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导体的电阻教案-czyz

合集下载

2.6导体的电阻

2.6导体的电阻

2.6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使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深化对电阻的理解,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来实行相关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理解,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相关。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难点是对电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理解,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相关。

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活动:通过学习欧姆定律,由I=得,只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或导体的电阻R,就能够R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但导体的电阻却并不是由U、I 这两个因素决定的。

【演示】将15W和200W的两盏灯泡并联接入电路,观察两灯泡的亮度。

同学们观察两灯泡的照片,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功率不同,灯丝粗细不同(横截面积不同),两灯泡的电阻不同。

展示滑动变阻器图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能够改变电阻。

展示几段材料不同的导线:电线常用铜而不用铁。

学生思考、讨论,可得: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相关。

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事件2]教学任务:设计探究实验师生活动:要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间的关系,先要确定“控制变量法”为研究方法,学生思考,讨论。

可得出:导体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情况下,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关系;导体材料、长度相同情况下,研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情况下,研究电阻与材料关系。

导体的电阻 说课稿 教案

导体的电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一、引入新授
师: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同学们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你为什么觉得和这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一.猜想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
生: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师:为什么你猜测和这些因素有关呢?
------
师:初中阶段我们定性的知道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有关,并且知道L越大,R越大;S越大R越小。
2.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
四.导体的电阻—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决定式)
3.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越大R越大,导体的导电性能就越差
4.几种导体的电阻率:纯净金属电阻率较小,合金电阻率较大
(板书)
1.长度(其他因素一定,长度变长,电阻变大)
2.横截面积(其他因素一定,面积变大,电阻变大)
3.材料(其他因素一定,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
4.温度
今天咱们就来定量的研究导体和这些因素这些因素的关系。
(板书)
二.实验探究电阻与L、S、材料的关系
师:研究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系我们要用到什么实验方法啊?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应用:电阻温度计。
•部分合金如锰铜、镍铜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应用:标准电阻。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应用: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超导体: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电阻率为零。
例题1.有人说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电阻率是由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的,所以电阻率越大,则电阻越大,对吗?为什么?

2.6导体的电阻教案

2.6导体的电阻教案

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 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 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和活动卡爪间接一环形拉手,便于系绳或 抓握。两个爪相并时,固定尺与活动尺等长。使用时,将左手握住鱼 形柄,右手牵动环形拉手,左右拉动,以测工件。用此量具既可测器 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惜 因年代久远,其固定尺和活动尺上的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已锈蚀难 以辨认。
螺旋副原理对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螺旋测微器组成部分图解 图上A为测杆,它的活动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杆,当它在固 定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一周时,螺杆将前进或后退0.5毫米,螺套周边 有50个分格。大于0.5毫米的部分由主尺上直接读出,不足0.5毫米的 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所以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时, 读数也分为两步,即(1)从活动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读 出主尺数(注意0.5毫米的短线是否露出)。(2)从固定套管上的横 线所对活动套管上的分格数,读出不到一圈的小数,二者相加就是测 量值。 螺旋测微器的尾端有一装置D,拧动D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和被 测物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有咔咔的响声,活 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这时就可以读数了。 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小砧E相接时,活动套管上的零线应当刚 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横线对齐。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初始 状态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个不等于零的读数。所以,在测量 时要先看有无零误差,如果有,则须在最后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 值。
4.实际测量时,对同一长度应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来减少偶然误 差 二: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 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 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 套管B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C和螺杆连成一体,其 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 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特性;2.掌握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3.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导体电阻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常见导体电阻的测量方法;3.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电阻箱等;实验仪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学资料:PPT、教学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如电灯泡,引起学生的思考:“电灯泡亮起来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导体与电的关系。

2.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讲解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以及导体温度等。

解释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导体电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将电池、开关、导线和待测导体连接成电路(注意正负极的连接)。

(2)调节电流: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控制电流大小。

(3)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待测导体两端的电压。

(4)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5)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利用测得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

4.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5.概念解析进一步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调节电流大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

6.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导体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例如,为什么电线会发热、为什么导线截面积较大时电线发热较小等。

7.练习与评价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案标题:导体的电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导体的电阻是如何产生的。

2. 理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计算简单电路中导体的电阻。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导体电阻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线连接电灯时,为什么电灯会发光?2.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会发生什么?讲解导体的电阻(15分钟):1. 介绍导体的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简单来说,电阻越大,电流流动越困难。

2. 解释电阻的产生原因:电流通过导体时,电子会与导体内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阻产生。

3.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对电阻有何影响?导体电阻的相关公式(10分钟):1. 介绍欧姆定律: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2. 解释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例如铜导体的电阻较小,而铁导体的电阻较大。

- 长度: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 提供相关公式和示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实践。

