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它需要仔细的处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希望对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们有所帮助。
1. 湿标本制作法湿标本制作法是最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将海洋软体动物浸泡在防腐液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软体动物,如贝类、蛤类等。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洗: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使用清水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防腐:将洗净的软体动物浸泡在适量的防腐液中,常用的防腐液有甲醛溶液、石碱等。
浸泡时间根据动物的大小和结构来决定,一般需几天到几周。
浸泡过程中,需确保动物完全被浸泡。
c. 按要求制作展示:经过防腐处理后,软体动物标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展示。
可以制作展示的盒子或者玻璃罩,以保护标本不被破坏。
2. 干燥制作法干燥制作法适用于那些不易保存在液体中的软体动物标本,如某些贝类和腹足类。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洁:将取得的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刷轻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自然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动物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风干数天,使其干燥。
c. 防虫处理:使用刷子或者喷雾器,在动物标本上喷洒防虫药物,以防止虫害发生。
d. 修整:使用剪刀和镊子等工具,将标本修整成漂亮的形态,以便展示。
3. 骨骼制作法骨骼制作法适用于那些海洋软体动物的骨骼结构有研究价值的标本,如某些头足类。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洁: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刷轻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去软组织:将清洗干净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漂白剂中浸泡,去除软组织。
漂白剂的选择根据动物的类型而定,常见的有碳酸氢钠和过氧化氢等。
c. 骨骼整理:将去除软组织的骨骼放置在稀释剂中,使其更加柔软。
随后,使用镊子和小刷子等工具,将骨骼进行整理和修整。
d. 展示:可以将整理好的骨骼标本放在展示盒中,或者制作成骨骼模型,进行展示和教学。
植物标本的制作
植物标本的制作一压制方法(1)装压。
先在大标本夹的一片夹板上,放上3~5张吸水纸,然后放上采集来的标本,标本上再放3~5 张吸水纸,然后纸上再放标本,使标本和吸水纸互相间隔,层层罗叠,最后,再将另一片夹板压上,用绳子捆紧,罗叠高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
(2)换纸。
标本压入标本夹以后,要勤加换纸,换纸不及时,标本会发霉、变黑,所以换纸是否及时,是标本质量好坏的关键。
初压的标本水分多,通常每天要换纸2~3次。
第3天以后,每天换1次,通常7~8 天就可以完全干燥。
换下来的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以备应用.随着标本的逐渐干燥,标本夹的捆扎要逐渐放松,以防标本折断。
(3)整形。
在第一次换纸时,要对标本进行整形。
其作法是尽量使枝叶花果平展,并且使部分叶片和花果的背面朝上,以便日后观察研究。
如有过分重叠的花和叶,可剪去一部分,但要保留叶柄、叶基和花梗,以使人能看出剪去前的状态。
2.压制注意事项(1)多汁的块根、块茎和鳞茎等不易压干,可先用开水烫死细胞,然后纵向剖开进行压制。
肉质多浆植物也不易压干,而且常常在标本夹内继续生长,以致体形失去常态,也应该先用开水烫死后再进行压制。
裸子植物的云杉属标本,也要先用开水烫死,否则叶子极易脱落。
(2)标本夹中的标本位置,要注意首尾相错,以保持整叠标本的平衡。
有的标本花果比较粗大,压制时常使纸突起。
花果附近的叶因得不到压力而皱折,可将吸水纸折成纸垫,垫在凸起处的四周,或将这样的果实或球果剪下另行风干,但要注意挂同一号的号牌。
(3)有些植物的花、果、种子在压制时常会脱落,换纸时应逐个捡起,放入小纸袋内,并写上采集号跟标本压在一起。
二装帧: 将消毒后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叫做装帧。
装帧的方法如下:1.摆好位置 : 上台纸时,先将标本在台纸上摆好位置,留出左上角和右下角,以便粘贴采集记录复写单和标本签。
放置时,要注意形态的美观,又要尽可能反映植物的真实形态。
2.装订:装订标本最好用纸条粘贴,其作法是先用小刀切取宽2~3毫米的纸条(白道林纸)备用。
标本制作方法范文
标本制作方法范文标本制作是指将动、植物等生物进行处理、保存和修饰,使其能够长期保存,并用于教学、研究等目的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标本制作方法。
一、干燥法干燥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标本制作方法。
它适用于干性植物、无脊椎动物和硬质脊椎动物的制作。
1.植物干燥法:首先,将植物拍平摆放在吸水纸上,然后用纸把植物包起来,并加上一些重物,以便植物的形态能够自然展开,并且保持干燥的状态。
通常需要定期更换吸水纸和重物,直到植物完全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植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2.无脊椎动物干燥法:无脊椎动物干燥法与植物干燥法类似。
首先,将无脊椎动物放在吸水纸上,并用纸包裹起来。
接下来,用针将其形态展开并固定在吸水纸上,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最后,将干燥的无脊椎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3.脊椎动物干燥法:对于硬质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可以通过注射硬化剂和干燥处理来制作标本。
首先,将动物进行解剖,去除内脏和软组织,然后用硬化剂进行注射以固定其形态。
接下来,将动物放置在吸水纸上进行干燥处理,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吸水纸,直到完全干燥。
最后,将干燥的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二、液体浸泡法液体浸泡法主要适用于保存软脊椎动物的标本,如鱼类、两栖类和软体动物等。
1.泡制剂:首先,制备适合动物保存的泡制剂。
