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

实际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便利。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也越来越灵活多样。作为音乐课改路上的一员,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用好、用活,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有效整合,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谈谈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拓展音乐技能。

作为一个农村音乐教师,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来自于教材和教师,可以说,教师音乐修养的高低,制约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发展,面对着知识面日益扩大的学生,我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音乐信息的强大支持。几乎平时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歌曲《青春舞曲》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新疆,不了新疆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的内容:服饰图片、节日盛景、新疆舞蹈、当地乐器以及另外一些新疆的乐曲等等,剪辑成小影片,在课前循环播放。维吾尔族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歌曲非常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

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再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利用幻灯片课件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时,本单元提供的信息量,从音响时间上看比较少,七首乐曲仅23分30秒,但从民族学。乐器学方面看信息量较大。所以课前先上网搜集七个少数民族的简要历史、生活地域、民俗特点等。课上用最短的时间给学生最美的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把少数民族的乐器图片、民族服饰、风土人情等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领域中,有《音乐与人物形象》这一欣赏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了解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中《两

个犹太人》的两个音乐主题,我通过电脑播放乐曲《两个犹太人》的来历,然后Flash动画讲述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情景片断:展示一个富人、一个穷人的情景,可怜的穷人在富者面前不住战栗和苦苦哀求,富人冷酷无情、盛气凌人,使学生对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有了一定感性直观的认识,并自然感受出它们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学生们都集中注意力欣赏着,并不由自主的表演了起来,享受着音乐的乐趣,表达了个人的情智。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齐奥尔夫斯基说过:“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的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以上论述都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在音乐课上教唱京剧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听京剧完全是觉得好玩热闹新鲜,但是基本上是不会很感兴趣地去学习它,欣赏它,也不能体会京剧不同于歌曲的那种独特的唱腔、它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一样的发声用气方法等。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梨园春秋》时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先带京剧脸谱走圆场出场,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利用校园网找到相关资料,紧随画

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贯穿其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京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以及不同戏曲家的演唱风格用最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同学们面对如此丰富的戏曲画面目不暇接,不但聆听了不同剧种、不同行当的优美唱腔,又直观的欣赏了那五彩缤纷的戏剧服饰和具有夸张性的人物脸谱造型,大大调动了积极性。由这些简单的片段很快就明白了京剧四大名旦、锣鼓经等知识。并且在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进行了《唱脸谱》角色的模拟演唱,感受和理解戏曲的内在美。感受戏曲音乐的艺术特点,培养了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一来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这些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被充分重视,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音乐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听音乐,还要通过联想,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体验、创造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的情景性则能启发、引导学生去自由自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实验音乐《阳春三月》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些反映春天欣欣向荣的生活情景的画面,然后让学生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表现出劳动人民轻松愉悦的情境。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