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横断面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横断面设计

节约土地资源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充 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 地浪费。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满足交通需求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不同交 通方式的需求,包括车辆、 行人、非机动车等。
保护生态环境
横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对 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 境。
经济合理
横断面设计应考虑工程成 本和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合理的方案。
02
坡度与无障碍设计
人行道应设置合理的坡度,以利于行 走。同时,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 残疾人士的通行需求。
分隔带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宽度与功能
分隔带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一般不小于0.5米。分隔带可以用 于种植绿化、设置交通标志等。
防眩设计与安全设施
分隔带应考虑防眩设计,以减少对面车辆的眩光影响。同时,应设置安全设施, 如防撞护栏等。
04
横断面设计的优化和改进建议
优化车道布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增加车道数量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合理 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
力。
优化车道宽度
根据车辆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 置车道宽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设置潮汐车道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设置潮汐车 道,提高道路利用率。
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性能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车行道设计
宽度与车道数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 车行道的宽度和车道数。主路车 道宽度一般在3.75米至4米之间, 次路车道宽度在3米左右。
横坡与排水
车行道应设置合理的横坡,以利 于排水。横坡度一般在1%-2%之 间,以利于雨水的快速排出。
人行道设计
宽度与材料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行人流量和通行需 求确定,一般不小于1米。人行道材 料应选择防滑、耐压的材料,如混凝 土、天然石材等。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路幅分隔的方式:
分隔带分隔(整体式断面) 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分离式断面)
昌九高速公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
行车道
右路肩
路幅布置类型 ⑴. 单幅双车道
⑵.双幅多车道
⑶.单车道
( 四 级 公 路 )
双幅多车道(高速、一级公路) 部分四级公路)
单幅双车道( 二、三级公路及
单 车 道
公路横断面小结
• 最大超高坡度: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高横 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积雪冰冻地区不宜大于6%。 • 超高坡度的确定:根据圆曲线半径,自然条 件和公路等级按《规范》确定。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无中间带公路
三、超高过渡方式
有中间带公路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一、加宽值
1. 几何加宽值
-几何关系
b
NA 2R
2
2. 摆动加宽值
-速度
b
0 . 05 V R
3. 标准规定的加宽值(内侧全加宽)
b N( A
2

0 . 05 V R
)
2R
• 4. 加宽值的运用 • 平曲线半径≤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表3.15 、3.16 •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
1 .路肩的构成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 铺设硬路肩 结构部分。
进行了铺装的路 肩,可以承受汽 车荷载的作用力 又称“加固路肩 ” 路 缘 带 路肩的构成
路肩
硬路肩 土 路 肩 又称“保护路肩 ”
• 2 .路肩的作用 (1)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 (3)提供侧向余宽,有利于安全,增加舒适感; (4)可供行人、自行车通行; (5)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位置; (6)作为养护操作的工作场地; (7)在不损坏公路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 位置; (8)挖方路段,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9)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第4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4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2 路拱和横坡度
4.2.1 路拱
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 称为路拱。 路拱坡度以百分率表示。 路拱的形式: 抛物线形 屋顶线性 折线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2.2 路拱横坡度
四块板断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五块板断面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4.1.3 行车道宽度
B=n × b B=a+c
B : 行车道宽度,(m); N : 车道数,(条); b : 一条车道宽度; Ns : 设计交通量(辆/h); N: 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与车速和车型有关(辆/h); a : 车辆的几何宽度,我国设计车辆宽度规定为2.5m; c : 侧向余宽,车与车和车与边宽,一般取1~1.25m。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 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设计图。 作用:指导施工和计算土石方数量.
段,其横断面组成可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选用。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 车道、爬坡车道、应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整体式路基
分离式路基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1. 路幅的构成

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必要组成部分 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特殊组成部分

第五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五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车事故。
(9)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2、路肩宽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
12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பைடு நூலகம்
右侧硬 路肩 宽度
土路肩 宽度
一般 值
3.50 或 3.00 2.50 2.50 1.50 0.75



3.00
最小 值
一般 值
最小 值
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视等级一般取7.5、 7.0、6.5、6.0m。
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从 120至80,每条车道宽度均采用3.75m。
高速公路为八车道,当设置左侧硬路 肩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当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超过四个车道的 容量时,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
双幅多车道
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顺适、 事故率低。这类公路占地多、造价高, 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 意义,且远景交通量较大时才修建。
单车道
路基宽度为4.5m,路面宽度为3.5m。 交通量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 车的问题。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 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处的路基宽 度应不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 20 m。
3.00 2.50 1.50 1.50 0.75 0.25 — —