泡制剂包括醇、甘油、福尔马林等,具体选择根据保存目的和动物的特性来决定。
将动物完整地放入泡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
时间的长短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来定。
浸泡结束后,将动物取出,适当清洗,并进行修饰。
最后,将修饰好的动物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三、冷冻法冷冻法主要适用于保存柔软而易腐烂的动物或组织样本,如软体动物和细胞等。
1.冷冻:将动物或组织样本迅速放入低温环境中,通常是零下80度或更低的温度,以冷冻样本并防止其腐败。
在冷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冻结和脱水引起的细胞破坏。
冷冻结束后,将样本贴在纸板上,并用透明塑料薄膜封装。
制作植物标本的多种方法
制作植物标本的多种方法
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剪贴法:将植物的新鲜叶片或花朵用剪刀或刀片裁剪成合适的大小,贴上标签,插入支架或夹在书页中,以达到长期保存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较小的植物标本,如小草花或小花束。
2. 浸渍法:将植物标本放入酒精、醚、碘酒等液体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标本会变得更加鲜艳、易于观察,同时也可以延长标本的保存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大型植物标本,如树木、花卉等。
3. 干燥法:将植物标本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注意标本的存放环境,以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潮湿。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各种类型的植物标本,如树叶、花瓣、果实等。
4. 熏制法:将植物标本放置在烟熏室中,用烟熏的方式使其干燥。
熏制法可以让标本更具有香味,同时也可以增强标本的耐久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一些特殊的植物标本,如真菌、坚果等。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如染色法、充气法、熔蜡法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注重标本的制作工艺,确保标本的精度和清晰度。
同时,在制作植物标本时,也需要尊重植物的生命和自然,尽量保持标本的原生态,以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制作动物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用于保存和展示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下面是关于制作动物标本的10种方法及其详细描述:1. 湿标本法:通过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浸泡在化学固定剂中,然后逐渐替换液体为蜡质,最终制作出具有保真度和柔韧性的湿标本。
2. 干标本法: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进行干燥处理,以保留其外部形态,并使用防腐剂和漂白剂来避免腐败和变色。
3. 分解标本法:使用酶或温和的化学溶解剂分解动物的组织,然后将组织的骨骼、器官或特定部位进行保存和展示。
4. 透明标本法:使用透明化剂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特定部位变为透明,以显示其内部结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
5. 解剖标本法:将动物进行完整的解剖,并逐层展示其内部结构,例如骨骼、内脏、血管和神经系统。
6. 骨骼标本法:将动物的骨骼进行去软化、漂白和保留处理,以展示其骨骼结构和解剖特征。
7. 插塑标本法:在动物的皮肤下注入塑料或硅胶材料,使其具有原始形态,并使用细节加工技术塑造外观和表情。
8. 嵌蜡切片标本法:将动物的特定组织切割成薄片,然后用石蜡浸渍和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和结构。
9. 冻切标本法:将动物的组织冷冻固化后,使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0. 数字化标本法:使用3D扫描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将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数字化制作成虚拟标本,更方便保存和展示。
这些方法允许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并有助于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解和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标本制作方法
标本制作方法标本制作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保存和展示生物的形态特征,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讲讲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首先是动物的采集,要选择健康的个体,并在采集后尽快进行解剖和处理。
解剖后,要对动物进行脱水、脱脂、脱水、透明化、浸染、包埋、切片等处理,最后进行载玻片,制作成玻片标本。
这样制作的标本可以清晰地展示动物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非常适合于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接下来是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通常需要进行植物的采集、鲜活处理、脱水、干燥、烘干、贴装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形态特征,尽量还原其原貌。
制作完成的植物标本可以长时间保存,不易变质,非常适合于植物分类和植物学研究。
最后是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微生物标本的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特殊,通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染色、制片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尽量还原其原貌。
