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第一篇: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环境监测1、饮用水标准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污水的常见水质指标有哪些?地表水的常见指标有哪些?2、第一类污染物有哪些?3、含氮化合物有哪些存在形态?不同时期分别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别怎么检测?4、含磷化合物的存在形态有哪些?5、BOD、COD和OC的测定原理和环境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6、常见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哪些?7、BOD、COD、DO、OC、PCB、PAH、VOC、SS、TSP、PM10、HPLC、GC、ICP-MS这些常用英文缩写的中英文全称是什么?8、水质监测的断面要如何设置?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水体划分哪几类?10、11、12、13、14、15、16、17、18、19、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采底质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分成哪几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常见指标有哪些?土壤采样有哪些布点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土样采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壤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控制要点有哪些?请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误差、偏差、准确度、精确度、灵敏度。
环境监测的考试题型:不定项选择、填空、计算、简答、案例环境评价1、如何划分水环境评价等级?2、如何进行不同评价等级的水质现状调查?3、常用水质预测模型:稳态模型、一维模型、S-P模型题型至少有:简答、计算,其它不清楚第二篇:《环境监测》复习绪论1、分类: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检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包括:污染源监督检测和环境质量检测。
2.特定目的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污染源B. 评价环境质量C. 控制污染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监测的常规项目?A. 空气质量B. 水质C. 土壤D. 噪声3.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等距采样D. 以上都是4.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物理污染?A. 温度B. 辐射C. 噪声D. 重金属5.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属于生物污染?A. 悬浮颗粒物B. 细菌总数C. 化学需氧量D. 氨氮6.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方法不适用于水质监测?A. 色谱法B. 光谱法C. 质谱法D. 重量法7.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气8.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土壤湿度B. 土壤温度C. 土壤pH值D. 土壤有机质含量9.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水温B. 水压C. 水色D. 水质10. 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噪声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A. 分贝B. 赫兹C. 频率D. 波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环境监测中,大气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3. 环境监测中,水体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4. 环境监测中,土壤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5. 环境监测中,噪声监测主要关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阐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3. 描述环境监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1 精密度 :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准确度是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量值和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量度。
3.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以 mg(O2)/L 为单位)表示。
4. 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盐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5 优先污染物:必须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筛选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6.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7.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8采样频率:采样频率是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9.采样时间:采样时间是指单个样品采集的时间间隔10.采样效率: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11.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12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填空1.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
2.河流监测断面通常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三种断面。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答案:对2.地方可以制定环境方法标准。
答案:错3.地方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错4.国家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对5.国家可以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对6.地方可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对7.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错8.地方可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9.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错10.废水中COD值通常高于BOD值。
答案:对11.对于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真色和表色相近。
答案:错12.水质监测时,统一分析方法比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更加成熟准确。
答案:错13.消减断面通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km以上的河段上。
答案:错14.共沉淀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
15.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体酸度时不受水样有色、浑浊的限制。
答案:对S、HS-和S2-,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16.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物和有机硫化物。
答案:对17.COD是一个能反映废水中可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的指标。
答案:错/COD>0.3,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18.一般认为,BOD5答案:对19.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的方法,称为网格布点法。
答案:对20.地方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21.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行的环境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的范畴。
答案:错22.地方标准中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答案:对23.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监测的对象相同。
答案:错24.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km-10km处。
答案:错25.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答案:错26.膜电极法可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简答题:1.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时,常用到梯度洗脱,何为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的作用有哪些?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在液相色谱中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从而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的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能按各自适宜的容量因子k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
梯度洗脱的优点:1.缩短分析周期;2.提高分离能力;3.峰型得到改善,很少拖尾;4.增加灵敏度。
但有时引起基线漂移。
2.简述生物监测方法:生态(群落生态和个体生态)监测;生物测试(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测定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重金属元素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仪器分析方法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示波极谱法等;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新银盐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铜: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微分电位溶出法;铅:原子吸收、溶出伏安法;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锌:原子吸收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
4.何为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如何表示?准确度是测量值的可靠程度,实质上是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误差来表示5.土壤中需要监测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哪些?请列举相应的萃取方法。
丙烯醛:顶空—气相色谱法丙烯腈:顶空—气相色谱法乙腈:顶空—气相色谱法二噁英类: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挥发性有机物:顶空—气相色谱;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毒鼠强: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净化浓缩,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离监测有机氯农药: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
6.简要说明固体废物的危害。
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7.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水环境监测的机理是什么?机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有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这些光谱特征体现在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反射,而且这些光谱特征能够为遥感器所捕获,并在遥感图像中体现出来。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第一章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1)环境分析:在环境受到污染后,为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以基本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对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