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来验证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2. 准备不同材料、不同长度和不同横截面积的导线,并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表上。

3. 测量不同导线上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

4.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结与评估(5分钟):1. 总结导体的电阻及其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学生几个与导体电阻相关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导体电阻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降低电路中的电阻?教学资源:1. 导线、电源、电流表等实验设备。

2.6导体的电阻教学案人教版新课标

2.6导体的电阻教学案人教版新课标

选修3—1 物理 学案 第1页 共4页 选修3—1 物理 学案 第2页 共4页【学习重、难点】知道觉得电阻的因素及能用电阻的决定式进行计算。

【预习导航】1、电阻定律 (1)通过实验探究,采用了___________法,得知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_____,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______;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______有关。

(3)表达式(决定式):_________ _。

2、电阻率ρ(1)物理意义:反映了导体材料的 性质,(2)决定因素:与导体的l 和S___关,与物体的_____和_____有关。

(3)计算式:数值上等于 (4)单位:3.导体材料的应用(1)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纯金属制成。

合金的电阻率较大,电炉丝通常用合金丝制成(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的特性。

电阻温度计利用这一规律制成 标准电阻使用材料的电阻率 温度变化的影响。

【重点知识点拨】一、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1.实验方法(1)如何测金属丝直径. 计算出横截面积. (2)如何测金属丝的长度(3)如何测金属丝的电阻.画出电路图,二、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探究方案一(实验法)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

a 、b 、c 材料相同, b 与a 仅仅长度不同,b 的长度是a 的2倍;c 与a 仅仅横截面积不同,c 的横截面积是a 的2倍,a 与d 仅仅材料不同,现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 、b 、c 、d 两端的电压,若a 的示数为U,试分析接在b、c、d两端时电压表示数与U的关系(不计温度影响).分析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说明: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三个因素中保持两个因素不变,比较第三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这种方法叫 法。

教学设计1:2.6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1:2.6 导体的电阻

6 导体的电阻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导体的电阻指的是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核心是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找出电阻与它们的定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本节课的内容导体的电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学目标(1)掌握电阻定律就是指理解电阻定律的推导过程并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就是指知道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及其材料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教材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变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控制变量。

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及定量关系式。

2、科学猜想: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归纳学生猜想:(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

(2)同是220V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

(3)电线常用铜丝而不用铁丝。

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可能和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有关。

3、实验准备: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得到电阻同三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那么你得首先能测出各个量的数值。

(1)电阻的测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学生画出实验电路图。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

(3)横截面积的测量:绕制多匝线圈,用刻度尺测量。

4、研究方法:那如何把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复杂问题变简单写?我们在以前学习中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思考并讨论:类似研究牛顿第二定律:a于F和m之间的关系。

控制两个量不变,研究R与第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等于分别研究电阻与长度、电阻与横截面积、电阻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比如说:(1)、研究电阻和长度的关系时,就选用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导体(2)、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就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3)、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是,就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5、进行实验:为有效控制时间,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只研究一个关系。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2: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2: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电阻定律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1、L2、L3、L4的特点.(1)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2)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3)L3、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L4为康铜丝)演示实验: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1、L2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1、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2)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2、L3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2、L3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电阻;能够解决与导体电阻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验装置和材料。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电源、导线、电阻丝、跳线、电流表、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师引入(5分钟)
导师向学生介绍导体的电阻概念和作用。

2. 导师讲解(10分钟)
导师讲解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切实地示范实验过程。

3. 学生理解(10分钟)
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进行理解和积极讨论。

4.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5. 实验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导师进一步拓展讲解导体电阻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7. 学生概括(5分钟)
学生概括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给予学生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是电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教案,我们将深入探讨导体的电阻以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导体的电阻的概念。

2. 理解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4. 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流动和电能消耗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理论资料和教具。

2. 实验材料,如导体、电流表、电压表等。

3. 实验装置。

三、教学过程和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线的发热现象,鼓励学生思
考并讨论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流动和电能消耗的影响。

步骤二:导体电阻的概念
向学生简要介绍导体电阻的概念。

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
的阻碍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导体之间电阻的差异,如金属导体
和非金属导体。

步骤三: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发现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截面
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进行实验观察,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步骤四: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R=V/I,向学
生解释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演示。

步骤五: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2.6导体的电阻学案

2.6导体的电阻学案

方案二:实验改进方案二:实验改进
如何简化电路,减少实验次数如何简化电路,减少实验次数
电路图中ab 导线长度不同,ac 导线粗细不同,导线粗细不同, ad 材料不同。

材料不同。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______只比。

所以用电压值可以表示电阻值。

通过研究电压和导线长度,通过研究电压和导线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电阻与它们横截面积以及材料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电阻与它们的关系。

