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适用) 教案 第一章 1.1.1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适用) 教案 第一章 1.1.1教学设计

课题 1.1.1初等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深刻理解函数的意义,特别是函数的两要素;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特征,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2)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特征,会求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性质与变化趋势; 4)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特征,会分析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函数知识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事物之间和现象的正确分析,准确判断,使学生体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实际应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和两要素,复合函数的分解式教学难点求函数的反函数。

教法学法以问题来引入课题的讲授法和以理解和巩固概念的练习法教学反思函数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引入,这里注重实际应用,特别在经济上的应用,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为以后章节学习以及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圆的周长、面积公式 二、情境引入问题1:设某公司每天最多能生产某产品200吨,固定成本为30000元,每生产该产品1吨成本增加1200元,那么该公司每天生产该产品的总成本C 与产量Q 有什么关系?这种变量C 和Q 的对应关系(C=1200Q+30000)便是函数关系。

三、合作探究问题2:给出圆半径R 与圆边长L 与圆面积S 之间的关系式?设x 和y 是两个变量,D 是一个非空实数集,如果对于数集D 中的每一个数x ,按照一定的对应法则f 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 与之对应,则称y 是x的函数,记作 )(x f y =,D x ∈ ,其中D 称为函数的定义域,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f 是函数的对应法则.如果对于确定的0x D ∈,通过对应法则f ,有唯一确定的实数0y 与之对应,则称0y 为)(x f y =在0x 处的函数值,记作000|()x x y y f x ===.函数值的集合{}D x x f y y M ∈==),(|称为函数的值域.2y x =与y x =是相同的函数;而函数()2lg f x x =与()2lg f x x=是不相同的二个函数(二者定义域不同). 问题3:函数的只能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吗?函数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问题4:由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如何求得?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如下条件: ①分式函数的分母不能为零;②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必须大于等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复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设置问题情境,引入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为给出变量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做准备。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个值L,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x→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夹逼定理等。

1.3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基本计算方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有理化法等。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无穷小是指绝对值趋近于0的量,无穷大是指绝对值趋近于无穷的量。

1.4 极限的应用函数的连续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称该函数在这一点连续。

导数的概念: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第二章:微积分基本定理2.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记作f'(x)。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微分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差值,记作df(x)。

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基本公式、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3 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积分的定义:积分表示函数图像与x轴之间区域的面积,记作∫f(x)dx。

积分的计算:基本积分公式、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等。

2.4 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定义: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分与积分之间的关系,即导数的不定积分是原函数,积分的反函数是原函数的导数。

第三章:微分方程3.1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分类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是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等式。

微分方程的分类: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

3.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变量替换法等。

3.3 微分方程的应用微分方程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例如描述物体运动、电路方程等。

第四章:级数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级数的定义:级数是由无穷多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相加的序列,记作∑an。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一、教学内容1.函数:常量与变量、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示法、表格法;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3.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分段表示的函数,并会建立函数关系;4.极限: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左右极限、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性质;5.连续:连续、间断、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熟练掌握求函数定义域和函数值的方法;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定义域、主要性质和图形;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复合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会建立函数关系;4.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描述性定义);会求左右极限;5.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能熟练进行极限运算;6.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7.理解函数连续概念;掌握由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求极限的方法;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2.极限的运算。

3.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4.函数连续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极限的概念;2.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函数连续概念。