环境监测:在一段时间内,间断或者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能量,污染的强度,跟踪其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测定的过程)。
(2)环境分析从基本化学物质而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只能是某一阶段,某一具体的污染特征值,不能全面地确切描述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测过程。
环境化学分析是环监的基础,环监包括的范围更广泛、更深刻。
无截然界线。
2.环境监测的任务?⑴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⑵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监测全面管理的效果⑶积累环境本底值资料,为确切掌握环境容量提供依据⑷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原因,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环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尺子)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⑴按目的性质分为研究性监测,监测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
⑵按污染物存在介质分为水质大气土壤生物监测⑶以监测部门可分为基线、卫生、例行、资源监测。
4.选择监测对象应按照的原则是什么?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那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那些污染物⑵选择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地测试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从而保证能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⑶对监测数据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
5.为什么要优先监测?其原则是什么?需要监测的项目往往很多,但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坚持优先监测的原则。
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
原则:①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水质监测中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优先监测毒物)②对于那些具有潜在危险,并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项目,应列入优先监测的项目。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分类: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1)污染事故监测(2)纠纷仲裁监测(3)考核验证监测(4)咨询服务监测二,中国环境标准体系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本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三,废水监测项目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第二类是在污染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四,河流监测断面采样点位布设当水面宽小于50米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50—100,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大于一百,设左中右三条。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足0.5,在二分之一处设;0.5—5,水下0.5处设;5—10,水下0.5处,河底上0.5处;大于10,水下0.5,水底上0.5,二分之一处,各设一。
五,水样保存方法与保存要求要求1.减缓生物作用2.减缓化合物或者络合物的水解及氧化还原作用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
保存措施:1,冷藏或冷冻 2,加入化学保存剂:控制溶液 pH 值,加入氧化剂,加入还原剂,加入抑制剂六,水样消解的作用和要求及消解类型类型:湿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要求:消解后水样要清澈透明无沉淀。
作用: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解的无机物。
七,水样常见富集与分离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优先污染物: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8)2.生化需氧量:指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118)3.光化学氧化剂: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181)4.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270)5.等效连续声级:用个相同时间声能量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来表示改段时间噪声的声级大小,符号为“Leq”或“LAeq.T”。
(354 )6.凯氏氮、氨态氮:凯氏氮是指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9)7.化学需氧量(CODCr/CODMn):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示。
(113)8.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35)9.生物监测:又称“生物测定”。
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的物质的敏感性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296)10.计权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53)1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或污染程度)。
(1)12.总有机碳: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122)13.二次污染物、第一污染物:一次行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互相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49)14.急性毒性:一次投给实验动物的毒性物质,半数致死量(LD50)小于规定值。
(237)15.指示生物: 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9 .TSP、飘尘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确保环境安全B. 评估环境质量C. 促进经济发展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常规项目?A. 空气B. 水质C. 土壤D. 人口数量3.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A. 随机采样B. 系统采样C. 分层采样D. 所有选项4.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通常包括哪些?A. 统计分析B. 化学分析C. 物理分析D. 所有选项5. 环境监测中,哪个指标常用于评估空气质量?A. pH值B. 悬浮颗粒物(PM2.5)C. 溶解氧D. 土壤有机质含量6. 环境监测中,水样的采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采样时间B. 采样地点C. 采样深度D. 所有选项7. 环境监测中,土壤污染的指标通常包括哪些?A. 重金属含量B. 有机污染物含量C. 微生物含量D. 所有选项8. 环境监测中,噪声监测的单位是什么?A. 分贝(dB)B. 赫兹(Hz)C. 米(m)D. 秒(s)9. 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生物多样性B. 监测生物健康状况C. 确定污染物的生物积累D. 所有选项10. 环境监测中,哪个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土壤肥力?A. 氮含量B. 磷含量C. 钾含量D. 所有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 描述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几种仪器设备及其功能。
3. 解释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某重金属的浓度为5mg/L,根据国家排放标准,该重金属的排放限值为2mg/L。
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超标了多少倍,并提出可能的整改措施。
2. 某城市在一天内,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了连续监测,共收集到24个数据点。
如果这些数据点的平均值为45μg/m³,标准差为10μg/m³,请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评估其数据的稳定性。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二、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
2、主动监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所以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除了有化学手段,还有物理、生物等手段。
同时,从点污染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区域性的立体监测。
3、自动监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地区布设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5、水质污染6、水体净化7、水质监测8、一级污染物9、二级污染物 10、采样时间 11、固体废物 12、有害固体废物特性 13、城市垃圾 14、浸出毒性 15、土壤背景值 16、生物富集 17、生物浓缩 18、生物放大声强 19、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20、等效连续级 21、声级计 22、声压级二、填空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__、__和__。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__、__和__。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为__、__和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__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__和__。
5、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就是保证测定结果具有_准确性_、_精密性_、_完整性_、_代表性_和_可比性_。
6、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__和__两大部分。
7、__是使标准物质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前提,而__性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8、环境监测管理需遵循的原则是_实用_原则和_经济_原则。
9、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可归纳为_监测技术管理_、_监测计划管理_、_环境监督管理_、监测网络管理和__。
10、用不同的_符号_、_线条_和_颜色_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和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称为环境质量图。
11、目前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_摄影_、_红外扫描_、相关光谱和_激光雷达_等。
12、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易分析技术有_溶液比色法_、_植物酯酶片法_、_人工标准色列_和试纸比色法。
三、问答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4、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5、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6、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7、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确定采样类型?8、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9、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重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1)概念: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分类:①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②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等;③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等。
