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阶段复习课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 ������������ = (2,2,0), ������������ = (−2,2,2),
∴ ������������ ·������������ = −2 × 2 + 2 × 2 = 0,
∴BD⊥EG,故
BD
与
EG
所成的角为
π.
2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综合应用
(2)由已知,得������������ = (2,0,0)是平面AEFD 的法向量.
令 x=1,得 n=(1,-1,1).
设平面 DEG 与平面 AEF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θ,
则
cos
θ=|c>
|
=
|������ ·������������ | |������ ||������������ |
=
2 23
=
3,
3
∴平面 DEG 与平面 AEFD 所成钝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6.
设平面 DEG 的法向量为 n=(x,y,z),
∵ ������������ = (0,2,2), ������������ = (2,2,0),
∴
������������·������ = 0, 即 ������������·������ = 0,
������ + ������ = 0, ������ + ������ = 0,
设������������
=a,
������������
=b,
������������1
=c,则������������
=
1 2
(a+b+c).
又������������ = ������������ − ������������ =b-a,
高二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2-1课件: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章末复习课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v,则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l∥m⇔a∥b⇔a=kb ,k∈R
a⊥μ ⇔_______ a·μ=0 l∥α⇔______ μ=kv,k∈R α∥β⇔μ∥v⇔____________ a⊥ b a·b=0 l⊥m⇔______ ⇔_______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l⊥α⇔a∥μ⇔a=kμ,k∈R
μ·v=0 α⊥β⇔μ⊥v⇔_______
|a· b| π |a||b| 线线夹角 l,m的夹角为θ(0≤θ≤ ),cos θ=______ 2
|a· μ| π |a||μ| 线面夹角 l,α的夹角为θ(0≤θ≤ ),sin θ=______ 2
解析答
1
2 3 4 5
2.若A(1,-2,1),B(4,2,3),C(6,-1,4),则△ABC的形状是(
A.不等边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
A
→ → → → ― → 解析 ― AB =(3,4,2),― AC =(5,1,3),― BC =(2,-3,1),― AB · AC >0 得 A 为锐角;
如图,已知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D为AB的中点,AC=BC=BB1.
求证:(1)BC1⊥AB1; (2)BC1∥平面CA1D.
反思与
解析答
跟踪训练 2
A1FD1.
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E 、 F 分别是 BB1 、 CD 的中点,求证:平面 AED⊥平面
高中数学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ppt
【解析】 由于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故①错;根据两 个向量相等的概念可知②正确;由于在空间,将所有单位向量 的起点重合,终点所形成的图形应为球面,故③错;根据两向 量相等的定义,两向量相等,不仅要模相等,而且方向也要相 同,④中的两个向量的方向未必相同,故④不正确;⑤显然正 确,故正确的有②⑤.
【答案】 B
加法运
交换律:a+b=__b_+__a______;
算律
结合律:(a+b)+c=_a_+__(_b_+__c_)__
重点难点突破
解剖难点 探究提高
空间向量是对平面向量的拓展和提高.学习空间向量一定 要注意结合平面向量,注意其联系,关于空间向量应注意以下 几点: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无法比较大小,而向量 的模是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为
向量B→D1的是( )
①(A→1D1-A→1A)-A→B;②(B→C+B→B1)-D→1C1;③(A→D-A→B)-
D→D1;④(B→1D1-A→1A)+D→D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A→1D1-A→1A)-A→B=A→1D1+A→A1+B→A=B→D1;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自主学习导航
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目标导学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 2.掌握空间向量的性质.
‖知识梳理‖ 1.在空间,把具有__大__小_______和__方__向_______的量叫做空 间向量,向量的__大__小_______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空间向量常 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___长__度______表示向量的模,空间 向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 a 等.
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解] O→G=O→M+M→G =12O→A+23M→N =12O→A+23(M→A+A→B+B→N) =12O→A+2312O→A+O→B-O→A+21B→C =12O→A+23O→B-12O→A+12(O→C-O→B) =16O→A+13O→B+13O→C=16a+13b+13c.
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 a,b,c,…表示;若向量 a 的起点是 A, 终点是 B,也可记作: A→B ,其模记为 |a| 或 |A→B| .
2.几类常见的空间向量
名称
方向
零向量
_任__意__
单位向量
任意
相反向量
_相__反__
相等向量
相同
模 _0__ _1 _
相等
相__等__
记法 _0 _
a 的相反向量:__-__a__ A→B的相反向量:_B→_A_ a=b
2.利用数乘运算进行向量表示的技巧 (1)数形结合:利用数乘运算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图形,利用三 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目标向量转化为已知向量. (2)明确目标:在化简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巧妙运用中点性 质.
2.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M,N分别 是边OA,BC的中点,点G在MN上,且MG= 2GN,设O→A=a,O→B=b,O→C=c,试用a,b,c表 示向量O→G.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2】 (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各式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1,AA1=2,∠B1A1C1= 90°,D 为 BB1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C1D 与 A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0 5
B.2 7 5
C.
15 15
D.
10 15
第十五页,共52页。
【解析】 建系如图,则 C1(0,1,2),D(1,0,1),A1(0,0,2), C(0,1,0).
【精彩点拨】 (1)已知两点的坐标,怎样表示由这两点构成的向量的 坐标?(2)向量的加、减、数乘、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的法则是怎样的?
第十八页,共52页。
【自主解答】 由于 A(-1,2,1),B(1,3,4),C(0,-1,4),D(2, -1,-2),所以 p=A→B=(2,1,3),q=C→D=(2,0,-6).
第二十七页,共52页。
向量平行与垂直问题主要有两种题型:(1)平行与垂直的判断;(2)利用 平行与垂直求参数或解其他问题,即平行与垂直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1) 适当引入参数(比如向量 a,b 平行,可设 a=λb),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2) 最好选择坐标形式,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第二十八页,共52页。
(1)A→B=_____(_a_2_-_a_1_,__b_2-__b_1_,_c_2_-__c_1)______; (2)dAB=|A→B|=_____(__a_2-__a_1_)__2_+__(__b_2-__b_1_)__2+__(__c_2_-__c_1)__2_____.