第一节 函数一、集合 1、集合概念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

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1)},,,{321 a a a A = 2)}{P x x A 的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 A a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的概念讨论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极限的概念探讨极限的性质与运算1.3 无穷小与无穷大定义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比较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大小关系1.4 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的加减乘除法则极限的复合函数法则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入导数的概念探讨导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等)2.2 导数的计算法则基本导数公式和、差、积、商的导数法则2.3 微分的方法与应用微分的概念与方法微分在近似计算与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泰勒公式与微分中值定理3.1 泰勒公式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泰勒公式的概念探讨泰勒公式的性质与应用3.2 微分中值定理的概念与证明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导数与函数的极值关系等)第四章:积分与微分方程4.1 积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引入积分的概念探讨积分的方法(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分部积分等)4.2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引入微分方程的概念探讨微分方程的解法(常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等)第五章:线性代数基础5.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定义向量的概念探讨向量的运算(加减、数乘、点积、叉积等)5.2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定义矩阵的概念探讨矩阵的运算(加减、数乘、转置、逆矩阵等)5.3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探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法等)5.4 行列式的概念与性质定义行列式的概念探讨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方法第六章:概率论基础6.1 随机事件与概率定义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探讨概率的计算(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6.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探讨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6.3 期望与方差定义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探讨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及其性质第七章:线性代数进阶7.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探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及其应用7.2 二次型定义二次型的概念探讨二次型的标准型与判定定理7.3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引入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概念探讨线性变换的性质与计算第八章:常微分方程与应用8.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定义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探讨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8.2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探讨常微分方程在物理、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8.3 线性微分方程组引入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概念探讨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第九章:复变函数基础9.1 复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定义复数的概念探讨复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共轭等)9.2 复变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入复变函数的概念探讨复变函数的性质(解析性、奇偶性等)9.3 复变函数的积分与级数探讨复变函数的积分(柯西积分定理、柯西积分公式等)探讨复变函数的级数(泰勒级数、洛朗级数等)第十章: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初步10.1 实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定义实函数的概念探讨实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等)10.2 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引入泛函分析的概念探讨赋范线性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的基本概念10.3 赋范线性空间的基本定理探讨赋范线性空间中的基本定理(闭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等)重点解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重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8课时)第一节:映射与函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一、集合 1、集合概念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

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表示方法:用A ,B ,C ,D 表示集合;用a ,b ,c ,d 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1)},,,{321 a a a A = 2)}{P x x A 的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一个集合,若它只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常见的数集:N ,Z ,Q ,R ,N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的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记作B A = 若作B A ⊂且B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全集I :A i ⊂I (I=1,2,3,……..)。

空集φ:A ⊂φ。

2、集合的运算并集B A ⋃:}A x |{x B A B x ∈∈=⋃或 交集B A ⋂:}A x |{x B A B x ∈∈=⋂且 差集B A \:}|{\B x A x x B A ∉∈=且补集(余集)CA :I \A集合的并、交、余运算满足下列法则: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C 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对偶律: (c c c B A B A =⋃)cc c B A B A ⋃=⋂)(笛卡儿积: A ×B }|),{(B y A x y x ∈∈=且 3、区间和邻域1)有限区间:开区间),(b a ,闭区间[]b a ,,半开半闭区间]()[b a b a ,,。

《高等数学》课程教案

《高等数学》课程教案

《高等数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高等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极限与连续教学重点:极限的定义、性质,函数的连续性,无穷小比较,洛必达法则。

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微分方程。

3. 第三章:积分与面积教学重点:不定积分,定积分,积分计算方法,面积计算,弧长与曲线长度。

4. 第四章:级数教学重点:数项级数的概念,收敛性判断,功率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5.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教学重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线性微分方程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运用示例法,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技巧。

3. 组织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数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及相关辅助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习题库:提供丰富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高等数学学习资料和在线答疑。

5. 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补充讲解和拓展知识点的辅导资料。

六、第六章: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重点: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偏导数,全微分,高阶偏导数,方向导数,雅可比矩阵与行列式。

七、第七章:重积分教学重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线积分,面积分,体积积分,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对称性原理。

八、第八章:常微分方程的应用教学重点:常微分方程在物理、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求解方法,数值解法,稳定性分析。

大学高数第一章教案

大学高数第一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函数、极限与连续的基本概念;(2)熟悉一元函数微分学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一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素养。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函数、极限与连续(1)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2)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连续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一元函数微分学(1)导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2)求导法则的应用;(3)微分的应用。

3. 一元函数积分学(1)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2)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3)积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极限与连续的相关知识;(2)介绍本章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授新课(1)函数、极限与连续- 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介绍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求法;- 讲解连续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连续函数的特点。