制作完成的微生物标本可以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生长和生理特性,对于微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标本制作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保存和展示生物的形态特征,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不同类型的标本制作方法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显微镜标本制作的方法
显微镜标本制作的方法
显微标本制作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非切片法与切片法两大类:非切片法有涂片、铺片、压片、磨片、整装片等;切片法又包括石蜡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等。
显微标本制作技术虽是生物学中很基本的操作技术,但由于生物材料的个体差异、化学试剂的多样性,因此操作技术相当细致而复杂,方法也很多,每一步骤的失误都可导致整体的失败,因此需要耐心细致,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显微标本制作技术是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及细胞学等学科研究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方法。
大多数的生物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是不适合显微观察的,也无法看到其内部结构。
在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后就可把材料切成较薄的片,再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就可以显示不同细胞组织的形态及其中某些化学成份含量的变化,就可以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其中不同的区域组分状态,切片也便于保存,所以是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一、野外标本制作:1.选材与捕杀: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制作标本的兽类。
可以选择近期死亡的野生动物,也可以选择活体动物进行麻醉后捕捉。
在野外捕获动物时,应尽量减少动物的压力和伤害,保护动物的外形。
2.解剖与制皮:将动物屠宰后进行解剖,在保留有代表性的器官(如头部、四肢)的前提下,将动物从胸腹部剖开,取出内脏。
接下来将动物的皮肤和毛发剥离下来,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以去除残留物质。
3.制作标本:将剥离下来的皮肤铺展在干燥的表面上,使用长针和线将其固定在模具上或填充胶乳来保持其形状。
注意保持皮肤的自然形态和解剖特征。
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塑料、棉花等材料来填充动物体内,保持其原有的体形特征。
4.脱水与干燥:在制作完毕后,可以利用脱水剂将标本中的水分去除。
将标本放置在脱水剂中,轻轻晃动,等待一段时间,直至动物体内的水分被完全吸收。
之后,将标本放置在通风较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干燥。
干燥的时间会根据动物的体型和厚度而有所不同。
5.整理与存放:在标本完全干燥后,可以对其进行修整和整理。
修整包括修剪毛发、修复受损的部位等,使标本呈现出自然、美观的形态。
之后,将标本放置在合适大小的容器中,标注动物的学名、地点和采集日期等信息,存放在干燥、通风、防腐蚀的环境中。
二、实验室标本制作:1.选择标本:可以选择实验室动物(如实验鼠、实验兔)进行标本制作。
这些动物具有完整的解剖结构,便于学习和研究。
2.麻醉与解剖:将实验动物进行麻醉,确保其无痛苦和不适。
接下来进行解剖,取出内脏并制作解剖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体内结构。
3.制作干燥标本:使用剥制法将动物的皮肤剥离下来,制作成干燥标本。
剥制方法与野外标本制作相似,但不需要脱水过程。
4.塑胶标本制作:制作塑胶标本的方法较为复杂。
首先需要在动物体表涂覆薄薄的分离剂,然后在其表面涂覆粘合剂和塑胶混合物。
待干燥后,将动物制成塑胶模型,并在其体表涂上合适的颜色和涂层。
标本的制作方法
标本的制作方法
标本是指用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展示的动植物、昆虫等生物的实
物样本。
制作标本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科学标
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下面将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
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标本材料。
标本的材料应当选择完整、无损、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制作。
对于动物标本,最好选择新鲜的、未
受损伤的个体;对于植物标本,应选择完整的叶片、花朵或果实等。
其次,进行标本的处理和固定。
对于动物标本,可以采用酒精
浸泡、干燥或冷冻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植物标本,则需要进行脱水、压制或干燥等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标本的形态和
颜色,避免变形和褪色。
接下来,进行标本的整理和安置。
处理完毕的标本需要进行整理,包括清洁、修剪和标注。
清洁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
免损坏标本的外观和结构;修剪时要根据标本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整,使其更加美观和易于保存;标注时要准确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包
括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科属名称等。
完成整理后,将标本安置在
专用的标本盒或容器中,以便长期保存和展示。
最后,进行标本的保存和展示。
制作完毕的标本需要进行妥善保存,避免受潮、受潮、受虫害等损坏;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展示,用于科研研究或教学展示。
总之,标本的制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本制作方法
标本制作方法
标本制作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制作需要先将植物进行采集,并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
采集后的植物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空气干燥法和化学脱水法。
