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年会

合集下载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中国农学会团体标准征集公告中国农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农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国农学会决定征集团体标准的相关内容。

团体标准是由农学会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单位制定,旨在规范和统一农业领域的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规范。

团体标准的制定过程将依据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农学会征集团体标准的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标准:涉及农作物种植、养殖业、渔业等方面的标准,包括土壤肥力、种子质量、养殖环境、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指导要求。

2. 农产品质量标准:涉及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方面的标准,包括质量评价、检验检测、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规范。

3. 农业机械标准:涉及各类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装备的标准,包括设计、制造、安全性等方面的规定。

4. 农产品加工标准:涉及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包括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参与团体标准的征集工作。

征集过程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参与征集的单位和个人需按照以下要求提交标准草案:1. 标准名称和编号:准确描述团体标准的内容和领域。

2. 背景和目的:说明团体标准制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

3. 内容和要求:清晰、具体地描述团体标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包括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操作规程等。

4. 依据和参考文献:列出标准制定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相关技术资料。

5. 草案提交方式:详细说明标准草案的提交方式和联系人信息。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相关单位能积极参与农学会团体标准的征集工作,共同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标准化建设,为农民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农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农学是研究农业科学和农业技术的学科,涉及农作物、畜牧、水产、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等方面。

在农学领域中,有很多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这些期刊对于推动农业科学研究、转化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文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和相关信息。

1.《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是国家农业科技信息中心主持组织出版的一份综合性农业科学期刊,是农业科学界的重要刊物之一、该期刊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已被SCI数据库收录。

其影响因子在过去几年稳定在0.7左右。

2.《农业工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一份重要的农业工程学领域期刊。

该期刊囊括了农业工程学的多个领域,包括农机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

该期刊侧重于农业工程实践的研究和应用,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影响因子在过去几年在0.5左右。

3.《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份重要学术期刊,是农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之一、该期刊涵盖了农林牧渔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经济等。

该期刊以研究与创新为导向,发表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同时也关注农业科学的应用与推广。

其影响因子在过去几年稳定在0.6左右。

4.《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国农产品加工》是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一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关注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与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发表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文章。

该期刊已被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并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

以上仅是对农学领域中一些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的简要介绍。

影响因子仅仅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也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在选择期刊时,还需要考虑期刊的学术声誉、发表质量、审稿速度等因素。

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期刊也在不断涌现,也需要关注和了解新兴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学术质量。

《中国农业信息》怎么样,是什么级别的

《中国农业信息》怎么样,是什么级别的

《中国农业信息》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农业综合产品参数: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办单位:中国农科院区划厅;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学会出版地方:北京快捷分类:农业国际刊号:1672-0423国内刊号:11-4922/S邮发代号:2-733创刊时间:1989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社简介《中国农业信息》(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

《中国农业信息》是我国目前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 双核心期刊等,投稿扣1422682932。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栏目设置专题论述、结构调整、农业信息、政策信息、国外农业、各地农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中国农业信息杂志荣誉∙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社征稿要求中国农业信息征稿简则:1.文稿要求来稿要求内容充实、立意创新。

写作上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书写要工整,用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

外文字母、数学符号、拉丁学名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也应标示清楚。

稿件请用5号宋体1.5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写明排版软件,并附相应磁盘。

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或网站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稿。

2.文稿内容来稿须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英文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正文部分;致谢;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摘要】为了了解“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基本状况,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概览2014》上所列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的类别、年份、地区、主办单位、联合办刊和刊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13类189种核心期刊中综合性农业类期刊占比最高,占12.17%,1980年-1989年期间创办的农业核心期刊最多,占41.80%.189种核心期刊中,有63种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位于北京市,主办单位是研究院所、各类学会和高等学校的核心期刊最多,另外,50.26%的农业核心期刊是双月刊,35.98%是月刊.【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农业核心期刊;主办单位;刊期【作者】李洁;曹燕;全津莹;郎伯涛;陈虹;雷波【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情报分会、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联合成立“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课题组”,于2014年再次开展全国农业类科技期刊评价,对参评期刊的分类、指标的选取、权重的确定、结果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了“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名单,遴选出13个专业类别189种核心期刊[1]。

对2014年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了解并掌握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基本状况及引导其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该调查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14》。