(2)一元函数微分学- 讲解导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法则,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求导方法;- 介绍求导法则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求导法则;- 讲解微分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一元函数积分学- 讲解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定积分的计算;- 介绍不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求出不定积分;- 讲解积分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指导学生解题,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章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重点知识;(2)强调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等数学》(1-3章)教学教案(全)

《高等数学》(1-3章)教学教案(全)

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1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授课序号01(是一个给定的非空数集.若对任意的授课序号02的左邻域有定义,如果自变量为当0x x →时函数授课序号032n n ++)(1,2,n x =授课序号04授课序号05授课序号06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2章导数与微分授课序号01授课序号02授课序号03授课序号04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3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授课序号01授课序号02授课序号03!n +!n +()()!n x n +!n +!n +[cos (x θ+=21)2!!x n α-++)(1(1)!n n αθ-++()nx R x +授课序号04(1)在生产实践和工程技术中,经常会遇到求在一定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成本最低”、“利润最高”、“原材料最省”等问题.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可以归结为建立一个目标函数,求这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2)对于实际问题,往往根据问题的性质就可以断定函数()f x 在定义区间内部存在着最大值或最小值.理论上可以证明这样一个结论:在实际问题中,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开区间,且在此开区间内只有一个驻点0x ,而最值又存在,则可以直接确定该驻点0x 就是最值点,0()f x 即为相应的最值. 四.例题讲解例1.讨论函数32()29123f x x x x =-+-的单调增减区间. 例2.判断函数3()=f x x 的单调性.例3.设3,0,()arctan ,0.x x f x x x x ⎧-<=⎨≥⎩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例4.证明:当0x >时,e 1x x >+. 例5.求函数32()(1)f x x x =-的极值.例6.求函数22()ln f x x x =-的极值.例7.求函数233()2f x x x =+在区间1[8]8-,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8.水槽设计问题有一块宽为2a 的长方形铁皮如图3.8所示,将宽所在的两个边缘向上折起,做成一个开口水槽,其横截面为矩形,问横截面的高取何值时水槽的流量最大(流量与横截面积成正比). 图3.8例9.用料最省问题要做一圆柱形无盖铁桶,要求铁桶的容积V 是一定值,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制造铁桶的用料最省? 例10.面积最大问题将一长为2L 的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问如何折才能使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授课序号05授课序号06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3章第6节弧微分与曲率课的类型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曲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曲率的计算参考教材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上册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常见函数及其性质、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图形与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各种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函数的运算法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自变量、函数值、定域和值域的概念。

2.掌握函数的画图方法,了解各种常见函数的图像特点。

3.掌握函数的运算法则,包括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及其性质。

4.了解初等函数的性质,包括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教学重点:1.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函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的判断。

2.函数的图像的基本特点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0分钟)1.引入函数的概念,从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解释函数的自变量、函数值、定域和值域等概念。

2.补充函数的符号表示及常用函数的例子。

二、常见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0分钟)1.多项式函数:直线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图像与性质。

2.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指数函数与负指数函数的比较。

3.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4.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函数的运算法则(40分钟)1.函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2.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和判断,反函数的定义和判断,举例说明。

四、初等函数的图形与性质(30分钟)1.函数的绘图:使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工具,绘制常见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形特点。

2.性质的分析:利用函数的性质,分析函数图像在定域上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五、例题解析与练习(40分钟)1.结合所学的函数的性质,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解析,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2.练习题:布置一些相关的函数练习题,巩固函数的知识。

六、小结与作业(10分钟)1.对本章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强调需要注意的要点。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一、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使一个集合(称为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称为值域)中的唯一元素。

性质: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一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一值L,即lim(x →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夹逼定理、单调有界定理等。

1.3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0时,函数f(x)趋近于0。

无穷大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一正无穷大值时,函数f(x)趋近于正无穷大或负无穷大。

1.4 极限运算法则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lim(x→a)(f(x)+g(x))=lim(x→a)f(x)+lim(x→a)g(x),lim(x →a)(f(x)g(x))=lim(x→a)f(x)lim(x→a)g(x),lim(x→a)(f(x)/g(x))=lim(x→a)f(x)lim(x→a)(1/g(x))。