(3)任务:2.环境监测(1)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2)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主要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4.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二章水体污染监测1.监测的对象: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前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后者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目的: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②对污水排放源排放的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管理提供依据;③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④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⑤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监测项目:(1)地表水监测项目:①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监测;②海水监测项目;(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①常规检验项目包括总硬度、pH等②非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硫化物等;(3)废(污)水监测项目:①第一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②第二类: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等。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
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
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A A 。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
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 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检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3 水体自净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4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5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6凯式氮指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7 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9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
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0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1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在污水流量不稳定时,在不同时间依据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污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
12 酸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3 碱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4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15 地下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16 共沉淀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17 污泥体积指数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18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DO19真色水的颜色可以分为真色和表色,水中悬浮物质去除后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空白试验3、瞬时水样4.细菌总数5、等效连续声级6、水体自净 7、固体废物8、指示生物9、噪声二、填空题1. 环境标准分为、、、、、。
2. 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是和。
3. 称声功率。
4. 大气主要由干结、、组成。
5. 水质生物监测中,所用的生物群落的指示生物有和。
6. 水中、、和的总和称为总氮。
7. CODcr测定时,终点颜色变化是由。
8. 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
9. 腐殖质的主要成分是和。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酚的显色剂是。
11. TSP是粒径—之间的颗粒物。
12.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时。
加入的重铬酸钾溶液比空白测定时多加了一些,则COD的结果会。
13. 水质生物监测中,所用的生物群落的指示生物有和。
14. 采集大气中的SO2时。
所用的吸收液有和。
15. 水的真色是,表色是。
16. 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
17.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和形式存在的氮。
18. COD Cr测定时,终点颜色变化是由变为。
19. 大气主要由干洁、、组成。
20、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四类;21、测定水体中无机物项目时,一般以作为容器,而测定有机物项目时,一般以_ _作为容器;22、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分别为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__ ;23、烟道气测定时,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主要根据烟道断面的_ ____、_____ __、 __ ___确定;21、测定水样中悬浮物时,所用烘干温度为____ ___ ;25 、偶然误差是由____ ____造成的;26、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和的情况下。
27、.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和可比性。
28、水中溶解氧低于_____ ____ 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
29.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 __ 、__ ___ 、___ ___ 、__ ___四种;30.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 __ ;31.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___ ___、____ ___ ;32.直接采样法适用于____ ____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33.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 __ 、___ __、___ __、___ ____ ;34.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35.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36.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___ ___ 、______、___ __、四种。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重点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因子————-热、声、功、电磁辐射、振动及其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和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状况,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4环境监测的目的:(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2主动检测,3自动监测。
6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7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8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9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检测。
10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1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2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13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14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较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监测项目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第二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是什么?A. 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范围B. 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政策D. 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益答案:D2.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什么?A. 全面性B. 可靠性C. 及时性D. 公正性答案:A3.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环境样品采集D. 数据记录和处理答案:A、B、C、D4.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监测的对象?A. 大气环境B. 水环境C. 土壤环境D. 人体健康答案:D5.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遥感监测”是指什么?A. 利用遥感卫星对环境进行监测B. 利用遥感设备对环境进行监测C.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环境信息D.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评估答案:C二、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各组成部分和因素进行观测、测量、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其基本目的包括确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范围,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政策,以及评估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益。
2.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公正性。
- 全面性:要对环境各组成部分和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
- 可靠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 及时性:监测数据要及时获得,以便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问题变化趋势。
- 公正性:监测过程和结果应公正、公正,杜绝人为干扰和误导,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3.请列举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
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 定性分析:通过对环境样品的观察和特征分析,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 定量分析: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和方法,对环境样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 环境样品采集:采集环境样品,如大气颗粒物、水样和土壤样品等,作为监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因子-----热、声、功、电磁辐射、振动及其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和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状况,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 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的目的:(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2主动检测,3自动监测。