智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智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智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一、智能农业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物联网的英国智能农业进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9期.彭英.陈楠.施小飞.[4].物联网技术与江苏智能农业产业发展.《江苏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5期.戴起伟.凡燕.曹静.朱科峰.王支凤.[5].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江苏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吴爱民.陈磊.[6].基于ECDSA优化算法的智能农业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网络安全认证. 《江苏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4期.马少华.张兴.韩冬.史伟.[7].基于GrayEKF算法的智能农业车辆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农业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9期.田光兆.安秋.姬长英.顾宝兴.王海青.赵建东.[8].基于ZigBee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设计.《湖北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期.滕志军.何建强.李国强.[9]基于立体视觉的智能农业车辆实时运动检测.《农业机械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7期.田光兆.安秋.姬长英.顾宝兴.王海青.赵建东.[1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种植系统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24期.宋艳.二、智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智能农业平台开发.被引次数:1作者:瞿韬.信号与信息处理浙江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2].基于全信息的智能农业装备技术专利战略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赵旭.情报学江苏大学2010(学位年度)[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大棚的研究与实现.作者:初洪龙.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连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4].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1作者:彭改丽.计算机技术郑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5].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次数:11作者:王冬.通信与信息系统大连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6].基于Web的智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作者:张华飞.计算机技术浙江理工大学2015(学位年度)[7].嵌入式农作物生境监测与智能决策系统研究.作者:尤聚军.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学位年度)[8].远程数据采集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基于K60和GPRS的设计.被引次数:1作者:蒋婷.计算机应用技术苏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9].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温室环境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作者:周超.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厦门大学2014(学位年度)[10].智能农业系统中感知适配网关的研究与设计.被引次数:5作者:李萍.信号与信息处理浙江理工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智能农业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mplementationofintelligentairconditionerforfineagriculture. MingTaYangChengChuanChenYenLongKuo《Energyandbuilding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May[2]Anautonomousintelligentgatewayinfrastructureforinfieldprocessi nginprecisionviticulture..Peres,E.Fernandes,M.A.Morais,R.Cunha,C.R.Lopez,J.A.Matos,S.R.Ferreira ,P.J.S.G.Reis,M.J.C.S.《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2[3]AUDIOVISUALRECOGNITIONOFGOOSEFLOCKINGBEHAVIOR. KIMARILDSTEENOLEROLANDTHERKILDSENOLEGREENHENRIKKARSTOFT 《Internationaljournalofpatternrecognition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7[4]NeuralIntelligentWaterDropsalgorithmtoselectrelevanttexturalfe aturesfordevelopingprecisionirrigationsystemusingmachinevision.. Hendrawan,Y.Murase,H.《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2[5]AnIntelligentAmmoniaSensorBasedonMultiParameterforAquaculture. HaijiangTaiQishengDingLihuaZengShuangyinLiuDaoliangLi 《SensorLetters:AJournalDedicatedtoallAspectsofSensorsinScience,Engin eering,andMedicin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6/7[6]DeterminationofthiophanatemethylusingUVabsorptionspectrabasedo nmultiplelinearregression.L.JiaoD.DongW.ZhengX.ZhaoS.ZhangC.Shen《Optik:ZeitschriftfurLichtundElektronenoptik:=JournalforLightandElec tronoptic》,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7]INTELLIGENT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 DongRenChunjiangZhaoSimonX.Yang 《Intelligentautomationandsoftcomputing》,被SCI收录SCI.20133[8]Designofintelligentgreenhouseenvironmentmonitoringsystembasedo nZigBeeandembeddedtechnology.WeiminQiuLinxiDongFeiWangHaixiaYan2014[9]AnPortableIntelligentMeasurementInstrumentforDissolvedOxygenin Aquaculture.LinlinZhaoDaoliangLiDaokunMaQishengDing《SensorLetters:AJournalDedicatedtoallAspectsofSensorsinScience,Engin eering,andMedicin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10]ANeuroDynamicProgrammingBasedOptimalControllerforTomatoSeedli ngGrowthinGreenhouseSystems.J.PUCHETAH.PATINOR.FULLANAC.SCHUGURENSKYB.KUCHEN 《Neuralprocessingletter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63四、智能农业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智能农业复杂大系统控制及建模.陈一飞.郑伟.杜尚丰.张静,2011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2]物联网技术与江苏智能农业产业发展.戴起伟.曹静.凡燕.朱科峰.王支凤,201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3]基于智能农业理念的草莓立体栽培生产管控大系统构建.陈一飞.陈卫文.齐凯.杜尚丰.董乔雪,2011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4]智能农业管理信息系统[6]基于NC的智能农业应用系统研究.叶丽.吴华瑞.孙想,20032003中国计算机大会[7]智能农业及其综合环境的开发.杨一平,20032003年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8]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综述.郑国清,2002中国农学会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9]广东数字农业实施模式的探讨.赵新.罗锡文.任春涛.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10]日光温室集群大系统的复杂性与系统控制.陈一飞.齐凯.刘柏成.杜尚丰,2013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