空气干燥法是将植物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脱水。
化学脱水法则是利用乙醇或丙酮等溶剂将植物中的水分替换掉。
脱水后的植物需要进行固定和贴片处理,最后放置在标本纸上进行整理,即可制作成植物标本。
接下来是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需要先进行动物的解剖和去内脏处理,然后进行脱水、脱脂和漂白等处理。
脱水是将动物放置在乙醇中,逐渐提高浓度进行脱水。
脱脂是利用乙醚等溶剂将动物体内的脂肪去除。
漂白则是利用氢氧化钠等溶液将动物体表的色素去除。
最后将处理好的动物标本进行干燥、整理,即可制作成动物标本。
最后是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昆虫标本的制作需要先进行杀灭和解剖处理,然后进行脱水和干燥处理。
杀灭常用的方法有乙醚麻醉和酒精浸泡法。
解剖后的昆虫需要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和整理,即可制作成昆虫标本。
总的来说,标本制作的方法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流程大致相似。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标本制作是一项细致而耐心的工作,只有经过精心制作的标本才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大家在标本制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做出高质量的标本。
制作标本的方法
制作标本的方法
制作标本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技术
和耐心。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作标本的方法,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标本材料非常重要。
标本材料可以是植物、
昆虫、动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材料。
在选择标本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新鲜度,确保标本的质量和观赏价值。
其次,进行标本处理。
对于植物标本,可以先将其放入蒸馏水
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干燥剂进行处理,待其完全干燥后再进行
加工。
对于昆虫和动物标本,可以先进行脱水处理,然后进行防腐、杀菌等处理,最后进行干燥处理。
接下来,进行标本的固定和摆放。
将处理好的标本按照一定的
姿态摆放在标本纸上,并用透明胶带或者胶水固定,确保标本的形
态不易变形。
在摆放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整齐和美观,使其具有
观赏价值。
最后,进行标本的标注和保存。
在标本上标注好相关的信息,
如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科名、中文名等,以方便日后查阅。
将标本放入合适的标本盒中,并在盒子上标注好相关信息,最后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保存。
总之,制作标本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标本。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您在制作标本时有所帮助,祝您制作愉快!。
中学骨骼标本制作方法
骨骼标本可用来研讨动物骨骼系统,分为全体骨骼标本和散装骨骼标本两品种型。
全体骨骼标本是将动物骨骼经过剔肉、腐化、脱脂、漂白等处置后,再按其原本的地位勾通、安装成一个全体。
动物骨骼标本普遍的制造办法首要有虫蚀法、化学腐化法、自然腐化法和煮制法。
1、虫蚀法虫蚀法是经过生物鲸吞骨骼标本上所附着的肌肉,而把骨骼一成稳定地留存下去的一种办法。
该法最早应用的是鲤节虫,也有用黄粉虫、蚂蚁等的报道。
制备工艺简略,对人体迫害较小。
2、化学腐化法化学腐化法是用腐化性溶液浸泡骨骼标本,再剔除骨骼上肌肉制造骨骼标本的办法。
常用的腐化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但人们发明,氢氧化钠的浓度和浸泡的时间会影响腐化后果和速度。
如0.6%氢氧化钠需浸泡标本13d;而6%氢氧化钠只要浸泡标本4h;而新制的10%氢氧化钠则浸泡时间缩小到15min。
因而进步氢氧化钠浓度和添加浸泡时间会加速腐化的速度。
但若把持不好,又会对骨骼标本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而,需求在“疾速”与“有用”中找到均衡点,依据骨骼大小和质地不同,抉择不同药物浓度实行腐化。
一般来说,骨骼越粗大,所需氢氧化钠的浓度就越大,腐化时间也越长。
如禽类头骨、椎骨和胸肋骨、爪骨、粗大腿骨所用的氢氧化钠浓度辨别为2.0%、3.0%、5.0%和5.0~7.0%时,腐化后果较好。
3、水煮法水煮法是将处置后的动物骨骼置于加有水和少量碱液(如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的容器中煮沸,待韧带变黄时,掏出剔刮软构造等所取得动物骨骼标本的办法。
若未剔除洁净,则放入更低浓度的碱液中再煮半晌,再去除残余构造,直至骨骼上的软构造剔除洁净为止。
一样,碱液浓度及水煮温度一样会影响剔除骨骼上肌肉和软构造的后果。
阿依木古丽等在制备绵羊骨骼标本时发明,头骨、四肢长骨等强大骨水煮去肉所需氢氧化钠的浓度和温度均高于不规矩骨和微小骨。
4、自然腐化法自然腐化法是将动物标本经土壤埋葬或水浸泡等法,使肌肉等构造自然糜烂剖析后,再经荡涤、脱脂、漂白等处置而取得动物骨骼标本的办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制作动物标本是一项独特而精细的工艺,通过对动物进行处理和保存,使其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和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一、皮毛标本制作方法1. 准备工作:选择完好无损的动物尸体,根据需要选择保留全身或部分身体,清除杂物和内脏。
2. 剥制:将动物身体剥离皮肤,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剥制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划破皮肤。
3. 清洗: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动物皮肤,去除血迹和脏污,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防腐:将清洗干净的皮肤放入专用的防腐液中浸泡,防止皮肤腐烂。
5. 干燥:将浸泡过的皮肤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等待完全干燥。
6. 上脂:用专用的动物脂肪或植物油涂抹在皮肤上,使其柔软并具有光泽。
二、骨骼标本制作方法1. 收集骨骼:根据需要选择完整的骨骼或部分骨骼,将其清洗干净并晾干。
2. 去腥:将骨骼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异味和血迹。