第十四页,共52页。
阶
阶
段
段
(j
(j
iē
iē
d
d
u
u
à
à
高中数学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末复习提升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1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分别是BB1、 DD1的中点,求证: (1)FC1∥平面ADE;
解析答案
(2)平面ADE∥平面B1C1F. 证明 因为C——1B→1=(2,0,0),设 n2=(x2,y2,z2)是平面 B1C1F 的一个法向量.
由 n2⊥F—C→1,n2⊥C——1B→1,
得nn22··FC——C1—→B→11==22yx22+=z02=,0,
得xz22==-0,2y2.
令z2=2,得y2=-1,所以n2=(0,-1,2), 因为n1=n2,所以n1∥n2,所以平面ADE∥平面B1C1F.
解析答案
2.转化和化归思想 转化和化归思想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 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其本质含义是:在解 决一个问题时人们的眼光并不落在结论上,而是去寻觅、追溯一些熟 知的结论,由此将问题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各个击破,达到最终解 决问题的目的.
(2)空间向量的引入使空间几何体也具备了“数字化”的特征,从而把 空间线面关系的逻辑推理证明与空间角、距离的求解变成了纯粹的数 字运算问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成为新课标高考必考的热点.考查的 重点是结合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求解空间角与距离,其中二面角是 历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的热点,多为解答题.
返回
解析答案
课堂小结
空间向量的引入为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解决空 间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对空间向量的考查往往渗透于立体几何问题 解决的过程之中,成为新课标高考必考的热点之一. (1)对本章的考查的重点是空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证明与探究;空 间中的线线角、线面角以及二面角的求解;空间中简单的点点距和点 面距的求解.给出位置关系、角度或距离探求点的存在性问题在近几年 考查中已有体现.题目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给出,兼顾传统的立体几何 的求解方法,主要考查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渗透空间 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法2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
于平面MAB内的充要 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
论
对(x,y),使 MP
= x MA+y MB ,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若在l上取 AB =a,则①式可化 来说,有 OP =OM
为
OP= OA +t AB.
+xMA+ y MB .
小结
1.λa是一个向量.当λ=0或a=0时,λa=0. 2.平面向量的数乘运算的运算律推广到空间向量的数乘运 算,结论仍然成立. 3.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及其推论是证明共线(平行)问题的重 要依据,条件b≠0不可遗漏.
4.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与直线平行或共线的向量.一条 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限多个,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5.共面向量的充要条件给出了空间平面的向量表示式, 说明空间中任意一个平面都可以由一点及两个不共线的平面 向量表示出来.另外,还可以用OP =xOA+yOB+zOC ,且 x +y+z=1 判断 P,A,B,C 四点共面.
跟踪训练
5.在下列条件中,使 M 与 A,B,C 一定共面的是( ) A.OM =3OA-2OB-OC B.OM +OA+OB+OC =0 C. MA+ MB+ MC =0 D.OM =14OB-OA+12OC 解析:∵ MA+ MB+ MC =0, ∴ MA=- MB- MC , ∴M 与 A,B,C 必共面.
DF =-CF
②
将②代入①中,两式相加得 2 EF = AD+ BC .
所以 EF =12 AD+12BC ,即 EF 与 BC , AD共面.
[一点通] 利用向量法证明向量共面问题,关键是熟练 进行向量的表示,恰当应用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解答本 题实质上是证明存在实数 x,y 使向量 EF =x AD+yBC 成 立,也就是用空间向量的加、减法则及运算律,结合图形, 用 AD, BC 表示 EF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法课件
例1. 如图所示, 正方体的棱长为1 (1)直线OA的一个方向向量坐标为___(_1,_0_,_0_)___ (2)平面OAB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0_,0__,1_)____ (3)平面AB1C 的一个法向量坐标为__(_-_1,_-1_,1_)____
例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0,0), B(0,4,0),C(0,0,2),试求平面ABC的 一个法向量.
2、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如图,以点D为原点,DA为 x轴,DC为y轴,பைடு நூலகம்D1为z轴,建立 空间直坐标系O-xyz.
取x=1,得y=1,z=1 设点A到平面PQL的距离为d
课堂小结:
三角 线线所成角,余弦不要绝对值; 线面所成角,正弦加上绝对值; 面面所成角,余弦加上绝对值, 若要去掉绝对值,符号看图来决定!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达线线、线面、面面 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向量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 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问题; 4、会用向量法求两异面直线和点到平面 之间的距离。
一、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方向向量与法向量
注意:(1)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唯一 (2)直线的方向向量必须是非零向量
两距离 线线之间的距离,公垂向量是关键; 两线各取一个点,连线之后找投影; 点面之间的距离,先来求出法向量, 平面之内任取点,点点连线找投影!
注意:法向量不唯一
三、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
1、线面平行
2、线面垂直
3、面面平行
4、面面垂直
四、利用向量求空间的角
1、异面直线所成角
例: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AB,A1D1的中点,求直线EF 与BD1所成角的余弦值。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1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1
(1)设 n1=(x1,y1,z1)是平面 ADE 的法向量,则 n1⊥D→A,n1⊥A→E, 即nn11· ·AD→→EA==22yx11+=z01,=0,得xz11==-0,2y1, 令 z1=2,则 y1=-1,所以 n1=(0,-1,2). 因为F→C1·n1=-2+2=0,所以F→C1⊥n1. 又因为 FC1⊄平面 ADE,所以 FC1∥平面 ADE.
(2)D→B=(2,2,0),D→E=(1,0,2). 设平面 B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nn··DD→→BE==00,, ∴2x+x+22z=y=0,0,∴yz==--12x, x. 令 x=2,得 y=-2,z=-1. ∴n=(2,-2,-1)即为平面 BDEF 的一个法向量.
【自主解答】 以点 A 为原点,AD、AB、AS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 A(0,0,0),B(0,1,0),C(1,1, 0),D12,0,0,S(0,0,1).
(1)∵SA⊥平面 ABCD, ∴A→S=(0,0,1)是平面 ABCD 的一个法向量.
第九页,共47页。
图322
【解】 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则 D(0,0,0),B(2, 2,0),A(2,0,0),C(0,2,0),E(1,0,2).
(1)连接 AC,因为 AC⊥平面 BDD1B1,所以A→C=(-2,2,0)为平面 BDD1B1 的一个法向量.