《中国农业科学》写作要求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中国农业科学》写作要求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图书文献
[1] 徐云碧, 朱立煌. 分子数量遗传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108-110. XU Y B, ZHU L H. Molecular Quantitative Genetic(书名,每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其余为小 写,为斜体). Beijing(出版地): China Agriculture Press(出版社为正体,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 写), 1994(出版年): 108-110(页码). (in Chinese)
国标文献
示例: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6—199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Depar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15616—1995[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1996. (in Chinese)
论文集、会议录
示例: 雷光春. 综合湿地管理: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2.
专利文献
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号.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示例:
河北绿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荒漠化地区生态植被综合培育种植方法: 01129210.5[P]. 2001-10-24[2002-05-28].
具体格式参照如下:
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献
[1] WEEGELS P L, HAMER R J, SCHOFIELD J D(按姓前名后著录,姓为全拼,大写;名仅保留第一个字
母,大写).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heat glutenin(文章名,文章名为正体,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为大 写,除专有名词外,其余单词的所有字母为小写).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期刊名,每一个单词的 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期刊名斜体), 1996, 23(卷号)( 6(期号)): 1-18. [2] 张 文, 马传喜, 吴兆苏. 小麦胚乳蛋白质组分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烘烤品质的关系. 浙江大学 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3, 19(6): 562-566. MA C X, WU Z S. Effect of variation of protein factions and HMW gluten in subunits on SDS sedimentation volume in wheat varieties(文章名为正体,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为大写,除专有名词外,其余单词的所 有字母为小写。).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 Edition), (期刊名斜体) 1993, 19(6): 562-566. (in Chinese)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介绍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介绍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成立概况1965年孙渠在世时曾拟成立中国耕作学会,中国土壤学曾发来贺电,后因文革而仃止,文革后在姜秉权教授努力下经中国农学会和中国作物会批准,在中国作物学会内设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

中国耕作制度研会成立于1980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旳耕作学术讨论会上,到会代表175人,农业部朱荣副部长作了<<当前农业生产形势与加强耕作制度研究>>旳报告,刘瑞龙副部长作了<<有关耕作制度研究旳几个问题>>旳专题报告, 农垦部副部长王发武及全国科协书记处书纪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沈其益教授,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蔡旭教授到会祝贺, 发了会议纪要, 制定了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简章, 选举沈学年为名誉理事长, 姜秉权为理事长, 马世均,卢良恕,李笃仁,张锦熙,钮溥为副理事长, 决定组织编写<<中国耕作制度>>─书, 内部出版<<中国耕作制研究通讯>>,加强学术交流考察活动。

后来,中国作物学会升格为-级学会并脱离中国农学会时,中国耕制度研究会保留在中国农学会内,成为中国农学会耕制度分分会,简称中国耕制度研究会。

至今巳走过三+年,成为中国农学会内富有活力旳分会。

二,历届理事会第─届理事会(1980-1985)名誉理事长沈学年理事长姜秉权副理事长马世均卢良恕李笃仁张锦熙钮溥秘书长胡恒觉副秘书长王维敏刘巽浩牟正国韩纯如常务理事(15名)王保公王楚云刘巽浩沈学年马世均卢良恕李笃仁张锦熙牟正国陈宗源陈启锋胡恒觉黄浩如姜秉权钮溥第二届理事会(1985-1989)名誉理事长沈学年姜秉权顾问刘含莉沈昌蒲黄浩如钮溥李笃仁张锦熙理事长马世均副理事长刁操铨王维敏胡恒觉陈宗源袁从炜刘巽浩秘书长牟正国常务理事刁操铨元生朝王楚云王维敏过益先李凤超李君凯刘巽浩牟正国陈宗源陈启锋胡恒觉唐嗣爵曹庆农袁从炜王明尧第三届理事会(1989-1993)名誉理事长沈学年姜秉权名誉理事副长刁操铨沈昌蒲钮溥理事长马世均副理事长胡恒觉刘巽浩牟正国赵强基邹超亚王维敏王立祥陈启锋杨春峰秘书长牟正国常务理事马世均李凤超熊凡胡恒觉刘巽浩牟正国赵强基邹超亚王维敏王立祥陈启锋李恩普王宏广第四届理事会(1993-1998)理事长刘巽浩副理事长胡恒觉刘巽浩牟正国赵强基邹超亚王立祥王世魁郝林生信遒铨候中田程序高旺盛秘书长陈阜常务理事刘巽浩胡恒觉刘巽浩牟正国赵强基邹超亚王立祥王世魁郝林生信遒铨候中田程序高旺盛李恩普粱志杰王宏广孙先溶曾晓光青先国陈宗源李凤超第五届理事会(1998-2002)理事长刘巽浩副理事长文化王汝锋牟正国叶贞琴程序张保明成升魁粱志杰高旺盛青先国黄国勤赵强基黄高宝邹超亚王立祥王世魁秘书长胡跃高副秘书长李之林史俊通常务理事刘巽浩文化王汝锋牟正国叶贞琴程序张保明成升魁粱志杰高旺盛青先国黄国勤赵强基黄高宝邹超亚王立祥王世魁胡跃高朱文珊任天志王宏广李恩普汪德水周春江季尚宁李丹李之林张益彬史俊通孙敦立卞新民张明亮李增嘉张立峰第六,届理事会(2002-2006)名誉理事长刘巽浩牟正国赵强基理事长高旺盛副理事长谢永生顾晓君苟红旗王宏广周春江粱志杰王银元青先国史俊通邹超亚王立祥成升魁陈阜黄高宝黄国勤胡跃高杨改河王汝锋卞新民李增嘉李之林王道龙王东阳郑建初文化孙占样顾问候中田赖先齐李旦曾哓光刘立光刘隆旺孙敦立汪德水王世魁吴乐民肖祖荫许维升李凤超常务理事李萍萍李增嘉杨光立杨改河邹超亚陆建飞陈印军陈阜陈雨海周春江季尚宁苟红旗郑大玮郑建初青先国柯建国祝世惠胡永年胡跃高赵春江郝晋珉徐文修顾晓君屠乃美崔玉亭曹林奎梁卫理粱志杰矫江黄高宝黄国勤陈序谢永生蔺海明马新民卞新民文化毛树春王小彬王东阳王立祥王汝峰王宏广王青立王俊忠王银元王道龙王璞史俊通任天志刘贵申孙占祥成升魁朱自均许强何水林季尚宁张义张立峰张洪程张益彬李支林李克勤李建国(北京)马国辉刘景辉张海林李建国(湖南)李少昆章秀福廖允成曾希伯三,中国耕作制度研究历届学术会议简况1, 友谊农场会议第─屈机械化耕作学术讨论会1963年6月21-30日在黑龙江国营友谊农场召开,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有20个省区60位代表和54位列席代表参会,北京农业大学孙渠教授主持了会议并作了<<论土壤耕作发展中旳几个问题>>旳学术报告,收到论文35篇,会上宣读26篇,分东北, 华北西北, 南方和农垦总局4个组讨论和记要。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