3. 煮沸:将骨骼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以杀死细菌和寄生虫。
4. 曝晒:将煮沸后的骨骼放在阳光下曝晒,使其完全干燥。
5. 组装:根据骨骼的形状和结构,将骨骼部位正确地组装在一起,使用胶水或钢丝固定。
三、整体标本制作方法1. 选择动物:选择完整的动物尸体,根据需要决定保留全身或部分身体。
2. 防腐:将动物尸体放入防腐液中浸泡,时间根据动物的大小和厚度而定,确保彻底防腐。
3. 填充:将防腐后的动物尸体进行填充,可以使用棉花、聚酯纤维等材料填充空腔,使其保持自然形态。
4. 修整:将填充后的动物尸体进行修整,调整姿势和形状,使其看起来更加自然。
5. 上色:根据动物的外貌特征和颜色,使用合适的颜料给动物标本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6. 固定:使用支架或其他固定装置将整体标本固定在展示位置,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动物标本可以用于展示、科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
制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和专业的技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同时,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处理动物尸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教学标本常用的制作方法
教学标本常用的制作方法一、概述教学标本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具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制作教学标本有多种方法,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制作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常用的制作方法1. 干燥法干燥法是制作教学标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植物、昆虫等。
然后,将材料进行处理,如清洗、除去多余部分等。
接下来,将材料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直到完全干燥。
最后,将干燥后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标注,制作成教学标本。
2. 浸泡法浸泡法适用于一些需要保持原貌的材料,如水生生物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容器,将材料放入其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浸泡液,如甲醇、乙醇等。
浸泡的时间根据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最后,将浸泡后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标注,制作成教学标本。
3. 切片法切片法适用于一些薄片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等。
首先,将材料进行处理,如清洗、除去多余部分等。
然后,使用显微镜或切片机将材料切成薄片。
接下来,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加上适量的溶液进行浸泡。
最后,将切片进行固定和染色,并进行整理和标注,制作成教学标本。
4. 染色法染色法适用于一些需要突出细节的材料,如细胞、组织等。
首先,将材料进行处理,如清洗、除去多余部分等。
然后,将材料进行固定,如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接下来,将固定后的材料进行染色,如使用伊红染色。
最后,将染色后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标注,制作成教学标本。
5. 化石法化石法适用于一些古生物的标本制作。
首先,寻找和发掘化石,如化石化的植物、动物等。
然后,将化石进行处理,如清洗、除去多余部分等。
接下来,使用特殊的化学药剂进行固定和处理,以保护化石。
最后,将处理后的化石进行整理和标注,制作成教学标本。
三、注意事项制作教学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洗、除去多余部分等。
3. 保持环境通风良好,以便材料能够干燥或浸泡。
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方法
.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方法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
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
一、水母类采集到完整水母后,先置于装有新鲜海水的容器中静置,待其恢复自然状态后,以1%的MgSO4液麻醉,大约20分钟左右,动物不在运动时,就用7%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二、海葵类海葵喜固着生活,采集时最好连石块一起敲下,然后置于盛海水的容器中,待海葵触手全部伸展时,先用薄荷脑缓缓进行麻醉(薄荷脑用纱布包成黄豆大小),3~5小时后,轻触其身体不再收缩时,即用40%的MgSO4饱和液对准海葵口喷几次,20~30分钟后,再用5%~7%的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2~3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三、贝类贝类系软体动物门中具有石灰质贝壳的一类动物的总称。
不同的贝类,其贝壳的大小、形态、条纹、花色均有差异。
因此,在贝类分类学上,贝壳的形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
在制作贝类标本时,有干制和浸制标本之分。
1、干制标本的制作制作贝类干制标本有水煮和沙埋两种方法。
沙埋法:除去内脏团,取其石灰质外壳作为标本保存。
将采集到的贝类置于沙中掩埋,待其完全腐烂后,取出,用清水冲尽污物,晾干即可保存。
水煮法:有的贝类为海品,本身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如毛蚶、泥蚶、扇贝、贻贝、珍珠贝、江珧等,在制作干制标本时,我们首先用水煮熟,食用肉质部分后,将贝壳洗净即可。
2、浸制标本的制作将采集到的贝类标本置入盛海水的容器中,待其充分伸展后,用MgSO4麻醉3小时,倒出海水,用10%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8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四、蟹类将采集的蟹放有一口大玻璃瓶中,用脱脂棉蘸少许氯仿或乙醚放入,紧塞瓶盖,麻醉半小时后,投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保存。