极限的复合运算法则:lim(x→a)(f(g(x)))=lim(x→a)g(x)lim(x→a)f(g(x))。

1.5 极限存在的条件介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L1,f(b)=L2,对于任何介于L1和L2之间的实数L,都存在c∈(a,b),使得f(c)=L。

单调有界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且有界,lim(x→a)f(x)和lim(x →b)f(x)都存在且相等。

二、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a处的导数定义为lim(h→0)(f(a+h)-f(a))/h。

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等于该点处的切线斜率。

2.2 导数的计算法则基本导数公式:常数c的导数为0,x的导数为1,常数倍函数的导数等于常数乘以原函数的导数,幂函数的导数等。

和差、积、商的导数法则:和差函数的导数等于各函数导数的和差,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原函数的导数乘以另一函数,除函数的导数等于除函数的导数乘以被除函数减去除函数,再除以被除函数的平方。

高等数学教案ch_1_函数与极限

高等数学教案ch_1_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Î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A={a, a2, × × ×, a n},1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子集: 若xÎA, 则必有xÎB, 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为AÌB(读作A包含于B)或BÉ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 AÌB且BÌA, 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B.若AÌB且A¹B, 则称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 例如, 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Æ.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AÈB={x|xÎA或xÎB}.AÇB={x|xÎA且xÎB}.A\B={x|xÎA且xÏ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ÈB=BÈA, AÇB=BÇA;(2)结合律 (AÈB)ÈC=AÈ(BÈC), (AÇB)ÇC=AÇ(BÇC);(3)分配律 (AÈB)ÇC=(AÇC)È(BÇC), (AÇB)ÈC=(AÈC)Ç(BÈC);(4)对偶律 (AÈB)C=A CÇB C, (AÇB)C=A CÈB C.(AÈB)C=A CÇB C的证明:xÎ(AÈB)CÛxÏAÈBÛxÏA且xÏBÛxÎA C且xÎB CÛxÎA CÇB C, 所以(AÈB)C=A CÇB 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A´B={(x, y)|xÎA且yÎB}.例如, R´R={(x, y)| xÎR且yÎ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几个数集:3. 实数与数轴(1)实数系表(2)实数与数轴关系(3)实数的性质:⎧⎪⎪⎨⎪⎪⎩封闭性有序性稠密性连续性练习:解下列绝对值不等式:①53x-<,②12x+≥4.区间(1)区间的定义:区间是实数集的子集(2)区间的分类:有限区间、无限区间①有限区间:长度有限的区间设a与b均为实数,且a b<,则数集{xa x b≤≤}为以a、b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作[a,b]数集{xa x b<<}为以a、b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作(a,b)数集{xa x b≤<}为以a、b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b)数集{xa x b <≤}为以a 、b 为端点的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 ,b ] 区间长度:b a - ② 无限区间数集{xa x ≤<+∞}记作[a ,+∞), 数集{xa x <<+∞}记作(a ,+∞) 数集{x x a -∞<≤}记作(-∞,a ], 数集{x x a -∞<<}记作(-∞,a ) 实数集R 记作(-∞,+∞) (3)邻域① 邻域:设a 与δ均为实数,且0δ>,则开区间(a δ-,a δ+)为点a 的δ邻域 记作(,)U a δ,其中点a 为邻域的中心,δ为邻域的半径。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篇一: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a={a1, a2, ? ? ?, an},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几个数集: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n={0, 1, 2, ? ? ?, n, ? ? ?}. n+={1, 2, ? ? ?, n, ? ?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z={? ? ?, -n, ? ? ?, -2, -1, 0, 1, 2, ? ? ?, n, ? ? ?}.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p q={|p∈z,q∈n+且p与q互质} q子集: 若x∈a, 则必有x∈b, 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 a?b且b?a, 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b.若a?b且a≠b, 则称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 例如, 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b, 即a?b={x|x∈a或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即a?b={x|x∈a且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a\b={x|x∈a且x?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b=b?a, a?b=b?a;(2)结合律 (a?b)?c=a?(b?c), (a?b)?c=a?(b?c);(3)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4)对偶律 (a?b)c=ac ?bc, (a?b)c=ac ?bc.(a?b)c=ac ?bc的证明:x∈(a?b)c?x?a?b?x?a且x?b?x∈a c且x∈bc ?x∈ac ?bc, 所以(a?b)c=ac ?b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 a?b={(x, y)|x∈a且y∈b}.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3. 区间和邻域有限区间:设ab, 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a, b)={x|axb}.类似地有[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a, b) = {x | a≤xb }、(a, b] = {x | ax≤b }称为半开区间.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无限区间:[a, +∞) = {x | a≤x }, (-∞, b] = {x | x b } , (-∞, +∞)={x | | x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二、映射1. 映射的概念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x 到y的映射, 记作f : x→y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x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r f=f(x)={f(x)|x∈x}.