4 吴文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5 何 勇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6 陈 晋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7 黄文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图研究所
8 熊本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姓 名 吴文斌
秘书长
单 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副秘书长
(按姓氏笔画排序)
序 号 姓 名
单 位
1 李 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 张永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3 陈天恩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4 赵书河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附件 1
第四届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
领导机构组成人员
主任委员
姓 名
单 位
周清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序 号 姓 名
副主任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单 位
1 李奇峰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3 杨 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纪要

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纪要


一+
・+ -
一+
・+ ・
“ +
“+

”+
“— “+
“ +
・+ ・
・+ ・

-.+ 4 4 ・
”+
”+
” +

一+
”+
”十
” +
” +

进行评说 , 目的是 让 学生 在很 短 的时 间 内得 到创 造 思 维训练 , 同时对学 生说 的内容 、 思 、 料 等 进行 集 体 构 材 的修正完善 。在 sel g 作讲评 中, pln 写 i 被讲 评 的习作 的 每一个细节不 仅是 该学 生 的“ 先行 组织 者 ” 这还 是 其 , 他 同学借鉴 、 正 、 新 的“ 修 创 先行 组织 者 ” 综 合思 维 的 , 训练和提高贯穿 于学生 整个写作过程 。
会会刊《 中围农业教育》 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专业委员会精 心组织 了第 四届优秀论文评选 活动 , 过《 通 中国农 业教育》
杂 志 社 与教 育 专 业 委 员会 秘 书 处 初 选 、 关 专 家 匿名 评 审 、 相 大会 审议 等 程 序 共 评 选 出 优 秀 论 文 3 8篇 。 四是 协 助 举 办 了研 究 生 学 术 论 坛 。为 培 养 研 究 生 的创 新 精 神 , 升 农 林 院校 教 育 科 学 类 研 究 生 培 养 水 平 , 业 委 员 会 秘 书处 会 同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创 新 提 专 学 院 等单 位 于 2 1 0 0年 7月 2 日至 2 4 5日 ,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组 织 举 办 了 “ 二 届 全 国农 林 院 校 教 育 科 学 类 研 究 生 学 术 论 坛 ” 在 第 。 五 是 积极 开 展 与 海 外 相 关 涉 农 教 育 机 构 的 联 络 与 交 流 丁作 。专 业 委 员 会 于 2 1 0 0年 8月作 为 中 国会 员代 表加 入 了 “ 全球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与研 究 联 合 会 ( C E A) , 与 该 组织 加 强 更 为 广泛 的 国 际交 流 与合 作 。 G H R ”拟 会 议 围绕 “ 业 院校 科 学 发 展 的 思 路 及 策 略 ” 一 主 题 , 农 这 就如 何 进 一 步 明 确 农 业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的 新 任 务 , 拓 农 业 院 校 科 学 开 发 展 的新 思 路 进 行 了充 分 研 讨 与 交 流 。研 讨 交 流 分 两 阶 段 进 行 : 前 一 阶 段 中 , 在 云南 农 业 大 学 职 业 与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院长 刘 福 军 教授 、 东 农业 大学 高 教 研 究 中心 副 主 任 杨 毅 、 南 农 业 大 学 教 学 研 究 与 评 估 中 心 陈 然 博 士 分 别 作 了精 彩 报 告 , 徽 农 业 大 学 教 山 华 安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和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和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DUBIOS D, PARADE H. Ranking fuzzy numbers in the setting of possibility theory[J]. Information Sciences, 1983, 30(3): 183-224[20]JIANG C, HAN X, LIU G R. A nonlinear interval number pro-gramming method for uncertain optimization problem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 188(1): 1-13[21]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和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举行2018年7月24至26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和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农业与技术期刊发展中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会议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期刊专委会和技术类期刊专委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期刊社承办。