第十五页,共47页。
-x1+4z1=0, 即32y1+4z1=0. 令 x1=1,得 z1=14,y1=-23.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nn22· ·DD→→EF==00,,即32x2y+2+34y2z+2=40z2,=0, 令 y2=-1,得 z2=38,x2=32. ∴n1=1,-23,14,n2=32,-1,38, ∴n1=23n2,即 n1∥n2, ∴平面 AMN∥平面 EFBD.
高中数学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5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 『规律总结』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牢记运算公式是应用的关键.这些公式为我们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立 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跟踪练习1〕 • 已知向量a=(2,-3,1)、b=(2,0,3)、c=(0,0,2),则: • (1)a·(b+c)=__9____; • (2)(a+2b)·(a-2b)=___-_3_8_____.
[解析] ∵a∥b,∴a=λb, ∴-1=1=kλ 2λ,∴λk==--122.
5.已知 A 点的坐标是(-1,-2,6),B 点的坐标是(1,2,-6),O 为坐标原点, 则向量O→A与O→B的夹角是___π___.
[解析]
O→A=(-1,-2,6),O→B=(1,2,-6),cos〈O→A,O→B〉=
• 3.已知两向量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求参数取值范围时,要注意 共线的情形.
典例 3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D1D、BD 的中点,G 在棱 CD 上,且 CG=14CD,H 为 C1G 的中点,应用空间向量方法求解 下列问题.
(1)求证:EF⊥B1C; (2)求 EF 与 C1G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 [规范解答] (1)a+b=(2,-1,3)+(0,-1,2) • =(2+0,-1-1,3+2)=(2,-2,5). • (2)2a-3b=(4,-2,6)-(0,-3,6)=(4,1,0). • (3)a·b=(2,-1,3)·(0,-1,2) • =2×0+(-1)×(-1)+3×2=7. • (4)(a+b)·(a-b)=a2-b2=4+1+9-0-1-4=9.
•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设a=(a1,a2,a3),b=(b1,b2,b3),则 • ①a+b=__(a_1_+_b_1_,__a2_+__b_2,__a_3+__b_3)___________; • ②a-b=__(a_1_-_b_1_,__a2_-__b_2,__a_3-__b_3)___________; • ③λa=_____(_λ_a1_,__λa_2_,__λa_3_)(_λ_∈_R_)______________; • ④a·b=__a_1b_1_+_a_2b_2+__a3_b_3 ________.
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素养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利用空间向量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避免复杂的 几何作图和论证过程,只需通过相应的向量运算即可,但应注 意用向量法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通过两条直线的方向向 量的夹角来求解的,而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
,两向量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所以cos θ=|cos α|.
利用空间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解析】以 B 为原点,以 BC,BA,BP 分别为 x,y,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平面 E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x,y,z),因为B→E=(0,2,1), B→D=(3,3,0),
由nn11··BB→→ED==00,
得32xy++3z=y=0,0,
设 z=1,所以xy==12-,12,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夹 角、距离等问题).
3.根据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来解释相关问题.
1.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O 是底面 ABCD
的中心,E,F 分别是 CC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 OE 和
F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0 A. 5
3.3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
目标定位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 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长度、距离 问题 3.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 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 的角、距离 难点:用向量方法求空间中 的角、距离
1.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
【错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 D(0,0,0), A(0,0,a),B(a,0,0),C(0, 3a,0),∴A→B=(a,0,-a),B→C=(- a, 3a,0),B→D=(-a,0,0).
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素养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1
【解题探究】(1)证明两直线垂直,即证两直线方向向 量垂直;(2)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夹角.
【解析】以D为原点,线段DA,DC,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1)【证明】A(1,0,0),E0,0,12,F12,12,0. 故E→F=12,12,-12. B′→C=(0,1,0)-(1,1,1)=(-1,0,-1). ∴E→F·B′→C=12,12,-21·(-1,0,-(3,-2,1)与平面α平行,则z的值为
()
A.3
B.6
C.-9
D.9
【答案】C
【解析】∵l⊥平面α,v与平面α平行,∴u⊥v,即u·v
=0,∴1×3+3×2+z×1=0.解得z=-9.
4.(多空题)平面 ABC 中,A(0,1,1),B(1,2,1),C(-1,0,- 1),若 a=(-1,y,z)且 a 为平面 ABC 的法向量,则 y=______, z=____【__答. 案】1 0
【警示】两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两 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
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是用空间向量解决 立体几何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是实现空间问题的向量解法的 媒介.
2.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 题,主要运用了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同时也要借 助空间中已有的一些关于平行、垂直的定理.
面α的法向量.故选B.
