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优秀教案
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d0d2a3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适用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小猴和鳄鱼的形象,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熟悉小猴和鳄鱼的形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2. 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表现出小猴和鳄鱼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小猴和鳄鱼手偶各一个。
2. 音乐播放设备。
3. 节奏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环境准备:1. 宽敞的游戏场地,以便幼儿自由活动。
2. 舒适的座椅,以便幼儿坐着观看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小猴和鳄鱼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两个手偶是什么动物呢?小猴是怎样的?鳄鱼又是怎样的?”(2)基本部分:1. 教师播放音乐,手持手偶进行表演,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吧!”2. 教师邀请幼儿上前尝试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
教师:“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呢?”4. 教师引导幼儿手持节奏乐器,为表演伴奏。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用手偶表演的还可以用乐器为我们的表演伴奏呢!试试看,会怎么样?”(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组织幼儿回收教具,整理场地。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棒!我们玩了手偶游戏,认识了小猴和鳄鱼,还学会了跟着音乐表演。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积极性!”四、教学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幼儿在表演时,对小猴和鳄鱼的动作特征掌握不够到位,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拘束。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动物的动作了解不够,也可能是因为在舞台上表演的经验不足。
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691c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手偶游戏活动《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年级:小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偶道具,了解《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手偶操作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掌握手偶操作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手偶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手偶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偶表演,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展示手偶道具,引发幼儿兴趣,介绍《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手偶操作基本动作,如鳄鱼爬、小猴跳等,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模仿。
3. 音乐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猴与鳄鱼》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4. 手偶表演:分组进行手偶表演,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手偶操作技巧。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模仿小猴跳跃、鳄鱼爬行等,活跃气氛。
2. 教学环节(10分钟):a. 教师讲述《小猴与鳄鱼》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b. 教师示范手偶操作基本动作,如鳄鱼爬、小猴跳等,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模仿。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猴与鳄鱼》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实践环节(10分钟):a. 幼儿分组进行手偶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b. 各组表演结束后,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幼儿对手偶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感表现。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简化故事情节,突出重点。
2. 注重培养幼儿的手偶操作技巧,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7f1c91b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f.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小猴和鳄鱼这两种动物。
2. 技能目标: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与同伴分享、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参与音乐游戏,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遵循规则,做到有序、和谐地进行。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猴和鳄鱼头饰、音乐播放设备、相关图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小猴与鳄鱼》,引导幼儿认识小猴和鳄鱼。
2. 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扮演小猴和鳄鱼,体验故事情节。
3.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节奏感和合作意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其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情感态度。
3.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故事道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故事讲解(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小猴与鳄鱼》,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音乐游戏(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 角色扮演(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猴,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鳄鱼,体验故事情节。
5. 讨论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道理,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引导幼儿跟随节奏进行模仿。