来自全国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徐用吉编审莅会指导。

先期召开的预备会议由徐用吉编审主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农业期刊专委会代主任袁文业副编审,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社长、技术类期刊专委会主任袁林新编审,以及内蒙古民族大学期刊社执行主编、农业期刊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齐广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

会议讨论通过了本次学术年会的会议议程。

正式会议由齐广教授主持。

徐用吉编审致开幕辞。

他代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他指出:农业期刊专委会和技术类期刊专委会是极具特色的专委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九大召开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谋求新发展、新局面,期刊的发展正处于转型之中,媒体和学术期刊的融合共生、更适合学术期刊的互联网新媒体培育等新路径的选择对推动期刊发展非常重要。

许世卫,男,1962年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许世卫,男,1962年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许世卫,男,1962年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

1992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农科院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副处长、中国农学会期刊分会秘书长、中国农科院文献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2000年任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主编、《农业展望》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与农业宏观战略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食物发展、农业现代化、科研体制改革、期刊管理等方面,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专项研究等课题24项。

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获1992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与模式》获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其专著(副主编)获1997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8年全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

主持完成的国家重点软科学项目《新时期中国食物安全发展战略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曾多次主笔或参与起草国家或部门有关规划、计划、文件起草,受托作为《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起草小组副组长,具体组织和承担起草任务,该《纲要》于2001年11月以国务院办公厅68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食品报全文或摘要刊登。

在相关研究领域出版专著10多部,其中独著1部,主编2部,副主编4部。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许世卫同志是第八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

多次在国内外作有关食物与营养、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与大学邀请,多次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

中国农学会关于征集团体标准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中国农学会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提升,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我们决定开展团体标准的征集工作。

现将征集团体标准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希望各位踊跃参与,共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征集范围本次征集团体标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

具体包括农作物种植标准、畜禽养殖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加工标准、农业机械设备标准、农业技术推广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二、征集要求1.团体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2.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应当包括权威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或行业协会等,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形成共识。

3.团体标准的内容应当详细、清晰、可操作,避免模糊和矛盾的表述。

4.团体标准的起草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5.团体标准的起草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尊重多样性,促进协作发展。

三、征集流程1.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需要提交申请表格,包括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情况、起草团队成员名单、起草团队资质证明等相关材料。

2.农学会将组织专家对提交的团体标准起草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单位将被授予起草资格。

3.起草工作完成后,需提交起草完成的团体标准文本,并接受农学会组织的公开评审和论证。

4.经过评审,并修订通过的团体标准将被认定为中国农学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四、征集时间本次团体标准征集工作时间为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个月,截止时间为xx年xx月xx日。

我们衷心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踊跃参与团体标准的征集工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提升。

同时也希望各地相关单位和组织能够积极响应,共同建设起规范严谨的团体标准体系,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指标。

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也有许多与农业相关的核心期刊。

以下是一些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它们的影响因子。

1. 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影响因子:1.286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反映了其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影响力。

2. 中国农业科学(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影响因子:0.914中国农业科学是最早创办的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报道农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虽然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但它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不可忽视。

3.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影响因子:0.831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涵盖了农业科学的各个领域。

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虽然不高,但它在中国农业科技界的传播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影响因子:0.75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期刊,主要刊登农业资源利用、区域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尽管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但它在农业资源和区域规划领域的学术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5. 农学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影响因子:0.700农学学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报道农作物学、植物保护学等方面的研究。

该期刊在中国农业学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繁荣发展农业信息科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六次全国

