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绪论_第一章
大气科学概论-绪论
绪 论
大气科学的重要性 大气科学研究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 着重大作用 防灾减灾 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
1990-2006年及2007年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变化 1990-2006年及2007年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变化 年及2007年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
6 历年值 5 比例(%) 4 3 2 1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1990-2006年平均
“桑美”共造成浙 桑美” 桑美 福建、 江、福建、江西 和湖北4 和湖北4省665.6 万人受灾 受灾, 万人受灾,因灾 死亡483人,直接 死亡483人 483 经济损失196.6 196.6亿 经济损失196.6亿 浙江、 元。浙江、福建 受灾严重。 受灾严重。
超强台风桑美(SAOMAI)2006年 超强台风桑美(SAOMAI)2006年8月10日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 10日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 日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 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 17级 60米 ),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 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60米/秒),为建国以来登陆我国大 陆最强的一个台风, 2005年登陆美国时的 卡特里娜”飓风还强, 年登陆美国时的“ 陆最强的一个台风,比2005年登陆美国时的“卡特里娜”飓风还强, 也是近10年来因大风造成伤亡最惨重的一个台风。 10年来因大风造成伤亡最惨重的一个台风 也是近10年来因大风造成伤亡最惨重的一个台风。
大气科学概论第一章1-4
度哪个最大?
§4 空气状态方程
V1 P0、 P1、T1 T0 V0 F
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
PV
m M
R *T nR*T
大气科学概论
§4 空气状态方程
一、干空气状态方程 P=ρ RdT
二、水汽状态方程
e= ρ wRwT 三、湿空气状态方程与虚温
大气科学概论
§4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的目的和意义:引入虚温的目的是将 大气中所含水汽对比气体常数的影响包含到温
§3.1 大气与生存环境
2、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城市空气污染
温室效应示意图
大气科学概论
CO2, CH4, N2O, H2O…
地表吸收
增温效应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5℃ 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
大气科学概论
360
340
CO2 浓 320 度 (ppmv)
大气科学概论
§3.2 天气与气候
问题:以下何为天气,何为气候?
今天白天到夜间,成都地区睛,气温为25—30℃, 预计明天白天睛间多云,气温为22—25℃; 气候变暖; 厄尔尼诺、拉尼娜。
大气科学概论
第一章 大气概述
§4 空气状态方程
大气科学概论
习题:
1、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湿空气状态方程。 2、说明虚温的目的和意义。 3、在同样的温压条件下,湿空气密度与干空气密
§3.2 天气与气候
b.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 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 的总和。不仅包括该地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 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大气科学概论
§3.2 天气与气候
大气科学概论 (1)
名词解释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露点温度:湿空气气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比称为相对湿度。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虚温:在气压相等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干空气具有的湿度。
气团变性:气团只是在某时间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当气团移动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特性。
填空1、相对湿度说明了同一气温条件下,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程度,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不饱和,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饱和。
2、干洁大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和气溶胶的整个混合大气。
3、大气的铅直结构有地面向天空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五层。
4、表征水汽的气象要素有很多,如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等。
(相对湿度、露点)5、水的三相是指气态、液态_各固态。
6、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则越大,在相同温度下,溶液面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越小。
7、降水可以有雨、雹、雪和霰四种形态。
8、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9、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三种气体。
10、相对湿度是指_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11、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夏季盛行东风,冬季盛行西风。