0.75 0.75 0.75 0.50 0.75 0.75
0.75
0.5 0
0.25
0.50
(双车道) (单车道)
0.75 0.75 0.75 0.50 0.50 0.50
三、分隔带
1、中间带
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防止对向车辆互撞,减少事故, 保证车速。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1.1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横断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满足交通需求,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行人安全通行,而且还应考虑道路沿线地块规划特殊需求。

道路横断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畅通。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

道路设计应留有发展的余地。

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道路的布置主要从以下4方面考虑:
1)考虑道路周边建筑及景观工程的协调;
2)考虑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的协调;
3)考虑断面布置与地形地物的协调;
4)考虑断面布置的近远期结合。

(2)横断面设计
本次修复工程按照现状道路横断面对环城南路进行改造设计。

1)环城南路
断面布置形式为:3.0-4.5m(人行道)+6.0m(机动车道)+3.0-4.5m (人行道)=12.0-15.0m,车行道为2.0%单坡,人行道为2.0%单坡。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三幅路
四幅路
优点: 占地少,投资省, 缺点: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 适用:①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
②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
交通组织: ①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②不划分车线,组织单行交通,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3) 断面形式的选用 单幅路 双幅路
典型横断面组成
(2)特殊组成
l)应急停车带(emergency parking strip):当硬路 肩的宽度<2.25米时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 度3.50m,长度不小于30m。
2)爬坡车道(climbing lane):在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上,当纵坡较大时,设置的供慢速上坡车辆 行驶用的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7)截水沟(intercepting ditch):在地面线较陡的挖 方路段,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 以外设置的水沟。
(1)行车道(carriage)
1)行车道宽度的计算原理
B=n×b
n Ns N
b=a+c
2)规定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如表 5-2
(2)路肩(shoulder ; verge)
公路确定
3)特殊情况(如立交、服务区、安全设施、风沙、雪 灾等地段)
(3)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为城市道路红线宽度。
城市道路红线----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
用地、生产用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为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在内的 规划道路的总宽度,所以也称为规划路幅。
(1)定义
道 路 建 筑 限 界 ---- 又 称 净 空 (clearance) , 是
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 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 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2)规定 1)公路建筑限界一般规定如图5-1。 2)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规定如表5-1。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计算以下桩号的加宽值。
k2+500.000、 k2+520.000、 k2+537.21
k2+540.000、 k2+560.000、 k2+604.84、 k2+620.000、k2+640.000、 k2+654.84
2023/11/14
38
练习题
❖ 某山岭积雪冰冻地区新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为 7.0米,路肩宽度为0.75米,有个一平曲线半径 =200米,超高缓和段长为L=50,如果加宽按照 高次抛物线过渡,完成平曲线加宽的计算。 ZH桩号= k2+487.21 HZ桩号=k2+654.84 HY桩号= k2+537.21 YH桩号= k2+604.84
(m) 路缘带宽度(m) 中间带宽度(m)
平原微丘
3.00(2.00)
0.75(0.50) 4.50(3.00)
重丘
山岭
2.00(1.50)
1.50
0.50(0.25) 0.50(0.25) 3.00(2.00) 2.50(2.00)
2023/11/14
括号内数据为低 限值
49
中间带宽度的变化
中间带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等宽,若需 要变宽时,在宽度变化的地点,应设置过渡段。
3、单车道 交通量小、地形复杂的山区的四级道路,宽度4.5米,路
面3.5米 不大于300m距离内设置一定的错车道
2023/11/14
8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车行道、人行道、中央分隔带等构成。
道路红线 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生产用地和其它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2023/11/14