3. 游戏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故事情节。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23b181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4.png)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故事《小猴与鳄鱼》的内容,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音乐游戏表达故事情节。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猴与鳄鱼》:讲述了一只小猴和一只鳄鱼在河边玩耍,鳄鱼想要吃掉小猴,小猴机智逃脱的故事。
2. 音乐游戏:根据故事情节创作一首歌曲,通过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来表达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音乐播放设备、动作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场地,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猴能够逃脱鳄鱼的追捕?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利用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内容。
3. 学习歌曲:教唱歌曲《小猴与鳄鱼》,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4. 动作表演:根据歌曲内容,教授相关动作,并组织幼儿进行动作表演。
5. 游戏环节: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了解其合作精神、自信心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故事改编: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对故事《小猴与鳄鱼》进行改编,如增加其他动物角色,或者改变结局等。
2. 音乐创作:鼓励幼儿参与音乐创作,如编写新的歌词或创作新的旋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自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其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获取《小猴与鳄鱼》的故事课件,用于教学展示。
2. 音乐素材:寻找与故事情节相符合的音乐素材,用于教学演唱和动作表演。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eedab3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6.png)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一、课程描述本音乐游戏课程适用于小班幼儿,主题为《小猴与鳄鱼》。
通过游戏、谈话和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节奏感。
•课程时长:30分钟•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适用对象:小班幼儿(3-4岁)二、教学准备•音乐准备:准备一首快速节奏的音乐,最好是有动物元素的歌曲,例如《小猴与鳄鱼》。
•道具准备:猴子和鳄鱼的面具或图片,拍子鼓若干个。
•环境准备:在教室中设置合适的区域进行活动,确保安全且舒适。
三、教学流程步骤一:引导幼儿熟悉主题1.制作猴子和鳄鱼的面具,向幼儿介绍这两个角色,并简单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
可以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了解和想象。
步骤二:听音乐,模仿动物1.播放《小猴与鳄鱼》的音乐,让幼儿依照音乐的节奏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
可以引导他们跳跃、摆尾巴或摆手臂来模仿动物的动作。
步骤三:游戏 - 音乐拍子鼓传递1.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拍子鼓。
让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孩子开始拍鼓,随着音乐节奏,他将鼓传递给下一个孩子,依次传递下去。
当音乐结束时,拿着鼓的孩子所在的小组获胜。
步骤四:游戏 - 感知音乐的快慢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快慢,并教给他们通过手势表达音乐的速度。
用手指头向上挥动表示音乐快速,用手指头向下挥动表示音乐慢速。
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相应的手势动作。
步骤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每节课结束后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学,每一次教学过程都能得到改进。
在本节课中,幼儿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感知和表达音乐。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很高,他们在模仿动物和传递拍子鼓的游戏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
根据这次的教学经验,一些改进的方面包括:•在面具制作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增加他们对角色的认同感;•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例如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效果,以丰富音乐的感知和表达;•在游戏环节中增加更多的变化和挑战,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3adb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f.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语文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童话故事《小猴与鳄鱼》。
此故事情节简单,情感鲜明,非常适用于幼儿的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童话故事《小猴与鳄鱼》的情节。
2)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2.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故事情节了解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2)通过童话故事,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挑战。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内容:童话故事《小猴与鳄鱼》。
2)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是什么吗?”3)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故事人物、场景等,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阅读环节1)教师朗读童话故事《小猴与鳄鱼》。
2)让幼儿自己品味故事,这一环节教师要多走动,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纠正。
3.讨论环节1)教师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展开讨论,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疑惑和感受。
2)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自己总结故事的基本情节,并借此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练习环节1)教师通过阅读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2)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幼儿沟通合作能力。
5.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基本情节,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2)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提出改善的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感到幼儿对童话故事《小猴与鳄鱼》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故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动物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但是,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1)在故事启蒙环节,我没有对故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提要,导致部分幼儿没有进入故事情境。