需要注意的问题:(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即定义域d f=x; 集合y, 即值域的范围: r f ?y; 对应法则f, 使对每个x∈x, 有唯一确定的y=f(x)与之对应.(2)对每个x∈x, 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r f, 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 即r f ?y, 不一定r f=y .例1设f : r→r, 对每个x∈r, f(x)=x2.显然, 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r, 值域r f ={y|y≥0}, 它是r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除y=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4的原像就有x=2和x=-2两个.例2设x={(x, y)|x2+y2=1}, y={(x, 0)||x|≤1}, f : x →y, 对每个(x, y)∈x, 有唯一确定的(x, 0)∈y与之对应.显然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x, 值域r f =y.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轴的区间[-1, 1]上.(3) f :[-, ]→[-1, 1], 对每个x∈[-, ], f(x)=sin x . 2222f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 ], 值域r f =[-1, 1]. 22满射、单射和双射:设f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 若r f =y, 即y中任一元素y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为x到y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 它们的像f(x 1)≠f(x 2), 则称f为x到y的单射; 若映射f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为一一映射(或双射).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设f是x到y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r f , 有唯一的x∈x, 适合f(x)=y,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的新映射g, 即g : r f →x,对每个y∈r f , 规定g(y)=x, 这x满足f(x)=y. 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df-1=r f , 值域rf-1=x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设有两个映射g : x→y 1,f : y 2→z,其中y 1?y 2. 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x映射成f[g(x)]∈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 到z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即f o g: x →z,(f o g)(x)=f[g(x)], x∈x .应注意的问题: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 r g?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和f 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 即使f o g 与g o f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与g o f也未必相同.例4 设有映射g : r→[-1, 1], 对每个x∈r, g(x)=sin x,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1, 1], f(u)=-u2.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 o g: r→[0, 1], 对每个x∈r, 有(f g)(x)=f[g(x)]=f(sinx)=-sin2x=|cosx|.三、函数1. 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r, 则称映射f : d →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y=f(x), x∈d,其中x称为自变量, y称为因变量, d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d.应注意的问题: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习惯上常用记号“f(x), x∈d”或“y=f(x), x∈d”来表示定义在d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函数符号: 函数y=f(x)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x), y=f(x).函数的两要素: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求定义域举例:1 求函数y=-x2-4的定义域. x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0, 且x2 - 4≥0.解不等式得| 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x | | x |≥2}, 或d=(-∞, 2]?[2,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篇二: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2章导数与微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目的: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教案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教案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教案教案: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基本定义和性质,能够用函数的图像描绘函数的性质。

2.掌握函数的四种表示方式:显式表达式、参数方程、隐式方程和级数展开。

3.了解函数的运算和复合函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二、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函数的四种表示方式的转换和应用。

3.复合函数的运算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函数?函数有哪些性质?函数在哪些实际问题中有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2.函数的基本概念:a.对于给定的自变量,能够确定唯一的值。

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c.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d.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函数的四种表示方式:a.显式表达式:y=f(x)。

b.参数方程:x=φ(t),y=ψ(t)。

c.隐式方程:F(x,y)=0。

d.级数展开:f(x)=a0+a1x+a2x^2+...4.函数的运算:a.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b.复合函数:g(f(x))。