的关系。

方案三:理论探究方案三:理论探究
1.同种材料,S 一定,串联相当于L 变长变长
由此可知电阻与其长度成______,即 2.同种材料,L 一定,并联相当于S 变大
变大
由此可知电阻与其横截面积成______,即
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电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电阻定律表达式:.电阻定律表达式:
3.的物理意义的物理意义
4.电阻率的单位;.电阻率的单位;
r L
R
µS R 1µ
=U l
的区别是什么?
的区别是什么?
U
可知,
都缩为原来的12时。

2.6_导体的电阻教案-czyz

2.6_导体的电阻教案-czyz

第 4 页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 B.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 C.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 D.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 d,电阻为 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 d /10 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R/1000 B.R/100 C.100R D.10000R 3.有长度相同,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导线 A、B 各一根。已知 A 的 密度比 B 的大,A 的电阻率比 B 的小。则 A、B 两根导线的电阻为 ( ) A.RA>RB B.RA<RB C.RA= RB D.无法判断 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等于零 B.自由电子在导体中走向移动时仍受阻碍 C.绝缘体接在电路中仍有极微小电流通过 D.电阻值大的为绝缘体,电阻值小的为导体 5.甲导线长 L 截面直径为 d, 两端电压为 U.同样材料的乙导线长 2L, 截面直径为 2d,两端电压为 2U,则甲、乙两导线中电流之比为______。 6.有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当两端加上 2V 电压时通过其中的电流为 4A, 现将电阻丝均匀地拉长, 然后两端加上 1V 电压, 这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0. 5A。 由此可知,这根电阻丝已被均匀地拉长为原长的______倍。 7. 在一根长 l=5m, 横截面积 S=3.5× 10-4m2 的铜质导线两端加 2. 5×10-3V 电压。己知铜的电阻率ρ =1.75×10-8Ω ·m,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多大?每秒通过 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数为多少?
第 3 页
思考与讨论:
R 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 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 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种 关系对电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义?

高中物理 2.6导体的电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 2.6导体的电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 2.6导体的电阻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活动一: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V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活动二: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活动三: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2、关系式 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3、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活动四:例题分析1、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2、两种材料不同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5,截面积之比为2∶3,电阻之比为2∶5,则材料的电阻率之比为______。

图33、两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则两电阻丝的电阻值之比R1∶R2=______。

电阻率之比ρ1∶ρ2=______。

4、A、B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导线A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线 B对折后结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A∶RB 为______,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相同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之比qA∶qB为______。

2014级物理备课学导案《2.6导体的电阻》

2014级物理备课学导案《2.6导体的电阻》

教者:说明了电阻由导体的哪些因素决定提供了测定电阻的手段,并不说明电阻与U和I有关系,提供了一种测导体ρ的方法:只要测出R、L和S就可以求出ρ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适用于任何导体注:导体的电阻由ρ、l、s共同决定,在同一段导体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中,l和s都变,但导体体积不变。

【典例分析】例1 有两根不同材料的金属丝,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的圆半径及电阻率都是乙的2倍。

(1)它们的电阻之比是多少?(2)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甲、乙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甲、乙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10 cm,bc=5 cm,当将A 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1 A;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A、4 AB、2 AC、1/2 AD、1/4A【知识评价】1、把一条电阻为64Ω,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Ω,则n等于( ).A.32 B.24 C.12 D.82.用电器离电源L米,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

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A.ρL/R B.2ρLI/U C.U/ρLI D.2UL/Iρ3、一个标有“220 V、60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U由零逐渐增大到220 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题中给出的四个图线(图1—28—4)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4一段均匀导线对折后,测得其电阻为0.5,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5、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的两个导体,其面积不同(S1 >S2)的电阻关系为R1 __R2 。

2.6导体的电阻教案.doc

2.6导体的电阻教案.doc

2. 6导体的电阻教案•、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 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2、电阻率的理解难点:电阻率的理解四、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定性学习了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在能力层面,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这种研究方法也很熟悉,并且高二的学生已经较强的实验设计的操作能力。

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很容易分析总结出电阻定律。

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因此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六、教学用具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电压表一"、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幻灯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情景引入通过复习回M引入新课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实验探究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二.实验探究电阻与L、S、材料的关系
师:研究一个量和几个量的关系我们要用到什么实验方法啊?
生:控制变量法
⏹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 2.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阻
师:导体的长度关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得到,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得导体的电阻呢?
生:用伏安法测电阻。

师:高中阶段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电路,一种是分压式电路,另一种是
限流式电路。

他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对导体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

如果每次接一个电阻之后又更换另一个电阻来对其进行多次测量会比较麻烦,那么能有简单的办法吗?
V
R1 R2 R3 R4
转换法
L,S L,S/2 L/2,S
L,S
分压式
限流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