2.若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分别是a=(1,0,-2),b=(-
1,0,2),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相交不垂直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末复习课 新人教A版选修2-1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章末复习课 新人教A 版选修2-1[整合·网络构建][警示·易错提醒]1.几种空间向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a 与其相反向量-a 为共线向量(平行向量).(2)相等向量为共线向量(平行向量),但共线向量(平行向量)不一定为相等向量. (3)若两个非零向量共线,则这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重合,空间中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的,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理解.2.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实数的乘法运算的不同点 (1)a ·b =0 a =0或b =0. (2)a ·c =a ·b c =b .(3)(a ·b )c a ·(b ·c ) (4)a ·b =ka =kb ⎝⎛⎭⎪⎫或b =k a.3.向量共线充要条件及注意点(1)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 . (2)注意点: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 的直线,对空间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使OP →=OA →+ta .(3)坐标表示下的向量平行条件.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 ∥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这一形式不能等价于a 1b 1=a 2b 2=a 3b 3,只有在向量b 与三个坐标轴都不平行时才可以这样写.4.向量共面充要条件及注意点(1)若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a +yb .(2)注意点:①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AC →; ②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向量关系式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则点P 与点A ,B ,C 共面.5.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的注意事项(1)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时,要注意空间角的取值范围与向量夹角取值范围的区别.例如,若△ABC 的内角∠BAC =θ,则BA →与AC →夹角为π-θ,而非θ.(2)特别地,二面角的大小等于其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到底等于哪一个,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看二面角的大小.(3)对所用的公式要熟练,变形时运用公式要正确并注意符号等细节,避免出错.专题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知识与方法与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类似,是平面向量的拓展,主要考查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共面以及数量积运算,是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例1] 沿着正四面体O ABC 的三条棱OA →、OB →、OC →的方向有大小等于1、2和3的三个力f 1,f 2,f 3.试求此三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以及此合力与三条棱所夹角的余弦值.解:如图所示,用a ,b ,c 分别代表棱OA →、OB →、OC →上的三个单位向量,则f 1=a ,f 2=2b ,f 3=3c , 则f =f 1+f 2+f 3=a +2b +3c ,所以|f |2=(a +2b +3c )(a +2b +3c )=|a |2+4|b |2+9|c |2+4a ·b +6a ·c +12b ·c =14+4cos 60°+6cos 60°+12cos 60°=14+2+3+6=25,所以|f |=5,即所求合力的大小为5.且cos 〈f ,a 〉=f ·a |f |·|a |=|a |2+2a ·b +3a ·c5=1+1+325=710,同理可得:cos 〈f ,b 〉=45,cos 〈f ,c 〉=910.归纳升华空间向量的运算有加、减、数乘和数量积的运算,有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首尾相接的多边形法则,通过这些运算可以对向量多项式进行化简、整理、求值,可以用来解决共线、共面、平行、垂直等问题,向量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该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在不利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基底,通过基向量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数学方法,应当高度重视.[变式训练] 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 到A 、B 、C 、D 的距离都等于2.给出以下结论:①SA →+SB →+SC →+SD →=0;②SA →+SB →-SC →-SD →=0;③SA →-SB →+SC →-SD →=0;④SA →·SB →=SC →·SD →;⑤SA →·SC →=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容易推出:SA →-SB →+SC →-SD →=BA →+DC →=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A =SB =SC =SD =2,所以SA →·SB →=2×2×cos ∠ASB ,SC →·SD →=2×2×cos ∠CSD ,而∠ASB =∠CSD ,于是SA →·SB →=SC →·SD →,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答案:③④专题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用向量作为工具来研究几何,真正把几何的形与代数中的数有机结合,给立体几何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方便地论证空间中的一些线面位置关系,如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等.[例2]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求证:平面AED ⊥平面A 1FD 1.证明: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正方体棱长为1,则E ⎝ ⎛⎭⎪⎫1,1,12、D 1(0,0,1),F ⎝ ⎛⎭⎪⎫0,12,0、A (1,0,0). 所以DA →=(1,0,0)=D 1A 1→,DE →=⎝⎛⎭⎪⎫1,1,12,D 1F →=⎝⎛⎭⎪⎫0,12,-1.设m =(x 1,y 1,z 1),n =(x 2,y 2,z 2)分别是平面AED 和A 1FD 1的一个法向量, 由⎩⎨⎧m ·DA →=0,m ·DE →=0⇒⎩⎪⎨⎪⎧x 1=0,x 1+y 1+12z 1=0. 令y 1=1,得m =(0,1,-2).又由⎩⎨⎧n ·D 1A 1→=0,n ·D 1F →=0⇒⎩⎪⎨⎪⎧x 2=0,12y 2-z 2=0.令z 2=1,得n =(0,2,1).因为m ·n =(0,1,-2)×(0,2,1)=0, 所以m ⊥n ,故平面AED ⊥平面A 1FD 1. 归纳升华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只需证明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共线向量. 2.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2)证明平面内存在一个向量与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转化为线线平行或线面平行处理; (2)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是共线向量.4.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是证明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 5.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共线向量;(2)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互相垂直. 6.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转化为线线垂直或线面垂直处理; (2)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已知PA ⊥平面ABCD ,ABCD 为矩形,PA =AD ,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PAD ; (2)平面PMC ⊥平面PDC .证明:(1)如图所示,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PA =AD =a ,AB =b ,则有P (0,0,a ),A (0,0,0),D (0,a ,0),C (b ,a ,0),B (b ,0,0).因为M ,N 分别为AB ,PC 中点,所以M ⎝ ⎛⎭⎪⎫b 2,0,0,N ⎝ ⎛⎭⎪⎫b 2,a 2,a2. 