3 第三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3 第三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不宜修建三幅路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 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 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四)、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
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地布置在街道的两侧。 路侧带(人行道)的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全与畅
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行
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导致道路
通行能力的下降。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
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人
3 第三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 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 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
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 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表4-16 各种返回物线路拱比较
抛物线类型
计算公式
各点高度(m)
各点间横坡(i)
h1 h2 h3 h4 h5 i1 i2 i3 i4 i5
二次抛物线
y
4h B2
x2
h
0.96 0.84 0.64 0.36 0.2
h
h
h
h
0
0.6 0
1.0 0
1.4 0
1.8 0
改进二次抛物线 半立方次抛物线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间的安全间隙(m);
V1、V2 ——分别为被超车与
超车的车速(m);
一、路肩
土路肩——指不加铺装的土
质路肩。
起到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 并提供侧向余宽。
硬路肩——指进行了铺装的
路肩。
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
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 机动车、行人通行;
路缘带——在高速公路和一
级公路应在路肩宽度内设置右 侧路缘带,宽度一般为0.5米, 结构与行车道结构相同。
一、路肩
交适通用组:机织动:车机交非通分量行大,、互非不机干动扰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 织:①划划快快慢慢车车行行驶驶分分车车线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②交不通划组分织车:线机,非组 分织行单,行互交不通干,扰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二、 路肩、中间带、边坡等 一、路肩 二、中间带 三、人行道 四、边沟与边坡
一、路肩
x 0.51 0.01(V 1 V 2)
2x——两车厢安全间距(m); x 2 y 0.79 0.014 (V 1 V 2)
y ——轮胎与路面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m)。
有中央分隔带的公 路
S——车轮外缘与车道外侧之
间的安全间隙(m);
D ——两汽车后轮外缘之间
的安全间隙(m);
M——后轮外缘与车道内侧之
二、中间带
作用
分隔往返车流,既避免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 故,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
可作设置各种管线、公路标志牌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 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
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 车辆灯光眩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绿化环境的作用;
宽度
3.50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各级公路最外侧设置。
4、路肩的宽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条件时宜采用≥2.50m的右侧硬 路肩。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 路肩
其它各级公路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2.25m、2.0m、 1.75m、1.50m、1.00m、0.75m,最窄不能<0.250m。
适用: 二、三、四级公路。
2.双幅多车道
定义:一般指双向分隔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公路。可以 是整体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
特点: 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 占地多、造价高。 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3.单幅单车道
定义:窄路基加错车道的公路。 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 地方道路。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路面宽度为 3.50m就属于此类。
错车道位置: 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
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够看 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
错车道尺寸: 错车道处路基宽≥6.5米,路
面宽5.5米,有效长度≥20米, 过渡段长10米。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城市道路设计中首先是进行横断面设计,然后是平、纵面设 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线组成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 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 道、绿带、分车带等。
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路 幅要素包括宽度、横向坡度。

sA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sA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用分隔带活分隔墩分隔。
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三)横断面形式的选用 1.单幅路: 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于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因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 2.双幅路: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
3.三幅路: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 4.四幅路: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率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第二节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
(一)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4. 中间带的宽度
(1)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带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带的护栏、种植、防眩网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 (2)《标难》规定的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00~4.50m之间,城市道路规定与公路大致相同。左侧路缘带常用宽度为0.50m或0.75m。
5. 中间带变宽过渡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路缘石
(一)人行道的宽度 人行道的宽度包括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带、设施带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别、功能、行人流量、绿化、沿街道建筑性质及布设公用设施要求等确定。 1.步行到宽度 根据我国部分城市的调查资料:大城市现有单侧步行道宽度为3~10m,中等城市为2.5~8m,小城市为2~6m。表5-6列出了单侧步行道的最小宽度。
一、公路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公路横断面设计分解