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
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桃胶制作标本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制作植物、昆虫、小型动物等标本,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初学者或教学使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篇1制作标本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桃胶作为一种天然的树脂,具有良好的黏性和透明度,是制作标本的理想材料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使用桃胶制作标本的方法。
材料:1. 桃胶:可以从桃树干上收集,也可以从药店或化学试剂店购买。
2. 标本:可以是植物、昆虫、小型动物等。
3. 容器:用于盛放桃胶和水的容器。
4. 剪刀:用于修剪标本。
5. 镊子:用于取放标本。
6. 玻璃板:用于压实标本。
步骤:1. 准备标本:将标本清洗干净,用剪刀或镊子将标本整理成所需的形状,如平整的叶子、完整的昆虫等。
2. 准备桃胶:将桃胶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直至桃胶完全溶解。
3. 将标本放入桃胶中:将标本放入桃胶中,用镊子轻轻压实,确保标本与桃胶完全接触。
4. 加盖:将玻璃板放在标本上,轻轻压实,使标本完全嵌入桃胶中。
5. 等待干燥:将容器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等待桃胶干燥。
通常需要等待 2-3 天,直至桃胶完全硬化。
6. 取出标本:用镊子将标本从桃胶中取出,轻轻擦拭表面的桃胶,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标本。
注意事项:1. 桃胶的浓度需要适宜,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2. 标本需要整理成所需的形状,否则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3. 在加盖时,需要轻轻压实,以免损坏标本。
4. 在等待干燥时,需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影响标本的质量。
总结:使用桃胶制作标本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适用于制作各种植物、昆虫、小型动物等标本。
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植物的果实、花朵、叶子等标本。
以下是制作标本用桃胶的方法的详细步骤:1. 采集标本:选择新鲜的植物果实、花朵或叶子,将其放在报纸或吸水纸上,晾干至完全干燥。
标本制作方法
标本制作方法一、前言标本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通过标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本制作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标本制作技巧。
二、材料准备1.生物样品:需要制作标本的生物样品,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生物。
2.酒精:用于杀灭样品内的微生物和防止腐败。
3.甘油:用于保存标本并保持其柔软度。
4.硫酸铜:用于除水分并使标本变得透明。
5.氯化钙:用于固定样品内的蛋白质和酶等有机分子,防止其在处理过程中被破坏。
6.硝酸银:用于固定样品内的核酸和糖类等有机分子,防止其在处理过程中被破坏。
7.甲醛:用于固定样品内的脂类等有机分子,防止其在处理过程中被破坏。
8.切片刀、显微镜片、玻璃管等实验器材。
三、标本制作步骤1.杀灭样品:将生物样品放入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而定),直至其完全死亡。
2.清洗样品:将杀死的生物样品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的酒精。
3.固定样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如氯化钙、硝酸银、甲醛等),将其浸泡在固定剂中,使其内部有机分子得到固定,避免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被破坏。
4.除水分:将固定后的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而定),使其内部水分被除去。
这一步操作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标本变形或损坏。
5.透明化处理:将除水分后的样品放入甘油中浸泡一段时间(时间长短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而定),使其变得透明。
这一步操作也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因为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标本变形或损坏。
6.制作切片:将透明化后的样品取出,用切片刀将其切成薄片,然后放在显微镜片上。
7.封装保存: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入玻璃管中,并加入适量甘油和固定剂,然后封口保存。
这一步操作需要注意密封性和防潮防晒。
四、注意事项1.在制作标本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
2.在处理生物样品时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对其造成损伤或变形。
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昆虫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制作昆虫标本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还能作为美丽的收藏品或用于科学研究。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方面,需要一把锋利的昆虫剪刀、镊子、大头针、昆虫针(较细且长的针)、展翅板(用于展开昆虫翅膀)、还软器(如果昆虫较干硬,可使其恢复柔软)。
材料则包括酒精(用于消毒和保存)、棉花、标签纸、胶水、标本盒等。
接下来是采集昆虫。
采集时要注意选择完整、无损伤的昆虫个体。
可以使用捕虫网在草丛、花丛、树林等地捕捉飞行的昆虫,也可以在树干、石头下寻找爬行的昆虫。
对于一些较难捕捉的昆虫,可以使用诱虫灯或放置诱饵来吸引它们。
采集到昆虫后,要尽快将其放入带有透气孔的容器中,以免其受损或逃脱。
采集回来的昆虫需要进行处理。
如果昆虫身上有污垢或杂质,可以用小刷子轻轻刷去。
对于体型较大的昆虫,如甲虫,可能需要先将其腿部和触角整理好,避免在后续制作过程中变形。
