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文化是有意识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1)物态文化:又称之物质文化,是人类所从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2)心态文化:又称之为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是以民俗和民风的形态表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2、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文化的特征:同一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则是这种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产物。
3、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到西周时期,中国宗法制发展完善。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权利和义务的法则。包括①嫡长子继承制: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的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②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行的,即天子的嫡长子时代为天子,余子为诸侯,形成层层属属,代代相袭的政治结构。③宗庙制度:统治阶级利用宗法制度,通过祭祖,把宗族心理升华为阶级意识,从而有效地巩固和强化了现实统治秩序。
4、专制制度: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另一个表现是君权高于神权。君权不可逾越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以天下大宗自居的历代君王通过纲常伦理极大限度地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行,使其权力至高无上。
5、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特色的形成。(2)专制制度的充分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特色。
(3)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在思想上表现为儒法合流,文化上表现为“内圣外王”心态的形成。
6、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1)按照地理环境区分文化类型。分为河谷型、草原型、山岳型和海洋型。(2)按照观念文化和一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将文化分为农业文化,工商文化,和游牧文化。
(3)审视中国文化形成发展走过的路程,认为儒、道、墨、法、佛等诸家思想学说,构成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和核心。
(4)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封建制度文化。
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有各种表现形态,居中心地位的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为出发点的信念,总特征是伦理政治性文化。还包括:
(1)、统一性和延续性。主要表现为:①政治上的统一,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有分
离,但总体上是统一多于分离,这是封建制度延续了几千年的表现。②民族融合与凝聚。汉民族为主体,周边少数民族虽不断侵扰中原王朝,但最终实现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也对汉文化产生影响。③文化传统的承袭。中华文化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与半封闭大陆环境提供的“隔绝机制”等地理环境有关联,同时与“农业宗法社会”具有的强大延续力有关联。
(2)、人文精神与民本主义。①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的人文理性精神表现是多方面的,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基本特征是内在与超越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道德与宗教的结合。使原始的宗教政治化,然后使宗教伦理话,使政治伦理化。②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由以下内容构成:肯定民是邦国的基础本根,主张君为民主,“固本”与“宁邦”。必须重民心,重视民力,与农为本,重视民生。作用:通过调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封建专制政治的正常运转,但是其也有消极的一面,即“邦宁”受到威胁时,反民,残民以保邦就跃居为治民之主要手段。
(3)、重群体轻个体。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政治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个体的角色首先是以家庭成员出现,然后才是社会公民。强调人之个体对群体秩序承担无限的道德责任,发展到后来,其主张日趋绝对化,个体完全丧失其独立价值的个性,溶解于群体之中。包括:家族本位,宗法集体主义原则,追求社会价值。宗法集体主义原则。宗法集体主义原则指的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遵从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法内部地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义务的法则。集中到一点就是压抑个体,张扬群体,强调个人服从群体。追求社会价值。特别强调个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个人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评价,有好的一面如讲道义,讲团结,讲友爱等,但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促发了家长制,王权主义乃至专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制约了个性的张扬和个人能动性的发挥。
(4)、重人伦轻自然。重人伦轻自然的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人生活在以血缘为纽带的部族村社里,共同生产劳动,与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维护血缘纽带的宗法关系需要远远超过对宇宙,自然及生产技术的探索和重视。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是首先把自然界作为一个客观的认识对象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具有人伦情感的整体加以体验,其结果只注重践履人与人之间关系,道德原则,而不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5)、崇老尚古的观念。尊老尚古传统客观上保留了古文化,有利于继续发扬传统,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作风,阻碍了创造思想的发展。
8、不同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1)、追求仁义的儒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仁为思想核心,二是以义为价值准绳。(2)、崇尚自然的道家。主要表现在,一是,“天道”“无为”。二是,“超世,顺世,游世”:是庄子由老子的“出世”这一品行加以扩大的境界,是对社会现实的黑暗的极端厌恶和不满,同时又是反对儒家为改变社会现状而强加给人们的“仁义礼智”的精神枷锁,是愤世嫉俗情怀的表现。超世主义为不事权贵,不媚世俗的刚直不阿之士们无数次效仿,但一味的愤世嫉俗并不能改善社会政治于一丝一毫,只能从精神的虚幻中回到现实的大千世界。顺世主义是在精神上完全自由,被冷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的超世主义转化而来,是在中国几乎成了超时空,超阶级的自我解脱的精神法宝。游世主义是庄子提出的最高境界,是在单纯的超世主义,顺世主义下难免于冻馁灾祸,人的自然本性失落,是对儒道两家在心理上互补的思想基础。(3)、主张兼爱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