公路横断面设计分解

0.25(双
5 0.7
5 0.7
5 0.7
5 0.7
0 0.5
5 0.5
5 0.5
0.75
0.5 0
车道) 0.50(单
5555000
车道)
二、分隔带的作用及其宽度
〔一〕中间带 1.适用场合:高速、一级大路。 四条和四条以上车道的大路应设置中间带。 2.中间带的构成:两条左侧路缘带 中心分隔带
3.中间带的作用:
▪ 1.比例过渡: 适用于二、三、四级大路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渐渐加宽。
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bx
Lx L
b
式中: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 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 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三〕加宽缓和段的长度
〔1〕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承受与缓 和曲线一样的长度。 〔2〕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 承受与超高缓和段一样的长度。 〔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 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 1) 超高的过渡仅在缓和曲线的某一区段内进展,即:超高 过渡起点可从缓和曲线起点〔R=∞〕至缓和曲线上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之间的任一点开头,至缓和曲线终点完毕。
• 2) 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 进展,即:第一段从缓和曲线起点由双向路拱坡以超高渐 变率1/330过渡到单向路拱横坡,其次段由单向路拱横坡过 渡到缓和曲线终点处的超高横坡。
B1013051.00.286m
路基宽= B 2 a b x 7 . 0 2 0 . 7 5 0 . 2 8 6 8 . 7 8 6 m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
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 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使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双车道公路当采取强制性措施实行分向行驶的路段,其圆 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加宽值会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 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 (4)加宽值的过渡方式
图5-13 路缘石
5.4公路路基宽度
第25页/共46页
整体式断面指路基顶面的总宽度。还应包括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避险车道、错车道等。
第26页/共46页
5.5 路拱、边坡和边沟
路拱 (1)路拱形式 直线形、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
第27页/共46页
(2)路拱横坡
表5.6
第35页/共46页
图5-13 超高过渡
第36页/共46页
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
超高值是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 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1)超高值形成过程 双坡阶段、旋转阶段、全超高阶段 (2)路线设计高程 (3)超高值计算方法
1)起始断面ZH(HZ)
h`
bJ iJ
B 2 iG
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1.5%~3%。
边沟
1)边沟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路线纵坡为零时,边沟 仍保持0.3%~0.5%的最小纵坡。
边坡
5.6 超高
超高横坡的确定
表5-7 公路最大超高坡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一般地区 积雪、严寒地区
10%
8%
6%
第30页/共46页
路拱坡度
路面类型
路拱坡度(%)

