案百家争鸣一、课题:百家争鸣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钟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
然后从孔子引入。
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教授新课:百家争鸣1、概念:首先讲解百家争鸣的概念,简单介绍一下百家都有哪几家。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知道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思想家和学派。
2. 通过分析各家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后世思想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背景介绍2. 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3. 道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4. 墨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5. 法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3. 分析: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学说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各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深度。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文章、纪录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时长:共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家的思想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情景模拟,加深对各家思想的理解。
3.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如孔庙、道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氛围。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百家争鸣相关的书籍、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高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篇一:高中历史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局面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导言】〖文科〗如何学好历史?一、自求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菩萨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
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孙膑(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篇一: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
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
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
具体流程: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
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体现“以德治国”。
《论语》:子曰:“有教无类。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
”——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熟悉百家争鸣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百家争鸣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2. 掌握百家争鸣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针对多个学派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论辩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小组讨论和辩论。
3. 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
2. 学习各学派的观点(30分钟)分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负责整理该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列举出代表该学派的人物。
各小组轮流进行报告,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3. 辩论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就特定问题展开辩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观点、进行辩驳或提出问题。
4.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各学派观点进行总结,强调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影响。
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和具体内容。
2. 对各学派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撰写一篇小论文。
3. 在班级内展开辩论,就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在辩论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对百家争鸣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同时,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使教学更加活跃和有趣。
然而,在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考虑,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的历史现象。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诸子百家的形成、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儒家思想的形成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内容还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名字可能有所耳闻,但对于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和观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知道诸子百家的形成。
2.掌握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3.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形成,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儒家思想的形成。
2.教学难点:各学派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形成背景、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思想观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考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案例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诸子百家的形成背景,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观点。
百家争鸣教案
标题:百家争鸣教案导言: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主张互相较量,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
百家争鸣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各学派的主张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的意义。
本教案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争鸣的意义。
2. 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并掌握其主要观点和理论。
3.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分析问题和辨析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争鸣的意义。
2. 学术争鸣的代表学派及其主张:a.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张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实践。
b.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追求自然、放弃功利。
c. 兵家:以孙子为代表,讲究权术、兵法。
d. 法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主张法治和强大的中央集权。
e. 名家:以公孙龙、墨子为代表,强调实用主义和实证。
f. 形而上学派:主张探索哲学上的本体和存在问题,代表人物为彻和诸子。
g. 阴阳家:以黄帝、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的观点。
h. 诸子百家的继承者:包括张载、程颢、程颐等人,主张儒家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3. 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展示、短视频或故事的引入,引发学生对百家争鸣的好奇心。
比如,讲述儒家和道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不同观点和争论。
2. 概念解释:讲解百家争鸣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以及学术争鸣的意义和目的。
3. 学术争鸣的代表学派及主张: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派进行研究和整理,包括学派的起源、代表人物、主张等。
4. 学术争鸣的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学派,进行模拟辩论。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尚显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历史实例来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区别,以及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历史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历史实例: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方案】百家争鸣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各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人物1.2 教学内容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章:儒家思想2.1 课程目标了解儒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儒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2.2 教学内容介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思想分析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和《孟子》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三章:道家思想3.1 课程目标了解道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道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3.2 教学内容介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和其思想分析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和《庄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四章:墨家思想4.1 课程目标了解墨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墨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4.2 教学内容介绍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及其思想分析墨家的经典《墨子》和《墨经》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五章:法家思想5.1 课程目标了解法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5.2 教学内容介绍法家的创始人韩非子及其思想分析法家的经典《韩非子》和《法经》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六章:名家思想6.1 课程目标了解名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名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6.2 教学内容介绍名家的创始人惠施及其思想分析名家的经典《名捕》和《名理》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名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七章:阴阳家思想7.1 课程目标了解阴阳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阴阳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7.2 教学内容介绍阴阳家的创始人阴阳先生及其思想分析阴阳家的经典《阴阳》和《五行》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阴阳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八章:杂家思想8.1 课程目标了解杂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杂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8.2 教学内容介绍杂家的创始人吕不韦及其思想分析杂家的经典《吕氏春秋》和《杂家》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杂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第九章:农家思想9.1 课程目标了解农家的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掌握农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9.2 教学内容介绍农家的创始人许行及其思想分析农家的经典《农政全书》和《农家》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农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10.1 课程目标展望百家争鸣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0.2 教学内容回顾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百家争鸣思想的现实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二章儒家思想的教学内容补充和说明: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倡导君子人格和礼治社会。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98657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新乐一中张俊红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