然后是杀死昆虫。
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毒瓶,将昆虫放入装有有毒化学物质(如氰化钾)的毒瓶中,使其迅速死亡。
另一种是将昆虫放入装有酒精的容器中,让其窒息而死。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毒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到有毒物质。
杀死昆虫后,要进行还软。
如果昆虫尸体较干硬,不利于后续的制作,就需要将其放入还软器中。
还软器通常是一个密封的容器,里面装有湿润的沙子或棉花,保持一定的湿度。
将昆虫放入还软器中一段时间,直到其身体变得柔软有弹性。
接下来是昆虫的针插固定。
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合适长度的昆虫针。
对于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将针从胸部中央插入;对于大型昆虫,如蝴蝶、蜻蜓等,需要从胸部侧面插入,避免破坏内部结构。
插入针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使昆虫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插入针后,在针的另一端插上一块小纸片,用于标记昆虫的种类、采集地点和时间等信息。
针插好后,就可以进行整姿了。
标本制作的方法
标本制作的方法
标本制作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生物样本。
标本制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干制、挂片、抽染和冰冻等。
干制是标本制作中最常见的方法,即将生物样本放入干燥剂中,使其保持原有的形状和结构,然后用酒精或其他溶剂把水分抽出,最后置入硅胶中,以便观察和研究。
挂片是另一种常用的标本制作方法,即将样本放入挂片器中,然后用热风将其平坦化,最后置入硅胶中,以便观察和研究。
抽染是另一种常用的标本制作方法,即将样本放入抽染液中,使其变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其细胞结构。
冰冻是另一种常用的标本制作方法,即将样本放入低温环境中,使其保持原有的结构,然后将其置入硅胶中,以便观察和研究。
以上就是标本制作的几种常用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生物样本,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标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针插和液浸。
对于昆虫来说,一般多采用针插法制作标本。
用针插法制作标本都需经过下列8个步骤:1.杀死要想制作形体完整、色彩和形态都栩栩如生的标本,常常需要用刚刚捕捉到的新鲜活虫,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可用毒性大,击倒力强的杀虫剂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药剂来自制毒瓶或毒管。
毒瓶和毒管可采用广口的玻璃瓶来制作,瓶口的大小可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瓶塞宜用软木塞,不能用易被腐蚀的橡皮塞。
先在瓶底放些木屑,然后将药液倒入,以达到刚好饱和,药液不外流为度,再用厚长纸或软木片将药层盖住。
纸片或木片上要有几个透气孔,使毒气能够透出。
2.去除内脏在制作标本前,必须先将昆虫的内脏取出,便于针插后能迅速干燥。
但象蜻蜓中的豆娘那样身体极细的昆虫,则可不必去除内脏。
解剖时,可用镊子直接从虫的颈部和前胸背连接膜处插入,取出各个脏器。
或在腹部侧面沿背板和腹板的连接膜处剪开一个口子,然后用镊子取出脏器。
接着用脱脂捏成一长条状的棉花栓,用镊子将其慢慢的塞人已掏空的昆虫腹腔内,保持虫体原来的体形。
3.临时保存昆虫被毒气杀死后,应尽早将其从毒瓶中取出,除去内脏后,放在预先制备好的棉花纸包内,以避免携带时使虫子遭到挤压而变形受损。
棉花纸包的纸,宜选用吸水性好的,将其剪成方块,大小根据虫体的大小而定,以恰好能包住虫体为度。
脱脂棉可扯取一块约0.5厘米厚、比纸稍小一点的小块,压平后放在纸片中间。
最好再备一小张白纸附置在脱脂棉上,作为临时棉签,以记载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等。
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在将虫子取去内脏之后,将其临时包裹在里面,防止其受到损坏变形。
保存期不宜过长,应在1~2天内,注意及时将包打开,让其通气干燥,不使变质。
4.还软干燥变硬后的虫壳一般都会发脆,若不采取措施使其软化,很可能一碰就会碎成小片,所以在插针之前必须使其还软。
还软的方式是:用玻璃换软缸或别的器皿,底部加进蒸馏水,加入几滴石炭酸,在架空的架子上面放置虫子,加盖密闭2~3天后就可换软。
没有换软缸设备的,也可直接将虫浸于温水中,用热气也能使其还软。
5.针插固定昆虫标本用的昆虫针,系用不锈钢制成,由细至粗,共有00号、0号、1号、2号、3号、4号、5号等7个级别。
从0至5号,6个级别的针都带有针帽。
只有00号不带针帽,其长度仅为其他各号针长的一半,是作为双重针插标本用的。
对于死后还未干燥变硬的或是还软后的昆虫,就是用上述的针将其固定起来的。
使用哪号针,应根据虫体的大小来定。
插针开始时,先将要制作的虫体放在刺虫台或桌缝上,再根据虫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号针,昆虫针插前翅基部背中线稍右部位,半翅目昆虫插前胸中央或小盾板中线偏右方,其他昆虫插中胸中央。
6.整姿完成针插后的昆虫,还须根据该种昆虫最正确的姿势,对针插后的昆虫作局部调整,如翅膀的位置、虫足的弯曲度、触角的伸长方向等逐项加以调整,使其完全与活昆虫具有相同的姿态。
有些昆虫爱好者喜欢按他所喜欢的姿态来固定昆虫,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适当调整昆虫身躯、翅、腿或触角的姿势和位置。
7.干燥当插针和整姿之后,下一步就可将昆虫放置到安全通风出去干燥一段时间,这个阶段一般需时1~2周,就可以完全干透。
8.防腐和保存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制成的昆虫标本上加放适量的防蛀防霉药剂,然后插上标签。
若标本的数量较多,则需分门别类将标本置入标本盒内,将其置于避光的干燥处保存。
若需要制成昆虫生态景箱,还可将昆虫标本与经过干燥处理的植物、花草配置在同一个玻璃罩内,也可配置在其他艺术镜框中。
标本大致可分为: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
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主要步骤是1)去肉掏掉内脏,分离肢体上的大块肌肉,剜去眼睛和脑髓。
附着的细部肌肉可以用氢氧化钠腐烂掉,或者在水中煮熟后分离也可;2)脱脂把粗略的骨架放到汽油中浸泡,除去骨髓腔中的油脂;3)漂白通常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4)穿架在骨骼的几个主要部位如脊椎,四肢穿扎金属丝,对骨骼形状进行固定5)整理在骨骼标本上涂布一层液态石蜡,起到保护的作用。