5.复合函数的性质:a.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b.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c.复合函数的周期性。

d.复合函数的有界性。

6.函数的极限:a.极限的定义和性质。

b.极限的计算方法:代入法、夹逼法、夹分法等。

c.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

d.极限存在和不存在的判别方法。

7.函数的连续:a.连续的定义和性质。

b.连续函数的四个基本定理。

c.连续函数图像的特点。

8.综合练习:a.解答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函数、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函数、极限和连续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高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2.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3.掌握函数的基本运算和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变换。

4.学会利用导数进行函数的研究与运算。

5.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6.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及其图象1.1函数的概念1.2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1.3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1.4反函数第二章三角函数2.1弧度制2.2任意角与弧度制的关系2.3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2.4一些常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2.5反三角函数及其应用第三章一元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3.1一元二次函数及其性质3.2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解法3.3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四章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4.1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4.2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4.3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4.4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五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5.1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5.2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5.3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5.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高等函数6.1幂函数与比值函数6.2高次多项式函数与有理函数6.3函数的复合6.4函数的反函数6.5复函数及其性质第七章几何应用与优化问题7.1平面解析几何7.2空间解析几何7.3曲线的切线与法线7.4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问题讨论和解决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和创造力。

3.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方式:1.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习题解答,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和提问活跃程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水平。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篇一: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a={a1, a2, ? ? ?, an},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几个数集: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n={0, 1, 2, ? ? ?, n, ? ? ?}. n+={1, 2, ? ? ?, n, ? ?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z={? ? ?, -n, ? ? ?, -2, -1, 0, 1, 2, ? ? ?, n, ? ? ?}.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p q={|p∈z,q∈n+且p与q互质} q子集: 若x∈a, 则必有x∈b, 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 a?b且b?a, 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b.若a?b且a≠b, 则称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 例如, 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b, 即a?b={x|x∈a或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即a?b={x|x∈a且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a\b={x|x∈a且x?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b=b?a, a?b=b?a;(2)结合律 (a?b)?c=a?(b?c), (a?b)?c=a?(b?c);(3)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4)对偶律 (a?b)c=ac ?bc, (a?b)c=ac ?bc.(a?b)c=ac ?bc的证明:x∈(a?b)c?x?a?b?x?a且x?b?x∈a c且x∈bc ?x∈ac ?bc, 所以(a?b)c=ac ?b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 a?b={(x, y)|x∈a且y∈b}.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3. 区间和邻域有限区间:设ab, 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a, b)={x|axb}.类似地有[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a, b) = {x | a≤xb }、(a, b] = {x | ax≤b }称为半开区间.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无限区间:[a, +∞) = {x | a≤x }, (-∞, b] = {x | x b } , (-∞, +∞)={x | | x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二、映射1. 映射的概念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x 到y的映射, 记作f : x→y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x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r f=f(x)={f(x)|x∈x}.需要注意的问题:(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即定义域d f=x; 集合y, 即值域的范围: r f ?y; 对应法则f, 使对每个x∈x, 有唯一确定的y=f(x)与之对应.(2)对每个x∈x, 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r f, 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 即r f ?y, 不一定r f=y .例1设f : r→r, 对每个x∈r, f(x)=x2.显然, 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r, 值域r f ={y|y≥0}, 它是r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除y=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4的原像就有x=2和x=-2两个.例2设x={(x, y)|x2+y2=1}, y={(x, 0)||x|≤1}, f : x →y, 对每个(x, y)∈x, 有唯一确定的(x, 0)∈y与之对应.显然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x, 值域r f =y.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轴的区间[-1, 1]上.(3) f :[-, ]→[-1, 1], 对每个x∈[-, ], f(x)=sin x . 2222f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 ], 值域r f =[-1, 1]. 22满射、单射和双射:设f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 若r f =y, 即y中任一元素y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为x到y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 它们的像f(x 1)≠f(x 2), 则称f为x到y的单射; 若映射f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为一一映射(或双射).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设f是x到y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r f , 有唯一的x∈x, 适合f(x)=y,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的新映射g, 即g : r f →x,对每个y∈r f , 规定g(y)=x, 这x满足f(x)=y. 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df-1=r f , 值域rf-1=x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设有两个映射g : x→y 1,f : y 2→z,其中y 1?y 2. 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x映射成f[g(x)]∈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 到z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即f o g: x →z,(f o g)(x)=f[g(x)], x∈x .应注意的问题: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 r g?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和f 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 即使f o g 与g o f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与g o f也未必相同.例4 设有映射g : r→[-1, 1], 对每个x∈r, g(x)=sin x,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1, 1], f(u)=-u2.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 o g: r→[0, 1], 对每个x∈r, 有(f g)(x)=f[g(x)]=f(sinx)=-sin2x=|cosx|.三、函数1. 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r, 则称映射f : d →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y=f(x), x∈d,其中x称为自变量, y称为因变量, d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d.应注意的问题: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习惯上常用记号“f(x), x∈d”或“y=f(x), x∈d”来表示定义在d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函数符号: 函数y=f(x)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x), y=f(x).函数的两要素: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求定义域举例:1 求函数y=-x2-4的定义域. x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0, 且x2 - 4≥0.解不等式得| 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x | | x |≥2}, 或d=(-∞, 2]?[2,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篇二: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2章导数与微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目的: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word完整版)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word完整版)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目的与要求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根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那么运算法那么。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那么,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拟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所需学时: 18 学时〔包括: 6 学时讲授与 2 学时习题〕第一节:集合与函数一般地我把研究象称元素,把一些元素成的体叫集合〔称集〕。