教师应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师生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和理解。
教学上,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和了解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
在课的结构上,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争鸣的影响和课后探究等七块来处理。
重点处理: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及惠泽千年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
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材分析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能够分析各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体会各家学派思想中的智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主张。
2、教学难点(1)理解各学派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2)对百家争鸣时期思想文化的评价和影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百家争鸣的背景(1)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寻求变革图强的道路。
(2)经济方面: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3)文化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兴起,文化教育逐渐普及,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
2、主要学派及其思想主张(1)儒家孔子:①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②强调“礼”,主张恢复周礼,规范社会秩序。
③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①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②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
荀子:①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②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2)道家老子:①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3.能够分析不同思想流派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思想流派的优缺点;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2.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思想流派的优缺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3.讨论法:通过讨论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大约发生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
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要求人们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家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重要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重要性,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人应该追求“道”的境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墨家墨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墨子等。
墨家思想强调爱和兼爱,认为“兼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主张实行“非攻”政策,反对战争和暴力。
法家法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比较实用主义的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等。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主张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反对人情主义和道德规范。
兵家兵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孙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
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和学法】
老师的教法1.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诸子百家的视频,图片等直观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景教学法:老师创设一个情境,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百家争鸣的情景表演。
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奖励刺激法:创设相关问题,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答对者或回答优秀者予以奖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正强化
5.启发式教学法: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将被动机械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
学生的学法1、情景表演法:学生上台进行情景表演
2、合作探究法: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
教学工具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桌子
通过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温故而知新,ppt展示“四书”的图片,教师采用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四幅图,有哪位同学知道它们是什么么?
生:《四书》
师:很好,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提示:比如说都属于学派)
生:都是中华文化经典,都属于儒家学派
师:没错,《四书》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那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四书的名言警句呢?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师:好的,非常棒。
刚刚同学们对儒学名言信手拈来,可见对它十分熟悉。
事实上,儒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扮演着国家统治思想的角色。
它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在数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已深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骨髓当中。
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除了儒家学派,也孕育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派,比如道家,法家等等,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现在,我们统称之谓:百家争鸣。
这种文化的大爆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我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时代,才能同时孕育出如此纷繁瑰丽的文化瑰宝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走进那个文化爆炸时代。
2.新知学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一、视频导入法
说到儒学,我们一定会提起儒学创始人:孔子。
那大家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孔子产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他的主要思想内容又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到下面的视频中寻找答案。
(教师播放孔子相关视频资料:1.flv; 2.flv)
视频归纳:
(1)孔子生活的时代特征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社会大变革的到来。
(2)儒家主要思想
政治:仁、礼
A.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B. “有教无类”;
教育: C. 主张全面发展;
D. 整理古籍;
E. 创立儒家学派
二、图片导入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仅凭孔子一人之力,儒家学派能达到今天的统治高度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儒家学派的发展壮大,有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
他们是谁呢?请看大屏幕(展示孟子和荀子的图像):
归纳:
孟子主要思想:A. 仁,仁政,民本思想
B. 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主要思想: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B.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战国后期,儒家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比较分析法
(二)道家和法家
一、知识建构法
在战国时代,各国君主们都在积极寻找富国强兵,理想的治国之法他们礼贤下士,广开言路。
在这样开明的文化背景下,诸子百家因运而生。
请大家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学派进行分析,填充下表。
二、视频导入法:03.flv(诸子百家);
列表归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三、合作探究法
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探究: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学派,它格外受到君子的青睐,这是什么原因呢?视频导入:04.flv(法家,韩非子主要思想)
韩非子思想归纳:李悝法、术、势三派
实践商鞅理论
吴起、申不害道家思想
韩非子(集大成者)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田=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认识观:事异则备变
四、情景表演法:教师创设情景,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
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百家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始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一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道家:认为小孩还小,不懂事,随他去。
等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就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
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做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以自己对自己做的处罚为标准,来处罚这个孩子,不能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罚,处罚犯罪之人。
认为这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孩子做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统治。
五、奖励刺激法:表现优秀的同学或小组获得奖励,提高同学们的活动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影响
讲授法: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社会大变革,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带来思想大解放。
(根本)
2、王室的衰微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兼并战争,社会交往的频繁、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4、私学的兴起,讲学风气的盛行,使文化典籍广为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
传,形成了争鸣氛围。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行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课堂巩固
1.始终贯穿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4.课堂收束
【课堂小结】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而深厚的印记;各家学派在相互激烈的交锋和碰撞中,绽放山一朵朵绚丽夺目的思想奇葩;迸发山蕴涵无穷魅力的智慧火花;深刻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繁荣与不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拜师学艺】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仁”和“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孔子和早期儒学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浩然正气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老子:“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2)法家和道家
韩非子:中央集权观;改革观
基本概念
(3)百家争鸣局面原因背景
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