2)在阅读环节,部分幼儿没有认真听故事,导致在讨论环节的表现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启蒙环节的导入,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故事世界,并在故事阅读环节时进行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鳄鱼》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鳄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61f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e.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小猴和鳄鱼》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这个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小猴和鳄鱼》故事卡片或绘本。
2.音乐器材:小乐器、音乐CD。
3.活动道具:小猴面具、鳄鱼面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故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故事卡片或绘本,将故事《小猴和鳄鱼》简单地讲述给孩子们听。
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预测故事情节,并创建一个好奇和期待的氛围。
活动一:角色扮演(10分钟)教师准备好小猴面具和鳄鱼面具,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和鳄鱼的角色。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的伴奏,让扮演小猴和鳄鱼的幼儿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进行动作表演,如小猴可以跳跃、鳄鱼可以摆尾巴等。
活动二:动起来(1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CD,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做相应的动作。
根据故事情节中的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如小猴可以跳、摆动、鳄鱼可以摆尾巴、张嘴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挥,进行各种感觉动作的表现。
活动三:音乐表演(20分钟)教师给幼儿们分发小乐器,如铃铛、手鼓等。
教师为幼儿们指导节奏和合作的方式,通过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合奏。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音乐元素,如高低音、快慢等,让幼儿们有机会感受音乐的变化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四:制作音乐乐器(15分钟)教师给幼儿们提供各种简单的材料,如纸板、贝壳、彩绘等,引导幼儿们制作自己的音乐乐器,如小鼓、纸板吹管等。
教师可以给幼儿们提供一些简单的示范和指导,让幼儿们动手实践,并且提醒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安全。
活动五:音乐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音乐,让幼儿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感受故事中的画面和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在音乐结束后,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11ca9be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e.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编号:001适用年龄:3-4岁教学内容: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2.让幼儿通过音乐故事的形式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3.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教学材料:1.小猴与鳄鱼音乐故事配乐2.小猴与鳄鱼图片3.音乐乐器(如手鼓、木琴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问学生:“你们喜欢听音乐吗?”2.对话引导:老师介绍今天的故事“小猴与鳄鱼”,并展示小猴与鳄鱼的图片。
第二步:故事欣赏(10分钟)1.观看:全班一起观看“小猴与鳄鱼”音乐故事的视频。
2.发问:观看完毕后,老师问学生:“故事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第三步:音乐理解(15分钟)1.乐器试听:老师依次演奏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猜是哪个乐器的声音。
2.声音认知:老师播放故事配乐的一部分,让学生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氛围。
第四步:合奏表演(20分钟)1.乐器操作:老师向学生示范如何使用手鼓、木琴等乐器,教授基本的操作方法。
2.合奏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乐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
3.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第五步:音乐创作(15分钟)1.创作气氛:老师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情感自由舞动。
2.自由表现:学生自己编排动作,与音乐形成一种和谐的表达。
第六步:总结(5分钟)1.回顾故事:老师回顾故事中的情节,强调与音乐的联系。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和感受。
教学延伸:1.可以利用小猴与鳄鱼进行音乐游戏,如根据乐器声音猜测是哪个角色在说话。
2.可以和语言教学结合,让学生配合音乐唱出故事中的歌曲部分。
3.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或有音乐背景的家长来班上进行音乐表演或讲座,进一步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f8e6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3.png)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猴与鳄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图片展示小猴与鳄鱼,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
2. 讲解小猴与鳄鱼的生活习性,如小猴喜欢跳跃、鳄鱼擅长游泳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如不捕捉、不伤害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猴与鳄鱼的外貌特征。
2. 讲解小猴与鳄鱼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
3.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分享保护意识。
第二章: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小猴与鳄鱼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述小猴与鳄鱼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猴与鳄鱼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如不捕捉、不伤害等。
教学活动:1. 讲述小猴与鳄鱼的故事,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
2. 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小猴与鳄鱼为何能成为好朋友,分享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如不捕捉、不伤害等。