12、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4、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扩散、湍流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5、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16、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可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17、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它对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大气科学导论前言
2019/5/11
2
总学时、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2019/5/11
3
教学内容与要求(包括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3学时 大气科学的重要性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019/5/11
4
第二章 大气的结构与状态
5学时
大气的垂直结构、状态参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2019/5/11
5
MICAPS介绍
天气预报业务流程
2019/5/11
10
教学、考核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20% 闭卷考试80%
2019/5/11
11
教材
《大气科学概论》
气象出版社,黄荣辉 编著,2005年10月出版
2019/5/11
12
参考书
1. 大气物理学,盛裴轩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朱乾根,气象出版社 3. 新编动力气象学,李国平,气象出版社 4. 中尺度天气学原理和预报,陆汉诚,气象出版社 5. 现代气候学原理,潘守文,气象出版社
2019/5/11
7
第六章 天气系统与大气环流
8学时
中高纬和热带大尺度天气系统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季风和梅雨
2019/5/11
8
第七章 气候变化
3学时
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
全球和我国近百年气候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2019/5/11
9
第九章 天气预报及业务流程
3学时
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大气科学概论PPT课件
16.09.2020
18
三 大气科学的学科分支
❖ 大气探测、 ❖ 气候学、 ❖ 天气学、 ❖ 动力气象学、 ❖ 大气物理学、 ❖ 大气化学、 ❖ 人工影响天气、 ❖ 应用气象学等。
大气科学概论
16.09.2020
1
❖ 绪论 ❖第一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第二章 大气的分层和结构 ❖第三章 大气静力学 ❖第四章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 ❖第五章 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第六章 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七章 大气边界层 ❖第八章 空气污染气象
16.09.2020
2
绪论
❖一 现代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二 大气科学的研究特点 ❖三 大气科学的学科分支 ❖四 大气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 大气科学发展概略
7
1934
16.09.2020
8
16.09.2020
1930
9
16.09.2020
1936
10
16.09.2020
1955
11
1993
16.09.2020
12
16.09.2020
13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
1)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 气圈。
2)由于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大气圈与水圈、冰雪圈、 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重要 性,要了解大气变化过程就不能不深入到其他圈 层变化过程的研究。因此,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越来越广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越来 越深入。
16.09.2020
16
第1章(绪论) 大气科学简史
5.新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
大气遥感、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云和降水物理学及其应用 科学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数值预报;极地气象学、热带气象学 和高原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和医疗气象学 等等。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 /www/res/index/index.shtml 中国气象局-气象视频(可关注风云进行时、沃野天机、凤凰气象站等节目) /2011qxfw/2011qqxsp/
一、现代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2、气象科学经历的漫长的发展历史
1820年,出现第一张天气图; 20世纪:20年代地面气象观测网建立; 30-40年代高空气象观测网发展; 60年代计算机、卫星、雷达使气象科学内涵丰富, 外延拓展; 90年代,气象科学的概念已被大气科学所取代。
一、现代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十雾九晴(辐射雾);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20),十场秋雨要穿棉(10);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云南怪事:(第七怪)四季服饰同穿戴(气候多变);(第十七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一座山两面可能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盆) “蹭凉”族==哪凉快哪待去(商场、银行、地铁、沙滩、公园)
一、现代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1、传统的气象科学
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meteorology 源于希腊文: meteoros(上空的) logos (推理)
干旱
雷暴
台风
降雪
暴雨
一、现代大气科学的研究内容
2、气象科学经历的漫长的发展历史
从感性知识到农谚:
例如:热极生风,闷极生雨;
尼斯(V.Bjerknes)等提出锋面、气旋和
气团学说,为天气分析和预报1-2天以后
大气科学概论-分章节重点概括复习题总结(全)