所以MN →=⎝ ⎛⎭⎪⎫0,a 2,a 2. 法一:AP →=(0,0,a ),AD →=(0,a ,0), 所以MN →=12AD →+12AP →.又因为MN ⊄平面PAD ,所以MN ∥平面PAD . 法二:易知AB →为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 AB →=(b ,0,0),所以AB →·MN →=0,所以AB →⊥MN →, 又MN ⊄平面PAD ,所以MN ∥平面PAD .(2)由(1)可知:P (0,0,a ),C (b ,a ,0),M ⎝ ⎛⎭⎪⎫b2,0,0,D (0,a ,0). 所以PC →=(b ,a ,-a ),PM →=⎝ ⎛⎭⎪⎫b 2,0,-a ,PD →=(0,a ,-a ).设平面PM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n 1·PC →=0⇒bx 1+ay 1-az 1=0n 1·PM →=0⇒b2x 1-az 1=0, 所以⎩⎪⎨⎪⎧x 1=2a b z 1y 1=-z 1,令z 1=b,则n 1=(2a ,-b ,b ). 设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则⎩⎨⎧n ·PC →=0⇒bx 2+ay 2-az 2=0n 2·PD →=0⇒ay 2-az 2=0,所以⎩⎪⎨⎪⎧x 2=0,y 2=z 2,令z 2=1,则n 2=(0,1,1),因为n 1·n 2=0-b +b =0,所以n 1⊥n 2. 所以平面PMC ⊥平面PDC . 专题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线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面面角).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把复杂的作角、证明、求角问题代数化,降低了思维难度,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方向.[例3] 如图①,在△ABC 中,∠ABC =60°,∠BAC =90°,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得如图②所示的三棱锥,其中∠BDC =90°.(1)证明:平面ABD ⊥平面BDC ;(2)设E 为BC 的中点,求AE →与DB →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因为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 所以当△ABD 折起后,AD ⊥DC ,AD ⊥DB .又因为DB ∩DC =D ,所以AD ⊥平面BDC . 因为AD ⊂平面ABD ,所以平面ABD ⊥平面BDC .(2)解:由∠BDC =90°及(1),知DA ,DB ,DC 两两垂直.不妨设|DB |=1,以D 为坐标原点,以DB ,DC ,D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D (0,0,0),B (1,0,0),C (0,3,0),A (0,0,3).因为E 为BC 中点,所以E ⎝ ⎛⎭⎪⎫12,32,0. 所以AE →=⎝ ⎛⎭⎪⎫12,32,-3, DB →=(1,0,0).所以cos(AE →,DB →)=AE →·DB→|AE →||DB →|=12224×1=2222. 故AE →与DB →夹角的余弦值是2222.归纳升华1.(1)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3)求二面角的大小:①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②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π-cos 〈n 1,n 2〉.2.对于折叠问题,应注意确定图形在折起前后不变的量,如角的大小不变、线段长度不变、线线关系不变,然后根据折叠后所得几何体的特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一步用坐标法解决相关问题.[变式训练] 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90°,B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CD =BE =2,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 3.图① 图②(1)证明:A ′O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由题意,易得OC =3,AC =32,AD =2 2. 连接OD ,OE ,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OD =OC 2+CD 2-2OC ·CD cos 45°= 5.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 ′D =22, 所以A ′O 2+OD 2=A ′D 2, 所以A ′O ⊥OD .同理可证A ′O ⊥OE ,又OD ∩OE =O , 所以A ′O ⊥平面BCDE .(2)解:法一:过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 ,连接A ′H ,如图③.图③因为A ′O ⊥平面BCDE . 所以A ′H ⊥CD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OC =3,∠BCD =45°,得OH =322,从而A ′H =OH 2+OA ′2=302. 所以cos ∠A ′HO =OH A ′H =155,所以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 法二(向量法).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④所示,图④则A ′(0,0,3),C (0,-3,0),D (1,-2,0),所以CA ′→=(0,3,3),DA →′=(-1,2,3).设n =(x ,y ,z )为平面A ′CD 的法向量,则⎩⎨⎧n ·CA ′→=0,n ·DA ′→=0,即⎩⎨⎧3y +3z =0,-x +2y +3z =0,解得⎩⎨⎧y =-x ,z =3x , 令x =1,得n =(1,-1,3),即n =(1,-1,3)为平面A ′CD 的一个法向量. 由(1)知,OA ′→=(0,0,3)为平面CD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OA ′→〉=n ·OA ′→|n ||OA ′→|=33×5=155,即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 专题四 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论证会不会出现某个结论.这类题型常以适合某种条件的结论“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语句表述.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先对结论作出肯定的假设,然后由此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若导出合理的结论,则存在性也随之解决;若导出矛盾,则否定了存在性.[例4] 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 上的点.(1)求证:AC ⊥SD .(2)若SD ⊥平面PAC ,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BE ∥平面PAC .若存在,求SE ∶EC 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BD ,设AC 交BD 于点O ,由题意知SO ⊥平面ABC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SO =62a .于是S ⎝ ⎛⎭⎪⎫0,0,62a , D ⎝ ⎛⎭⎪⎫-22a ,0,0,C ⎝ ⎛⎭⎪⎫0,22a ,0,B ⎝ ⎛⎭⎪⎫22a ,0,0, OC →=⎝ ⎛⎭⎪⎫0,22a ,0,SD →=⎝ ⎛⎭⎪⎫-22a ,0,-62a ,OC →·SD →=0,故OC ⊥SD . 从而AC ⊥SD .(2)解:由题意知,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DS →=⎝ ⎛⎭⎪⎫22a ,0,62a ,平面DAC 的一个法向量OS →=⎝⎛⎭⎪⎫0,0,62a .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cos θ=OS →·DS →|OS →||DS →|=32,故所求二面角P AC D 的大小为30°.(3)解:存在.假设在侧棱SC 上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PAC . 由(2)知DS →是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且DS →=⎝ ⎛⎭⎪⎫22a ,0,62a ,CS →=⎝ ⎛⎭⎪⎫0,-22a ,62a ,BC →=⎝ ⎛⎭⎪⎫-22a ,22a ,0,设CE →=tCS →,则BE →=BC →+CE →=BC →+tCS →=⎝ ⎛⎭⎪⎫-22a ,22a (1-t ),62at 由BE →·DS →=0,得t =13. 即当SE ∶EC =2∶1时,BE →⊥DS →.而BE ⊄平面PAC ,故BE ∥平面PAC .归纳升华在立体几何中,经常会遇到点、线、面处在什么位置时结论成立,或某一结论成立时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或某一结论在某一条件下,某个元素在某个位置时是否成立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属探索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凭几何手段有时会十分困难,我们借助向量将“形”转化为“数”,把点、线、面的位置数量化,通过代数式的运算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可以把许多几何问题进行类化,公式化,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有“法”可依,有路可寻.[变式训练]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D ∥BC ,AD =6,DC =BC =3.过点B 作BE ⊥AD 于点E ,P 是线段DE 上的一个动点.将△ABE 沿BE 向上折起,使平面AEB ⊥平面BCDE ,连结PA ,PC ,AC (如图②).