6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7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8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9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称为优先检测10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12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
13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14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较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将监测项目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第二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16污染物形态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端面和削减断面。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17.18水样类型:(一)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二)混合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
前者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后者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三)综合水样: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水样19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冷藏和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
2:加入化学试剂保护法:(1)加入生物抑制剂(2)调节pH(3)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20水样的保存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组分的稳定性、浓度、水样的污染程度等2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水样所含组份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预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样品体系。
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预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
22预处理方法:(1)水样的消解(一)湿式消解法(1)硝酸消解法(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3)硝酸-硫酸消解法(4)硫酸-磷酸消解法(5)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6)硝酸-氢氟酸消解法(7)多元消解法(8)碱分解法(二)干灰法(三)微波消解法(2)当水样中的预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富集与分离的方法:过滤、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层析等。
23水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
24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25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造成的,其中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26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称为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
大气压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27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修正的碘量方法,氧电极法,荧光光谱法。
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使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荧光光谱法已用于废水处理中28人们对水和废水中关注的几种形态的氮是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和总氮。
前四者之间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测定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的状况。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分子选择电极法和滴定法。
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纳氏试剂)29水中的氨氮是指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氮,NH3)和离子态氮(NH4+)形式存在的氮30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化合物。
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大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香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汽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能被重铬酸钾氧化,并与硫酸银作用生成沉淀,可加入适量硫酸汞络合。
31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32 BOD是反映水体被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废水生化处理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33通常认为沸点在230℃以下的为挥发酚,而沸点在230℃以上的为不挥发酚34酚的主要测定方法有溴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35凡在标准状况下饱和蒸汽压大于0.13kpa的有机物(不包括金属有机物和有机酸类)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36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37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他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份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38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物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件也起一定的作用,一般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39粒径下雨10μm的颗粒物用PM10表示,粒径小于10μm,大于或等于2.5μm 的颗粒物以PM2.5~10表示,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以PM2.5表示40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42监测区域内的监测站总数确定后,可采用经验法,统计法、模拟法等进行监测站布设。
扇形布点法4同心圆布点法3网格布点法2功能区布点法1经验法确定监测站的位置:43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44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负9~10负6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出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45溶液吸收法是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常用方法。
46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47吸收液的选择原则: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块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最好能回收利用。
48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49分尘器有旋风式、向心式、撞击式等多种50总氧化剂是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表现有氧化性的物质。
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你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ρ(光化学氧化剂)=ρ(总氧化剂)—0.269*ρ(氮氧化物)51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蒸汽等含硫污染物,过一系列的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率称为硫酸盐化速率,其特定方法有二氧化铅-重量法、碱片-重量法、碱片-离子色谱法和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等52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指降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冈量唯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53烟道排气的体积、温度和压力是烟气的基本状态参数,也是计算烟气流速、颗粒物及有害物质浓度的依据。
54烟气的压力分为静压力(Ps)、动压(Pv)、和全压(Pt)。
55测量烟气压力的测压管:常用的测压管有标准皮托管和S形皮托管。
56原理:测定烟尘浓度必须采用等速采样法即采样速度(烟气进入采样嘴的流速)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57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装置:常见的滤筒采样管有超细玻璃纤维滤筒采样管和刚玉滤筒采样管58超细玻璃纤维滤筒适用于500℃以下的烟气。
刚玉滤筒由刚玉砂等烧结制成,适用于1000℃以下的烟气配制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通常为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59.60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61我国与2008年公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包括49个类别,133种行业来源和约498种常见的危害组分或废物名称62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可用下列四点来鉴别:1是否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2是否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3是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4在贮存、运输、处理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会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害63生活垃圾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异质混合体包括:废品类、厨房类、灰土类64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大致有焚烧(包括热解、气化)、(卫生)填埋和堆肥65渗滤液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初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入、雨水的渗入及垃圾本身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该污水称为垃圾渗滤液66渗滤液的特点:1成分的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2浓度的可变性;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3组成的特殊性;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滤液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滤液中不一定有,例如:油类、氰化物、铬和汞等,这些特点影响着监测项目67土壤的基本性质:1吸附性2酸碱性3氧化还原性68土壤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2梅花形布点法3棋盘式布点法4蛇形布点法5放射状布点法6网格布点法69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人耳可以感觉到,称为可听声音,简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