绪论1.*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着整个地球的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和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
3.*大气科学的内容可概括成四个方面:①地球大气的一般特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等);②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③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④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和改造自然(如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预测和控制)。
4.大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大气科学不能仅限于大气圈;②大自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③国际合作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
学科分支:主要为气象学和气候学。
5.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组成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化学组成及演变、大气微量气体及其循环、大气气溶胶、大气放射性物质和降水化学等。
第一章大气概述一、问答题: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答:天气描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与一个特定地点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
气候是指在影响天气的各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长期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天气综合,不仅包括某些多年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状况。
也就是说,气候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平均得出的,它与天气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答: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归因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量的不断加大。
后果是低层大气的温度会由此而升高,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3.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答:水汽是云和降水的源泉。
水汽是唯一能在常态中以三种相态存在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的水汽会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雨滴或冰晶,进而产生云和降水。
尘埃可以作为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冻结的核心,是形成云、雾和降水的重要条件;它们能吸收和散射太阳、大气和地面的辐射,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变坏。
第1章 大气科学概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概论)
卡 西 尼 " 首 次 近 访 土 卫 六
研究手段和方法
观测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 分析和诊断是大气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对于大气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
生病了 看医生 诊 断
有过程 做预报 诊 断
体温 血压 心率 打针 吃药 死了
体液 生化 病理 做手 术 癌症
透视 B超 CT
天气 经验 特征 常规经 验预报
沙尘天气过程(上) 平流层大气物理(下)
温度、海平面和北半球 积雪变化(右)
▲大气科学的学科分支
大气探测、 气候学、 天气学、 动力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人工影响天气、
天气动力学和气 候动力学
卫星气象学
雷达气象学
应用气象学等。
(一)大气探测:
是一门研究探测地球大气 中各种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的学科。按探测范围和探 测手段划分,大气探测有 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 观测、大气遥感、气象雷 达、气象卫星等次一层分 支。探测手段的飞跃往往 带来以往难以预计的重大 发现,在大气科学的发展进 程中,大气探测起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云中冰/水的 CloudSat 质量 MLS AMSR 云微物理特性 MODIS CloudSat PARASL 降 水 CloudSat AMSR
极 地
温室气 体
太阳辐 射
赤 道
冰原
涌 升
侵 蚀 风 化
降 水
蒸 发
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各分量间的相互作用
一.研究对象1──大气圈
2.地球大气的组分 地球大气的组分以氮、氧、氩为主, 它们占大气总体积的 99.96%。其 他气体含量甚微,有二氧化碳、氪、 氖、氦、甲烷、氢、一氧化碳、氙、 臭氧、氡、水汽等。大气中还悬浮 着水滴、冰晶、尘埃、孢子、花粉 等液态、固态微粒。
大气科学概论第一章5-6
大气科学概论
§5.3 空气湿度(2)
4,混合比r 混合比r: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单 位为g/g,g/kg.
mw r= md
e r =0.622 P - e
e r =622 P - e
大气科学概论
§5.3 空气湿度(3)
5,比湿q 比湿q: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总质量之比,单 位为g/g,g/kg.
大气科学概论
§5 主要气象要素
§5.1 气温 §5.2 气压 §5.3 空气湿度 §5.4 风 §5.5 云 §5.6 降水 §5.7 水平能见度
大气科学概论
§5.1 气温(1)
概念: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温标: 单位 ℃ K ℉ 符号 t T F 冰点 0 273.16 32 沸点 100 373.16 212
mw q= mw + md
mw mw md r e e 0 q =m + m = m =1 + r =0.622 P - 0.378e ≈ .622 P w w d 1+ m d
大气科学概论
§5.3 空气湿度(3)
6,饱和差:某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 差.