第三章:小猴与鳄鱼的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了解小猴与鳄鱼的外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展示小猴与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
2. 讲解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教学活动:1. 展示小猴与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
2. 讲解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小组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分享制作心得。
第四章:小猴与鳄鱼的环保游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保护小猴与鳄鱼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保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引导学生参与游戏。
2. 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小猴与鳄鱼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de3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a.png)
小班音乐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猴与鳄鱼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够正确地唱出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小动物的爱和关怀,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孩子们乐于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小猴与鳄鱼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孩子们通过音乐表达对小动物的爱和关怀,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音箱。
2.小猴与鳄鱼这首歌的录音或音乐伴奏。
3.音乐教具:乐器、音符卡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0分钟)1.引入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一些动物的动作,如模仿鳄鱼张大嘴巴、小猴子摇摆身体等。
2.导入问题:有没有听过小猴与鳄鱼这首歌呢?你们对小猴与鳄鱼有什么了解呢?Step 2:学唱小猴与鳄鱼(20分钟)1.音乐欣赏:播放小猴与鳄鱼这首歌的录音或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先听一遍。
2.赛先生:家长或老师带领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跳跃等,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3.学唱歌曲: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曲调,逐句教唱歌词,然后整体练唱。
4.分组比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合唱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唱得最好。
Step 3:乐器伴奏(20分钟)1.导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乐器的图片,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并说出它的特点。
2.乐器演示:老师演示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如敲打小木鱼、吹口琴等,让孩子们听到乐器的声音和特点。
3.分组练习: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练习和演奏,可以选择简单的乐器如手摇铃、拍手等。
4.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乐器表演,配合歌曲一起演奏。
Step 4:创编舞蹈(20分钟)1.导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来创编舞蹈。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49ab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3.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故事《小猴与鳄鱼》并理解故事情节;
2. 能识别故事中的角色和物品;
3. 能仿照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4. 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听讲(《小猴与鳄鱼》);
2.角色与物品认知(猴子、鳄鱼、桃子);
3.仿照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4.语言表述(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同学观看动物大片,然后老师问:“今日我们要学什么?”同学应答:“学小猴和鳄鱼故事。
”老师问:“猴子和鳄鱼属于哪些动物?”同学应答:“都是野生的动物。
”
2. 故事讲解
老师先讲故事,同学认真听。
讲完故事,老师问同学:“小猴的伙伴有哪些?”同学用手指出故事中显现的角色。
3. 角色认知
老师出示猴子、鳄鱼、桃子等物品让同学认知,让同学猜猜这些物品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导出正确答案。
4. 动物仿照
老师通过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同学仿照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如猴子的嘿嘿声,鳄鱼的嘎嘎声等。
5. 语言练习
老师给同学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用本身的话复述故事。
收回同学的作品,并逐一点评和评分。
6.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幼儿们的实际,采纳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问答、认知练习、动物仿照、语言练习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爱好,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把握了本节教学重点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同时也应当注意老师把握的内容不能过多,适当地涉及学问点,以免幼儿失去爱好或者超出幼儿理解难度。
每堂课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老师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进展。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8452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1.png)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小猴和鳄鱼两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增进同伴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参与音乐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猴和鳄鱼的手偶、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2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小猴和鳄鱼的特点,如小猴活泼可爱,鳄鱼威武霸气等,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手偶,激发幼儿的兴趣。
3. 学习歌曲(3分钟):教师教唱歌曲《小猴与鳄鱼》,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叫声。
4. 动作教学(4分钟):教师示范小猴和鳄鱼的舞蹈动作,如小猴跳来跳去、鳄鱼摇摆等,引导幼儿模仿并表演。