集合具有确定性〔定集合的元素必是确定的〕和互异性〔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比方“身材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 A 、B 、 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 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 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 a 属于 A ,作:a∈A ,否就 a 不属于 A ,作: a A 。

⑴、全体非整数成的集合叫做非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作N⑵、所有正整数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

作N +或 N+。

⑶、全体整数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

作Z 。

⑷、全体有理数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

作Q。

⑸、全体数成的集合叫做数集。

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⑴、列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的根本关系⑴、子集:一般地,于两个集合 A 、B ,如果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就 A 、 B 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集合 B 的子集,作 A B 〔或 B A〕。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一)经济管理类公共课课程代码:00020 课程简析◆课程地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科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性质及后续课程:自考,为概率统计、经济学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学习本课程的方法:课程教授,习题练习◆本学期课程主要讲授内容重点章节:3、4、5、6难点章节:3、4、5◆学分、学时数、实验数和考核办法第一章函数本章知识◆一元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形◆函数的表示法(包括分段函数)◆函数的几个基本图形◆反函数及其图形◆复合函数◆初等函数本章重点: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本章难点:函数的复合1.1预备知识1.1.1初等代数中的几个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未知数x满足ax2+bx+c=0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b2-4ac判别式与实根的关系∆>0 两个实根∆=0 一个实根∆<0 一个共轭复根2.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唯一解无解无穷多解的情况3.代数不等式不等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记号叫做不等号,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用的不等号有:> < ≥≤≠基本性质:如果-0a b >,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

如果-<0a b ,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

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反之,如果a b <,那么b a >(自反性);性质2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传递性)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4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性质5 如果0a b >>,那么22a b >.性质6 如果0a b >>;,那么a b >。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4课时)Ⅰ 授课题目(章节)1.1 映射与函数Ⅱ 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集合、区间、邻域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及构造法2. 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定义有两个要素;依赖关系、定义域;掌握函数表达式的运用3. 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判定诸性质的思路4. 掌握将复合函数由外及里分解为简单函数的方法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集合、邻域的概念难点:函数的性质Ⅳ 讲授内容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注:本课程中所有说的集合必须具有明确的界定,即对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按标准判断其是否属于所说的“总体”介绍子集、真子集、空集、集合的相等,等概念2.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以下几种:并、交、差、直积介绍全集(基本集)与余集(补集)的概念3.区间和邻域设δ>0,点0X 的δ领域是指满足δ 0X X -的一切实数X 的集合。