繁荣发展农业信息科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六次全国
第 2 O卷 第 1 2期
20 0 8年 1 2月
农 业 图 书情 报 学 刊
VoI O . .No 1 2 .2
D e .2 0 c 0 8
J u l f ir ya dIfr t nS i csnA cl r o mao ba n noma o ce e i ut e L r i n u
意见。

理 创新 能 力与公 共 服务 能力 的提 高 。 第五 届 理事会 以来的 工作 回顾 二是 20 0 4年 9月 ,在 四川 成都 市 举 办 了 “ 国 全

中 国 农 学 会 科 技 情 报 分 会 第 五 届 理 事 会 . 自 农 业 信息 管 理 与技 术 学 术研 讨 会 ” 。该 会 议 也 是 由科 20 0 3年 9月 成 立 以来 ,在 中国农 学会 的直 接领 导 下 , 技 情报 分会 与农 业 图书馆 分会 联合 主 办 。 内容 涉及 农 在农业 部 等有关 部 门和单 位 的大力 支 持下 ,紧密 团结 业 可持 续发 展 、农业 信息 化 、农业 信 息技 术开 发 与研 和依靠 全体 会员 以及 广 大农业 信 息科技 工作 者 ,积极 究 、农 业 信 息产 业 发 展 、农 业 科 技 评价 及 预 测 研究 、 开 展学 术研 讨 、科学 普及 、合 作交 流 、期刊 编 辑 、人 农业 信 息咨询 服 务 、农 业 图 书馆科 学管 理 、网络环 境 才举 荐 等活 动 ,为繁 荣和 发展 我 国农业 信息 事业 做 出 下农 业科 技信 息 服务 、农 业信 息系 统及 服务 系 统 的构 了积极 贡献 ,推 动 了农 业 信息 学科 的建 设和 发展 。主 建 、农 业 网络 数 据库建 设 ,以及农 业信 息新 技 术应 用 要 开展 了以下五个 方 面的 工作 。

期刊零被引论文情况及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为例

期刊零被引论文情况及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为例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农业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防范与应对”。

作者简介:杨鑫浩,李云霞,孙雷心,林鉴非,赵伶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

期刊零被引论文情况及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为例杨鑫浩,李云霞,孙雷心,林鉴非,赵伶俐摘 要 为了摸清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情况和特征。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为数据来源,依托中国知网检索2011—2015年的零被引论文,统计和分析论文的外部特征(学科、类型、下载情况、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和内部特征(讨论、参考文献以及审稿意见),并从期刊编辑的角度,提出具体措施,为减少期刊零被引论文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零被引论文;外部特征;内部特征;措施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72-0031-05零被引论文是指一个时间窗口内未得到引用的论文,是低被引论文的一种极端形式。

前人研究认为,科技期刊论文的引用分布存在“80/20定律”,即期刊80%的引用来自20%的论文,基于此理论,高被引论文的价值备受瞩目,学者对其研究也更加积极[1]。

但是,随着网络数字化,“长尾理论”认为传统的二八定律会被打破,代表科技期刊长尾部分的低被引文献和零被引文献可能与头部高被引文献贡献相当,因此研究期刊零被引论文也是很有必要的[1-2]。

国外的论文零被引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Garfield 就开始关注论文零被引现象;70年代Garfield 和Ghosh 发表了若干篇零被引启发性文献;90年代Hamilton 展示了零被引文章所占的大致比例,将零被引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引向了定量分析;同时期,Rousseau 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零被引现象,开启了数字建模定量分析的研究阶段[3-4]。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罗式胜和武夷山两位学者发表了3篇零被引方面的启示性文献,但均未引起国内学者关注,10年间未有相关研究出现,一直到2006年,国内学者的才开始重新关注零被引论文研究[4]。

喜讯《世界农业》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喜讯《世界农业》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ISSN 1002-4433CN 11-1097/S 邮发代号:82-130国内定价:18.00元喜讯:《世界农业》入选“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扫码关注精彩无限微信公众号扫码订刊轻松快捷中国邮政扫码购书优惠立享天猫旗舰店2021年2月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中国农学会图书情报分会正式发布“2020中国农林核心期刊”遴选结果。

《世界农业》入选。

本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的遴选充分发挥期刊评价的导向作用,突出行业评价、学科评价的作用,以期刊发展的核心指标的定量评价和学科专家的定性评价为综合评价依据,对我国792种中、英文农林领域期刊的总体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梳理和科学分类评价,共遴选出13类280种核心期刊。

分别为综合性农业类,农业大学学报类,农艺学与农作物类,园艺类,植物保护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类,农业工程与农业信息类,食品科学与农产品加工类,林业类,畜牧、兽医与草业类,水产与渔业类,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类和特种种植养殖类。

包括《世界农业》《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等在内的23种期刊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类。

《世界农业》是一本集理论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类月刊。

于1979年创刊,由农业农村部主管,先后获得农业经济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 综合评价A 刊扩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荣誉。