5. 音乐游戏(3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展示所学动作,增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勇敢、自信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和动作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猴与鳄鱼的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反思:2. 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动物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小猴和鳄鱼的知识。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905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7.png)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猴与鳄鱼的故事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1.2 教学内容:讲述小猴与鳄鱼成为朋友的故事。
引导学生讨论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和合作的看法。
第二章:小猴与鳄鱼的友谊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小猴与鳄鱼之间的友谊。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述小猴与鳄鱼相互帮助、共同度过困难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友谊的特质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故事情节展示小猴与鳄鱼的友谊。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第三章:动物的生存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猴和鳄鱼的生活环境。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述小猴和鳄鱼的生活环境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故事情节展示小猴和鳄鱼的生活环境。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第四章:动物的习性和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猴和鳄鱼的习性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述小猴和鳄鱼的习性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尊重和关爱动物。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故事情节展示小猴和鳄鱼的习性和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关爱动物的看法。
第五章:手工制作小猴与鳄鱼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加深学生对小猴与鳄鱼故事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小猴与鳄鱼的特点。
教授学生制作小猴与鳄鱼的手工制品。
5.3 教学方法:提供小猴与鳄鱼的图片作为参考。
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小猴与鳄鱼幼儿园教学教案第六章:故事角色扮演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加深学生对小猴与鳄鱼故事的理解。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e06824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e.png)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教案课题: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小猴和鳄鱼的道具、绳子、玩具乐器、幼儿绘画用具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老师首先向幼儿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介绍他们的形象和特点。
2. 游戏表演:老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鳄鱼,通过特定的音乐伴奏,重现小猴和鳄鱼的互动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 游戏互动: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猴,一组扮演鳄鱼,通过绳子进行互动游戏,体验小猴和鳄鱼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幼儿还可以使用玩具乐器模拟小猴和鳄鱼的声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4. 创作绘画: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想象,自由发挥绘制他们的形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故事引入部分,可以在讲述故事前先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2. 游戏表演部分,应提前准备好背景音乐,并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游戏互动部分,需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模仿小猴和鳄鱼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正确使用绳子和玩具乐器。
4. 创作绘画部分,应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和引导问题,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小猴和鳄鱼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个游戏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和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教案
![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52e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7.png)
并能在音乐节奏的伴随下舞动纸条教师在舞动纸条的பைடு நூலகம்候可以引导幼儿横着甩竖着甩转圈舞动或者加上刚刚幼儿自己想象的动作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刚刚你们跳的动作在跟着老师一起来跳跳学学看看那个小朋友跳的最好学得最好
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教案
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与鳄鱼小班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d7c2226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0.png)
小班音乐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小班音乐课的一节课,教学内容为游戏和动作歌曲《小猴与鳄鱼》。
学生年龄为3-4岁,班级人数共15人。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歌曲《小猴与鳄鱼》并模仿唱;2.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内容,准确表达动作,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动手能力和体验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歌曲:《小猴与鳄鱼》2.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唱出歌曲,并通过游戏形式学习掌握歌曲的动作和旋律。
3. 教学难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准确理解歌曲的动作和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歌曲导入:老师播放歌曲《小猴与鳄鱼》,让学生听一遍歌曲,感受其中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学步骤:(1)学生拧拧腰:带领学生一起拧拧腰,感受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热身。
(2)教学动作:•小猴子跳进河里,游来游去,手扶水波。