d=E-e
大气科学概论
§5.3 空气湿度(4)
4 温度结构(2)
外 层
热 层
大气科学概论
5 气压的垂直结构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速率随高度的增加而 变小,愈到高空,气压降低的速度愈慢. 大气模型: (1)均质大气 密度不变 (2)等温大气 气温不变 (3)多元大气 气温随高度呈线性变化 (4)标准大气 干洁,均匀,理想气体 Z<11km,γ=0.65℃/100m 11—20km,γ=0 20—32km,γ=-0.1℃/1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气科学研究内容
3. 动力气象学(大气动力学):控制大气运 动的基本动力、热力方程组,大气中动力、 热力过程的基本问题,大气中各种空间尺 度运动的物理机制。
4. 气候学:全球和区域气候季节内、季节、 年际、年代际和更长时间变化规律和成因, 全球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机理 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每年春天,位于南极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消失
大气的垂直结构
大气上界: • 物理现象上界为1200km( 极光出现高度); • 大气密度上界为2000~3000km ( 接近于星际气 体密度1个/cm3的高度)。
分层标准:按大气的属性进行分层 (1)按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2)按大气成分组成情况(或称按空气平均分子 量随高度变化)分均匀层、非均匀层。 (3)按电离状况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 (4)按大气的光化学反应分: 臭氧层(10~50km)、非臭氧层 (5)按大气中电离气体运动受地磁场制约的情 况,还可以分出磁层。
• 风决定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风可以将微量气体、烟、 尘、昆虫、植物种子及孢子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 雨、霜、风侵蚀地壳,冲刷山脉,重构地形,肥沃土地。
大气科学中的球坐标系
Ф表示纬度,定义北半球 为正,南半球为负; λ表示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 经度,向东为正。
大气会对穿过它的太阳辐射进行散射,发生一系列 的光学效应。
第二节 地球大气
• 大气的演化
• 大气成分及特征 • 大气的垂直结构 • 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温压湿风)
大气成分及特征—主要研究90km以下的大气(均匀层) 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及悬浮于其中的固态、液态、 气态粒子(大气气溶胶)组成。
大气的组成= 干洁大气 + 水汽 + 气溶胶
大气的主要运动方式:1. 分子扩散;2.湍流运动。
大气科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Science
大气物理学院 樊曙先 E-mail:shuxianf@
2010年2月25日
讲授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节 地球系统 第二节 地球大气
• 大气的演化
• 大气成分及特征
• 大气的垂直结构 • 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温压湿风)
大 气 结 构 特 征
地球大气分层
外逸层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边界层
大气物理学注意研究对流层与 中层非电离层的大气层。
对流层Troposphere(12km以下)
•在赤道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约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2千米, 极地地区约8千米。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 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加利福尼亚沿岸的低层 云——通过反射可见光辐
射观测,太阳辐射在低层 云顶向太空的反向散射大 大增加了这一区域的白色 或反射率。
在任一给定高度,气温随纬度而变化。
上图,冬至、夏至间纬向 平均温度(℃)——对流 层中,纬向平均气温随纬 度增加而降低。虚线标注 为对流层顶、平流层顶、 中间层顶。 下图,冬至、夏至间纬向 风(m.s-1)的经向剖面 图——W代表西风带,E 为东风带。
2、平流层 Stratosphere(12km~55km)
1)25km以下温度递减率接近零,25km以 上温度随高度明显增加。 2)平流层气流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3)水汽极少,颗粒物极少,能见度极好。 4)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能长期存在。
mother-of-pearl (nacreous) clouds (mostly frozen sulfuric acid droplets)
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温、压、湿、风)
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物理量。 如,气温、空气湿度、气压、风。
气温
1、定义: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标 摄氏温标 单位 常用符号 ℃ 华氏温标 °F 绝对温标 K
t
F
T
关系:
T t 273.15
9 F t 32 5
3、观测 地面气温指离地1.5m(我国)高处百叶 箱里的气温
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2)高度电离。 3)带电粒子运动受地球磁场的作用明显。
•Above the mesosphere is the thermosphere wher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height and can reach more than 1000º C. The high temperature is caused by the heating of short wave solar radiation.
绪论
一、大气科学及其分支
大气科学研究对象主要 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 气圈。
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 层的低层大气和地球 的水圈、岩石圈和生 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主要环境。
地理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
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
动力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大气环境学 大气探测学 天气学 气候学 应用气象学
虽然所占比重较少但其化学活性较高。 其中水汽是云和降水的源泉,在全球能量平衡中、 水循环起重要作用; 其它气体(CO2 、O3、CH4)对地球辐射平衡和全球气候 变化也产生影响。
CO2的红外吸收带: 2.7um,4.3um,14.7um
温 室 效 应
由于大气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及来自地面的长波 辐射具有选择吸收性,致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温室效应。
二、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一)、观测 (二)、分析和诊断 天气图和气候平均图分析 诊断分析 1.相关分析 2.动力诊断方法 (三)、数值模拟
四维分析
气候分析 1. 气候图分析
2. 3. 4. 5.