本刊以刊登农业经济类学术文章为主,展示了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的重大成果,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的交流平台,是我国农业行政、科研和教育单位必备的农业经济类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出版社 卫晋津 供稿)。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中科院分区 影响因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中科院分区 影响因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中科院分区影响因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农业科学学报》)是一本国际性的,经过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

该期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于2002年创刊。

在中科院分区中,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属于农林科学领域的大类学科,其小类学科为农业综合。

在2019年之前,其被归为二区期刊。

然而,自2019年开始,中科院将该期刊升级为一区期刊。

至于影响因子,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的2019年影响因子为1.984。

而在2021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升至4.384,较去年增长了54%。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其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学术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总的来说,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在中科院分区中属于一区期刊,其影响因子也在逐年提升。

这表明该期刊在农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年会暨农业科技期刊工作研讨会交流论文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杨贤智,陆顺满,洪建军,刘晓君(《广东农业科学》编辑部,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至2003年,广东省有公开出版的农业科技期刊22种,占同期该省公开出版科技期刊总数的13.3%。

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办刊模式农业科技期刊以其独特的载体功能、桥梁效应和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导向、交流等显著作用而构成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广东省的农业科技期刊大多数是由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主办的,刊载内容大多为本单位的科研成果,特别是高校学报,由于学科繁多,往往被办成“综合之报”,内容小而全,不少学报不设栏目,少数学报甚至文理综合,与科研人员专业化阅读需求形成了明显的错位。

由于同类型重复办刊,造成资源浪费、稿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质量下降、读者层面狭窄、期刊的发行量较少,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以至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我省连一家农业科技期刊都未能获奖,这与广东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期刊大省的地位是十分不相称的。

要彻底改变上述的落后状况,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的办刊模式,逐步推行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化改革,探索期刊产业化办刊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广东省首届“十佳”期刊,广东省第二、第三届科技期刊一等奖称号, 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农业科技期刊。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期刊在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以《广东农业科学》为核心,开展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办刊模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在带动出版《广东农村实用技术》(科普月刊)的同时,集中“人、财、物”优势,实行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一条龙运作,同时开展广告代理、农业实用技术声像光盘经营、农业信息咨询等服务,使有形资产与期刊品牌得到优化与合理配置,初步探索了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1 现状与特点1.1 现状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支撑结构。

当前科技期刊仍然是科技信息最基本的交流途径和手段,是传播科技成果信息的最重要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总体上是与科研事业同步发展的,也涌现出一些优秀期刊,它们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1]。

据全国期刊征订目录(邮发、非邮发联合征订),结合期刊相关资料统计表明,2003年我省公开出版(CN编号)的农业科技期刊22种,占同期我省公开出版科技期刊总数165种的13.3%,与全国的情况(12.8%)基本一致。

这些期刊涵盖了农、林、牧、渔、水利、农机及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指导、学术、技术、检索和科普五大类)的农业期刊出版体系。

在我省的22种农业科技期刊中,行业指导类期刊2种,学术类期刊3种,技术类期刊14种,检索类期刊1种,科普类期刊2种;邮发期刊5种,非邮发期刊17种;月刊5种,双月刊8种,季刊9种。

可见,目前在我省农业科技期刊中,以技术类期刊为最多,占了近2/3,但该类期刊仍有发展潜力,今后还可创办一些专业期刊,如《广东园艺》、《广东农产品加工》等专业性期刊,以完善我省农业期刊的结构布局;科普类和指导类期刊偏少,只各占2种,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可创办一种农业综合性科普期刊,考虑将目前内部发行的《广东农村实用技术》转为公开发行的科普期刊。

从出版周期上看,则以季刊为最多,双月刊其次,月刊比例虽不高,但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看,月刊甚至半月刊更符合信息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

1.2特点1.2.1 发行量普遍偏低目前我省的农业期刊除《花卉》杂志、《养禽与禽病防治》两种科普期刊发行量达万份以上外,其余的农业期刊发行量均在5000份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百份。

生存空间小、发行量低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1.2.2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目前我省农业期刊中尽管大部分可以维持下去,但是在期刊日趋激烈竞争的今天,真正主导市场、形成名牌期刊的极少。

作为一种产业,绝大多数农业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模经营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大多数期刊仍处于一社一刊的小作坊式运作模式。

1.2.3 出版周期偏长在我省的22种农业期刊中,季刊最多,占41%,月刊仅占23%,而半月刊(或双周刊)和周刊还没有。

而国外农业科技期刊的出版频率以月刊居多,有些名刊甚至实现了半月刊和周刊。

1.2.4 质量效益较低我省农业科技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仅《广东农业科学》1种,获得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的也仅《广东农业科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两种,获得全国奖项的更少,这与我省的经济和农业科技在全国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在办刊经济效益上,也只有极少数期刊(如《广东饲料》、《花卉》杂志等)能够盈利。