•鳄鱼张嘴,不时“吓唬”小猴,小猴害怕地躲。
(3)分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在学生中间放一个圆环,两组学生分别站在圆环两侧。
教师示范“小猴跳进河里”动作,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跳进“河里”,并自己想象鳄鱼张嘴威胁小猴,小猴又吓得躲避的动作,营造紧张气氛。
其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强对歌曲动作的记忆和理解。
老师还可以适当加入小游戏或抛球等活动,更好地体现教学形式。
3. 活动总结:最后,老师把学生分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好组,提出不足,让学生在互相观察中相互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根据歌曲感受到了音乐节奏,并通过游戏形式深化学习内容。
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游戏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缺乏团体意识,需要老师在游戏中适当调整,使整个课程氛围更加融合和谐。
今后在这方面的教学中,老师将更多注重团队精神这个方面的培养,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游戏小教案,让学生在游戏和歌曲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动作与旋律的感知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13656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a.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猴与鳄鱼》含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
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小猴与鳄鱼》故事情节1.3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道德教育意义。
1.4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情感共鸣。
1.5 教学手段听故事、情境剧表演二、教学过程2.1 热身环节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耍,摆弄小玩具,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2.2 导入环节老师用语言简单明了地引入本次故事情节。
2.3 讲故事老师讲述《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通过渐进式讲述引起幼儿的兴趣。
2.4 情境再现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情景再现,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故事情节。
2.5 思考与讨论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引导幼儿思考人物的情感与行为表现,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2.6 感性体验老师通过模拟故事情节中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情感与体验。
2.7 小结环节老师对本次故事情节的教学进行小结,并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与反思。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故事教学,深入理解了“让故事入脑入心,道德风尚不离身”的教育理念。
故事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让幼儿听懂故事情节,更是要引导幼儿通过故事情节进行情感体验与道德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能一下就理解故事情节,因此我们需要渐进式的讲述,并加强实践环节,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情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尊重幼儿的个性化思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达到促进幼儿道德素质和情感智慧发展的目的。
小猴与鳄鱼教案[五篇]
![小猴与鳄鱼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0508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1.png)
小猴与鳄鱼教案[五篇]第一篇:小猴与鳄鱼教案小猴与鳄鱼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与鳄鱼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猴与鳄鱼教案1一、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1.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①提问:“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
”②提问:‘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③教师唱:“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问:‘‘小猴们要怎么办?”④提问:“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二、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
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①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
②提问: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
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③提问: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④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三、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①提问:“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与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7942a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d.png)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与反思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小班(3-4岁)音乐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本节课程采用了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情节,结合互动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愉悦地体验到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能够模仿动物“小猴”和“鳄鱼”的动作;•能够边唱边跳,模拟歌曲中的音乐节奏;•能够感知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韵律;•能够通过和小伙伴的互动,建立简单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小猴和鳄鱼的卡通图片;•游戏道具,如小球、绸巾等;•音乐播放器;•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1.班级准备好音乐、游戏道具。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孩子们介绍今天将要进行的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
3.手持小猴和鳄鱼的图片,教师询问孩子们:“大家知道小猴和鳄鱼是什么动物吗?”4.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逐个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断介绍小猴和鳄鱼的形象特征,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动物。