第三章 横断面设计

第三章 横断面设计

16
3.1 横断面设计
五、路拱 (1)概念
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
侧倾斜的拱形。
(2)选择路拱的大小与形状应考虑的因素:
1)排水顺畅; 2)行车安全;
3)对不同的路面类型和行车道宽度,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降雨强度等采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17
3.1 横断面设计
五、路拱 (3)路拱形式: 抛物线形、直线接曲线形、折线形等。
布置在横断面两侧的分车带叫两侧带,常用于城市道路的“ 三块板”、“四块板’’横断面中,以分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 道。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0-2.25m。 城市道路车行道边缘至红线间的范围称做路侧带,包括人行道 、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 1)人行道
(4)路侧带
15
(4)路侧带
2)绿化带 通常在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种植行道树。行道树的株距一 般为4-6m,树池采用1.5m的正方形或12m x1.8m的矩形. 3)设施带 设施带宽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信 号灯杆柱等的宽度。
(5)路缘石
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俗称道牙。 路缘石的形状有立式、平式和斜式三种。
18
3.1 横断面设计
六、横断面设计方法
(1)横断面的组成。 (2)标准横断面。 (3)施工横断面。 (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19
3.2 平面设计
(1)平面线形要素 曲率为零的线形 ….……直线; 曲率为常数的线形……. 圆曲线; 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 缓和曲线。 直线、圆曲线、 缓和曲线称为 (2)直线 “平面线形三 (3)圆曲线 要素” (4)缓和曲线 可以作为缓和曲线的有: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双纽 曲线,常用的是回旋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米 不大于300m距离内设置一定的错车道
三、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车行道、人行道、中央分隔带等构成。 道路红线 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
生产用地和其它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宽度:
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 地、生产用地和其它备用地的分 界控制线。
红线之间的宽度为道路用地范围, 是道路宽度或规划路幅
(分离式断面) 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 单幅公路:上下行车辆不分开(主要利用标线分
隔)。
(二)路幅布置形式
1、单幅双车道 二、三、四级公路,在总里程占比例最大 具有混合交通的缺点 2、双幅多车道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中间设有分隔带或做分离式断面 3、单车道 交通量小、地形复杂的山区的四级道路,宽度4.5米,路面
横断面设计(路幅设计) 公路: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城市道路: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
二、公路横断面的组成
公路横断面组成示意图
(一)路幅的构成 路幅:是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
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分为单幅、双幅 公路
双幅公路:把上下行车辆分隔开,主要方式: 用分隔带分隔上下行车辆(整体式断面) 将上下行车辆放在不同高度(或平面)上加以分隔。
二、加宽过渡的方法
1、加宽缓和段
加宽值从直线段为零,逐渐过渡到 圆曲线起点处的全加宽值的过渡段。
设有缓和曲线:加宽缓和段采用和缓和曲线相同长度 不设缓和曲线有超高缓和段:采用与超高缓和段一样的长度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按照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
红线宽度的确定:根据道路性质 和功能,路幅形式,机动车道、
城市道路路幅布置形式:
通常利用路缘石和绿带把人行道和 行车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上,以 分隔行人和车辆,保证交通安全。 单幅路 双幅路 三幅路 四幅路
1、单幅路(一块板)
形式:将所有的车辆都组织在车行道上混合运 行,用交通标线组织交通,机动车在路中央行 驶,非机动车在路两边行驶,不设分车带。
二、行车道的设计
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 部分称为行车道。
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道 设计。 车道宽度 车道数的确定 行车道的宽度
机动车车行道设计
(一)车道宽度 1、车道宽度
在道路上供一纵向车列安全行 驶的道路宽 度,称车道宽。 2、车道宽度确定的影响因素 (1)设计车辆的宽度 2.5米 (2)车辆之间安全距离 (3)车辆与路边缘间的安全距离 (4)车辆运行时的摆动幅度
双车道:e 0.1V A2 RR
公路曲线双车道加宽值
加宽类 汽车轴距加
平曲线半径
别 前悬(m) 250~200 <200~150 <150~100
1
5
0.40
0.60
0.8
2
8
0.60
0.70
0.9
3
5.2+8.8 0.80
1.0
1.5
•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 •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 • 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采用第二类加宽。
加宽值的计算
e A
B
O
1、设A为汽车后轴和前保险 杠之间的长度,则在三角形 中,
()222 求得 2/2R 双车道时: 2 多车道时: 2/2R
加宽值的计算
e A
B
O
2、 考虑车速的影响, 单车道: b 0.05V
R 双车道: b 0.1V
R
加宽值为:
单车道:e 0.05V A2 R 2R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的车速为30-40,所需要的车 道宽度为3.42-3.80米
平均为3.50米 速度大于50,车道宽度应该取为3.75米 速度小于50,车道宽度应该取为3.50米
公路: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确定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一条车道为3.75米 (120、100、80)、3.50(60)
优点:投资省,机动车分向行驶,安全程度提 高。
缺点:一侧仍旧属于混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行驶
互相影响。 适用:
单向需要两条以上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
3、三幅路(三块板)
形式:用两条分车带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 中间行驶双向机动车,两侧行驶单向非机动车。
3、三幅路(三块板)
优点:机动灵活,机、非分开,安全性大大提高。 缺点:占地较大,投资较大 适用: 机动车、非机动车较大的城市道路 一般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上
优点:占地少,投资省,车道利用率高。 缺点:车辆混行,不安全。 适用: 一般道路红线较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不多的
次干道、支路。 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
2、双幅路(两块板)
形式:用中央分隔带将车行道一分 为二,分隔对向车流,在两条对向 行驶的车行道上,用交通标线划分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4、四幅路(四块板)
形式:用中央分隔带和两个侧分隔带分隔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
优点:车速高、交通运行安全 缺点:用地大、投资高 适用:快速路和交通量大的主干线
一般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上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
路线设计中所讨论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公 路路肩外侧边缘(城市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也 称路幅设计 确定各个部分的宽度 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和高差 确定道路路幅的布置形式
二级公路行车道(双向混合行驶)宽度为 9.0m(80),7.0m(40)
三级公路行车道(双向混合行驶)宽度为 7.0m(60),6.0m(30)
四级公路行车道(双向混合行驶)宽度为 6.0m(40), (单向混合行驶) 3.5m(40)
(二)车道数的确定
计算方法:
设计小时交通量 n 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三)行车道宽度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组成 行车道设计 曲线上的加宽设计 路肩和分车带 路拱和超高设计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 横断面设计方法
一、道路横断面组成
道路横断面概念 公路横断面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道路横断面概念
道路的中心线方向上所做法向剖面为道路的横断面.道 路的横断面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
行车道 车 宽 道 度 车 数 道宽
三、 曲线上的加宽
一、加宽设置的必要性和加宽值的计算 由于车辆在弯道上所占的空间大于直线上所占的空
间,半径小于250米的路段,均需要设置加宽。
加宽值的布置
曲线内侧 一般公路加宽设置在弯道的内侧。 曲线的内外两侧 主要考虑用地紧张状况。
• 加宽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