1.2.5 以自办发行为主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发行销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期刊社自办发行;二是委托邮局代理发行。

在我省农业期刊中,自办发行期刊17种,占77%,邮局发行期刊仅5种。

说明我省的农业期刊没有充分利用邮局发行这一主渠道。

邮局发行期刊的优点是覆盖面广,有利于扩大发行数量,方便期刊社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我省农业期刊在发行上,首先要考虑委托邮局发行。

另外,还可参加全国非邮发期刊联合征订。

2 主要存在问题2.1 现有管理体制,限制期刊的发展现有管理体制对改革的政策不配套,科技期刊改革所面临的困难重重。

近年来,随着科研院所的体制转制,对期刊实行企业化管理,过去所给予的办刊经费逐步减少,要求以刊办刊,这对属于市场热门的专业性农业科技期刊可能是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对于综合类技术期刊,将面临极大的难度,对于纯学术类的期刊,则可能陷于困境。

由于办刊经费不足,影响了编辑人员外出组稿、约稿,以及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为节约成本,只能选用条件差的印刷厂,以降低印刷成本;不按国家规定,随意扩大收取版面费的范围;压低作者稿酬,影响稿件质量;编辑部缺乏必要的编辑设备,影响了编辑出版手段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编辑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为增加编辑部和个人收入,对广告把关不严,致使虚假广告增多;编辑人员待遇低,工作不安心;有的期刊一味追求收入,随意提高刊物定价,增加了读者负担,影响了发行量。

在人员编制方面,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要减少,编辑人员既要从事编辑出版,又要拉广告、找赞助、谋创收,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期刊质量。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科研浮躁、浮夸、浮浅的风气也对农业科技期刊产生直接的冲击。

表现为自投稿件质量明显下降,一些人情稿、职称应急稿的比重增多。

在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驱使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期刊稿源投送的,但另一方面,随着职称升迁到位,不少科技人员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经济效益上或课题研究上。

最终结果,不利于农业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稿源的稳定性,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处于“饥饿”状态。

2.2 “小而全”的办刊模式缺乏集约效应目前,我省的农业科技期刊仍采用一社一刊的办刊模式,“小而全”的编辑部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单薄,几个编辑人员组成一个编辑部办刊,各编辑部自我生产,自我发展,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编辑部是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的基础上运作,难以获得规模效益[2]。

这种“小而全”的办刊模式缺乏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抗风险能力低下,无法与跨国超大型媒体集团抗衡。

2.3 办刊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期刊编辑工作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又要有能胜任的文字处理水平,尤其在目前信息化环境下,还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具有市场开拓能力。

而且,一个优秀的编辑人才的培养造就,往往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实践锻炼。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稳定期刊编辑队伍,加强编辑人员的培养,是主办单位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3 对策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期刊必须围绕科技兴农的主题思想,加强宏观调控,转变机制,调整结构,促进整合,实施精品战略,推进科技期刊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参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并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

按产业化模式组织农业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既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和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3.1 提高质量,创办精品要实现我省农业科技期刊产业化,必须有一批精品期刊的支撑。

所谓精品期刊,就是在品位、资格、实力、声誉、影响力等方面都得到社会和读者认同的期刊。

精品的特征首先体现在质量上。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是期刊生存的基础。

为此,要转变观念,更新办刊思路,尤其是要把农业科技期刊的服务水平、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纳入科技期刊发展的长远目标,致力于建立期刊的品牌优势即创办精品期刊;要实施科技期刊精品战略,通过评估,筛选一批有一定规模、实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期刊并以此为核心,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群。

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要创办农业科技期刊精品,除要搞好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外,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

正确的办刊方针对农业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起到了主导作用。

每一种农业科技期刊都有其既定的办刊方针,但都应当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

(2)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化科技期刊编辑队伍。

期刊市场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此,要建立了人才的培养、使用、考评、激励等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培养既懂网络,又懂出版,又掌握市场营销规则的复合人材,形成各类人才的最佳组合。

要发展科技期刊产业,首先必须有高素质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都迫切需要从各种渠道了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科技发展中的创新成果,了解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的途径、方法。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更要深入到知识创新的各个环节,密切注视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及时跟踪报道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前沿学科的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期刊质量水平。

必须建立一支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具备一定水平,而且在专业知识、编辑技巧等方面素质良好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编审工作者队伍。

必须合理使用现有的管理、编辑人才,尊重其创造性的劳动,增加智力投资,充分体现其价值,作用和地位。

同时要大胆启用与培养青年编辑工作者,吸纳高素质创新人才进入期刊编辑队伍,激发他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增强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保障期刊编辑出版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