5.教师引领孩子们用手模仿小猴和鳄鱼的动作,并演示如何对歌曲进行拍手、跳跃等动作配合。
第二步:游戏活动1.音乐开始播放,教师示范旋转手转动大圈,孩子们要模仿教师的动作,同时进行背景故事和歌曲的演唱。
2.变换动作,教师以鳄鱼为例,先教孩子们用双腿并拢蹲下,手伸在身前做“大嘴巴”,,等到歌词中“大鳄鱼”出现时,孩子们就要模仿鳄鱼的嘴巴合上,将手向身体合并。
3.引导孩子们跳跃模仿小猴的特点动作,以及唱出节奏鲜明的快板小调《小猴过桥》。
4.教师用音乐恢复大圈动作,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三步:活动1.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味游戏过程中踩过的拍子和唱过的小调,与孩子们感想分享。
2.教师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小班适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把游戏和音乐元素有机结合。
通过体验游戏和表演,提升孩子们的体育协调、意志、常识等方面的能力,明显改变孩子们原来对游戏,对学习,以及对陌生声音和音乐。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https://img.taocdn.com/s3/m/0e46a4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0.png)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2.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让幼儿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提升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及方法1. 音乐欣赏首先播放小猴与鳄鱼的音乐。
方法:老师播放音乐,让孩子自由活动,并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提示:该曲目的音乐节奏轻快,适合活泼好动的幼儿。
2. 音乐游戏1.音乐台阶游戏:让幼儿跳上过桥!把几个有颜色的大布条铺成一条“台阶”,每个台阶都代表一种颜色,每次伴随着音乐,老师喊出一个颜色,让学生跳到对应颜色的台阶上停留。
方法:用大布条组成“台阶”,让幼儿按照老师喊出的颜色接连跳上不同颜色的台阶。
2.表演小猴爬树:制作一颗树和一只小猴,小猴在树上爬,伴随着音乐,老师发出“小猴快上来”的声音,幼儿们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齐声呼唤小猴,请它快点爬上树。
方法:制作一颗树和一只小猴,让孩子帮助小猴爬树,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3.海中冒险:利用大型气球装饰成鳄鱼,并用大棉花团堆积成“海浪”,让孩子们轮流扮演小猴,躲过鳄鱼口中的“海浪”。
方法:用大型气球做成鳄鱼,让小朋友扮演小猴,通过躲避鳄鱼口中的“海浪”,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并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与合作。
3.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的讲解,让孩子了解小猴和鳄鱼的故事情节。
方法:老师向孩子们讲述小猴和鳄鱼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其他动物的故事,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来评估教学成效,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孩子对故事情节的记忆能力和表达情感能力,来对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进行评估。
总结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猴与鳄鱼》的教学方法既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节奏,又能锻炼幼儿的体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通过故事讲解,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使幼儿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优秀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教案
【作品分析与设计思路】
1、《小猴与鳄鱼》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创歌曲。
它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曲风幽默,整首歌曲节奏欢快,富有情境性。
歌曲重复回旋的结构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把握音乐结构,简单明了的歌词内容十分切合小班幼儿玩“躲藏”、与“出现”的游戏,并且能有助于幼儿陕速掌握游戏规则。
2、小班幼儿对富有情境性的游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活动中“鳄鱼来了”带来的紧张感与“鳄鱼走了”带来的轻松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鳄鱼发现、鳄鱼失望的走掉使幼儿放松后带来的喜悦感、轻松感会更加强烈。
3、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戏规则,我们试图通过手偶一两位老师的双簧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理解游戏规则。
二、游戏玩法建议
说明:坐在座位上,用肢体动作进行游戏,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为三只小猴。
前奏:随音乐节奏轻点头。
1、歌词:“一只小猴荡秋千”
动作:伸出右手食指为第一只小猴。
歌词:“荡呀荡呀荡”
动作:将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手大拇指上。
念白:嘚儿嘚儿嘚儿嘚儿嘚儿
动作:两手随音乐节奏x-|x-|xxlx-|左右摇晃。
2、歌词及念白:“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嘚儿”
动作:同前,反复两次,依欢伸出中指、无名指作两只、三只小猴荡秋千。
3、念白:“呀一一”
动作:做吃惊的样子。
4、歌词:“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快藏好。
”
动作:所有幼儿快速将手藏到身后(或身体的某个部位后面)。
歌词:“我是一只大鳄鱼……没找到。
”
动作:幼儿继续藏好小手,不发出声音,静静地不要被“鳄鱼”发现了;助教藏在布景后面,用鳄鱼手偶随歌曲节奏做看、找的动作,乐句唱完后,快速将手偶藏回布景后面。
5、念白:“吔一一”
动作:做胜利的样子。
●歌词:“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鳄鱼走了,快出来。
”
动作:所有幼儿伸出手做欢呼的动作。
●乐曲:565—611|..….332211.Il
动作:右手的“三只小猴”自由地在身体各部位“跳跃、玩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乐曲情节提示中初步学玩《小猴与鳄鱼》的游戏。
2、能分辨在乐曲“鳄鱼来了”处小猴藏起来,在“鳄鱼走了”处跑出来自由玩耍,并启发幼儿尝试利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荡秋千”、“藏起来”。
3、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和“鳄鱼走了”后的轻松、欢愉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期已具备荡秋千的经验。
2、小椅子围成大马蹄形(椅子之间间隔750px)、钢琴、三个小猴头偶、一个鳄鱼手偶、房屋和树木等布景。
【活动过程】
1、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l)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今天他们要去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
(2)教师一边清唱歌曲,一边演示手偶。
(3)用提问+讲述的方式引导动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游戏要求:
①师问:“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它们是怎样荡的?…‘伸出手指,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节奏荡秋千。
”
(教师不戴手指偶,引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节奏做“小猴荡秋千”。
)
②师问:‘小猴们高高兴兴荡着秋千,呀,谁来了?”