图① 图②(1)取线段AC 的中点Q ,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PQ ∥平面AEB ?若存在,求出PD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EP =23ED 时,求平面AEB 和平面AP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1)存在.当P 为DE 的中点时,满足PQ ∥平面AEB .如图,取AB 的中点M ,连接EM ,QM .由Q 为AC 的中点,得MQ ∥BC ,且MQ =12BC , 又PE ∥BC ,且PE =12BC , 所以PE ∥MQ ,PE =MQ ,所以四边形PEMQ 为平行四边形,故ME ∥PQ .又PQ ⊄平面AEB ,ME ⊂平面AEB ,所以PQ ∥平面AEB .从而存在点P ,使得PQ ∥平面AEB ,此时PD =32. (2)由平面AEB ⊥平面BCDE ,交线为BE ,且AE ⊥BE ,所以AE ⊥平面BCDE .又BE ⊥DE ,以E 为原点,分别以EB →,ED →,EA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E (0,0,0),B (3,0,0),A (0,0,3),P (0,2,0),C (3,3,0).所以PC →=(3,1,0),PA →=(0,-2,3).平面AEB 的一个法向量n 1=(0,1,0),设平面APC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由⎩⎨⎧n 2·PC →=0,n 2·PA →=0,得⎩⎪⎨⎪⎧3x +y =0,-2y +3z =0. 取y =3,得n 2=(-1,3,2),所以cos 〈n 1,n 2〉=31×14=31414, 即平面AEB 和平面AP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1414. 专题五 转化与化归思想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为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夹角、距离、垂直、平行等问题提供了工具,因此我们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夹角、模、垂直、平行等问题,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将几何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然后利用向量的性质进行运算和论证,再将结果转化为几何问题.这种“从几何到向量,再从向量到几何”的思想方法,在本章尤为重要.[例5]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4,AD =3,沿对角线AC 折起,使D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E 恰好在AB 上,求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解:如图所示,作DG ⊥AC 于G ,BH ⊥AC 于H ,在Rt △ADC 中,AC =AD 2+CD 2=5,cos ∠DAC =AD AC =35. 在Rt △ADG 中,AG =AD cos ∠DAC =3×35=95,DG =AD 2-AG 2=125,同理cos ∠BCA =35,CH =95,BH =125, 因为AD →·BC →=(AE →+ED →)·BC →=AE →·BC →+ED →·BC →=0,所以GD →·HB →=(GA →+AD →)·(HC →+CB →)=GA →·HC →+GA →·CB →+AD →·HC →+AD →·CB →=-95×95+95×3×35+3×95×35+0=8125, 又|GD →|·|HB →|=14425,所以cos 〈GD →,HB →〉=916, 即所求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为916. 归纳升华1.转化与化归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在立体几何中,体现转化与化归思想的问题有:(1)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求出立体几何的问题.(2)立体几何问题之间的转化,例如:①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②线面角、二面角转化为平面角;③空间各种距离之间的相互转化等.这些都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2.本例中,求二面角的大小,通过作出垂直于棱的两个向量,转化为求这两个向量的夹角,但应注意两向量的始点应在二面角的棱上.[变式训练] 已知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GC 垂直于ABCD 所在的平面,且GC =2,求点B 到平面FEG 的距离.解:法一: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CD ,CB ,CG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G (0,0,2),B (0,4,0),A (4,4,0),D (4,0,0),E (4,2,0),F (2,4,0),故GE →=(4,2,-2),GF →=(2,4,-2).设n 0=(x ,y ,z )是平面EFG 的单位法向量,则有⎩⎪⎨⎪⎧|n 0|2=1,n 0·GE →=0,n 0·GF →=0,所以⎩⎪⎨⎪⎧x 2+y 2+z 2=1,2x +y -z =0,x +2y -z =0.取z >0,得x =y =111,z =311.所以n 0=111(1,1,3).又因为GB →=(0,4,-2),所以d =|n 0·GB →|= ⎪⎪⎪⎪⎪⎪111(1,1,3)·(0,4,-2)=21111, 即点B 到平面FEG 的距离为21111. 法二:设点B 到平面FEG 的距离为h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DA ,AB 的中点,所以CE =CF =2 5. 所以GE =GF =26,EF =2 2.所以S △GEF =12×22×24-2=211. 因为V B FEG =V G BEF (等体积转化),所以13×211h =13×⎝ ⎛⎭⎪⎫12×2×2×2. 所以h =211=21111.。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阶段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第三课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核心速填]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和推论(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2)共线向量定理的推论:若OA →,OB →不共线,则P ,A ,B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OP →=λOA →+μOB →,且λ+μ=1.(3)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惟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得p =x a +y b .(4)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OP →=xOA →+yOB →+zOC →(其中x +y +z =1).(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其中{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2.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 (1)a +b =(a 1+b 1,a 2+b 2,a 3+b 3),a -b =(a 1-b 1,a 2-b 2,a 3-b 3),λa =(λa 1,λa 2,λa 3),a ·b =a 1b 1+a 2b 2+a 3b 3.(2)重要结论: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 ); a ⊥b ⇔a ·b =0⇔a 1b 1+a 2b 2+a 3b 3=0.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1)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①|a |=a ·a②cos〈a ,b 〉=a ·b |a ||b |=(2)设A (a 1,b 1,c 1),B (a 2,b 2,c 2),则d AB =|AB →|4.空间向量的结论与线面位置关系的对应关系(1)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u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v =(a 2,b 2,c 2), 则l ∥α⇔u ⊥v ⇔u ·v =0⇔a 1a 2+b 1b 2+c 1c 2=0,l ⊥α⇔u ∥v ⇔u =k v ⇔(a 1,b 1,c 1)=k (a 2,b 2,c 2)⇔a 1=ka 2,b 1=kb 2,c 1=kc 2(k ∈R ).(2)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v ,则l ∥m ⇔a ∥b ⇔a =k b ,k ∈R ; l ⊥m ⇔a ⊥b ⇔a ·b =0; l ∥α⇔a ⊥u ⇔a ·u =0; l ⊥α⇔a ∥u ⇔a =k u ,k ∈R ;α∥β⇔u ∥v ⇔u =k v ,k ∈R ; α⊥β⇔u ⊥v ⇔u ·v =0. 5.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的夹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3)求二面角的大小:(ⅰ)如图31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图31(ⅱ)如图31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体系构建][题型探究]如图32,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 到A 、B 、C 、D 的距离都等于2.