兽类标本制作方法兽类标本是研究兽类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
它可长期保存以便为科研、教学、陈列、观展服务。
可根据需要制成假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液浸标本、附属物等标本。
现将制作各种标本所需工具及制作方法分述如下。
1.剥制工具解剖刀、解剖剪、骨剪、长镊子(尖形,前端内侧不要带锯齿形的)、解剖盘或塑料布、细铅丝或竹筷、取脑勺(取铅丝一段,前端砸扁弯成勺状)、针、线、棉花、竹丝、亚砷酸与明矾相混合的防腐剂。
2.标本的测量制作前,对标本有关部位的测量是兽类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获得准确的数据方能更好地鉴别物种。
测量的工具和物品包括钢卷尺、秤、标签、采集本。
测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图3-1)。
体重:兽体的全重;体长:吻端至肛门,大型兽为吻端至尾基部;尾长:尾基部到尾端(尾端毛除外)的长度;后足长:自跗关节的最后端至足的最前端(爪除外),对有蹄类动物要测到蹄的前端;耳长:耳壳基部至顶端(簇毛除外)的长度。
大型兽类还需测量肩高(肩背中线至前指尖)、胸围(前肢后面胸部最大周长)、腰围(后肢前面腰部最小的周长)和臀高(臀部背中线至后趾尖)(图3-2)。
3.兽类标本的制作(1)小型兽类标本可分为科研用的假剥制标本及教学、展览用的生态标本。
①假剥制标本(以鼠类为例)剥皮将鼠体仰放在解剖盘和塑料布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肛门前部开始向胸骨后端切开皮肤,操作时用力不要太猛,以免将腹腔切破而污染皮毛,然后用刀背或小镊子将切口与后肢相连的皮肤与肌肉分离,将后肢分别往切口处推出,剪断膝关节并除去小腿上的肌肉(图3-3a),剥离背部等周围的肌肉,再把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联接处剪断,清理好尾基部周围的结缔组织,用左手捏紧尾基部,右手捏住尾椎骨缓慢往上拉,直至完全抽出(图3-3b),继续剥至前肢,在肘关节处剪断,清除肌肉再剥至头部,用解剖刀紧贴头骨至耳部,剪或切断耳根至眼部时,可看到一层白色网膜状的眼睑缘,细心切开网膜的下端后,即露出眼球了。
剥离上下唇时,先在鼻尖的软骨处剪断,然后再用解剖刀剥离下唇,这时皮与肉体已分离,去掉皮内脂肪和贴在皮上的肌肉,均匀涂抹防腐剂,并在四肢骨骼上缠以少许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再翻转鼠皮,呈皮朝外直筒状即可。
填充削好1根比原尾椎骨稍细而又均匀光滑的竹的假尾椎骨或用铅丝紧缠棉花制成假尾,插入鼠的尾部末端,假尾要比原尾长一些,以达到腹腔开口处的1/2处为好,这样一方面可固定尾巴,也可支撑整个身体。
然后将蓬松的棉花捏成前细后粗形状,用大镊子夹紧棉花的前端,从开口处紧插至头部,再在四肢和躯干部不足处,适当填上蓬松的棉花。
这时,削制的尾椎骨应紧贴腹部压住棉花,使尾椎不至上翘。
缝合切口时,要将标本摆正,针从里向外交叉缝制。
整形与固定标本制做的好坏与整形关系很大。
整形时,需将标本横放在桌面上,头部向左,将前肢往里缩,掌面朝下,后肢伸直,蹠面朝上与尾平放,眼部用小镊子将棉花挑开,似微凸的眼球,毛要理齐,两耳要竖立,头部稍尖,臀部要拱起(图3-4)。
标签系于右足,将标本置于固定板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阴干后就制成了假剥制标本了。
②生态标本在博物馆、教学等单位,常将兽类标本制成生活时的姿态,做为科普用。
剥制的方法基本与假剥制标本相同。
只是在填装时还需用铅丝(大型动物用钢筋或钢板)支撑其肢体。
所用的铅丝型号要根据动物本身的大小而定。
在头部、四肢、尾部各用1根铅丝支撑。
头部的铅丝先用棉花卷成与颈部原有肌肉粗细长短相同,一端固定在头骨上。
也可将原头骨保留。
另取铅丝1根由足底沿肢骨后侧插入肢内,外留一段做为固定用。
穿入的铅丝沿肢骨弯曲,用线缚于骨骼上,四肢处仍需补充棉花以代替原来的肌肉。
尾椎骨的制作不宜用竹子,而必须以铅丝方能捏成各种姿态。
2 骨骼标本制作(2)中型兽类标本制作中型兽类一般泛指兔、旱獭、巨松鼠、鼬科各种,如黄鼬等,制作方法与小型兽类标本基本相同。
这类标本由于体大,腹部开口处要稍大些,用竹丝等做填充物填充躯体时,需加一个竹棍,以便支撑身体。
(3)大型兽类标本制作大型兽类泛指虎、豹、野猪、鹿类等,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即生态标本和不作假体填装而只保留皮张、头骨等,做为科研上分类鉴定用。
以此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可从尾基部至吻端及四肢内侧大开口。
但在处理带角的偶蹄类动物时,需在两角间及颈背开一“丫”字形口,沿角基周围切离皮肤;角形较大时还需在颈侧开刀,此外,四肢的蹄、爪均需留在皮上。
(4)液浸标本制作对某些小型兽,一次性捕获较多(如蝙蝠、鼠类等),因野外工作条件无法一次制作完毕或因分类的目的标本干后收缩无法看清、因内部器官的研究需要等目的,为防止腐烂掉毛可使用此法。
方法是从腹部开口露出内脏浸泡在75%酒精溶液中,或浸制在5~10%福尔马林溶液内。
浸泡前,需将每个标本系上已编号的竹签,便于查阅数据。
(5)虫蚀法骨骼标本的制作本法适于制作脊椎动物的各类骨骼标本。
以兽类标本为例,过去常采取剥皮去掉内脏再用清水煮熟,用镊子剔去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制作,但费时费力而且易损伤标本从而影响标本的分类鉴定和收藏。
近年来,国内采用鞘翅目昆虫—皮蠧幼虫嗜食肉类的习性来清除骨骼上附着的肌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①形态与虫源我们采用的皮蠧身体呈椭圆形,黑色或赤褐色,或具有花纹,身体长度在2~12毫米;幼虫身体分节,周身有长毛。
皮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
它们不但喜食肉类,也咬书籍、衣服、生皮张、药材等。
进行此法时,首先要采集和培殖虫群,采集皮蠧的时间最好是温暖的春夏季,这时可用带骨肉来招引,也可以到皮蠧经常活动的屠宰场、卖骨肉的摊头、畜产公司皮毛仓库采集。
②培养虫蚀方法将采集的皮蠧放进四周光滑的容器内,如长方形铁皮箱、大口的玻璃容器,容器的底面可以铺上一层棉花,如果容器较大,也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加上一层大眼的隔板或铁丝网。
为使容器内的空气流通皮蠧不易爬出,顶端开一窗口,上面盖细丝网罩即可。
将野外捕获的动物或拟虫蚀的动物尸体剥皮去掉内脏清洗凉干,风干后放入容器内,这时容器的温度要保持在27~29℃,湿度不超过70%,为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在容器内放进一个盛水的小碟,如温湿度适中,小型兽类的头骨仅需十几个小时即可清除干净,中型以上动物有时要2~3天。
实施此法时要随时查看,以免虫蚀过度导致筋骨脱落。
完全脱水的干标本,要放人水中浸泡,待肌肉松软晾干后再进行此法。
虫蚀后的骨骼标本仍保留骨骼的原色,如不做为分类鉴定用,可用4%过氧化氢涂抹骨骼表面,即可获得洁白的标本。
③注意事项皮蠧是一类重要害虫,饲养时要严防跑出来造成危害,虫数量过多或停止饲养时可用沸腾的开水浇烫或用火焚烧。
(6)蝙蝠标本的制作根据用途制作的方法一般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