时间序列分析 点聚图分析 多元分析 周期分析
二、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大气监测
气象业务组织
一、大气科学研究内容
5. 大气物理学:大气各层(对流层、平流层、户问层、电离层 等)结构与成分,大气中声、光、电和雾、霜、雪、雨等物 理现象及机理,大气热力学原理,人工局部影响大气的原理。 6. 大气环境学:大气边界层的物理过程、大气污染及其污染 物在大气的扩散过程、酸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 7. 大气化学:大气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气溶胶的化学过程 及其气候效应,大气、海洋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过程以及它们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8. 应用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在工农业、交通运输、水文、 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天气、气候灾害对上农业、交通运输 和国民经济的影响。
地球大气根据温度、组成、电性的分层。电离层内带电离 子密度有显着日变化,在白天D区对AM无线电波大量吸收,阻 碍长距离传播;在夜晚AM无线电波可达F区可以传播较远. 地球大气带电粒子来源有四:太阳X光紫外线离子化空气分 子;高能宇宙射线入侵至低层大气;陆地地壳放射性衰减;云 内电荷分离.
(
对 流 层 和 大 气 边 界 层 )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节 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各成员的主要特征 大气圈 海洋 冰雪圈
陆地生物圈
地壳和地幔
• 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 构成一个综合体,称之为“地球系统”
大气圈
• 大气圈在气候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
• 大气圈中长波辐射和对流的相互作用调节着地球表面的温 度,控制着冰雪覆盖的范围和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种群的空 间分布; • 大气圈中的风场调节着海洋中上翻流的分布,它能给海洋 生物圈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90km是大气分子扩散与湍流扩散量级相当的高度
• 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为干洁大气。
• 按气体成分所占比例划分: – 主要成分:浓度在300ppm以上,如N2,O2,Ar,
CO2;
– 微量成分:浓度在1~20ppm之间,如H2O,CH4,
He 等。
– 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以下 , CO ,NH3 ,O3
三、 大气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 16世纪发明了温度计(Galileo Galilei )
• 1643 年 发 明 了 气 压 计 (Galileo's disciple Evangelista Torricelli)
• 17世纪发明了湿度计
• 1843年电传的发明使天气图成为可能。
• 1920年发现了气团(Air masses)和锋面(Fronts) • 1940年开始高空气球观测 • 1950年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数值方法的发展 • 1960年TIROS-I天气卫星发射
大气科学的学科分支
气 象 学
大气科学
大 气 探 测 学
大 气 物 理 学
气 候 学
大 气 动 力 学
天 气 学
大 气 化 学
应 用 气 象 学
人 工 影 响 天 气
一、大气科学研究内容
1. 大气探测学:大气要素观测仪器、方法; 地基遥感与空基遥感仪器原理、构造和观 测方法。 2. 天气学和大气环流:大气中天气系统(暴 雨、龙卷风、跑线、台风、气旋、反气旋) 特征、变化规律;大气环流系统(季风、 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和西风带槽脊)特 征、演变规律;天气预报原理和方法。
• 基准气候站:一般300-400公里设一站, 每天观测24次。 • 基本气象站:一般不大于150公里设一站, 每天观测8次。 • 一般气象站:一般50公里左右设一站, 每天观测3次或4次。 • 高空气象站:一般300公里设一站, 每天探测2次或3-4次。
基准站计划布设Ⅰ型站
基本站计划W T
M T T W T
W
海洋表层风场分布, (上图,12月~次 年2月;下图,6~8 月)。较浅的阴影 对应主要降水带。 W 代表西风带,M 代表季风环流,T 代表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