给出以下结论:图32①SA →+SB →+SC →+SD →=0; ②SA →+SB →-SC →-SD →=0; ③SA →-SB →+SC →-SD →=0; ④SA →·SB →=SC →·SD →; ⑤SA →·SC →=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 容易推出SA →-SB →+SC →-SD →=BA →+DC →=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A =SB =SC =SD =2,所以SA →·SB →=2·2·cos∠ASB ,SC →·SD →=2·2·cos∠CSD ,而∠ASB =∠CSD ,于是SA →·SB →=SC →·SD →,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答案] ③④1.如图33,已知ABCD A ′B ′C ′D ′是平行六面体.设M 是底面ABCD 的中心,N 是侧面BCC ′B ′对角线BC ′上的34分点,设MN →=αAB →+βAD→+γAA ′→,则α+β+γ=________.图3332[连接BD ,则M 为BD 的中点,MN →=MB →+BN →=12DB →+34BC ′→=12(DA →+AB →)+34(BC →+CC ′→)=12(-AD →+AB →)+34(AD →+AA ′→)=12AB →+14AD →+34AA ′→.∴α=12,β=14,γ=34.∴α+β+γ=32.](1)已知a =(2,3,-4),b =(-4,-3,-2),b =2x -2a ,则x =( )A .(0,3,-6)B .(0,6,-20)C .(0,6,-6)D .(6,6,-6)(2)已知向量a =(x,1,2),b =(1,y ,-2),c =(3,1,z ),a ∥b ,b ⊥C . ①求向量a ,b ,c ;②求a +c 与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导学号:46342183】[解析] (1)由b =12x -2a 得x =4a +2b ,又4a +2b =4(2,3,-4)+2(-4,-3,-2)=(0,6,-20), 所以x =(0,6,-20). [答案] B(2)①∵向量a =(x,1,2),b =(1,y ,-2),c =(3,1,z ),且a ∥b ,b ⊥c ,∴⎩⎪⎨⎪⎧x 1=1y =2-23+y -2z =0,解得⎩⎪⎨⎪⎧x =-1,y =-1,z =1,∴向量a =(-1,1,2),b =(1,-1,-2),c =(3,1,1). ②∵a +c =(2,2,3),b +c =(4,0,-1), ∴(a +c )·(b +c )=2×4+2×0+3×(-1)=5,|a +c |=22+22+32=17,|b +c |=42+02+(-1)2=17, ∴a +c 与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c )·(b +c )|a +c ||b +c |=517.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2,11),B (4,2,3),C (6,-1,4),则△ABC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C [∵AB →=(3,4,-8),AC →=(5,1,-7),BC →=(2,-3,1),∴|AB →|=32+42+(-8)2=89,|AC →|=52+12+(-7)2=75,|BC →|=22+(-3)2+1=14,∴|AC →|2+|BC →|2=|AB →|2,∴△ABC 一定为直角三角形.]AB =2,M 为PC 的中点.(1)求证:BM ∥平面PAD ;(2)平面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探究] (1)证明向量BM →垂直于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即可;(2)假设存在点N ,设出其坐标,利用MN →⊥BD →,MN →⊥PB →,列方程求其坐标即可. [解] 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0),D (0,2,0),P (0,0,2),C (2,2,0),M (1,1,1),(1)证明:∵BM →=(0,1,1),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BM →·n =0,即BM →⊥n ,又BM ⊄平面PAD ,∴BM ∥平面PAD . (2)BD →=(-1,2,0),PB →=(1,0,-2), 假设平面PAD 内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设N (0,y ,z ),则MN →=(-1,y -1,z -1), 从而MN ⊥BD ,MN ⊥PB ,∴⎩⎪⎨⎪⎧MN →·BD →=0,MN →·PB →=0,即⎩⎪⎨⎪⎧1+2(y -1)=0,-1-2(z -1)=0,∴⎩⎪⎨⎪⎧y =12,z =12,∴N ⎝ ⎛⎭⎪⎫0,12,12,∴在平面PAD 内存在一点N ⎝ ⎛⎭⎪⎫0,12,12,使MN ⊥平面PBD .3.如图34,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在BB 1,DD 1上,且AM ⊥A 1B ,AN ⊥A 1D .图34(1)求证:A 1C ⊥平面AMN .(2)当AB =2,AD =2,A 1A =3时,问在线段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 1P ∥平面AMN ,若存在,试确定P 的位置.【导学号:46342184】[解] (1)证明:因为CB ⊥平面AA 1B 1B ,AM ⊂平面AA 1B 1B , 所以CB ⊥AM ,又因为AM ⊥A 1B ,A 1B ∩CB =B , 所以AM ⊥平面A 1BC , 所以A 1C ⊥AM , 同理可证A 1C ⊥AN , 又AM ∩AN =A , 所以A 1C ⊥平面AMN .(2)以C 为原点,CD 所在直线为x 轴,CB 所在直线为y 轴,CC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 =2,AD =2,A 1A =3,所以C (0,0,0),A 1(2,2,3),C 1(0,0,3),CA 1→=(2,2,3), 由(1)知CA 1⊥平面AMN ,故平面AMN 的一个法向量为CA 1→=(2,2,3).设线段AA 1上存在一点P (2,2,t ),使得C 1P ∥平面AMN ,则C 1P →=(2,2,t -3), 因为C 1P ∥平面AMN ,所以C 1P →·CA 1→=4+4+3t -9=0, 解得t =13.所以P ⎝⎛⎭⎪⎫2,2,13, 所以线段AA 1上存在一点P ⎝⎛⎭⎪⎫2,2,13,使得C 1P ∥平面AMN .AC ,AB上的点,CD =BE =2,O 为BC 的中点.将△ADE 沿D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 ′BCDE ,其中A ′O = 3.(1) (2)图35(1)证明:A ′O ⊥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思路探究] (1)利用勾股定理可证A ′O ⊥OD ,A ′O ⊥OE ,从而证得A ′O ⊥平面BCDE ;(2)用“三垂线”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后求解或用向量法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解] (1)证明:由题意,得OC =3,AC =32,AD =2 2. 如图,连接OD ,OE ,在△OCD 中,由余弦定理,得OD =OC 2+CD 2-2OC ·CD cos 45°= 5.由翻折不变性,知A ′D =22,所以A ′O 2+OD 2=A ′D 2,所以A ′O ⊥OD . 同理可证A ′O ⊥OE .又因为OD ∩OE =O ,所以A ′O ⊥平面BCDE .(2)如图,过点O 作O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A ′H .因为A ′O ⊥平面BCDE ,OH ⊥CD , 所以A ′H ⊥CD .所以∠A ′HO 为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 结合图(1)可知,H 为AC 的中点,故OH =322,从而A ′H =OH 2+A ′O 2=302. 所以cos∠A ′HO =OH A ′H =155.所以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图364.在如图37所示的圆台中,AC 是下底面圆O 的直径,EF 是上底面圆O ′的直径,FB 是圆台的一条母线.图37(1)已知G ,H 分别为EC ,FB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ABC . (2)已知EF =FB =12AC =23,AB =BC ,求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导学号:46342185】[解] (1)证明:设CF 的中点为I ,连接GI ,HI .在△CEF 中,因为点G ,I 分别是CE ,CF 的中点, 所以GI ∥EF .又EF ∥OB ,所以GI ∥OB .在△CFB 中,因为H ,I 分别是FB ,CF 的中点, 所以HI ∥BC .又HI ∩GI =I ,BC ∩OB =B ,所以平面GHI ∥平面ABC .因为GH ⊂平面GHI ,所以GH ∥平面ABC .(2)连接OO ′,则OO ′⊥平面ABC .又AB =BC ,且AC 是圆O 的直径,所以BO ⊥AC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B (0,23,0),C (-23,0,0). 过点F 作FM ⊥OB 于点M ,所以FM =FB 2-BM 2=3,可得F (0,3,3).故BC →=(-23,-23,0),BF →=(0,-3,3). 设m =(x ,y ,z )是平面BCF 的法向量.由⎩⎪⎨⎪⎧ m ·BC →=0,m ·BF →=0可得⎩⎨⎧ -23x -23y =0,-3y +3z =0.可得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m =⎝ ⎛⎭⎪⎫-1,1,33. 因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0,0,1),所以cos 〈m ,n 〉=m ·n |m |·|n |=77, 所以二面角F BC A 的余弦值为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 不共线 ,那么向量p与向量a,b共 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惟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得 p=xa+yb .