0X 称为改邻域的中心,δ成为该邻域的半径二.映射1. 定义:设X ,Y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 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则称f 为从X 到Y 的映射,记作Y X f →:、其中y 称为元素x (在映射f 下)的像,并记作)(即x f y x f =),(,而元素x 称为元素y (在映射f 下)的一个原像注:映射是指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构成一个映射,关键是抓住两个要点:第一,对于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按照规则能否在另一个集合中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元素;第二,对于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第二个集合与之对应的元素是不是唯一的2. 逆映射定义:设f X 到Y 的单射,则由定义,对每个f R y ∈,有唯一的y x f X x =∈)(适合,。

于是,我们可定义一个从f R 到X 的新映射g ,即X R g f →:,对每个f R y ∈,规定y x f x x y g ==)(满足,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
Ⅰ 授课题目:
§1.9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10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Ⅱ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初等函数连续性的结论;会利用初等函数连续性求函数的极限。

2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利用初等函数求函数的极限及介质定理 难点:介值定理的应用 Ⅳ 讲授内容:
§1.9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一、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
定理1 若)(x f 和)(X g 在点0X 连续,则它们的和(差)g f ±,积f g ⋅及商
g
f (当
连续时)都在点
0)(00x g x ≠
二、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
定理2 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x I 上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且连续,那么它的反函数)(1
y f
x -=也在对应的区间{}x x I x x f y y I ∈==),(|上单调增加(或单调减
少)且连续。

定理3 设函数⎣⎦)(x g f y =由函数)(u f y =与函数)(x g u =复合而成,
,
00
)(g f d
x U ⋅⊂
若0)(lim 0
u x g x x =→,而函数)(u f y =在0u u =连续,则[])()(lim )(lim 00
u f u f x g f u u x x ==→→ 例3 求9
3lim 2
3
--→x x x
解 9
32
--=
x x y 可看作由u y =
与9
32
--=
x x u 复合而成,因为6
19
3lim
2
3
=
--→x x x ,
而函数u y =在点6
1=u 连续,所以
9
3lim
2
3
--→x x x =9
3lim
2
3
--→x x x =
6
661=
定理4 设函数⎣⎦)(x g f y =由函数)(u f y =与函数)(x g u =复合而成,
,
00
)(g f d
x U ⋅⊂若函数)(x g u =在0x x =连续,且00)(u x g =,而函数)(u f y =在
0u u =连续,则复合函数⎣⎦)(x g f y =在0x x =也连续。

三、初等函数的联系性:
结论1 基本初等函数在它们的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 结论2 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的
例2 求x
x
x 1
1lim 2
-+→
解 02
0)
11()
11)(11(lim
1
1lim
2
2
2
2
==
++++-+=-+→→x x x
x
x
x
x x
例3 求x
x a
x )1(log
lim 0
+→
解 a
e x x
x a
x a
x a
x ln 1log )1(log
lim )1(log
lim
1
=
=+=+→→
§1.10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有界性与最大最小值定理
定理1: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在该区间上有解且一定能取得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 定理2(零点定理):设函数)(x f 在闭区间[]b a f , 上连续,且)(a f 与)(b f 异号(即0)()(<b f a f ),那么在开区间),(b a 内至少有一点δ使0)(=δf 定理3(介值定理):设函数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且这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
注:以上两个定理有两个共同性质,第一,所论区间为闭区间;第二,所论函数在此闭区间上连续,二者缺一不可。

例:验证方程之必有一根。


在2
1045x x =A
a f =)(及B
b f =)(,那么,对于A 与B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 ,在开区间),(b a 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b a
c f <<=ξξ
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满足最大(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定理,这些性质常可用于证明某些等式和不等式;判定某些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和根的范围等。

Ⅴ 小结与提问
小结: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各自定义与内连续。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很重要,要弄清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以积极和解释. 提问:
1. 如何判定)(x f 在0x 处的连续性?
2. 如何判断函数的间断点? Ⅵ 课外作业:P 73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