③师唱:“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
问:‘‘小猴们要怎么办?”(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
‘‘小猴藏起来”。
)
④师问:“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时跑出来玩的呀?”(教师清唱,师幼一同做‘小猴藏好不动一小猴出来欢呼一钢琴伴奏—刚、猴自由玩耍”。
2、邀请幼儿一起玩游戏
(1)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第一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师:“现在我想要邀请你们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荡秋千,玩的时候要注意,鳄鱼来了就要赶快怎样?…‘对,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鳄鱼发现。
好,先请出你们的第一只小猴。
”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①师:我的第一只小猴刚才是在手上荡的秋千,现在它想到我身体的另一个地方荡秋千。
(教师清唱并示范“一只小猴”在自己的肩上“荡秋千”。
)
②师: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换一个地方荡秋千。
你们说,到我身体的那个地方荡秋千?(教师选择一个幼儿说的部位,清唱并示范“两只小猴”在自己身体的该部位“荡秋千”。
)
③师:我的第三只小猴会到哪里荡秋千呢?在XL,怎样荡秋千,谁来做一做?(教师清唱并在某幼儿的身上示范“三只小猴荡秋千”。
)
④师:你的小猴想在你身体的哪个地方荡秋千?要怎么荡呢?(在钢琴伴奏下,幼儿各自尝试将‘‘小猴”放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练习“荡秋千”,教师巡回观察并进行个别引导。
)(D 教师小结并示范刚才幼儿将“小猴”放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的不同方式。
3、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
(1)师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戏;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鳄鱼手偶。
(2)引导幼儿探寻把小猴躲藏在身体不同位置
①师:“你们的小猴因为可以到身体不同地方荡秋千,可高兴了。
不过,他们要是老藏在同一个地方,恐怕就会被鳄鱼发现了。
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们背后躲藏,还可以到身体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师清唱乐曲“鳄鱼来了”部分,幼儿把‘‘/J、猴”躲藏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4、幼儿第三次玩游戏
(l)幼儿第三次玩游戏;助教戴鳄鱼手偶在布景后面来回走,加强找寻的样子。
(2)关注“荡”
师:小猴最喜欢跟着音乐节奏—上二下把秋千荡得高高的!你们能让你们的小猴跟着音乐节奏—上—下的把秋千荡得高高的吗?(教师清唱“Ⅱ剐L-”幼儿尝试让小猴随节奏荡得高高的。
)
(3)关注“藏”
展示布景。
师:刚才,你们的小猴已经学会了寻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静静地不被鳄鱼发现。
不过,前几次出来的都是小鳄鱼,要是大鳄鱼出来,我们就要带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
你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们藏得更好?(引导幼儿可以到各布景、椅子后面躲藏。
)
5、幼儿第四次玩游戏
(1)师幼第四次玩游戏,配班老师扮演鳄鱼走出来找寻
(2)在音乐尾声,师生欢呼跳跃着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动结束。
四、友情提示
1、本活动灵活性较强,在延伸活动里,当幼儿完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后
(l)关于角色分配:可以全部由幼儿当小猴(即每一位幼儿就是一只小猴),老师扮鳄鱼进行游戏;也可以部分幼儿当小猴,一个或多个幼儿当鳄鱼(但鳄鱼的数量不宜过多)。
(2)关于c小猴荡秋千”玩法的演变:可以在歌曲“两只小猴……唰L,’时,幼儿两两拉手摆动玩荡秋千,并将歌曲“三只”改为“四只”,幼儿四A-组拉手摆动玩荡秋千一躲藏(因为4是2的倍数,这样便于幺L快速两两结队成4人);待幼儿非常熟练后,可由老师任意唱“X只小猴……”(注意:ij、班
X<4、中班X<IO),幼儿即找相应数量的同伴一组拉手玩荡秋千一躲藏。
2、本活动适宜在小、中班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词里的动物、参与者自由选择角色等游戏元素,调整游戏难度,刺激幼儿的参与度。
3、在听到“鳄鱼来了”部分幼儿可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师需随时通过空间接近、动作、眼神或语言,帮助幼儿舒缓情绪,积极参与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