பைடு நூலகம்
(4)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和 不共线 的三点A,B, → =xOA → +yOB → +zOC → (其中 C,则P,A,B,C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是OP
a1a2+b1b2+c1c2=0
,l⊥α⇔u∥v⇔u=kv .
⇔(a1,b1,c1)=k(a2,b2,c2)⇔ a1=ka2,b1=kb2,c1=kc2(k∈R)
(2)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平面 α,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l∥m⇔a∥b⇔a=kb,k∈R; l⊥m⇔a⊥b⇔a· b=0; l∥α⇔a⊥u⇔a· u=0; l⊥α⇔a∥u⇔a=ku,k∈R; α∥β⇔u∥v⇔u=kv,k∈R; α⊥β⇔u⊥v⇔u· v=0.
5.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 (1)设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1,m2,则l1与l2的夹角θ满足cos θ= |cos〈m1,m2〉| . (2)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n,则直线l与平面α的 夹角θ满足sin θ= |cos〈m,n〉|.
(3)求二面角的大小: (ⅰ)如图 31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β 内与棱 l 垂 → ,CD →〉 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AB .
[答案] ③④
[规律方法]
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 减及数乘运算, 选定空间不
共面的三个向量作为基向量,并用它们表示出目标向量,这是用向量法解决 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要求,解题时可结合已知和所求,根据图形,利用向量 运算法则表示所需向量.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表达式 a· b=|a|· |b|· cos〈a,b〉及其变式 cos a· b 〈a,b〉= 是两个重要公式. |a| · |b|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其他变式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公式,如 a2 a· b =|a| ,a 在 b 上的投影 |b| =|a|· cos θ 等.
图3-1 (ⅱ)如图31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
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n1,n2〉或-cos〈n1,n2〉 .
[体系构建]
[题型探究]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
如图 32,在四棱锥 SABCD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 形,S 到 A、B、C、D 的距离都等于 2.给出以下结论:
2
[跟踪训练] 1.如图 33,已知 ABCDA′B′C′D′是平行六面体. 3 → 设 M 是底面 ABCD 的中心, N 是侧面 BCC′B′对角线 BC′上的4分点, 设MN → +βAD → +γAA →′,则 α+β+γ=________. =αAB
图3-3
3 2
[连接 BD,则 M 为 BD 的中点,
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 (1)设a=(a1,a2,a3),b=(b1,b2,b3),则
2 2 2 a + a + a 1 2 3 ①|a|= a· a=
;
a1b1+a2b2+a3b3 a· b ②cos〈a,b〉=|a||b|= 2 2 2 2 2 2 . a1+a2+a3· b1+b2+b3
(2)设A(a1,b1,c1),B(a2,b2,c2),则
1→ 3 → 1 → → 3 → → 1 → → → → +AB →) MN=MB+BN=2DB+ 4BC′=2 (DA+AB)+4(BC+CC′ )=2(-AD 3 → → 1→ 1 → 3 → +4(AD+AA′)=2AB+4AD+4AA′. 1 1 3 3 ∴α=2,β=4,γ=4.∴α+β+γ=2.]
→ +SB → +SC → +SD → =0; ①SA → +SB → -SC → -SD → =0; ②SA → -SB → +SC → -SD → =0; ③SA →· → =SC →· →; ④SA SB SD →· → =0. ⑤SA S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图3-2
→ -SB → +SC → -SD → =BA → +DC → =0,所以③正确;又因为 [解析] 容易推出SA →· →= 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SA = SB = SC = SD = 2 ,所以 SA SB →· → =2· →· → =SC →· →, 2· 2· cos∠ASB, SC SD 2· cos∠CSD, 而∠ASB=∠CSD, 于是SA SB SD 因此④正确,其余三个都不正确,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
x+y+z=1
).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 不共面 ,那么对空间任一 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p=xa+yb+zc ,其中{a,b,c}叫 做空间的一个 基底 .
2.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a=(a1,a2,a3),b=(b1,b2,b3). (1)a+b=( a1+b1,a2+b2,a3+b3 ), a-b=( a1-b1,a2-b2,a3-b3 ), λa=( λa1,λa2,λa3 a· b= a1b1+a2b2+a3b3 . (2)重要结论: a∥b⇔a=λb⇔a1=λb1,a2=λb2,a3=λb3(λ∈R); a⊥b⇔a· b=0⇔a1b1+a2b2+a3b3=0. ),
2 2 2 → a - a + b - b + c - c 2 1 2 1 2 1 dAB=|AB|= .
4.空间向量的结论与线面位置关系的对应关系 (1)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是u=(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v=(a2,b2, c2 ) , 则l∥α⇔u⊥v⇔u· v=0⇔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阶段复习课
[核心速填]
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和推论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实数λ,使得a=λb. → ,OB → 不共线 ,则P,A,B三点共线的充 (2)共线向量定理的推论:若OA → =λOA → +μOB → ,且 λ+μ=1 要条件是OP .