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文科)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直线x=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 45°,1
B. 135°,−1
C. 90°,不存在
D. 180°,不存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
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3.方程x2+y2+4mx−2y+5m=0表示圆,m的取值范围是()
A. 1
4 4 或m>1 C. m<1 4 D. m>1 4.若a,b是异面直线,且a//平面α,则b和α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b在α内 D. 平行、相交或b在α内 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10π 3B. 13π 3 C. 11π 3 D. 8π 3 6.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l//α,l//β,则α//β B. 若l//α,l⊥β,则α⊥β C. 若α⊥β,l⊥α,则l⊥β D. 若α⊥β,l//α,则l⊥β 7.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3,−1] B. [−1,3] C. [−3,1] D. (−∞,−3]∪[1,+∞) 8.圆x2+2x+y2+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平面α截球O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 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10.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 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 10B. 2 5 C. √30 10 D. √2 2 11.已知点A(2,−3),B(−3,−2),直线m过P(1,1),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m的斜 率k的取值范围为() A. k≥3 4或k≤−4 B. k≥3 4 或k≤−1 4 C. −4≤k≤3 4D. 3 4 ≤k≤4 12.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 动(P点异于B、C1点),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 ②A1P//平面ACD1: ③DP⊥BC1; ④平面PDB1⊥平面ACD1.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那么系数a的值为______. 14.已知点B与点A(1,2,3)关于M(0,−1,2)对称,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 15.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16.已知⊙M:x2+(y−2)2=1,Q是x轴上的动点,QA,QB分别切⊙M于A,B 两点,求动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0分) 17.已知集合A={y|y=x2−3 2x+1,3 4 ≤x≤2},B={x|x+m2≥1},p:x∈A,q: x∈B,并且p是q的充分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 18.已知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为2x−y=0,x−2y+3=0,且l1,l2的交点为P. (1)求P点坐标; (2)若直线l过点P,且与x,y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9 2 ,求直线l的方程. 19.圆C经过点A(2,−1),和直线x+y=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2x上. (1)求圆C的方程; (2)圆内有一点B(2,−5 2 ),求以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0.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 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 ED=2:1. (1)求该四棱锥的体积; (2)若F为棱PC的中点,证明:BF//平面AEC. 21.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 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 (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